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一章 我

2022-12-29 我与无我

第一章 我

第一节 世俗及常见外道之我觉知心

第二节 常见外道之我能觉能知而处处作主的心

第三节 佛门错误凡夫之我

第四节 附佛法外道之我

第一节 世俗及常见外道之我觉知心

理事长!各位法师!各位亲教师!总干事!各位干部以及所有义工菩萨!各位同修们!新年恭喜!(大众鼓掌)。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十方有情,生生不息,正是:万象森罗许峥嵘,一法当阳普周遮。

在今天充满喜气的时节,要来跟大家讲我与无我。既然是在新春所讲,是一个大家欢喜的时节,所以讲我与无我,就要讲到理事的圆融。我与无我这个题目,有很多人在说,可是这个题目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如实了解呢?非常的少!所以我们今天要特别就这个题目来说。这个题目本想乘兴而谈,但是后来想想,既然是个大团圆的日子,倒不如把它做一个有条理的开讲,让大家获得更多的法益,所以我前天下午拟了一个纲要,拜托谭师兄用计算机打出来,所以在右边墙壁上各位可以看到纲要,会随着我的开示渐渐的列出来。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处处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部份人-包括那些大师在内-很难把它弄清楚;不是只有末法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经这样。什么是我?我有二个部份:一个部份是佛所破斥的我,另一个部份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我。无我也有两个部份:佛所说的真实的无我以及众生假我的无我。那么我们先来谈我这个题目。

我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第一大类是讲世俗的我、和常见外道的我,那就是每一个正常有情的觉知心。如果没有觉知心,那你只能算是一个不正常的有情;因为有觉知心能够正常的运作,所以你才算是正常的有情。觉知心是有情众生的要件,那么世俗的人都说所谓的我不是身体;但是小时候,小孩子挨打或被人欺负,他就跟老师告状说:某人打我。他是以身体为我。后来长大了,他看见老人家老了会死去,年轻人生病会死去;然后又听老人家开示说:棺材装死人,不一定装老人,他想:原来身体不是我,原来身体会坏掉,坏了以后就会去投胎,那么应该是我这个觉知心,才是我。所以就会以觉知心为真正不坏的我。

有的人修行是因为他看见有生老病死种种的痛苦,为了脱离这些苦,所以他修行;而他修行的过程中,会去探讨:我要怎样离苦得乐呢?他终于发觉:原来受苦是被贪瞋痴慢等错误的观念和执著所系缚,要离苦得乐就是要离开贪瞋痴慢等;那究竟是谁离开贪瞋痴慢呢?原来是这个觉知心的我,那就成为常见外道的我。

*********************

第二节 常见外道之我能觉能知而处处作主的心

第二大类的我,是我们在佛门里面所看见的常见外道我,因为一般常见外道不会说要处处做主,他认为:我不要做主,我什么都无所谓,所以我就得解脱了。现在呢?我们佛门里面有人说:你要明心,要明个什么心呢?就是师父在这里说法,你们在下面听法的那个心。你死的时候,你能清楚做主,就能得解脱了。那恭喜诸位,你们都解脱了。可是问题来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是谁呢?是觉知心!当你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时候,你不打妄想;可是当我在这边说法,你在那边一念不生时,还是能够分别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啊!你还是很清楚,因为你如果分别不清楚,你就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那么既然能够分别清楚,那就是分别心,而分别的心就是意识。

譬如数学老师教你一个数学题目,然后问你说:你知道了没?你就回答:知。知就是分别完成,所以知就是分别。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意识,再加上处处做主,而处处做主却是遍计所执性的意根-我们的末那识;这就是依他起性再加上遍计所执性,这样怎能解脱呢?反而被系缚了-被我见我执所系缚,因此不能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于三界生死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我见、我执不能断除,现在中台山惟觉法师教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要能够处处做主,那你就永远轮回生死,因为这就是常见外道所执著的常不坏我。

*********************

第三节 佛门错误凡夫之我

第三大类的我见有很多,那就是佛门凡夫的我,譬如圣严法师讲:什么法都不执著,当你什么都不执著的时候,就是觉知心不执著。把一切都放下,放下、你就可以开悟了。可是请问诸位:你把一切都放下以后,你悟了没?没有!最能放下的人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可是阿罗汉和辟支佛悟了没?没有!他们只能悟得二乘菩提,对大乘菩提没办法悟。这就是说:那些错误的人被我所系缚了。并不是你把我放下,一切法都不去执著,那你就可以开悟,不是这样,因为这个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时,你就悟不了大乘菩提。觉知心的我见没有断除时,你就被我见所系缚,觉知心就是我,觉知心就是佛所破斥的常见外道我。

第二就是耕云居士,他说:能够观照的心就是真如,所以禅宗所说的管带就是要时时管带这个能够观照的觉知心,不要让它攀缘。但是能观照的心就是意识,这也是我,和常见外道我没有差别。

第三个是自在居士,他以一念不生的觉知心作为真如,然后却来否定我们所证得的阿赖耶识、如来藏,这也是落到我见里面。大陆的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平居士等人也是一样,他们以离念灵知作为常住不坏的法,其实仍然是意识;又认为离念灵知心之心数法-见性、闻性、乃至知觉性-即是佛性,皆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数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部落在我见之中,未离意识境界;都没有证得第八识如来藏,都是悟错了的人。

