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说:让风诵经,使不认字的藏民也能祈求佛的保佑。在青藏高原,无论寺庙塔林、无论陡峻山坡,无论房前屋后、无论道旁泽边,五彩的经幡如旌旗;长风诵经,五彩的祥云飘向蓝天,去接回那些迷失了归途的灵魂。(摄影:无忧猴)
2·五彩经幡就是风马旗,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习俗。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和藏族同胞许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摄影:无忧猴)
3·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 (摄影:无忧猴)
4·成串成串拉挂在亭子和松树间的彩旗,印满密密麻麻的藏文咒语、经文、佛像、吉祥物图形。(摄影:无忧猴)
5·它们就是风靡藏区的“风马旗”。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到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小旗,这一面面小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摄影:无忧猴)
6·藏民族认为雪域藏地的崇山峻岭、大江莽原的守护神是天上的赞神和地上的年神,他们经常骑着风马在雪山、森林、草原、峡谷中巡视,保护雪域部落的安宁祥和,抵御魔怪和邪恶的入侵。(摄影:无忧猴)
7·风马旗又称为呢嘛旗、祈祷幡等,或音译为隆达、龙达,是指在藏传佛教地区的祈祷石或寺院顶上、敖包顶上经常竖立著以各色布条写上八字真言,六字真言等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竖立起来的旗子。(摄影:无忧猴)
8·因布条上画有风马一只,寓意把祷文藉风马传播各处,故得名“风马旗”。(摄影:无忧猴)
9·关于风马旗的来历,和西藏一切有形与无形的艺术一样,风马旗的创作与传播,也首先是受宗教意念驱使并为之服务的,它是僧俗信众精神世界与神灵交通的一种媒介物。(摄影:无忧猴)
10·一般认为风马源于一种原始祭祀文化,主要由对动物魂灵的崇拜而来。最初的风马是直接将羊毛系挂于树枝草丛,如今在大大小小的玛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头颅等物。(摄影:无忧猴)
11·藏族原始宗教认为,山神是地方保护神,它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本地区众生的安全,常骑马巡视辖区,保护一方水土和人畜平安。(摄影:无忧猴)
12·藏族认为,“风马”在深层意义上指人的气数和运道,或者特指五行;在灵气聚集之处(神山圣湖等),挂置印有敬畏神灵和祈求护佑等愿望的风马,让风吹送,有利于愿望向上苍神灵的传达和实现。(摄影:无忧猴)
13·为报答山神和上苍神灵,每到祭日,人们便虔诚地举行煨桑仪式,献上“隆达”。所以制作插挂“隆达”成为不可或缺的仪轨。(摄影:无忧猴)
14·风马旗的祭祀活动,与其图像象征内涵有关。经幡的中心是一匹骏马,骏马形象是神速的象征。祈愿受五种自然物制约的世间一切事物,由对立转向和睦,由坏转向好,由恶转向善,由凶兆转向吉兆,由厄运转向幸运。(摄影:无忧猴)
15·经幡四角画的四兽图像,老虎栖息在森林中,老虎的形象象征着木或风;狮子居于山上,狮子的形象象征着土;鹏鸟飞翔在天空,双角喷发出火焰,这种形象象征着火;龙生活在大海中,鱼龙的形象象征着水。(摄影:无忧猴)
16·风无处不在,风即天。在这里没有把森林、高山、大地、天空、河水、大海作为六种自然物直接画上去,而把在这些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形象作象征,可见它不是仅仅表现六种自然物,而是把它们作为主要内容。(摄影:无忧猴)
17·故而马经幡象征着生命的本源,具有深奥的意义,整个经幡完全是融情感与理性为一体的产物,完全是表现人们美好精神愿望的载体。(摄影:无忧猴)
更新于:2016-07-14 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