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

2021-03-02 宏海法师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三皈,请大家,各称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各位佛子,各位有缘,大家上午吉祥。

非常感谢,我们居士林同仁的这些护持、成就,使得我们又一次再续前缘吧。真的,时间的流淌非常快,如果在这儿听过的话,去岁一别,算是因缘暂告段落。那我想,总归是藕断丝连,今天又再续在这个维摩讲堂。

虽然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我放眼这么一看,有很多老面孔,依旧的面孔。在无常的这种迅速中,我们还是在尽自己的发心、心力、愿行,在学修佛法,这一点是特别难能可贵的。也是共同的愿行,把我们感召在了一起。

特别是这次,来讲的叫《华严经》。有时候我自己扪心想一想,真的有时候实在让人不敢相信,这个殊胜之事,好事来的呢,真是如同我们有时候这个逆境违缘来的也是措手不及。这个殊胜的因缘现前的时候,我们也是,有时候真的是,再次感恩,不敢相信说居然有这样的因缘。在这个阎浮提浊乱的世中,已经到了末法时代,居然我们还能聚首在这里,来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

虽然今天坐在这儿,我感觉也很奇妙。好像又这么长时间,弹指一挥,又好像恍如隔世。这个学修不得力的分别知见中,又来给大家算是说食数宝了。

回到普陀山一年多来,也真的是见了好多高人。在观世音菩萨的琉璃世界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匆匆一过,烧香拜佛,游玩一番,结个缘而已。我回去住了这么近一年的时间才发现说,真的是观世音菩萨依然住世,就在南海普陀。这些罗汉们是紧随其后,不离不弃。所以很多大修行人,就隐在普陀山,深藏不露。甚至这个天天就在一起,生活中上殿、过堂,也认不出来,只能够信心来支撑。

有一个法师见了我们,你们以后有机会到普陀山普济寺去参学,也许能见得到他。他见了人就说:你是佛,你是佛。有时候,又一次给我讲到说,成佛,都不需要一秒钟的事。说要一秒钟的时候,已经就在一秒钟以后。他说成佛不需要一秒钟的事。哎呀,但是我说我们三宝弟子们,把时间也不知道浪费虚耗在哪里了,不能转身,转不过来。

为什么又来说食数宝呢?眼睁睁的看着这个虚度光阴,好像毫无办法。与其干着急,还不如发心,让心念有一个业处,就是来学修佛法。因为我们不听闻、不思惟、不观照、不念佛的话,那所有的时间,依然还是在做,在干事情,就不知道起心动念在哪里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还应当依然如故地,精进勇猛地闻思修。纵然说这一辈子,哪怕说没有从凡转圣的这个出头之日,可是我们还有西方极乐世界,作为大后盾、大靠山。

这次来讲《华严经》,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自读首楞严,从此不尝人间糟粕味;认识华严经,方知已是佛法富贵人。在这样的大乘经典中,我们常讲到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而这个华严经呢,直接就说的是佛的境界。大家要晓得,我们今天开始直接就是讲的佛的境界。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刚刚成佛,即刻圆满的那一刹那,就开始以他最畅快的心情,全情地来分享他的所见所闻,在法界的所见所闻。

所以说,非常的因缘,我自己也觉得这个不可思议。为什么呢?好像本人在讲到这个完整的大部头的经典,好像都在维摩讲堂为主。你看前一部,我们刚刚讲到说《楞严经》,现在又开这个华严法。

《华严经》的殊胜,等下我们还要讲到缘起。佛佛道同,每一部经典,大家学佛教的经典,每一部经典其实都是通的,都是为了开示悟入佛知见。虽然只有在《法华经》里面这么明说,其实《华严经》就是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直接就是把这个佛知见已经敞开了,没有遮没有挡地全盘地托出来。可是当时只有这个大菩萨能听得懂,能相应。连罗汉爷们往回的这些根性都搞不明白,就像聋子哑巴一样,想说点问题,赞叹一下,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听了嘛,如云里雾里,搞不清楚来龙去脉。为什么?就是因为当时直畅本怀,就是这个佛知见开示给他,但他没有办法悟,没有办法入。所以后来才开始有了这个什么《阿含经》呀,《般若经》呀,这一系列的讲法,最后又才回到了佛知见。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讲法这个脉络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我要告诉大家,《华严经》的功德在哪儿呢?我们能够听到这部经,现在我就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能听到这个经的名,你已经就开佛知见了,就这么殊胜。你能够见到这个经文,翻开经文,能够读诵这个圣言,这就是示佛知见了,示给你了。你能够学修,能够读诵,把它作为行门来一直相续,那么这就是入佛知见了。就是开示悟入。所以从开到入,其实不离一心,收放自如的教法。所以,经典里面讲到《华严经》,佛门里面常说叫做华严什么呢?叫教海。三藏十二部的内容,全部就在这个经典里。这是先跟诸位同修交代一下。

下面我们说几点,因为每次讲经,它总要有个缘起。怎么就因缘具足得这么殊胜,我们就此时此刻,今天九月二十七号上午九点,就在维摩讲堂,就开始了呢?怎么就过去多亏,本来可能因缘中也可能说去,也可能不去,最后去了。就这个因缘种在那儿,多亏种了这个因,今天有了这个缘。所以,你看因果多重要。

因为我们在居士林常规的缘起中,一直在读诵《华严经》,有这么一个修法。这样殊胜的法会,我们也算是配套地来展开学习听闻一下《华严经》。要给大家讲的是,这一次讲《华严经》,不是像《楞严经》一样,也可能暂时的条件,不可能像《楞严经》一样逐字逐句地讲了,因为八十卷。在梵文里面,号称有十万颂。我们现在就是要叫贯讲。这次来把《华严经》利用,可是也得几年的时间。因为一个月一次嘛,现在的因缘,来把它贯解一下。希望大家能珍惜因缘。

另外,因为在我去年十一月份走之前,不是正在讲《弥陀要解》,《佛说阿弥陀经要解》,那么《弥陀要解》现在已经因缘转到观音菩萨座下去了。在那边讲的,给续上了,有的同修也在直播或者网上的视频也能看得到,就不再重复建设了。

原来我是准备再说讲《法华经》来着,结果呢,因为在居士林已经有大德在讲法华了。后来想想说那讲什么呢?就讲《维摩诘经》吧。每次一进门就看见他老人家坐在那儿,觉得不好意思,也没有赞叹,也没有称扬赞叹过他。说讲一部《维摩诘经》,后来说也有法师在讲了。哎呀,就我这个福报就大到这么个地步。你看看,硬着头皮把我逼着推着,要讲这八十卷的《华严经》。所以,真的是跟诸位一起来,能够学习《华严经》,也算是末法时期的百花齐放了吧,太难得了。特别我自己也学习一下,讲学相长。虽然世尊一开始就讲,那我们这么多年也没有学,不够意思。今天算是因缘到了,自他皆利。

第二点,还要给诸位同修汇报一下,真的,这个世界太不可思议,就无独有偶。如果你们的记忆力还可以的话,记得我那会儿说要讲《楞严经》开始讲的时候,就有一个法源寺的小师父,给我把所有《楞严经》的注释,给我抱过来,也是就水到渠成这么开讲的。在居士林说,到底要讲什么经典,就在这个时间段,我不知道在座的,有的可能认得,有一个金居士。老带着大家,有一个慈悲坛放生,在北京,他还挺精进的,这么多年如一日。他呢就莫名其妙,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给我发信息,微信说,师父,有一套《华严经疏钞》的合刊,就是解释,所有解释《华严经》的这些著述,订在一起,两箱子书。说你要不要?我回到普陀山以后,所有的书,我也懒得打开,那还潮嘛。

原来都塑封好了。因为还没有一个地方确定下来,在哪里住,还在塑包着。我说,我参考的书也没有,讲《弥陀要解》和《净土或问》就靠这个,有时候把手机打开了,查一下,来来回回参考一下,就说暂时用一用吧。哎呦,我说正好没书。以前装得很有学问,在书架里塞得满满的。说现在没书,我就心里想,反正没书了,你就寄两箱子来吧。就动了这么个念。结果一寄来,也放在对面供佛菩萨像和护法像,回去这面起居,那边是供佛菩萨,一个小屋。就堆在那儿摞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用,就忘记这事了。等到林里跟我核实时说,内容到底讲什么呢,我说没办法,讲《华严经》,上哪找《华严经》的著述去呀。诶,突然间那天早上上完香的时候,突然看见这两箱子书了。

拿剪刀把它一打开,正好是一部最权威的著作,就叫《华严疏钞》。所以,我们这次跟大家讲的注释的这个,是澄观法师,华严宗的祖师,著的《华严疏钞》,是我们主要的依据参考著述。另外一个就是李通玄长者著的《华严合论》。这两部著述,在此给大家说一下,是《华严经》最代表性的著述。我们正好也就从此讲起吧。菩萨加持。

第三个缘起,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点。大家都知道,我们讲到净土经《无量寿经》的时候,号称是什么?是什么?对,是《华严经》的小本。《弥陀经》又是小本的《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正在讲《弥陀要解》,就在学《弥陀经》。也就是说,从这个境界,法界而言,它是直通的。怎么个直通法呢?极乐世界是我们今生的归宿,华藏世界海是整个这个宇宙的现前状态。那么,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华藏世界海,因为我们现在凡夫心量打不开,为什么《华严经》说这么的部头大呢?它描绘的整个是华藏世界海。

你说我们这个凡夫的心力、脑子呀,你就是承载都承载,从理论上都承载不下来,何况你去观去受用。所以说,净土的极乐世界,恰恰就是华藏世界海,我告诉大家,记住啊,是一个截图,一模一样的,原汁原味的截图而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就是在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海抽取出来的一个样品,提供给我们。知道吗?所以我们,这就变得我们这次讲《华严经》有很大的增上作用。

为什么?学习《华严经》以后,可以居高临下了,居高临下。这就是说,我们凡夫的小心、小愿、小行、小智,特别不得入其门。所以才极力地提倡说,一门深入,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如果我们现在把《华严经》在心地上,把它这个缘结一遍的话,你就能够怀着这个华藏世界这种毗卢性海,用佛的知见佛的境界,把自己的凡夫心,能够扩充到同步的法界。在这样的知见中,我们再回首看说,从娑婆世界立这个信愿念佛的方便法,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套修学体系,就是完全是顺理成章,符合事实,最简捷明快的方便善巧的手段,也是现在这个法界本来就是这样的面目。那么还有何不可,有何不能呢?这是我们对于《华严经》最重要的,要学到的一点增上因缘。

从第四缘起了,这我自己打妄想了,真的是这个世界,大家要知道,我们虽然是凡夫的这个同居国土,可是真的从来都没有离开诸佛菩萨的这种住持、清净、大威德力,不可思议因缘,从来都没有离开。为什么呢?你看,我自己现在打妄想,虽然我现在身居普陀山,南海普陀。那么到咱们京城西四维摩讲堂来讲这个《华严经》。

我就想说,因为这观音菩萨现在是把我加持得一愣一愣的。已经不是说以前说,偶尔的点化一下,让你歇一歇,再来。现在就是连发的,知道吧。一个因缘完了再一个因缘,连个十字路口等着,就不容你等了。所以我说,观音菩萨正好借这个,观到我们这个缘法了,法缘了。他老人家有情有义,想称扬赞叹文殊之智,普贤之行,《华严经》的主要功德。所以呢,毗卢遮那如来的无尽功德,希望我们能够同入华藏玄门,所以才在中巧作安排,成就这个因缘。所以,我想我们来学这个教法,一个是学观音菩萨自利的这种慈悲,佛母嘛,以悲。一个也带上利他的,就像地藏王菩萨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真的这次讲《华严经》,也算是四全其美,不负在我们这个娑婆国土震旦国中,还有四大名山这个因缘。其他地方没有的呀,四大名山。

所以希望我们大众从这里能够信入,才算是法喜无边。当然我也同时提出,因为这些年讲法,我也在成长,大家也都在成长。真的是同修道友结伴而行。我们一直都在积累,都在种因,都在感果。

再次声明一下,因为我是凡夫僧,那么讲的是如来的知见,圣知见。请大家有一个要紧的地方,就是千万不能合为一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讲的这个法,这个境界,是究竟圆满的,是佛知见。那么能讲的人呢,我依然还是一个业障凡夫僧。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不要因为我是凡夫,而对这个圆满的法生起不敬。当然,也不要因为讲的是圣法,就认为我,要求我也是个圣人。这我也要特别说明一点,给自己找一个台阶。所以,这里我们就于情于理地来和合学习,就可以啦。唯一的就是,我们一起把心安住在教法的殊胜法义中。那好,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呢,我们在讲之前,先要对《华严经》有一个背景性的了解。因为上午有的居士同修,就已经把这问题提出来了,正好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讲这些问题。先讲三点,第一个回合。背景性的了解。一个是这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什么情况下讲的;第二点,这部经典中途有什么因缘,怎么在这个世间流通的;第三点,这部经典怎么到了咱们东土的。有的可能也知道,有的一知半解。我们稍微有序地把它了解一下。通常我们划分,就是释迦牟尼佛一辈子讲法,你们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偈子,就是所占的时间上来讲。一辈子他讲法时间的管理和划分。宋代有一个孤山智圆禅师,他做了一个偈颂,给大家念一下,叫做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华严最初三七日,法华涅槃共八载。

这里讲到的说华严最初三七日,其他的我们不管。华严最初三七日,什么意思呢?就是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在菩提树下成大圆满觉了。大圆满觉,他由于一劝请,他开始讲法。为什么呢,为诸大菩萨说的内证境界。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后来的所谓的三藏十二部,当然也包括《华严经》,其实在《华严经》中已经就说完了。一代教法就《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中,就总持把它说尽了,已经讲到头了。可能我们现在还觉得说讲到头了?那这四十九年说法呀,我们不是一场一场地听,现在一部一部的经嘛。我们学习《华严经》,大家一定要要有这个见解,提起来。你看刚才迎请我,我就进来的时候,就一种加持力。我就感觉到说,现在华藏世界海听法的菩萨,一直也是,我们也是在其中的一员,也是在一个法会,在一个时空点上而已。

所以说在我们国土里,好像是以文字讲说,我们的汉语,对不对,我们在用音声。可是大家要知道,在华藏世界海中,人家是就用这个境界,现前就来学习的,你能理解嘛。就不是要这样嘚啵嘚地讲,不要一字一句地说,是现前的境界,就是法,就是模版,就是这种称性的表达。所以人家是这样地来听什么呢,听毗卢遮那法界身佛,在莲花藏世界海讲。到我们这了以后,才说是有释迦牟尼佛,在头三七二十一天中,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我们眼中的华严的称性宣说,世尊宣说的情节。实际上在法界来讲,他是在海印三昧,后面我要讲到海印三昧,在这样的一个大境界中,现圆满的报身相,放光说法。这些我们听起来,现在就觉得,以佛的无量光加持诸大菩萨,为普贤菩萨为首的海会大众所说的。

哎呀,我们听一听这样的话,就真的有时候很难同步到这个境界里。但是你要知道,它就是这一番的情形。所以说,每一会,后面我们要讲到《华严经》有七处九会;每一品,一共有三十九品;每一句话,每一个法义,都是遍十方虚空法界的。今天我们算热身,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无尽的,无边无际无尽的这个概念给树立起来。一念就可以把无穷劫的法,一念中不断地说,不用休息,而且还不是语言文字的这种表达。就是现前境界的这种修习。但是呢,虽然这个境界如此深广。如果说流通到我们人世间的话,还不能离开具体我们这儿这个法,这个具体的现象。所以显现出来的好像就是,释迦牟尼佛不仅仅在人间菩提树下,普光明殿也讲,上升到忉利天,兜率天,夜摩天,也在讲。那么就这个层面来讲,他花的时间是最初的三七二十一天。而且有一种说法是,前七天呢,自己在一直享受这个佛的境界,证到佛果以后的这种法喜,后二七三七开始讲的《华严经》。这么简略的大家了知一下。这是第一点,世尊的宣说。

第二点,就要开始说到经典的流传。因为众所周知 ,经典不是一开始都有文字的。我们一般在讲到如是我闻的时候,都会讲到这么一个典故。就是当时佛灭度了以后,不是开始结集经典嘛,对不对。通常我们在说到结集三藏教法的时候呢,最多的关注是有五百罗汉,在七叶窟内,就在现在的印度,七叶窟内诵出三藏教法,这是大家结集成经律论。这是最为我们熟知的理论经典结集。但是还有一个情节呢,我们往往就把它一笔带过。今天必须要面对,是什么呢?就是当时同步的时候,还有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和阿难。阿难,大家要知道,证了罗汉果了,一边在这个七叶窟内诵经典,一边又跟文殊菩萨和弥勒菩萨,在铁围山外面集结大乘摩诃耶藏,《华严经》主要就在这个结集法会上。

结集以后呢,佛灭了以后,经典流通中,看它呀就跟一个人一样,要看你有因缘。这个因缘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就跟咱们,你说来居士林听法也是,今天人很多,人山人海,感觉不错,相续中呢,就看看每个人的因缘就不同了。经典也是如此,这个关系到所有的因缘中的善根福德等等这一系列的条件。那么《华严经》,当时佛灭度以后,有好几百年的时间,因为大家学小乘法学得太浓了,几乎就忘了大乘的这种究竟体系。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华严经》就淹没了,在世间没有流通的迹象了。大家知道嘛。将近有近六百年的时间,这么久。因为没有人福报能够召感《华严经》在世间流通。所以大家要了解到,后来全凭我们讲到第二个,就是龙树菩萨取藏龙宫。

《华严经》的传译者是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何许人?他是继释迦牟尼佛以后,当时在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旗帜性的代表大乘佛法的人物,龙树菩萨。在当时他是个婆罗门种姓的出身,现在我们中国人把他誉为八宗共祖。龙树菩萨是我们八大宗派所有的都公认的,都认他一个人是祖师。你看看他对佛教的贡献。但是他还没有学佛之前,非常聪明,世间的这些书一学就通,什么外道的教典呀,一些术呀,道呀。最后还练,练,练什么呢?练到有一个什么本事呢?隐身,就突然间大家都看不见他了,他有这个隐身术。不知道也是持咒了还是修观,练出来这个隐身术。就跟三个好朋友动了邪心了,到皇宫里面去转悠。转悠转悠,看见皇宫里面这个女众非常的漂亮,就动了这个情欲心了。就把皇宫里的这些女众呢,他们隐身术,看不着,就侵犯这些女眷。结果被发现了,发现了以后呢,由于皇宫也不是一般的人的福报能住的呀,皇帝也是有福的呀。那你的福压不过,虽然你有这点雕虫小技,就被给逮着了。逮着了,另外三个人就全部给国王所杀,只剩龙树菩萨一个人,因为他后面有一系列的法任务,所以就幸免于难。

但是呢,由于这件事,他悟到了,人世间是以什么为苦,为本的。以什么?对,以欲为本,为苦的根本。悟到这一条以后,即刻就出家受戒。但是,他虽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有一番经过,可是学习经典的时候,并没有开正知见。后来还是在雪山上遇到一个老比丘,授予他大乘经典,虽然学习也没有通达,就是一知半解。类似于我们现在就是看了好多经书,可是他的见解没开。而且对当时因为他,很多人就辩论不过他,就生起了大的我慢心。就准备自成一派。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个大龙菩萨,大龙菩萨见他时机已经成熟了,就把他引入龙宫,授他无量大乘经典。这样他才熏习了大乘的知见以后,才对佛法的教理,证悟,有了全盘的了解。开始弘扬大乘佛法,特别是我们现在讲的般若波罗蜜的这一部分经典,主要就是龙树菩萨开始宣扬弘扬起来的。要不然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般若波罗蜜是什么。就是他老人家一脉相承,一直在弘扬。当时把外道也给摧破了很多,把小乘的有所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这些见解,也给把他们拔起来,把真正的佛法给彰显出来。所以他著作了很多著述,叫做千部论主,在印度有这个美誉。

那我们现在要回想起来很多,又要讲到说龙宫里面怎么会有经典?现在我们去看一看,我也跑到普陀山的海边,说龙王老爷在哪儿呀?看见的只有一浪一浪的水嘛,到底在哪儿呀。眼睛眯起来说,这就跟那个什么水漫金山寺,还是什么演电影一样,说哎呀,特技做出来,带了好多虾兵龟将,那是你自己的那个妄想啊,这就叫法界。后面再来给大家讲到世主妙严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说,原来我们人太狭窄了。所以现在学术上很多所谓的学者也研究说,哪里有龙宫呀,最后讲着讲着,讲成什么呢?说有一个叫大龙的,也是学佛的,那么号称叫菩萨,他家里藏书很多,把他带到他们家看了一下,就研究成这样。大家要知道,这是在经典里面的,龙树菩萨从龙宫里取出经典,这在《海龙王经》里面有记载。

记载着什么意思呢?在请佛品里面,就是海龙王当时曾到灵鹫山听佛陀讲法,在印度灵鹫山。他心里生起非常大的欢喜心,就当时化出宫殿,请佛到海中的龙宫去应供。大家知道嘛。为什么现在说叫天龙八部护法啊,他受这个益了呀。受益了以后,天龙八部他们听法的话,他们对法的相应甚至比人高得多。你比如说,不要看魔王,魔王大家知道最喜欢听的是什么法,魔王最喜欢听什么经,知道吗?《妙法莲华经》。所以为什么我们居士林这儿,也是正法能够久住,住持,没有这些邪魔外道能够侵占呢?就是因为在讲《法华经》。魔王特别喜欢听《法华经》。所以你看这一个业习,一个福报,一个因缘,各种各样。那么,他当时把佛请到龙宫里面应供了以后,就发愿在佛法隐没的时候,他发愿将护持,只要有经卷所在的地方,他就发心护持,成为护法。所以我们现在呢,你看很多经典里面,特别是提到有一位龙王是因缘最深的,是谁呢?就是娑竭龙王,娑竭龙王是最相应世尊的教法的。

等到龙树菩萨出世的因缘成熟了以后,他又把《华严经》终于给请到人间来了。但是我要跟大家讲,当时龙树菩萨在龙宫里见到的《华严经》有三大本。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算在我们三藏教法中,最大部头的一部经典。但是,是当时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看到,最小部头的一部《华严经》,而且还不全。什么意思呢?当时在龙宫里面,他看到上本《华严经》大家知道有多少颂,就是多少偈颂吗?偈还懂吗?偈颂还懂,三十二个字为一组,就叫一个偈颂。如果是诗,或者四六句子的话,就是四句叫一个偈颂了。那么上本有多少偈颂呢?有十个,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就一颗微尘一个偈颂,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这么多的偈颂。有多少品呢?

一四天下,就南瞻部洲,北俱芦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这四大部洲也磨成粉的微尘数这么多品。我们现在只有三十九品,给大家讲的。就这么多,这是上本的《华严经》就这么多。中本的有多少呢?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当然我们从数字上就可以形容描绘它了,但是从内容上呢,我们还是没办法入进去。我们现在学习的这个《华严经》,是当时龙宫里面的下本,就是最简洁的一本。就像《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心经》只有二百七十个字一样,对不对。这个我们学的《华严经》,在人家那儿,当时就处于在咱们这儿《心经》这么短小的地位,知道嘛。你想想我们现在还要,真觉得呀讲这么大的经,这可怎么学呀,啥时候讲完呀。

刚开始,我想想,我说,一句一句地讲,我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么长嘛,对呀,一个月一次,你说这来不及,往生了。所以说,上本,中本的偈颂太多了,不是凡夫的智力心力能够受持的。隐而不传。他传出来,他老人家就是用了九十天的时间,把下本十万偈,十万个偈颂,四十八品,当时这里记载的是四十八品,因为后面还有《普贤行愿品》,单行本。用了九十天的时间给背下来,带到印度。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我还要跟大家讲,现在我们只有四万五千偈,三十九品。为什么呢?因为他也只是下本十万偈中的一部分,另外一半还在龙宫。也就是龙树菩萨看到,能够利益阎浮提众生的也就这个版块,这么多了,就足够学了。这是第二个,龙树菩萨怎么让《华严经》流通起来的。

流通起来呢,它有第三个阶段,就是什么呢?大法东来。怎么传到东土的呢,大家知道吗?有知道,有学习过的吗?我们现在也很少互动,有知道怎么传到东土的吗?首先我们看,你们去过东林寺,有去过的吗?这一呼就有很多应。东林寺,知道有两个祖师塔,知道吗?谁,远公上人,对,远公上人的祖师塔很特别,一块一块石头把它砌在一起,一个圆的,像馒头一样。还有谁?这就不多了,相对少了,但是也说对了,还有一个祖师爷就叫做佛陀跋陀罗。所以你看这种历史感真实感多强呀。佛陀跋陀罗是何许人也的呢?汉语叫做觉贤。他是公元四到五世纪最出名的翻译经典的僧人,十七岁出家。学修的天资很出众,他是一位有修有证的大德。

当时应智严法师的邀请,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入到长安来弘扬佛法,弘扬禅学。但是大家要知道,他为什么后来葬在东林寺了。由于他的因缘不在北方,当时在长安城里,还有一位著名的人,我们都知道是谁吗,长安城里谁是法主,鸠摩罗什嘛。你们都忘了吗,鸠摩罗什法师是当时长安城里的法主。他当时在逍遥园里西明阁翻译经典,翻译经典手下特别出众的弟子都很多,号称四圣八俊。最出名的四个最顶梁柱,四大天王一样,还有八个,再加起来另外四个稍次一点的,加起来叫八俊。这都是最出色的。僧肇大师呀,写《肇论》的。道生法师呀,就这些都在其中。所以说佛陀跋陀罗的这个因缘,当时一个是长安城里太繁华了,他不喜欢繁华地,这个山里住得久了。

我也能有理解,为什么,你看,今天早上一路过来,哎呀,车来车往,从故宫那边来,空气还是不太好,你们可不知道我们普陀山可真的没有这种情况,一早上起来就洗肺。所以说,他不太习惯了,因为住久了,可能是山里。他就喜欢山里面住,不喜欢外缘太多。再加上另外一点,他跟罗什法师门下的一些弟子们,在见解上不是很相应。这两个因缘。这两个因缘当然我们要把它视作增上的推动,就促使他当时带了四十多个门人,到他真正的有缘之地,庐山东林寺。当时中国的两大佛教中心,就跟在印度的祇桓精舍和竹林精舍是一样的。在咱们中国,一个是长安,罗什法师的逍遥园,另外一个就是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的。这是南北的两大中心。

到了东林寺以后,他继续从事他的翻译经典。这是佛陀跋陀罗。那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是说《华严经》的梵文本,当时藏在哪里呢?有一个叫遮拘盘国。在这个西域,这个地方,他把它作为传国之宝。当时不知道西域有这么一种风气,现在我们讲讲嘛,这个佛法生怕别人不知道,但是他们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就作为镇国之宝,我们有一部经典,别的地方没有,就害怕他们知道,取走一样。你看《楞严经》不也是这样。前些天还有一个居士,在微信上说,说法师您讲的《弥陀要解》我能不能分享给别人?哎呀,我说这个你还要问我,我说你是怕佛法让别人知道吗?他们就是有这样的知见,虽然国王很敬信三宝。内宫里面藏了很多的大乘经典。特别是对《华严经》特别重视。就藏在哪里呢?那个山间的石窟里边。把它封起来,咱们的房山的石经也是。

