松下:将事业变成一种宗教信仰

2013-08-18 佛学入门

将信仰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的,松下大概是第一人。让人们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追求生命的健康与道德的健康,松下在这方面是做得最好的一个案例。


信仰属于宗教和道德领域,表面看来与经营无关,但松下却从这其中发现了经营的金锁匙。


从宗教信仰中,松下不仅仅获得了事业的辉煌业绩,也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健康长寿。


读过松下传记的人大概都知道,松下家境贫困,从小就体弱多病,可是自他五十岁以后,人却一天比一天硬朗起来,周身的病痛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应与他一生参悟宗教人生有关。


松下于1923年,即他三十多岁时,认识了天主教大师加藤先生,于1937年正式聘请加藤法师为他的终身顾问,从此,他们真正相伴了大半生。直到加藤大观去逝,他又将家迁至真真庵傍,与立龟大法师为伴。然而,真正促使松下对宗教产生兴趣的却是一次在参观了一座正兴建的宗教寺庙之后。


在那里,他亲眼看到从全国各地自己带粮带钱来到寺庙工作的义工。他们都满身大汗,默默地将一砖一瓦砌起来,整个工地井然有序,竟没有一点声息。


这座宗教学校每年毕业一万多名信徒。这里的老师也大多数是不取报酬的专家义务来兼职的,他们都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在那种环境,任何人都会被一种崇高圣洁而伟大的气氛所感染,产生一种不知哪里来的感动和力量,心灵也感到宁静安然。


这次参观给松下太大的触动了,他想为什么那些信仰佛教的人可以分文不取而安静尽情地无怨无悔地自觉地工作,而工厂的工人领着报酬还牢骚满腹呢?


原来,是因为人是由身和心、肉体和灵魂两部分构成的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工人在工厂劳动挣钱买吃、买穿、买房,只是安顿了他们的身躯,而他们的心,即灵魂还没有找到地方栖息、安放。因此,他们总是烦燥不安,他们总是牢骚满腹。因此,各事业单位总是有那么多劳资纠纷反复发生,有那么多人事问题、思想问题,搞得人心惶惶。


而宗教的信仰、宗教的精神之所以能使那么多人快快乐乐地工作,他们不仅自己快乐,也要别人一同快乐,最主要的是宗教信仰给他们制造了一个精神的寓所,让他们的心灵可以栖息于那里,快乐地生活。


宗教精神能够移植到企业中来吗?


松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与沉淀,他最后的回答是肯定的,宗教精神是可以移植到他的企业中来的,他不但要创造丰富的物质,安顿人们的身躯,他还要制造企业的精神,以安顿他们的心灵。


为此,他觉得他必须首先解决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松下事业与每个员工的相关度,即松下电器的事业能否成为每个员工的事业;


第二、企业应该有种大家认可的幸福生活的价值观念,领导应给员工提供追求幸福生活的方法和途径,以令他们心安;


第三、应该建立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使员工们感到自己的一切活动是崇高的和有价值的。


松下围绕这几个问题,苦苦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框架,


第一、建立松下企业的远景,给每个员工一个梦想,幸福人生就在那里,松下整理了一份二百五十年的企业规划蓝图。


第二、建立企业使命,消除贫穷,把生活物资变得象自来水一般的无限丰富。


第三、建立完成使命的方法和途径。


做好这一番工作之后,他选定了1932年5月5日,日本的男孩节那一天,做为他松下企业的创业知命日。


他讲道:“知命,就是知这生命的意思。松下过去的十五年,只是胚胎期,今天,新的生命终于诞生了,释迦牟尼在母亲的胎中,怀孕了三年三个月的时间,所以,他会有异于常人的不凡创举。松下电器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整整十五个年头,我们应该超越释迦牟尼的表现。完成我们的任务才行。”


这就是松下创业纪念日那天演讲的概要:松下电器创业于一九一八年,知命于一九三二年,特选定五月五日这个吉日,作为将来前程更加迈进的创业纪念日。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天才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发展轨迹,我之所以对他这段经历详细描述,是因为一九三二年的这件事是形成他一生经营管理思想的维形,翻开整个松下厚厚的几本传记及其它书籍,可以看到,松下之所以在他的企业中开展那么多的宗教仪式活动,他正是完全继承了释迦牟尼的思想。一个事业,只要你有能力将它变成一种人们共同的信仰,这事业必将自然辉煌。因此,松下幸之助在企业中开展一些宗教仪式活动,其目的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将松下的事业变成一种信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流传到现在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松下产业报国精神。


在这里,松下幸之助将他的松下事业扩大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盛,一个为全体日本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精神境界,以使人们忘却低级卑下的自私自利行为,让员工们趋向于佛教所讲的积善成德,积德成功。这样,人人都可获得佛祖所讲的善果。


这样,松下就巧妙地将佛教教义与企业文化、制度结合在了一起,做为松下企业的基石——讲奉献,讲积德行善,讲产业报国才是崇高的人生。


如果员工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善,是善就一定会有善报,相应的公司应建立这样的机制与制度去保障善报的现实性。从而实现精神与物资的结合,这就是松下的精神。


其实,在今天,我们很多有智慧的企业家也在应用佛教的精神来经营他们的企业及他们的人生。


青岛双星集团的厂区里,立着一尊大佛。他们的董事长汪海说:“我们把提高产品质量与积德行善结合起来。提出把好质量关是最大的积德行善。”在汪海看来,企业经营里也存在着因果报应,“你产品质量不好,坑害消费者,报应企业的结果就是企业倒闭,无法生存。”


沈阳凤祥集团的董事长孙凤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他的办公桌上就一直放着两个青花瓷碗做成的香炉,办公室后面套着他的“静心堂”,里面供着如来和观音。在香烟缭绕中,孙董事长觉得情绪特别容易安宁,这也正是他的“洗心”所在地。


这些年,我接触到很多企业家,他们都谈到了宗教能带给他们的宁静、快乐与智慧。“企业是一个权利场所,人在权与利面前,很多时候是非理性的,而佛教能让我们安静下来。”在做咨询时,我的一个客户(某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曾对我这样说。


企业家们身处波涛汹涌的商业大潮中,起伏跌宕原属平常,宗教能给他们相当大的慰藉,很多企业家从宗教中找到了立身的根本,做人做生意的原则,这是我们可常常见到的。而象松下幸之助这种企业家,能将宗教的精神,教义演变成一种企业的行为和精神。使他的企业在创造物资产品的同时,也创造了精神产品,创建出了人们精神的乐园,这是企业层级与企业家境界的提升,它需要企业家创造性的智慧与文化的管理能力。那是摄人心魄的神密的能力。一个富有超凡生命力的组织或企业,它的缔造者一定会拥有这种能力。而这种能力说简单一点,它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一套哲学思想,而关键点在于这一套思想能否掌控和引领企业员工的心灵,它是否能形成一种精神并长期存在于企业员工的心灵之中,使得企业即统一了意志,而企业员工们又有了心灵的归依。能创造这种思想并付诸行动的企业家就是最伟大的企业家。


松下幸之助创造了一种思想,将它的松下事业变成了一种产业报国、产业报答人类的宗教信仰,使松下的员工在创造松下企业的过程中,心灵也变得崇高纯洁与伟大。因此,松下幸之助成为了人们敬仰的伟大企业家,人们都称他为经营之神并把他象神一样的崇拜。

更新于:2013-08-18 09:26

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