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

2022-09-12 净土往生故事

往生比邱第三之二

承远

承远。不详其所出。始学于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至荆州。进学于玉泉真公。真公令居衡山设教。人从而化者万计。始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槱。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念法门。书涂巷。刻溪谷。丕勤诱掖。人皆负布帛。斩木石。委之严户。不拒不营祠宇既具。是为弥陀寺。营造之余。则施与饿疾者。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终于寺。年九十一。先是有释法照者。居庐山。由正定中。趋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之。肖焉。乃从之学。传教天下。照在代宗时为国师。言其师有至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德不可征。乃名其居曰般舟道场。柳宗元为制碑。立石寺门之右(柳子厚文集)。

法照

法照。不知何许人也。大历二年。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一日于僧堂粥钵中。睹五色祥云。云内现山寺。寺东北有山。山下有?。?北有石门。门内复有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他日。复于钵中见云中数寺。池台楼观。万菩萨众杂处其中。以所见问知识。有一僧曰。圣神变化。不可情测。若论山川势面。乃五台也。四年。照于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道场。感祥云弥覆。云中现楼阁。阿弥陀佛及二菩萨。身满虚空。衡州举郭。咸焚香瞻礼。良久方灭。照复遇一老人谓曰。汝曾发愿往金色世界。礼觐大圣。今何辄止。言讫不见。照遂与同志数人。远诣五台。五年四月六日。至五台县佛光寺。其夕四更。遥见异光照身。即之。行五十里。得一山。山下有?。?北有一石门。见二童子。自称善财难陀。引至一寺。榜曰大圣竹林寺。如钵中所见。金地宝树以为庄严。入寺登讲堂。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各据师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照作礼问曰。末代凡夫。去圣时远。知识隘劣。障垢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起。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照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语已。二大圣同舒金臂摩照顶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照欢喜作礼。辞而退。二童子送出寺门。举头忽失所在。乃立石标记其处。至四月十三日。照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心礼三十五佛名。照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大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俱在一处。复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以身扑地。见梵僧佛陀波利。引入一院。额曰金刚般若寺。异宝庄严。光明闪烁。照虽历睹灵异。而未语人也。是年十二月。于华严寺。入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至七日初夜。正念佛时。见一梵僧入谓曰。汝所见台山境界。胡不传示世人。言毕不见。照心异之。翌日又见梵僧语如前。照曰。非敢秘密圣道。恐生疑谤耳。僧曰。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汝何惜焉。但以所见境界。普告众生。使见闻者。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遂忆所见。录以传世。明年。江东释慧从。与华严寺诸僧。随照至金刚窟。及立石标记处。瞻仰旧迹。大众悲喜未已。忽闻钟声。其音雅亮。节解分明。众愈惊异。知照所见不虚。因书于屋壁。愿见闻者共发胜心。后于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仍号竹林焉。照于是笃志念佛。日夜无旷。忽见佛陀波利谓曰。汝华已就。后三年华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或言照尝于并州五会念佛。德宗时诏入京师。教宫人念佛。亦及五会。号五会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少康

少康。姓周。缙云仙都山人。生而不言。七岁。入灵山寺礼佛。母问识否。忽发言曰。释迦牟尼佛。父母遂舍之出家。年十五。能通五部经。贞元初。诣洛阳白马寺。见殿中文字放光。探之。则善导和尚西方化导文也。康祝曰。若于净土有缘。当使此文再现光明。言已。光复闪烁。光中隐隐有化菩萨。康曰。劫石可磨。我愿无易矣。遂之长安光明寺善导和尚影堂瞻礼。忽见导真像升空。谓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南至江陵。遇一法师谓曰。汝欲化人。当往新定。缘在于彼。言讫不见。乃适新定。乞钱诱小儿念佛。念佛一声。即与一钱。如是年余。凡男女少长见康者。皆云阿弥陀佛。念佛之声。盈于道路。遂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坛三级。每遇斋日。善信毕集。所化三千许人。每升座。高声唱佛。众共和之。康一唱佛。众见一佛从其口出。十声。则有十佛。若贯珠焉。康谓众曰。汝见佛者。必得往生。众皆欣慰。二十一年十月。嘱道俗曰。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汝曹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寂然而逝。塔于台岩。号台岩法师(宋高僧传乐邦文类)。

