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集 从初转法轮到二转法轮的“如” 正益老师开示

2024-11-30 三乘菩提概说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从初转法轮到二转法轮的如。我们要讲如的真实义,也就是说,我们要来推演出本来 如来所说的法。

初转法轮是从一大乘佛教里面所流出的,在缘起法里面有提到:法祂本身是不异于如、不离于如的。也就是说,法不能够离开如一刹那,不能在哪一个时空,因为哪一个有情的变异,然后法就跟着变异而离开如;不论这个法有否是常住,祂就不能够是离开如。如的意思就是不变,就是这样,就是这个。因此,从古印度一直到后来佛教兴起的时候,这个如的意思没有特别的转变,只是众生不知道什么叫作如。所以,既然法不能离开如,也就是说这个法是常住法,而这个常住法可以随顺众生来缘起;所以,缘起法真实义,不是说缘起法里面你自己在用语言文字去套、去琢磨,来说缘起法就是这样这样哪样,这样都是在文字里面在打转。

而 佛所说真实义是说:你就亲证这个识,不是说想要灭这个识;因为,这个识和你说的识,两个大相迳庭。因为如来说,这个识不是六识的识,这个识就是如,这个识就是常住法,所以你要知如真;不能够只知道四圣谛,然后想要知道四圣谛的真实,那就想要入灭;而应该是要了解这个真实法。所以,佛陀在一转法轮的时候,就开始说这个道理;然后慢慢到第二转法轮的时候,就把这个如就说得更为彻底,这就是因为小乘人的圣者,他们已经成熟可以接受这个法。所以,如来有说,在阿含部的经典就有说,就是一切都不能离开这个如。因此,佛陀从初转法轮一直到最后涅槃,中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没有离开这个如;这个如如不管是四圣谛、八正道,一切诸法都是如此,缘起法也都是如此。所以,就在二转法轮的时候,先说如的体性。因为这个识非常难证,所以用一个假名如来说祂,所以把这个假名这种施设的方法称为真如。

我们要说真如祂是什么呢?真如还是这个常住法,还是这个如。然后,佛说真如自性空,这样众生就会觉得非常愕然。在《般若经》里面,对于真如可以直接就说,祂的自性是空性。有的人就误会这个空,就认为这个自性是空无;他们却不晓得,如果自性都是没有的话,那就是属于生灭法,那就已经是违背于阿含所说的义理,那哪能够称为真如?真的意思代表真实,如就代表祂永远是那样的体性,却为什么要说成自性空性呢?因为祂的自性不是众生所了解的一切法的自性,所以称为自性是空性。因为这个法祂就是法界,所以法界也是空性;所以这个法是平等性,所以平等性也是空性。你遍一切众生你去找,然后祂都在一切众生的五蕴都可以找到,所以一切有情、一切法、一切诸等,都是这个真如。也就是说这个真如性,祂是一个绝然的空性,要从这样空性的成立,来让众生来理解;不是像他所想的有所得的法,因为有所得的法,都是跟三界法相连的。

其实得是不相应的行法。得,譬如说你今天得到一个东西,其实只不过把那个东西,在法律层面或是在众生以为的层面,把它归属于你,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有产生什么变动。所以,得它本来就是这样的法。失也是,你失去一个东西,可是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变动,只是法律上名称或是其他的所属,它现在归属于另外一个人,或是这个法灭掉了;实际上你本身并没有损失什么,你本身也没有得到什么。所以,得失的法是从这样来看是无所得;你既然无所得,你也无所失,所以这样的话就是空性。以这样来理解,而不是说这个世界都是空无。如果法界都是空无,那你如何面对一切众生说它是空无?如果是空无,应该等同于虚空,应该是虚空里面完全没有任何物质的地方,这样我们说这就应该是法界;可是法界不是如此,法界出现了许多的名色。

所以,《般若经》在说自性空性,所以是如何说自己有自己的体性呢?就说以无所得而说有自己的体性,所以无所得也谓无所失,所以无相、无求、无愿等等,这就是般若所说的真如。从〈真如品〉中,来一看 佛陀所要说的真理。就是说,佛陀说这个真如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没有一个法可以出生祂;所以接下来,也没有一个法可以灭掉祂。而且祂本身是无觉知的,无觉知这一点对于许多人来说,就会完全无法理解。因为他们认为:真如是应该知道一切法。真如,不是证得真如就可以证得一切智智吗?就可以成就佛果吗?真如就应该包含这个果证。佛陀是有觉知的,能够觉知一切法来分别,然后来对一切众生来说明;为什么你要说,真如是无有觉知的呢?因为你的六识是有觉知的,是能够觉察到外法以及内法。然而这就牵涉到说,你六识之外那个识,到底祂的本觉识,或是说祂的识的体性,到底和六识的识的体性有什么差别?如果都没有差别,你就应该是六识所分出来的,就应该是你六识所能够包含的;那这样就变成,识不应该出生六识。你这个识为什么可以说是名色的根本、名色的因与缘?然后,还能够把名色的习气来携带?就必须是要你的体性跟人家不一样,所以才叫作识。

