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八关斋戒相关经文:
(一)《四分律名义标释卷第十一》
八关斋法
诸经论中或名八关斋戒。亦名八关戒。亦名八戒斋。又名八种长养功德法。如是名虽不一。而戒则同也。谓以前八法。名为关戒。后一不非时食。名之为斋。关谓关闭八恶。不起诸过。斋以齐中为义。即是禁止八恶。令修中道也。复有释云。斋言齐也。齐身口业也。法苑云。斋者齐也。谓禁止六情。不染六尘。齐断诸恶。具修众善。故名斋也。斋戒体一。名别。若寻名定体。体容少别。斋者过中不食为名。戒者防非止恶为义。故萨婆多论云。八箇是戒。第九是斋。斋戒合数。故有九也。又名八支戒。支是支分。以二合为一。故云八支。谓离涂饰香鬘。与离歌舞倡妓。同于庄严处转。故合立为一支也。婆沙论云。夫斋者。以过中不食为体。以八事助成。斋体共相支持。名八支斋法。问曰。八支律仪。几是尸罗支。几是不放逸支。几是远离支。答曰。五是尸罗支。谓离害生命。乃至离饮酒。一是不放逸支。谓离非时食。馀二是远离支。又前四是尸罗支。离性罪故。第五是不放逸支。虽受尸罗。若饮诸酒。心便放逸。不能护故。后三是远离支。以能随顺厌离心故。厌离能证律仪果故。由此近住。具有八支。而于五增三。于十减一。合二为一故。开一名为二故。又成实论云。何故正离八事耶。谓此八是门。由此八法。离一切恶。是中四是实恶。饮酒是众恶门。馀三是放逸因缘。是人离五种恶。是福因缘。离馀三种。是道因缘。又是戒。具五种清淨。一行十善道。二断前后诸苦。三不为恶心所恼。四以忆念守护。五回向涅槃。能如是斋。则四大宝藏。不及其一分。天王福报。亦所不及。故增一阿含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八关斋。离诸苦者。得尽诸漏。入涅槃城。当求方便。成此八斋。人中荣位。不足为贵。天上快乐。不可称计。欲求无上之福者。当求此斋。欲生六欲天。色。无色界天者。当持此斋。欲求一方。二方。三方。四方天子。转轮圣王位者。亦获其愿。欲求声闻。缘觉。佛乘者。悉成其愿。吾今成就。由其持戒。八戒。十善。无愿不获。又优婆塞戒经云。若有人。以四大宝藏。满中七宝。持布施人。所得功德。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受持八戒。除五逆罪。皆悉消灭。是则得无量果报。至无上乐(涅槃也)。大论问曰。五戒。一日戒。何者为胜。答曰。有因缘故。二戒俱等。但五戒终身持。八戒一日持。又五戒常持。时多而戒少。一日戒。时少而戒多。若无大心。虽复终身持。不如有大心。一日戒也。譬如輭夫为将。虽复将兵终身。卒无功名。若英雄奋发。祸乱立定。一日之勳。名盖天下。八戒比于馀戒。亦复如是。此中戒相。前之五戒。一同五戒中说。唯五戒。离于邪淫。是中全断淫泆。为异耳。后之三戒。不著香华鬘。不香涂身者。谓不以诸华为鬘。名香为末。涂饰熏佩。及庄严衣具等。不歌舞倡妓往观听者。谓不自习歌曲。戏舞。作诸妓乐。及他人作时。亦不观听。不坐高广大牀者。谓不坐过限。严丽庄校牀座等。如阿含经云。高广大牀者。梐下。足长尺六。非高。濶四尺。非广。长八尺。非大。越此量者。方名高广大牀。复有八种牀。初四约物辩贵。体不合坐。下四约人辩大。纵令地铺。拟于尊人。亦不合坐一金牀。二银牀。三牙牀。四角牀。五佛牀。六辟支佛牀。七罗汉牀。八师僧牀。不非时食者。谓不过日中。而敢嚼也。婆沙论云。此八戒。名近住律仪。谓近阿罗汉住。故名近住。以受此律仪。随学彼故。有说此近尽寿戒住。故名近住。或名长养。长养在家善根。令近出家善根住故。问曰。近住律仪。云何而得。答曰。从他教得。谓随师教。自发诚言。恭敬受得。又受律仪者。要随师语。如师语而说。方受得。若先自发言。若与师俱说。不得律仪。问曰。著何服饰。受此律仪。答曰。常所受用衣服。严具著之。皆得受此律仪。若为暂时庄严身者。必须弃捨。方受此戒。牀座等具。