辩才

辩才。姓李。襄阳人。其诞也。异香发于室。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周游列郡。师事长安安国寺怀威律师。报恩寺义颁律师。剖析经义。无所不通。后为章信寺僧主。密修净土二十年。未尝告人。独与护戎任公善。谓曰。才必生净土。期在十年。至期。使弟子报任公曰向所期已及矣。任公至。才曰。吾去矣。安坐绳床。默然归寂。众闻天乐西来。异香满室。年五十六(宋高僧传佛祖统纪)。

善道

善道。临淄人。尝入大藏信手探卷。得观无量寿佛经。乃专心念佛。修十六妙观。及往庐山。观远公遗迹。忾然增思。后遁迹终南。修般舟三昧数载。睹宝阁瑶池。宛然在目。复往晋阳。从绰禅师授无量寿经。入定七日。绰请观所生处。道报曰。师当忏悔三罪。方可往生。师尝安佛像在檐牖下。自处深房。此一罪也。当于佛前忏。又尝役使出家人。此二罪也。当于四方僧前忏。又因造屋。多捐虫命。此三罪也。当于一切众生前忏。绰静思往咎。洗心悔谢。久之。道因定出。谓绰曰。师罪灭矣。后有白光来照时。是往生相也。道行化京师。归者如市。忽微疾。即掩室。怡然念佛而逝。异香天乐。向西而隐(佛祖统纪)。

智钦

智钦。不详其人。专习禅业。又礼念万五千佛名至万遍。后于柳州阿育王塔前。然一臂。求生净土。弟子僧护。夜半见庭前光照异常。因问何人秉炬。凡三问。空中应曰。来迎钦法师耳。护急启户。见佛身放大光明。幡华宝盖。腾空飞下。钦即时化去(佛祖统纪)。

知元

知元。字后觉。姓陈。眉州洪雅人。七岁在宁夷寺听讲涅槃经。宛如宿习。是夕梦佛手摩其顶。年十一出家。授以经疏。通达深奥。年十三。即升堂讲论。黑白倾听。宣宗朝。召入京。赐紫袈裟。奏复天下废寺。寻乞归故山。僖宗朝。锡号悟达国师。赐沉香座。膝上忽生人面疮。时蜀僧迦罗摩。令元以泉水洗之。疮忽语曰。公知袁盎杀晁错乎。公即盎。我乃错也。累世求报。而公十世为高僧。戒律精严。不得其便。今公受赐过奢。故能害之。而迦诺尊者以三昧水洗我。我去汝。不为怨矣。疮遂差。元少欲。过中不食。六时行道。累致显应。一日忽闻空中声曰。必生净土。乃讯曰。孰之语邪。空又应曰。佛也。又见一菩萨降庭中。丁宁赞谕。忽不见。临终时。嘱令弃尸饲鱼鸟。曰吾久与西方净土有期。今其时矣。言讫右胁面西而没。年七十三(宋高僧传神僧传)。

