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的持守:戒律为基 净土是归

2017-12-21 汉传法师

印光大师德相

2017年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初四,是印光法师圆寂纪念日。

净土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印光大师认为是千稳万妥之第一法门,是九界同归,十方共赞之特别法门。但对于净业行人来说,如何修行,依然是一个值得深思明辨的问题。印光大师明确指出:“佛法法门无量,无一不以戒为基址,净土为归宿者。”净戒庄严,应该是一个修行人抱有的准则。

一、困扰:修持的途径

印光大师的弘法特点,如弘一法师所言是“弘扬净土,密护诸宗。”并不排斥其他宗门。因佛陀说法,应机施教,遂有律、教、禅、密,净五宗。虽然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弘法利生,依然要契理契机。印光大师认为,一切法门均可解脱,然于末法时期,却须归依净土一门。“如来一代所说诸法,举其大宗,其名有五: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此五宗者,悉皆显示佛之身口意三业,戒定慧三学,与夫一切三昧万德。固无可轩轾抑扬,拣择取捨者。

然在学者修习,当详审与自己根性相契之法而修。一门深入,较为省力。而此五宗,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良由一切法门,皆仗自力。非到业尽情空,不能了生脱死。

净土法门,兼仗佛力。若具真信切愿,即可带业往生。二法相较,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 这样的说法是符合历代净土祖师判教宗旨的。教下各宗于判教中,对他宗皆采兼容并蓄,只判深浅顿渐。而净土之判教,却否定其他宗门解脱,认为于此五浊恶世,末法之时,惟有依靠净土一门,才是了生脱死的易行道。

印光大师明确反对将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相混淆,主张高扬特别法门的救世殊胜功用。“光所说者,乃非大非小,即大即小,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博地凡夫,同修共证之法。此法固宜注重,倘泛泛然与一切大乘法平看,则了生脱死,或在驴年。”净业行人奉持信愿行的修行理念,恒念一处,持名念佛,自古已然。问题的焦点是如何来念佛?念佛还须持戒否?

印光大师也曾言:“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有人认为净土宗不是说可以“带业往生”吗?那何必要拘泥于守戒呢?并说佛都说了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只要发愿往生,佛都来接。所以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就一定能往生,持不持戒并不重要。更有人说净土宗是特别法门,连那个阿阇世王杀父都可以往生,不必在乎那些外在形式上的戒律要求。网上有人问:是不是学佛、念佛号就一定要持戒茹素?有没有变通和渐进的方式?有答:学佛、念佛不一定要持戒,也不一定要吃素。那么应如何处理修持中的这诸多困惑,我们来看看印光大师的解答。

印光大师

二、正修:持戒念佛

《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中也说:“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戒为佛教根本精神所在,是解脱的保障。那净土行人应如何看待戒律呢?印光大师说:“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克论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摄互融,不容独立。而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故楞严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是以如来初成正觉,即说梵网经菩萨戒。俾一切菩萨,并梵释诸天,与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优奴婢,三途恶道一切众生,同皆受持。

是知此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良以六道众生,虽则尊卑贵贱,种种不同。而一念心性,尚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由宿世善恶各异,致使今生果报不同。如来鉴本遗迹,以故普劝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则宿世恶业,可以顿消。现生福慧,速得圆满。初则了妄即真,次则唯真无妄。自可复本心源,亲证妙性矣。

故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又云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来金口为一切众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

无名居士宿植德本,笃修净业。欲令自他同出苦轮,选净土著述之切要者,辑为净土津要。既而又辑续编,拟以梵网经弁之于首。又以经文深奥,不易窥测。开遮持犯,难以解了。不有注解,实难普益。乃以清陈熙愿所节略之梵网经疏注节要见选。则若文若义,自可一目了然矣。

夫宏阐净土,何以首列梵网。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果能持戒,则贪瞋痴心,不发现行。戒定慧道,彻底圆彰。恒沙功德,无量妙义,不求自得,具现心中。

所谓戒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过。况又加以真信切愿,执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现生固已心佛不二,临终不生净土,将何生乎。纵令根机陋劣,未能如是。而以严持佛戒之清净身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带业往生,固已永脱轮回,高超三界。常时亲炙弥陀,自可速证法身。况已业尽情空者哉。其有自诩高明,藐视戒律,及与净土,谓自性清净,有何善恶持犯自他净秽。

但任天真,即如如佛。从兹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较彼带业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况上焉者乎。其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定往生者,请从持戒念佛真实行去,自可不虚所望矣。”

大师在此跋中首先指出:初心入道,则持戒一事,尤为要务。戒是行事指南,修持依止。戒“乃如来炼圣烹凡之大冶洪炉也”。“以能持戒,则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其行与佛近,其心必不至与佛相远也。……是持戒一法,乃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第一要道也。”所以大师告诫行人,“良以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不持佛净戒,就不会有净心。只有生净心,才可生净土。这是因与果的关系。

大师批评那些藐视戒律,轻看净土,自认已是明心见性之人是“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听其言,则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则卑入九地之下。生为法门之败种,死作泥犁之主人。” 净土法门的殊胜在于,以果地觉,为因地心。众生要认识到末法时期的根性愚钝,解脱的根本是乘阿弥陀佛之本愿力,坚信“二有”说,西方有净土,阿弥陀佛有本愿。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严持戒律,专修念佛是为最胜,很难想像,一个不持守戒律的人,可以真正做到一心不乱。净戒为因,净土为果。印光大师特别强调佛法的因果律:“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在这个意义上,印光大师明确肯定:“持戒念佛,是为正修。”

要想念佛得功夫成片就要先受持清净的戒律,以守戒之德方便地断除粗重之恶业,再加上精进念佛,方能得功夫成片之境界,只有得到功夫成片的境界才能有往生的把握。“云何往生,欲修真正之道也。欲修真正之道者,云何杀害食啖众生有情,无视戒律。”如连杀业都不能止,如何往生?虽然净土宗是特别法门易行道,但也要遵循通途法门的一般原理,精进持戒。

印光大师告诫行人:“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所以,在修行中印光大师强调持戒的重要性:“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馀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

印光大师针对当时有人主张念佛一心之说,恳切地说:“念佛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论工夫之浅深,功德之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不依此法,其难不可以喻矣。”在肯定至诚称念必得往生之后,印光大师特别指出:“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佛,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

果然信愿真切,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再次强调信愿行对净业行人的重要意义:“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也难往生。”印光大师鼓励行人要有往生信心:“唯有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纵有通身业力,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所谓带业往生者。一生西方,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

印光大师特别重视佛教制度的建设,如他晚年为灵岩山寺永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所制订的五条规约最是著名。

(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耳。

(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这为革除子孙丛林的弊端,保持寺院的纯洁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此外,从清朝以来,由于度牒制度的废除,使一些没有信仰的人混入寺院,滥竽充数,对佛教的损伤很大,印光大师说:“今之佛法一败涂地者,以清世祖不观时机,仰遵佛制,革前朝之试僧,永免度牒,令其随意出家,为之作俑也。” 戒律松懈,制度废驰,这是佛教走向衰败的根本原因。

印光大师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印光大师:与方圣胤居士书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印光大师:尊师重道类 印光大师:尊师重道类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仁清法师:戒律清净菩提心就能坚固起来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对“持戒”心生畏惧?你大概误解了戒律的精神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印光大师对老年人的劝诫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十方诸佛净土无量,为何经论多指归极乐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省庵大师的净土情怀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往生兜率净土的三品九等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如何看待人间佛教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归心净土的杨杰居士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净土正行,尤以念佛为首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五时说法都有净土法门的施设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