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法师 | 《金刚经》与《阿弥陀经》皆是佛说,为何彼此相反?\n\n

2023-01-12 正法文集

了然法师(1889-1977),印光大师四位常随弟子之一。大师参禅悟明心地后,于普陀山拜谒印光大师,蒙其开示念佛法门,便息禅专致净土,于苏州灵岩山寺闭关念佛长达三十年之久,净业纯熟,于现身证得念佛三昧,其修为境界不可测度。现载其《般若净土中道实相菩提论》一书,以飨读者。

缘起第一

民国三十七年冬,无锡某居士,特来见访,乃瞻拜舍利。拜毕问曰,弟子久怀疑惑,自莫能决。所疑者何?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弥陀经云:极乐国土,七宝庄严。按此二经,皆是佛说。彼此相反,终不明了。请师解释,断除疑惑。


拙曰:盖此二经,本来互相圆融,一体明彻,了无窒碍,丝毫不反。居士云:一说有相,一说无相,云何得不反乎?拙借镜子譬喻,而略释之。彼即当下顿除疑惑,欢喜信受。


然后于精进七内,复举此事对诸净侣而详释之。今将所释般若净土中道实相圆融无碍菩提妙旨,一一录陈如下,载诸月刊,请问高明。倘有错误,慈悲指示,俾获修正,幸莫大焉。


譬喻第二

诸佛如来福德智慧,本来圆融无碍,真实一如。非离非合,非色非空。但以初机浅学,莫能领会。今借镜子譬喻,而详释之,俾利根之士,一读明了。


譬如一大圆镜,悬置高堂,任众人观之,悉见其中色相,物物现成。虽则物物现成,而当体了无所得(色即是空)。虽当体了无所得,而其中物物现成(空即是色)。诸佛如来福德智慧,亦复如是。


须知《金刚经》,如专说镜体光明,表现释迦如来圆融无碍般若之法身。要人内外放下,莫著色相,方能契入。故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弥陀经》,如专说镜中色相,表现阿弥陀佛清净微妙福德之庄严。要人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极乐,方得受用。故云,极乐国土,七宝庄严。


若能如是领会,说般若性中,当体即有亦得,当体即空亦得,当体非有非空亦得。何以故?原非二物故。非但不须合,亦且分不开。此正所谓般若者,乃净土之般若也。又净土者,乃般若之净土也。


净土若无般若,则净土失其光照,何能显其净土?故《弥陀经》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者,此正表现阿弥陀佛,亦有圆融无碍般若法身也。


又般若无净土,则般若失其庄严;般若若无庄严,不合诸佛如来菩提实相中道,而与二乘偏真何异?故《金刚经》,世尊处处指归菩提实相中道,恐人落于断常二见。观此可知释迦如来,亦有清净微妙福德庄严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冬,无锡一位居士特来访问,瞻拜舍利。拜完后问了然:“很久以来,弟子有个疑惑,一直无法解决。疑惑什么呢?《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七宝庄严’。按说这两部经典,都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但彼此的观点截然相反,对此始终不明白。请师父解释,断除我的疑惑。”

了然回答说:“这两部经典本来互相圆融,浑然一体,明达透彻,毫无阻窒和隔碍,没有丝毫冲突。”居士说:“一个说有相,一个说无相,怎么能得出不冲突的结论呢?”了然借镜子的譬喻,简单解释一番。这位居士当下顿除疑惑,欢喜信受。

然后又在精进佛七内,把这件事对各位净业莲友作了更详细的阐释。现将所阐释的般若净土中道实相圆融无碍的菩提妙旨,一一摘录陈述如下,发表在月刊上,以此请教高明人士。如有错误,恳请慈悲指示,以便了然修正,万分荣幸!





诸佛如来的福德与智慧,本来圆融无碍、真实一如。既不能说是分离也不能说是和合,既不能说实有色尘也不能说绝对顽空。但是根机不深与教理不达之人无法领会,现以镜子为譬喻,详细解释,使利根之人一读便明明了了。

譬如一个大圆镜,悬置在高堂,任由众人观看,皆能得见其中的物相,则种种物相于镜中了了分明。虽然种种物相于镜中了了分明,但其当体了无所得(色即是空)。虽然当体了无所得,而镜中却种种物相了了分明(空即是色)。诸佛如来的福德智慧,亦复如是。

须知《金刚经》,犹如专说镜体之光明,表露显现着释迦如来圆融无碍般若之法身。是要人内外都放下,不要执著色相,方能契入。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阿弥陀经》犹如专说镜中的物相,表露显现着阿弥陀佛清净微妙福德的庄严。是要人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真实受用。所以说:极乐国土,七宝庄严。

若能如是领会,即说般若体性之中,当体是有也可,当体是空也可,当体非有非空也可。为什么呢?原本不是二物。不但不必合起来,而且也分不开。这正是所说的般若乃净土之般若,净土乃般若之净土。

净土如果没有般若,则净土必失去其光照,不能成其为净土。故《阿弥陀经》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正说明阿弥陀佛也有圆融无碍的般若法身。

另一方面,般若如果没有净土,则般若便失其庄严,般若如果没有庄严,就不合乎诸佛如来菩提实相中道,与二乘偏真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在《金刚经》中,世尊处处指归菩提实相中道,恐人落于断、常二见。观此可知,释迦如来也有清净微妙福德庄严。

译白\景严法师

《金刚经》 阿弥陀经

点赞 2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4 上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讲经 佛说阿弥陀经 6-4 上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海涛法师说故事6:彼此关怀 海涛法师说故事6:彼此关怀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一则通过诵持《金刚经》的功德力清净了罪障的故事 一则通过诵持《金刚经》的功德力清净了罪障的故事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缘来缘去皆是福 缘来缘去皆是福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古德论《阿弥陀经》少善根福德因缘与多善根福德因缘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诚诵《金刚经》烛光竟然自行漂移 诚诵《金刚经》烛光竟然自行漂移

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

夫妻相处不离修行,家庭就是彼此的修炼场 夫妻相处不离修行,家庭就是彼此的修炼场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2集 佛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 第001集 作人为何要学佛?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寺院每次过堂,为何要给众生出食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做了不少善事,为何资粮力还是很有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寺院外墙为何大都漆成黄色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阿弥陀经》所被根机之信愿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一辈子造罪业,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