所以要严防外流,定为国法。就是国家的法律里边,谁流出去,这个要处置的。那么当时有一个东晋的沙门叫做支法岭,他弘扬大乘,听到这个国家有这个经典,就前往求取。你看他有这个因缘。所以我们在世间,你观察一下,一切都是因缘。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东西或者什么样的事有缘。它一定是他带着的。你仔细观察。这个求法的法师们,他就跟经书有缘。所以他一去求,国王定的国法本来是不许人拿走,他一去求,反而一下就被感动了,就把《华严经》全给他。就这么个因缘,就把一共三万六千偈就给取回来了。大家发现了没有,又少了一点。是不是。让他带回来。那么当时已经到了公元四世纪,到了四一八年,当时有著名的官员就恭请佛陀跋陀罗祖师爷,把它译成汉文。

翻译的时候已经在南方了,不在北方了。在南京的一个叫道场寺。跟很多有才华的高贤译出来《华严经》。我要告诉大家,佛陀跋陀罗,现在的塔在东林寺,七十一岁圆寂,被称为庐山十八高贤。他翻译的这部《华严经》叫做《六十华严》,要记住,佛陀跋陀罗翻译的叫《六十华严》。因为他的内容一共只有六十卷。《六十华严》是晋朝翻译的最早的《华严经》。这是第一部。

再给大家说一下,还有一部华严叫做《四十华严》。《四十华严经》是什么内容呢?是我们现在读诵的《普贤行愿品》,很短,对不对,一会就读诵完了,《普贤行愿品》的广本,大家明白吧。讲的一样的道理,但是它是《普贤行愿品》的广本。一共有四十卷,也是入法界品的内容,就是单行本。这个《四十华严》怎么来的呢?八世纪七百九十六年的时候,这个印度,到了南印度有个乌荼国。所以你看当时《华严经》也是在各地流通,各种请,各种版本,就像我们的大正藏一样。这个国王听到了大唐的势胜,当时全球是大唐帝国嘛,当时是德宗皇帝,也非常信仰佛教。他听说有这个事了以后,他就把它这个经写出来,作为贡品,进贡给大唐的德宗皇帝。把它视为珍宝。后来就让般若三藏法师,这个出家人叫般若。般若法师在长安崇福寺译为汉本。一共有四十卷,所以叫做《四十华严》。大家要记住。晋朝的时候叫《六十华严》,是佛陀跋陀罗。《四十华严》到了唐朝了,是般若三藏翻译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根本法本啊,叫做《八十华严》,也就是你们常读诵的。我们能够学修这部宝典完全归功于一代女皇武则天。她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当时就是她怎么也听不懂《华严经》,特别是这个什么说,不是里边有一个比喻嘛,叫金狮子章,怎么如狮子的毛孔呀,一毛孔又有无量的。这个你们到时候听的时候,我们今天不知道能不能讲到,要讲到一个无尽缘起的这么一个概念。大家要知道,这就是当时连武则天都听不懂,那你们都比武则天都强了啊。她呢非常的力弘大乘,她是一直有一个遗憾,武则天觉得《六十华严》的内容没有完备,没有全嘛,她心中特别遗憾。因为大家要知道,当时这个《华严经》呀,就是《六十华严》译出来,还有大德在讲的时候呀,看出《六十华严》不太全,又从其他的经典里面翻译把它的内容呢,甚至有一些增补进来,把它给贯过去的。

因为有一些内容就好像有点小断,隔断了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她听到了于阗国。于阗是哪里知道吗,于阗是新疆的哪里?对,现在你一想和田玉就知道了,现在我们都心贪了嘛,都一说和田是想它的玉。你没想到原来的《华严经》八十卷的梵本,全部的取经全的时候,就供在于阗国。所以武则天就派特使去求访得来,请谁呢,叫做实叉难陀尊者,在东都洛阳的遍空寺进行翻译。遍空寺。那么她亲自监督,并且写序文呀,题品名呀,当时最著名的,跟大家讲,比如说菩提流支。可能你们有的没听过啊,我说的这些名词,当时教内响当当的代表性的人物。像这个义净法师,三大翻译家,那么这些呢经过四年的时间,翻译成为华严宗的宝典,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和《八十华严》的出处。

我们现在这次能够学习的就是《八十华严》。所以大家就是要感动我们能够遭遇,真的是难遭遇的遭遇,感恩这个遭遇。因为大家想嘛,在华严会上的时候连罗汉都听不懂。他不适应还居然有这样的法。藏在龙宫里几百年,人们就完全不要说听闻了,连名字就听都没听过,我们居然还能在这末法时期来作见闻、学习、读诵,这是何等的因缘。所以说这是第二个,就是说经前的一个背景了解,大家先有耐心要听一下。因为这次,我们今天一天的法务呢,是不可能讲,连经题估计都讲不到,可是前期的这些呀,大家要知道,为什么叫做部类。如果你真的是说,就是不是说我们听法呀,好多种,你不能听个就是说轻描淡写。

或者说大家相似的这样的一种会心一笑啊,觉得还听起来很好,很好听,内容呢比较活泼生动。可是呢最主要的听法,大家要往心地上开。这也是本人一直讲法的一个宗旨,要往心地上开。我自己大概过去的愿力就负责这一个层面的听法众。所以我总结观察自己这么多年来,好像更能够相应什么样的听法众呢?就是已信者能够令增长。我觉得这一层面,可能因缘比较更多一些。所以我们学习一部经典呀,你要知道它属于什么阶段,什么情况下讲的,宣讲的背景,特别是像《华严经》这么一部大的广的经典,大家要知道,《华严经》它,像华严宗就是依着《华严经》成立的,这么一个根本经典。那么它一定有一些在平等法中的差别相上突显出来的特色思想。其实也就是提供给我们一些开悟,这个开悟不是说一下子就大彻大悟,就是让你听了心有所悟,或者说受用,至少可以增上信心,有这么一些点提供给我们。所以本着这样的状况呢,我们在讲经前呀,大家也要做一点功课,以点带面地了解,这个也是本身是一种因缘的具足。

因为大家知道,天台宗啊,你们听啊,跟华严宗,是我们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两个弘扬的宗派。那么天台宗呢常讲经呀,你看我在普陀山这次讲这个《彻悟禅师语录》,也是用的叫五重玄义这个方法。就是从五个层面、五个角度来讲这部经典,先把它总的了解一下。大家要知道,《华严经》常用的方法叫什么,有知道的吗?对,叫十玄门。就是它更庞大,就分十个点,来给你各种各样的了解。所以我们先依着这个推展一下,就把《华严经》的一些思想、境界,在一代教法中的特殊之处,先分门做一个了解。一个,是我们这样的话,再学习经,慢慢地就觉得不那么突兀了,是一个渐入的状态,渐入的状态。否则你看,罗汉他都突然起来了,讲《华严经》都听不懂了。二一个呢,也算是先搭一个架构,先搭起来这么一个架构,后面的学习呢,也深入,就有这个纲宗所依了。

你就知道说讲到哪了,这个是怎么个情况,怎么个境界,等等这一类的。第三个来讲,因为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些思想、特色,当然这个在祖师爷们来讲,其实是他们的一种境界流淌。这个是不一样的。我跟大家讲,这个学习教法呀,现在不是说,我们不带着愤青的批评,可是我确实要提醒大家:学习教法,学习教法,就是学这个教、这个法,它真的不是知识、不是学问、不是考量。所以说你一旦经过那样的一个层面去了解的时候,因为我知道,好多听法的,一个方面他这样也来听,但是另外一个方面,他很感兴趣很多种层面的了解。不管从学术上的,整个历史上的,教史上的等等,他都会有这个兴趣。可是你千万不能把自己的心念觉得太自信了。

人的心念呀,是你缘到什么法,你就跟着什么走,知道吧。所以我们来听这个教法呢,就是要受这个教,受持这个法,这是唯一的目标和最正的正路。你一旦滑落到偏旁里边的话,你很难再上到这个路了。有可能你离得很近,我告诉大家,有可能就是平行的,离得很近,你就是已经过不来了,不在这个状态。所以我们要坚信这些古来的祖师大德,他们的总结和考量,那么我们有所依,有所序,来先来听。

下面开始呢,我们就一点一点地讲啊,先要讲两个概念,今天呢在此也写一下,好久也不写了,今天写一下。因为它比较专业,后面的看不到的,等一下听讲就可以。大家不要担心啊,肯定让你们听懂。现在这个是列出来,让大家先心里在字面上,因为这个字你不一定听得多。好,这是我们先要讲的两点啊,后面的同修不必,我给你念一下就知道了。第一个是所依的判教,第二点是所依的教乘,这两点主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就是说《华严经》讲出来以后,它度化众生上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个什么范围,那么它当时起的作用呢,主要在哪些人群中起到的作用。它在释迦牟尼佛讲的一代教法中,它担当了怎样的一个版块,这是第一点我们要了解的,它有什么特色。那么第二点了解的,所依的教乘是什么意思,教乘差别是说,它这个教的特色,就是说跟其他,比如说跟《法华经》不一样在哪里,我们待会儿有很好的例子,大家一听就懂,所以不必担心。

现在我们先了解一下第一个词,叫做日出先照时,是在讲《华严经》。你们以后再一听到这个内容你就知道,什么叫做日出先照?见过太阳升出来吗,太阳先升起来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它是斜的,对吧,跃出了地平面,所以它一定要照在山头上,先给大家讲这个比喻啊,因为它是一个比喻。就像我们,我们每天早上你看,在普济寺三点半上殿,还黑着呢,很黑,很黑了以后,开始楞严咒啊什么咒都念完了以后,再一唱赞偈开始什么呢,绕佛。每天都要普佛、要念消灾延寿药师如来,念消灾延寿药佛的时候,所有的师父们都带着,每天都来打普佛,在普济寺每天的普佛有好几百堂。也就是说,比如说上早殿的师父有二百个人,那么打普佛的游客也罢,居士也罢,反正那儿都是一起的,你也不知道他是什么,差不多有一千个人,这是最少的。那个殿叫活大殿,能盛三千个人。

那么绕的时候,我自己在备这个法义的时候,自己就看见真实的情景,就是正好那会儿太阳出来了,正好太阳出来有时候还是霞光万道的时候,它的这个光呢,不要说山了,就是说大殿的那个屋檐,每个殿堂每个殿堂不是有屋檐吗,它先照的都是那个龙头,哇,一下子亮起来了,但是屋檐下面的瓦呀,或者说这些柱子呀梁呀挨地近,就慢慢地再说,是不是?等到绕佛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绕佛完了以后,往大殿走的时候,有时候就开始照到柱子了。所以为什么《华严经》在华严宗祖师里面,把它判为日出先照时,因为还有一个叫日升转照时和日末还照时,这叫三时判教。《华严经》就代表释迦牟尼佛所有说法中第一个,叫做日出先照时。

我这么一讲呢,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呢?因为《华严经》在一代时教中的定位,它属于先讲的法,叫做日出嘛,对不对。释迦牟尼佛刚刚证到佛境界,开始就讲,叫做日出。日出问题是那柱子呀、屋檐下呀黑咕隆咚的,就是说先照到山头了,那么山坳里边或者还没照着这就属于什么呀,如聋若哑的那一部分,知道吧。就是罗汉们听不懂,听不懂没办法,为什么?因为太出来它只能先照到,从法界来讲,从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来讲,它只能先照高山,比如说须弥山,它先照到了,这就比喻的登地的大菩萨,法身大士,一讲马上就通。照着了,他就亮了。所以在经典里面我给大家念,这个在如来出现品里边有一段经文,叫做譬如日出于阎浮提,太阳出现,咱们这儿就是阎浮提,那么,先照一切须弥山等诸大山王。地球上也是呀,你们看看网上有那照片,你看那个什么喜玛拉雅山呀,什么珠穆朗玛峰,早上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就是把那个山头上那点儿雪先照亮,这一样的情景。

次照黑山,次照高原。就是再升的,日升转照的时候是什么呢?就是再升高升高开始才能照什么,把山与山之间的这些黑影,还有这些高原,高原就比山要低一些了,也开始照到。然后普照一切大地。再进行,日当午的时候才什么呀,才所有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才能够完全照得顾及得到。这就是佛陀讲法的一个步骤。所以我们要明白,《华严经》就代表日出先照的这个法,照到的全是大菩萨,山头。那么后面的这些黑山呀,普照大地时开始讲《阿含经》,慢慢地再讲方等经,再讲般若经,慢慢地就照去了照去了,最后都照了,最后来了一个日末还照时,太阳又落山了,对吧?最后收的还是把大家全部照完了以后,再提升一个高度,这就叫做摄末归本法轮。第一个叫做根本法轮,第二个叫做依本起末法轮,依根本而起枝末。

第一个日出先照时叫做根本法轮,叫初转法轮,这从大乘华严的角度,不是我们说小乘刚刚在鹿野苑讲了,那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说这个叫日出先照时。依本起末叫日升转照时,摄末归本叫日末还照时,就是指的谁?哪部经典?《法华经》。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大家要知道。如来等正觉,他讲到说,亦复如是,就是也跟太阳一样,是这么讲法的一个套路。

但是我们要知道,因为《法华经》里面不是讲到说,你不是说下的雨都一样吗,怎么这会儿又成了太阳先出来后照呀,说不是像雨一样吗?所以经文里边也讲说,他说日不作念,就是太阳它不会想说,我要先照这个山,然后再照那个土,可是因为我们听法人的山地有高下,是因为山有高下,导致了这个现象。明白吧。所以大家要知道所依的判教,我们现在在讲《华严经》,叫做日出先照时。这是第一个概念,所依的判教。问一下判教是什么?今天又要互动一下了,我们互动问一下,谁知道什么是判教?对对对,判教就是对于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组织说明,给它定位,是为什么讲,讲这个有什么作用,什么情况下讲的,属于哪一类,你明白就好了。

这在三时里边属于第一时,叫做日出先照时。在法的类别里边叫做根本法轮,先转根本法轮,这是第一个。那么知道了这个以后,我们下面再学习《华严经》就知道,原来这是,为什么说华严大法,为什么是富贵了,因为他一口就吐尽了。太阳一出来,太阳是一览无余的,对吧,只要它跳出地平线就已经全体显现出来了。但是因为山有高下,所以才导致说,一会儿说听的这个法,一会儿说听的那个经,不一样。慢慢地大家同步来接受,就跟下雨一样,下的雨是一样的,你的树有大小,草呢吸的水就少,树呢吸的水就多,那参天大树的话呢就更多。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要记住,这叫无上根本法轮,这叫做初转法轮。像这个日升转照时呢叫做中转,就慢慢给你说小乘法,因为你大乘听不懂嘛,只好给你说小乘法。然后再慢慢地引向大乘,这是第一个概念,大家要了解。我这样讲能听明白吗,都能听明白是吗?

第二点叫所依的教乘,就是我讲的这一套法,是个什么法。那我要告诉大家,既然我讲的是根本法轮,那么就说明一定是一乘教法。那首先大家要明白乘是什么意思,乘是什么意思?大乘小乘,运载的意思。大乘嘛,乘,我们现在乘车不是叫乘吗,乘飞机,乘车,乘船。佛法就跟一个船一样,大乘就意味着能运载得多,小乘就意味运载得少,但是都是在过河,都是在渡生死海。那么一乘为什么叫做一乘呢,还记得吗。因为还有什么,看见了吗,还有三乘,三乘是怎么来的?《法华经》讲到哪里?有讲到火宅喻吗,有吗?火宅喻,火宅喻是大富长者给那些小孩们讲的什么,有什么?有羊车,有鹿车,有牛车,这就代表三乘知道吧。

三乘是什么意思?是《法华经》里面的为实施权,权巧地,因为他这个小孩太小了,他不懂人事,你给他说有大白牛车不知道有多么庄严,他不相信有这么好这么大。你只能最小的一丢丢的,小不点儿,给他说有羊车呀,他就喜欢小羊,不是小小的吗,拉个车,就足够他享受了,所以就给他讲羊车,就相当于小乘。又给他说中不溜的,说鹿车,有一个鹿给你拉着出来就可以了,大小就这么就乘载了。那么给大一点的叫什么,说有牛车,那这些就都被他给劝化得,给循循善诱出了这个三界火宅,这就叫三乘教法。那么三乘教法大家要知道,《法华经》最后是什么,不是叫会三归一吗?所以我现在先把《法华经》给你们交待清楚,叫同教一乘,为什么叫同教一乘,就是《法华经》的内容里边,即有羊的内容,也有鹿的内容,也有牛的内容,但是最后给你的内容是什么呀?是大白牛的内容。把他们都给哄出院子去了,结果这个火宅烧起来了也烧不到他们了,因为跳出三界了嘛,了生脱死了嘛。最后出来发现说,原来整个哪有什么羊车鹿车牛车,都没有。那难道佛是骗人的吗?不是的,给他一个大白牛车,是最庄严的,那个牛的毛呀特别细,肥,整个拉的这个车子上面无尽的宝藏,随便你取,这就叫做一乘。所以叫会三归一,《法华经》里面这么讲的。

好,现在《法华经》你这么厉害,可是《华严经》我要更厉害,怎么办啊?就说《法华经》你还有叫个同教一乘,就是虽然最后的内容是会到一乘里边来了,可是你前面还兼顾了三乘,有三乘的内容。三乘和一乘在同一个法中因人而异地受用,因人而异地宣说,所以叫做同教一乘,听明白了吗?就是究竟圆满是究竟圆满了,但是他是还有妥协,还有善诱,循循善诱,有这些内容在中。也就是说,我告诉你最好的东西要给你,但是你实在达不到了,好吧,那我先给你搭个台阶,放下点儿身段把你给拽上来,有这个法。知道吧。但是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在《华严经》里边没有这个法。我最直接地,行,你就给我跟着一乘走,就有大白牛车,直接就告诉你就是大白牛车,只有成佛的教法没有其他法,你成佛你就来,其他的概不在此列。你能跟得上你就上,跟不上就只好如聋若哑,所以叫做别教一乘。完全没有羊车鹿车牛车,只有大白牛车,就这一条,你其他的你不要,有别于你们其他的,不要再跟我这儿论了,这就叫做别教一乘。纯粹的佛法,圆满的教法,没有方便施设,没有所谓的善巧,就这么直接痛快,所以为什么叫直畅本怀,日出先照。能听得懂吗大家?

你看确实如此,我跟大家说一下,你们了解的时候真的要了解到这一步。你看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修行人,我们很浅白地讲,我们修行人一定要具足三个条件,对不对。第一个你得有出离心吧,要有出离心。第二个你要有菩提心吧,要度众生的心,这是成就佛道。第三个你要有空性见吧,这个真正的缘起性空。这三点是滋生你成佛,成佛这必须的内容,你没有这个内容你怎么去修怎么去成就。其实我跟大家讲,在《华严经》里边,就这些内容都讲过了,知道吗。什么内容,你比如《华严经》里面大家读,有一个品叫做什么品,出离心,品名就讲出来了,叫做离世间品,《华严经》里面有一品叫离世间品。那什么叫做菩提心呢?就是度化众生,在入法界品里边,入法界品,而且还有一个十回向的内容,就是把所有的功德都回向众生,这就叫菩提心。

那我要告诉大家,还有一个情节就是入到弥勒住的地方了,弥勒菩萨住的叫做弥勒阁楼,重重无尽相互缘起,像我们说的华藏世界海的镜子一样相互影照,重重无尽,这个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见。空性不是啥都没有,我们理解般若波罗蜜,这才叫真般若波罗蜜。所以一部《华严经》里边已经讲到说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见了,都在它的内容中镶嵌着。如果你实在读不懂了,没有办法才开始日升转照,讲的什么内容呢?《阿含经》里边是小乘法,给你讲什么?出离心。了生死要到涅槃,要了生死,要脱离生死。在方等教里边让你什么呢,回心向什么,向大,就是你不要光顾着自己了,要修大乘法,这个就叫菩提心,给你往上拨了。那么在般若波罗蜜多讲什么呢,讲空性见,其实就是把这些法给分开,一部一部地讲了,虽然是这么多的部头这么多的教典,无非就是这三个法。其实在《华严经》里边已经讲到了,但是没有办法大家听不懂了,最后才叫法华涅槃说,依然还是一乘法。所以大家看了吗,从一开始的三七二十一天就说尽了,没有办法了,又说了四十九年还是说尽,一个尽,这就叫同教一乘和别教一乘之别。

可能你们还是有点儿太教条了,我举个例子,举个例子你们就有感应了,什么例子,什么叫同教一乘和别教一乘。在《法华经》里面,大家讲到的内容可能哪怕你没读过《法华经》我现在告诉你也能明白,《法华经》里面有一个情节是谁一下子就成佛了呢?你看这你们就都知道,龙女在《法华经》里边,当时她给佛献了一个摩尼宝珠,对吧。献了一个摩尼宝珠,于刹那之际,当时经典里形容的是以刹那之际就转女身,即为男身,具足菩萨行,到南方世界无垢世界就成佛去了,这是在《法华经》里边。那我们现在如果不说这个的话,听起来,诶呦,这已经多快了呀。你看,我们成一尊佛要那么长的无量劫才能修成就,除非你到极乐世界快点儿,在《法华经》里面一生就圆满成佛,而且成佛还这么快,一个龙女就速速圆满。

大家要知道一个龙女,首先一个她是畜生啊,直接成佛,畜生她以女身又转成男身,直接转,不要隔下一辈子,转成男身又直接成佛也不要隔下一辈子,所以大家看这个有因有果,从因到果,因果是圆满的。对不对?前面有这一系列的转,后面才有一系列的成,是不是,这就叫同教一乘。光说这个法你就要了解到,原来这就叫同教一乘。为什么,因为他从发心,一个畜生女转成男身,又转成佛直接就成佛去了,眼看着就这么办,那得多快呀。可是我要跟大家说,在《华严经》里面都不认这一套,为什么不认这一套呢?

我们现在又在学《维摩诘经》,就着我们常在听的经文说一说。《维摩诘经》大家还看到有一个情节吗?就是(天女)散花吧好像是,散花的时候往身上沾,说声闻罗汉们啊,那些花散下来都沾在他们身上,菩萨,这个花散下来沾不到他身上,因为他是大乘毕竟空嘛, 不执著嘛,所以这个花就沾不在他身上。这个舍利弗沾了一身,结果呢这个舍利弗还不服,他就问这个天女说,意思说,就像我们现在很多的居士也一样,你要好好儿修行呀,你怎么怎么,给你设了好多指标。人家天女呢不买这一套账。怎么个账呢?舍利弗问就说:你为什么不女转男身呢?你这么有神通你为什么还用这个女身来,意思说显现这个表这个法呢?结果大家知道人家天女对舍利弗说什么呢?说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

说你还让我女转男身,哪儿有个女呀哪儿有个男呀?你怎么看见有个女的?谁告诉你我是女的?所以这个法就在这一念之间啊,你看为什么我一开始给大家讲的说成佛不需要一秒,舍利弗就退了十二年。他就给这个女身就说你为什么不转,人家说我本来就没有男相女相,你让我转,转什么呢?从哪儿转呢?转成个啥呢?这就是法啊,大家要听明白,这就是法。就是现前即是果,没有从因地转起了,还转什么呢?因果就即因即果,非因非果,本来如此,毕竟如此。一切法自然而然不住法,你现在让我转什么呢?

好,大家听明白这个法了,我再给大家讲就明白了啊。在《法华经》里边为什么叫同教一乘呢?就是龙女她还有个转,虽然也是成佛了,转成男身,转成佛相。可是,在《华严经》里面,他是怎么样?怎么个情形呢?他认为,万法当体即是圆满,当体就是佛境,当体全是佛。你要转什么呢?能听明白吗?这就是同和别的差异。同教一乘在这个时候他还有转,还有妥协,还有羊车牛车鹿车;但是别教一乘里边就说,本来就是佛境,何必多此一转。这就叫别教一乘。所以我们听法这就是有渐有顿,有深有浅,就在这些一念之间,见这个深浅。所以这样的例子,给大家一说,那么我们就可以明了了。

后面开始呢,要讲一个更加高妙的内容了。希望大家能够有准备。后面呢要讲到一个词,叫做性起,又叫法界缘起。这个是我们《大乘起信论》,有了解吗?