准此应知。受时应齐一昼夜。不增不减。谓清旦时。从师受得。至明清旦。律仪便捨。问曰。若至午后受此戒者。亦得戒不。答曰。应言不得。除先要期。月八日等。恒受斋戒。彼有馀缘。午前不忆。食已方忆。深生惭愧。即请戒师。如法受者。亦得。此戒应从七众受。皆得。非馀处得。所以者何。若无尽寿戒者。则不堪为戒师。故萨婆多论云。夫受斋法。必从他受。于何人边受。五众边。又云必无人受者。但心念口言。自归三宝。我持八戒。亦得。成论亦云。若无人时。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据兹得戒意。若必无师。许自受得。若近处有师。心生慢情。不往从受。而自受者。不得戒。如俱舍云。若不恭敬。不发律仪。此必从师。无容自受。又以后。若遇诸犯戒因缘。由愧戒师。能不违犯。若不如是依法受者。但生妙行。不发律仪也)。受八戒已。若鞭打众生。斋不清淨。虽即日不鞭打。若待明日鞭打。亦不清淨。以要而言。若身口作不威仪。虽不破斋。斋不清淨。设身口清淨。心起贪觉。欲觉。瞋恚觉。恼害觉。亦名斋不清淨。虽身口意三业清淨。若不修六念。亦名斋不清淨。受八戒已。精修六念。是名斋清淨。故婆沙论云。近住律仪。或有根本业道淨。而近分不淨。如自在者。受此律仪。有彼厨人。欲杀害生命。拟充所食。彼便告曰。我今受戒。不得杀生。留待明朝。杀充所食。如刑戮等。亦尔。如是名为根本业道淨。而近分不淨。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淨。而近分亦淨。而恶寻思之所损害。谓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淨。而近分亦淨。非恶寻思之所损害。而不摄受正念。谓六随念。佛。法。僧。戒。捨。天。随念。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或有根本业道淨。近分亦淨。非恶寻思之所损害。摄受正念。而不回向解脱。谓求生天欲乐等。故受持禁戒。世尊说彼所受戒。虽是胜业。而不获大果。若有根本业道淨。乃至回向解脱。世尊说彼所受戒。是殊胜业。能获大果。由是应知。随心优劣。所获报殊。当发大心。以求胜果。如智度论。受戒已。而发愿言。我某受行八戒。随学诸佛。名为布萨。愿持是福。不堕三恶八难。亦不求轮王。梵王。世界之乐。愿断诸烦恼。逮得萨云若。成就佛道(布萨者。秦言共住。又云天言淨住。人语或云增进。亦称长养。通道及俗。俱禀修行。所谓淨身口意。如戒而住也。萨云若。秦言一切智相。因名般若。果名萨云若)。又八种长养功德经。而发愿言。我持戒行。庄严自心。令心喜悦。广修一切。相应胜行。求成佛果。究竟圆满。又说伽陀曰。
我发无二最上心为诸众生不请友
胜菩提行善所行成佛世间广利益
愿我乘是善业故此世不久成正觉
说法饶益于世间解脱众生三有苦
(二)以下节录自《佛说斋经》
八戒。具如下列。或开香华歌儛为二。则第九不非时。独得斋名。开合虽殊。义体无别。
第一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指阿罗汉)。无有杀意。慈念众生。不得贼害蝡动之类。不加刀杀。念欲利安。莫复为杀。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第二戒者。尽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贪取意。思念布施。当欢喜与。自手与。洁淨与。恭敬与。不望与。却悭贪与。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第三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为邪欲。