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

2023-01-27 人间佛教

那么,在第四节中,平实要与大家谈的是─真正的人间佛教。我的意思是:印顺派的法师们所弘扬的人间佛教是仿冒的人间佛教,不是佛陀所弘扬的正牌人间佛教。这就是说,您如果想要对佛法的真正法义─对义学─有所实证,应该要先了解真正的人间佛教,才不会被冒牌的人间佛教说法给迷惑了;然后一生努力修学之后,才会有真正的果实─一生努力所得都是贞实─全无虚假。

所谓诸佛终不在天上成佛,这是阿含的圣教,也是大乘经中所载明的事实,的弘传为主要;对此一命题,佛教界始终没有异议。可是人间佛教的真义,必须要依止真正的佛菩提道修证,才可以说是真正的人间佛教;如果只以解脱道的修证来当作人间佛教的实证与弘传,就应该改名为人间罗汉道,或者说人间声闻教,不能称为人间佛教。可是,佛菩提道修证的首要──入门,是以亲证如来藏作为见道入门之标的;如果不能亲证如来藏,就不可能发起般若总相的智慧,也不可能进修般若别相的

智慧,更不可能进而修证诸地菩萨所证的无生法忍──也就是道种智。

而道种智的亲证,唯一之途就是从修学一切种智来入手,而一切种智是现观如来藏心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而生起的智慧;若能满足一切种智的亲证,就是成佛之时;当一切种智的亲证还没有圆满的时候,就称为诸地菩萨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的无生法忍果。由这个真实理,大家都可以了解真正的人间佛教,是以实证如来藏来作为最初也是最后的依归。如果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坚持意识(不论是细意识或极细意识)是最初心及最终心,而说有人间佛教可修、可传,其实是连罗汉道─声闻解脱道─都谈不上的,更别说是佛菩提道了,那么他们所说的成佛之道,就纯属妄语而无一丝一毫三乘佛法的本质了;因为已经同于外道知见了,尚且进不了二乘菩提的初果证境中,何况能进入二乘圣人所不知的大乘菩萨的证境中?竟然能够奢言成佛之道,岂非愚人的痴心妄想?因为印顺的人间佛教所弘传的声闻解脱道─罗汉道─又正好是错误的、不能使人断我见的邪理(因为他坚持的是六识论,主张意识的一分是常住我,一定会使自己及信受者全都落入我见中),那么他的人间佛教所说的成佛之道,就成为妄语邪见了!

那么,即使印顺所传的人间佛教是正确的罗汉道,已不是他现在所弘传的错误罗汉道,他仍然不许主张人间佛教,只能称为人间声闻教或人间罗汉道;因为真正的罗汉道解脱道是要否定一切意识的,也因为罗汉道的法义与成就,并不一定完全都在人间完成啊!譬如说:初果人要七次人天往返,还是要生到天界再来人间啊!又如二果人想要出三界,也是要生到欲界天以后再回来人间一次;所以天界还是有佛教,不能只主张人间佛教而否定天界佛教。那么三果人还是要往生天界才能出三界,甚至于有的三果人很钝根,必须往生色界天的初禅天中,然后一天又一天的往上一天的天界出生及死亡,最后到达无色界顶,才能出三界;所以,天界是必然有佛教存在的,印顺派的所有人在主张人间佛教时,仍然不能否定天界的佛教。

综而言之:依六识论来修行的人,连我见都断不了,何况想要断我执──断思惑呢!所以,人间佛教的弘扬,必须要函盖天界佛教及他方世界的一切佛教;但是要以人间佛教作为中心,这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这样才是符合释迦如来本怀的真正人间佛教。如果是像印顺法师他们所说的人间佛教,否定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教,否定了东方琉璃世界的佛教,否定了他方世界极多佛世界的存在,也否定了娑婆世界兜率天内院弥勒菩萨所住持的天界佛教,又否定了娑婆世界色究竟天的卢舍那佛仍然在宣讲一切种智的天界佛教,那么印顺法师所说的人间佛教,实际上是将广大无垠的佛教的实质,缩小在此人间,而且是人间地球小小的一隅,这不可能是 释迦如来所说的真正人间佛教。

