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她看爷爷在花圃里忙碌
大有布衣寒士之感
长大后,她在宿舍阳台种满花
下班回家侍弄花草
终发现,植物,是个能让人短暂逃离的通道
今年8月起
曹萍波在《三联生活周刊》
开设植物随笔专栏“物候志”
激活了数万读者的草木情结
她的草木随笔始于两年前
说不清是什么缘由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爱植物
也许是因为受长辈养花所影响
也许这就是命中注定
▲家中种植的千年木
就似少年人历得风尘
原本是一树青果子
夜来风雨,正在生涩着担心着
晓来望去却忽然有些熟了
于是,领悟和感激
曹萍波是湖南台的一名电视记者
做记者,时不时出差加班
却让她有时间和机缘去往各地
在西藏拍摄松茸专题
她特意跑一趟墨脱米日村
见到了巨型紫薇树
一个真正的紫薇部落
她惊觉
原来城市里小而弱的紫薇
进了深山
可以这般气势雄浑
交与植物的时间总在下班后
晚间
一壶清茶
一束灯光
一棵植物
她执笔解花语
这是她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
植物于她
是一个躲避烦躁、寻找寂静的堡垒
疲惫生活中
总有一种存在
收留、抚慰人心
足以让你保持平静的力量
勇敢地回归冗杂烦躁的日常
这便是植物文字之于她的意义
也是她希望传递给读者的意义
她写茉莉、荷花、红豆、银杏……
这些被人们熟知的草木
往往更受追捧
在阅读量上便可见一斑
但她也写爆冷的杠板归
为此查了很多偏门奇巧的知识点
笑称自己晋升“植物学十级学者”
为了写好牛油果
她尝试了不下万种吃法
直到这辈子不敢再碰
作为一名写作者
她常常思考
写大家都熟悉、喜欢的植物是不是更好点?
毕竟大多时候
意义总小于表现形式
而这时,总有一个小人冒出来说:
“首先要打动自己
然后才能打动别人”
有一天,她收到了读者的私信:
“看你的文字
就会想你是什么样子的
手指应该特别修长
摸书的时候
就像摸到新剪的直发
草木山川是你的信仰
你也一定瘦,偏素,有洁癖。”
这样的温柔
令她觉得幸运
有这么一个“物候志”专栏
勤奋耕耘
游人如织
她与读者
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互相铭记
“
我们如此浮躁喧闹地活着,自以为植物的生长就是一部默片。可谁知道,人类短促的一生,不是在它们一次不以为然的梦境里,就悄然结束了呢?
——《孤独的银杏》
就像苍耳这样,在自然界也不过是最底层的植物,它一生的命运无非是被环境、天气和人群推来搡去,但每一个太阳初升的日子,一切毕竟还可以重新开始。
——《苍耳:为平凡辩护》
平均每篇数万点击量
“物候志”专栏的大受欢迎
是她撰文之初意料不到的
如今路遇同事
打招呼的方式都已变成:
“嗳,下期写哪种植物呀?”
“可能绝大多数人,
心底都是亲近自然的吧”
植物的一生
静静地承受着命运之力
承受着人类之力
寂静、绷紧,有所守持
这其实更像一场彻头彻尾的完成
带着一种“弱道”之美
人类愿意因之而亲近、学习
去年她写采访集《时间的模样》
写人生百味
今年她写首部植物随笔集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写草木情深
自称从小口味清淡的她
用了“浓情蜜意”一词
似乎只有这个重词
才足以表达她对植物的喜爱
因这份喜爱
浓情蜜意似乎都不足以描述她的草木情深
无怪乎
汪涵赞其,
这满纸花香药气的文字
也是可以视可以嚼可以读可以疗俗病的良方了
路遇一蓬干花
一把狗尾巴草
一泡陈年的老茶
一棵捱雨的梅子树
一截落满青苔的阶梯
甚至一段樱花烂漫的山路
欣喜不已
一一叫出名字
说清来路和去向
……
她说这是她想过的
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
更新于:2017-01-05 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