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集 业的报偿与转变(上)

2024-04-28 菩萨正行二

陈正源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这一集我们要来讨论的是业的报偿与转变。《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第78页开始,平实导师依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探讨业的问题。

业是学佛人熟悉的一个名词,像常听人道万般带不走,只有业随身。或者遇到一个学法一直不得力,就会想着自己业障深重等等。但究竟什么是业?佛教认为一切万法就是万事万物无不基于因果之法,不仅众生出生成为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哪一道的有情?拥有怎么样的色身?以及身体健康衰弱、美丽丑陋、寿命长短等的正报;乃至于拥有的财物或者是富足,他的眷属是不是亲睦,以及生存环境是清净的还是垢秽的这些的依报;这种种的苦乐果报都是由业所感生的。所谓善业得乐报,不善业得苦报。民间也常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开示:【阎罗常告彼罪人,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业报自招无代者。】(《大宝积经》卷96)众生之所以下堕到地狱中,受到极为悲惨的苦痛,都是因为自己过去造作了极为重大的恶业;阎王也不过就是统计这个下堕地狱的罪人一生所造恶业重轻多寡,依着因果律则,判定他所该受的惩罚;一切都是自己行为招感的业报,没有人能故意入罪于他,也没有人能代他受罪;这就是佛教所主张的法界必然的业报法则   在这法则中,业不但是众生受生取得色身的因缘,而万事万物也都从业因而生。也就是说,以业为因能招感众生苦乐染净的果报;而且业与果彼此之间相接相续,因果业报接续无穷无止。正如《楞严经》中圣教开示:【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噉,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债汝,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婬,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楞严经》卷4)就是说众生之所以会有无止尽的业果相续,都是因为过去生造作了杀盗淫的业因,导致彼此之间有了淫欲贪爱的系缚;或者相互杀害、劫夺、偷盗,造成了彼此亏欠等因缘,而一生又一生不断受生来报偿这些业。

《成唯识论》中也说:【生死相续,由惑、业、苦。发业润生烦恼,名惑;能感后有诸业,名业;业所引生众苦,名苦。】(《成唯识论》卷8)是说众生之所以死此生彼、死彼生此,一生又一生不断在三界六道中相续流转,都是由于惑、业、苦这三个法,会引发种种业行而滋润未来世生的烦恼,就称为惑。能感生未来世继续存有于三界世间的种种业力,就称为业。业力所引生的种种苦果,就称为苦。所以业就是指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势力,由业的势力就有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因果报应,以及过去生、现在生、未来生的三世生死轮回相续;所以善业有生乐果的势力,恶业有生苦果的势力,一切苦乐果报,都是因为业力所导致的。业力真是不可思议,所谓:【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46)既然众生在三界中生死相续,业力是确实存在的,那业力存在何处?众生的五阴,也就是色身及能觉能知分别的心,都只有一世,不是从前世来,因为谁也不知自己前世姓啥名谁,当然也不能去到来生,这就很容易明白五阴不是可以执持业力的。那众生究竟如何能有三世轮回?前世业因又如何感应后世的果报?简单地说,造作善恶业行而生起的业力,如何能在此世五阴灭去之后继续存在?又如何从旧的身心系而移转到新的身心系?乃至如何从前一个业系而移转到下一个业系?因为此世身心五阴灭去,下一世的身心五阴尚未生起之际,业力是灭或不灭?如果未灭,下一世身心五阴尚未出生而前世身心五阴已灭,此刻业力存在何处?是存在虚空吗?具体一点来问,当前世身心五阴入胎后永远消灭了,待下一世身心初起可能远在千里之外,乃至远在他方世界,那时业力又如何从前世身心五阴移转到十个月后出生的另一个五阴身心中呢?这十个月的移转过程,是否必须经过虚空暂时代为受持呢?但是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曾造作过轻重大小不一的许多善业与恶业,当虚空中同时存在着无量无数有情的无量无数业力,又如何能各觅其主?纵使是同一个有情的无量无数业力,又如何能在多因多业排列组合下,依先后次序正确地报偿于后世相应的身心五阴中而不生错乱?况且虚空无法,只是色边色,是依物质的边际无物之处施设虚空这个名词。也就是说,虚空只是一个人创造出来互相沟通的名词,用来显示没有物质的处所。虚空既然是空无唯名的名词,当然不可能受持业的势力,无法保有业的力量。

