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法师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
行业资讯
佛教故事
美容健身
素食师兄
【2023-08-07】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惟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
【2023-08-07】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
【2023-08-07】菩提心的三个层次概述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第二个
【2023-08-07】问、学人色身转易问题:人说看气质长相可知其学佛有无成绩,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学佛人用功弄得头发花白,未老见衰,似乎不妥,难免引起无知者误会,以为是吃素所致(当然肉食者问题更多更重),
【2023-08-07】真正发菩提心是发实义菩提心,是要求证三乘菩提所依的根本心,也就是求证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自己证得此实义菩提心,就能现前观察自己菩提心的体性,也能现前观察一切如母有情菩提心的体性,如
【2023-08-07】〖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性,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
【2023-08-06】要知道菩提心,首先要知道菩提是什么。菩提是梵语bodhi。意译觉、智、知、道。那么佛经中也有解释。《大方广三戒经》云:云何菩提?谓见诸法悉皆如幻。菩提心的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
【2023-08-06】十二种〖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假名菩萨、二者实义菩萨。云何名为假名菩萨?善男子!众生若发菩提心已,乐受外术及其典籍持讽诵读;即以此法教化众生。为自身命杀害他命,不乐修
【2023-08-06】10种〖实义菩萨者:能听深义,乐近善友;乐供养师、父母、善友,乐听如来十二部经,受持、读诵、书写、思义。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其心坚固;怜愍一切,口言柔软,先语实语,无有
【2023-08-06】所谓「菩提」依《大宝积经》卷 27 解释为:「 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 」,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
【2023-08-06】一 菩萨的名义二 菩萨的成立三 菩萨的历程四 菩萨的资粮五 初心学渐修菩萨,乃很平常很普通的名目,是人人晓得,连小孩子也都知道。其实,一般七老八十岁的,也未能澈底明白。菩萨的含义,并非
【2023-08-06】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种智谓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之智慧,
【2023-08-06】这大菩提果的修证,只有大乘别教才有,不共二乘定性行者。大乘菩萨除了依前面所说通教的解脱果的修证位次,分为四向、四果之外,另外可以依佛菩提果的修证,别于通教之外,而建立菩萨五十二阶位
【2023-08-05】一二三于此虔诚礼敬大陆诸大众菩萨,愿此文能够确立菩萨行门,令诸菩萨多生累劫誓愿毫不动摇,以此佛道无上誓愿成就!菩萨于十信位圆满,得以入初住,名为发心住菩萨。如果对佛法僧三宝无有强烈
【2023-08-05】〖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来八种妙声。复有二事:一者了了自知己身有苦,二者知众生苦如己受苦,为断彼苦如己无异。善男
【2023-08-05】〖善男子!有诸众生受行外道,不乐外典颠倒说故,发菩提心。或有众生住寂静处,内善因缘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观生死过,发菩提心。或有众生见恶闻恶,发菩提心。或有众生深知自身贪欲瞋恚愚痴悭嫉
【2023-08-05】〖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
【2023-08-05】〖善生言:世尊!众生云何发菩提心?善男子!为二事故发菩提心:一者增长寿命,二者增长财物。复有二事:一者为不断绝菩萨种性,二者为断众生罪苦烦恼。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
【2023-08-05】〖善男子!菩提之心,凡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言众生定有性者,云何说言有三种耶?众生下心能作中心,中心作上;上心作中,中心作下。众生勤修无量善法故能增上,不勤修故便退为下。若善修
【2023-08-05】在宗通部分,当菩萨明心了成为七住满心的菩萨,仍然需要佛菩萨及善知识的摄受,否则还是会退失菩提心,因此,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曾开示:【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