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2017-02-14 藏传法师

十条秘诀让你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非常甚深广大,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当中很难于完全精通。但只要是有信心和智慧,有一个在一生之中也能够成就的简单法门,总括起来有十条,我可以在这里为大家作一个基本的介绍:

首先是观修人身难得。不管从哪方面进行观察,得到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人身之后能够真正遇到佛法又是很难的,犹如昙花一现以及类似的各种比喻。学习佛法的人相当少,学习佛法的人当中,能够真正地闻思修行,严格地要求自己,把自己的内心相续真实地融入于佛陀的教诲与智慧之中,这种人又是极为罕见,犹如白日的星星。所以第一个必须明确认识的是,大家都应该极为珍惜自己宝贵的人生。

第二是寿命无常。我们这个非常难得的人身并不是恒常坚固永久不坏的,就像爱因斯坦曾经在《我的世界观》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这些终有一死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作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佛法和其它有用的知识。古人曾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如果没有抓紧时间认真学习,那么我们宝贵的人生相当的短暂,就像夏天的鲜花,现在还是青少年、壮年的那些人转眼间就会衰老。人生就如闪电,我们在这样一个转瞬即逝的人生当中不应该再浪费时间,像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人经常打麻将、跳舞、看电视等等,纵情声色,浪费时间,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就使自己珍宝般的人生变成了陶盘土器,很是可惜。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告诫乐行王时说:“这种人是用金盘来盛粪尿”。我们应该时时鞭策自己,内心要真正生起人生无常珍惜时间的概念。

第三个,也是极为重要的,即要真正相信因果不虚。若没有佛法知识,这一点很难以做到,因为因果牵涉到的道理极为甚深微妙,佛教里面也讲圣者中除了只有佛能完全窥破因果的奥秘外,就连获得六通的阿罗汉也不能通达。更何况说现在世间上的人,他们以有限的分别智慧,即使用十万个不同的仪器去观察,也得不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结论。因此我们相信因果必须以佛教里的圣言量为准,以前高僧大德们的开示训诫为证。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因果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就像龙树菩萨所说:“用刀割身体立即就能起作用,造善恶业的果报虽然不一定能这样迅速地显现出来,但即使经过千百万劫之后也是不能毁灭的。”相信因果是第三个必须要牢固树立起来的世界观。

第四是轮回痛苦。人死了以后并不像水干枯了或者是灯完全熄灭了,而是必定为自己前世的业力所转,再次于三界六道轮回中转生。转生的范围很广大,所能见到的有人和旁生,看不见的有天人、阿修罗、饿鬼和地狱,若以详细的智慧进行观察,三界轮回中没有一处是值得贪恋的,像《法华经》所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需要从六道的轮回中解脱,有许多法门可以修习,其中最主要的在显宗是往生极乐净土,在密宗是修习大圆满,依靠这些殊胜的法门,自古以来成就的大德不可计数。

第五,上面所讲的殊胜解脱,一定需要上师的指引。不但佛教当中,即使世间上的一门手艺学问也需要依赖一个善巧的老师;佛法深广如海,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佛法的奥妙就无法得到正确理解,因此依止佛教上师是佛法修行中最根本的先决条件和成就的原因。以小乘、大乘、密乘的要求,一个人必须要具足一定条件才能有资格成为别人的上师,我们在依止合格具功德的上师过程中,应该像佛门前辈那样排除万难,以苦行的方法来了解上师的究竟智慧。

第六是皈依三宝。是否皈依三宝是内教与外道的区分点,皈依三宝即是皈依佛,不再敬礼仍于轮回生死大海中漂沉的诸天神等外道邪天;皈依法,不复损恼有情,应猛厉精进尽力护持;皈依僧,凡于佛教及佛教大师无有信心的外道种类,不再亲依为侣与其共处。总之皈依的含义即是诚心诚意地依靠三宝,纵遇生命危险也不舍弃。根据佛经论典,皈依三宝后即有三十六尊善神及其眷属,日夜守护其人,令其安乐。

第七是发无上菩提心。发心是佛教里大乘和小乘的分界点,发心即是要立下为度化无边众生而成佛的誓言。众生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其间互相作了无数次的父母,举目所及,皆为自己父母的转生,虽则形象有变,往昔养育自己之恩情未灭,故应帮助、度化他们成佛,获得最无上的安乐与幸福。发菩提心主要应持守的戒条,就是不舍弃众生并且努力行持六波罗蜜,这样发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如《父子相会经》所说:“如诸众生界无量,发心功德亦无量。”

第八是忏悔业障。入了佛门以后要精进地忏悔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有的罪业,包括能回忆起来的,也包括所有不能回忆起来的罪业。如果不忏除罪障,就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脱,所以要用各种修法来忏悔业障,令其清净。在各种忏罪法中,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特别殊胜。据《金刚萨埵修法如意宝珠》说:“若具足四对治力,如法念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后,则破根本誓言罪也能清净,且今生能成办一切所愿之义,来世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等自己所欲的净土。”

第九是积累资粮。为了成就无上佛果,忏罪之后就要积极地积累资粮,通过供曼茶,用须弥山、四大部洲等世界庄严来供养诸佛菩萨,用这种方法可以积累无穷的福德资粮,这是成佛的必要条件,就像只有在深厚的沃土上才能生长出参天大树一样。

第十是修上师瑜伽。瑜伽是“相应”之义,上师瑜伽即上师相应法。一切证悟的根本,皆来源于上师的加持,故对上师生起无伪信心与恭敬心极为重要,《时轮金刚》中说:“若于恩师前,起信令欢喜,即生定获得,共不共成就。”佛学大师大智者萨迦尊者说:“数劫苦修般若行,施舍身首手足等,师道刹那皆圆满,故应乐修事师法。”这里的上师是特别指具有三种密法传授恩德之一的密乘金刚上师。为了得到上师的加持获得证悟,经常地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特别重要,具体的修法可详阅华智仁波切大师所著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若具备了以上所讲的十种修法,即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若想彻底解脱轮回的痛苦,还应修习更高深的法门,即是生起次第、圆满次第,以及一切诸法之顶——能够即生成就无上佛果的大圆满法门。或者在上述十种修法的基础上,一心祈祷大慈大悲阿弥陀佛,虔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刹土。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长寿命的秘诀-吃素食 长寿命的秘诀-吃素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如果秦桧学习佛法,他还会成为陷害岳飞的奸臣吗?

老年人饮食健康的小秘诀玉米 老年人饮食健康的小秘诀玉米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幸福可以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幸福可以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什么是真正的信心? 什么是真正的信心?

真正名副其实的长寿菜——马齿苋 真正名副其实的长寿菜——马齿苋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