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耳闻得三昧

2023-08-31 念佛法门

按照《楞严经》中所说的,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耳门最易成就,即反闻闻自性;而末法时期,念佛法门最保险、最稳妥。耳门是观世音菩萨修的,念佛是大势至菩萨修的,这两大菩萨又恰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两大菩萨。所以印光大师提倡,用“心念耳闻”方法来念佛,容易得念佛三昧。

印光大师有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著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心,及生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皆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汝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虽不起心动念,而一句佛号,常常称念,或忆念。故云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无念,不可认做不念。无念而念,谓无起心动念之念相,而复念念无间。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著力。

今修念佛法门,当依大势至菩萨所示,如子忆母之诚心,修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实行。果能死尽偷心,则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或可即得。然念佛三昧,乃三昧中王,且勿视为易易。纵不即得,当亦相去不远矣。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耳听属耳,眼皮下垂,即见鼻端,则眼鼻二根亦摄。五根既同归一句佛号,身根焉有不恭敬严肃之理乎。故知都摄六根,下手在听。能都摄六根,则心识凝静而不浮散,便名净念。以六根既摄,杂妄等念潜消故也。净念又能常常相继无或间断。则念佛三昧,可即得矣。故下曰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此大势至菩萨,以教化九法界一切众生者。实三根普被,有利无弊也。果肯依之而修,当必有观行相似等利益可得也”。

静坐时,印光大师又教我们可以随着呼吸来念。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功夫本来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抖擞精神,念兹在兹,假使悠悠忽忽,实难得念佛的实益。为了使念力容易纯熟,在坐中调息念佛,实是一个善巧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在静坐时,心中跟随自己鼻端的呼吸,来默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在吸时念"阿弥,"呼时念"陀佛";或呼时念"阿弥",吸时念"陀佛"。念时的快慢,可随呼吸的长短,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这样在坐中万缘放下,安心默念,由呼吸出入的自然规律,佛号也就随之而念念不断,心息相依,经过持久练习,心相愈来愈静,气息也若存若亡,而一句佛号仍绵绵密密,不散乱,不昏沉,渐渐证入无念、无不念的境地。所以《坐禅三昧经》说:"菩萨坐禅,不念一切,惟念一佛,即得三昧"。《首楞严经》也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这样的静坐念佛,不但能使妄想消落,正智现前,同时,因调息之故,又能使气血流畅,体力轻健”。《般若花/徐恒志》节录

 (注:要随着呼吸的节奏来念佛,而不是让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是呼吸随着念佛节奏而走,身体会觉得不舒服;如果是念佛随着呼吸的节奏自然而念,这样不仅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反而能够达到无念而念的状态。也可以一字一念,这样也很自在!)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第095集  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  正国老师 第095集 大乘与二乘之三三昧 正国老师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第084集 宗通之究竟须具四法之一—福德(二)+之二—无量三昧

第36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三) 观像念佛(一) 正文老师主讲 第36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三) 观像念佛(一) 正文老师主讲

第35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二) 正文老师主讲 第35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二) 正文老师主讲

第34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一) 正文老师主讲 第34集 持名念佛一行三昧(一) 正文老师主讲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四 若为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于表面

吃素长养大悲三昧 吃素长养大悲三昧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什么是真正的三昧?----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什么是真正的三昧?----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什么是“三三昧”?修学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三三昧”?修学三三昧的目的是什么?

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何谓「四种三昧」 何谓「四种三昧」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佛教智慧知识:念佛何为三昧

清净心就是三昧,,我们学佛重点也要在此地

关其祯居士:《观经》的两大宗旨――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关其祯居士:《观经》的两大宗旨――观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关其祯居士:光摄三缘,入念佛三昧 关其祯居士:光摄三缘,入念佛三昧

关其祯居士:另类的「奢摩他」、「毗婆舍那」和「三昧」? 关其祯居士:另类的「奢摩他」、「毗婆舍那」和「三昧」?

性广法师:结期精进之禅观所缘──安般念、四界分别与无量三昧 性广法师:结期精进之禅观所缘──安般念、四界分别与无量三昧

体光老和尚: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体光老和尚: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常善法师般舟三昧:81-佛勇-音声训练的若干细节

净空法师:他得三昧了!只因一部无量寿经足足听了十年。

法藏法师:念佛三昧 法藏法师:念佛三昧

法藏法师:三昧略释 法藏法师:三昧略释

常善法师般舟三昧:12-1305070751高声念佛及行法中各种的转换

净空法师:师承不能太多,这样你的心是定的,定能开慧,定是三昧

禅箴:般若为教 三昧是行 禅箴:般若为教 三昧是行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佛法三乘三昧一体 不可随意轻视毁谤 佛法三乘三昧一体 不可随意轻视毁谤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 心念耳闻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总原则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宣化上人:进入三昧入定是什么样子?与睡觉有何区别

净土法门:念一佛名会得三昧,念万佛名不得三昧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说一门深入才能得三昧禅定,不可广学多

定弘法师:念佛念到三昧可以受菩萨戒

四种念佛入三昧 四种念佛入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