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2022-12-25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一

【〔二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当正思惟:色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比丘!于色正思惟,观色无常如实知者,于色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受、想、行、识当正思惟:观识无常如实知。所以者何?于识正思惟,观识无常者,则于识欲贪断;欲贪断者,说心解脱。如是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是,正思惟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一

【〔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苦即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圣弟子!如是观者,于色解脱,于受、想、行、识解脱,我说是等解脱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一

【〔一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一

【〔一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有异比丘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善哉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信家非家,出家学道,为究竟无上梵行,现法身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告彼比丘:善哉!善哉!汝作是说: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住不放逸,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汝如是说耶?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比丘!非汝所应之法,宜速断除;断彼法者,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时,彼比丘白佛言:知已,世尊!知已,善逝!佛告比丘: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比丘白佛言:世尊!色非我所应,宜速断除;受、想、行、识非我所应,宜速断除,以义饶益,长夜安乐。是故,世尊!我于世尊略说法中广解其义。

佛言:善哉,善哉,比丘!汝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所以者何?色者非汝所应,宜速断除;如是受、想、行、识非汝所应,宜速断除。断除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独一静处,精勤修习,住不放逸,精勤修习。住不放逸已,思惟:所以善男子出家,剃除须发,身著法服,正信非家,出家乃至自知不受后有。时,彼比丘成阿罗汉,心得解脱。】《杂阿含经》卷一

【〔二二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比丘名劫波,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比丘心得善解脱。世尊!云何比丘心得善解脱?

尔时,世尊告劫波曰: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心善解脱。善哉,劫波!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劫波!当观知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色爱即除,色爱除已,心善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无常。正观无常已,识爱即除;识爱除已,我说心善解脱。劫波!如是,比丘心善解脱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所以者何?爱欲断故。爱欲断者,如来说名心善解脱。时,劫波比丘闻佛所说,心大欢喜,礼佛而退。

尔时,劫波比丘受佛教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乃至自知不受后有,心善解脱成阿罗汉。】《杂阿含经》卷一

【〔二三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佛告罗睺罗:善哉!善哉!能问如来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耶?罗睺罗白佛言:如是!世尊。

佛告罗睺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睺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睺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罗睺罗!比丘若如是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比丘!是名断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时,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一

【〔二八经〕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杂阿含经》卷一

【〔二九经〕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杂阿含经》卷一

【〔三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

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时,舍利弗谓: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灭道迹不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断色。如是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灭道迹不如实知故,不堪能断识。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色集如实知,色灭如实知,色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色。如是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如实知,识灭如实知,识灭道迹如实知故。输屡那!当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断识。输屡那!于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

舍利弗言:若色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色是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

输屡那!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耶?答言:无常。

又问: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

又问: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圣弟子宁于中见识是我、异我、相在不?答曰: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色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圣弟子于识生厌、离欲、解脱,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时,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已去。】《杂阿含经》卷一

【〔三二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在耆阇崛山时,有长者子名输屡那,日日游行,到耆阇崛山诣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时,舍利弗告输屡那:若沙门、婆罗门于色不如实知,色集不如实知,色灭不如实知,色味不如实知,色患不如实知,色离不如实知故,不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不如实知,识集不如实知,识灭不如实知,识味不如实知,识患不如实知,识离不如实知故,此沙门、婆罗门不堪能超越识。若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色;若沙门、婆罗门于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此沙门、婆罗门堪能超越识。输屡那!于汝意云何?色为常?为无常耶?答言:无常。

无常者,为苦耶?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色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

输屡那!于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答言: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

输屡那!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于中宁有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输屡那!当知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色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输屡那!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于一切识不是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知。

输屡那!圣弟子于此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观,于诸世间无所摄受,无摄受者,则无所著,无所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时,长者子输屡那闻舍利弗所说,欢喜踊跃,作礼而去。】《杂阿含经》卷一

【〔三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二

【〔三八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人为卑下业,种种求财活命而得巨富,世人皆知。如世人之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诸比丘!譬如一器,有一处人名为揵茨,有名钵,有名匕匕罗,有名遮留,有名毘悉多,有名婆阇那,有名萨牢。如彼所知,我亦如是说。所以者何?莫令我异于世人故。如是,比丘!有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知见而说;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其如之何?

