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园精舍时,有一天早晨,世尊着衣持钵,与大比丘僧五百人及阿难,一起进入城中托钵乞食。在托钵途中,有一片木质坚硬的破木,长尺二,散落在路边。当世尊经过时,破木如木枪一般,立于佛前。佛便思惟:此是宿缘,我自作是,如今自当承受果报。众人闻见,纷纷围观,都觉得非常惊愕。佛又思惟:我今将示现偿还宿世因缘果报,使大众深信因果殃对,不敢造恶。
于是,佛踊身跃于虚空当中,离地一刃高,木枪亦追逐佛,高一刃,立于佛前;佛又往上二刃、三刃、四刃乃至七刃,枪亦随着上七刃;世尊又往上高一多罗,枪亦高一多罗;乃至佛往上高七多罗、七里、十里、一由延、七由延,枪皆亦随之而上,始终立于佛前。
佛于空中化作厚六由延、纵广十二由延之青石,佛立于厚青石上,枪便穿石而出,立在佛前;佛又于空中化现纵广十二由延、深六由延之大水,佛立于水上,木枪亦穿过水,立于佛前;佛又化现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之巨大火焰,佛立于火焰上,木枪依然穿过火焰,立于佛前;佛又化现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之大旋风,并立于风上,木枪则从傍边斜来,立于佛前。
佛更上升至四天王宫殿中住,枪亦上四天王宫殿,至佛前立。佛又上至三十三天,上壁有方一由延之琉璃石,佛立于琉璃石上,枪亦追逐而来,立在佛前。佛离开后,四天王相告:佛畏此枪,但此枪追逐不放。皆共不悦而去。乃至佛到焰天、兜率、涅摩罗他、婆罗尼蜜、梵天,木枪亦追逐而至,立于佛前。诸天人皆相互议论:佛畏此枪,舍走,但此枪追逐不放。
世尊便向梵天说己宿缘。世尊次第从梵天、婆罗尼蜜、涅摩罗他、兜率、焰天、三十三天、四天王等诸天一一而下,所过诸天,皆为其说己宿缘,直至王舍城,木枪亦追逐而下,佛也为王舍城人说自己的宿世因缘果报。
佛与比丘僧出城欲返精舍,木枪亦跟随佛身后,众人也跟随着佛出城。佛问大众:你们要去何处?众人回答:我们想跟随如来探此因缘。佛告诉众人:你们各自还家吧!如来自知时节。阿难问佛:如来为何遣众人返家?佛告诉阿难:若众人见我偿还宿缘的状况,一定会难过得昏厥倒地。阿难默然不语。
世尊回到竹园精舍,即命众比丘各自回寮房,阿难也不例外。众比丘与阿难各个受教回寮。世尊独自于住处思惟:此是我过去宿缘,自造恶业,必须偿还。即取大衣,折成四叠,在座位上端身正坐。然后佛伸出右足,木枪便从脚背刺穿脚掌,再穿入地板,渐次穿过深六万八千由延的地轮、深六万八千由延的水轮,再至高六万八千由延的火轮,木枪此时才被火轮之火烧烂。此时,大地六种震动,阿难及诸比丘各自心念:今此大地震动,必定是木枪已刺伤佛脚。
佛脚被刺的痛是苦痛、辛痛、疼痛、断气痛等剧烈之痛。阿难至佛居所探望,见佛脚被枪刺穿的伤口,当下昏倒在地。佛以水喷洒阿难使阿难苏醒。阿难起身,顶礼佛足、摩拭佛足,涕泣不止的说:佛以此脚,行至树下降魔,上至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世尊金刚之身,是什么因缘,竟然被这么小的木片伤成这样?
