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在多数人的人生中占有重要意义,所以有句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导师纠正了这一观念。虽然人的一生需要财富来维持生计,解决温饱等问题,但不能把财富看得如此重要。本课中,导师详细讲解了世人和佛教徒应该怎样看待财富、追求财富,以及如何合理支配财富。
在这些问题上,导师讲得很透彻、明了,让我更深层地正确认识了财富。最后一章话峰一转,讲到精神财富的殊胜,字字珠玑,让我耳目一新,触动颇大。作为出家人的我们,更应追求精神财富。对于处在物欲横流、人心浮躁、世风日下的时代的人来说,追求精神财富也是相当必要的。
以下就此观点,从三方面阐述:
一、提倡精神财富,使民风纯朴、道德提升
现代社会物质繁荣,物质享受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为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钱财的积累还如此迫切与贪婪呢?为了达到某种欲望甚至不择手段地伤害他人。相反,以前物质贫乏的年代,买布要布票,买米要粮票,不是你想买多少就有多少,一来数量极有限,二来没钱也没票。但那时代的人,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有人情味,思想道德也普遍好。听我妈说,那时夜不闭户,家里东西没人偷。
而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人为图一己私利,走私、贩假、诈骗、偷盗等等,不惜触犯法律。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当今社会在刺激大众物质消费和享受的同时,也激发了人性欲望的不断膨胀。欲壑难填,迷失自己,才会让人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走上犯罪道路。
这个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倘若能把精神财富放在重位上,人的内心世界有明确的目标指引,那么社会的民风和道德才会有所提升。
二、提倡精神财富,可以造福人类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这笔精神财富来自古圣先贤和历代智者的传承,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伟大的佛陀,经历种种磨难证得圆满,为我们留下三藏十二部经典,为众生指明趣向解脱的道路。在他的身后,一代又一代的追随者,得益于佛陀留下的智慧,通过修行获得究竟解脱。除此之外,还有古圣先贤为世人留下了各种典籍和思想学说。如果没有这些精神财富,人类将何去何从?今天的文化及世界将会怎样?人类依据什么来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精神财富远非物质财富可比拟
物质财富是外在的,可给人们提供生活所需。但当一个人衣食住等问题都解决了,还执著于追求物质财富,只能说明他的生命层次较低,难以提升。失去物质财富只会使生活受到暂时影响,而一旦失去精神财富,不仅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更会殃及后代。一个精神空虚和一个见利忘义的父母或长辈,是不会给后代有好的教育和影响的。所以在人的一生中,培养慈悲和爱心、信仰和智慧,这才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一生都会受益无穷。精神财富不会随着人们的死亡而消失,不会随着生命形式的转换而失去价值。可见,精神财富是远非物质财富可比拟的。
综上所述,精神财富在现代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作为出家人,我们的目标是:走向生命的觉醒和解脱。出家意味着对世俗生活和享乐的放弃。过少欲知足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干扰,全身心地安住在追求功德法财中。《华严经》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可见,功德法财远比世间财富更为殊胜,也不是物质财富所能取代的。因为法财虽是无形,但种在八识田中,生生世世受用,能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生命痛苦的觉醒之道。
希望在以后的日子,我能好好地积累功德法财,利益广大众生。
更新于:2020-02-1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