好,这是我们上午的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提到这个内容的话,可以说是这次来讲呢,大家最要了解到的。如果你能够把这个法能够接得住的话,对于《华严经》所有的境界呢,后面的讲解中呢,想必你就已经能够一目了然了,一心了然了。这时候我们就是要跟大家,既然讲到别教一乘和同教一乘,那么它所显的差别,就是为什么同教里面还包容了那么多妥协呢?它是因为有次第有浅深的。但是我们现在讲的《华严经》呢,它里面没有次第没有浅深,深就是浅,浅就是深。就这么一个深,就这么一个浅,就这么一个。所以说,首先我们来看啊,这讲到性起,第三个性起呢,后面我们注了几个小题儿,一个叫做业感缘起,一个叫阿赖耶缘起,一个叫真如缘起,最后一个叫无尽法界缘起。

我想问一下大家,你们一听到一看到这个缘起和性起的感觉,你觉得它有什么差别?谁能给我说一下?谁能给讲讲,什么叫缘起,什么叫性起?可以站起来说,你说,大声点儿。(众:我觉得性起应该是从那个佛性当中自然的流淌,缘起是借助于各种条件,一个是从真而起,一个是从妄而起。)好好好,阿弥陀佛,好,说得好。还有会说的吗?你说。(众:阿弥陀佛,性起是本性,佛性本身,主要指空性,缘起是依因缘而起,应该讲说,性起和缘起是真空妙有的圆满统一。)好好好,阿弥陀佛。哎呀,这下我不伤心了。这两位同修呢说得真的非常好,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过有一点我不知道,因为每个人的这个境界呀领略啊。我们这样看,从果上,从因果上来看啊,从果位上,因为我们要学习《华严经》呀,《华严经》不是直接讲的是佛果的境界么,我们不妨这么了解啊。

他们说的也是对的,各个角度。我们不妨这么了解,如果说果上来谈,所有万事万物万法的发生,这叫做什么?果上呀,就叫性起。从因上来讲,万事万物的发生和显现就叫什么?就叫缘起。对。所以说大家一定要了解,缘起一定是从依缘而起的意思,就是从因地的境界而说事物的现起。你看刚才我们说,从畜生女转女身男身对不对?然后转成佛身,这个就叫缘起。所以大家不要,这几个点我们虽然前面讲后面讲,可是一卯扣一环的啊,你不要脱离开来。那么,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因缘和合,相互作用,那么才有现前的一场法务,知道吧。如果说,从果上来讲万事万物的发生,你比如说我们虽然说因缘和合相互作用,南来北往聚集一堂叫做缘起,可是这是从下而上来讲啊,从上往下来看,就这一场法会就是这样子的。

从你从哪里来到这儿,我从普陀山来,昨天过来,从早上往这儿走,大家各自往这儿就聚,所有的从那儿来到这儿聚,从这儿聚完了再回,就是从来到走,从走到来都没有一点点来去之相,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没存在因和果的差别。是不是?就是一切现前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本性的显现。这就叫做性起。所以不要搞错了,以为缘起多么低性起多么高,缘起就是性起,性起就是缘起,问题是看你以缘起的因缘看,还是以性起的境界看,来定它是缘起还是性起。由这一点我们就会了解到,为什么我们通常把释迦牟尼佛讲法叫做,一个概念名词叫做什么?叫做设教。明白吧?说诸佛菩萨设教度化众生,施设教法,就看你怎么说。

怎么说怎么会,来定这个缘起和这个性起。所以由此呢,我们也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对比。对比是怎么对比呢?也要感受一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宗教仪式,虔诚的这种形象,乃至佛法不可思议的这种威德加持,诸佛菩萨的显现灵验呀,往往容易我们忘了一个层面,就是佛法的先进性。《华严经》里面讲的所有的这些境界也罢,思想也罢,乃至说成道理也罢,都是带有无比的对于这个现实世界解释的先进性。很多时候我们是顾及不到这一点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流于信仰佛教,反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像流行于民间的这种迷信一样的。这也是这次我们讲《华严经》,这为什么?就是我们要把佛法的先进性、引领性和真正解释这个世界的这种高尚性呢,要把它给带出来。这也是一种设教。

所以现在我们看啊,你看我们通常讲的缘起叫做什么缘起呢,我们现在最多说的,比如说你业障,你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要好好儿地持戒清净,这都属于业感缘起。业感缘起,我们常说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我常讲到这个轮回的时候呢,会讲到这个业力甚大,什么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经典里面就是信手都(拈来)。所有的宇宙万法都是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驱动,这为什么?都是由于业感的召。大家听这些词儿,业、感和召,这样的驱动力来进行一切万法的这个运动节奏。所以为什么叫感召感召呢,你的心一发,这就叫感。召感来的这个外在的这种一切的因缘境界,这就叫召。感召,感召来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因和果呢合作已经现前了。

所以呢,不论是有情的四大色身,外在的山河大地,山川河流,都是由业力作为原动力,来进行发展的。我记得我讲《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时候,不是就讲到业力嘛。轮回中还给大家介绍了很多业,什么满业呀、引业呀、定业呀、不定业呀、善恶业呀、身口意三业呀,都叫做业。但凡你起心动念,这个行为,思想。可是现在我们把它解释为说,比如说三千大千世界,咱们这里南阎浮提三千大千世界,它也是由于宇宙万法的缘起,成住坏空生老病死,都是由业感显现的一大缘起。所以这个法,它是有最大的利益是什么呢?大家发现了吗?最大的利益是就是让人干什么?断恶修善,这个法,这是公共法。我们今天讲了,虽然我们今天好像说业感缘起是把它放在最低位,可是不要忘了这也是根本法,让人断恶修善。

但是,发现了没?有的人喜欢深度思索,知道吧。深度思索的时候呢,好提问题这就可以,他会提出来,虽然让我们断恶修善,但是他必定说,既然说轮回,轮回的本体是什么?你说业感缘起在主宰轮回的成住坏空,正报依报,那么轮回的主体是谁在承载这个轮回的转化呢?这个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什么佛陀设教设教,我又给大家讲到设教这个词儿了,进一步提升就是,再进一步施设一种教法。当然这个设教不是说没有的事儿我把它拈来,假的弄这么一套啊,是他巧妙地在我们现实世界中设,引你上道儿。一切的佛法都是为了引你上道儿。所以再设教第二种说法,深化了一层就建立了什么啊,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对吧,这是前六识。还有第七识末那识,认为有我的存在,错觉。还有一个识叫做阿赖耶识。好了,这就把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对不对?阿赖耶识建立了轮回的主体,就是阿赖耶识在藏种子嘛。我们造的业藏在里边,下辈子再发挥种子嘛。每个人的阿赖耶识,就是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因果,每个人的前生后世。这是,诶,这个说法,好啦。

可是大家要知道,这个阿赖耶识特别容易被我们误以为有我,佛陀当时讲的时候,就提前就给我们说了这个,打了预防针了说。哎呀,本来我不想说这个法,给凡夫也不能说,甚至给二乘也不能说,为什么,他们一下儿就认为有个我。所以说,他说我与凡愚不开演,说阿陀那识甚深细。阿赖耶识又叫阿陀那识。说太细微了,他根本搞不清楚。但是呢我们还是知道了这个法说,内变根身外变器界,说万法唯识所现。我再跟大家讨论一下,万法唯识所现啊,唯识所现的这四个字里边,最重要的是哪个字?(众:识),你看吧,无一例外,就错了。(众:现),我告诉大家,万法唯识里边,最重要最容易得益、最容易让你得禅定受境界的,是唯字,知道吧。

唯就叫不二法门。为什么说唯呢?就是你不要认为有我,不要认为有外在世界,不要认为有能认的主体,万法唯唯就是说,只有唯有佛性,唯有缘起,唯有性起,唯有本来面目,唯有一真法界。一切的你把这个唯字能给锁死了,那么你才真正了解到,什么叫做唯识,叫八识二无我呀。那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说,你看这释迦牟尼佛老早就,明明告诉我们学了这个法就会这样儿,我们依然还是这样,大家说,哎呀,唯独有识,有现。最重要的是唯。可是我们走偏了以后,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启建了阿赖耶识缘起啊,可是深度思维的人又出现了,为什么呢,他说,既然阿赖耶识是缘起轮回的对吧,那它应该是一个什么呢,染的,对不对?因为它是种子,都是染污不净,纵然有一些善法种子,但是它是还是带有执著性的,还是带有我的性质的。我在做善法。

所以你这个生灭法、染污法,一切种子都是变现的成果。那么,证悟的境界怎么办呢?圣人的清净解脱种子,从何而来?怎么办?这个深度思维的人,就无漏法你是怎么在这个有生灭的有漏的阿赖耶识里边,无漏法出现了。说白了啊,就是说,好啊,你说阿赖耶识讲轮回轮回,我承认了,我就是造业感果有前生后世,这个我确实明白。但你光阐述这一套体系,那我是修行的人呀,修行的人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万一我一念万缘放下了,我入到这个无相之境了,这从这儿怎么说呢?你要给我搞清楚要说明白,这是释迦牟尼佛设教。你比如说唯识里面讲到转识成智,转识成智啊,大家听过这个词儿没有?就修行的成功了以后叫转识,识是染污的、烦恼的、分别的,叫识。智呢是平等的法性的,叫转识成智。

那我现在就问大家,转识成智怎么转呢?转识成智怎么转?现在我们不在讲净土法呀,就是一个?就是一个,问题是你既然是一个,怎么叫做识和智呢?你说这个智是有智转呢?还是没有智转呀?已经有智了,本来就有智了,还要转什么呢?你没有智的话,你没有这个东西,你能转出来吗?所以这时候又要讲到这个设教这个词了,明白吗?设教设教,叫施设教法。如果你这个人你的业感缘起就能够直通法界了,业感缘起就后面的就不需要,知道吧。好深度思维的人他要讲到,那只好建立阿赖耶识缘起。所以这些法我们也要了解啊,这是开显心性的啊,不是增加戏论的。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要知道,这个缘起,都不是《华严经》讲的法,都不是《华严经》讲的法,都是刚才讲的同教一乘中有因有果,因缘相互作用,这个事物互做增上,有前有后才叫做缘起。

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又有了第三种的设教,就叫做真如缘起,这个我就不用太讲了,因为曾经给你们讲过了,《楞严经》里边有一个叫做什么,如来什么?如来藏。它就把万法所有的一切的这种一致性本来就都叫做真如实相。佛性,本具的这个,如是我闻,如如不动,就是这个。然后把一念无明,就是由于一念,我们不是常说了一念无明从哪儿来的吗,说,诶,无量劫中来,一念无明启动了,就像我们睡觉一样,不知道哪儿来的,反正睡着了。然后一念无明启动了,终于把这个真如实性呢,给妄想分别背觉合尘成生灭的现象世界。就是,依据就是说,因为你不知道这个真如本来就是真如,然后你才起的妄想。很多听得又听不知道。我给打个比喻啊,怎么不知道,这个我刚才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咱们说佛教里面讲到的一切法无我,是这个意思吧。

那你说我们天天说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我,刚才那会儿大家听法的时候啊,我讲得这么好像呼来喊去的,大家听得,呦,这个眉目传法的,你说刚才那会儿谁想起有我了?有你吗?有一念吗?我坚信反正我是没有一念,哎呦,宏海,我是宏海,没生起一念。大家发现了吗,本来就没有我,一直是没有我。什么时候出现我的?诶,我告诉大家,你要知道一切法无我的时候,大家一起,哎呦!真的,我哪儿去啦?要无我。这个法就是这么来的。所以,真如缘起根本无明就是不知道真如就是真如,一念起来还要从真如回到真如。第三重叫真如缘起。由于根本无明转成分别对待,所以平等的佛性就成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成了生灭的宇宙。

所以真如缘起的先进性就是又推进了一层,不但有染污还有解脱境、如来藏妙真如心,这个就又具备得更加完善。可是大家发现了没有,这三种全部都属于同教一乘。为什么叫同教一乘?大家发现了么你看,业感缘起,由能造的人和所造的业,有因缘,对不对?那么这个阿赖耶识缘起,阿赖耶识不是能藏所藏嘛,能藏种子嘛,所藏的这个,我造的业藏在阿赖耶识,那么这个时候它就叫能藏,再发挥的时候,它就叫所藏,它是能藏所藏的对待。真如缘起,既然有真如作为本体,那一定就有虚妄的另一方面出现。这都属于同教一乘。所以大家现在开始理解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证到佛境界的时候,就不想讲法了,能理解了吗?那好,既然理解了,那我们的法界缘起呢,上午就到这里,下午是几点开始来?下午是一点半时开始是吗?下午一点半,我们继续讲《华严经》的经前略讲。

好,请大家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的闻法功德,我们下午再见。

阿弥陀佛。

(第二讲)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下午我们华严贯讲的第二讲。看大家黑压压的坐了这么一屋子,真的每次法会缘起不同。有时候我们读诵经典,你不要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就经典里边描绘的菩萨的功德,法会的情状,这个法的属性,你看为什么虽然说以前也讲《楞严经》,也讲《无量寿经》,可以说是也算是见过来了,当然每次第一场都是人最多的,可是还真没有今天开讲《华严经》这么多,前所未有。所以,我们早上正讲到这个话题叫做缘起和性起。这个华藏世界海的菩萨众真的是,因缘就是这样,法性就是这样。所以你看,今天我看到有的同修拍的照片,我也还很意外,没想到里里外外这么多人。当时释迦牟尼佛于菩提树下一点儿都没动,等一下我们要讲,就上升到各天,乃至他的法身化现成圆满无量庄严的报身,讲这个华藏世界海,就是这番情形。随着我们对于经文的投入,你就发现,呀,说这么多,说的没完没了,都觉得,太多了。它就是这么多,当时真的就是这么多,就是最多,最大,最广。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坚持,这一开讲,可不是说一次两次,来点激情,好久不见就行的,这一讲就是好几年。大家记住,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农历的八月十八,阳历的九月二十七号,我们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晓得三年五载以后,哪天圆满。而且我们这还是叫贯讲,就等于说是一个版块一个版块这样概述起来来讲。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能够坚持。不要说里里外外,等到长期讲过去,能把前面这一片一直能坐满,这就是非常殊胜了。不管满不满,为什么前面讲到缘起这个概念,上午。缘起的情况下,我们就会有满和不满,有这个差别相。

我们要现在讲到最高的一个,《华严经》到底在讲什么?因为前面我们说到,都会落到两门。能造业的人,所造业的果,这叫业感缘起。能藏,所藏,这叫阿赖耶识缘起。本体好像是真如,枝末就好像是幻相,这叫真如缘起。都是落到两头的这个法。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就是说,它也不把,好像真的有个如来藏也罢,本性也罢,佛性也罢,真的有这样一个本体,实体,本来面目,叫做真如。而是说,大家听明白,全体缘起的诸法皆是真如。任何一缘,当体就是真如,就是实相的,不是参与者或者成就者,而是显现者,就是,这个就叫性起。我们要体悟,这个就叫性起,当体就是。从现象的幻相进入实体的本性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幻相和本性已经给区别开来,到了两层了。

所以下意识地,我们从心地上理解,一定会理解成说,哦,好像真的有一个境界,这个是本来清净的,是根本。然后好像我们现在所见所闻,什么六根门头,什么见闻觉知,好像都是枝末,一定会有这个差别。可是在华严法中,所有的差别现象就是本体,另外没有本体,一切的现象,本体之外没现象,现象即是本体,这个说明方法就叫法界缘起。也称之为性起。每一法都是本性的,不是成就的,也不是后来的,就是是本性,当体就是本性。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交连,关联交错。哪一件事哪一个物不是本性,就是本性。所以为什么佛门里面老说有一个叫当下这个词,老说叫现前,老说叫当体,就是千提醒,万指直指,就是指的说这个性起。

比如说我们说,以法为主,比如,我坐中间,以我为主,大家好像都是伴,我是这么个感觉,那我就觉得有主伴分别的妄想。可是在座的诸位,如果你们以自己此时为主的话,所有大家都是伴。到底有没有主,有没有伴呢?都是主,都是伴。没有一个主伴,当体就叫重重无尽,法界缘起。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下呢。因为我们对于这个法,最难的理解点,是来源于我们下意识一个常态的凡夫的一个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我们现在是什么状态呢?最难领悟的点就是色心的融合。大家知道,为什么实报庄严土叫做实报无障碍土?就是破无明证法身的菩萨,一进入到实报庄严土,他的净土里边叫色心无碍。你设想一下,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我们现在所有的层面,都是应用我下意识的精神,来理解或描绘物质世界,对吧。可是真正的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中,它是纯粹的色法,也就是精神和物质,色法也就是物质,心法也就是精神,精神和物质是一如的法界,是相互掺在一起,而且没有色心的分别。也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对待,它是没有的,就纯粹的一个自然显现。

当然这个自然也是多余的说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这就叫做无尽缘起。整个法界,宇宙万法,我们下意识好像说的空间的缘起,包括竖出的时间上的缘起,都不是生灭的作用,是本具的作用,你要参悟。所有的缘起,不是业力所缘的,不是生灭所缘的,也不是不生灭所缘的。因为一旦不生灭了就有真如。万法彼此融通,各住各位,无尽显现,相互无碍。大家回想一下,往生是个什么事,自然而然的事,所以这就叫做性起。所谓的缘起,它一定是待他缘而生成。缘起自性本具的这个性德而生起,就叫性起。不变就叫性,显现就叫起。现在我们所谓的显现,一旦显现,这个事出来了,它是生出来,这个事没了,它就灭没了。所以你看所有的经典,《心经》里面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还是讲的这个性起。

就是没有一个法不是本心所显现的。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就是我现在当下的本性所显的,就是这个。极乐世界也是这个。同体就是这个,连娑婆和极乐都没有,就是这个。你一入这个,就入了极乐净土,就是这样,你一出这个,就入到娑婆世界。就是在这个性上来见的。所以说任何一法,没有一法不是揽整个宇宙万法而现前成的。就是没有任何一法、一个事物、一个现象、一个思想能够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听明白吗?没有先于法界或者(后于法界),就是出不了这个法界,这个就叫性起。

那我们讲一个,再讲一个例子。你比如说很多经典里边,刚才上午讲到《维摩诘经》里边也有讲到。因为讲到性起的时候,我们根本就探窥不到这个层面,它是无边无际的神通妙用。我们以为是神通,因为法界本来就是通的,所以人家一个自然而然的一个作用,被我们就认为神奇得不得了了。就觉得往生,居然说还能够有这个极乐世界,还能信愿往生,就以为根本就不得了了。

可是真正的法界状态中,你比如说我们讲到菩萨的神通,在《维摩诘经》里边,他能把须弥山这么高广的东西纳到一个芥子,比小绿豆还要小,小麦子还要小的一个种子里边,叫芥子纳须弥。能把四大海水,不是咱们太平洋这点水,铁围山四大海水,他能够入到一个毛孔。这个斗法的时候,我老讲到这个典故,就是把三万两千个狮子座就入到一个方丈见方的房间里,八千菩萨,五百罗汉,百千的天人就被维摩诘一手就给托没了,就一个手掌就把这么多人拿着,就往另外一个地方去,就这样的神通显现。

可是大家要知道,纵然是这样的种种神变,还只能叫缘起。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当时有三乘的声闻菩萨等众都要听法,那么佛趁这个神通妙用之势,向他们演说表露,让他们能入这个法。那大家想想,这个现象它是怎么来的。我现在给大家描绘的时候,也是我们从经里边读来的。他当时表这个法时候,其实我和他,你们,还没有摆平,我演这个法,给大家看,希望你们能入这个无碍境界,所以这个有来有往,有你有我,这都属于缘起,不叫性起。

什么叫做性起呢?《华严经》中有讲到,叫做本法力,本来的本,法如是故。就是说我们现在刚才描绘的所有诸多现象,没有什么可稀罕的,知道吧?就是本法力,这个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具足这个能力,你现在还要给我表露一番,你想说明什么呢,为什么要多此一表呢。所以这就叫缘起和性起的差别。这个性起来讲,它就是本来就能够一个尘埃之内,就能够涵容十方佛刹,众生刹,都在其中。

世界也不会小,微尘也不会大,十方世界所有微尘都是这个样子的。你还要给我显神通,现这个因缘,觉得有来有去,可是你不知道本心自觉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为什么《华严经》叫毗卢遮那佛不移本处而坐一切道场,就是本来就这样,你不要去刻意地还要显现,什么神什么通。没有神,就是通的。这个就叫性起。我们既然说不能够先后于法界,本来就是说无尽法界缘起又称之为性起,这个是《华严经》所要告诉我们宇宙万法的真相,最绝对的真理,圆满,最圆满的佛知见。

那么这个,如果把它显现成大禅定,上午我们给大家说了,就叫做海印三昧。这个就叫做海印三昧。这是又一个点。为什么要讲到这个概念?因为大家都知道,每次从如是我闻开始的时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讲法,我们常叫做什么呢,有个词叫称性宣说,听过吧。他不是说坐在那,好像突然间就猛地给你来一下。

他开始讲法,一个是因缘到了,二一个他不是在这说思惟半天想好多词,怎么前怎么后,怎么好怎么不好的说。他是一定要在大陀罗尼,大三昧,大禅定的定境中,才能够流露出应机契理的圆满法语。所以你不要以为,为什么上午不是给大家讲了,日出先照的时候,太阳它是没有这个概念,我要先照谁照谁,知道吧。太阳唯一的能量就是只管发光,如果我们一定要说这个话,太阳就叫做发光三昧。宣讲《华严经》他是直通佛圆满的一真自证的法界,他讲解的时候,一定会有他所依的定境。现在我们要告诉大家,下午第一个主题,就是他所依的定境是什么,叫海印三昧。

每部经典的宣说都要入定。你其他的不要看,就包括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那就在定中,而且照着极乐世界,照着说,给我们说的。讲《金刚经》的时候,敷座而坐就入了定境了。大家还看到我后面写了几个,第一个叫无量义三昧,入的无量义三昧讲的哪部经?在《法华经》里面已经明文告诉大家说,入的无量义三昧才宣说的《妙法莲华经》。

所以每一部经典都有所依的定境,为什么呢?就是无量义这个词很有意思的。一念三千《法华经》讲的是,就有无量义,一一皆是无量。无量诸佛,每一个人都可以给他授记,将要堕地狱的还要给他授记,也是无量啊,无量诸佛。讲《般若经》,就是讲般若经的时候入的叫等持三昧。这个跟大家讲一下,讲般若经,所有的般若波罗蜜经,都是入的等持三昧,就是要相应在缘起性空这个法上,相应在毕竟空上,叫等持。大家想想,毕竟空是个什么意思。你首先你的心要平等的嘛,对吧,没有分别心,没有差别相吗,所以叫等持。这每一个三昧它是有法义在里面的。然后《涅槃经》所依的叫做不动三昧。猜想一下,为什么涅槃经叫不动三昧。

我们叫圆寂,寂灭。为什么,因为涅槃有四德,就叫常乐我净。根本讲就是不动的意思。涅槃了嘛,寂灭了嘛,大圆满了嘛,一直就是这样啊。本来我们好像还要给佛来讲,给我们要八相成道,示现的。我们来讲,也在示现,示现个生老病死。世界也在示现,示现的是成住坏空。这一切都叫幻相。因为我们有生老病死,我们的心会生住异灭,所以佛才无可奈何,只好来个八相成道,这就叫动,都在动。可是真正的无余大涅槃,无住大涅槃,就是不动。所以依着不动三昧,而宣说《涅槃经》。

今天我们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依的就是海印三昧。海印三昧他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华严经》的贤首品里面,我给大家念一下,就说或现男女种种形,所有的色身的这个身形,天人龙神阿修罗,随诸众生若干身,无量行业诸音声,一切示现无有余。他是依的什么呢,海印三昧的势力故,就是依的海印三昧的功德,才能给讲法。

包括我们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包括这个诸佛菩萨的一切神通道用,所谓的点化众生,等等这一切的灵性的东西,所有的这个往法上交接的东西,都流淌来自于海印三昧的功德势力。所以大家在这个上面,可要认清了。为什么说叫华藏世界海,无量众生相,你的所有的什么,行业呀,声音呀,等等这些,他都能够给你显现无余,这个就叫海印三昧。所以你看,《华严经》讲的境界是如此之高,如此之深广,真的是,为什么说,能理解说当时这个二乘都听不懂。

关于这个海印三昧,在经典里面,在疏钞里面也讲到说,为什么能够入这个海印三昧。他讲到说:如来智海,识浪不生。识浪不生,哪两个字,意识的识。就是你的起心动念,你的烦恼,你的分别,不生了,这个智海就显现出来,就像犹如这个澄波万顷,晴天无云,所有天上的星宿月亮等等这些天象呀,完全炳然就显现在这个水里面。

所以呀,后来这个法藏法师在解释的时候说,海印者,就是说海印三昧就是以比喻为名,以譬喻为名,比喻的这么。他说什么意思呀,就像阿修罗,修罗准备跟玉皇大帝帝释天打仗了,修罗会排兵布阵,整个士兵就罗列在空中,这个时候,因为阿修罗海居的也有,依须弥山居的都有,那么他就说,整个于海内显现出来的他的队伍的壮大,纵横交错,一排一排等等这一些,他就说这样就如同什么呀,海印三昧,他说佛菩萨的心,就像大海一样。大家听这个,你要听出来一个里面的内涵是什么呢,阿修罗给映现出来了。阿修罗不是代表善,代表什么呀,代表嗔恨,代表恶。由此,我要给大家引申的是什么,海印三昧可不是咱们,因为我们现在这个小心小量,小心小胆,总觉得能够盘腿这一坐,那已经很不错啦,入定了。

然后就不知道这个心有多么的清净,多么的无染,多么的一念不生,我告诉大家,海印三昧可不是这样子的。海印三昧最多的,正面来讲,一念不生,诸佛菩萨的心智。反面来讲,是什么都可以生,最脏的,最乱的,最见不得人的,全部还映现在海印三昧中,如如不动,这才叫海印。如果不叫海印的话,就是说,好的给你映现出来,难道脏的就没了吗,扔了吗,一刀子割了吗?不是这样子。当然,这个法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讲的。真正,你说修行人,越精进越纯粹的修行人,往往遇到善知识的时候,要给他反过来点拨。说你要承认自己是个凡夫,你是个混蛋,你什么烦恼都有,什么罪恶的念头都生,你要先认识这个,承认这个,把这个摆平了,你才能更上一层。

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上面,这个也不能多说,自己悟去吧。海印三昧,就是这样。不但你正面的形象,你净的善的是它的内容;你其中反面的形象,染的恶的,也在上面,不加取舍,这才叫做海印三昧。还能全部映现出来嘛,你一旦有一点屏蔽性,你就不算海印三昧,就有一些没映出来,映现的映。

所以说,这个海印三昧,它有一个特点就是至明,就是至极的至,最至明,最至净,最不动的。你是好的,坏的,我都看的明明白白,你该好就好,该坏就坏。你是这个,任何因缘出来啦,好因缘你就好,坏因缘你就,就等于说,我们说善业造的我就感善的果报,对吧。那难道就没有恶业了吗,你恶业你就感恶的果报,反正就是因果是不动的,就这样的。那么我是无心的,大圆镜一样,我们说大圆镜智,海印三昧也是这个,那你来什么,我给你映现什么,我在上面不掺加一点点主观能动刻意造作,这就叫海印三昧。所以《华严经》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广大,如此的自如,如此的重重叠叠,就是因为海印三昧的功德。这样讲大家能听得懂吗?好好,这是我们前面讲了四点。

回顾一下,就是说,在背景性的了解说,释迦牟尼佛讲,龙树菩萨传,东土诸大德译,三种华严。后面我们又讲到说经前略知,讲了一个日出先照,对不对,这是一点。再讲了一个别教一乘,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再讲了一个无尽缘起,性起,这是第三点。第四点,讲了一个海印三昧。说来说去,这些思想,这些角度,就是为了让我们承载《华严经》的法义。这是前四点。

后面的四点就不一样了,开始有一些知识性了,我们需要做一个知识性的了解。大家也要,作为一个听《华严经》众,你要听成一个专业的听,你不要听成一个业余的听,业余的听,来凑一把热闹,也不知道前因,也不知道后果,上次讲了什么,这次说的哪里,也不管它。我们既然来听《华严经》,就希望大家听的专业一点。《华严经》的组织关系,有四个层面。一个七处,二一个九会,第三个四分,第四个五周。五周四分,这四个点,我们要把它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首先来看,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到底在哪儿?这是很有意思,七处九会,好,我们先来,后面这四点是要讲一下华严经的组织,就是组织结构,和他的说经处,说经会。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到底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哪些地方讲的《华严经》,为什么跟其他的经典有别于呢。就是说,每一部经典都是,像《金刚经》,吃完饭,那儿坐一会儿就讲完了。《华严经》他是在七个地方讲完的。我们学习八十华严,不仅仅是说先了解这七个地方,后面还要给大家会通一下。就是只要是《华严经》,它就一定很玄,任何内容,任何版块,它都能玄起来。所以我们先把它一处一处地了解一下,后面再做一个法义上的会通。

首先讲《华严经》第一个地方,大家看到了吗,在菩提法场。菩提法场,可能我们听得比较少,其实,就是在当时叫摩揭陀国,也就是现在印度菩提迦叶,菩提树下金刚宝座,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释迦牟尼佛成道,在那儿打坐,打成佛的地方,现在叫金刚道场,金刚法座,就是这个地方。在经典里面,因为它是成就释迦牟尼佛菩提成道的地方,所以叫菩提法场,就是现在印度这个,我们说,世界上不是有几大金刚座吗,那是一个地方。为什么说在菩提树下为第一讲法处,就是因为表明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八相成道示现,是在人间成佛的示现。所以第一会的时候,不敢给你太高调,稍微这么低调一点,就在这儿成佛,那就在这儿讲,叫菩提法场。

