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波巴祖师:四句要诀

2023-07-17 清净的本源

教授之一:基──万物的本元实性、法性真如实相,如其本然地本来清净,犹如虚空一般,不成其为任何质体和形貌,但是,却因为无明迷谬的缘故,而无中生有。
这则教授的意思是说:从如此的犹如虚空般的法界状态之中,以“无明”为因、“五气”为缘,而迷失了“明知”的体性,因此,才显现出了林林总总、森罗万象的“能所二执”的迷谬现象,之后,我们就不得不经受各种轮回和涅槃等苦乐情形了。
这种情况,打个比方说,就像是在碧空如洗的苍穹之中,忽尔生出了云霞满天一般;又像是在明可鉴物的净水里面,忽尔生出了浮呕陈渣一样啊!
有关这层道理,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也教敕说:空即是色 (空性即是色质啊!)
另外,《释量论》中有偈亦云: 心性光明性, 客尘忽尔性。 意思是:心的本性是光明的, 而这些﹝二执的﹞客尘,却是忽尔的。
教授之二:世间万法,虽然如此地显现为能执与所执、轮回与涅槃、快乐和痛苦、过失和功德等等林林总总、缤纷万象的境相,但是,从本质上说,现象与空性却是不二的。
打个比方说,这就如同冰的本性就是水一样,或者说,又像阳焰一般,要知道,就在阳焰显现出水的当下,而水,哪怕是连一滴也未曾有过呀!
有关这层道理,大婆罗门萨惹哈也曾教敕谓言: 色即是空 色质, 其实就是空啊!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 于自体性中,无此显现境;于实无所显,显于乱识境。意思是:在本性当中,并没有这些外显的现象:在真实境界中并不显现的这些现象,只是显现于心识的迷乱之中。
教授之三:不二。 由以上叙述之中,我们知道,在外显的境相显现的当下,它本身即是空性;而由于空性的艺术变幻之力,又显现出外显的境相,因此,现象与空性是不二的呀! 因为轮回本身即是涅槃,而由涅槃本身又显现为轮回,所以,轮回与涅槃是不二的呀! 因为快乐的本质是空性,而痛苦的本质也是空性,所以“苦乐不二”; 同理可以类推,过失与功德不二,所以是平等一味的;所断与对治不二,所以也是平等一味的呀!
打个比方说,二者的关系,就像是白色的海螺与海螺的白色一样,无二、不可分割呀!
有关这层道理,如经中有偈亦云:无二开示为无二。﹝因为万事万物,在其法性本体上即是﹞无二,﹝所以,才将貌似二元对立的现象,﹞ 开示为无二的。
有关这层道理,大婆罗门萨惹哈也曾教敕谓言:轮回本涅槃,有情本解脱,烦恼本菩提。意思是:轮回本来就是涅槃,有情本来就是解脱,烦恼本来就是觉悟。
教授之四:离心意识。 如上所述,因为将这些缤纷的境相,都已经了知成了空性,所以,我们也就远离了断除外显境相的思想了;因为将甚深空性,已经了知成了外显的境相,所以,我们也就远离了修习空性的念头了呀!  
再一言以蔽之,就是透过将轮回与涅槃了知为不二,因此,也就远离了“冀忧之想”了;又透过将功过了知为不二,因此,也就远离了“取舍之念”了。
如果真正如此地证悟了这种“不二”的内涵,那么,我们也就远离了“二执之心”;如果真正远离了“二执之心”,那么,我们也就应该在离心意识的义趣当中,无所散乱地安然放下了呀!有关这层道理,如《炬论》中有偈亦云:如若唯舍无更放,故唯名言谓为修。如果说在无所更动改变的状态之中,只是“平等舍”地安放,那么,就只是在名言施设上,称它为“修”了。大婆罗门萨惹哈也曾教敕谓言:离戏法性中,觉性离戏放!在离诸有为戏论的法性之中,觉性应该离诸有为戏论地安然放下呀!
更新于:2023-07-17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