所以,在佛法所说的识,是各自独立的;不是这个识和那个识,就是中间可以混杂在一起,而可以说是共通的。这就代表说,如来所说这个识,祂的体性很难清楚知道,所以你要透过真如这个法,然后知道说,我们单独来讲这个识的自我体性的时候,那到底祂是什么体性。佛说祂是没有觉知的,祂是没有见闻觉知的,所以众生非常难以信受这个。难道祂没有觉知,祂还能够作什么呢?然而,祂却能够了知众生的心行,但是祂对于五尘相色、声、香、味、触,祂没有觉知。祂没有觉知的话,就会使祂永远不会动摇;祂对于一切法,祂是无动无摇,祂是完全安住的。而祂还是可以随顺缘起,然后让一切的法生住异灭,让一切的法成就,让一切的法成就诸行。所以,这一点并没有违背。

然而,这样的真如体性,却是不可得性。也就是说,你可以亲证祂,但是祂是三界不可得。为什么要说是三界不可得、法界不可得、一切诸法平等不可得?因为祂就是离于得与失。祂是本有法,所以本有法里面,没有得失可以说。就像是有一个人,他口袋里面就有一百元,然后如果今天,他往自己口袋一抓,我得到一百元。可是这样的讲法是错误的,因为他口袋里面本来就有一百元,所以你不能够说他得到一百元;这样讲法是错误的,因为那是他的,所以不能够说他又得到一百元。那同样的,如果有一天,他往自己的口袋一找,找错口袋,这时候他就想,我失去那一百元。可是实际上,这一百元却是无得无失,永远是在。

这意思是说,常住法,祂不是外法,不是内法,祂是本有法。而且祂能够牵涉到所有的众生业果、业因、业缘,也就是说,祂的公平性我们难以思议。它必须要说,每一个人都有个如,每一位众生都有这个如,而且这个如互不干涉、互相平等、互相不虚妄,而且互相法住,而且互相法空。祂距离一切众生所理解的法,实在是太遥远了,因为众生不会相信说有这个如存在。所以这就是 佛陀所要说的甚深法,就是缘起法里面的甚深法,因为 佛也说,祂因为证得这缘起法。在《般若经》一样是如此说:佛陀证缘起,所以成佛;佛陀证真如,所以得到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佛陀的智慧,所以 佛陀证得佛果。

这个真如你要如何亲证呢?你就要去了解这个真如,祂绝对不是像你所看到的三界一切诸法。所以今天有人他们会说的佛法是怎样呢?他们会说相似的真如,就是真正的真如体性是永恒常住的,可是祂有见闻觉知。那你这样一听就知道说,这是假的,这是虚妄的。因为你证得这个真如的时候,你应当知道,这真如不是三界中的任何一个境界,所以称为真如,祂只有如来以及信受清净智慧的这些菩萨们可以证得。所以,在《阿含经》里面就说,这是常住法,不是二乘人可以证得,所以二乘人只能往入灭的一方来走。所以这个佛法也说,这个真如以及常住法的法义,到什么时候宣说呢?在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时候,要对阿罗汉能够相信的,依于什么呢?依于 如来所证的现量、圣境量这些来说这个真如,所以这真如是遍一切法。

那有人就要问:那我贪瞋痴里面也有真如吗?有,一样有真如。所以你贪里面能够成就贪这个法,一样是要有这个真如;没有这个真如,你没有贪这个法可以成就,所以就叫作贪真如。瞋恚以及愚痴,一样有这个真如。所以,法界的现观来成就里面,就是一切法都有真如,一切贪瞋痴也都有真如。但这并不是说,贪瞋痴法它是真实有;而是说真如是真实有,真如出生一切法,因此依此而说,贪瞋痴里面的一切诸法里面,有真如的体性;它不能离开这个如,不能异于如,不能抹煞如,不能自己离弃这个如。所以,这个真如就是一切法的真如,不论是如来的真如,一切众生的真如,一切有情的心,也都是这个法。

