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幻像妻子和屎居士

2023-08-16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

幻像妻子和屎居士

古印度王舍城以北,有迦兰陀住在竹园里,释尊也在此聚集一群修行者、菩萨、居士、天人、龙神和修罗说法。

释尊面对大众解说男女爱欲的可厌。

「男女相爱,如同爱上鼻涕、唾液、痰、脓、血液、肌肉、骨骼、皮肤、肠胃,和屎尿罢了。」

佛说到这里,有一位选择居士立刻起立抗议∶

「世尊,您说爱欲的对像是屎尿,我却不以为然。因为我的妻子名叫妙色,我非常爱她,她长得清秀美貌,绝没有污秽与臭味。」

诚如选择居士所说,他的爱妻妙色果然国色天香,姿态雍容高雅,他对她神魂颠倒,认为她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人。佛有意解开这位居士的迷妄,乃立刻化身为一个女人,长相跟妙色一模一样。只见她一面故作娇态,一面静静地步入大庭广众之中。居士一看到她,立刻暗忖∶「自己的妻子怎麽会到这里呢?」他伸手招呼她到这边来,很体贴地问她∶

「你怎麽来的。」

「我来听佛说法。」妙色慢条斯理地回答。

居士欣然让出一半座位给她,并脱下自己的衣服铺好,牵著她的手坐下。他的妻子竟在衣服上突然解出粪便,臭气四溢。但是,居士一直不把它看成爱妻的粪便。他掩住鼻孔环视周围,坐在他右远的跋难陀问他∶

「你既然掩住鼻孔,为什麽还这样看著我呢?」

居士一面捏住鼻子,一面反问他∶「你坐的位置怎麽会臭气冲天呢?」

此时,在佛陀神通力的运作之下,不但跋难陀明白,连在座大众也都知道居士的妻子解出粪便了。於是,跋难陀回答居土∶

「只有你太太的座位才有臭气。」

居士断然否认∶「你胡说,这样高雅美丽的女人,怎会发出恶臭呢?你显然在撒谎。」

这时候,跋难陀怒不可遏,立刻起立,指责居士说∶「你怎配称为居士呢?如果硬说居士,那就叫做屎居士好了。你拉著妻子的手,让她坐在你衣服上。她一坐下就发出臭气。」

这时候,其他人也附和跋难陀的说法,异口同声表示∶「把这个屎居士赶出去。」

跋难陀拉著居士的手说∶「这个肮脏的家伙,怎能坐在这儿呢?快滚。」硬把居士推出去了,居士拉著妻子怏怏地离去。他一面回顾妻子,一面痛斥∶

「我尊敬你,才让你坐在我的衣服上。你是一个大人,怎麽没有一点儿风度呢?」

不料,妻子也不甘示弱,只听她反唇相讥∶

「岂有此理,不论大人或小孩,全是屎袋。你偏把屎袋带在身边,简直是自作自受。」

居士听到妻子亲口透露,才知道漂亮的她竟是屎袋,立刻觉得她俗不可耐,非常讨人厌。他慌忙将妻子沾在自己衣服上粪屎拍下,不小心把粪便涂到自己身上了。他向跋难陀诉苦∶

「怎样才能除去这些脏东西呢?」

跋难陀说∶「这堆粪不但污秽你的身体,也把你的心沾污了。若想脱离这个肮脏,只有逃走一条路。你妻子的粪便,使听法的诸位蒙受极大的困扰。」

「其地修行者怀有慈悲心,谁都视若无睹,为什麽只有你把我看成敌人一样,唠叨不休呢?」

「对你这种人为什麽要存慈悲心呢?只知卖弄自己的小聪明,竟敢反对佛的法意说∶『我的妻子非常漂亮,一点儿也不肮脏。』现在何妨自己瞧瞧,我是不是臭气难闻呢?」

居士无话可说,只有命令妻子∶

「你快回去吧!」

待妻子离去後,居士才向跋难陀表明心迹∶

「跋难陀,我现在才明白女人的本来面目。为了欺骗别人,而故作娇态,身体污秽,多麽令人厌恶。连我也觉得俗不可耐,我决定现在出家求道。」

「你现在这样肮脏的身体,怎能马上出家,先得在身上薰抹香味,几年後才能出家。」

「不行,倘若这段时间我死了,或者佛已入涅盘的话,岂不辜负我特地求道的动机?纵使让我现在出家,我也不会与你们住在王舍城,或一块儿住在村镇,以及僧房里。我将独自到山林去隐居修行,即使这样会发出臭气,也不致於打扰别人。」