第二个讲的地方叫普光明殿,又称普光法堂。是什么呢?是当时在这个菩提法场,道场的旁边。现在我们叫普光明殿,可能当时也就跟一个讲堂精舍一样,这么一个地方。就是继续保持低调,还没有离开脚踩着大地的这个地方,我们常说,你怎么这么能呢,你咋不上天上去呢?还没有上天,这是第二个地方。第二个表示说,因为菩提法场讲,说明说世尊是在人间成道的,他讲的这一场法,就是针对人类众生为根本的。那么普光明殿的时候,讲的内容是什么内容呢,就是开始讲的涉及到十信位的内容。

《华严经》里面,一生成佛,那么一定会,菩萨的阶位不是刚开始是从十信位起位。那为什么还在地上呢,就是因为十信位,大家想,信仰佛法,信仰佛法,起信起信,从哪里开始起信呀,从哪里吗,还是要从凡夫心开始启建,我对佛法对三宝的信心,对不对。所以还没有上天,依然在地上,叫普光明殿。开始心地什么呢,发散光明了,懂吗,所以开始启建信心,对于佛法的信心。

第三个开始就上升到忉利天宫了。上升到忉利天宫了,我们读《地藏经》都知道,忉利天讲过《地藏经》。可是呢,我们还不知道说,《华严经》的第三处就是在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宫了。忉利天,须弥山是这个样子,忉利天在须弥山平顶的最上面,就是我们说的帝释天,释提桓因,《弥陀经》里面讲的释提桓因。因为他这个中间是一个天,四面各有八个天,俗称又叫三十三天。中间的帝释天所居的这个城叫做善现城,善良的善,显现的现,它叫善现城。这个善现城的周长有一万由旬。由旬是什么概念呢,一由旬最少有四十里路这么长,当时的印度的计量单位,四十里路。有一万由旬这么个周长,就这么个大城池,中间有非常殊胜的宫殿,天人的宫殿。

大家想想,城外边的西南处,就在西南角,咱们这儿是坐北朝南吗,那么那边是西,就在那个,假如果我们现在在这个善法城,那个角上就有一个地方叫善法堂。每天,帝释天都要在这个里面去法务,讲法,听法。而且他每天都要入到一个,这个园叫什么了,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这个园里还有出家人住着,他每天要给出家人去顶礼。忉利天的人,他本身身体非常香洁,光明也可以彻照,自然有座给他们天人来坐。那么还有呢,这个座,如果说忉利天的天子往下一坐,这个座自然就入地四尺,等到这个天子一起来的时候,这个座又开始离地四尺,就是表示他要走了,我们说的飞,人家叫行动了,这么更确切些,你看人家那儿就是这样的一种场景。

为什么说第三处突然就离开人间,引向忉利天呢,为什么?第三处讲的内容是表菩萨的十住位,第三处,到忉利天讲的是菩萨的十住法的内容。所以他就表示这个菩萨的心量要广大,住处要广大,十住法门也不是一般的人能够攀登到的这个境界,已经不是凡夫了,不是凡夫的心量所能想象了。所以说,要真正有这种无所住的智慧呢,才能够体会。所以第三处很巧妙的就在忉利天开讲。但是他虽然离开人间了,这个地方呢,还怎么样呢,还不太升得厉害,还是依什么呢,依地而居,代表依地而居,就是虽然你的法已经比较高妙了,可是你还是没有彻头彻尾地说,一跃而起。

第四处叫做夜摩天宫。夜摩天宫跟忉利天有什么差别,开始依空而居,就没有脚踩大地这个份了,全部是依空而居的,是在忉利天以上十六万由旬的虚空中。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忉利天已经在须弥之顶了,夜摩天在忉利天以上的十六万由旬,一由旬四十里,十六万由旬上面的虚空中。这个地方,太阳月亮已经照不着了,就是日月光芒已经上不到了。但是人家那儿的天人,就是人家活着的天人,自然而然,身有光明,不需要太阳光,自己身体就有了光明。而且,夜摩天的天王,他特别喜欢请佛讲法,请佛升座,迎佛来说法,比如说,他讲法说,这个正是个好时候呀,世尊来讲法了呀,非常善时善宜,正好来请佛,他说这个十偈赞。

说什么呢,说过去的诸佛也在这个地方讲法,又叫十如来,也都曾经入过这个法殿,入过这个殿,夜摩天宫宫殿。所以这个夜摩天又叫做善时分,老请世尊去讲法。夜摩天宫,这是第四处。为什么设在夜摩天呢,就表明什么呢,在这个天上,讲的十行的内容,菩萨的十行法,夜摩天宫讲的。菩萨的十行法,跟过去诸佛讲的十行法都是相同的。证入的果位也是相同的,没有差别的。所以说,这个地方又称说什么,十如来殿,又叫十如来曾入此大殿。就这么个地方。你们有的参加过开光法会的话,里面有的一些这个祈请词会说,祈请诸佛菩萨来入此殿,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有点效仿夜摩天宫请佛来讲法的这种功德,叫夜摩天,第四处。

第五个讲的地方就叫兜率天宫。兜率天宫在夜摩天上面的三亿两万由旬处,一个比一个高。三亿两万由旬,刚才差了十六万由旬,这个地方就差了三亿两万由旬处,而且人家兜率天的一天,相当于人间的这么多,多少,二百年。在人家那儿过一天,咱们这儿就过了二百年。兜率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一样,也是欲界的天人,他是有烦恼有贪着的,基本上住的,外院住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人世间各种宗教,宗教的教主,能听明白吗,各种宗教的教主,或者欲界,在欲界天子里面退位的这些天王们,基本上就住在兜率外院,比较过气了。但是为什么他有福报住在兜率外院呢,这个也是个缘起。因为兜率院还有一个内院是什么呢,是一生补处的菩萨所居。

弥勒菩萨现在当住持当在哪里,不在咱们这儿什么寺庙里面,天王殿他只是一个像住在那里,他真正住持的法场道场就在兜率内院,他来当住持。一直在讲法。所以说兜率天的人,他有一个特色就是心特别清净,道气足。这是天里面最优胜的一个天,为什么呢?下面的天,心比较散,比较放逸。就像我们人,这个人太闹了太躁了,让他修行,他修不起来,对不对。上面的天,他的福气虽然比他高,可是他的心很暗钝。就是跟他讲佛法这个灵巧,灵性,悟性,他听不开,没感觉。所以说,不上不下正正好修行的就叫兜率天。所以你看每一尊佛,做一生补处菩萨,全部都先示居在兜率内院。这一天又叫做知足天,就比较容易知足。为什么呢,在兜率天讲,他是讲的十什么,前面讲的十住,这里也讲的是,十行开始满了,开始讲什么呢,讲十回向。讲十回向,就等于说他慢慢已经,虽然没有离开欲界的染着,但是他对欲界的境界已经渐渐能够的无所染着。十回向,回向就是尽情地回向,我一点都不要。尽情地利他,这是兜率天。

第六处,叫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我们要问了,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上面还有一个化乐天,化乐天上面才叫他化自在天。这个他化自在天在兜率天的上方的十六亿四万由旬处。那么说这个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又在化乐天上面的十二亿八千由旬处,更高了一层。所以说这个天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呢,就是把人家化出的成果,他抢过来自己享受,所以就叫他化自在天。也就是说,不讲理,知道吧,强取豪夺。

老享受别人的东西,他也不知道感恩,他觉得这就是应当如此的,所以这个天的天主就叫做魔王波旬。大家想想,你说魔王波旬他有福报,居然住在欲界之顶。他比帝释天和兜率天都福报大,当然跟内院是没法比的。但是,他常怀邪见,他没有天人的福德。他看见这个欲界的人怎么老是去恭敬皈依供养释迦牟尼佛,他觉得我是欲界之顶,所以在他的视野中,欲界所有的众生都是由他来掌控的。所以他认为他就是欲界的王,看到有人去恭敬供养释迦牟尼佛,不来恭敬供养自己了,心生嫉妒了,所以就把佛菩萨视为冤家,老去坏法败法,搅局。所以才把他叫做魔王。但是佛陀在这里讲十地法门。十回向上面就是十地。十地是什么呢?十地来讲要跟大家讲,十地就称为大菩萨。

前面的十信十住十回向,如果严格的从次第上来讲,都属于什么呢,菩萨比较自利利他,十信十住十行属于自利居多,虽然也在行菩萨道,但是他还是成就的自己多,十回向是成就别人多了。因为心,利他的心比利自的多了。这都属于菩萨。只能叫小菩萨。真正的大菩萨,登地以后,才开始叫大菩萨。而且登地以后,一地到七地只能叫菩萨,八地以上才叫摩诃萨,才叫摩诃萨。所以这里真正为什么叫他化自在天呀,我们不要取魔王的这种自私,我们取他这个名号的功德。他化自在天,就是以他为根本,真正登地的菩萨就是彻底来随机应化,而不是化自己,化众生了。所以你看有的菩萨到一百国土去八相示现成道,彻底度化众生,这个时候才叫做他化化他,就是有这个寓意在其中。这叫做第六处。他化自在天的摩尼宝殿。

那大家看,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直至绕这么一大圈,最后又回到第七处,在哪里,逝多林。逝多林是什么地方,知道吗?室罗筏城。室罗筏城有一个最著名的精舍,叫什么精舍?祇树给孤独园,就是这里说的逝多林。很多人搞错了,有的大德讲也搞错了,以为逝多林是尸陀林。尸陀林就是以为是这个跟天葬那个一样,寂灭圆寂的地方,埋葬的地方。逝多林其实严格地讲,玄奘法师在《西域记》里也说过,它是属于祇桓精舍,祇树给孤独园。这七处就称之为讲《华严经》的七个地方,在这七个地方讲的。

九会是因为在普光明殿讲过三次。在普光明殿,光在普光明殿就讲了三回。第七会,第八会也都是在普光明殿讲的。其他的都在一处。现在我们把这个再把九会给大家划分一下。因为《华严经》不是一共有九会,八十卷三十九品,一共八十卷三十九品的内容,就要在这个九会中讲完。所以在菩提法场讲了六品十卷,说这个如来的依正法门。在普光明殿说了六品四卷,好,大家看不到的,你听着跟着我说就可以了。

刚才我们不是讲到了七处,七处九会,现在我们配一下这个九会。九会的话就是讲法的法会次数。我们常说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就是指的这个会,也就是说讲《华严经》在九次法会中宣讲圆满的。九会是在七个地方讲,第一个地方,第一会就是在菩提法场,说了六品十卷,这是它的篇幅。讲的内容就是指的如来的依报,他的国土多么广大,多么清净,正报就是如来的色身,多么庄严,多么光明。这是指的第一会说经六品十卷。像讲到我们第一品叫《世主妙严品》,就是讲到的这个妙就是说这个微妙,严就是庄严,《世主妙严品》就是整个这个世间种种的,讲到各种各样的众生,各种各样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活法,活法就是所谓的法门,要提升到这个地步,所以说说经六品十卷。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讲的,说经是六品四卷,六品四卷是讲的十信法门,十信的内容为主。第三会在忉利天说经六品三卷,是讲的十住法门,六品三卷忉利天宫。十住法门。在夜摩天宫,是讲的这个十行法门,一共是四品三卷经典,四品三卷。在兜率天,说是三品十二卷,是讲的十回向法门。兜率天,三品十二卷,讲的十回向。在第六处,他化自在天,说经是一品,只讲了一品,但是有六卷,是讲的十地法门。这不是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在二三四五六这四会中,就把它讲了。因地。在第七会的时候,大家发现了没有,很有意思,又重回普光明殿了,就开始又落到人间了。为什么呢,说经十一品十三卷,讲了十一品经,十三卷的内容,说的是等觉和妙觉。

等觉就是差一步就成佛了,妙觉就是已经彻底成佛了。等觉、妙觉,说的等觉、妙觉,所以这是在重回普光明殿,第七会。第八会,还是在普光明殿,说的是什么呢,一品七卷的经文。第八会讲的内容跟前七会有什么区别呢,前七会从第二会开始,也就是在普光明殿的第二会开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这是在讲次第,对不对,从因到果的次第。所谓《华严经》以后你记住有一个名词概念叫做行布。行走的行,就是这个衣服布料的布。行布是属于《华严经》特殊的一个概念,其他宗派没有。行布属于华严宗讲的什么内容,就是指着次第的意思。所以里面常有一句话叫做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妨行布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就是次第不碍平等,平等不妨有次第差别。所以这里,前面都是讲的行布,也就是次第而说。第八会,看到了吗?还在普光明殿讲的这个一品七卷经典,这是我划下来的,这一品七卷经典讲的是什么,是讲的平等圆融法门。什么意思呢?也就是每一个次第法里边的这个法,其实都是一切的平等法,每一个次第法中,刚才我们讲到的,一即一切,就是一法中就具备了一切法,说明这个平等法在任何法中都具足,每一个次第法都是平等法,所有的平等法这一法就可以有无量的次第法。所以前面主要讲次第,这里主要讲圆融平等。好了,你说从开始讲到佛的这个境界,又开始你好好修,往这儿修,修到这儿了算数。结果最后修到头以后,又开始给他讲说,其实修到头了就是原来的样子。

大家知道吧?所以修到头,原来的样子,最后一品,看到了吗,一品二十卷,讲了果法界。居然没有上天,又从天上干么呀,降下来了,到了平地,而且初讲法,在祇桓精舍逝多林讲的果法界。就是真的成佛以后是什么样子,没有一点奇怪,没有一点奇妙,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事实,无尽缘起,就是这个海印三昧,就是这个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日出先照。大家明白吗。所以这里说了一品二十一卷经,你们加一下。你看,六品六品六品,四品三品一品十一品一品一品,所有的这些下来呢,一共多少品,三六十八,二十二,二十五,二十六,三十六,三七三八,三十九品内容,因为还有一品就是《普贤行愿品》,所以说,共三十九品。我看看有没有错,第七重,这个弄错了。十一品十三卷,这里啊,我说怎么算不对,把它原对都圆不来。这个一共叫三十九品经。这是指的,我们在讲的内容是什么,七处九会,大家听明白了吗?七处九会,八十卷。好了,这个属于知识性的了解。

下面我们要开始往法义上会了啊。既然说讲到七处九会,我们就说这七处的会场。这七个地方,虽然看上去,大家看出来了吗,还有什么忉利天宫、夜魔天宫,好像凡夫眼啊,其实天眼就可以看得见了啊,但是我们凡夫眼看不到。为什么呢?因为是依着凡夫心量所说的,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首开讲席,讲了自己的一套内证境界的一套呈现。这一套呈现就是匹配他这一期的弘法的这个圆满的开场,大开场。所以说已经就是觉得说他能够在金刚树下坐着说,同时又上升到什么忉利天、夜摩天,这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是很不可思议了,对不对?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是他对人所表达出来的一个情形。真正他在法界讲的情形,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大家发挥想象了,需要发挥想象,再回到我们说的无尽缘起,再回到海印三昧来看。

你说难道他在菩提法场讲的时候,普光明殿讲的时候,或者忉利天宫讲的时候,他就到不了夜摩天宫吗?到不了兜率天吗?那叫正遍知呀,明行足啊。而且正遍知、明行足还是就释迦牟尼佛这一期的示现而言的。真正的讲《华严经》是什么呢?是毗卢遮那如来用实报庄严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用实报庄严身遍照光明的这个境界中,说的华藏世界海。

所以大家想想,哪儿到不了。是三千大千世界到不了了,还是一个微尘到不了,没有到不了。所以经中有讲,我给大家讲你看,经中讲到说不离一切菩提树下,大家听到了吗,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法慧菩萨偈云,怎么说呢?说佛子汝应观,就你们要观照到,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现在现场的大家要对如来的功德,要如实地观照到。不敢以为说他就在这几处就这么讲了讲,真实功德是怎样的?如来自在力,佛的自在力可以达到什么?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们这儿算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阎浮提啊,咱么这只是地球而已了,还在南瞻部洲的一个小角落,小分子。真正的佛的功德他可以遍什么呢?一切阎浮提都可以同时去。

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就是虽然我们这个阎浮提这个国土里面看到佛现在住在须弥顶讲法,说每一个国土里边的所有的阎浮提世界都看见什么呢?佛在须弥顶讲法,大家设想一下。所以从中可见说所有的世界,佛都在其中讲什么呢?《大方广佛华严经》,而且他可以不动身中而起身动作,就是说不动与动的这个概念,只不过是在我们阎浮提的说,哎呀!不动就是说你待在这一地不动嘛,对吧?就是一个处,是吧?觉得他可以不动身中起身动到这么多地方,就觉得很了不起了,一处与七处,这么一个相对而言,我们都觉得已经不可思议了,对不对。怎么能待在一个地方同时到七个地方?假如果说同时。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世界都有这个一处跟七处,这样的讲。都有一处与七处,还有一处跟无量处,不仅仅这七处呦。那你要知道,他化自在天是欲界最高的,还有大梵天、梵众天、少光天、无量光天、非想非非想天,全属于处,他可以一处到无量处。无量处,每一个无量处之处又有一处跟七处,能听得懂吗?这就叫无量处之无量处,不可说不可说。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讲法呢,如果说以一个天为主,那么可以讲的说,不起一切的菩提树,就是所有世界中,他坐在菩提树下讲法,他都可以不起来,而现在我只到忉利天宫,这就叫不起一切处菩提树而升一个天,一个天,我在无量的菩提树下正在讲法,我只升到一个世界的一个天。

同时又可以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就在南阎浮提娑婆世界的印度金刚座下,正在不动,但是我可以周遍整个无量阎浮提的任何一处去讲《华严经》。能听明白吗?不起一处而升一切处,这是以一个菩提树为主。还有,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处,不起一切一处而升一切七处。就是所有的阎浮提里边,同步我就都是在无量的不起动的菩提树下,而升无量的这七个地方,也行。最后就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切处,就是我一切处我都可以不动,一切处我又可以同步,就这样,以无量为主而去一切处。讲来讲去,你们听得懂了吗?我都讲糊了,最后发现讲来讲去,就是不思议才是根本。

所以我们对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量劫来、尽未来际,只要你就这么说一说就行了,这就叫法界的真相,就是这个样子的,一真法界。所以说你说能够不起法界菩提树,而遍升法界七处和无量处。为什么?因为遍法界都有七处,也可以让这一处就遍一切法界之处,就这么个处,所以你说你能控制得了它吗?你能说明白它吗?你能揣测它吗?你能跟得上它吗?无尽缘起啊。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

你搞清楚啊,你不要以为说,诶呦!这写了半天真的就这七处就,这才叫做《华严经》的说法处,才能遍法界说法。你比如说,假如果说我们讲第一个,比如说菩提法场,我们看来以为就是这么一个地,假如果这个菩提法场可以遍法界,那么普光明殿也有菩提法场,忉利天中也有菩提法场,夜摩天也有菩提法场,你说它这个菩提法场真的就是小小的金刚树下吗?他遍法界的呀。所以他不仅仅遍一切处,遍七处,而且遍一切非七处之处。这就说到我们说不仅仅这七个地方可以去了,大梵天也可以去,梵众天也可以去,无量光天也可以去,光音天都可以去,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整个三界内外九法界所有的地方面面俱到,这才叫做《华严经》说经之处。

所以你看看,为什么说听到《华严经》的经名就等于说开佛知见了,他开的就是这个知见,就这个知见。你说它多先进啊,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我们要学习佛法的先进性。现在的科学、学术、研究、历史、考证什么的,梦也梦不到是这么个样子啊。只不过偶尔的突然间好像大家,现在有个词叫什么普大喜奔,是吗?好像科学上又研究出来新的课题了,诶呦,兴奋得不知道要发表到什么权威刊志,杂志,什么赶紧上电视台采访,说了半天,我看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啊。就是释迦牟尼佛两千多年前早就说的,你就说他的一角角,刚刚发现,哦,原来是这个样子,他才兴奋得就在那手舞足蹈。所以为什么人家说当科学家非常难、累得爬上山的时候,佛教家就已经在那儿等着了。就是这样子的,这叫做七处九会。这是我们下午主要的四个点,第一个七处,第二个九会,当然我们要法义上会一下。

下面再来看一下有一个四分五周,一般说到五周四分。这就是澄观法师把浩如烟海的一部大《华严经》,用这样的版块给它分出来,让我们学习起来就好像说非常清晰的一条简洁明快之路,他有这个功德。所以跟大家讲四分五周是本经的一个格式,也可以说是一个什么呢?怎么讲呢,就是说一个先大后小的一个模版吧。先大后小的模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刚开始讲到释迦牟尼佛于一切法成最正觉,那他可以普入三世一切时空中,平等周满法界,等等这些无所分别。这等于说是一个大开,一口就吞进了十方法界,你如果能够直下承担的,那么已经入了佛知见了。还有一些人,渐渐地开始要把《华严经》要演绎成一个格式,让适合这一类人的格式呢,来这个入佛知见。

所以后面其实我们这个讲的就是开始讲到格式了,什么格式?我在可以说是很多场讲法的情况下,都要引用一句话,叫做信、解、行、证。大家要知道信解行证这个次第,这个套路就是完全出自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今天真正的找到出处了。为什么叫信、解、行、证呢?就是这八十卷经里边,四个部分。有一部分让众生开信,显发信心。有第二个部分让大家开解,闻思修,要思维,要解这个法门。第三个部分,为众生开发你怎么样起行。第四个部分,为大家显现怎么样证入。这就叫信、解、行、证,著名的信解行证。信、解、行、证圆满了以后,这一生圆满佛果。所以说一切的经义化为这四种门,在《华严经》里面就把它分为叫做四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还是有必要了解的,虽然比较知识性,可是我们了解一下,在下面学的时候就有条理了。看不见的不要着急,待会儿会给大家讲。这个字念什么?谁认得,言字边过来这个,我写得不像。

好,大家了解一下这四分五周,我们倒是哪怕说不太能够消化得了,也做一个就是字面上的了解。你看这里讲到的四分,就是第一分不是讲到为众生开发信心嘛,这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就是罗列标显什么呢?就是给大家看看,给你们看一下成佛了以后享受的是什么境界,就在讲这个。所有的庄严的依正二报来启建大众的信心,所以我们这个内容里边,最常听的一句关键话就是,信为道源功德母,怎么样,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第一分就叫举果劝乐生信分。说佛成佛了,就这么好,人家就这么好,你想这么好吗?你先生起来信心,先以信入道。

第二个,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因果次第分明,各个阶位的功德差别,一共有四十一卷,你看第一个内容是八卷,第二个是四十一卷的经。那么里边讲到的从差别因果,就是前面的从十信到等觉、妙觉,乃至包括里面的平等因果,那么讲说出来让大家生解,就是说知道怎么从十信,十信有什么功德,我们随着后面讲,大家一定会叹为观止的。就是没想到有一些功德,什么八地菩萨、九地菩萨具足这么多这么大的功德。让生起来对他的一些了解,理解,证明所修的这个因行功德圆满了,就能够证得佛的果报。也就是告诉给你,你好好修是有希望的,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叫解。

那么第三个呢,这个字应该念tuō 吧?讬法进修成行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的世间行法,入到等觉位的行者,他就上道了,我入法位了,那么真正的进入到真修的范围呢,进入正道了修行了,就不会再染污世间的一些恶行了,就一直在修行的道上。就借此一套修学的道路,能够一定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叫讬法进修成行分。这个主要的内容是第八会的内容,也就是这里讲到的七卷经。里面离世间品就在这一品里边。离世间品,就起真修了嘛,从出离开始。

第四个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依人是依谁啊?说一个,依谁?不是,自性是人吗?呀,你们天天读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读哪儿去了,普贤菩萨让谁发了十大愿王?让谁去五十三参?所以这里边的内容就是以善财童子为主角,叫做依人。证入,就是善财童子沿着他南巡的足迹,到处参访,一百一十个城,叫百城烟水。五十三个善知识,接受种种解脱法门的开示。就像,我们还记得《楞严经》里面二十五圆通吗?不都给他讲我过去,这是给佛汇报。这里是善知识给他讲解,亲证的这种平等境界,显示是从本具的妙德入的这个不思议解脱境界,果地的功德,所以叫做依人证入成德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嘛。所以说这是指的第二十一卷,后面的二十一卷。那么这个叫四分,

四分又分了五周,五周大家看出来了,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第一个是所信因果周,都是从因果的角度,你看,比如说所信的因果周,里边的因果是什么呢?就是普贤菩萨之行叫做因,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叫做果,所以叫所信因果周,所信因果周。

那么第二个叫差别因果周和平等因果周,其实都在修因契果生解分的这个内容中,只不过刚才我们讲到的,把差别因果就是指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个为什么呢,为差别之因。平等因果就是指的佛的妙觉之功德为果,那么这是叫差别因果周。平等因果周是什么呢,就是普贤的行愿叫做因,平等因果。普遍叫做因,如来性起的法称为果,也就是说因地就是以果的境界起的因。果呢,成就的果位还是因地的那个因境界。所以这个词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老给大家讲这个词,今天也找到出处了,这就叫平等因果。类似于咱们讲《楞严经》里面讲到的说了义修证。《金刚经》里面讲的,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为,就是我这个,就是意思说,就是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发,才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这个意思。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一开始从因地起的修行,用的是果地的手法,明白吧,所以叫因的时候就用的果,那么成就了果了,还没有再多出来,比因又多出来啥,这就叫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就这么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以普贤的行愿为因,以佛的性起之法为果,那么普贤的行愿其实就是毗卢性海嘛,就是无尽十大愿王,不是愿愿无尽嘛,虚空无尽我愿无穷,等等。这就说明他就是以佛的果地的功德来发的这个因地的愿因,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平等因果周。

那么成行因果周,那就下面讲的次第法门,这里讲的什么啊,一即一切的圆融法门,这叫做成行因果周。那么证入因果周,就是指的还是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为因,后来证入平等法界,入了弥勒的楼阁,这个叫做果。

所以这五重,包括前面的四个版块,就叫四分五周。当然现在听起来可能还是觉得离心很远,随着下面的内容再讲,我们可能就会有一些感受。等一下讲完了,我们再给大家布置吧。因为每一次听讲啊,这可不是说光带着耳朵来就行了,这听《华严经》需要你有一个发心,就是为了让大家读诵,你要在家读诵才行的。这是我们讲到的到此为止,又四个点:七处、九会、四分、五周,这就讲了八样了,是不是?

讲了这么多,我们也没有个头绪。到底这部经它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是什么?也就是说虽然说到宇宙万法同于一心,《华严经》讲到一真法界。但是就现在我们的相对论而言,现在我们事上就是事,本体就是理。那这种事呀理呀,理呀事呀,就是现象呀,一会儿你说什么没有精神层面,没有物质层面,一会儿又说无尽的缘起重重无尽,一会儿又说不能够有一点儿因地的缘,都是本有的本性的流露,那到底这个本性流露是怎么显现的呢?