遵式

遵式。字知白。台州宁海叶氏子也。母梦咽明珠而生式。稍长往东掖山依义全师出家。勤苦自厉。初学律部。继入国清寺。然指普贤像前。誓传天台教法。雍熙初。往四明宝云寺事义通法师。常行方等三昧。积劳呕血。两足皮裂。以死自誓。忽见观音垂手指其口。引出数虫。又指端出甘露灌之。觉身心清凉。所患顿失。已而顶高寸许。声如洪钟。慧辩无碍。通示寂。式反天台。淳化元年。居宝云。至道二年。结缁素专修净业。作誓生西方记。咸平中。归东掖。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昧。祥符七年。应杭人请主昭庆寺。寻赴苏州讲经开元寺。复反杭。主灵山。王钦若判杭州。奏复天竺寺旧名。赐式号曰慈云。式尝以天台智者放生故事语钦若。钦若因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报可。先后依经撰集诸忏法。圆融三观。以净土为归。又因知府马亮问道。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其决疑门略云。佛法有二。一者小乘不了义法。二者大乘了义法。大乘中复有了义不了义。今谈净土。唯是大乘了义中了义之法也。此教诠旨。圆融因果。顿足佛法之妙。经云。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惟一佛乘。斯之谓与。是则十方净秽。卷怀同在于刹那。一念色心。罗列遍周于法界。并天真本具。非缘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尘亦尔。故能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非隐显。一切圆成无胜劣。我心既然。生佛体等。此则回神亿刹。实生于自己心中。孕质九莲。岂逃乎刹那际内。信此圆谈。则事无不达。昧斯至理。则触类皆迷。故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今但直决疑情。令知净土百宝庄严。九品因果。并在众生介尔心中。理性具足。方得往生事用随愿自然。免信常流。执此非彼。其行愿门文多不载。别有论往生坐禅观法云。欲修往生观者。当于一处。绳床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顶脊相对。不昂不伛。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所修观门。经论甚多。初心凡夫。那能遍习。今从要易。略示二种。于二种中。仍逐所宜。不必并用。其有于余观想熟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所言二种。一者扶普观意。坐已。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当便起心。生于彼想。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华合想。作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于华上。专系眉间白, 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楞。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现月影。如梦如幻。即空即假即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天圣中。别于寺东建日观庵。送想西方。为往生之业。寻讲维摩经毕。与众诀别。以讲席付弟子祖韶。作谢缘诗。示将归寂。其明年为明道元年。十月八日。有疾。却医药。仍为众略, 说法要。令请弥陀像。或以观音至。礼炷香祝曰。我观观世音。前际不来。后际不去。十方诸佛。同住实际。愿受我一炷之香。, 诸佛证明。往生安养。或叩其所归。对以寂光净土。至晚坐脱。年六十九。人见大星陨于灵鹫峰。红光赫然(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莲宗宝鉴)。

义怀

义怀。姓陈。永嘉乐清人。游京师。投景德寺为行童。天圣中。试经得度。遍参诸方。依明觉禅师于翠峰。偶汲水折担。忽大悟。作偈呈觉。觉称善。其后五坐道场。自铁佛至天衣。化导甚广。怀既了法原。仍密修净土。尝问学者云。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取舍之情。乃是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则又违佛语。毕竟如何。复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晚以疾居池阳松山庵。弟子智才住临平佛日寺。迎归侍奉。才往苏州。怀促之归。别众而逝。年七十二(僧宝传乐邦文类)。

本如

本如。明州句章人。少依法智法师。善词翰。尝请益经义。法智曰。为我作知事三年。却向汝道。三年复请。法智厉声一喝。复呼曰。本如。如豁然有省。以颂呈。法智肯之。祥符四年。主东山承天寺。大振法道。历三十年。讲法华涅槃光明观无量寿等经。及天台教观。至六七遍。尝集百僧修法华长忏一年。瑞应屡见。宝历二年。赐号神照法师。与丞相章得象诸贤结白莲社。仁宗钦其道。赐名白莲寺。皇祐三年五月十八日。微疾。升堂说法。与众诀别。遂逝。年七十。时江上渔人见云端有僧西向去。天气盛暑。异香非常。明年。门人启钥貌如生。有大莲华产于塔前(佛祖统纪)。

仁岳

仁岳。字潜夫。姓姜。霅川人。闻法智南湖之化。往而学焉。久之。豁然有得。又与十同志修请观音三昧。宴坐静室。恍如梦觉。后历主杭州丛席。大宏法化。年老还乡主祥符。赐号净觉。晚年专修净业。然三指供佛。持律至严。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谓门人曰。吾翌日午刻当行。及明日。留偈安坐而逝。尝着弥陀经疏二卷。又作指归记二卷以释之。其后三十年。寺众梦岳谓宜迁塔。及开龛。色身不坏。舍利盈满。遂具礼葬焉(佛祖统纪)。

处谦

处谦。姓潘。永嘉人。母梦瑞云入怀。娠三年始生。依常宁寺契能出家。祥符初得度。即往学于天竺。慈云深器之。复谒神照如法师。大明圆顿之旨。未几居首座。寻归主常宁。历慈云妙果赤城慧林净住南屏天竺。十坐道场。阅四十年。讲唱不倦。登门者三千人。赐号神悟。熙宁八年四月十五日。晨兴。沐浴更衣。集众讽普贤行法。阿弥陀经。顷之升座。称赞净土功德。复告众曰。吾得无生日用久矣。今以无生而生净土。寂然而逝(佛祖统纪)。