跋难陀将此事禀告佛,佛才把选择居士叫来问∶

「你说要加入我们的僧团出家吗?」

「是的。」

一会儿,佛答应他出家了。佛也为他解说苦、集、灭、道等四圣谛。意即,这个世界无异苦恼的众集,我们必须断绝苦恼与执著,方能获得解脱自在。因此,我们才得致力於各种修行,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选择居士听完佛法,也衷心遵从佛的教理,而获得僧都的圣位,和最初的觉悟。接著再听闻佛的说法,以至也证道开悟。

次晨,他披衣托钵到王舍城,挨家挨户去乞讨。当他走到自家门前,妻子从房里出来,一看到自己丈夫已现出家相,披著法衣的模样,不禁大吃一惊∶

「你到底怎麽啦!为什麽要舍弃我而出家?」

「你昨天到竹园来,在我的衣服上拉屎,使我明白色即是空。」

「怎麽?你身为修行者还撒谎吗?自从我嫁给你以後,不曾出过家门。难道你不明白吗?你怎能硬说我去城外的竹园呢?」

「你不必狡辩,我为了你,才被跋难陀当场赶出竹园。」

修行者说到这里,耳边忽然听到恶魔的低语∶「你昨天看到的妙色,并非现在家里的炒色,而是佛陀运用神通力,化身成妙色长相的幻象女。佛陀常常用这种方法,诱使许多人出家。你完全被佛蒙骗了,你还是回家陪伴爱妻,享受五欲(财欲、色欲、食欲、名欲、睡欲)的生活吧!」

殊不知已经证悟的他,深知此为恶魔的诱惑,反而开口教训说∶

「你也是幻象魔鬼,正在倾听的我,也是幻象男人,站在眼前的妙色也只不过是幻象而已。万物全属幻象,这是佛常常指示的教义,难道你不懂佛的教理吗?」

妙色听他这麽说,心想∶「我已不能再跟随他了。」事实上,由於法眼所见,因此,也随著丈夫追求佛道了,她心里的污垢已经消除。

居士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安法师: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怎样才能排除害怕的心理? 大安法师:居士:怎样才能做到时时快乐,天天快乐?怎样才能排除害怕的心理?

最简单的三皈依典礼-若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最简单的三皈依典礼-若何授三皈五戒居士仪轨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警惕学佛老居士 “所知障”的危害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在家居士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陈大惠居士在丁嘉丽居士家中念佛共修时,眼前出现了16行偈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指南:在家居士放生要注意什么_在家居士如何放生? 放生指南:在家居士放生要注意什么_在家居士如何放生?

藏洋居士:戒色记第六章之年轻人请你记住邪淫危害 藏洋居士:戒色记第六章之年轻人请你记住邪淫危害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胆小的出家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理入和行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上善若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缠缚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谁醒谁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强盗弟子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成汤解网(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难化瓜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参禅与彻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菏泽神会:身缘在路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没毛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毫厘有差 天地悬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优婆夷发愿并子成道缘(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立地成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永嘉玄觉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你有老婆吗?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石头作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茶饭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叶县归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以头为凳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开示悟入佛知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万里无寸草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冷暖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洁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见山是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像牛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楚圆慈明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楚圆慈明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弥勒下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弥勒下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做一个最好的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做一个最好的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三界谁为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三界谁为主?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灯芯将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灯芯将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图文)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与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一与十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未到曹溪亦不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未到曹溪亦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