佛告诉阿难:阿难!且止,勿再忧愁哭泣。世间因缘果报,轮转生死,而有此苦患。阿难问佛:您现在的脚伤好些还是更痛?已经渐渐好转。舍利弗与诸比丘僧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在一旁立。舍利弗问佛:世尊!您的伤口,是更痛或是好些?佛告诉舍利弗:伤痛已渐渐减轻。
在比丘众中,有修行尚未漏尽烦恼者,看见伤口的状况,皆悲痛号泣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济度一切众生,怎有此痛缘?佛告诉比丘们:莫再哭泣!这是我过去世所造的恶缘,自当承受,因果无处可以逃避。这个怨怼不是父亲或母亲所作,亦非国王所作、非天人所作、非沙门、婆罗门所作,是我自己所造作,现在自当承受。当中有诸漏已尽,具足神通的比丘们,听到佛这么说,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所说的偈语: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恶事,此行还归身,终不朽败亡。
耆婆听到佛被木枪所刺,哭着到阿阇世王居所。阿阇世王问:你为何哭泣?耆婆回答:我听说佛被木枪刺脚,所以难过地哭泣。阿阇世王听完此话,便从床座上跌落在地,并且昏厥过去,良久才苏醒,整个王宫内外也都惊愕不已。王起身悲泣,敕令诸臣:即刻备车,我要前往佛所。阿阇世王立刻带着耆婆、诸臣出王舍城,来到竹林精舍。城内的四姓宗族及善信居士,听说佛为木枪所刺,也都一同前往竹林精舍敬谒世尊。到达精舍后,阿阇世王下车、脱冠、解剑、退盖,步行进入探望佛。
佛右胁侧卧,阿阇世王顶礼佛后,手握佛足,轻轻摩拭,自称国号姓名:摩竭王阿阇世,问讯世尊,您的脚掌伤痛是否好些了?佛语阿阇世王:当使大王,常得安隐,长寿无病。大王要以正法治国,莫行非法。大王请坐!王就座后问佛:我从如来教化而知,佛身如金刚,不可毁坏。现今为何被木枪刺伤如此严重?佛告诉王:一切诸法皆有因缘,我身虽如金刚,不是木枪能坏,但能被宿世怨怼所坏。于是,世尊说颂曰:世人所为作,各自见其行,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
所以,大王!应舍一切恶法、行一切善法。如果没有智慧,不能识别真正已入圣道之人,而戏笑轻视他,此轻慢之罪,后世当号泣受报。所以,大王!要提醒自己不可以戏笑作罪,当如是学。
大王告诉耆婆,调配最好的药方,替佛疗伤,务必让脚伤尽速愈合。耆婆礼佛、洗佛足、敷上生肌妙药,并虔诚诵读止痛咒。耆婆又以珍贵的毛?包裹佛足,以手摩足,诚心祝愿:愿佛老寿,此患早除。一切众生,长夜之苦,亦得解脱。然后起身礼佛,立于一旁。
佛于是为阿阇世王及与会大众说四谛法:何谓四谛?苦谛、苦习谛、苦尽谛、苦尽道谛,是为四谛。说此四谛法时,六十比丘得漏尽、意解;万一千人得法眼净。阿阇世王接着告辞:世尊!我尚有国事,此刻欲先告辞。佛言:可。王即起身,顶礼佛足,绕佛三匝而归。随行大众亦各自礼佛,绕佛三匝而返。
当天夜半,有七位天人,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绕床一匝而立。一位天人白佛:瞿昙沙门!如师子受伤,能忍极度苦痛,不与他人说。另一位天人说:瞿昙沙门!如象受伤,能忍极度苦痛,不与他人说。一位天人说:瞿昙沙门!如犎牛号时,不觉苦痛。一位天人又说:瞿昙沙门!如水牛号时,不觉苦痛。一位天人说:瞿昙沙门!如八臂天王受伤,能忍极度苦痛。一位天人说:瞿昙沙门!如宝马受伤,不觉苦痛。一位天人又说:瞿昙沙门!审谛清净,故不觉苦痛。
第一天人说:佛!是人中师子、人中象、人中犎牛、人中水牛、人中八臂天王、人中宝马、人中审谛清净,因为如此,世尊能忍此极大苦痛。一般人只是强忍痛,世尊是以智慧谛审实相而解苦痛。外道、梵志之辈,已过中年,懈怠修行,爱染娶妻,却希望从苦海得解脱,是不可能得度的,因为修行之法不究竟。如来教法,清净究竟,断诸爱欲,烦恼灭尽而证涅槃,这才能度三界烦恼秽海至于彼岸。何以故?因为修行如来教法者,心意正定,从四谛法而得涅槃之故。天人于是以偈赞颂:凶犷难降伏,痴疑无定智,志荒处野露,不度生死渊。定智除凶愚,调意众缚解,志寂无狂惑,是度生死海。天人说偈已,佛默然同意。诸天见佛默然,知为允可,即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后,瞬间化去。