慧才

慧才。姓王。永嘉乐清人。祥符初得度。年十三。受具戒。往学于四明。自恨昏钝。常持大悲咒。忽梦一梵僧长数丈。脱袈裟被之。翌日临讲。豁然开悟。前后所闻。一时洞晓。后谒慈云。北面服勤。旦夜不替。治平初。住法慧宝阁。赐号广慈。未久。退居雷峰塔下。每翘足诵大悲咒百八为课。又翘足一昼夜。诵弥陀佛号。一夕梦至宝阁宫殿。有告之曰。净土中品。汝所生也。元丰元年春。为道俗千人授大戒于雪峰。方羯摩。观音像顶放光明。灯炬日光。皆为映夺。净慈守一禅师为作戒光记。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更衣就座。书偈赞佛毕。曰。吾生净土决矣。泊然而往。年八十六(佛祖统纪释氏稽古略)。

灵照

法宗

法宗。姓颜。钱塘人。十岁出家。依广慈才法师。专研教观。十九。从广慧初法师。服勤十年。后归侍广慈。依止观修大悲三昧。绵历九载。凡有祷祈。悉获灵应。尝与天竺光明忏期。至五日。禅观中。忽见慈云法师。侍僧数十。宗作礼问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净土否。慈云曰。元照已得往生。择瑛尚欲宏经恶道。汝宜勤修以成本愿。宗归建净土道场。刻西方三圣像。然五指供佛。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净业。名卿贤士。多预其会。政和七年春。微疾。梦弥陀圣众。授手接引。后三日。沐浴易衣。盥口。寂然而逝(佛祖统纪)。

了然

了然。姓薛。临海人。母患无子。祷于寺。梦僧授以莲华。令食之。曰汝生子必出家。未几生子。稍长。遂令出家。十六受具。从安国慧法师学教观。慧解骤发。梦泛海。见观世音。坐山上竹林间。因说百偈以赞。觉忆其半。自是顿发辩才。后住白莲寺。讲演天台教观。二十余年。日唯一食。常坐达旦。一夕梦二龙戏空中。一化为神人。从空中下。于衣袖出简示云。师七日当行。既寤。挝鼓集众说法。垂嘱后事。已而大书曰。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即沐浴更衣。与众同声诵阿弥陀经。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众闻天乐盈空。祥光烛天表。弟子与咸有空二人亦修净业。皆念佛坐脱(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智仙

智仙。姓李。仙居人。幼不乐世俗。出家游学至天竺。得三观之旨于首座明义。还乡依白莲慧师听讲止观。大有发明。竟嗣其席。常时系念。唯在净土。或曰。法华三昧。一土一切土。一身一切身。一佛一切佛。何不依止观修法华三昧。而沾沾往生为。仙曰。荆溪云。分别功德品中。直观此土。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三佛身。此大众。即一切众。以惑未断故。须修同居净土。问者云。同居类多。何必极乐。仙曰。教说多故。宿缘厚故。令专住故。佛愿摄故。仙住白莲寺讲道十三年。西向礼念。未尝少废。觉微疾。别诸外护。还寺易床西向。设弥陀像。请观堂行人诵弥陀经。卷未终而坐脱。比邻能仁寺僧。皆闻念佛声沸天。仙乐盈耳。黎明乃知仙亡(佛祖统纪)。

智深

智深。姓沈。嘉禾人。初依海月辩法师学教观。既成。归嘉禾崇福西寺。建光明期忏会。二十年如一日。行业上闻。赐号慈行。平居专志净土。劝人称佛号。从其教者。往往得显验。政和五年六日。示疾。客至。谈论如常。客方出。已坐脱矣。人共见紫云向西而没。茶毗日。异香袭人。舍利无算(佛祖统纪)。

思照

思照。姓阳。钱塘人。十四岁。从净住从雅听法华方等于南屏。复往东掖参神悟。大有契入。刺血书法华经。一字一礼。如是十过。诵十六观经五藏。弥陀经十藏。法华经一千部。礼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凡二百七十卷。专修念佛三昧。筑小庵曰德云。刻三圣像。每夜四更即起唱佛。懈怠比邱。闻声悚愧。又于月二十三日。率道俗系念三圣。常及千众。凡三十年。一日语其徒曰。夜梦佛金身丈六。此往生之兆也。乃日请七僧助念。至七日晚。涌身合掌。厉声唱佛。趺坐结印而化。时宣和元年春也。阇维。牙齿明莹。如玉石然(佛祖统纪)。

