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从哪里来?从争强好胜中来。如果你不争强好胜,甚至还学一点吃亏,还有没有是非?是非就迎刃而解了 ,到你这里是非就没了、化解掉了。
所以古人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这个人来报告:“师父师父啊,这人怎么样怎么样……”这本身就是在说是非。不论你遇到什么事情,水来了土把它给吸收掉了,哪里还有事情?你是一个学吃亏的人,什么东西来你都不反弹,那还有没有是非了?没有了。
所以要吃些亏,还要带三分呆,我们说学佛开智慧为什么还要学呆呢?这是做人的一种厚道,开智慧不是让你变得有阴谋诡计,也不是让你变得寸步不让,也不是让你变得斤斤计较。要开内在的佛性的智慧,做人要厚道,所以有时候要带三分呆。
这个是最难的了,在这方面我师父悟公上人亲自有跟我讲过,而且还以身作则。我师父说:我小的时候呆呆的,刚出家的时候,师父、师叔看着他,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这么呆,所以要给他起个好的名字,我师父的名字是师叔、师父一起给他起的,叫“上悟下道”,名字很好。所以,他说师父不让我动,我就那样站着不动的。
我师父出家的时候十三岁,出家之后就受戒,十四岁开始在观宗寺学戒堂住了三年。同寮房一起住了三年,彼此不知道你是哪里的,他是哪里的。
说明什么?有没有闲谈?没有闲谈,大家都把自己的生命皈依在佛法上。老师讲什么课就学什么课,除此之外有没有一句废话?没有废话。所以我师父就跟我讲,这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我们社会上的人怎么说?明明他是呆,但也装得很聪明啊。所以郑板桥写了四个字 --- 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糊涂更更难。所以学佛要带三分呆,很重要啊!
心要如寒灰枯木一样,寒灰就是那个香炉,香炉现在是热的,把它凉在那边,所以我比喻什么叫寒灰呀?万年香炉,有时候比喻这个境界。有时候我们学佛就是心领神会,叫心如寒潭止水,心如寒灰枯木。
枯掉的木头还有没有生命力?没有了,那我们的心如果是那样会怎么样?那你的分别心死下来了会怎么样?你的生命的佛性就在宇宙现前了,生命的高级的层次就呈现在你的画布上了。
如果你乱画,画布都乱七八糟的,都被你涂鸦涂满了。然后把它一点点剥落下来,如来本性就呈现在前了。那个时候就知道万物的真相了,天地宇宙不是大爆炸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