今天此时,到了第九点,我们再讲一下一个概念,叫做事事无碍。大家以前一定听过我讲。事事无碍听得懂吗?什么意思?事事无碍什么意思?第三个讲的是什么,无尽缘起。我们现在讲到第九个概念,讲到第九个概念了啊,大家再忍耐一下,我觉得你们已经听这个道理听得已经开始蒸发得太干了,心已经不那么滋润了。是觉得没有什么,等一下我们再讲个你们爱听的。先来看一下这部经的宗旨意趣是什么,我们讲到叫事事无碍。这也是《华严经》里面的一个核心,提出来的一个境界。因为在整个的宇宙万法里边,特别是咱們在佛法的表达上,它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是用法界来表达。今天就给你们,我们把这个吃透了,把它泡开了软化了,你才能入心。

你们常听法界法界,法界是个什么意思知道吗?这么抽象的名词,到底什么叫做法界?比如说我告诉你们,我,从生在陕北,十八岁工作,二十三到了普陀山,二十四出家,二十五开始读普陀山佛学院,二十八到中国佛学院,然后本科,研究生,法师,最后四十三高龄又回去了。结果心里放不下,愤愤不服,觉得我的法缘要断了,这个因缘一招感又来到今天居士林讲法了。一年之后,四十四了,到我四十四生涯中,我的每一念,我的每天的日子,我每天的因缘,所有我现在能往回回忆,所有我的经过就是我的法界,明白吧,这就叫法界。

你们人人皆如此,那我们今天会到一起了,此时此刻维摩讲堂就是我们的法界。所以,什么叫法呢?有轨道,就是这个事物、这个思想你是怎么运作的,怎么走向的,怎么思维的,就不断地发展发展,这一条线就叫法的轨道。这个法跟别的法不一样,比如说我长这样,你们就不这样。你这样,他这样,都不一样,各有各的轨,各有各的道,对不对?这个就叫法。

由于你我他都不一样,各有各的人生经历,各有各的沧桑岁月,那么这个就叫界,分开了呀,你跟我不一样,大家都有,你跟我不一样,在哪里不一样呀?在这儿不一样呀。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是在家,我是出家,我在讲,你在听,这都有界,这就叫法界。不要把法界想得说只有经书里边,还有佛法上,我们就天天生活在法界,我们本身就是法界。先要明白什么叫法界,再讲这个。明白了吧?

好,那么我们就来看什么叫做事法界?事情的事,发生的事情。事是指的什么呀?所有的差别现象,不一样的。穿的衣服,供的苹果,这边开的花,拿的念珠,这都属于什么呀,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事物就叫事法界。一样的现象界各有区别,你的样子与我的样子,样样之间都有不同。在我们世俗的认知中,这就是用事物的差别性、特殊性来认识它的标志,这个属于事法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幻相。真实的虚伪的世界,虚假的世界我们认以为真,它属于烦恼的范畴,不属于智慧,明白吧。所以这就叫事法界。

那既然说烦恼假相,我们要认识一下呀。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从平等上、从事相上来见它,希望见到它的平等,对吧?那么从事相上希望见到它的本体、本性,这个就叫做理法界。大家知道理法界,就是道理的理,理法界就是我们常说的真如、佛性、空性,这些都属于理性的法界。大家所有能想的起来的这些都是叫做理法界。可是理法界,大家发现了有一个什么问题呢,发现了没有?道理能吃吗?能不能吃?不能吃,你讲道理干吗啊?你光说这个,你这个境界中你练不出来,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往往错误地以为道理是死的,是别于现象本身的这个东西,又给你立出来一个道理。所以如果大家能真正认到这个空性也罢,平等也罢,那么我现在所讲的事法界也是这个平等,理法界也是这个平等,都是从平等中流出来的,我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杯子也是这个平等中流出来的。

能够认识到任何一样东西都代表着平等,这才叫做事和理怎么样呀?圆融起来,就叫事理无碍法界。有点类似于我们早上给大家讲性起的时候的心和境,物质和精神层面,叫事理无碍法界。理事圆融,事理无碍。但是,理事圆融无碍法界呀,它就是讲到的说,所有的道理、本体和现象,它是一体的、不二的关系,本体的这个东西是没有依托处的。是不是?你说虽然说道理跟现象是一体的,可是现象我们看得见、摸得着,道理能找得着吗?在哪儿啊?你说真的有道理这个东西吗?找不着啊。道理是怎么来的,真正的道理在哪儿?只有现象。一切的现象本身就是这个道理,只要你在现象上定位定对了,就是真理。认识认错了,就是幻相。所以说最高的法界,反而是一切的现象,和现象摆在眼前的现象本身就是不思议法,就叫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经》讲的最高之处就叫事事无碍。

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呢?举个例子,在华严的义理中有一个讲的一个说法叫做十玄门,你们听过没有?有听过的。十玄门听过没听过都不要紧,我告诉你就知道了。十玄门里边他讲华严境界,这个华藏世界海有一个道理叫做同时具足相应门。你一听,顾名思义,这个名字很生涩,你就光盯准什么叫做同时。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生活的凡夫的脑海意识中,真的有同时这个感觉吗?有没有?有在哪儿吗?我说有在哪儿的时候,已经就不在我问你有没有的同一时间段了。为什么?一秒一秒,一刹那一刹那就过去了。哪里有?没有。如果真的有同时的这个境界为我们所见,就没有历史这个东西知道吧。所以为什么经典里面现在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说明我们真正的真相,无碍相中,真的是同时的。

但是现在因为我们刹那刹那有色受想,特别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行,再有识去认知它,就感觉到什么东西都是,诶刚才,又说待会儿,这不你们老北京都说的嘛,待会儿再说。为什么,因为不能同时,而一入事事无碍法界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什么东西呢?我昨天还在普陀山,知道吧,我昨天还去了宁波,去了朱家尖,从普陀山入到朱家尖码头,再到宁波,再上到动车,一路什么苏州,什么济南,好像这是一样一样地发生,对不对?一会儿一会儿地递进。所有的历史长河,我们以为是前后这样的流淌,实际上它是同步,不分前后的在进行,这就叫同时具足相应门,就这个意思。这就属于事事无碍。《华严经》里面讲到的事事无碍。

还有一个概念叫六相圆融,这个听过吗?也是《华严经》说到事事无碍,为事事无碍做解释的。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它认为一个物体都有什么呢?有总相有别相,有同相有异相,同就是相同,异就是不一样。有成相有坏相,这个世界成了,这个世界坏了。但是我们一看,诶呦,总相别相,总别就不一样嘛。对吧。然后同相异相,相同的跟不一样的那肯定有差别嘛,那成就是已经有了嘛,坏就是没有了嘛,都以为是这个样子。实际上,真正的,你比如说,就一个房子,一个房子,什么叫做总相呢?就是整个房子自成房子这个体,就叫总相。那么这个房子真正地再仔细拆吧一下一看呢,房子是个概念,真正的东西是砖瓦,对吧?那么这个就叫别相。

为什么,砖瓦呀,不是房子呀。那么砖和瓦都是房子的一部分,从房子的角度来讲,砖瓦是一样的,都是房子,这就叫同相。然后,砖就是砖,瓦就是瓦,砖它并不是瓦,这就叫异相。那么组合起来称之为房子,就叫成相,这个分散开来,没有房子这个概念就叫做坏相。大家看,总、别、同、异、成、坏,说了半天,房子还是什么?还是房子,砖瓦还是什么?还是砖瓦。所以这就叫事事无碍。

这就是我们佛法的智慧,这个不叫道理啊,这都是老祖师爷们,诸佛菩萨,入了海印三昧,才称性流露出来这种法语,就在开解、撬动我们迷茫的烦恼、厚重的业障,一点一点地往开挑,一点一点地往开磨,所以大家听这些法啊,这样我们就明白说,哦,原来第九个我们讲的是什么呢,事事无碍这个概念。大家要了解什么叫做事事无碍,常有听说。

《华严经》的经旨,就是这部经的宗旨意趣,现在明白了吗?是什么?(听众回答:事事无碍)唉!你看,我就知道你们会说错的。讲了这么多的事也罢,理也罢,事理也罢,事事也罢,你要记住,《华严经》以什么为宗旨意趣呢?是以无碍二字为它的宗旨,你不要搞错。把重点没弄明白,知道吧。真正《华严经》就要告诉你,一切法都无碍,一切法就没有局限,随意发挥,无边无际的,都可以,可能。这才叫华严,这才叫华严呀。华是什么?各种各样的花呀,随便你开呀,然后总的来庄严呀。《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的来庄严这个佛的果地妙觉。

好了,讲了这么多了,现在要讲一讲,前面提示我们,日出先照,别教一乘,无尽缘起,海印三昧,七处九会,四分五周,到了事事无碍,其实都在给大家讲理,道理的理。下面要讲你们最好的这口了,就是讲事了,我们才要开始讲事了。讲什么?讲感应了,讲感通灵瑞,这是大家最有兴趣的,要不然今天一天也累了,要睡着了。我在备《华严经》的时候,也是拿出你说这么厚的《华严疏钞》,这段时间刚刚庙里的事务也刚刚才起步很多。哎呀,我坐在那儿就愁了,我说这我看都看不进去啊。一会儿说锅炉要加柴油了,一会儿说家具又来了,往哪儿放,一会儿说佛像定什么,你看一下哪个样子好。那你说我一会儿一会儿就一会儿,一天就没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我这个花心血来的呀,有两个法师到我那儿借宿,晚上我打地铺,他在罗汉床上,见说你一天就过的这种日子?夜深人静了才把它写出来啊,这才几天就写了这么快半本了,所以就算是抄我也是用手抄出来的,当然这个我自己也受用。特别是讲到感通灵瑞的时候,是什么呢?受持《华严经》的功德有多大。为什么说能开示悟入佛知见呢,就是你受持《华严经》,跟《华严经》结缘就等于跟一切智结缘,智慧的智。所以讲了这么多啊,给大家讲几个感应,分六个方面。一个,翻译的时候就有感应,翻译的时候;第二个,讲说的时候就有感应,讲说;第三个,书写,古人,经书没有印刷术那会儿,要书写,也有感应,书写;再一个,读诵,书写读诵;再一个,修观;再一个,注疏,就是给它写注释,怎么讲解《华严经》,留千古的疏钞。我们现在依着讲,就是注释这部经典。

为什么说在翻译的时候,大家也知道,刚刚开始当时是武则天参与这个,在道场是翻译这部经典《华严经》的时候,就在翻译的这个法堂前,就像我们现在维摩讲堂,这也是一个堂。法堂前,每天都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就是大德法师们就在里面翻译《华严经》,每天有两个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来,捧着香,到处这样散花,就两个童子就跟耍魔术一样的。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因为捧香散花,翻译的这些大德们都亲眼就见到了。我们现在见到的想就说,哎呀,多么美妙啊。真的来这么一下,吓也吓死了,福德不够呀。所以说人家这些为什么?因为这部经典久在龙宫,今天我讲的这些感应啊,全是《华严疏钞》这算是佛教的正史里面记载的,不是说哪里开示随便泛泛听个感应就知道了。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经典久久供在龙宫,龙王老爷为了随喜赞叹这部经典传译到东土,所以让龙子太子来供奉供养,香花供养。所以在当时翻译经典的时候,就有这样的瑞相,这是第一个,翻译。

第二个又讲到讲说的时候了。这个因为刚才讲了则天皇帝让翻译这部经典的时候,就在翻译的第一天,就在第一天,当时天降了很多的甘露。你看武则天真有功德,她确实是大福报智慧,降了甘露,然后等到这个经典翻译完了以后,就是在佛授记寺请贤首法师,也就是法藏法师讲说《华严经》。这个记载得很明确,在十月十五日开讲华严。开讲华严讲到十二月十二日的这一天,就正好讲到华藏世界海震动这一句的时候,经典里面有这么一句,华藏世界海震动,讲到这一句的时候,所有寺院讲堂内,突然间开始震动。那我们现在障深福浅的人又要认为说,这不就是地震嘛。所以这是真的,它突然间开始震动。同时道场里面,僧俗数千人有目共睹,叹未曾有,就是说从来没有见过。

为什么,因为正好讲到这个华藏世界海,就这么不可思议。所以当时有实叉难陀法师,还有一位明诠律师,还有一位德感法师,他们几个就联名,因为不依国主,法事难立嘛。联名上书给则天皇帝,说这样大的瑞相真好,怎么怎么样,意思说皇天浩荡,君王恩德泽被。那么当时武则天还比较谦虚,你看人家能写出来说:无上甚深微妙法,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她当时还写的,说这个功德啊,意思说这个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因为法师们还赞叹一下君主嘛,说您这么地把这么大部头的经典,功德无量,你看感得六种震动,这说明皇帝圣明嘛。她说这个不是我的功德,这是如来降迹,她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你看,她当时非常明确,还这么写说,这是佛菩萨的功德,不是我的功德,咱们一起要把这个记录下来,要写在注疏里边。这是讲到讲说的时候。

我们再来看读诵奉持。奉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后魏时代有一个沙门,他是太原人,叫灵辩法师,常常读诵大乘经典。那么他看到《华严经》以后,就更加的相应赞叹,他就顶戴这部经要去清凉山,去入清凉山,求文殊菩萨说给我加持。说文殊菩萨护佑潜护我,就顶戴着《华严经》就去朝五台。就这么走了一年,走得是脚也破了,流血了,肉都磨没了,骨头都露出来了,就这么心诚。所以你想想人家这个感应,感通灵瑞,也不是白来的呀。 就这么心诚地去朝五台,突然间空中有缘就告诉他说,汝止汝止,意思说你不要这样,停下来停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行已经修圆满了,想必如此,到位了。所以菩萨就开示说,汝止汝止,就你不要这样了,停止。

怎么样呢?但思惟此经。就是你不要再什么朝圣呀或者什么,你就好好思惟《华严经》。结果呢,他依教奉行了。就再看读诵华严的时候呢,突然间开悟了。文殊菩萨给他指点说,你不要再修无意义的苦行了,你要往法上会,要体这个法本道本。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后来写《华严经论》,居然能写了有一百卷,就是文殊菩萨给他点化,看《华严经》,思惟华严法,突然开悟了,那就说明他的因缘到了。这是受持顶戴,也可以说护持吧。

我们再来看第四个,还有一则就是写《华严经》的人,叫德圆法师。他是天水人,一般就是常以读诵受持《华严经》,为他的根本修行法门。说到这里,我还想起我去九华山的时候,好像也跟大家说过,就是碰到一个老和尚,在九华后山。那个老和尚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养了一窝蜂,他说他要闭关。诶呀,我心里想说,您老人家已经住在这儿了,还往哪儿闭去啊?就这么一个山崖子上,几块石头拼在一起,他凿开一个洞。这个洞里边还有一个玄关,你知道就这么一点点洞,他居然能设计得中间还有一个供佛的这么一个地方一样,放一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天天在诵《华严经》。旁边一个不顺他的意了,他就呵斥他,不能叫诽谤,这叫加持他,骂他给他消业。就诵《华严经》。

我说,呀!那我当时我记得刚刚本科毕业。我说等我三年研究生读完了,我来给您当侍者。那他人家说什么呢?说三个月还可以,三年?谁知道谁活着死着了。意思是说,你不要说这些没用的话。我那会儿我觉得,现在你们理解。咱们居士同修们也不是好说这口吗?哎呀,师父等我怎么怎么样了,我一定要来道场,我好好用功,我就在这儿往生。永远都没有等我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所以说这个老和尚他喂一窝蜂,他还要闭关,他已经住在那洞里了,有两个洞,他还说我要进到这个洞里就不出来,连洞口都不出来。还现在记忆犹新,再没有去过那个地方。再去的时候体力就不支了,坐索道上去呀。那个时候那个年华,几个师父们一起行脚啊,从后山一步一步走上去的,现在索道坐上去都走不动,把力气都给你们讲法了。所以说这个德圆法师他修了一个净园。

这个有点像我们现在有一些同修,也有这个习气。他修了一个净园,就里面种了好多花草,奇花异草,他好这个。奇花异草弄得跟仙境一样,他每次入这个花园呢,一定要洗浴,穿着干净的衣服,洒了香水,焚了香,这么来。干什么呢?就受持华严。后来他索性在这个香草园子里面就盖了一个房子,里边专门书写《华严经》。有一天写到几行的时候,突然间,这已经到了晚上了呀。就跟那个写《法华经》一样。突然间写了几行以后,字字开始放光明,就整个园子都照亮了。园子照亮了,他看见有一个金刚执戟,那个武器不是叫戟吗,就像我们的金刚宝杵一样,梦到这么一个金刚神呢,拿着这个武器现形护卫,他才知道说一直就守护护持他。还有一个青衣的,就是长得像印度人一样的,这个叫梵童嘛,就不知怎么来的,手里拿着个天花,天界的花,来供养。这是他当时也是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书写《华严经》所招感的感通灵瑞。

那我们再来看。还有一个就是修观法了,要讲到修观法了。修观法的这个和尚叫解脱和尚,你看这里面全是出家人。解脱和尚就是当时叫岱州五台县人,七岁就出家了。他心志也很高远,后来又大悟了,在五台山的西南,我不知道现在的佛光寺,是不是那个时候就是现在那个佛光寺,方向没有错,现在我们去五台还有佛光寺。在那儿立了个精舍,就读华严。读华严读得呢,他自己就修观,修什么呢,修佛光观。大概就是佛放光现瑞的这个观法,就这么观。那么观呢,他常行的每次屡屡住在中台的东南华园北,不知道叫什么古寺。他也是祈请文殊菩萨,结果文殊菩萨也是来给他用声音相告,说什么,说你现在为什么要拜我呢?意思是你这个功德够了,你不要拜我,可自悔责必当大悟。

就是只要你自己,这就说明他可能过去世还有一点业、罪。可自悔责就是你好好忏悔,忏悔得清净,必当大悟。结果果不其然,后来他自己就没有心向外求了,没有再说求菩萨求什么,就一心一意地内观法观这个佛光观,观得后来都证到无生法了,非常法喜。非常法喜以后,他自己还不能确定,他认为证得无生法了不能确定是不是。其实也就是开悟了。那么就祈请诸佛给他证明他自己证的这个心呀,是不是这个佛心这个本性。结果就感得很多尊佛同时现身给他说话。我给大家读一句,说什么呢?说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就说明说你现在是对的,你用功得的这个境是对的。然后,若能开晓此法眼,一切诸佛皆随喜。

就是你能把这个法传到人间,让所有的有缘者来受用的话,诸佛皆来随喜。所以我们每每都是讲到说,只有《弥陀经》里面说六方广长舌嘛,各以出广长舌相,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你看任何法,任何这样的一种一乘教法、宝典、究竟法,都会有护法,都会有诸佛菩萨来护念。如果一定要说究竟了,今天我们能讲这个《华严经》。不知道有多少佛菩萨和护法从中给我们担业,给我们遣除违缘,才好不容易,当然对他们来说弹指一挥,可是我们也要生起这个,就不知道有多少暗中相助,才能今天相聚一起,这是真实不虚的。这是指的修观。

那最后一个呢,我们给大家讲一个就是翻译,翻译的感应。翻译的这感应呢,不是翻译这部经典。也是说在宋朝的时候,还是说有大德我们都,这个比较有名,叫求那跋陀罗,咱们唐人,也就是汉话叫做德贤法师,是中天竺人,是印度人。他刚刚开始初学小乘呀,外道,后来慢慢入了大乘法以后呢,大乘师呢,就让他抓阄,说你到底研习哪个经典,哪部经论,你去学修。结果他一抓呢,抓起来的就是《华严经》。这个大乘师说好嘛,那既然这样,你就好好学习,然后你将来要讲华严,要弘扬华严。结果呢后来呢,当时没在意,后来真的有官府很大的官,就几个联名来给他下礼请书。那我们都知道,虽然当大官的说礼请他讲法,可是恭敬也很恭敬,可因缘中来他也是大福报,你还不能不讲呀。

不讲怎么办呢,下面已经给他聚集了七百多个义学沙门。大家知道义学沙门,就是他们都是精通教理的,你要是讲不对,给你提问,或者就把你拦住了。让他去讲华严。哎呀,他就非常的既惭愧又担心。为什么,因为他是梵僧嘛,印度人。他那个时候不像鸠摩罗什法师在中土住了十六年,就把汉语给练熟了。他完全对于汉语很多还没有通达,他说我怎么来讲这《华严经》呀,下面都是汉僧。所以他很头疼,头疼得没有办法,就每天修这个忏悔,就是祈请观音菩萨来给他冥加,冥应来加持他、成就他。结果果不其然,当然我觉得这有两方面,一个呢,是他的心诚。更重要的是他因为要弘扬华严。所以呢,正好这个心一起,就梦到有一个人拿着一柄剑,这边提着个头,人头啊,就跟那个刽子手一样,刚砍了人头提起来,就这么一个形象。

来到他前面,说你现在担心什么呢?他说,哎呀,我就现在担心我普通话说不好,说这个汉语说不好没办法讲。结果呢,这个人说这个好办,砰一下就用那个剑把他的头给砍了,把手里这个头砰一下给他安在上面,就说你现在转转脖子看疼不疼。诶,他这脖子一转,一点儿都不疼。说那好,放心了,去讲吧。结果他一说,就去讲了,从此以后讲普通话就成一流的汉语专家了。正式开讲华严,一生讲了数十遍《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家看看人家讲的那个效应,那个功效,人家听的那种效果,能讲数十遍《华严经》。多长呀,一部八十卷。

为什么能有如此的感应呢?因为《华严经》的功德太大了,太大了!一言一字、一文一偈都可以摄义无余啊。大家知道《华严经》这个华严性海这个法是怎么来的吗?普贤菩萨给善财童子怎么说呢?说我的这个法海中没有一文没有一句,就是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文字啊,不是我过去舍了转轮王位以上的布施而来的。转轮王位舍了,那就说明上面的话,内财、外财、包括色身骨髓脑浆血什么的,全部能舍,就这么舍了,才换来这个法。所以说没有一点点不是施舍了一切而求得者,给善财这么说。

所以大家都知道,当时有一个京兆人叫王明干,他戒行也没有,善行也不修,后来因病致死以后,两个人把他引到地狱,地狱门前有一个僧人,问是谁呢,说地藏王菩萨。叫他念什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当时的话是这个话,现在我们改成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你能够会诵这个偈子就可以排除地狱苦。那么见到阎王以后呢,问他有什么功德,说没有功德,就会诵一个偈子。就把这个背出来,阎王就把他放了,就功德这么大。而且他这个声音传出去以后,听到的人当时都得了解脱了。后来三天以后,他活过来以后,一问说哪里有这么个话。当时他还不知道有这么个话,到处去问。一问才知道说,《华严经》在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觉林菩萨偈,说破地狱,四句偈就破地狱!四句话就破地狱,何况我们一卷、一部、一品。所以前面的这些感应呢,是确实如此的。

不要说这么地去受持、读诵、亲临这个因缘法务中了。就是以前,这再给我们叙到这儿了讲完。就有一个耳朵很长的婆罗门,是印度的和尚,斯里兰卡的,已经证到三果罗汉。他这个人呢,来到中国以后特别恭敬,后来去五台山礼文殊菩萨,路过太原寺的时候,他发现有许多和尚在念经,许多和尚。他就问,仔细一听说这是什么经呢,说是《华严经》。

哇,他说《华严经》,没想到这个地方原来早就有了这样的《华严经》了,太随喜赞叹了。马上就合掌,合掌赞叹说,啊呀,这个大方广的功德非常难思议,西域国家里,有人传此经。我告诉你们传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到什么地步呢?就是说有个人合掌赞叹随喜了一下这个经的功德,洗手的时候,合掌完了以后洗手,洗手不小心有蚊子呀蚂蚁呀小虫子啊,洗的时候给搓死了,沾到他洗手的水了,马上就生天,就生天了,何况受持读诵思惟赞叹。

所以大家看,就合掌这么随喜了一下《华严经》的功德,都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功德利益。所以经中里面讲到说,读这部经典啊,所积的福德就跟开一切智的福德一样,能至一切智,一切智呀。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功德所在。

那好,今天我们一天很快,跟大家从十个方面,不管是从道理也罢,知识也罢,背景也罢,或者说感应也罢,总归算把这部经就这么拿着也没有翻开呢,就来来回回这样给大家炒一炒,热一热。希望下个月来的时候,我们要开讲经题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包括有可能要涉及到第一二三四五卷的内容,叫世主妙严品。那我要对大家提要求了,如果你不读啊,你不知道这个内容的大部分大概的具体的里面的情况的话,你没读过,你来了肯定是听不懂了。因为我不可能逐字逐句地讲了,下一次来的时候就从品题,从经题这样提纲挈领,再有重点的抽出来,稍微展开一下,这样的讲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它读诵要通读过去,大概知道有个了解,才能算是前来听闻的资质。

好,下面我们一起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第三讲)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居士同修,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又难得,到了十月十九号,我们此一番新的法务,《大方广佛华严经》贯讲,讲到第二课了。今天的秩序也非常好,也随喜大家发心一起来把这个道场,在我们居士林主要护法责任人的沟通和组织下,能够维持得很好,大家辛苦。这样的话,我们也有一个非常殊胜的听法环境。而且我们大家每个人发心来坐在这里,倒是说自己一念的事情,但是现在因为这是一个公共场所,然后聚集了这么多的人,整个这个防火,秩序,安全,其实是非常大的一件事情。所以希望我们能够积极配合,随顺大众,然后再把这个法能够镶嵌入心。

一别,说是一个月一次,我感觉到好像跟在法源寺差不多了现在。说一溜儿就过来了,一溜儿就过来了,今天刚好也住在附近,早上就走过来了,我就想起那会儿一样,没什么区别。

上一次,我们讲到了经前的一些内容,给大家说了一下版本,《华严经》的境界,感应,等等差不多也是分十门这样说。今天开始我们主要的内容,要讲《华严经》的经题,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我来的时候,包括现在要讲的时候和今天进行的时候,我都有一个担忧。为什么呢?因为今天的内容就是特别你不能走。什么叫走呢?不是怕人走了,拍拍屁股走人嘛,倒也就算了,神走了,根本就跟不上了。扣得非常紧,又很分门别类。就跟一个云一样,一会儿风一吹,就展开了,一会儿风一卷,又成一团儿。

所以今天的法的一个状态是这样子的。那希望大家呢,能够应这个因缘。因为这个会听成两种效果。我在看祖师们的著作的时候,也生起这样的一种差别心。要么你就会觉得说,太教条了,说就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非得分门别类,一样儿一样儿地给展开,这有啥用呢?要么你就会听得把你的心,凡夫心,我们的意识心,给撑大,给提升,对法生起前所未有的喜悦。这是我的两种心境。而且觉得说,原来再跟我们净土法门,极乐世界,《弥陀经》一配合,就发现说,哎呀,真的佛法不可思议,太富贵了。

所以我这次备这个课程的时候,我也想起咱们佛门有一位大德,叫永明延寿禅师,大家都知道。永明延寿禅师号称一天要做一百零八件佛事。我记得讲《宗教不宜混滥论》的时候也提出来,说他有这么一个功德。那我们想想,一天一百零八件佛事,那会儿想的嘛,反正就肯定老和尚起得很早。回了普陀山了,感受到这起得早的优势了。三点半起床,四点上完殿,到七、八点还有一大堆时间。你稍微晚一点儿的话,你一不小心起床吃个早点都七、八点了,到那会儿到七、八点还有半天好过。

