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相拜佛的入手行门(下)

2023-08-28 念佛实修

再来下一步就是调柔住。因为我们忆佛的念已经产生了对治的力量,所以我们的心能够有着一分的自在力,心能够有着一分的欢喜,所以也叫作调柔住。在这一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让我们的心,安住在清净自在的轻安当中。不过这时候,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轻安来产生对治的力量;因为虽然我们有忆佛的这样的轻安、有这样的定力,但是我们的习气还是在,我们的心还是会散乱,我们面对境界的时候,还是心上的心行会荡漾不已,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这一分忆佛的轻安以及定力来作为调伏。而我们心会散动,往往就是外五尘,如: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贪、瞋、痴,或者是男女等相的一个现起,而会障碍到我们的修定;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轻安、这样的忆佛定,来作为对治的力量。也因此在佛法的修证当中,依着定力的修持,就解脱果而来说,如果无相忆佛的功夫作得很好,然后又能够有断我见的这样的知见以及实证,要入薄贪瞋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如果没有定力的执持,要入薄贪瞋痴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一般人许多的过患,就是他虽然知道五欲有过患,可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习性去贪着,加上没有定力,所以是无法对治它。也因此如果说我们对于过患能够想得很清楚,这样子,我们如果发现自己有妄想起来的时候,我们依着我们自己的一个定力,我们可以去检视自己这个妄想的起源,这个妄想是什么东西?也就是说这时候,我能够依着我们忆佛的定来去检视我这个妄想的虚妄性;在检视的一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对治的力量,而由这个对治的力量,就可以除掉一分贪瞋爱染的习性势力。所以当我们能够有调柔心住的时候,对于我们对治我们的习气性障,是能够有很大的功夫的。

再来我们说寂静住。寂静住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是超过了调柔住。寂静住到了这个阶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无相忆佛成就的学人,以前会让他跳脚的事情、会让他不高兴的事情,会发现,现在都没有让他兴起波动的力量了。因为他的心已经寂静了,能够安住在这个忆佛的轻安当中、安住在忆佛的定当中;所以对于外界五尘的纷扰,贪瞋痴的境界现前,以及欲爱的现起,那一种力量已经无法妨碍到他忆佛的功夫了。也就是说,他的忆佛功夫已经是有力量了,所以这时候,这个过程是最寂静的对治。我们说的寂静并不是说他都不讲话、他都不出声,而是说外五尘以及一切的恶寻思、随烦恼,已经不能够轻易地扰动了他的心思;当有这一些恶寻思、随烦恼的现起的时候,有着这样寂静力量的学人,他也只会静静的看着。尤其是,如果又有大乘见道的功德,在十住位的修行,从初住到十住,都能够依着诸法如幻的这样的一个心念来看眼前的事物,对于会再造下粗恶的身口意业,已经不是这样的学人所会行的业行了。佛陀有开示:当我们在正念正知的时候,是要如同手上护着一个油钵,从众中走过;在这个大众前面有着许多漂亮的美女,而在后面却有着一个拿着刀要杀我们的人,但是不论前面的美丽的诱惑、后面恐怖的恫吓,自己护着油钵的心一样都不会变。所以刚开始,我们一定是依着正念正住,如护油钵这样的一个方式,来调伏所面对的种种相;而等到我们有寂静的这一个功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完全不在乎各种的恶寻思以及随烦恼,而能够依着自己的心愿、行愿来安住。

第七个是降伏住,这个部分是最寂静、最安静的。因为在前面那个过程当中,我们还会有一点点的心思,但不会起现行;但是到了降伏住的时候,我们连心里面会有这一种粗重的波动都不会有。这一种的降伏住,在《显扬圣教论》里面有说:轻安者,谓远离粗重、身心调畅为体,断粗重障为业,如前乃至能增长轻安为业。如经说:适悦于意,身及心安。(《显扬圣教论》卷1)所以在这一个过程当中,这样的一个行人,不但不会造粗重的恶业,连念也都不会有;所以这是寂静再寂静的一个过程,我们修学无相拜佛的一个功夫,这些都是可以达到的。也因此无相拜佛的功夫,并不是只是一个人,静静的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那是刚开始的过程,等到功夫成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着这一个无相念佛的功夫,面对五欲六尘而不受其扰。

接下来第八个是功用住。也就是这样的功夫,能够无间的起行,你不必特别的加行就能够成就。

最后一个是任运。在任运的一个过程当中,随着我们的心念的起行,这样的定也就是随着我们而自然的流注出来,连要起加行的念都不会有,由此我们能够达到等持的功夫。

我们以上所说都只是定的内涵,不及于慧,希望能够提供给您无相忆佛意识起行的参考。

阿弥陀佛!

更新于:2023-08-28 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