比丘!云何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乃至不知不见?色无常、苦、变易法,是为世间、世间法;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是名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见,乃至盲无目者不知不见,其如之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一

【〔四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我于此五受阴,五种如实知。色如实知,色集、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于色喜爱,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

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若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受如实知?有六受身。眼触生受,耳、鼻、舌、身、意触生受,是名受,如是受如实知。云何受集如实知?触集是受集,如是受集如实知。云何受味如实知?缘六受生喜乐,是名受味,如是受味如实知。云何受患如实知?若受无常、苦、变易法,是名受患,如是受患如实知。云何受离如实知?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受离,如是受离如实知。

云何想如实知?谓六想身。云何为六?谓眼触生想,耳、鼻、舌、身、意触生想,是名想,如是想如实知。云何想集如实知?谓触集是想集,如是想集如实知。云何想味如实知?想因缘生喜乐,是名想味,如是想味如实知。云何想患如实知?谓想无常、苦、变易法,是名想患,如是想患如实知。云何想离如实知?若于想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想离,如是想离如实知。

云何行如实知?谓六思身。眼触生思,耳、鼻、舌、身、意触生思,是名为行,如是行如实知。云何行集如实知?触集是行集,如是行集如实知。云何行味如实知?谓行因缘生喜乐,是名行味,如是行味如实知。云何行患如实知?若行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行患,如是行患如实知。云何行离如实知?若行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行离,如是行离如实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身,如是识身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谓名色集,是名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谓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是识离如实知。

比丘!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离欲向,是名正向;若正向者,我说彼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若沙门、婆罗门于色如实知、如实见,于色生厌、离欲,不起诸漏,心得解脱。若心得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梵行立。梵行立者,离他自在,是名苦边。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二

【〔四二〕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是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灭道迹、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

﹝中略﹞

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身:眼识、耳、鼻、舌、身、意识身,是名为识。如是识如实知。云何识集如实知?名色集是识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灭如实知?名色灭是识灭,如是识灭如实知。云何识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是名识灭道迹,如是识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生喜乐,是名识味,如是识味如实知。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云何识离如实知?若识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识离如实知。比丘!是名七处善。】《杂阿含经》卷二

【〔五○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尊者阿难曰:若有诸外道出家来问汝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如是问者,云何答乎?

阿难白佛:世尊!若外道出家来问我言:阿难!世尊何故教人修诸梵行?者。我当答言: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世尊教人修诸梵行,为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世尊!若有外道出家作如是问者,我当作如是答。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我实为于色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于受想行识修厌、离欲、灭尽、解脱、不生故,教人修诸梵行。佛说此经已,尊者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二

【〔五一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为汝说坏、不坏法,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是不坏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二

【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实观察: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多闻圣弟子于此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如是观察,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著,无所著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无常、变易之法,厌离、欲灭、寂没。如是色,从本以来一切无常,苦、变易法;如是知已,缘彼色生诸漏害、炽然、忧恼,皆悉断灭。断灭已,无所著;无所著已,安乐住;安乐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一

【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是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杂阿含经》卷二

【〔四二经〕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识患;如是,识患如实知。】《杂阿含经》卷二

【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复以此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法。】《杂阿含经》卷二

【于何灭而不增?色灭而不增,受、想、行、识灭而不增。于何退而不进?色退而不进,受、想、行、识退而不进。于何灭而不起?色灭而不起,受、想、行、识灭而不起。于何舍而不取?色舍而不取,受、想、行、识舍而不取。灭而不增,寂灭而住,退而不进,寂退而住,灭而不起,寂灭而住。舍而不取,不生系著;不系著已,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阿难:善哉!善哉!应如是答:所以者何?色是生灭法,受、想、行、识是生灭法。知色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色;知受、想、行、识是生灭法者,名为知识。】《杂阿含经》卷二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色灭,涅槃是不坏法。受、想、行、识是坏法;彼识灭,涅槃是不坏法。】《杂阿含经》卷二

【佛告婆罗门:愚痴无闻凡夫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赞叹于色,染著心住。彼于色爱乐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是则大苦聚集;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婆罗门!是名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杂阿含经》卷二

【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复次,彼识受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乃至灭尽、涅槃。】《杂阿含经》卷三

【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正观皆悉无常。】《杂阿含经》卷二

【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杂阿含经》卷三

【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杂阿含经》卷三

【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杂阿含经》卷三

【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三

【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杂阿含经》卷三

【舍利弗言: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云何焰摩迦!色为常耶?为非常耶?答言:尊者舍利弗!无常。复问:若无常者,是苦不?答言:是苦。复问: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焰摩迦!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受想行识是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云何焰摩迦!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复问:非色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如是!焰摩迦!如来见法真实、如,住无所得,无所施设。汝云何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为时说耶?答言:不也!尊者舍利弗!