那我们就要来提到心。心呢,众生所以为的就是意识,或是前面五识;乃至阿含有谈到意,这样合起来就有七识。在《阿含经》里面如是说,你必须要防意如城,就是想办法不要让外五尘,最后让外六尘,最后让内六尘来染着。因此,只要固守自己的所持的正法,就是声闻的教理,这样就可以成就。而 如来在《般若经》有说心非心,就是有一个心,可是祂不是你理解的心。这个心是怎样才叫作心非心呢?不是心,可是祂又是心,怎么会有这个法呢?所以,真如祂是心识,所以你这样的话,和《阿含经》是可以合在一起读的,所以就是缘起所要讲的识,这两者并没有违背。所以到第三转法轮所要说的识,也是在说这一个真如,也是在说贪瞋痴里面的真如,一切众生不能了知的真如。

所以心非心的体性是什么?祂无有分别。祂为什么无有分别呢?就是说祂无有觉知。无有觉知里面又不坏灭,也就是说祂是常住法。所以,《般若经》确实有说,心非心这个法就是常住法,这个在自性里面是完全成立,那因此祂无有觉知。对于修学《般若经》的人来说,就必须要找到、亲证这个真如,这是菩萨所应该作的。那因此就要去查自己的五蕴中,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实相。所以,这就是《般若经》所说的一实相,所以这个法又称为叫作法身;离开这个法没有其他的身可说,其他的身都只是变化无常,强名而为身。然而诸法的法身,诸法就是一切法,以及乃至于说所有出世间法,所施设的法、不施设的法,所有的法都不离开这个真如,都不离开这个非心的心、不是心的心,而不是相似佛法;相似佛法里面,就会不论怎么转,就会转回到六识的境界。这个心是属于佛的境界,乃至于证悟菩萨的境界,所以说祂不是二乘人了知。

那我们从这个观点来看,《般若经》有没有说真如可以出生一切法呢?有。《般若经》在一个地方有说到,在《大般若经》的时候就说真如出生一切诸法,虽然祂这样出生,可是真如是不生的。也就是说,真如祂没有变异,祂也没有办法藉由各种因缘来出生,这就和初转法轮所说的识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来没有办法灭掉这个识,如来所证得的法常住法,也不离开这个如。所以,知如真这意思,到了二乘法,确实是像二乘人所证得的四圣谛等等方便而说的法。到了佛法真正的实义法来说,就要说到,四圣谛的法是大乘法的四圣谛,是大乘法的缘起法,离开这个真如,就没有一切法可说。

这个真如是不能以世间的体性,所以叫作不思议。不思议不是叫大家不要去思议祂,而是应当信受真如这个法,而来思议祂。所以,不思议界、法界,乃至于说《般若经》直接说叫作我界。比如说,如果今天有这么好的法,祂可以遍一切诸法,然后在一切诸法成就生住异灭;然后在这过程中,祂又可以维持自身的平等性,所以确实难以思议。然而,这难以思议中,难道我们不能说这个叫作我吗?所以《般若经》直接说,这个就是我界。我界就是如来界,就是众生界。所以众生一样有我,只是众生的我,当他执取的是五蕴我,这样的话就不是我,所以众生是非我说我,然后我他认为是非我的。为什么呢?因为对于真如,祂无有觉知的体性,对于诸法是暗钝的,这点他无法同意;他无法同意说,你既然是诸法暗钝,那你怎么可能会出生一切诸法呢?他不了解,真如就是有办法随顺一切诸法的完成,然后来完成;不论你的心识是如何的运作,这个心识,祂永远知道,这个真如永远知道;可是祂的知道却不会妨碍你,可是祂也不会随着你在五尘中打转。所以,这就是真如所难以令人了解的体性。

而禅门里面,因为这个真如,证得真如以后,所以我们说名为开悟。所以今天有的人,他只信受《般若经》,他说唯识经典是不存在的;可是,初转法轮也有讲这个识,为什么不信呢?而且这个识就是这个如,就是常住;不管你信真如,或是不信真如,毕竟空里面,并不是说它是空无;不然,佛陀为什么要讲了六百卷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讲这么多的经典,结果只换得世间的人所说这是断灭。然而,真如祂在十八空里面,或是更多的空性里面,不论是从内空、外空,乃至内外空综合起来,真如体性并没有改易,所以我们叫作不虚妄性,而不是空无、断灭空。如果说我们今天来看《心经》,《心经》所说五蕴就是空,然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就代表说:有一个空性的实体,你证得这一个空性的实体,你最后会成佛。然而,不是你证得断灭空会成佛,从来没有如此。

所以,空在佛法里面,有时候又称为空三昧,这空三昧是一直的存在在 佛陀所说的经典。佛陀因为证得空三昧,所以成佛。所以,真正的三昧,祂是有这个实体而说为空;因为众生执取为有,所以 佛陀方便说为空。所以,透过般若空我们就会了解,这就是真实常住之法、涅槃之法。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更新于:1个月前

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