第四为印顺法师的我。他认为能经历十方三世轮回生死的有情的心,不是我们一般所知的意识心,是另外一个意识细心,而那个意识的细心是不可知的、是不可证的。不可知的、不可证的,能不能算是佛法?不行!因为佛所说的法一定是可知的,而且可证的。不可知、不可证的法,那是想象的。佛告诉我们的法,每一个法都是可知、可证的能知也教我们知,能证也教我们证;而我们跟着祂修行,一样能知能证佛所说的法,这样才是佛法。

***喇嘛比印顺法师进步一些,他说:意识的极细心才是能来往三世轮回的心,意识的粗心、细心会断灭,而意识极细心不会断灭。请问:意识的粗心、细心和极细心是不是意识?还是意识嘛!既然是意识的话,佛说:意法为缘生意识,是由于意根与法尘相触作为外缘,然后以如来藏为内因,才能生出意识啊!那么意识既然是内因与外缘和合所生的法,当然意识不可能是来往三世轮回的主体,必须是不从因缘而生的、自己本来就已经存在的法,才可能往来三世而成为轮回的主体识;所以说意识的粗心、细心、极细心都不是根本心,因为事实上没有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心,而一切粗细意识都是因缘所生之法,所以意识绝不可能是来往三世轮回生死之主体识。佛在《阿含经》里面说过,祂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是可知,皆是缘起法,所以说意识细心不论细到什么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都不是不生灭心。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或极细心,是一种妄想,是人为想象施设的虚妄法。

佛门内的我见外道最后一类,是古时候天竺密宗及西藏密宗四大派及现代所有法王、活佛、仁波切;他们都一样:他们认为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时候,那觉知心就是佛地真如。但是这仍然是意识的粗心啊!因为没有离开欲界的五尘相,仍然触知欲界五尘,所以它还是粗意识。

*********************

第四节 附佛法外道之我

第四大类是附佛法外道的我。附佛法外道非常的多,但是我们不必举例太多,因为我们去年夏天在这里聚会的时候,人家帮我登了报纸,这么大的广告(作一个半版大的手势)。他们坚持说:意识是不会灭的,它是可以来往三世的,那就是四川义云高、桃园喜饶根登,及他们会中所谓释性圆法师等。意识既然是依他而起的心,它就不是本来自在的心。本来自己就在的心才能称之为真如;意识既然是依意法触为缘,依如来藏为因而生,可见祂不是本来自在的心;不是本来自在的心,怎么可以公然主张祂是恒常不灭的呢?所以说他们真的不懂佛法。

所以,以上所说的都是意识,都是三界的我,都是意识的境界。三界的我是佛所破斥的,因为三界的我统统是生灭变异的法。如果它不是有变异的,它就不可能于六尘有了知的作用。但是我们现前可以证实祂有了知的作用,既然于六尘有了知的作用,当然是有变异的法;有变异的法,就不可能是真实的法,因为有变异的法是生灭的法,那它就是一种无常;无常就是苦,苦怎么会是真实我呢?苦一定不是真正常住不坏的法,无常也一定不是真正的我,只有恒常不灭的,而且无始无终的离苦离乐,那才是真实不坏的我。三界内的我、就是意识觉知心,就是世俗的我、常见外道的我、附佛法外道的我、也是佛门里面常见外道所说的我;这个我是佛在四阿含诸经中所极力破斥的,佛说这种我不真实,所以讲:五蕴我、六入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都缘起性空。

缘起性空是在讲一切诸法的空相,也就是说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是暂时有,不是真实有;你可以体认它现前存在,但它不是永远存在、不是永远不坏的我,所以依世间法假名为我,它是缘起法。因为是缘起法,体性是无常空,所以说五蕴无我、十二处无我、十八界无我,这个就是无我的法,所以接着要进入无我的题目来说。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求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求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少年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少年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第一章  归依三宝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第一章 归依三宝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一章 前言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一章 前言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述意部 第一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述意部 第一章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清净和谐的婚姻生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清净和谐的婚姻生活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一章:天作之合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一章:天作之合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

第一章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章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章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一章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一章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一章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一章 藏传“佛教”背景掠影──揭开香格里拉的真面貌 第一章 藏传“佛教”背景掠影──揭开香格里拉的真面貌

03 第一章 学佛的信心 03 第一章 学佛的信心

03 第一章 绪论 03 第一章 绪论

02 第一章 总说 02 第一章 总说

04 第一章 绪言 04 第一章 绪言

第一章 绪言   第一章 绪言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

02 第一章 佛的境界 02 第一章 佛的境界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第一章 真如与佛性之辨 第一章 真如与佛性之辨

25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一章 未修证者宜知 25 第四篇:肺腑之言 第一章 未修证者宜知

09 第二篇 第一章 持名念佛法门 09 第二篇 第一章 持名念佛法门

02 第一篇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 第一章 缘起及念佛略说 02 第一篇 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 第一章 缘起及念佛略说

02 无相念佛之 第一章 绪言 02 无相念佛之 第一章 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