  复问:焰摩迦!先言:我解知世尊所说,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无所有。云何今复言非耶?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无明故,作如是恶邪见说。闻尊者舍利弗说已,不解、无明,一切悉断。复问:焰摩迦!若复问:比丘!如先恶邪见所说,今何所知见,一切悉得远离?汝当云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来问者,我当如是答: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寂静、清凉、永没。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来问者,作如是答。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应如是答。所以者何?漏尽阿罗汉色无常,无常者是苦,苦、无常苦者,是生灭法;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尊者舍利弗说是法时,焰摩迦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杂阿含经》卷五

【佛告仙尼:色是常耶?为无常耶?答言:无常。世尊复问:仙尼!若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世尊复问仙尼: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世尊!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复问:云何仙尼!色是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受、想、行、识是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复问:仙尼!色中有如来耶?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复问:仙尼!如来中有色耶?如来中有受、想、行、识耶?答言:不也!世尊!复问:仙尼!非色、非受想行识有如来耶?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悉解义而起慢无间等,非无间等(观)故,慢则不断;慢不断故,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

仙尼!我诸弟子于我所说能解义者,彼于诸慢得无间等(观);得无间等故,诸慢则断;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说彼舍此阴已,生彼彼处。所以者何?无因缘可记说故。欲令我记说者,当记说彼断诸爱欲,永离有结,正意解脱,究竟苦边。我从昔来及今现在常说慢过、慢集、慢生、慢起,若于慢无间等观,众苦不生。】《杂阿含经》卷五

【如是,圣弟子见四真谛,得无间等果,断诸邪见,于未来世永不复起。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一向积聚,作如是观: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空、一切非我,不应爱乐、摄受、保持;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五

【时,萨遮尼犍子白佛言:我闻瞿昙作如是说法,作如是教授诸弟子:教诸弟子于色观察无我,受、想、行、识观察无我。此五受阴勤方便观察,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为是瞿昙有如是教?为是传者毁瞿昙耶?如说说耶?不如说说耶?如法说耶?法次法说耶?无有异忍来相难诘。令堕负处耶?

  佛告萨遮尼犍子:如汝所闻,彼如说说、如法说、法次法说,非为谤毁,亦无难问令堕负处。所以者何?我实为诸弟子如是说法,我实常教诸弟子:令随顺法教,令观色无我,受、想、行、识无我;观此五受阴如病、如痈、加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

萨遮尼犍子白佛言:瞿昙!我今当说譬。佛告萨遮尼犍子:宜知是时。

譬如世间一切所作皆依于地。如是色是我人,善恶从生;受、想、行、识是我人,善恶从生;又复譬如人界、神界、药草、树木,皆依于地而得生长;如是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

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耶?答言:如是,瞿昙!色是我人,受、想、行、识是我人,此等诸众悉作是说。佛告火种居士:且立汝论本,用引众人为?萨遮尼犍子白佛言:色实是我人。

佛告火种居士:我今问汝,随意答我。譬如国王,于自国土有罪过者,若杀、若缚、若槟、若鞭、断绝手足;若有功者,赐其象马、车乘、城邑、财宝,悉能尔不?答言:能尔,瞿昙!

佛告火种居士:凡是主者,悉得自在不?答言:如是,瞿昙!

佛告火种居士:汝言色是我,受、想、行、识即是我。得随意自在,令彼如是、不令如是耶?时萨遮尼犍子默然而住。

佛告火种居士:速说!速说!何故默然?如是再三,萨遮尼犍子犹故默然。时有金刚力鬼神持金刚杵,猛火炽然,在虚空中临萨遮尼犍子头上,作是言:世尊再三问,汝何故不答?我当以金刚杵碎破汝头,令作七分。佛神力故,唯令萨遮尼犍子见金刚神,余众不见。萨遮尼犍子得大恐怖,白佛言:不尔,瞿昙!

佛告萨遮尼犍子:徐徐思惟,然后解说。汝先于众中说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而今言不,前后相违。汝先常说言:色是我,受、想、行、识是我。火种居士!我今问汝,色为常耶?为无常耶?答言:无常,瞿昙!

复问:无常者,是苦耶?答言:是苦,瞿昙!