并且,印顺派的法师与居士们,遵循印顺书中的教导,将诸佛广大的功德加以贬抑,类比为世间凡人的境界:不必断我见,因为仍然落入意识细心中;不必断我执,因为连我见都还断不了;不必发起实相般若智慧,因为只要用意识思惟中道的正理就够了;不必实证法界实相,因为没有如来藏可证而不须求证万法都从如来藏中出生,自然就不必知道万法的根源;更不须修证一切种智,因为没有如来藏可证,故无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可以实证。这就是释印顺承袭自藏传佛教密宗应成派假中观的六识论思想,所以上面所说的三乘菩提中应证的法义与实境,都可以不必修证;而且,连世间凡夫所证的四禅八定、五神通的内容,也都不必实证就可以成佛了──因为印顺连初禅定境都还没有实证,就已经宣称成佛了。

像这样的凡夫知见,连证得初禅的世间凡夫都不如,何况能实证声闻初果与菩萨的实相般若智慧?这样子,当然更不可能远到十方世界去住持正法,利乐众生,怎能奢谈十方佛教?当然只好主张十方虚空之中只有地球上有佛教,他们就这样主张人间佛教。所以,我们只能够说印顺的人间佛教是世间法,也是从凡夫狭隘、肤浅的心态中想象建构出来的人间小法,连声闻佛法的边都沾不上,何况能与唯一佛乘佛法的广大深妙实质互相契合?当然绝对不是真正 释迦如来的人间佛教思想。

譬如《杂阿含经》卷 25 第 640 经中,明白宣说记载的,佛陀将末法时的解脱道正法(其实是一切三乘佛法,但小乘人听闻大乘经而结集起来的正法却只成为四阿含解脱道正法)流传的付托,同时托付给人间比丘及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以及四王天的四大天王;这其实也与释提桓因在忉利天的说法堂中常常为天人说法有关吧!既然释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常常在说法堂中为天人说法,可见事实上不是像印顺所暗示的天界没有佛教。这当然也有《阿含经》的经文为证:

尔时世尊作是念:我若以教法付嘱人者,恐我教法不得久住;若付嘱天者,恐我教法亦不得久住,世间人民则无有受法者;我今当以正法付嘱人、天,诸天、世人共摄受法者,我之教法则千岁不动。尔时世尊起世俗心,时天帝释及四大天王知佛心念,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天帝释及四大天王:如来不久当于无余涅槃而般涅槃,我般涅槃后,汝等当护持正法。尔时世尊复告东方天王:汝当于东方护持正法。次告南方、西方、北方天王:汝当于北方护持正法。过千岁后,我教法灭时,当有非法出于世间,十善悉坏。阎浮提中,恶风暴起,水雨不时,世多饥馑;雨则灾雹,江河消灭,华果不成,人无光泽。虫村鬼村悉皆磨灭,饮食失味,珍宝沉没,人民服食粗涩草木。

由此证明天界确实也有佛教存在,而这也是现在仍可稽核证实的原始佛教的至教量。

此外,印顺的人间佛教认为一切法空,诸佛圆寂之后也应该是断灭空而成为空无,不该仍有他们所无法了知的三界外的实相法存在,所以印顺派的人间佛教弘扬者,往往一味地否定如来藏妙理,一味广说如来藏只是名词施设而无这个第八识心可证,这也是印顺派人间佛教的重要本质之一。然而,如来肉身灭度后,犹有法身常住,法身当然不该解释为断灭空;由此缘故,不可以说如来涅槃后是空无、是断灭空、是一切法空:

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迦叶佛灭度后,遗法住七日中。汝今,阿难!如来弟子为少。莫作是观;东方弟子无数亿千,南方弟子无数亿千。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尔时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并且,平实在《阿含正义》中也援引阿含部的经典文字,提出阿罗汉入涅槃后是有或无的问题,证明世尊对此问题并非全以无记来处理的;而是观察提问者的情况,而作不同的处理。所以有时说涅槃不是断灭空,而是真实、常住不变。

又如《法苑珠林》卷 8 所载:

如《因果经》云:尔时善慧菩萨功行满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近一切种智;生兜率天,名圣善,为诸天主说于一生补处之行;亦于十方国土现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宜说法。期运将至,当下作佛,即观五事:一者观诸众生熟与未熟;二者观时至与未至;三者观诸国土,何国处中;四者观诸种族,何族贵盛;五者观过去因缘,谁最真正应为父母。观此五已即下生者,不能广利诸天人众,仍于天宫现五种相,令诸天子皆悉觉知菩萨期运应下作佛:一者菩萨眼见瞬动,二者头上华萎,三者衣受尘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乐本座。诸天众见菩萨有此异相,心大惊怖,身诸毛孔血流如雨,自相谓言:菩萨不久舍于我等。尔时菩萨又现五瑞:一者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二者大地十八相动,须弥海水诸天宫殿皆悉震摇;三者诸魔宫宅隐蔽不现,四者日月星辰无复光明,五者天下八部皆悉震动不能自禁。是诸天见菩萨身已有五相,又睹外五现希有事,皆悉聚集到菩萨所,头面礼足,白言:尊者!我等今日见此诸相,举身震动不能自安。愿为我释此因缘耶?便答天言:善男子!当知诸行皆悉无常,我今不久舍此天宫,生阎浮提。于时诸天闻此语已,悲号涕泣、心大忧恼,举体血现、迷闷于地,深叹无常。尔时有天子即说偈言:

菩萨在于此,开我等法眼;今者远我去,如盲离导师。

又如欲度水,忽然失桥船;亦似孾孤儿,丧亡其慈母。

我等亦如是,失所归依处;方漂生死流,了无有出缘。

我等于长夜,为痴箭所射;既失大医王,谁当救我者?

滞卧无明床,长没爱欲海,永断尊者训,未见超出期。

尔时菩萨以偈答曰:

我于此不久,当下阎浮提,迦毗罗施国,白净王宫生;

辞父母亲属,舍转轮王位,出家行学道,成一切种智。

建立正法幢,能竭烦恼海;关塞恶趣门,净开八正路;

广利诸天人,其数不可量;以是因缘故,不应生忧恼。

由此阿含部等经典中的圣教可以证实:天界一样是有佛教弘传的,绝对不是只有人间佛教在弘传著,那么,印顺法师又凭什么理由而可以不断地暗示说:天界没有佛教在弘传。

且观 世亲菩萨创造的《俱舍论》,自从此论已被小乘人所宗奉传学以后,世亲菩萨为什么却又转信大乘法,而且终生以大乘法为归,努力弘传而不曾中辍?只要好好探讨其中的原由、如实理解其中的原由以后,就知道印顺派的人间佛教弘传者,误执声闻佛教解脱道为唯一成佛之道,私以凡夫僧为人间最尊贵者,私心中轻视诸多出家与在家的大乘实证菩萨,当然都是不如理、不如法的。印顺派中极力否定八识论,宣称凡夫位的菩萨行可以使人成佛,宣称凡夫位的解脱道即是唯一佛乘的大乘道;这些人,假使想要在将来舍报时免除割舌谢罪之痛苦,想要免除割舌谢罪之后仍然逃不掉地狱罪的人,都应当以 世亲菩萨作为效法的对象,在舍寿前要公开殷重的忏悔,并且尽形寿努力护持弘扬大乘法─成佛之道,却是为了什么缘故而到今天仍然不能警醒?当然都是只在面子─名闻上面用心;在面子上用心的用意所在,当然是与公开忏悔之后能不能继续在佛教界中立足的考虑有关。

而今印顺派的所有法师、居士等人,仍然继续误会四阿含的真义,对声闻解脱道的证境依旧不知进趣。纵使今天他们已能远离以往对于四阿含经义的误会,也仍然应该转进大乘般若实义的妙法中,而以亲证如来藏的真如性相作为最最急要之务;因为,四阿含所说的法义都是方便说的缘故,只是为了急求解脱三界生死的声闻人而方便施设,是帮助声闻人在解脱道上可以快速实证而作的方便宣说,并不涉及唯一佛乘的佛菩提道次第与深妙内容。以此缘故,平实在这里劝请印顺派的所有法师与居士─那些仍然执著原始佛教的法师与居士:对于自己所误会的四阿含真旨,应当迅速深入研究而加以厘清,了知 佛陀在四阿含诸经中确实曾经密意说有如来藏、第八识、我、真如、本际,并不是灭尽生灭性的五阴十八界以后成为断灭空,也不是灭尽蕴处界以后成为细意识独住的境界;因为意识的细心不论细到何种程度,也都是无法独住的,一样是必须有意根与法尘为因缘才能存在的。