其实关于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大乘佛法中多以过去世业行所熏种子,作为招感未来世果报之因,称为业种、业种子。例如大乘法《华严经》中有圣教开示:【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则为照解一切业种,无所依着。】(《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楞严经》中也有记载:【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楞严经》卷1)以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圣教:【惟愿如来,哀受我等微少供养,永离三涂恶业种子,得受人天福乐果报,开阐大乘甘露法门,速断愚痴,当得解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这是大乘法中的经教。而在解脱道的阿含圣教中,不是就没有说到业种,像《中阿含经》卷33 释迦牟尼佛开示:【众生有四种业、四种秽。云何为四?居士子!杀生者,是众生业种、秽种;不与取、邪婬、妄言者,是众生业种、秽种。】而平实导师很简洁的解释说:种子又叫作界,界又叫作功能差别。《成唯识论》中也说:种子是阿赖耶识中的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所以在唯识经论中就说阿赖耶识也叫作种子识,像《解深密经》中 释迦世尊就开示说:第八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解深密经》卷1)然后又以一首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1)由此可知,有感生果报的业力,业的势力、业的力量就是业种;而众生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又名阿陀那识,正有着执持众生业种的体性。这个能执持众生业种的主体,既然称为识,是有识别功能的心,那会不会有选择性地只执持能成就善果的业种?又会不会自行舍弃能成就恶果的业种呢?其实玄奘菩萨已经在《成唯识论》中说:阿赖耶识,唯是无覆无记性摄。(《成唯识论》卷3)就是说,众生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永远是无覆无记的清净性,所以祂永远不在六尘万法上起分别,自然就不会对业种有所取舍,永远依着祂自己的平等性,而如实报偿众生的一切业种。正如《维摩诘经》中 维摩诘大士的开示: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维摩诘所说经》卷1)也如《大乘入楞伽经》中圣教:【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大乘入楞伽经》卷6)众生的阿赖耶识之所以称为真如,正因为祂永远离于能取、所取,没有能取的六识觉知心不断分别所取六尘的体性,因此能无私无我地执藏众生所造一切善恶业的种子,并且如实地在因缘成熟时酬偿善恶业种,感生相应的苦乐果报。

明白了业种、业力与众生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间的关系,接下来要探讨业报偿的问题。释迦世尊在《大宝积经》中告诫弟子们:【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57)就是强调业力是无可逃避的,不管善业或恶业在没有失坏灭除以前,有业就会有果报;今生不受报,来生不受报,就是千千万万生,业力照样存在,只要因缘和合还是要受报的。像学佛人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它的作者唐朝晚期的悟达国师,曾经述说这一忏悔法门的缘起。就是悟达在未被封为国师时,法名叫知玄;年少时曾参访丛林,挂单在一间不知名的寺院里,正巧有一位僧人也在这里挂单,但那位僧人得了很重的病,全身长满了疮,散发着很难闻的臭味,所以都没有人想和他来往。知玄住在他的隔壁很同情他的病苦,常常照应他都不躲避。不久那位病僧的病也好了,要离开这座寺院时就对知玄说:你将来如果有难临身,不妨到西蜀彭州的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解救你的灾难。说完就离去了。后来知玄受到皇帝敬重,封为悟达国师,还赐给他沉香装饰的宝座。悟达国师坐上宝座后,却生起傲慢的心念,之后膝盖上便开始长出一个人面疮来,长得和人面一模一样,让悟达国师痛苦难忍,遍请名医却都无法医治;后来就前往西蜀山间,寻访那位僧人,僧人带领他到山岩下清泉的溪边清洗,才治愈了人面疮的痼疾。当国师刚要捧清泉水洗人面疮时,人面疮竟然开口说话,说西汉初年朝廷中有两个大臣袁盎和晁错,但两个人意见不合。晁错曾为了某事,建议皇帝杀袁盎没被采纳,后来因为皇帝采纳晁错提出的削藩撤封政策,引起各国诸侯反抗,发动了七国之乱,袁盎反过来建议皇帝杀晁错,以平息***。结果晁错果然真被皇帝赐死而腰斩。人面疮对悟达国师说:当时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错就是我。因为我被腰斩时心怀怨恨,所以累世以来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可是您十世以来都是持戒严谨的高僧,戒神都在旁守护着,使我没有机会报复。而今您受皇帝恩宠,动了一念名利傲慢心,无形中德行已经亏损,因为这个缘故,我才能接近您的身边来报仇。现在蒙圣人迦诺迦尊者出面来调解,赐我尊者以三昧力加持而成的三昧法水让我得解脱,今后我不再跟您为难作对了。说完就离开,悟达国师的痼疾也就好了。