复问: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答曰:不也!瞿昙!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佛告火种居士:汝好思而后说。复问火种居士:若于色未离贪、未离欲、未离念、未离爱、未离渴;彼色若变、若异,当生忧、悲、恼苦不?答曰:如是,瞿昙!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复问:火种居士!于色离贪、离欲、离念、离爱、离渴;彼色若变、若异,则不生忧、悲、恼苦耶?答曰:如是,瞿昙!如实无异。受、想、行、识,亦如是说。

火种居士!譬如士夫身婴众苦,常与苦俱,彼苦不断不舍,当得乐不?答言:不也!瞿昙!

如是,火种居士!身婴众苦,常与苦俱,彼苦不断、不舍,不得乐也。火种居士!譬如士夫持斧入山,求坚实材,见芭蕉树洪人佣直,即断其根叶,剽剥其皮,乃至穷尽,都无坚实。火种居士!汝亦如是,自立论端。我今善求真实之义,都无坚实,如芭蕉树也。而于此众中敢有所说:我不见沙门、婆罗门中,所知、所见能与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共论议,不摧伏者。而使自说:我论议风,偃草折树,能破金石,调伏龙象,要能令彼额津腋汗,毛孔水流。汝今自论己义而不自立,先所夸说能伏彼相,今尽自取,而不能动如来一毛。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被郁多罗僧,现胸而示:汝等试看,能动如来一毛以不?尔时,萨遮尼犍子默然低头,惭愧失色。尔时,众中有一离车,名突目佉,从座起,整衣服,合掌白佛言:世尊!听我说譬。佛告突目佉:宜知是时。

突目佉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执持斗斛,于大众谷中,取二三斛,今此萨遮尼犍子亦复如是。世尊!譬如长者巨富多财,忽有罪过,一切财物悉入王家,萨遮尼犍子亦复如是,所有才辩悉为如来之所摄受。譬如城邑聚落边有大水,男女大小悉入水戏,取水中蟹,截断其足,置于陆地;以无足故,不能还复入于大水。萨遮尼犍子亦复如是,诸有才辩悉为如来之所断截,终不复敢重诣如来命敌论议。

尔时,萨遮尼犍子忿怒炽盛,骂唾突目佉离车言:汝麤疏物,不审谛何为其鸣,吾自与沙门瞿昙论,何豫汝事?萨遮尼犍子呵骂突目佉已,复白佛言:置彼凡辈鄙贱之说,我今别有所问。佛告萨遮尼犍子:恣汝所问,当随问答。

云何瞿昙!为弟子说法,令离疑惑?佛告火种居士:我为诸弟子说: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如实观察: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学必见迹,不断坏,堪任成就厌离知见,守甘露门;虽非一切悉得究竟,且向涅槃。如是弟子从我教法,得离疑惑。

复问:瞿昙!复云何教诸弟子于佛法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如实知: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于尔时成就三种无上:智无上、解脱无上、解脱知见无上。成就三种无上已,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供养如佛。

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槃。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

火种居士!我诸弟子于此法中得尽诸漏,得心解脱,得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五

【时,有侍者比丘名曰罗陀,白佛言:世尊!所谓众生者,云何名为众生?佛告罗陀:于色染著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著缠绵,名曰众生。

佛告罗陀:我说于色境界,当散坏消灭;于受、想、行、识境界,当散坏消灭。断除爱欲,爱尽则苦尽,苦尽者我说作苦边,譬如聚落中诸小男小女嬉戏,聚土作城郭宅舍,心爱乐著,爱未尽、欲未尽、念未尽、渴未尽,心常爱乐、守护。言:我城郭、我舍宅。若于彼土聚爱尽、欲尽、念尽、渴尽,则以手拨足蹴,令其消散;如是,罗陀!于色散坏消灭爱尽,爱尽故苦尽,苦尽故我说作苦边。】《杂阿含经》卷六

【尔时,世尊告罗陀比丘言:诸比丘!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当观皆是魔。罗陀!于意云何?色为常耶?为无常耶?答曰: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答曰:是苦,世尊!