心不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妄语意。思念至诚。安定徐言。不为伪诈。心口相应。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饮酒。不醉。不迷乱。不失志。去放逸意。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著香华。不傅脂粉。不为歌儛倡乐。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色声香触等尘,乃六情诸根所安。故云无求安意。
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无求安意。不卧好牀。卑牀草席。捐除睡卧。思念经道。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高广严饰。名为好牀。纵咨睡眠。小死无异。今捐除睡卧。即是止善。思念经道。即是行善。
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奉法时食。食少节身。过中日后不复食。如清淨戒。以一心习。
以时受食。顺诸佛法。资身办道。身无病苦。心得安閒。离舌端贪嗜之过。无数数营理之烦。日中。以表中道。中道之外。更无所需。隐示第一义趣。又根尘相对。皆有食义。如眼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等。若堕聪除明。便成断灭见网。若寻声逐色。又复流浪爱河。今云时食。则但缘现量。复云少食。则无所贪求○大论。明头陀食有五。第三中后不饮浆。第五节量食。
奉持八戒。习五思念。为佛法斋。与天参德。灭恶兴善。后生天上。终得泥洹。是以智者自力行。出心作福。
1 经典案例__持八关斋戒的现世报与伤害持戒人的地狱报
经典案例__持八关斋戒的现世报与伤害持戒人的地狱报
出自佛本行集经
文中主角 慈者 入海前曾持过一日的八关斋戒,因此现世得入四个玉女宝城受五欲妙乐
然而其 塌受其持八关斋戒母亲的头,入地狱受八万年苦报
诸比丘。此有因缘。所以者何。我念往昔。此阎浮提内。五百商人。是商人中。有一商主。名曰慈者。最为导首。时诸商人。皆共集会。各相议言。我等今可办具资粮入海之具。诣彼大海。。。。
具办是已。各各安心。受八关斋。既受斋已。各至己家。辞别父母妻子眷属。于时慈者。遂诣母所。具咨是事。其母是时。在楼阁上。新洗沐发。受八关斋。持法安静。尔时慈者。至于母前。作如是言。善哉父母。我欲入海求诸财宝。至于彼处。持种种货。而来还归。所谓摩尼真珠颇梨。乃至金银。欲使我家如此财宝住持七世。资用无穷富饶具足。供养父母。及诸妻子。复用布施。营诸功德。
尔时慈者商主之母。告慈者言。儿今何用入大海中。汝今家内。大富丰饶。财物具足。凡有所须。皆应无阙。七世已来。堪得存济以充供养。兼得行檀作诸功德。爱子爱子。大海之内。有诸恐怖。所谓潮波恶风之难。低弥罗鱼海神缚怖。罗刹女怖。爱子慈者。大海多有如是等难。我今年老。衰暮已至。爱子若去。与汝相见此事实难。我今虽复少有残命。死日至近。如是再三殷勤切语。是时慈者。重白母言。善哉阿母。我必诣海。为求财故。至于彼所。持种种宝。必望归还。所谓摩尼真珠。乃至金银。将来供养父母师长。行檀布施。广修功德。作是语已。即欲进发。尔时慈者商主之母。从座而起。抱持慈者。而告之曰。爱子慈者。我不许汝诣于大海而求财也。何以故。我今家内。多有资财。无所乏少。尔时慈者。作如是念。我母今者不喜于我益当损败。而于今日。更不许我入海求财。我于今日。必作祸败。以是因缘。便生嗔恚。遂扑其母。置于地上。打其母头即从众出。。。。
(四美女的银城)