这个故事中说,西汉初年,袁盎建议皇帝杀害晁错所造作的杀业一直没有受报,直到后来身为悟达国师时已经是晚唐了。悟达因为贪染皇帝赐给的沈香座,又起了傲慢心,恶业才感报而患人面疮,正是表示着业力不失不坏的道理。业如果以将来所受果报来区别,有善业、恶业及无记业三种。善业得乐报,会感得人道或天道的善果;不善业得苦报,就会感得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的恶果;因为善业与恶业都属于有记业,凡是有记业的身口意行都会在舍报以后,随着业行的大小与因缘而开始受报。如果是无记业的身口意行,则不会影响正报,那就不会改变受报的业道。例如不害众生,也对众生没有做过增益的事情,就像每一个人的饮食谋生、技艺学习、睡眠休息、运动健身、行住坐卧、观察事物、唿吸、大小便利等等这些事,固然会影响此身的健康,还有这些无记业的习气种子仍然会流转到未来世,现行后也会影响未来世的世智辩聪,乃至他的个性,但都不会改变这个有情往生处所及所应受善恶业报的结果,所以是不会被第八识如来藏的因果业行所记录而改变受报的环境,这就是无记业。因此在佛教中讲业的报偿指的就是造作善业所感得的善报,也就是乐果;或者是造作恶业所感得的恶报,也就是苦果而言。但是善恶业的报偿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不是决定的?不改变的?业报有没有改变的可能呢?也就是一般人常会问到的:命运可以转变吗?我们努力学佛修行可以改变命运吗?该如何改变呢?相信都是学佛人极为关心的问题。

然而因为时间的关系,只能留待下一集节目中,再为大家详细解说了。

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低脂素食的转变只需21天 低脂素食的转变只需21天

念药师佛转变恶业 念药师佛转变恶业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你也被父母催婚了吗?一位学佛母亲的思想转变

第111集 密宗无密(一)活佛转世 吴正洁老师 第111集 密宗无密(一)活佛转世 吴正洁老师

第111集 菩萨尽、无尽解脱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一)  正文老师 第111集 菩萨尽、无尽解脱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一) 正文老师

第111集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第111集 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一)

修得好,是指从内心修得好,不是光看外相,最重要还是心的转变 修得好,是指从内心修得好,不是光看外相,最重要还是心的转变

从牧场主到国际素食协会主席的转变—霍华.李曼的故事 从牧场主到国际素食协会主席的转变—霍华.李曼的故事

小狗念佛两周 往生转变金色身 小狗念佛两周 往生转变金色身

坚持吃素一个月,身体会有你想象不到的转变! 坚持吃素一个月,身体会有你想象不到的转变!

海涛法师:该怎么转变家族命运? 海涛法师:该怎么转变家族命运?

从牧场主到国际素食协会主席的转变 从牧场主到国际素食协会主席的转变

为什么我们有的人学佛转变不了业力? 为什么我们有的人学佛转变不了业力?

海涛法师:生活很艰难,我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够转变? 海涛法师:生活很艰难,我现在该怎么做才能够转变?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海涛法师:怎样修行才能转变家族的厄运?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想做素食主义者?“素食真经” 帮你更好完成转变 想做素食主义者?“素食真经” 帮你更好完成转变

丑陋的小孩—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丑陋的小孩—骂独觉得丑相,因愿力而转变

24岁女生学佛后的人生转变 24岁女生学佛后的人生转变

24岁女孩素食7年,她用漫画的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转变 24岁女孩素食7年,她用漫画的方式告诉我们她的转变

他放弃了畜牧养殖业,转变为成功的素食企业家! 他放弃了畜牧养殖业,转变为成功的素食企业家!

家族每代排行老大的女子成家就会守寡,该怎么转变? 家族每代排行老大的女子成家就会守寡,该怎么转变?

妄心永远不能转变成真心 妄心永远不能转变成真心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用佛法转变生活中的逆境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第111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三)  余正伟老师 第111集 太子须大拏本生(三) 余正伟老师

如何转变负面的人生态度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吉凶祸福不是定论,随时可以转变的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业能缚住心,心也能转变业

UK Couple将COVID-19停机时间转变为素食糖果业务 UK Couple将COVID-19停机时间转变为素食糖果业务

宏海法师:曾经的兵痞念佛后的转变

到2030年,向以植物为基础的食品体系转变将在拉丁美洲创造1900万个就业机会 到2030年,向以植物为基础的食品体系转变将在拉丁美洲创造1900万个就业机会

多伦多肉店转变为素食熟食店 多伦多肉店转变为素食熟食店

传喜法师: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传喜法师:从善意的“信”转变成智慧的“信”

传喜法师:修行须持之以恒才能转变业报 传喜法师:修行须持之以恒才能转变业报

转变观念,拥有接纳的智慧 转变观念,拥有接纳的智慧

阿姆斯特丹瑜伽工作室在夏季转变为素食冰淇淋店 阿姆斯特丹瑜伽工作室在夏季转变为素食冰淇淋店

转变态度,坚定前行 转变态度,坚定前行

慧律法师:转变一个观念,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美好!

转变心态,获得轻松自在 转变心态,获得轻松自在

慧灯之光系列问答:皈依的外在形式与内心转变_慈城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问答

净空法师:最好的念头就是念阿弥陀佛。一丝毫不怀疑,命运就转变了。

净空法师:学佛最要紧的就是转变心态

科罗拉多州的IHOP转变为素食主义者的美食酒吧

约翰尼火箭标志性的位置转变为素食汉堡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