总以为说老和尚肯定也是每天起得早,起早贪黑地把这事情行满。后来传老一解释,说一百零八件佛事呀,大家想想,光说一百件佛事吧,一百件佛事,你就睡四个小时,二十个小时,那也得什么呢?二十个小时分成两拨,十小时五十件,一小时要干什么?要干五件。可是大家要知道,有的佛事是,你比如说,《法华经》要诵一部,你说这一小时,就这么五件事能干完么?一部都诵不了呀。哦,后来才发现,怎么做的呢?不是用凡夫心做的,凡夫心做不来。

所以我们今天听这个课呀,你会发现真的能把心撑大。而且不是说心怎么觉得大,是心真的有这么大,本来就这么大。就跟这筋一样,没拉开,你就觉得胳膊腿不自在,你把筋拉开了以后,你才发现说,真的,手也能探到后面,腿也能绕到头上,是都可以的,不是杂技演员才可以。所以今天,相信特别是我们看净土,说供养十万亿佛、饭食经行、七宝、沐浴、微风宝树、出和雅音,说一天佛事就这么不间断地,就净干这些,还是一念间,一顿饭的功夫,(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哦,原来如此,确实是这样子的。所有的这些佛事,都能够在一心中进行。今天我们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就看一看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也许真的有。

因为上一讲也有同修给我反馈到,说哎呀,听着听着就玄了,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我今天也说,我说上一讲你要玄的话,今天就更玄了。所以要把这个神要凝住,需要定力,需要心量,需要观照,还需要包容,要放下。就是把我放下,我听不懂的这个事儿也要放下,很可能就懂了。这是很微妙的。我讲也只能在居士林这儿,你们都是老朋友了,讲一讲,其他的讲这些话,他们可能心都没到过这儿,你说怎么听得相应。所以说,能把今天的这个,能够充满心地,那就容不得我们有一个,好像说,哎呀,悠然闲散的妄想。

我在普陀山写这个讲义,因为大家要知道,我还有其他的呀。一会儿就到了《弥陀要解》,一会儿又在这个,马上普陀山要传戒了,还有《沙弥律仪》也要讲,现在暂时把网上的《净土或问》和《印祖文钞》先停一下,等到普陀山传完戒了,可能再会捡起来,以后可以直播。那么,我原来想想,这哪儿行呀,这人都没法活了,问题是现在常住上还有一些事情要去做。一会儿说这个用的褥子来了,被子来了,床单来了,水杯来了,佛像来了,又请了两套藏经,一会儿就来了,一会儿就来了,包括今天早上还又说又来被子了。

诶,原来这日子过不了,现在也就慢慢撑开了。大家知道诀窍是什么?不是说能力增强了,不是说你的这个好像,这个行事的能力,掌控的这个主导力,你给增强了,就是不管了,知道吗?就是放下说,爱咋地咋地,这个因缘总得有人成就因缘,哪怕今天没水了电停了,也是共业,反正会好的,它就自然会好的。

我在新搬的这边,有一个叫正趣堂,正趣堂刚刚去,心里总觉得,什么都新的应该好一点吧,好用一点儿。结果它老出问题,老出问题。真的是,给大家讲一件感应的事情,最近。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像出考题一样,老出问题。我也因为在普济寺那边,两个寺院,在那边讲法,在那边讲法,也在那边有一个大的洗浴,有时候我就那边冲一下凉就行了,过来这边,虽然住在这边了,这个洗澡间没用过。那天试水,试着把它开一下,水龙头就不出水,就答答答答滴几滴,就不出水。

后来又使劲儿抠了一下,稍微比原来强点儿,也就是洗澡的话就觉得水根本不够用。换以往的话,说这还行,这赶紧要找他们工程队,后来想想说正好吧,我那边洗了,这边也就不洗了,这个水就省下了,自己的福报又省一些。一下子把念一转,下午他们那个电工自己来了,我也不知道他怎么找到的,怎么知道这事儿的,因为在我屋里,就我知道呀。电工就来了,他说师父,你这个屋里的这个水龙头不出水,我去给你修一下吧,晚上就修好了。本来我觉得按照自己的脾气的话,今天非给我修好,找不着电工了。但是你把它一放下,电工自己就来了。我要讲的这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放下了听,越听要越进,不是越听要越散,越糊。

历史上智者大师说,九旬谈妙,就是九十天讲《妙法莲华经》的一个妙字。咱们今天也算是一天说题吧,一天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哎呀,我才发现说,释迦牟尼佛太慈悲了。怎么会讲这么多经?你看,我看到这个经题的缘起才发现说,佛的智慧能够契机契理地说。一部经典一个缘起,大家要知道。就像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所有的经题,得来的名字有很多种,就是为什么怎么起的这个名。有的是以一个人,一个众生的名字而做的缘起,以人为名的。大家要听啊,这里面有知识也有法。你喜欢记的,你就记吧,今天我黑板上也不一定能写的来。以人为名的。

第二个就是以法为名。这是两大类,要么是以有情众生,一个人为缘起起的名字,经题;另外一个就是所诠的法。这个人里边,有人请法,或者说有人说法,有的是为这个人说的,有的是为那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那么像在光说法里边,也有什么呢?比如说,这个法是打了一个比喻,以比喻法为法的。以这个修行法为法的,以这个因地的修行为法,以果地所成就的功德为法,这些都属于以法为名。或者也有以体为名的,大家能搞明白什么叫做以体为名?

你看我们学习《华严经》,它讲的就是整个宇宙万法现在的这个状态,这个本体。那么以这个法为名呢,你这个法能干什么用?有的就是以用为名的,这个经干什么来的。像《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旨,为让大家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退,为它的功德,就能起这样的作用,等等诸如此类。

总之,大家要知道,在我们众生法界中,只要佛一开始讲法,就说明这个时空里边,这个色心之内,色心就是我们的精神和物质,所有的这个法之内,就会出现佛光开始普照。明白吧?每一部经典的缘起点,现在我们按摩不是要找原始点嘛,佛经每次开启,讲这个法的时候,讲这部经的时候,法界的佛光就开始普照。

所以我们首先,你比如说列四个类别。一个以人为名,有好多种。比如说,从能请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谁请这个法。有一部经典叫做《思益梵天所问经》。大家听过没有?好像我说过,但是这部经典不是很熟,今天很多经典你们可能听都没听过。《思益梵天所问经》,就是这个思益,叫这个思益的这个梵天,其实是个菩萨,他请佛来讲法,叫《思益梵天所问经》。这个给我们传达就是说请法太重要了。

我们现在能够得闻释迦牟尼佛的法,全凭那会儿大梵天王帝释天去请的。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请法的意识不太浓,反正听说有这么一个讲法,心里也发愿愿意去听。但是请法啊,请法一定要有这样的缘起和表达的。魔王都有请佛入灭的意识。大家看,他为什么?他知道随顺这个因缘就能启建这个法。所以在十大愿王里面有请转法轮,要有请法的意识。这是从能请的人这样说的。

还有一些是属于什么?叫能说的人所得的。有一部经叫做《无尽意菩萨经》,这个菩萨说,说这部经。《维摩诘经》也是从能说人所得的名。那大家想想说法的因缘,刚才是请法,这是说法的因缘,就是从他启建的,不容错过的。只要一说法,就这场法会,就咱们今天这场法会,将来一定就是一个佛国净土,就是一个清净海众。所谓的不是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嘛。你想,我们的缘起法中,一念这个说法因缘一启动,那将来就是一个净土,就是一个佛国,这都毋容置疑的。你看从能说人所得名。

还有一些经典是为什么呢?所为人所得的名,就是今天专门为这个人讲。大家想想,这个人到底有多大的福报,过去世怎么结的这个胜缘,佛专门为他讲的一部经,结果就利益无量的大众。

还有一种是为所说人所得名,有一部经典叫做《金色童子经》。就是以这个金色童子为原型。咱们现在不是拍电影或者演剧嘛,对吧?都会说有一个原型是谁,原型人物。大家想想,一部经典,能够把他作为一个案例来成为缘起法,引发所有因缘中的人,共同得度,你说这是什么福报?所以,为什么你看我们在讲起这个的时候,常说过去世哪一世结了大因缘了,无形中供养了一个圣人,或者在这个饥馑年的时候供养了辟支佛,有的是小童子无形中捧沙供了佛,就这么点事,就引发了多少劫的功德受用。大家想,佛专门因为我为原型,而讲了一部经典。

这都是以人为名,所说的一切法的缘起,而且这里边,所有的这个四种里边,能请的人立名的,功德最大。大家想,阿难当时一个问题问的,佛才说的极乐世界,现在我们都在受极乐世界的恩惠,阿弥陀佛的摄受,就是因为阿难一个人。这是属于一种叫问请,就是当面的向佛提问。

后面的几种几乎都是叫缘请,就是由于他启动了这个因缘而引发这部经典的宣说。你比如说阿难当时,《楞严经》咱们不是讲过了吗,被摩登伽女摄入淫席,对吧?《观无量寿经》就是因为一次最俗不可耐的宫廷***,但是就引发出了一部净土的圣典。所以每一次起因,每一种请,都是启动我们法身般若解脱的亮点,成就了觉,觉悟。成就了觉悟。大家知道有这个亮点太难了,我们的缘起中有正法存在。我每天都在普济寺大殿,有时候拜下去的时候,拜拜再这么绕一绕,都能听见,有时候就听到在那念念叨叨的,烧完香,磕完头,各种各样的目标啊。有的就是已经到了菩萨座下,亲自一头磕下去,他都缘不到这个正法上来,这叫有人缘没有法缘。所以大家要知道,请法,依人立名,很重要。

那么比如说再换一个系列,从比喻来讲,做一个譬喻。你像有一部经典叫做《大云经》,还有咱们听的比较多的叫《宝积经》,《宝积经》,无量众宝聚集在一起,做个比喻一样,这属于从比喻而言。

如果从这部经的体来讲,这部经所阐的本体就是真理实相,那最知道的就是《大般若经》,是阐述佛法,阐述宇宙万法的本体。从理上而言。

从用上而言,就是这部经典里边讲,既然你有所谓的般若波罗蜜,实相,修证,你总得给我露点本事,你能干什么?有一部经典叫《神足经》,《神足经》知道吧?就是讲神足通的那个意思,叫《神足经》,这就是从用上来,有什么用,就能起这样的用《神足经》。

如果从因地来讲,今天修这个法,讲这个法,讲他的因地,因也有两种,一种叫做因行,就是你在因地修什么法而得的这个殊胜功德,你修的什么因。有一部经叫做《正恭敬经》,那顾名思议,我们就不用说内容,有的我也没看过。咱们就光说经名,你看,非常清晰,《正恭敬经》,指他因地的行为,对不对。可是还有一些以因为名的是什么,是指他的因位,不是因行,位置的位,有一部经典叫做《十住经》。大家知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光讲还有一个《十地经》,这些都是属于因位。还有部分是讲因行,这是讲因的,以因立名的。

再有一些从果立名的,这个我们听的比较多,《涅槃经》。《涅槃经》就是从修成的圆满结果上所立的经名《涅槃经》。

这是说单方面的,从人也罢、法也罢、喻也罢,我们不是说单呀、复呀。那么两个往一块配对的,两个往一块一起配的,也有这样。比如说,法跟譬喻在一起,那我们以前一直讲到《妙法莲华经》,就是一个法一个比喻。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再比如说,有一个叫《胜天王般若经》,这就是胜天王属于人,般若属于法,又是人跟法双举在一起,知道吧。还有一部经叫《十住断劫经》,《十住断劫经》,我考一下大家,你能听出来《十住断劫经》属于两个什么立在一起的。

断劫这个能够,它是干什么?代表什么?就是能断烦恼,刚才讲《神足经》是干什么的,对,以用立名的,就是这部经典给你讲到的,十住就是修的智慧,这个位次,这个境界,那就是它的体;断劫,就是因为他的智慧能够断烦恼,所以叫体用双举,有体有用。如果说因和果在一起,因果双举呢,那就是有一部经典叫做《渐备一切智德经》,就是渐渐的,备就是修行,修的资粮,准备准备准备,积攒了很多就叫渐备,然后果呢,叫做一切智德,渐渐地,修行积功累德,得了一切智德,这就叫做因和果在一起,叫因果双举,举是举起的举。这是从两个法在一起。

比如说讲到,比如我正在说的这个时间,这部经典以时间为法,有一部经叫做《时非时经》,时间的时,非时,《时非时经》。如果从所说处为名,有一部经《密言经》,就这部经典在哪里讲的。《楞伽经》就是在楞伽山上讲的,这是说这部经典在哪里说的,等等诸如此类。

你们还跟着吗?能跟得上吗?不要蔫了,这才开始,今天这个才开始。现在我们要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语,我给大家念一下,你听一遍就可以了。梵语听不懂可以原谅,汉语跟不上了,就是你走神了。梵语叫《摩诃毗佛略勃陀健拏骠诃欲底修多罗》,翻译成汉语叫做什么?《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多了一个杂,杂是什么意思?就是各种各样的法,没有一法不在里边,随便你去挑,叫杂,多的意思。大方广佛杂华严,饰,修饰的饰,装饰的饰,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庄严的意思。所以说它的全称叫《大方广佛杂华严饰经》。中国人好简,才把它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今天你能把这七个字贯下来,就不错。

这七个字,如果我们把它拆开,像刚才讲到的这些经题的立名方法,把它拆开讲。比如说经这一个字,是能解释佛说法的教义,就是能诠的教,属于经。什么教法,讲的什么道理,传递给大家什么消息。华藏世界,修行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那么佛证到果位的境界以后,你看我们马上要讲世主妙言品里边,各种各样的众生就说不清楚,每一个众生都有各自的法门也不可思议,所以它这里边所有的这些法都给你传达出来,就是经属于能诠的教,诠释的诠,能说的教。

大方广佛华严属于所解释的义,就是它里边包含的意思就这么多。什么叫大,什么叫广,什么叫方,什么叫佛,这是教和义相对的。

如果说大方广属于法,那我考一下大家,华严属于什么?有的就知道,华严是比喻,这就是法喻来解释这七个字。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比喻,做比喻的。华,就是各种妙华,严,就是装饰修饰,其实就是我们修因证果,用因地的修行,来庄严果地的境界。因修到位了,果就成熟了,这就是华严的意思,用华严来做比喻,叫做法喻一对。

大方广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大家要知道,这个大字,这个方字,这个广字,只有成佛了以后才能承担,这是所证的无障碍境界,这是属于法。佛,谁证的这个境界呢?只有佛才能证这个境界,所以佛是能证这个境界的人,这又属于人法一对。

你看我们刚才讲到的,人法喻呀,教义呀等等,那么实际上这七个字里边,就这么一对一对就有差别。佛是果,刚才讲了,华严是因,由华严的庄严,庄严成佛的圆满境界,这是因果一对。这七个字里边。经是能诠的教,前六个字是所诠的义。大方广是法,华严是喻,法喻,前面是教义。那么佛是能证的人,大方广是所证的法,是人法。佛是果位,华严是因地,因果。这是这七个字中就有这么四对。

但是这个《华严经》在各种经典的论著中,它的授名也是不同的,就是叫法不一样。你比如说,有一个从数字上来讲,在梁朝的《摄大乘论》中就讲到《华严经》叫做什么呢?又叫《百千经》,一百的百,一千的千,一百块钱,一千块钱,就叫《百千经》,就等于说他富贵到就不断的往上存钱也是一百一千的存,法也这样,百千万亿不断地这样积功累德,叫《百千经》。

在《涅槃经》和《观佛三昧经》里边讲到,又把它叫做《杂华经》。《杂华经》,就是各种因地的行门,来庄严他的六度万行之华,《杂华经》。

从法上立的话,还有一个叫《不思议解脱经》。《华严经》的异名,我们现在在讲,《不思议解脱经》。

在《华严经》的离世间品和如来出现品里边,那就说得更多了。一个里面把《华严经》又给说了十种名字。在离世间品里边,讲到说佛的境界,就是佛所证的境界,在刚开始如是我闻的时候,讲到世尊始成正觉。始成正觉,他所有看到法界绝对的真理,再不会错了,从此以后一入永入,再不会有退呀有偏邪知见,有颠倒之法了,永远再不会了,所以这个《华严经》又叫做决定义华。

决定,就是这个法就是这样子的,改不了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这样子,改不了了。现前一念心地,可以变现无量无边的国土,六道众生也是我们一心所变现的轮回幻相,这个法也改不了了。包括说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法藏比丘成佛,摄受法界众生,这个法也改变不了了,决定都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边,都在这个内容之中,所以叫做决定义华。决定,意义的义,就是一撇一捺一点,决定义华。

第二个名字叫什么呢?普入一切法,什么叫普入一切法?大家想怎么能够做到普入一切法?我们一开始就讲到永延明寿禅师一天干那么多事,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有这个功用?因为一切法都是这个法,就咱们讲的佛法。你静静地,咱们坐在这个讲堂,就我们现在观照一下,你说我们学了这么多经典,讲了各种各样的法门,无非就是现前一念心性。

你说除了这个佛法,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法?大家再找一个法。非常微妙的,虽然我们一天好像活得这么丰富多彩,住在京城里多姿多样的生活,你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这需要悟性。供在这的苹果,挂在那的牌匾,四边的音响,有时候会用的空调,种种这么多的繁杂的各种物品,无非就是法。这些法无非表的是什么?就是佛法。

佛法说的就是这些法。所以大家想想还有什么法?我们的吃喝拉撒,我们的财色名食睡,就是这些法。当我们每天觉得说烦恼这么多,境界外缘太繁杂的时候,你想想这个有第二个法吗?人家说的万籁寂静。所以为什么菩萨们说外境越散,他的心越静?为什么?他就普入了这一切法,这一切法他收入心中就这一个法,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由于这样,大家发现没有,你看刚才我们这么一提醒,这算个提醒,对吧。我们每个人如果当下你有相应的观照起来的话,每一法上,你可能就产生不是原来的这种贪着或者分别了,是什么?就依照着佛法去见这一个法。每一法每一法,随举一个法就能够顿见佛境,佛性,能够顿入佛智。《华严经》所有讲的这一切法境就是一切智境,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产生智慧,所以第三个名字就叫做普生一切智。决定义华,普入一切法,普生一切智,就是任何一法都让你看到的是佛法。

前几天,你们在看直播的,我还讲过,我在给他们讲普济寺的毗卢观音,你们见过普陀山的那个大观音菩萨吧,普济寺的观音菩萨,见过啊。讲到这个法身化身报身了。我说其实我们活生生的现在后面见到的释迦牟尼佛,我们也可以见到他的法身报身化身,大家知道吗?就是因为我们人的凡胎肉眼,烦恼心去面对的时候,他就是一尊佛像,好像是塑成这么一个形象,贴了金。

但是一旦你的智慧发生的时候,他就会变了,他就会活,他就会给你产生相应的显现了。你看我这么看一眼,我反过头来,那我还想一下他,我想一念他,他的形象在我心念中出现,这就叫化身。我回头看,哦,妙相庄严,两位侍者在旁边,金色身,这就叫报身。那我们的这个化身、报身,当体这尊佛像所显现的智慧、这个妙境,一切法,都无非就是这个法,普入一切法,刚才讲到的,就这一法,那么这就是法身。所以说,普生一切智,就是这么生起来的。

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每一法都要你把心调在这个档次,否则你就真的看不下去了嘛。八十卷,诵都诵不完嘛。你说光开始世主妙言品,大家有的可能诵过了,一会说各种天子,各种天子,各种执金刚神开始,就一个又一个的执金刚神,你读的都烦了。但是,如果你心在普生一切智的时候,就说,你会法喜充满。原来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业力不可思议,就说明法身不可思议。你看一人一个样,他在护法,他在请法,他在表法,他在流通法,每个修的都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执金刚神就脾气就非常暴躁,拿着金刚杵要打人的。有一些上界的天子呢,又德行非常高雅,都在表这个法。这叫做普生一切智。所以你有了这样的智慧,再看这个世间的时候,就不是原来的那点档次和格局了,知道吗。

所以,第四个《华严经》学完以后,就叫做什么?叫超诸世间。这是《华严经》的又一个名字,叫做超诸世间,超越世间。世间在哪里?大家想想世间在哪儿?世间在哪里?就是不在时空之内,不是时空交错。里面有一品叫做离世间品,就是讲的这个。

那如果我们学习《华严经》,用一个比喻,不是当真啊,你不敢说会错了。你绝不会再堕入到二乘道了。就因为我们的这个缘,已经启动了你的大乘(根性)。所以《华严经》的第五个异名,又叫做离二乘道。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决定是大乘种性。虽然也在六道中这么晃晃悠悠,这辈子投生到这儿,但是大家要生起这个见解。心地要顿超,我们现在已经是大乘根性,不会再堕入二乘。你的缘起,你上的船,就是这个大船了,根本就不会再躺到那个小木船晃悠晃悠的,没有意思。叫离二乘道。

第六个名字叫做不与一切诸众生共。不与一切诸众生共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学习《华严经》会把我们的佛性长养、培养出来,显现出来以后,我们再看一切法不是从哪里得了,一切众生从哪来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吗?虽然说有血有肉,实际上就从这来的。那么,这里讲的不与一切诸众生共,就是我们从此以后,不是用识、烦恼识,知道吧,妄识、妄心,不是用这个妄心去见了,跟习气、业习法也不共了,而是什么呢?不在诸世间法上见了。要用智,不是用识。很简单嘛,你看,我们就坐在这里,我们讲法、讲法,给大家一开始好像慢慢讲的,只要我们的观照,大家同步,我们共同的观照,我们这一说,大家一会过来,马上这个境就转了嘛,马上这个境就转。真是这样的,哎呀,太不可思议。

由于一直在这样的修学的话,就能够。第七个名字叫做悉能照了一切诸法,悉,皆悉,熟悉的悉。悉能照了一切诸法,就是整个宇宙万法,没有一法不在其中能够炳现。《华严经》悉能照了一切诸法。

第八个叫增长众生出世善根。你就光今天把这个经题听一听,就可以熏习你无量的善根种子,让它生根发芽。你说,真的是不在这儿听法,谁提醒我们这些,我也靠大家来听法,我又把《华严经》给掀开了。大家来听我讲法,又把心缘到这个法境上,这才叫互做增上。增长众生出世善根。

第九个叫做离世间法门品。离世间呀,离世间法门品,就是这个《华严经》这一大部经,才让我们得这个离世间的这个法,入离世间这一门。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脱离业,放下情,业尽情空嘛。

所以大家听的,最后一个名字特别有意思,叫应尊重,应听受,应诵持,应思惟,应愿乐,应修行。六个应。应当,应当的应。应尊重这部经典,应听受这部经典,应诵持这部经典,应思惟这部经典,愿乐这部经典,修行这部经典。六个愿,这是《华严经》的第十个名字。

又要说另外在这个如来出现品里边,还有为什么今天给大家讲,这个经典还有一个名字叫如来秘密处。就我们今天已经到了如来秘密处了,唯佛才能究竟,九界已还的都全不知情,阿罗汉都听不明白。所以在介绍《华严经》的时候,不是给大家说过了,我们何德何能,能够入这个法,入到这个法缘中来。你想,佛灭后几百年都隐没了,听不到。

阿罗汉虽然他们坐在法场,都没办法搞明白,不适应,没有大乘根性,虽然证了阿罗汉果了。大家要知道,这个虽然,我们有时候也会有,甚至有法师们也会说,都吹牛吧,动不动就是大乘大乘,连小乘的行为都不够。这倒也是事实。我们现在连十善法,五戒十善的行为都不够,这是对的,要惭愧。可是就从这个缘法上来,他就是比阿罗汉厉害。他就没听过,不适应,不知情。我们现在就听了,慢慢就了解,将来就知道。这个一直到往生到极乐世界,即刻就能对接。对接了,马上就给你变现,兑现。然后你才能到他方去供养十万亿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如来秘密处,其他的都不知情。

一切世间所不能知,这是第二个。一切世间所不能知,为什么?因为众生迷才叫不觉嘛。佛才能叫大觉世尊,那众生不知道呀,不知道。

第三个叫名入如来印。这个为什么我们刚才讲的,能入如来的三昧正印定,就是跟佛比肩,《华严经》。你看为什么说,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就是入如来印。

再一个叫开大智门。什么是大智,你们知道吗?大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什么是大智?我们一听说能够开大智门,就是跟芝麻开门一样,跑到山里面,找这么个地方去了吗?说我们的智慧要开,不知道要捞取多少资本才叫智慧。那你们读经的时候,有没有听说过这么一个概念?叫做无师智、自然智,听过吧。就是无师智、自然智,自然现前,即得现前,这才叫做大智。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本具的智慧,是由《华严经》开启而已,不是从《华严经》得来的,知道吧。世主妙言品里面所有形容的那些无碍境界,我们现在就身处其中,是我们没开,没开就看不见,自我意识不到,是这个意思。所以叫开大智门 。

第五个又叫示现如来种性 。 因为这部经典讲的都是佛的境界,佛的修行,佛的因、佛的果、佛的体、佛的用、如来种性。示现给大家看,如来种性。

成就一切菩萨,这是第六个名字,叫成就一切菩萨。诸位大菩萨你听懂了吗?成就你们。这我们才想起来,说为什么华藏世界海要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其实就是成就一切菩萨。就是修这个菩萨行,越修越修,好像说,度无量众生怎么样。菩萨真正的修行就越修到后面他越快,越想快,其实这个功德它是越什么呢?越微细,其实越难度高。所以为什么说,菩萨要圆成佛道,要速速圆成佛道。

就是他已经看见这个好处了,已经整个就是近在咫尺了,然后他还要这么去,不划算了。所以,你看《华严经》是给谁讲的呢?就是给这个法身大士讲的。为什么?因为让他们迅速打开格局,就是正在吭哧吭哧地修六度万行的时候,突然间给他一转说,你本具就是佛功德,诶,一切菩萨就成就佛了。就是这样。就跟也许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看娑婆世界说,哎呀,曾经在娑婆世界,又要出离,又要了生脱死,最后发现也是极乐世界的一分子,本来样子。所以叫成就一切菩萨,是这么成就的。

一旦这个法成就了以后,第七个名字叫一切世间所不能坏 。就是什么人的生老病死,世界的成住坏空,已经不能够坏了。大家想,为什么一切世间所不能坏?他为什么有这个功德?你们听过说,百花能够把春天给坏了。有吗?百花齐放,最后把春天给坏了,有没有这个道理?没有呀。因为什么,春天就成就了百花齐放。百花是害不了春天的,他们就是,已经就是这样了,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就这个意思了。

第八个名字叫一向随顺如来境界,不说二话。在《华严经》里面,大家记住,前面我们讲到了别教一乘,就是这个意思。不说二话,只谈佛乘。

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我们本来处的,就今天我们也是算是众生界,处在这个染法之中,那么宣说本经,就是宣说众生是净的。大家要记住,不是把众生怎么洗呀涮呀,弄净的啊,众生本来就是净的,所以叫能净一切诸众生界。