于后慈者。游历彼渚。至于南畔见有一路。遂从彼道。行至少地。便即遥望见一银城。其城可喜。微妙希有。观者无厌。楼橹却敌。隍堑围绕。天窗栏楯。及诸宝阙。台殿宫舍。偏梁阁道。上覆宝帐。以种种宝。而庄严之。悬杂幡盖。竖立宝幢。香案香炉。烧众妙香。其城周匝。有诸园林泉池渠流。皆悉具足娱乐之处在。彼城内正处中央。有一宝殿。名曰喜乐。其殿微妙七宝所成。所谓金银琉璃车磲玛瑙[虎-儿+巾]珀真珠等宝。尔时彼城。有四妇女。从城而出。端正可喜。观者无厌。最胜最妙。以诸璎珞。而庄严身。诣慈者所。而白言曰。善来慈者。何能冒涉来至此城。此城无主。众物具足。无所乏少。于此城内。有一宝殿。名曰喜乐。七宝所成。我等四女。居其殿内。早起夜卧。志意清洁。言语贞良。容仪婉媚。声气和雅。是故汝今。可入此城。升于宝殿。共相娱乐。无男之处。共受欲乐。和合而行。随意止住。我等于汝。持一切物。承事供养。
尔时慈者。遂入彼城。诣向宝殿无男之处。共彼四女。以五欲乐随意欢娱。经历数年。经数百年。经数千年。纵情受乐。于彼后时。其四妇人。告慈者言。善哉圣子。汝可住此莫向余城。
尔时慈者。即生疑虑。云何此女。而语我言。圣子今可在此城住。勿向余城。我今窃可违此妇人。伺其睡卧。乘依此路。至于别所。东西驰访。当自证知。竟有何事。若善若恶。既觉知已。应如法行。
(八美女的金城)
尔时慈者。伺彼妇人睡眠着时。安徐而起。从宝殿下。巡历而行。从东门出。围绕是城。周匝绕已。至于南面。见有一道。即寻是道。渐行而进。遂复遥见有一金城。端正可喜。乃至周匝。有诸泉池渠流盈满。于彼城中。有一宝殿。名曰常醉。微妙可观。七宝所成。所谓金银乃至车磲真珠等宝。尔时彼城。有八妇女。从城而出。可喜端正。最胜最妙。以诸璎珞。庄严其身。来诣慈者商主之处。到已白言。善哉慈者。何能远至。复言慈者。此城都是真金所造。一切众物。资财具足。其城中央。有一宝殿。名曰常醉。七宝所成。我等八女。早起晚眠。乃至慈者。亦入彼城。升于宝殿。共彼八女。无男之处。以诸五欲具足受乐。共相娱乐。经于数年数百千年。随意而住。后时彼女。告慈者言。圣子慈者。汝莫从此去至余城。
--------------------------------------------------------------------------------
2 经典案例__持八关斋戒的现世报与伤害持戒人的地狱报
(十六美女的水晶城)
尔时慈者。亦复惊疑。寻即盗出。处处游观。乃复遥见一颇梨城。可喜端正。观者无厌。彼城处中。有一宝殿。名曰意乐。微妙可喜。七宝所成。金银琉璃。乃至真珠。尔时彼城。乃有妇女一十六人。从城而出。颜容端正观者无厌。诸宝璎珞庄严其身。乃至亦复白慈者言。善来慈者。何能冒至。又言慈者。此城纯是颇梨所成。众物具足。其城处中。有一宝殿。名曰意乐。亦以七宝之所成立。我等诸女一十六人。早起晚卧。如前请住。尔时慈者。即入彼城。升于宝殿。共十六女。无男之处。具受欲乐。以相娱乐。经于数年数百千年。尔时诸女。又语慈者。慎莫东西。慈者亦疑。即违彼出。游历渐进。又复遥见一琉璃城。可喜端正。四壁牢固。乃至周匝泉池流水沟渠盈满。
(三十二美女的七宝城)
尔时彼处有一宝殿。名曰梵德。可喜微妙。七宝所成。城中复有三十二女。从城而出。端严可喜。观者无厌。微妙殊特。以诸璎珞庄严其身。语慈者曰。善来圣者。冒能远至。又言慈者。此城皆是琉璃所成。众物具有。我是清洁行无违失。常先启白。然后方为心意和善言语风流。今来咨汝。愿入此城。升于宝殿。共相娱乐。具足五欲。和合受乐。凡所须者。我当咨奉。尔时慈者。入彼城中。升于宝殿。共于彼女三十二人。无男之处。具受欲乐。经于数年。经数百年数百千年。意喜而住。
尔时彼诸三十二女。复白慈者。善哉圣子。汝今慎莫从此城出诣于他城。尔时慈者。便复生疑如是筹量。此等诸女。云何语我。作如是言。圣子慎莫从此城出至余城也。我今可伺诸女睡时。乘依此路。安徐而去。若善若恶。到已应知。既知见已。如实应行。
(地狱之城)