若无常、苦者,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不?答曰: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罗陀!多闻圣弟子于色生厌,于受、想、行、识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欲断五受阴者,当求大师,何等为五?谓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欲断此五受阴,当求大师。】《杂阿含经》卷六

【世尊告诸比丘:若法无常者,当断;断彼法已,以义饶益,长夜安乐。何法无常?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杂阿含经》卷七 

【断何等无常故,勤求大师?谓断色无常,故勤求大师。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勤求大师。】《杂阿含经》卷七

【世尊告诸比丘:为断无常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何等法无常?谓色无常,为断彼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如是受、想、行、识无常,为断彼故,当随修内身身观住。】《杂阿含经》卷七

【〔一七七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有人火烧头衣,当云何救?比丘白佛言:世尊!当起增上欲殷懃方便,时救令灭。

佛告比丘: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断。为断无常火故。随修内身身观住。云何为断无常火故,随修内身身观住?谓色无常;为断彼故,随修内身身观住,受、想、行、识无常,为断彼故,随修内身身观住。广说。乃至。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信根。断何等无常法?谓当断色无常,当断受、想、行、识无常故,修信根。】《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信力。断何等无常故,当修信力?谓断色无常故,当修信力;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当修信力。】《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修念觉分。断何等法无常故,修念觉分?谓断色无常,修念觉分;当断受、想、行、识无常,修念觉分。】《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正见。断何等无常法火故,当修正见?断色无常故,当修正见,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当修正见。】《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苦习尽道。断何等无常法故,当修苦习尽道?谓断色无常故,当修苦习尽道;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当修苦习尽道。】《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无贪法句。断何等法无常故,当修无贪法句?谓当断色无常故,修无贪法句;断受、想、行、识无常故,修无贪法句。】《杂阿含经》卷七

【为断无常火故,当修止。断何等法无常故,当修止?谓断色无常故,当修止;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当修止。】《杂阿含经》卷七 

【何等为一法成就?谓贪欲一法成就,不堪能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何等一法成就?谓无贪欲成就;无贪欲法者,堪能知色无常,堪能知受、想、行、识无常。】《杂阿含经》卷七

【何等为一法?所谓恼苦,以恼苦映翳故,不堪任于色灭尽作证,不堪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一法不映翳故,堪任于色灭尽作证,堪任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

何等一法?谓恼苦,此一法不映翳故,堪任于色灭尽作证,堪任于受、想、行、识灭尽作证。】《杂阿含经》卷七

【世尊告诸比丘:一切无常。云何一切无常?谓眼无常:若色,眼识,眼触;若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无常。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者,于眼生厌;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于彼生厌。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苦觉、乐觉、不苦不乐觉,彼亦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八

【缘眼、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缘触,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若于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知者,种贪欲身触、种瞋恚身触、种戒取身触、种我见身触;亦种殖增长诸恶不善法,如是纯大苦集皆从集生。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广说如上。】《杂阿含经》卷八

【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因缘生识,何等为二?谓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如是广说,乃至非其境界故。所以者何?眼、色因缘生眼识,彼无常、有为、心缘生。色,若眼、识,无常、有为、心缘生,此三法和合触,触已受,受已思,思已想。此等诸法无常、有为、心缘生,所谓触、想、思。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八

【云何苦集道迹?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苦集道迹。】《杂阿含经》卷八

【云何有漏法?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世俗者,是名有漏法】《杂阿含经》卷八

【佛告三弥离提:危脆败坏是名世间。云何危脆败坏?三弥离提!眼是危脆败坏法,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一切亦是危脆败坏。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说,危脆败坏法,名为世间。】《杂阿含经》卷九

【佛告三弥离提:眼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若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彼亦空,常、恒、不变易法空,我所空,所以者何?此性自尔。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是名空世间。】《杂阿含经》卷九

【〔二三八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毘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异比丘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眼识生?何因何缘耳、鼻、舌、身、意识生?

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时,彼比丘闻佛昕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杂阿含经》卷九

【复问:若意缘法,生意识。彼因、彼缘,为常?为无常?答曰:无常。尊者阿难复问:*若因、若缘,生意识。彼因、彼缘,无常变易时,意识住耶?答曰:不也!尊者阿难!】《杂阿含经》卷九

【谓色无常,色无常如实不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不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不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不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不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不知。摩诃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成就此者,名有无明。】《杂阿含经》卷一○

【知色无常如实知,色磨灭法,色磨灭法如实知;色生灭法,色生灭法如实知。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常如实知,识磨灭法,识磨灭法如实知;识生灭法,识生灭法如实知。拘絺罗!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杂阿含经》卷一○

【阿难言:舍利弗!五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云何为五?所谓色受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如是,受、想、行、识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杂阿含经》卷一○

【愚痴凡夫所不能解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杂阿含经》卷一○

【如是,受、想、行、识为常?为无常?比丘白佛言:无常,世尊!