最后一个,演说如来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法。

这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什么给大家一个一个地这样的去贯解这个名号?大家知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是说念佛念佛,就是忆佛见佛,对吧。就是见佛的色身庄严,见佛的相好庄严。大家要知道,念佛号是见佛的功德身,念经名是见佛的法性身,这是根本。如果从一体三宝来讲,没有法,出生不了诸佛。没有法,僧无法可依。所以佛法僧里边,我们现在学这个经名,就是见佛的法性身。就像《地藏经》里面,或一历耳根,或闻在本识。所以这就叫破疑生信、断惑证真。这是我们讲到这二十个异名。

下面开始,我们就是先总的显现一下这七个字的功德。这七个字,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功德。

比如说这个大,《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是说这部经的体,万法的体。我们一涉到佛教的教法,或者听这个的时候,总是一会儿说体相用什么,都要讲这个,什么刚才讲到的果法,因法,体法,用法,相法。什么叫做体?体,就是说白了,就是它的本来面目,就是这个大。你待会儿就知道了,为什么说,用这个大来形容这个体呢?体大,好比我们现在说,哎呀,他的个真高。高就是他的体,对不对。

那我问一下大家,你说这个高是什么意思?有多高呢?能说明白吗?方便说叫高,大家都认为这个就叫高,所以我们就说他最高,没有比他再高。大,也是这样。大者,体也。就这样,当体就是这样,就说到这儿,就这么着了,你就明白了。你再问说大,那就变成什么?大小的大了。就不是这个说,就是现前这个境界,古今也没有变,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再没有一法能够超出它的法。

所以为什么阿弥陀佛叫无量光、无量寿?大家想过没有?就是没有一法再能够超出它。超出它是什么意思?就是离开它也可以这么行,也不能超过它,也不能离开它,也不能跟它相比,也不能驾凌于它上。这就叫大。所以佛门常有一个词叫其大无外,这个话呀,跟我们刚才讲的说,除了佛法,还有什么法是一样的道理,你把它会通过来。就是说的这个。大者,体是指它的体。

方,是指的它的相,它的相貌。既然说,哇,你这个人真高,那你具体就要说他脖子也长。我这脖子就比一般人长。我记得那会儿到了佛学院读书的时候,问我有什么特长,我说就是脖子长。后来他们就一下把我记住了。脖子长,胳膊长,腿长,腰长,那就说明这个人真高。所以说,方就是相也,没有一相不是它的。没有一个,就是它身上这个相貌不是它的相。这部经典也是指的方,就是指的相。

广,是指它的用,它能干什么。佛说法呀,各种各样的法门,从凡夫到佛,一步一步的次第,全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所以广,是它的用,有这样的用。

佛,大方广佛嘛,佛,我们刚才讲了是它的果,成就的果。华,是它的因,这个时候,华跟严要展开说、分开说了。华是因,就是一朵一朵地把它庄严起来,对吧。什么庄严呢,用严来庄严,严是什么?就是指的智慧。就比如说,华是它的因,比如说我们行布施、持戒、忍辱,对吧?精进、禅定,但是,你没有智慧般若波罗蜜,你这五样呢,都是白搭,还是生死法。所以从这个来讲呢,严就是指的智慧,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指的教法,是指的教法,这是总名七字的功德。

后面我们就开始讲一下,光说这个大,大到什么程度。刚才讲的是说体比较大,体大。就是说,没有一法能够,奠定了它的这个,没有一法能够超过它,这个体是常的,遍的。谁能够悟到这个大字啊,入了这个大字就开悟了,跟这个大字相应,就开悟了。

这个第二个,大字的十个意思,刚才我们是指的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各有各的标配,现在我们再光说这个大。这个大,是指的一个是体大,二一个是相大,它的相貌就具足恒河沙性功德,无所不具,我们上次讲到的,事事无碍。那刚才讲到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是这个相,相大,是不是这个相?那我们光知道无量光无量寿是这个相。我跟大家讲一下,包括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也是这个相,无间地狱。

大家想想,为什么无间地狱能够从年竟劫、苦楚相连,你不要说苦,或者说里边的种种情境,油锅呀,什么镬汤呀等等,你就光思惟它为什么苦楚能够相连的这个功德,相连也是大的境界,更无间断,也是大的境界。数那由他,也就是不可思议的时间久劫,也是这个境界,是不是这个相?这就叫做相大。你看,从极乐净土到无间地狱,都是它的相,这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之大,第二个相大。体大,相大。

第三个用大。就是它的好处,无量无边,说不周全,在这个注释里面的一个专业词叫业用周普,业就是造业的业。就是它的这个《华严经》里面讲的这些法、这些门呢,周就是没有地方不到,普就是没有一个根机用不着,这叫业用周普。你比如说它的用,到佛也能用得着。为什么,《华严经》是怎么来的呢,就佛直接说,好吧,你们要听,我就把我的我有的东西直接说给你们。

所以,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本来是享用自己的法乐,内证的境界,佛的用。就是《华严经》这个境界是给佛用的呀,所以叫用大。最高到佛他也能用得着,何况我们众生呢。次一点的菩萨,是给法身大士所宣的法,他们用得着用不着?也能用得着。二乘人听了以后,听不明白,听不明白不是说听不明白就算了呀,后面所有的一代教法是为什么?为了让他们回小向大呀。回小向大,那么罗汉也用得着,知道吗。圣人全部都用得着,何况我们凡夫呢。

这就是它的用大,从因到果,一生圆满佛道,还有比这作用厉害的吗?一生圆满佛道,所有的经典里面呀,只有《华严经》讲一生圆满,只有《华严经》。所以这叫做用大。最大的就是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能够用得上的大用、用大,导归极乐。所以,第三个就叫用大。

第四个果大。《大方广佛华严经》果位大,从他所得的智慧境界来讲,毗卢遮那,大家想想,毗卢遮那佛呀,法身毗卢遮那在密教里面叫大日如来。他们修这个大日如来的法的话,这就是已经到了究竟极果了。特别是唐密,完全是依这个而展开的法,毗卢遮那如来,所以,他的智慧境界大。第二个,他断的果位大。断的果,就是所断的烦恼能够直接证到究竟果位,无明。

所以为什么佛叫善逝嘛,善逝呀,真正的善逝才能证明他所断的烦恼大,为什么?没有烦恼,进退自如,来去无碍。善逝世间解,善逝。从他所证的这个世界来讲的话,也比任何世界都大,叫华藏世界海,整个世界都包圆了。你们北京人不是喜欢说叫包圆吗,这就是人家的果大,果位大。

第五个叫做因大,修的因大,一定是要发菩提心,就是发的十信。从十信起,信解行证,上次我们讲过,十住起解,十行,十回向是发愿,十地是证位,然后,因中的差别诸位,历历在目,就叫因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位阶位,历历在目,这叫做因大。

第六个叫智大。所得的智慧圆满,这个智慧的功德能够把所有的修行都庄严在一真法界。所以,后面我们讲如是我闻都跟其他经典都不一样。其他地方讲如是我闻,总是忘不了阿难在印度的七叶窟嘛,讲如是我闻。大家在一起,都在听,如是我闻,很有现场感,真实感,这个世界感。但是《华严经》的如是我闻就不是这样子的。你要代法身大士的诸菩萨们来说。

《华严经》的如是我闻,不是说你不敢设想阿难,是阿难的本地风光,而不是他应现的罗汉身份。《华严经》的一时,一时什么佛在摩羯陀国或者什么,一时也不是我们常说的,说这部经典之时,众生的根性成熟之时。《华严经》的一时就是说,只有这个时,没有第二时。你就是跑遍了全球,不要说游遍了整个宇宙法界,只有这一时。释迦牟尼佛曾经还在六道轮回,还在下堕三途,他也在这一时。现在他已经入灭了,我们此时此刻听这个法,也在这一时。所有的法都在这一时,这叫做大智为主,遍严一切,就是一切法无所遗漏的都往这个法上会,智大。

教大,第七个叫教大。就是每一个文,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语,甚至说一个句头句尾都是遍于一切十方三世,重重无尽的。我们学习《华严经》,包括我们现在讲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你也不要把它当做文字来找感觉了,大家能明白吧。你一定要立体着配套我们现在这个现实世界,所谓的现实世界,就正在阐述所有它的这些大,要不然,你听不进来的。遍十方三世重重无尽这叫做教大,就是整个宇宙万法都在诠释《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说的周遍整个法界宇宙万法,这叫做教大。

既然这样,第八个就是义大。因为它所诠的法界无穷嘛,每一法都无所遗漏嘛,所以它的义大,这个意义的义呀,就刚才讲的一撇一捺的义大。

既然这样,那么,所有的众生,不是说光咱们南阎浮提六道轮回,就这些居士林的佛弟子来所受它的教了,是这个法门能够让无尽的众生,全部作为所受度的对象来得度,这叫做境大。所对的境,所有一切众生,无尽的众生。所以你看我们,心为什么说要今天要把大家撑大?就比如说我们回向,你说回向,说是说,哎呀,回向什么尽法界,遍法界虚空这一切众生,你的心真的能够遍起来吗?我们一说有时候,一说,哎呀,弟子今日念佛,回向所有四生九有众生的时候,我们的心基本上还是说,哎呀,四生九有谁知道在哪儿呢,反正我就这么念一念吧。

模糊的,麻木的,是冷的,热不起来。你要知道,四生九有、六道轮回、重重无尽的这些众生,真是都真的在那儿。你要知道,我们一个回向心生起来,我们的这一切心念所周遍的这个,观照到他们的这个心的量大,也真的能到那儿。这个东西要里外要里跟面要对得齐齐整整、真真切切,这才叫做境大,知道吗。所以,就因为我们现在就这点本事,逼得释迦牟尼佛只好先说一个净土法门,先给你露这么一条道儿,就靠这条道儿,入这个光明法界,再全部展开。

因为心跟不上,我们心不为自己,现在是不为自己为六亲眷属,认得的人,或者今天听到谁,在你的因缘中,听到谁突然间走啦,或者家里有往生的了,给他动一念真实心,我说的,能回向一下,已经不错了,你就修得真的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呀,你算是脱颖而出,叫芬陀利华。纵然如此,你说我们,耳朵噌地今天听到哪里有发生了一个不测,说生起怜悯心,跟自己的六亲眷属,父母、爷爷、奶奶、姥姥真的往生,你说心能持平吗?

能持平吗?反正我不能。我自打出家了以后,现在就尽量,那还说实在的,有时候还说,诶,他是不是我弟子呀。还要有这种分别心,我跟大家说实话,我惭愧忏悔。我就这点本事,所以我只能往生,往生了,就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就持平了。在这儿持不平,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业习中就有亲疏远近,这个境平等广大不起来,就靠《华严经》往开撑。

第十个就是业大,业大是什么意思,《华严经》不会灭的呀。大家能理解《华严经》不会灭吗,就是法灭的时候也是《华严经》的法,这个能听明白吧。就是法灭了,有正法,相法,末法,灭法,还是华严法。所以你看梦参长老,我在此说,为什么说,他说五台山,说世界未成,五台山已成,世界已坏,五台山不坏。其实就是讲的这个法,业大。华严的上首菩萨是文殊普贤嘛。

所以这个就每一个法都有每个法的法境。这十大,体大,相大,用大,果大,因大,智大,教大,义大,境大,业大,这十种法,都能够把这个大,给它诠释到各种层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是我们光讲了一个大字。

下面我们要开始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方。方也有十种意思,但是我们就带过一下就行了,因为方和广其实是在一个境。前面我们讲到的什么体、相、用、因、果、智、教、义、境、业等等这些法呢,为什么,这都属于大方嘛。方是一个什么啊?法的意思,前面讲了嘛,大是体,对吧,方是相,就是相的话它就有这个道理,对不对,有我们对这个道理的理解。

所以,为什么法叫做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慢慢慢慢地这一种程序就形成了,我们对它认可了,那么它就形成一法。你看,我是个人,大家都是人,都认可了,人这就是人这一法。居士林,居士林在西四这边,这个地方,那我们对西四也是一个法,居士林也是一个法。我们国土里面还有出家人,在讲经,大家称为居士,来听经,也认可说出家人是一个法师,来讲经是一个学修,这也是一个法。

这就叫轨生物解,就是这个道道条条慢慢慢慢形成了,大家认可了,就叫轨道的轨,让大家生起了理解力,叫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就是说,既然它形成这样了,就每一个法就有每一个法的样子,所以叫方。大方,这个方呢,就是说前面的这十种体呀相呀用呀这种大,其实都是它方的内涵,就是方内之法,可以这么理解。就是随便你用,爱听哪一个,就给你讲哪一个,适合哪一个,那你就修哪一个,这就叫方。

但是这个大方最重要的落脚处在什么,在广,在广。广是什么意思,是多的意思,就随便你用,你用不完的,《华严经》你用不完,你学不完,你学不尽。能够把你能够学的能力能够尽到头,这就叫重重无尽,永远都对你有开发度,永远都对众生有开发度,所以说包无不尽。也就是说,前面的十种这叫做多。这个大方落脚的这个广字呀,我们也要从十个层面来理解一下。

这里面其实它配对呀,因为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太多的在黑板上写了,反正后面也坐了同修,大家能够思路清晰地听下来就好。这个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对于《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理解。因为我们进入到经文的讲解的时候呢,就又一个别开生面,换一个风格,跳跃式的这样的把主要的这样的来做一个贯解,但是从前言和经题来讲,我们是要把它圆满给贯完的。

这个广字呀,第一个,三个字,广的意义,第一个叫做广依义,皈依的依,广依义。为什么呢,因为《华严经》言教非常的繁,一层一层,非常的广,它有什么功用呢?就是为一切众生所依,叫广依义。这一切众生包括六道轮回中无间地狱,到九法界的等觉菩萨。包括这些大菩萨,没成佛的大菩萨。都是要把《华严经》的经教作为他所依,才能圆满,所以叫广依义。

第二个意思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的甚深之法。我给大家讲一下我一个心路历程,什么叫做广大甚深。就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不可能。你比如说我回去普陀山,可能大家也看在微信上看见,我讲到佛灵僧不灵。因为普陀山那边呢,江浙一带福报非常大。福报非常大呢,我们一般的错误地会认为,通常的凡夫浅见,或者说道人的一种著相法吧。那认为说佛法当然要苦修、清修为本了,这是对的。那么好像福报太大,能不能想得起来道业呀,大家的道风到底怎么样呀。我这么多些年一直也没有回普陀山常住,总以为直奔五台,说那个高高山上又冷又冻,苦凄凄的,磕五个台绕一圈,这才功德无量的,拍一拍胸口说我在修行。

可是不一定是这样,我给大家说,不一定是。为什么修行看不出来?我们现在所有的功德都是在表法,说在修行,就是在表这个圆修法中呢,你能把这个功德给咱表出来,就是应该说学佛嘛,应该是怎样的对吧。要虔诚,要恭敬对吧,要信仰。我一直就是这样的个有色眼镜凡夫心眼,所有我就回去普陀山,刚回去时候极不适应。后来回了普陀山呀,再不敢这样犯业障,知道吗。原来观音菩萨真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文殊菩萨更厉害、更无情。你不要以为说他慈悲,他看谁,知道吧。你去烧香拜佛懵懵不懂的,你说什么他给你行行行,好好好。他发现你可以面对说不行的时候,他就一直给你不行,知道吧。所以我回去讲的,哎呀,我就发现整个这个普陀山上,原来这个法境如此的广大甚深。

我们现在说广说义,你不要走远了,我们为这个服务的。第一个广依义,第二个广说义。这个广说人家是不说的。我回去了即启建了说在普济寺开始讲法,哎呀我也说,你看我这走到哪儿都是法缘,必须要讲。讲着讲着我突然发现,有一天悟到了,听法的法师们呀,他早已经有法了,他就是来做庄严众来成就普陀山,表这个说法,缘起的法。因为人家根本不说,就是海印三昧不动道场,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境,还说什么嘛,这不就在说嘛。

所以那么多的师父们,就是每一个人就跟观音菩萨的千手千眼一样的,示现的各种各样。我是好我就好,我是毛病我也一点儿都不遮拦不装。但是我后来才发现人家心如明镜,就这样。所以整个这么一个琉璃道场就从来不动,只做一件佛事。是什么呢?你把钱拿来。为什么?因为愿悉饱满舍悭贪嘛。大家对观音菩萨有恭敬有感情,唯做一件佛事,就是给所有一切有缘众生来培福。

生智慧让文殊菩萨管,就是好这些在著相上苦行,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业消智朗,当然有这个法,由文殊菩萨来管。观音菩萨,你要到这,要么你完全不图了生死,那就修福;要么你就知道说原来生死就是不了了之,根本不用去提倡修,不用去提倡了,这才叫了,那你就生智。所以那儿的福都是圆满福,那儿的慧都是究竟慧。

圆满福究竟慧,福慧已经庄严到头了,还用说吗?所以叫圆通宝殿。你就自己进去自己捞吧,看你捞什么。观音菩萨从来没动过,就这么个法境。如如不动就一件佛事,方便善巧,给众生培福的机缘。所以普陀山现在叫越来越好,来一次好一次。上次我们大和尚还写了一个说来好来好,越来越好。后来有一个同修也很有智慧,他说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哎呀,我说真圆满。这就是菩萨法界的法,所以叫广说义,宣说广大甚深法。广大就是说,看你在哪儿你就自己显哪儿了,认哪儿的法。甚深就是它是一个无底的,你不要以为说你能取之到头儿,没头儿,这是说的广。

第三个广破义,破一切障,无有余故。你看如果说我们的见解真的能够,如我刚才所说的能够到这个地步对吧。你的眼中还会有如法不如法,有吗?你的眼中还会有清净不清净吗?就一切都是如法的,都是神通妙用,都是加持,正面的引导,反面的激荡,都是法。这时候一入到这个境界了,真的就是随便来一个。就昨天你看我飞机上来了,飞机上来了这个是真的因缘中。

我在来之前呀,要沐浴一下剃头嘛,这也算是对法的尊敬每次的。沐浴完了以后,我一般就在洗脸的那个里边,把衣服搓几下就算搓干净了弄出来。搓干净我还打一个妄想说,什么时候能够把染净能修平了。你看人就执着这个,非得要洗得干干净净,到了马桶边了就讨厌得不行,拉一堆进去更就不想,盖儿一盖噌地一冲,就好像一冲就冲走了。可是冲不干净,都是身上有的呀。

我作意过这个法,心里想,哎,什么时候能够心地修得把这个修平。昨天就连路上都不放过我,你知道吧。我就从普陀山到咱们北京歇会儿都不行。飞机上,登机以后,这边坐一个女众,旁边这边在看书,看书就巧到什么程度,我把这个法义拿出来,说哎呀有些地方再批眉一下,找笔呢找不着笔,说又要上行李架拿笔,拿出来写一下嘛。这个菩萨就拿出来个笔,就在那儿比划她的书,就这样拿个笔就在那儿,这手还会这样儿,你们见到过吧。

哎呀,我还想想说,是不是我又自作多情地往这儿会,人家根本就演法演得无心,我自己会道自以为有意了。结果呢左边这个菩萨又出现了,一开始呢躺在那儿呼呼地在睡,我还想这是什么意思干什么呢,仔细看了一下也闻不着酒气呀,没闻到酒气。结果过了一会儿往那儿一趴,呼呼呼地就跟喷泉似的,就在我左边呀,就开始喷了吐上了。

马上这个嫌憎之心就会生起来嘛,连身体都下意识地要往这儿倾斜一下,对不对。可是当我正当这一念嫌弃心生起来,你看右边那个女菩萨人家看我一眼,马上就从那个座位后面抽垃圾袋,噌地就拉开了。诶呦,我就生起惭愧心了,说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这个垃圾袋嘛,你给他递上去什么的,我怎么就想生怕把我的僧服给我弄脏了。

那完了以后呢,又一个试验考题就又跟进上来了,那个空姐马上就过来说,先生请你坐到这边吧。那在头一排,我一般坐呢不喜欢坐中间嘛,就喜欢坐走道,因为腿能伸直一点,腿长,写东西呢也有时候活动一下。她请我坐那儿呢,正好是那个道的边上,旁边这个女士也身体这么略略轻微了一下,哎呀我马上就提醒说,这个先得给别人想想,我就问这个女众,我说阿弥陀佛!我说要不要你去坐吧,如果你嫌这个男的,我说我坐这儿没关系的,我说你去坐吧。这才把自己先想自己的心转成先想旁边的心,就这样。就刚在普陀山动了说什么时候把那个染净心能修平,在飞机上就这么给我演。所以这就叫什么呢,现在我们在讲法,你不能走神儿,广破义是什么?破一切障,无有遗故。

遗漏的遗,就是一切境界来的时候呢,你不要再把它放过说,这是人事,那是修法,这是一个,不遗。因为我们一般理解无有遗故,就是说好像都把障碍破完了,好像怎么怎么样,功成名就了,是正在进行中,你一个法都不能落下,一个境界都不能错过,就这么修。你不修的话就回去还吐,不只来的时候吐了,你什么时候修过去了,就不吐了。哎,也没有办法。所以这叫广破义。

第四个广超义,就我们刚才讲到的,你能够超越了,超出世间诸所有法嘛,超越就是无有一个法能类比故。没有一法能跟《华严经》相并论。就跟我们刚才说百花跟春天,能坏春天吗?反过来说百花跟春天、阳春三月能比,争奇斗艳吗?也不能啊。百花齐放就是阳春三月,你再去跟阳春三月竞春色,能比赛,能竞争出来吗?竞不出来。所以这叫做广超义,无有诸法能类比故。

广治义,就是具摄无边对治之法,为能治故。所有的法来的时候,你都一样一样要对治过去。这个确实是如此,你看我原来就特看不上会掐会算这一类的人,特别是如果他是出家人的话,我就给他扣个帽子说,不务正业。后来想一想为什么,是因为我不会,我不开这一道儿。我也尝试过拿着《周易》看一下,什么麻衣相术也看一下,看不懂嘛。

连八字什么一掌经不会掐,就这个都记不住,说不会。所以那个特短了,显得说我说法,我这才叫正法,受不了。可是随着我们的学习,大家看,在《华严经》里边的登地以上,还要高层地以上的菩萨,才能够神机妙算,到处去算。谁来给看都能给你看得真真切切,给他讲得头头是道,然后再把他摄到佛法中。所以这就叫无边对治之法,要对治,一切都是法,你能够把这一法一法地慢慢地对治,这叫广治义。

第六个叫广摄义。广摄义是什么呢?通摄无边的异类法。就刚才的掐算法,看相法,甚至是十恶业法,等等这些法,都要在这个《华严经》里边,都能够把它包起来,在其中。通摄无边异类法故。包括外道法,我们一般讲的佛法是佛法,邪知邪见就是外道法,魔法,所有的法都在华严法中。

广德义,德行的德,就是俱摄二严,诸圣德故。一个是福一个是慧,这叫二严,就是两种福慧庄严嘛。能把福慧庄严,能够转成所有的圣者功德,就是佛的功德。

广生义,能生无量诸大果海故。能出生无量无边的大的果地觉海,叫广生义。

广绝义,这个很有意思,广绝义说了这么多的义,最后说非是心识称量所能知故。不是我们思维呀,讲说呀,语言呀,沟通呀,这么才能够把它搞清楚的。说白了还是得观照,修证,或者说纯信。这是我附带地给大家说一个,你观照也罢,修证也罢,也要入这个境。那么现前《华严经》讲这个境,你纯信它,也是入,以信来入。信的话,我们纯信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彻底接受,不假思考的时候,也是一种非心识称量。不是心在想,或者念头在思惟了。

第十个就是广知义,具足种智,破邪见障,无有余故。一切智慧现前了以后,那么所有的这些有所得法吧,我们把邪法就放在有所得的这个层面来讲的话,都已经不在话下。

这是我们上午给大家讲的大、方、广,从经文各种立题,就表这个每一部经典的内容的核心之法。不管是人也罢,法也罢,请问者,说问者,原型者,等等诸如此类,这是一个版块。第二个版块呢,给大家讲了一下《华严经》有异名,也有它的对法,就是人法一对,教义一对,它的异名,特别是这二十个异名各有所表,重重无尽。第三个版块,就讲到具体的这七个字,每个字所显的功德。我们正在讲这个,现在讲了大、方、广,下午开始要讲佛。好,我们一起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随喜大家。

(第四讲)

好,请大家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

各位同修,我们下午,第二讲的下午,下半场的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贯解。上午我们讲经题,讲到大方广,讲到这个广的意思。在《华严经》的这种华藏世界海的这个法相中,他说到,就是这七个字,其实一说大,只要说到大的这个加持,方也是大,广也是大,佛也是大,华严也是大,经也是大。说到广,大也是广,方也是广,佛也是广,华严也是广,经也是广。它其实是这样的一个,就是每七个字里面,每一个字的内涵,这种法境,都含具了另外六个字的法境,它是相互融摄的。上午我们讲到说大方广,下午开始要讲一下佛了。

我曾经为讲经,就是光讲这个佛,如是我闻呀,一时佛在,都又要讲到佛,《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一定要讲到佛,又说《大佛顶首楞严经》。那会儿就费尽了心思说,怎么把这个佛,这次讲得跟上次不一样,从知识上有一个了解,希望大家听得不那么,怎么讲呢,不那么枯燥吧,毕竟是用有为着相法来讲。

看了一下这个《华严经》,看祖师们的注释,发现原来讲得太少了。就那么地去找这些素材也罢,自己有一些境界上的一些小解悟也罢,还是边边角角得很。我们来学这个《华严经》里面,光这个佛的内容,在《华严经-离世间品》里面,在这个《离世间品》里面有十种佛。这十种佛,在八地的内容中,同步,在八地,讲八地这个内容中里面也又讲到十种身。

就是佛不是有佛身嘛,佛的身相是怎么体现的,佛的功德身是怎么表达的,佛的智慧又是怎么显现的,佛的威德妙用,成就的菩提涅槃道果,他长什么样子。那我们真的是在这个人的这种,咱们生在人道,一会儿说听闻到佛法,听闻到这样的一种大加持,圣言,闻所未闻。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现在把这个自己本有的这个佛性也罢,佛功德也罢,就是把它萎缩得残缺得太可怜了,简直就是说已经连个地平线,就望不到天际,这种感觉。太小了,太少了。

所以为什么上午讲到说撑大大家的心量。现在我们就把这个,下午可能,坐在后面的同修也不必着急,但是黑板上先把这十种身和这十种佛相互之间的这种匹配,我们把它给大家抄出来,我们了解一下。后面看不到不要紧,因为我们还会念讲给大家。

好,我们大家不着急,一定会给大家贯讲清楚的。就是在八地,八地就说到这个十地嘛,十地里面不是登到八地的菩萨,他讲到说如来有十种身。我们大家看到了吗,这里有一个叫做菩提身,看到了吧。大家想,菩提身是怎么来的。菩提是什么,我们讲到菩提苗嘛,觉嘛,觉悟嘛,对吧,菩提就是觉悟嘛,菩萨就觉有情嘛。大家谁能猜中菩提身是怎么长养成的。娑婆世界叫什么世界,对,菩提身从哪儿长,忍辱般若波罗蜜。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就是我们修行最上不去,最自以为好像在精进勇猛的时候呢,就有一个关口,你突破不了,卡住了,你的这个法就是增进得很慢。你看上去好像每天大量的功课,看上去每天大量地念的,计数器,珠子光亮,永远都不如一个什么呢,恒顺众生。就说你今天,你比如说哪怕有一件事,我可以拍着胸脯子给大家打保票,你不信试试。