若愚

若愚。姓马。海盐人。学教于辩才净法师。居龙井久之。后于湖之仙潭。营室接待僧众。建无量寿佛阁。劝道俗念佛。来者尝数百人。三十年中。预会诸贤。临没时。多有瑞应。或奏愚道行。赐号法鉴。

释则章与愚为友。同修净行。章既殁。愚梦神人告曰。汝同学则章。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生净土。彼方待汝。愚乃沐浴更衣。命众讽观无量寿佛经。端坐默听。诵毕。忽云净土现前。吾其往矣。遽书偈而化。偈曰。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又曰。室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踏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时靖康元年九月也。年七十二。阇维。得舍利数百粒(佛祖统纪)。

仲闵

仲闵。衢州人。受业祥符寺。后依南文法师。以雄辩见称。政和初。还乡居浮石山。学者骤至。尝言吾座下不五百众。不讲大部。故一生唯讲光明观音。顺寂之日。集众升堂。登师子座。方趺坐。忽见银台自西至。闵曰。吾平生解第一义。愿取金台。今何不然。瞑目而化(佛祖统纪)。

介然

介然。明州鄞人。受业福泉山延寿寺。时明智立法师居南湖。从之学教观。元丰初。专修净业。三载期满。谓同修者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然三指。誓建十六观堂。中设西方三圣像。环以池莲。工竣。复然三指以报佛恩。建炎四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众尽散。然独不去。兵至。诃之曰。不畏死邪。然曰。贫僧一生愿力。建此观堂。今老矣。不忍舍去以求生也。金兵义之。谓曰。为我归北地。当作观堂。似此规制。遂强之行。后人以去日为之忌。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于观堂之侧(佛统祖纪)。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因为有了佛法,尽管生死别离却满怀幸福 父亲在一片悠扬佛号声中吉祥往生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十二章 往生实例 慧律法师:临终备览-第十二章 往生实例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大乘正宗分第三 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大乘正宗分第三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这一部经一说,连5000个比丘都走了,无法相信这个东西 这一部经一说,连5000个比丘都走了,无法相信这个东西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复须忍耐内外荣辱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念佛是第一善,念阿弥陀佛是善中之善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自己度自己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净土法门:念佛必须要念成习惯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农历正月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慈颜常笑,纳天容地,愿人间变净土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净土法门:我们一旦发心,阿弥陀佛立刻知道!

海涛法师说故事6:巧匠比丘 海涛法师说故事6:巧匠比丘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不能往生?

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二十亿比丘的故事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放生仪轨:净土法门最简单的两种放生仪轨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只有净土念佛才是能够成就解脱往生极乐世界吗?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大孝王锡璠居士是这样助念送母亲往生极乐的--学佛网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往生极乐的菩萨:若何修行净土窍门信愿行--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比丘坐禅救母离恶道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临命终时只要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净土吗?就能罪业消除吗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98 岁春婆婆何以能预知时辰,往生净土?

祖孙四代安闲往生 祖孙四代安闲往生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天神说:因为你劝人修净土窍门,功德很大,再次延长你寿命

笃信正法,往生极乐——81 岁慈母念佛往生 笃信正法,往生极乐——81 岁慈母念佛往生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没有学到真佛法,出家也易盲修瞎练 ——壹乘比丘出家 30 年的感言

夏莲居老居士的外甥安闲往生纪实——到此方知功不唐捐 夏莲居老居士的外甥安闲往生纪实——到此方知功不唐捐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比丘闻莲喻坚固道心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信愿不是很足,这样念佛可以往生吗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第62集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把生命彻底看破,你才能往生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为什么有人预知时至要往生却没走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为什么要移民到极乐净土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现在很年轻想往生,阿弥陀佛会来接引吗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胡松年居士往生公案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往生在功夫上需要什么条件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印公画传》纪念印光大师往生八十周年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 能够这样坚持,往生就能预知时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