若无常者,是苦耶?比丘白佛言: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圣弟子宁复于中,计我、异我、相在不?比丘白佛:不也!世尊?】《杂阿含经》卷一○

【比丘!诸所有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谛观思惟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以识无坚实故。】《杂阿含经》卷一○

【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杂阿含经》卷一○

【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此诸法无我、无常,乃至空我、我所。】《杂阿含经》卷一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触缘想,彼想是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想身,如实观察无我,我亦常作此意解:六想身如实无我。】《杂阿含经》卷一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思,彼思是我、异我、相在不?答言: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思身,如实观察无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思身如实无我。】《杂阿含经》卷一一

【耳、鼻、舌、身,意、法缘,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缘爱,彼爱是我、异我、相在不?

答言: 不也!尊者难陀!所以者何?我曾于此六爱身,如实观察无我,我常作此意解:此六爱身如实无我。】《杂阿含经》卷一一

【 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速灭,圣弟子如是如实知: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是则寂灭,是则胜妙,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譬如力士断多罗树头。如是意、法缘,生意识,生可意、生不可意、生可意不可意,生已尽灭,所谓为舍,得彼舍已,离厌、不厌。阿难! 是为贤圣法、律,为圣弟子修诸根。】《杂阿含经》 卷一一

【 尊者摩诃拘絺罗说老死,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说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厌患、离欲、灭尽,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向,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向, 是名法师。若比丘于老死,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乃至识厌患、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善解脱,是名法师。】《杂阿含经》卷一二【 彼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识生厌,离欲,习舍,长夜保惜系我,若得、若取,言 是我、我所、相在。是故愚痴无闻凡夫不能于彼生厌,离欲,习舍。】

《杂阿含经》卷一二

【 六识身无;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无; 谓此无故,无有当来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杂阿含经》 卷一二【 缘意、法,生意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 此四无色阴、四大,士夫所依, 此等法名为人, 如上广说, 乃至灭尽、涅槃。若有于此诸法,心随入,住解脱不退转,于彼所起系著,无有我。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则为见法。】《杂阿含经》卷一三

【尊者 阿难告瞿师罗长者:眼界异、色界异,喜处,二因缘生识,三事和合生触,又喜触因缘生乐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复次,长者!有异眼界、异色界忧处,二因缘生识,三事和合生苦触,彼苦触因缘生苦受;如是,耳、鼻、舌、身、意、法,亦如是说。复次,长者! 异眼界、异色界舍处,二因缘生识,三事和合生不苦不乐触,不苦不乐触因缘生不苦不乐受,如是,耳、鼻、舌、身, 意、法,亦如是说。】《杂阿含经》卷一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若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解脱,是名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识,亦如是说。】《杂阿含经》卷二六【目 揵连言:婆蹉!余沙门、婆罗门于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取著。如来无后死、有后死、有无后死、非有后死非无后死则生取著。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生取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生取著。

如来者,于 色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著,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著。受、想、行、识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出如实知;如实知故,于如来有后死则不然,无后死、有无后死、非有非无后死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皆悉寂灭。】《杂阿含经》 卷三四

【佛 告婆蹉:我亦如是说: 色已断、已知, 受想行识已断、已知, 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 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 甚深广大, 无量无数永灭。】《杂阿含经》卷三四

【(一○九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七叶树林石室中。时,有尊者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思惟不放逸行,修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数数退转,一二三四五六反退,还复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寻复退转。彼尊者瞿低迦作是念:我独一静处思惟不放逸行,精勤修习以自饶益,时受意解脱身作证,而复数数退转,乃至六反,犹复退转。我今当以刀自杀, 莫令第七退转。

时,魔波旬 作是念: 沙门瞿昙住王舍城毘婆罗山侧七叶树林石窟中, 有弟子瞿低迦住王舍城仙人山侧黑石室中,独一静处,专精思惟,得时受意解脱身作证, 六反退转而复还得。彼作是念:我已六反退而复还得,莫令我第七退转。我宁以刀自杀,莫令第七退转。若彼比丘以刀自杀者,莫令自杀,出我境界去,我今当往告彼大师。

尔时,波旬执琉璃柄琵琶诣世尊所, 鼓弦说偈:

大智大方便 自在大神力 得炽然弟子 而今欲取死

大牟尼当制 勿令其自杀 何闻佛世尊 正法律声闻

学其所不得 而取于命终时,魔说此偈已,世尊说偈答言:

波旬放逸种 以自事故来 坚固具足士 常住妙禅定

昼夜勤精进 不顾于性命 见三有可畏 断除彼爱欲

已摧伏魔军 瞿低般涅槃 波旬心忧恼 琵琶落于地

内怀忧戚已 即没而不现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来共至仙人山侧黑石室所,观瞿低迦比丘以刀自杀。

尔时,世尊与众多比丘往至仙人山侧黑石室中,见瞿低迦比丘杀身在地,告诸比丘:汝等见此瞿低迦比丘杀身在地不?

诸比丘白佛:唯然,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汝等见瞿低迦比丘周匝遶身黑闇烟起充满四方不?

比丘白佛:已见,世尊!

佛告比丘:此是恶魔波旬于瞿低迦善男子身侧,周匝求其识神,然比丘瞿低迦以不住心,执刀自杀。尔时,世尊为瞿低迦比丘受第一记。

尔时,波旬而说偈言:

上下及诸方, 遍求彼识神, 都不见其处, 瞿低何所之?

尔时,世 尊复说偈言:

如是 坚固士,一切无所求, 拔恩爱根本,瞿低般涅槃。】

《杂阿含经》卷三九

【(一一○ 二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多众践蹈旷野中,与五百比

丘众俱而为说法, 以五百钵置于中庭。

尔时,世 尊为五百比丘说五受阴生灭之法。时,魔波旬作是念:沙门瞿昙住王舍城多众践蹈旷野中,与五百比丘俱,乃至说五受阴是生灭法。我今当往,为作留难,化作大牛往诣佛所, 入彼五百钵间。

诸比丘即 驱:莫令坏钵。

尔时,世 尊告诸比丘:此非是牛,是魔波旬欲作娆乱。即说偈言:

色受想行 识, 非我及我所; 若知真实灭,于彼无所著。

心无所著法,超出色结缚;了达一切处,不住魔境界。 】

《杂阿含经》卷三九

《杂阿含经》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第一章 佛法僧三宝 第三节 何谓法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业处篇 第五节、调整坐姿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业处篇 第五节、调整坐姿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一)三门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法苑谈丛:(二)天王殿 第一章、寺院殿堂佛像释名

《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杂阿含经》中居士的修行方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求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求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少年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少年

第五节 渴见水喻 第五节 渴见水喻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第一章  归依三宝 纯智法师:《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第一章 归依三宝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一章 前言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第一章 前言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述意部 第一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述意部 第一章

佛教故事:在婚姻中修行:在婚姻中修行 第五节 佛教故事:在婚姻中修行:在婚姻中修行 第五节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一章 施舍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六度出家与还俗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指鬘」杀人魔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在家弟子的典范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清净和谐的婚姻生活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一章 清净和谐的婚姻生活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五节 我已披上了出家人的袈裟,我将利用一切时间和精力求证菩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一章:天作之合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一章:天作之合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五节 罗侯罗尊者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五节 罗侯罗尊者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 明义 (2)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一章:明义(1)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一章 莫起分别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引言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

第五章 第五节 不可擅改佛道次第 第五章 第五节 不可擅改佛道次第

第四章 第五节 显宗之邪见举例 第四章 第五节 显宗之邪见举例

第三章 第五节 关于般若之邪见 第三章 第五节 关于般若之邪见

第二章 第五节 解脱道之邪见 第二章 第五节 解脱道之邪见

第一章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章 第三节 评论邪见之原则

第一章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一章 第二节 邪见略说

第一章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一章 第一节 佛法二主要道--解脱道与大菩提道

第五节 涅槃寂静法印 第五节 涅槃寂静法印

第一章 藏传“佛教”背景掠影──揭开香格里拉的真面貌 第一章 藏传“佛教”背景掠影──揭开香格里拉的真面貌

03 第一章 学佛的信心 03 第一章 学佛的信心

03 第一章 绪论 03 第一章 绪论

02 第一章 总说 02 第一章 总说

04 第一章 绪言 04 第一章 绪言

第四章 略评选择本愿念佛  第五节 评本愿念佛之“证” 第四章 略评选择本愿念佛 第五节 评本愿念佛之“证”

第一章 绪言   第一章 绪言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05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3~8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 04 第一章 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真如 第1~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