清晨时,佛告诉舍利弗:在往昔无数阿僧祇劫前,那时,波罗?国有两个各有五百人的商队,他们各自集资,计画备船渡海。一切装备妥当后就张帆出海。他们乘风而往,到达一个岛屿。岛上物产丰饶,食、衣、住、行所需,应有尽有,并有种种杂宝及妙婇女。其中一商队的领队跟团员说:我们辛苦的集聚资财,飘洋过海至此,所求已得,我们可以住于此地,以五乐自娱。第二商队的领队跟团员说:这里虽然众宝丰饶,五乐、婇女、衣食无缺,但我们应返乡,不应久住于此。
这时,空中有天女因为慈愍这些商贾,为使他们从心所愿,多得财宝后还归故里,便于空中告诉商人:这里虽有财宝、五乐、婇女、衣被、饮食,但不宜久住,应当早日离开此地,返回故里。因为七日后,此地将被海水淹没。天女说完即隐去。随后,有魔天女想使这些商人葬身此处,乃于空中说:你们不需担忧水患,这里是快乐的地方,这里不会淹水,若是会淹水,怎么会有这些宝物、饮食、衣被、婇女、五乐等?上一位天人所说,海水将会淹没此地,并不是真实的,请不要相信。说完即隐去。
第一商主不相信天女,却相信魔女,他跟部众说:你们不要相信第一位天人的话,那是骗人的。这里五欲之乐具足无缺,在家乡勤苦一生,就是希望求得此乐,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为什么又要离去?第二商主相信天女的忠告,告诉他的团队:大家不要贪图五乐而久住于此。七日后,海水将淹没此地,大家先赶紧准备检查、整理舟船。第一位天人所说的话,至诚不虚。即使是七日后未被水淹,我们也应离去;岂可贪图此处享乐而舍弃我们的父亲、母亲和妻子?假若七日后未被水淹,大家也可以五乐自娱后再离开。若是被水淹没,我们一切都已准备妥善,安全离开也不困难!
七日后,如第一天人所言,海水淹没其地。第二商主因为一切都已准备妥善,立刻带领团队上船;第一商主由于先前无所准备,海水淹没之日,强夺第二商队之船,船主为了维护他的团队,就着铠持杖,与第一商主共相格战。第二商主在船上以刀锥刺第一商主脚背并刺穿脚掌,第一商主因此伤重而亡。
佛告诉舍利弗:你知道第一商主是谁吗?是提婆达多;以尖锐矛锥刺第一商主的第二商主就是我过去身;当时的第一商队五百人,是现今提婆达多五百弟子;当时的第二商队五百人,是现今的五百罗汉;当时的第一位天女是舍利弗;当时的第二天女则是现今的婆罗门弟子满月比丘。
我因往昔作商主时,与另一位商主争船,还以尖锐铁矛刺伤其脚,导致死亡。以是因缘,无数千岁,堕地狱受苦;于地狱中,无数千次被铁矛所刺;又经无数千岁,堕畜生道,被人用铁矛射害;又无数千岁,在饿鬼中,上铁锥树。如今我已成佛,虽得如来金刚之身,犹不能免除宿缘余殃,因愍念众生,示现为木枪所刺。善恶果报,因缘到时,必定现前。大众应善护身、口、意三业,莫造恶因。如今我已成佛,弘化三界,在阿耨大泉为说先世因缘,以此警惕大众。
佛告诉舍利弗:你观如来,诸恶已尽、众善普备,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化导令度彼岸,但犹不能免除怨怼果报,何况是愚冥、未得道的众生?舍利弗!当善护身口意三业,舍利弗!大众当如是学!
佛说此宿世因缘后,舍利弗欢喜信受,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佛说兴起行经卷第一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省思:
因缘果报之法则,如同经中偈曰:世人所为作,各自见其行,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因缘会遇时,当受之业报,父母乃至眷属皆未能代受。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困境当知因识果,不抱怨、不沮丧,进一步积极行善,清净三业,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终能改变命运,迈向光明人生。
更新于:2021-05-27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