把这些声闻罗汉法的道理都弄清楚了,然后应该回心大乘、求证如来藏,而在如来藏心体上,来现观它在一切法中所显现的真如性、中道性;像这样子实证真如、实证中道的观行完成了以后,才有能力进趣佛菩提道的正修,也就是进修一切种智;依一切种智的次第进修,才有可能渐次成就佛道。要像这样世世受生在人间,使如来藏中的种子容易现行而一一证知,才能够说是真正的人间佛教啊!平实心中诚愿印顺派学人,诸如星云、证严、圣严、昭慧、传道等人审细思惟而裁决,并且也要能够确实比对圣教诸经,在证明平实以上的说法完全正确无讹以后,再精进地力行大乘妙法而实际上加以求证;将来亲证之后,就可以共同弘扬真正的人间佛教,共同护持 释迦世尊正法于人间,使人间佛教永续不绝。

此外,诸地菩萨大多以居士身相而出家,或者处身于家中修行而渐成佛道的原由,在这次演讲中当然也要宣说一些:一者,诸地菩萨若是以在家身常住人间弘法时,每一世都会被浅学无智众生所轻视、所毁谤,不可能以在家身相来获得恭敬、供养;诸地菩萨在这种情况下一世又一世的受生、弘法,当然很容易在无量逆境中发起各类习气种子;当这些习气种子不断现行时,菩萨就很容易修除习气种子的随眠。二者,一切种智的诸地满心现观境界的因缘,在人间各种世俗法中,具有更多的因缘可以现起,使诸地菩萨更容易具足修证诸地满心应有的无生法忍现观境界,可以更迅速修证、地地增上。这就是地上菩萨多数受生示现为在家身来修成佛之道的主要原由,也借在家身修持佛菩提道而与往世无量结缘过的众生,一世又一世了掉宿缘。但是,假使 释迦佛的正法已经无人住持的时候,假使当时菩萨不出家住持正法时,佛教正法将会灭亡,那么诸地菩萨就不应该再这样考虑自己的道业利益,那时就应当牺牲自己迅速修证无生法忍、迅速成佛的大利益,改为发心出家示现声闻相或童子、童女相,出世住持正法。这时应当是心心念念以复兴三宝、广弘我佛正法为己任,不可以再考虑自身道业的快速增上而不乐于出家,不该把 释迦世尊的遗法置之不顾,坐令 释迦正法法脉陷入危亡关头而仍然置之不理。

然而,在家佛弟子听闻我这样的说法以后,也必须回头再来反省:一切居士们都不应该因为平实这样如实宣示了以上的义理以后,就对大乘法中示现声闻相、童子相、童女相的出家菩萨们心存轻想。也不应该轻视声闻僧,若是有缘得遇的时候,仍然应该如同以往一样地恭敬、供养,否则就会成为严重遮障道业的愚痴行为了!如果是因此而产生了轻忽出家菩萨及声闻僧的口行与身行,将会成为破坏佛教僧团、贬抑贤圣僧的过失,这些事相的造作,都将会成为抵制凡夫声闻僧团的恶行,未来也将使佛子们厌恶出家而不再有人住持寺院,这也会使佛教在未来间接地没落。假使将来纵使会有这些罪业,其实都不是平实今天所造成的,而是对平实所说的正理无法全面理解,乃至误会平实所说正理,落入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愚痴知见中,都不干平实的事。凡是抵制三乘法中的贤圣僧或凡夫僧,都属于不通忏悔的地狱业,唯除抵制那些否定正法及以外道见取代佛法正见的破法僧人;凡我佛门中的一切在家居士,对此务必小心在意,千万不可轻忽!因为,现在的出家菩萨中,不论现声闻相或童子、童女相者,已经开始有证悟的贤圣了。

由于这个缘故,所有佛弟子们应当继续鼎力护持一切出家修持正法、弘扬正法的贤圣。也应该细心分别那些未悟言悟、误导众生一起陷入大妄语业的声闻相出家法师,更应当细心分别假借护法之名而破坏正法、否定正法的声闻相出家法师;对这些打著弘扬佛法而实际上是在弘扬常见、断见外道法的破法者,即使他们是身现声闻相的出家人,都一样应该默摒及远离他们。假使您是已经实证解脱道或实证佛菩提道的佛弟子,就应该站出来,就法论法而破斥他们的法义错误之处,但是都不要作人身攻击,应该这样来救护众生。由于这个缘故,一切佛弟子们都应该依据实际证量来观察一切出家、在家的菩萨众、声闻众,深入了知佛陀所说的人间佛教真实义理,也要深入了知现代倡导人间佛教者的偏斜心态,然后就可以知所当为、知所当离。