尔时慈者。伺彼诸女睡眠着时。徐徐缓起。下殿而去。出城东门。巡绕彼城。诣到城南。见一道路。见已遂复乘彼而去。须臾遥见有一铁城。其城四面。皆各有门。时彼城中。无有一人。若男若女。童男童女。出迎慈者。唯闻是声。谁饥谁渴。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远行来疲乏之者。我乘谁者。
尔时慈者。便作是念。其先已曾见于银城。于其城内。有四女人。迎接于我。又诣金城时。彼城内有八女人。出迎于我。又于一时诣颇梨城。有十六女。出迎接我。我后一时。遇琉璃城。三十二女。出迎接我。而今此城。无有一人。或男或女。童男童女。迎接我者。唯有闻彼意所不喜如是等声。言谁饥者。言谁渴者。谁裸露者。谁急走者。谁从远道疲乏来者。谁我乘者。如我今者。若入此城。即知是声谁所作也。
尔时慈者。即入彼城。入彼城已。四门寻闭。尔时慈者。心怀恐惧。身毛皆竖。处处逃走。作如是言。我今败也。我今坏也。而彼处处逃走之时。见有一人。头戴铁轮。其轮赫赤。状如猛火。其火焰炽。甚可怖畏。遂诣彼所问言。仁者汝是谁也。汝头上轮谁所转也。何故焰赫炽燃可畏。犹如火聚。时彼罪人报言。仁者汝今知不。我是商主。名瞿频陀。尔时慈者。又问彼言。汝于往昔作何罪业。以彼造罪业因缘故。有此铁轮。如是炽猛。如是焰热。转在头上。彼人报言。我于昔日。以嗔怒故。打蹋母头。以如是业罪因缘故。受大铁轮。如是猛炽。如是赫焰。转在头上。尔时慈者。闻此语已。悲啼号哭。悔过自责。忆省自业。口作是言。今我被禁。如鹿入槛。
尔时彼城。有一夜叉。业守彼城。名婆流迦。在彼城中。时彼夜叉。从彼商主瞿频陀边。取其头上炽燃火轮。取已擐着慈者头上。
尔时慈者头上铁轮。甚大焰赫。极受大苦。极烧极燃。其苦难忍。即时以偈。问夜叉言。
此城周匝四门所 常有光焰恐怖人
我今已被如此缚 犹如诸鹿入深槛
善哉乞问夜叉王 是轮何故与我着
炽然猛焰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我先经于喜乐殿 复入金城常醉宫
又经颇梨意乐处 最后所过名梵德
先入银城有四女 后至金郭复遇八
颇梨城女有十六 又至琉璃三十二
如是值彼复值此 次第值已转更胜
既得值遇如是者 云何今值恐怖轮
由我贪欲不知足 今逢如此苦厄难
我昔为更作何业 值此铁轮头上旋
炽燃辉赫如火聚 今将令我身命断
愿夜叉王哀愍答 经几岁数受斯轮
尔时夜叉业守城者。即便以偈告慈者言。
昔时汝母持净戒 汝以脚足踏其头
以如是等业因缘 今为铁轮头上转
炽然犹如猛火聚 光辉炎赫甚可畏
轮转在于汝头上 令汝身命断更断
于斯满足六万年 终无岁数阙减者
此轮常在汝头上 如是事实终不疑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有知识与彼利 彼乃返更与其祸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不应与恶反与恶 不应与罪更与罪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若兴慈心反觅便 于恩德处不报恩
彼则后受如是殃 犹如慈者怀嗔恨
业力从远牵将来 业力自近牵将去
业力将人处处经 随其作业受苦乐
非地非空非海中 亦非山间岩石里
一切无有地方处 能使脱之不受业
佛告诸比丘。汝等比丘。于意云何。是时慈者。岂异人乎。勿作异见。即我身是。我以彼时欲入海故。受八关斋戒。以彼业报因缘力故。得值如是四种宝城。一切诸物皆悉具足无所乏少。由于恶心嗔恨因缘蹋母头故。具足经由六万年岁。受大铁轮炽然之苦。汝诸比丘。因业报应。非虚空受。但是众生造善恶业。随业因缘而受是报。是故诸比丘。应须受业。清净身业。清净口业。清净意业。诸比丘。若有比丘。身自愚痴。不辩罪福。善不善等。应当咨问师长和上阿阇梨等。于后乃行城邑聚落。若和上阿阇梨而不许可自专去者。应当如法治其不敬不孝顺罪。
更新于: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