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2020-11-25 大安法师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下面再跟《大宝积经》会通。《大宝积经》部头很大,一百二十卷,是唐代菩提流支翻译的。但实际上《大宝积经》是会集起来的一部经,不是菩提流支一个人翻译的,是很多人翻译,聚在一起的,从北魏年间就有翻译。《大宝积经》中就有《无量寿经》的一个译本《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里面佛告父王净饭王,佛是一个大孝子,他一定要给他的父王一个究竟、好的方法,这个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应当勤精进,这样就能够成就佛道。通过这样的经文,我们就更相信这个法门是很好的法门。如果这法门不好的话,那佛不可能给他父王去宣说。

同时谈到十心向往,就是具足十种心,向往一个对境,命终就必定能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国土。十心向往就是随一一心,专念向往阿弥陀佛,命终一定得生彼国。这十心表明一个修道人要存哪十种心。这是菩萨发心的内涵了,我们了解一下。

十心向往,第一,是于众生起大慈,无损害心。众生不仅是对于人道的众生,乃至于对蜎飞蝡动的众生都要有大慈无缘的大慈,同体的一种生命。大慈就是要给一切众生安乐。这种安乐一切众生的心起来之后,你就不会去损害它,不会去伤害它,不会把它宰了做自己的一盘菜。这是大慈心。

第二,是于诸众生起大悲无逼恼心。对一切众生你要思惟拔他的苦。众生的苦等同于自己的苦,所以一定要把众生的苦解决掉,自己的心才能安,自己才能安乐。你有这个心,当然就不会去逼恼众生、给众生难堪、给众生以痛苦,你就不会去做。你本身都要拔他的苦,怎么可能还会给众生施加痛苦呢?这是大悲。

第三,于佛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这样的一个菩萨存心,对佛法内在的价值、尊严,他认识得很清楚。这种真理之光、智慧,是能引领一切众生从无明长夜当中出来的火炬。唯有佛法才能给予一切众生究竟的安乐。

但佛法在法弱魔强的时代,又常常面临着被颠覆的危险。那些魔子魔孙是不喜欢佛法的,甚至要毁掉佛法的,他不希望暗夜当中有光明,不希望被他控制的魔子魔孙被佛教引到光明的地方去。

所以当这种黑暗的势力要对佛法进行一种颠覆的时候,一个菩萨发心,就是要护持正法。为了护持正法,他不惜自己的身命去好乐地守护佛法,宁可献出自己的身命也要护持佛法,令正法久住。要存这样的心。

《涅槃经》里讲了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有一世,在末法的时候出家做了法师。但一个正法的法师在邪法盛行的时代往往是很危险的,是会被排挤的。

所以,当这个法师在宣说正法的时候,受到了很多的诽谤、很多的威胁。这个国家有一个大国王,他很有分别是非的能力,觉得这个法师是讲正法的,所以就来护持他。甚至为了护持这个法师,他做三皈依,但不受戒。他都不受戒,因为他要随时准备用生命保护这个法师。

果然,在一次外道邪师要迫害这个法师的时候,国王带着一批人挺身而出跟那帮恶人进行了一场格斗、战争。结果这个国王竟然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国王的神识就到了阿閦佛国去了,做了阿閦佛的第一弟子上首弟子。

这位法师以后还在那里弘法。由于这个国王不在了,他所得到的护持力量减弱,不长的一段时间,这位法师也圆寂了。法师圆寂了以后,他的神识也到了阿閦佛国去了,做了阿閦佛的第二个弟子。那个国王是谁呢?就是迦叶佛。这位法师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不惜身命乐守护心,是要发出这样的大心的。

第四,是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我们遇到的一切法:色法、心法、凡夫法、圣贤法,要去智慧忍可。胜忍,就是要了解诸法的空性,要有智慧的观照。无论是顺境逆境,都是以平常心对待,不要去执著它,因为如梦如幻的这些法,虽然显现是有,但是自性本空。你常常能够智慧观照到这一点,就不会去执著它。不执著它,你的心就有很大的自在解脱,你才能像鹅鸭游水,没有障碍,这要有智慧心。

第五,不贪利养、敬重,净意乐心。一个菩萨存心,不要贪求世间的利养。利养就是人家给你送很多物质上、金钱上的东西,不要去贪。敬重就是不需要非得别人来赞扬、崇拜自己。这都不需要,一定要内心清净。

如果你做佛教的事业,是带着要赚钱、要求名的心,这都是染污,这叫不净说法。尤其讲经说法,不能把这个作为赚钱的手段。绝对不可以。你一定要以大慈大悲之心、尊重众生之心、续佛慧命之心,无条件地、不谈交换地去讲法。

第六,是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存什么心?要求佛的一切种智。对得到佛的智慧这一点没有一刻的忘怀,要把成佛作为你生命的目标,要生生世世不忘记这个目标。这是一个生命志于道的终极关怀。只有把心标到求一切佛的种智的时候,你才对世间的五欲六尘能放得下来。

第七,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这就是尊重众生。尊重恭敬一切众生,不能对众生有轻慢之心。一般的人都是很缺乏平等心,对于当官的他要谄媚、要巴结;对社会地位、福报比他低的,他就很高傲。这就不是一个修道人的心,修道人一定要有一种恭敬平等心。不仅对人平等,而且对动物都要尊重恭敬。

就像我们自古以来的那些高僧,走路时如果看到蚂蚁在那里,他都会绕开走,都不跨过去。别人问:你为什么绕着走?他说这个蚂蚁我们要尊重它,说不准它比我提前成佛,我还希望它来救我呢,我怎么敢跨过它去走呢?他对众生,对一个蚂蚁都尊重恭敬到这个程度,这就是他的德行。所以我们要常常存这个心,尊重一切众生。

现在很多人际关系的问题,就在于我们尊重众生不够,一下子就显得很傲慢。包括在丛林里,我也常常跟我们客堂的知客师在交流一问题原来好像觉得,居士来了一定要向我顶礼之后我才搭理你。不顶礼他,他就不搭理你。其实这样可以吗?