讲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的正法与证据,没有办法一一举示给诸位;我想,诸位若是在同一时间听得太多了,可能也会觉得耳朵有一点长茧,所以我就把许多的法义与证据省略不讲了。现在时间已经是四点五十八分了,已经不早了,所以我希望再把一个重要的观点,临时作个补充说明,因为这个观点很重要──对于真正想要修学佛法而不是修学罗汉法的人而言。然后我再来讲解法与次法,希望在五点十分以前可以把这个部分讲完。我要补充说明的是:

人间佛教的弘传,必须以菩萨僧及菩萨道为最后的归依,不许以声闻僧及声闻道作为最后归依的对象。因为声闻僧及声闻道,没有能力同时弘传菩萨道,不可能同时住持佛菩提道;而且声闻圣僧都会入涅槃或生往天界,人间的声闻圣僧一定会越来越少,导致声闻道无法久续流传下去;可是,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菩萨道,却可以住持声闻道──解脱道,使人间继续有声闻圣僧存在,也可以帮助大众修证佛菩提道,使人间继续有菩萨僧存在。所以人间佛教既然不称为人间声闻教,而称为人间佛教,就应该以大乘佛菩提的法为修持上的最后归依,应该以菩萨僧为修持上的最后归依──当 佛陀应身已经不住在人间的时候。在此情况下,当然大众都必须对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同与异有所了解。

什么是菩萨僧?第一,是凡夫位的菩萨僧。就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以同时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作为别解脱戒,心存大乘法的出家人。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的胜义菩萨僧。

至于我刚才所讲的凡夫菩萨僧,他们虽然还没有悟入般若,那也没有关系;由于他们已经把声闻戒摆在次要而认定为别解脱戒,把菩萨戒确认为正解脱戒,这也属于菩萨僧,只是仍然处在凡夫位中,无碍于菩萨僧的实质。如果是指狭义的菩萨僧,是指狭义的胜义菩萨僧,那就不管你是示现出家相或在家相,也不管你有没有领受声闻戒,只看你有没有无生法忍─道种智─的实证。狭义的菩萨僧,只限已经入地的菩萨摩诃萨;这是由于经中说过:一切已入诸地的菩萨们,不管是在家身或出家身,都叫作生如来家、住如来家、成真佛子。所以入地以后,不管你是在家、出家,全都是胜义菩萨僧。较为广义的胜义菩萨僧,其实是如同声闻法中的证果一样,只要证悟般若而不退失的人,都算是广义的胜义菩萨僧,并不依身相来界定。这是狭义与广义的菩萨僧界定,一并说给大众了解。但是这些事实的说明,有可能会引起执著声闻僧相的某些法师不满,演讲完毕以后,他们可能会开始在网路中对平实的说法作出歪曲的解释来攻击;但这不是平实所在意的,所以我还是要把真相告诉大家,希望诸位今天来听闻平实这一场佛法演说以后,都能得到真正有益道业的知见,就不枉诸位今天来听这一场演说。

那么,菩萨道有些什么内容呢?菩萨道,主要就是修证菩萨藏的法门,而菩萨藏的实证是以如来藏为中心来实证的;这是因为一切种智的修证,是要靠了知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来完成的。而般若的实证,也是要依靠现前观察如来藏自身的实相、中道、真如、涅槃、本来而有等体性,才能实证的。而实证如来藏的行门有两种,就是凡夫的外门六度波罗蜜,以及证悟后进入第七住位开始进修的内门六度波罗蜜,这是凡夫位及见道位菩萨所应修的佛道。把外门及内门广修的菩萨六度修学满足了,才能进入大乘见道的通达位中,成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想要修学菩萨藏的人,都应该这样子修学。当您圆满了三贤位的修证而成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以后,就得要改修十度波罗蜜了;这当然全部都是内门广修的,可是仍然是要以如来藏作为无生法忍的修证标的,而所修学的对象是如来藏心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也就是专门修证一切种子的智慧──诸地菩萨所应修的道种智。这就是菩萨所修的道,名为菩萨道。

