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欲六尘如此虚假 为何凡人不肯放下

2015-09-09 汉传法师

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就是指往生极乐世界的情景。

“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这种生命的价值怎么去定位?这是一桩非常严肃的、重大的问题,但也是我们很难去进行定位的事情。因为我们凡夫的知见太狭劣,我们看不清楚。我们把假的当真的,我们把真的不放在心上,认为是假的。极乐世界这么真实,我们一听好像虚无缥渺、乌托邦似的;五欲六尘是这么虚假,我们一天到晚就是津津乐道,整个的颠倒。但这个颠倒,由于颠倒久了,也被这个颠倒所迷惑。你说大家都把五欲六尘、世间事业看得很真实的时候,我们跟他去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问题了。就好像这个地方大家都得了精神病,唯有一个正常的人。

原来就有个公案,说一个国家有一个泉水,喝了那个泉水就会得精神病。这个国王就存了一个心眼,这些人都让他们得精神病,就让他国人去喝,唯有他自己不喝。等到大家都得精神病的时候,大家就把大家共有的行为认为是正常,大家一致觉得这个国王太不正常了,搞得这个国王都快统治不下去了。大家都认为他不正常,所以他也没有办法,“干脆我也喝吧。”也变成跟他们一样,他也正常了。大家都追求五欲六尘,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另类,是不是你大脑有问题,大脑进水了?搞得你少数派。所以,这时候信心是很重要的。印光大师说,相信净土法门,也不要去问别人:你相信不相信?不要去问。哪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相信,你也得相信!要有这种精神。

佛说:“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如果你有这种信心,为什么不把世间的事务放下,五欲六尘的追逐之心放下,来转自己的心力在道德上。“道”和“德”分开来讲,“道”就是正法,就是弥陀的名号,就是“念道之自然”。“德”就是不失去的意思。如果这个“道”是体的话,“德”就是用,由体起用,你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利益,“德”就体现你的道德。所以我们求这个道德要精勤努力地、尽形寿地、念兹在兹地去求,这才是你深信切愿的一个表达。你只要这样去做,就得到极长生,“可得极长生”,就是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长生”,这是一切宗教追求的目标,或者叫永生。净土法门是另外一个表达,是无量寿,用极长生。有长生还有一个短寿、不长生来和它对待,超越长生和短生的对待,用极,这种不二的境界,就是契入到我们自性的寂定,不生不灭。有生就有灭,有生灭就有寿命,只不过是寿命长短而已,再长也是生灭法。所以佛法的修行是离开生灭法,离开长短的寿命,无生就没有灭,无生法忍。所以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无为大道、涅槃大道,就是无量寿。

一切菩萨示现成佛,绝对不是以国王的身份示现成佛的,一定要示现比丘的身份,舍家弃欲,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提示。我们修行人对于世间的事情一定要有放舍的心,这个恰好就很难。常常有居士来问:“哎呀,我现在事业很多,是完全去忙于事业呢,还有留一点时间精力来修行佛法?”我们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鼓励,如果你的基本生存解决,你就一心一意来修行佛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都是谁事业做得好,谁天天很忙,就是最有价值。忽然你什么事不干,成了闲人,别人都看不下去,家里都看不下去,得不到大家承认。他内心也就恐慌,他也站不住脚跟。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那就随顺,还是干点事业吧,不干没有办法。这是共业所感,不像传统社会,闲人是贵人,现在人没有这个观念,越忙越好。

所以“弃世事”,这是我们重大的科目,要把世间的事情放弃,把全副的精力用在念佛求往生上,这是无量劫以来的一件大事。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由于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事情,懈怠、放逸,虽然遇到净土法门,但信愿还是建立不起来,“自求之”还有距离,于是还在这里滞留。所以真正要了生脱死的人,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的那样的气魄,特立独行,不怕别人的讽刺、冷嘲热讽、轻慢。我是求往生的人,我自己甘心把自己边缘化,我自己把自己淘汰出局。你有没有这种气概?而且是在你世间事业做得最辉煌的时候,你急流勇退,平淡下来,好好念佛。

这个时代,你要看到这个共业这么厉害的时候,你还干什么?!除非你生存有点问题,如果你生存基本上能够保持基本的温饱,我是觉得你要全心全意去念佛,还没有玩够吗?酸甜苦辣还没有做够吗?多少年老的人这一辈子过得很苦,你一生的痛苦,你的苦难要有回报,要用你的痛苦凝注一个非常巨大的求往生心。不要再因循了,也不要在这个世间做任何幻想。它是五浊恶世,一世不如一世,一年不如一年。那些还在这里宣扬要在人间建立一个净土的人,不要自欺欺人了,你只要看到普遍的人心是什么样子,土是心变现出来了,你先反照自己是什么心呢?你还能去讲大话吗?

学佛人一定要严峻地面对自己、解剖自己,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如果说这个世界还能建立净土的话,那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可以不存在,阿弥陀佛也不需要那样地精勤努力地变成阿弥陀佛。就是由于我们这个三界成不了净土,极乐净土对我们才有意义。就是我们自己业力太重,自己解决不了问题,阿弥陀佛的佛力的加持才对我们很重要,对这一点一定要搞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三殷勤地劝勉,就是要让我们把这个五浊恶世的世间放下,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人中分陀利华,这就是诸佛欢喜、天龙护念、人天恭敬的事情,就能得到“寿乐无有极”的胜妙的果报。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五讲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亲佛法师:佛七开示 第五讲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法执坚固难放下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 玖 殷勤空里步 法执坚固难放下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不肯脱帽听法的国王 不肯脱帽听法的国王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本性法师:56 不以凡人心猜度圣人 本性法师:56 不以凡人心猜度圣人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佛说阿罗汉也会生病但和凡人大有不同

学佛感悟:放下我执,烦恼纠结也便云淡风轻 学佛感悟:放下我执,烦恼纠结也便云淡风轻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看破生死,放下执着,早日学佛以求解脱成就!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达真堪布:放下对亲友的过度贪着 达真堪布:放下对亲友的过度贪着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搬家纠结中体悟修行不易,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您经历过如此震撼内心,泪如泉涌的拜忏吗? 您经历过如此震撼内心,泪如泉涌的拜忏吗?

佛识慧集:六一 虚假意烦 佛识慧集:六一 虚假意烦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竟然都是如此迅速 行善易命,邪淫丢官,竟然都是如此迅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 佛祖都不肯保佑的事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闭眼倾听:世界如此美妙 放生:闭眼倾听:世界如此美妙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人生之难,难在放下;学会放下,人生不难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放下怨恨,一念之间就能转为天使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是境界,不是方法

放下得自在 放下得自在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