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法转变生活中的逆境

2023-03-01 索达吉堪布

在佛教中,对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间人截然不同。世间人对痛苦非常害怕,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自己千万别生病,一定要平平安安、快快乐乐、顺顺利利这种发愿非常狭隘。虽然你希望平安快乐也无可厚非,但在求菩萨保佑自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周围的人?有没有想过其它众生?

大乘佛教中,自始至终一直强调利益众生,不管自己遇到了什么,都不会忘记将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来没想过让自己一个人离苦得乐。有些人以为佛教就是逃避红尘、消极遁世,或者天天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倘若你系统地去学习、去了解,就会明白佛教中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精神,而且,它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不可思议。

什么叫转为道用呢?比如生病本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但佛教中却可以把它转为功德。或许有人不太理解:生病哪有什么好处?怎么可能!实际上你通过疾病的折磨,原来自己特别傲慢,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但从此之后,就会深深体会到人生的痛苦,从而改变以往的态度,开始去注意这些、在乎这些,对人生的方向重新定位。此时,这个病就有了另一种价值。

像藏地大德米拉日巴尊者,正是因为伯父、姑母的迫害,他才有了后来那么高的成就。由于他们强夺了他的一切财产,他为了报复才去学诛法,回来杀了很多人。造了如此罪业之后,他从内心深处生起极大的后悔,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恶人。为了忏悔,他经历种种苦行,最后获得了无上的证悟,成为历史上了不起的大成就者。

所以,只要懂得利用痛苦,就会产生很大的利益。大家今后也没必要天天求平安、求快乐,而应当求将痛苦、不顺、逆境转为道用的方法。有了这个以后,你遭遇再大的磨难,也能将其转化为成功。

我曾看过居里夫人的传记,她在19岁时因为不能与相爱的人结婚,痛苦得差点自杀。后来她决定将个人的不幸化为求学的动力,离开了波兰,去法国巴黎大学深造。在求学期间,她生活非常贫苦,冬天特别寒冷时,她常常被冻得睡不着。冷极了的时候,甚至要把椅子压到被子上才能入眠。正是这段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日子,造就了她未来事业的辉煌--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1911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一个女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在有史以来非常罕见。她之所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也应归功于当年的失恋与求学的艰难。没有这些的话,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居里夫人。

现在好多大学生,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关爱下,在学校里老师也呵护备至,致使自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到了社会上,一点挫折也不能忍受,动不动就要自杀。其实,生活中不可能没有丝毫痛苦,我们不必去逃避它,而应当正视它,懂得将其转为道用的方法,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心智,塑造完善的人格。

在我们藏地,因为受到佛教的熏陶,自杀的人极其罕见--我以前常说,藏地因感情而自杀的几乎没有,但后来才知道,如今藏族青少年也有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一代缺少信仰,舍弃了佛教传统。所以,现在任何一所学校,确实需要哲学、宗教、国学的教育,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宝。如果你内在的心灵没有依处,光是从外境中追求快乐,那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了一千万,想一亿;有了一亿,又想十亿、一百亿用外境来填补自己的贪心,永远都是填不满的。所以,我们应当知足少欲,懂得一切随缘。

我本人无论做什么,都不会特别强求,有了这种心态的话,发生什么也不会打击自己。而现在世间上很多人,对感情、钱财万分执著,一直想将其占为己有,得不到就痛不欲生,这真的没有必要。《华严经》中说: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一切万法皆为空性,自己能得到什么,也需要因缘和合。倘若因缘不成熟,你再努力也无济于事,大家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还曾讲过一个比喻:小孩看到水中的月亮,就以为是真的,想方设法要捞起它;而大人见到这种行为,就会觉得非常可笑。同样,年轻人的有些执著,在有修行境界或生活阅历的人眼里,也根本没有实在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一生中,不能只考虑自己怎么生活,而应关心一切众生的利益,比如地球环保、节约能源、慈善理念、保护动物等重大问题。尤其是现在,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尽管这看似很小,但却涉及到资源消耗,以及个人福报。不说别的,倘若你肆意挥霍自己的福报,下一世很有可能沦为乞丐,生生世世也得不到财富。因此,作为一个人,值得关心的问题有很多,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不要天天只想着自己赚钱、自己快乐。

倘若大家能学一下《入菩萨行论》等论典,用大乘佛教的理念对待生活、工作,肯定会有非常大的利益。不少人学了佛法之后,生活中遇到再大的痛苦,都能坦然面对,心态上跟以前相比,也有了极大改变。所以,希望各位真正能做到博学到笃行,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彻底断除一切烦恼,让今生来世更加美满、快乐、幸福!

点赞 1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修学佛法遇到挫折,不应自轻 修学佛法遇到挫折,不应自轻

佛法之魅力就是一定可以亲身检验如实 佛法之魅力就是一定可以亲身检验如实

生活不会遗弃某个人

佛法的下手处

生活味精,学会给人生提点鲜

在恭敬中求,从生活里修

在家居士的感情生活如何处理

修学佛法的四种过程 修学佛法的四种过程

关于探求佛法觉悟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关于探求佛法觉悟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佛法不离世间觉 佛法不离世间觉

戒律与生活

妄心永远不能转变成真心 妄心永远不能转变成真心

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当好一个居士

莫把「小资情调」当佛法

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让我们生活变得有意义

生活必然与佛法相关吗 生活必然与佛法相关吗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不要生活在过去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四十岁前为今生活,四十岁后为来世活

学会转换你的生活态度

佛法的启示-白景学 文 佛法的启示-白景学 文

我与上人的一段生活-果航 文 我与上人的一段生活-果航 文

心直口快惹事端 佛法教你做直心达人 心直口快惹事端 佛法教你做直心达人

简单生活中的幸福

微笑地面对生活

佛法如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的困局? 佛法如何帮助人们解决生活的困局?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佛法是很平实的 佛法是很平实的

对于配偶的夫妻生活要求佛弟子该如何对待 对于配偶的夫妻生活要求佛弟子该如何对待

佛法在世间,菩萨人间现-洪果舜 文 佛法在世间,菩萨人间现-洪果舜 文

佛法里只讲慈悲不说爱 佛法里只讲慈悲不说爱

奉献生命弘扬佛法──译经-佛经翻译委员会 提供 奉献生命弘扬佛法──译经-佛经翻译委员会 提供

省思物欲过患获得佛法的真谛

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

股神巴菲特的简单生活 股神巴菲特的简单生活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西方佛法露曙光(剪影.PDF) 西方佛法露曙光(剪影.PDF)

《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 《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

佛法中如何孝顺父母? 佛法中如何孝顺父母?

珍惜每一秒,精进学佛法

生活中的佛法: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报恩田) 生活中的佛法:好好对待身边的人(报恩田)

身处逆境时,不要忘却的七个信念

智慧与般若——从“证伪”的特性谈佛法与科学 智慧与般若——从“证伪”的特性谈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现代科学研究资料 佛法与现代科学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