那么,什么是声闻道呢?这是说,凡是所学所修的法道,是属于解脱道,是专门针对蕴处界等法来修断我见、我执、我所执;这个法道之中从来都不必涉及法界实相─万法功能差别从何处出生─的知见熏习与实证,只求断除见惑与思惑的现行,在舍报时可以不再受生而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不必求证实相般若真如智慧,也不必求证一切种智,所以都不需以求证如来藏作为见道入门的内容。这样修学的结果,只能使人成为阿罗汉或辟支佛,不能使人成为胜义菩萨僧,当然更不能使人成佛,这样的法门就是声闻道。

什么是声闻僧呢?第一种声闻僧:出了家专门修学声闻解脱道的凡夫僧,就是声闻僧,这也是人间的僧宝之一。虽然他是心量较小而不敢求受菩萨戒,所以他们只修声闻道──只修解脱道,不敢真修菩萨道,但他们仍然是僧宝之一。虽然仍只是凡夫僧,但你还是不能轻易的批评他,只能从法义上来讨论他的说法。我们台湾有没有这样的声闻僧呢?这是不受菩萨戒的声闻僧,我想应该是没有!因为台湾佛门中的出家人都是兼受菩萨戒的,所以出家受戒时才会有三坛大戒嘛!可是这些已受菩萨戒的出家人中,心态确实已经落到声闻僧之中的人,其实并不少;但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已经落入声闻僧的心态中,而且他们也不是天生的声闻僧、声闻心态,而是出家受戒时在戒场中被作了错误的教导以后,才开始转成声闻僧的。平实既然知道这个事实了,当然有义务要把他们导正过来,那么他们将来在大乘法中才会有见道的因缘。

所以,声闻道是以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也就是断见惑与思惑,最多再加上断我所执,作为全部的修行方法;终极目标是证阿罗汉果,死后一定出离三界生死,永远不再来三界中。但是,也许有人发觉到了:你萧平实似乎少讲了一种声闻僧──声闻圣僧,难道声闻僧之中都没有圣僧吗?从目前的文献上来看,当代声闻法中已经没有圣僧了,连声闻初果都没有了;包括南洋的佛教界或台湾的南传佛法中,全都一样。也许有人不相信,那么平实就从五百多年前南洋觉音论师所写的《清净道论》来说明:从觉音论师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连我见都还没有断除;而南洋佛教五百多年以来都是遵循他的《清净道论》而修学、流传下来的,都是不直接研读《尼柯耶》的;在此情况下,他们能否断除我见,也就可想而知了。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检视现代所谓的南洋阿罗汉,他们能断除我执吗?当然不能断除,因为他们连我见都断不了。这可以从一件事实来证明:五百多年以来,南传佛法的弘传地区,都尊崇觉音论师的《清净道论》,专学此论而不直接从南传阿含─尼柯耶─下手研读及奉行;而《清净道论》所能教导大家的,却是无法断除我见的理论与知见,更别说是断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了,所以目前南洋乃至全球都还没有声闻圣僧存在,连声闻初果都没有。虽然如此,但是平实认为将来应该会有声闻法中的圣僧出现,因为我们《阿含正义》最近已经开始出版了!他们若是能懂中文,也能依照《阿含正义》中所说的观行内容实地精修,将来至少会有断我见的声闻圣僧出现,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圣僧。

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而把声闻戒认作正解脱戒,那就不是菩萨僧,也不是在修学成佛之道;他只是依止声闻僧而修习声闻道,不是依止菩萨僧及修学菩萨道;那他就是声闻僧,不是菩萨,当然更不是菩萨僧。

点赞 4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佛说所有如来入此尘世的真正原因 佛说所有如来入此尘世的真正原因

对生活报之以歌,需真修行淡看人间路 对生活报之以歌,需真修行淡看人间路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改前非时发愿要修行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改前非时发愿要修行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寂静法师:成功在当下!真正的成功!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在享乐人间之美的时候,想过把更美的东西留住吗?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曾一只脚踩进鬼门关的我,依靠《大悲咒》又返回人间 曾一只脚踩进鬼门关的我,依靠《大悲咒》又返回人间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幸福可以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幸福可以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在哪里?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爱孩子你爱对了吗?怎样为孩子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