人家既然来了无论是比丘来了,还是居士来了,我们客堂应该要有一种对众生恭敬的心,不能有傲慢的心。

因为我是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到一个寺院的客堂去,那个知客师和僧值师是挺傲慢的,根本就不理睬你。我们随行去的人还给他顶礼,一看就是非常傲慢。那时我们都是空着肚子,天也黑了。他也不问你是不是吃了饭,或者也不问你是不是在哪住,他一概都不管。

你就感觉到很冷漠,很居高临下。所以这不应该!我们比丘和比丘之间,你都是这么一种心,那对人家居士呢?那更是眼睛朝天了。这样不好,这种感觉极为不好。当下我就在那里站了几分钟,马上离开。我们到另外的地方找吃的,找旅馆。

所以佛教当中,为什么《普贤行愿品》要讲恒顺众生?众生欢喜,诸佛欢喜。我们要对一切众生有感恩之心,没有众生,菩萨是不能成佛的。一个菩萨成就佛果,最初的原动力就是众生。

所以,他成佛之后一定要报众生的恩。他是这样的一个观念!对一切众生尊重、恭敬,不能有高慢之心,不能把别人看得很低。这是我们修行佛法的一个重要的涵养。

第八,就是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对世间的文章、议论、学问,不要去执著,包括世间的娱乐、足球、战争等,作为一个修出世间法的人不要再去执著那些东西。而念念想到我的菩提道、无为法,对这个生决定之心。

第九,种诸善根,无有杂染,生清净心。做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善法,这就是善根。有世间善根,有出世间善根。没有杂染,就是不求人天福报,不追求其他的目的,唯一就是出世间的解脱之道。这就是一颗清净的心。

第十,于诸佛,舍离诸相,起随念心。思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证到了清净的无相、无念、无住之心。舍离一切诸相就是无相,无相就一相,一相就平等。这种无相是从空性里生起来的。所以,诸佛都是无相的、无念的。

当我们生起了很多妄想杂念的时候,对很多的外境处于种种执著的时候,我们跟佛的境界相差太远。所以要想到佛是那样的一种诸法的空性,那样的一种安立,那样的一种从空性生起的同体的大慈悲心。这些我们都要去随念,要随学。

所以《大宝积经》也是大乘的一部经典。一个修行的人要存这十种心。你只要十种心里面存一种一一心就是其中的一种心,存了这一种心,再专念向往阿弥陀佛,你都必定临命终时必定往生到阿弥陀佛的刹土。这是《大宝积经》里所传达的法义。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道证法师:心心回向:善根回向西方极乐,还是回向六道苦海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极乐之光:四如意足(四神足) 极乐之光:四如意足(四神足)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极乐之光:佛法应知:经.律.论

印祖故事:促妙真继任住持,示微疾回归极乐 印祖故事:促妙真继任住持,示微疾回归极乐

聋哑人念佛,火车撞摔竟无碍;真诚忏悔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二 聋哑人念佛,火车撞摔竟无碍;真诚忏悔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二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一愿 国土清净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三十一愿 国土清净愿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心净国土净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舍利弗成佛的国土有什么特点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舍利弗成佛国土的大菩萨有哪些功德相貌

真能这样做,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真能这样做,决定可生西方极乐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极乐众生如何做到同时去多处佛那里供养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极乐」的三种解释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修净土的重点,就是要对极乐生起真实的信心

国土有哪三种 国土有哪三种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心外无法,全佛即心,弥陀即我心,我心即极乐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的启示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想到清净的国土,一定要净化你的内心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极乐的八功德水有哪八种功德

宽运法师:业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极乐 宽运法师:业不重不生娑婆 念不一不生极乐

心净国土净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关于所有人都向往的往生 关于所有人都向往的往生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阿弥陀佛两度迎母亲安详生极乐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阿弥陀佛两度迎母亲安详生极乐

未生极乐,先做极乐之嘉宾——生命中“四大幸事”,吾占全矣! 未生极乐,先做极乐之嘉宾——生命中“四大幸事”,吾占全矣!

佛教故事:禅·看开: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 佛教故事:禅·看开: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

第16集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正礼老师主讲 第16集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正礼老师主讲

第15集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正礼老师主讲 第15集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正礼老师主讲

佛说八种觉悟让人永断生死轮回常住极乐 佛说八种觉悟让人永断生死轮回常住极乐

我说“仅靠一句佛号不能往生极乐”,没想到捅马蜂窝了! 我说“仅靠一句佛号不能往生极乐”,没想到捅马蜂窝了!

达真堪布: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达真堪布: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莲华世界诗 翻然向往第三 莲华世界诗 翻然向往第三

灵魂出窍神游饿鬼道老实念佛求生极乐 灵魂出窍神游饿鬼道老实念佛求生极乐

雪漠:我向往的智慧——《大手印实修心髓》跋 雪漠:我向往的智慧——《大手印实修心髓》跋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

生西法师:法王说过念诵六百万佛号就能往生极乐吗? 生西法师:法王说过念诵六百万佛号就能往生极乐吗?

李警官往生西方极乐纪实 李警官往生西方极乐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