今天哪怕只有一件事情上,你暂时,不要说一下子入这个相续,就是你暂时今天这件事上放下了自己的习气,随顺着他,由着他,成满他的愿。你把这个心发得,把这个摆平,跳过去了,你今晚就有可能做好梦,或者佛菩萨就现身给你说法,或者就加持,或者就现瑞。为什么,他就是来鼓励你说,这一步走得是最对,力量最大。这就是忍辱波罗蜜。

为什么我们常说修行路上的常败将军,就是在这儿过不去。这个业习一下子来了,那往出冒的呀,你自己掌管不住的,它就是要往出冒。往出冒的时候,你现前怎么也掌控不住,他开始什么呀,就开始抵触了。大家想想,为什么说绝学一道人,什么叫做道人,说不断妄想不求真,就是一切就是任运,就是这个法,本来法就是这样子的。我听到一个法师,反正不知道他有没有开悟吧,他给我讲过这么一个因缘。

每个人都有习气,比如说他说好喝茶,或者是弹古琴,反正这都算习气。习气一过一过,弄得贪着太集中在一起了,这个习气就会发挥得很猛烈很障道。那我们,比如说身为三宝或者三宝弟子,你总要去表法,给人家说佛教徒应该是怎么样的,对吧。但是这个法,它是一直就这样,本来就这样的,你在它上面动一下,其实就是干什么,就是相抵触,对不对。你跟这个本来面目,你在上面要动,起了心动了念,无明就启动了。所以我们要跟这个法相应,就是这个菩提身,跟这个法相应的时候呢,就是说一切现成,本来就如此,毕竟就如此。

你看为什么让大家念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你这样念阿弥陀佛了,就是本来就如此,毕竟就如此。就把这个,怎么说呢,就是把这个菩提法和这个功德圆满法就和凑在一起了。真正的菩提觉悟就是说,就看,禅宗不是讲老僧只管看嘛。就看着这一切的发生,没有好坏,没有善恶,就这些法,华藏世界海,事事无碍。

可是当我们要表这个法,就是说本具的法是这样,缘起的法你得修善,对不对,我们佛教讲,你要断恶修善,要修十善业。可是假如果,比如说假如果这个人开悟了,这个是我自己臆想的,没有教证。假如果这个人开悟了,他本来一切就这样,他不刻意了,任运水流,对吧。修行就是但只管看,就看这一切法。那么这一切法里面,有的一些习气,它可能是障道的,或者坏别人的信心的,那他就必须修。

可是你修的时候会怎么样呀,又会发生了一个什么呢,有为心,有漏心了,对吧,刻意了嘛。所以我就听到这一句话。他说,哎呀,我要改这个习气。但是他又很矛盾说,我一改这个习气,我又跟法有抵触了。所以他就是说,我只有说,为了表这个法,那我尽量在这个上面要,就是说刻意地要去修,可是修着修着,如果从法有抵触的时候,比如说我好喝茶,我就要今天喝一天,或者说今天弹琴我要弹一夜,因为法就是这样的,就这个习气,任它习气这样发挥,只不过你的观照觉悟在。

所以为什么,大家看,叫生忍,生忍就是硬生生地忍。可是真正地入了道以后,见到这个实相,叫做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灭,就是这样,本来就这样,不要去忍了,任其,顺其,任运,自然。忍辱波罗蜜成就的就是这个,叫菩提身。大家看到了,这是成的菩提身,只有这样才能叫做正觉佛,才叫正觉,才叫遍觉,才叫无上觉。一旦你,像罗汉,他也是觉悟嘛,对吧,也是有智慧的,可是他一定要从生死到涅槃,有这个对立的,这就偏了,不叫正了。所以罗汉就是罗汉,佛就是佛。这个菩提身所对应的就是正觉佛。这么说能听明白吧,这叫正觉佛。

那我们再看第二个身叫做什么,叫做愿身。对,愿身所显的佛就叫愿佛。愿是从什么来的呢,就是大愿。诸佛菩萨都有大愿。我们现在也有愿,中午皈依还要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说这个愿身长起来,我们要知道,六度里面不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嘛,对不对,这叫六波罗蜜,又叫六度。还有四种,是在这六度的基础上又开出来四种。

有一个叫方便波罗蜜,还有一个叫力波罗蜜,力量的力,还有一个叫智波罗蜜。六度的般若波罗蜜,那个叫慧波罗蜜,这个叫智波罗蜜,它有时候也有一种就是根本智和方便智的这样一种差别。还有一个就叫愿波罗蜜。愿波罗蜜就是说你的愿力,其实愿力,大家想想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什么,就是意志,就是心力。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在线上听这个直播,那天还讲到说这个,为什么说精进对治懈怠。

我们懈怠,一个是身体懈怠,身体吃不消呀,或者懒惰呀,不想动呀。拜佛,你得一磕一磕地磕下去,听法,你得一步一步地坐在这儿两个小时呀。你要知道,两个小时,大家比我难受呀,如果听得不相应了。我讲起来了,全沉浸在法务中,这一晃就过去了。那如果你听得不相应了,这就难受,就身体难受嘛。念佛念得声嘶力竭了,觉得中气不足了,这也会难受。

为什么。其实真的不是说身体的问题,就是愿力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修行,一下子就把这股劲儿,身体马上就弄完了,可是如果你愿在,你的身体力量就不会倒。因为它是四大假合的呀,四大假合的,你靠什么来牵动指引它呢,就是我们的愿。为什么说愿力能够抵挡过业力,神通都抵不过业力,只有愿力。这就叫做愿波罗蜜成就的愿身,第二种功德佛名称叫愿佛,叫愿佛,愿身成就的愿佛。

我们来看,第三种叫业报佛,佛的十身,叫业报佛。我们听起来好像说,这佛都不造业了,怎么还能感得业报呢。大家看,这里的叫相好庄严身。相好庄严身是什么庄严的呢,相好庄严身是怎么来的。六度里面的第一度是什么,对,相好庄严从哪来,就从布施来,从称扬赞叹别人布施来。大家想,舍嘛,布施叫舍,越舍越得,你舍的是执着烦恼。你说为什么常形容一个人的身体叫拧巴。

说这个面相,有的五官长得很开,有的五官就拧在一起。为什么,他就是从你的心相上,从心到相上而言的。你看我们,呼,微地一笑,马上脸就开了,噌地一皱,这眉毛就皱起来了。所以一样的道理。我们在舍的时候,就生这种檀波罗蜜,欢喜心,自在心,法喜充满心。知道说,舍了这个难舍之物,得难得之法。这永远是成正比的。所以由檀波罗蜜就能够成就相好庄严身,称之为业报佛。这个业报不是咱通常说的业,当然也是这种业,是修六度万行庄严起来的一尊佛身叫业报佛。

大家看,在经典里面,《无量寿经》里面不是讲到说世间国王跟四天王天,或者六欲天的天王,根本比都不能比,就跟乞丐跟一般的大富人家的人出来的那个范,那种气质,那个庄严比起来,那一目了然的。大家想想,我们有时候说乞丐怎么来的,大富长者怎么来的,唯一的差别相就是能不能舍。乞丐就是因为过去悭贪不舍,所以差点堕到恶道里边,可能做人的福报还有一点,又给你撑着,撑到人道来了,可是到了人道就是贫贱之身,资具不够用。所以相好庄严身叫做业报佛。

这个力持身,力持身是由什么呢,由力波罗蜜所成的,有力,力量的力。这个身又叫做悉过诸佛一切刹土,就是他方国土里边你随便去云游。力持身,这个力量哪来的吗,力量哪里来的,力波罗蜜怎么来的?你想,我们现在说,有力量,总是下意识地说,他能扛二百斤,或者说一个摩天大楼,现在不是被有一种技术叫平移嘛,一栋楼就能够把它搬到那儿,好像这才叫力量。这些力量都是世间的力量,是着相中的力量,最大的力量就是心力。

所以佛已经把这个心盘活了,这个心盘活以后,这个才是本元之心。我们常说性具性具,本性具的这个力量,有这个力量他就可以随心所欲,显现在相上就叫随身所欲。所以就是过一切诸佛刹土,一弹指间。这个力持身所感的就是叫做住持佛。住持,相续住持世间,住持法道,住持众生知见,住持华严教海。这叫住持佛。

化身,化身有时候又叫做清净色身。化身是从什么呢,从方便波罗蜜。你看这是不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常讲的方便善巧,方便善巧,你今天有这么个因缘,你行了一个略施一计,把他引到佛门里边来了,将来你就是一尊化身佛,你成佛了以后。你引他入佛门的,你就是一尊化身佛接引他,在行佛法,上佛道。这不是分身散影嘛,就叫化身佛。

所以大家知道,你看今天我们授三皈五戒。你比如说,好多介绍的,谁谁谁介绍人来的。那他介绍来的,肯定是跟他在他的因缘中有这个缘法,对不对。他发心把他给接引进来,接引进来,其实,要么就是说至少得我说话劝导劝导你,这也是一种方便。那有的人不上道的,他得讲讲皈依的好处,学佛的好处,有什么感应,把他说得说得种种心动了,这一切的方便,种种善巧,就叫方便波罗蜜。

这个方便波罗蜜成就以后,就等于说你每成就一个人,或者你动这么一念去成就别人的心,就是一个化身佛。清净色身,所以这里叫化身。化身又叫涅槃佛。大家不要搞错了说,怎么好像又跟涅槃法,不是涅槃经常住不坏。

这里的化身涅槃佛这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也是一个化身,对吧,只不过他过去介绍人接引人接引的多,不断地授持三皈五戒,授持三皈五戒,终于在他成佛了以后,他把他曾经介绍的那些人,在这一期中全部给度成就了,全部又给种了种子了,全部自己介绍的没成熟的又介绍给弥勒菩萨。那么,诶,两手一摊,好了,这一期中我的任务完成了,拜拜了。这就叫涅槃佛。他的一期度化因缘满了以后,这个化身的任务就结束。所以化身又叫涅槃佛。

从那边看,法身,第六个身叫法身。法身所对的佛就是法界佛。什么成就的法身呢,什么成就的法身?六度里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度。对,般若波罗蜜才能成就法性身。所以六度里面就是般若波罗蜜成就的法身。这个法身就所谓的法界佛。我告诉大家,《大方广佛华严经》里边,哪个字是代表法界佛,我看你们上午听懂了没有,这七个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哪个字代表此处的法界佛。好好好,对,法界之体,其大无外,这就叫法界佛。大就是法界佛。给大家说,这个法界就是遍法界呀,我们说周遍法界,现前法界。所以说法身成就的法界佛。

威势身,大家来看,这个威势身又叫无能胜身,就特别厉害,这个威嘛,有威德,有势力嘛。大家想想,哪个波罗蜜成就这样的身。对,精进般若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精进法修得力量很足,积攒得念念不忘,执持不舍,那么这种力量出来就叫威势身,什么法都不能跟他相较。什么力量都不如他的力量有钻透性和超越性。所以这个威势身成就的就叫心佛。心佛,比较抽象。你只能意会去。

福德身,福德身是怎么成就呢,是禅波罗蜜。就是打坐。你看每尊佛像都是这个形象。禅般若波罗蜜成就的就是福德身,又叫做无与等身。因为佛的福慧已经彻底圆满庄严了,又叫无与等身。福德身就是叫三昧佛,福德具足,入甚深禅定就叫三昧佛。

这个智身,就是第十度,不是有第六度刚才叫做慧般若波罗蜜嘛,第十度叫智般若波罗蜜。有时候我们还把它叫做萨婆若,这总听过吧。这个就是指的智身,智慧身。智慧身成就的是什么呢,是本性佛。早上不是讲到了无师智、自然智,是本有本具的,本性自在,本性成佛,叫做本性佛。

最后一个,意生身,大家想想意生身是什么意思。你们了解吗?意生身就是没有这个色身了,不用这个色身存在,就那么自如。大家想想,我们色身,我们落到欲界来,这个色身是用来干嘛的,用来干嘛的,造业的。造业最主要的造两大业,就是要吃饭要行淫欲。所以说破了这个色身见,这个意生身又叫做清净身,能遍一切诸身。这个法是从哪修来的,对,持戒,尸波罗蜜。

赞叹持戒,自己持戒,随喜赞叹别人持戒,弘扬戒律,就能够得这个意生身。这个意生身所对的佛就叫随乐佛。说实在的,就是没有障碍了,想怎样就怎样,别别解脱。

所以大家看,整个这十波罗蜜,十个法门,所成就的这十身,所对应的就是这十佛。我们在讲大方广佛,讲这个佛字。那好,我们现在看一下。刚才同修讲了,大就是法界佛,因为他是法界之体嘛。方是什么呢,就是本性佛。大方广佛的方就是刚才我们讲的本性佛,也就是本智佛,智身嘛,智身所对的本性佛,本有的智性。这是方。

广,广相对应两个佛。大是法界佛,方是本性佛。广是代表什么呢,一个是涅槃佛。为什么?因为他度化众生能够周遍,所以叫广。涅槃就是无处不在。另外一个也叫做随乐佛。大家知道随乐,因为广,就是度化众生非常周遍,广大,我们上午讲。随乐佛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佛能够观到众生所需要的东西,他随他意,然后给你设法门。

随着你们的爱好,随着你们的喜欢,随着你们的个性,给你们一一随着你们来。所以大家想为什么《华严经》叫做随自意三昧,就是佛说《华严经》的时候,想着说反正我自己证到的境界,我就把它直接讲出来,我自己就这样的,告诉大家,可是问题是有些人行不通,他吃不消。吃不消,后来再讲的所有的法,其实就叫随乐佛说的法,随他意,无不生故,各种巧局给你设出来。这就是广。大方广。

佛,对应的就是正觉佛。因为佛就叫觉者。所以这里,佛这个字,代表就叫正觉佛。第一个菩提身正觉佛。

华,大方广佛华,华是指的因地,因地的种种万行。所以这个华,一个是代表愿力,因为我们从因地开始修行的时候,不是先发愿吗,对不对,所以这个华就代表的愿佛。再一个,还有就是三昧佛,华代表着三昧佛,也就是福德身,福慧庄严嘛,庄严这个佛果,为什么,因为他两个都是因地的修行。所以大方广佛,华代表愿佛和三昧佛。

严,六度万行来庄严这个相好庄严,所以严代表什么佛,对,严就代表业报佛。大方广佛华严,等一下我们还要讲到这个华字和严字。严,这个庄严的道理呀,是非常到位的,你把这个严字能够吃透了,了解了,就觉得我们真的举手投足,我不是以前讲过嘛,虽然说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真的也是遍地都是功德,身口意皆是功德。这就叫严,庄严的严,万行之因,叫业报佛。

经是什么,正法久住。对,经就叫住持佛。为什么?

令这个教法住持,法不断,一直相续不断。

那好,我们来看:大是法界佛,方是本性佛,广是涅槃佛、随乐佛,佛是正觉佛,华是愿佛、三昧佛,严是业报佛,经是住持佛。总万法归于什么,对,一心。所以这七个字统而称之为心佛。能对得上吗,光一个佛字。

我给大家讲这些都属法境,一不小心就听成知识。那我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法境,也不难。只要你不要动脑子,就光听,傻呵呵地一听。呀,这么好,你就一直听,一直听,随着这个声音走,所有的心意念都随着这个声音走,就是这样的,这就叫观照。然后,你听了一句,好,再听两句,对,这个是这么回事,就不断的这样,这就叫知识。就这么个差别而已,没什么差别,佛法和佛学就是这样子。

本来就是一个,看你是用智入还是信入,还是解入。这是我们给大家说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讲到佛字了。

下面再给大家讲一下,这个讲到华了,大方广佛华和严嘛,现在我们讲华。华也写一下吧,既然写了都写一下。

《华严经》有一个什么特色,就是一直说到是十玄门。每次都讲,都是用十条来表法。所以我们在讲这个《华严经》的时候,也尽量给大家依这个十字展开。所以华的十义。

好,因为我们今天讲经题,所以还是尽量按着权威祖师们对于《华严经》的理解,我们做一个这样的论贯,我们也把它尽量地讲圆满。早上不是说了,一个练我们的耐性,二一个练我们摄心的功夫。这里我们讲到华的十义。

第一个,含实义。含实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整个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真如实相。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所有的这个华藏世界海法性,本来就是,当体就是真如实相,这就是华的意思。华是个比喻嘛,那既然是比喻,就比喻这个法是怎样的。

第二个是光净义。大家想想光净义,我们俗气地理解一下,光溜溜的,啥也没有,本来清白,本来无一物,对不对。你但凡在这上面,只要你有所得,就不清净了。所以华第二个光净义,就是指的本来的智慧一直明显的就在那里,只要你把它相应了,就得了根本智,就显现后得智。不用在上面用一点点的有为心有为法去相应,这叫光净义。

第三个叫微妙义。微妙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既然我们说万事万法都是真如实相,对吧。那么万事万法中,随便一法就是真如实相。你看,我也装模做样地学一下释迦牟尼佛。那我们看看这么多姿多彩的世界,可是就这一个花上面就本来就具足了全体的世界,这就是世界,就是法。虽然我拈得这么丑,动作也不如法,但是它真的就是这样子的。

我们现在信不信它,入不入它,证不证得它,它就是这样子的,你想都不用想,这就叫法。那我功德不够,你看还有点发抖,底气不足。世尊的话,就铁定无疑。迦叶尊者就认为,我世尊法就是这么铁定无疑。两个人就心心相印,即刻就得法。所以这个就叫做一一诸行,同法界故。就是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事物都是法界,叫微妙义,我们在讲华。

第三个就是适悦义。大家看到适悦义就是,让你很,大家肯定想到就是很开心。我可现在不那么认为了。适悦义意思要什么呢,就是在这个法的加持下,他不断地给你以适合你的法,让你不断地产生法喜充满。适合你的法,就看这个时候适合你什么法,到底是惯着你呢,还是教训你,这才叫适悦义。大家搞清楚,不是我们说一味地,跑到观音菩萨那说我就要怎么样,什么都满你的愿,他看你适合不适合。

如果说一直你这么求下去,他一直满了你,就永远在三界中轮回,就是出不了三界,就是解脱不了,那他就反作用了。所以适悦义,首先一个是适合你。我们也不要以为说,好像我遇到逆境了,观音菩萨加持我一下,我没得到舒服的感觉,只有适,适倒是适合我了,可是我不悦呀。你放心吧,只要你这一轮加持你过去了,即刻就舒服,就是前所未有的在法上的相应。

自己就心花就开了,一定会这么报答你的。为什么,也不是观音菩萨强塞给的,是我们的业障又过了一层,心花就又开一层。一定不要怀疑这个法,就看你能不能坚持。有的根性,他就明明知道这样,还是坚持不了。我就这样。所以但凡这次突然间这次投了个机过去了,那就过去了。这就是华,佛这个大觉悟华就全凭这样一朵一朵地,在这插的,才成一个花蓝。所以叫适悦义。

这种适悦义的加持呀,哎呀,我那天中午,中午干什么了,好像又去求观音菩萨去了。又去求完了以后,走后门,入到我们普济寺第二层殿叫法堂。法堂坐下来以后,一个小师父坐在那儿,这个小师父,我也是,可能大家见到了也不敢相信,他已经三十八岁了,可是我那会儿出家的时候在普济寺,我还没出家他就出家了,非常庄严,童子一样,三十八岁还是这样,没变过。我给他起绰号叫善财童子。

我往那儿一坐,刚刚法堂挂了个对联,下联什么不知道叫什么月映池,上联是什么呢,意思就是说观音菩萨,前面一句话我还微信上发了,就是度化众生怎么怎么样,反正我就一定要度化你,做了个比喻。后三个字我记住了,叫做磁吸铁,能听懂吧。就是菩萨天天度化着你,分身散影追随着你,六道不舍追随你,就跟磁吸铁一样,你逃不脱。能听明白吧,磁吸铁。

就跟磁铁磁铁嘛,吸铁石,吸铁一样,就是这样。只要你到了菩萨的法境中,你就逃不掉了,就像阿弥陀佛的摄取不舍。我当时就痛快得就法喜地说,谁想的这三个字呀,能把菩萨的愿力能够形容得这么惟妙惟肖,磁吸铁。这就是菩萨的力量。后来,往里一看,因为刚刚法堂我们那儿叫抱对,你们知道抱对吗,咱们这儿没有,就是柱子上贴的那种木头雕的那种匾,一对对联,一对对联,里边就又是菩萨头上的这位了,阿弥陀佛,说佛发愿广度众生岂不度我,上联就是这样,说发愿度一切众生了,我就是众生,他能不度我吗,我是主角呀。下联我忘记什么来着,就是连续看到这么几个,这就叫适悦义。适悦是什么呢,顺物机,就是随顺众生的根器,叫适悦义。

那么既然适悦度化我们了,他是有目标的,是为了把我们从此岸度到彼岸,从生死度到涅槃,大解脱,大涅槃,所以第五个就叫引果义,能够牵引着你得到这个涅槃果德。能够牵引,牵引我们能够入这个涅槃,所以第五个就叫引果义。

第六个叫端正义。这是我们现在需要尽力去实践的。为什么叫端正呢。端正不是说你,当然相貌端正的相,本身也是一种表法,为什么人家说相由心生呢。我回普陀山,老和尚总说这一句话,相由心生。我们有时候会有一些人妄谈空,好说什么,金刚经说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不要着相。拍个照片也是着相,说这个好也是着相,说那个好也是,都成了着相了,你不要着相。

老和尚就喝斥他说相由心生,你不着相可以,但是相是来表心的法的。所以一个人如果说相貌是端正的,那至少说明他的心也是相对的正的,公平的,这点也是很重要的。你像现在我们虽然说不着相,可是我们接受度化的时候,往往都是着相的度化的呀。你看阿难在《楞严经》里都说,看到佛的什么青莲华眼,庄严得不行了,他才出的家呀。

所以说这叫端正义。华,我们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华。端正义,为什么,他这里主要是说的你的行跟愿都在,你既有你的愿力,用你的行来满你的愿,就像我们现在发愿要往生西方,那我们就办念佛资粮,办往生资粮,回向往生,这就是我们的行,你的行要跟愿相匹配了,两端都不缺了,这叫端正。就像我们说定慧均平一样,智慧和禅定一定要等持平,否则就会出枯定和狂慧,一样的道理,端正义。

第七个叫无染义,就是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修清净法。我们所有的修行,大家好好发心,但凡有一念能够为了清净,为了道,为了法,这全是清净法,不是染污法。虽然说轮回的力量把我们绑定得就是甚至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但是就是我们坚持不懈,自然水到渠成,春暖花开,这是一定会的。所以这叫无染义。就是你要心往清净上会,不要再去染着。

当然,这个染着呢一方面我们是说不要有善恶法的恶,多修善法,不要有恶法染着,因为它牵引着你会下堕。另外一个就是要用空法来对治世间法,这才是真正的清净,极乐极乐也是超越了苦乐之乐的大乐,所以才叫极乐。叫无染义,一一行门,三昧俱故。

巧成义,第八个巧成义,巧成,也就是所修的德业,都能够善巧,能够成满。

第九个叫芬馥义。就是你既然有了德行了,大家发现了没有,有德行的人会有气场。而且每一个修行人,他修道,他的道不一样,他的加持就是他的气场也不一样。他是修威猛法的,那你到他跟前就是说口话都要咽口水,为什么,胆怯呀,他的威德在。他是修慈悲法的,就你一看他,你就得哭一鼻子,这就叫感染力。他是修清净苦行,持戒清净,那你一看到他,马上你就惭愧心生起来了,就觉得自己真的,就觉得自己太差劲了。

这种马上就想顶礼膜拜供养,就觉得这个是就应该这样,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发心,不是碍于说好像条条框框道道。所以种种这一类的,为什么,这就叫众德住持,散发气息,芬馥义。芬馥义是什么意思,就是芳香嘛,芬馥就是有散发出来一种,就跟我们常说的,花不是香了就会有味道嘛。戒也是有味道的,智慧也是有味道的,慈悲也是有味道的,甚至福德都是有味道的。你这个人有福了你坐在这儿,人家就富态嘛,人家往那儿一坐就富态,什么都挺大方,也不惊不乍的。你在那儿就跟个猴子似的,他就是有差别相。所以这个叫芬馥义。

第十个叫开敷义,就是令心开解,开觉。华嘛,大方广佛华严,就是用这一一表法的这华的十义,十个意思,来解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因地的这种庄严。华它还属于因地,这是从华的十义来讲。

我们再看一下这个严字,前面的十种华,就是刚才的华的这十种意思,就好比十种宝贝一样。这十种宝贝聚集在一起就能庄严成一尊金佛,一尊七宝佛。所以说这十种华义,在他的庄严之下能够成一尊金佛,这就叫做十华同严一佛,叫大方广佛华严,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用这十种宝贝各各庄严于十种佛,这就叫百严。十严,百严,以此类推,千严,万严,无量严,相互严,圆融无碍就是这么来的。

什么意思呢,每一个法门你都可以修,都能成佛。法门与法门之间虽然入道方法,执持的状态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有冲突,但是最后庄严出来的一定是大圆满觉,这才叫华严。就跟说各种各样的花,你说这花一样吗,下面是叶子,这个是叫做康乃馨是吧,那个叫玫瑰,你说它一样吗?不一样啊,小的是小的,大的是大的,有的好看,这样粉的颜色,有的是白的颜色,黄的颜色。可是它在一起衬托出来的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篮,这就叫华严,华严的意思。那么这里总严,就是这么多的法门行门汇聚成一个大圆满觉。别严,就是说每一个法门你通过它都能够成就佛道,这就叫严。

我们来看,这个严更有说法,我们稍微了解一下。严,大家来看:以因严果,以果严因,以人严法,以法严人,以体严用,以用严体。这严都是用来庄严的意思,大家先搞清楚,就是衬托的意思,成就的意思,增上的意思,这都是严的意思。你们把它要,先把它心地上贯解开来,不要被一个严字给弄得自己就说心入不进来了。

以因严果,这是我们说的正常的,对吧,从因地的因行修行,圆满佛的果地觉嘛,这就叫以因严果以成人,也就是说华严就是因,对吧?佛就是果,华严之佛就是以因严果,能听明白吧。华严之佛,就是从因地修圆满了即刻成的佛,就叫华严之佛,是用华严的六度万行来庄严成一尊大圆满觉。这个能明白吧。

第二个就不好明白了,以果严因这是什么意思,以果严因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旦你因修圆满了,每一个因行都是佛行,不是凡夫行,不是二乘行,不是菩萨行,我们以为就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好像很不容易,等到成佛了就把所有的那些因就丢开了吗?就是登上大厦以后把台阶都不要了吗?那你怎么度众生呢,下不来了,所以说以果严因就是佛之华严。原来修的你的因行,全部成为度众生的佛法法门了,这就叫以果严因。

能听明白吗?这个环节是最难的。以果严因,就是我已经成到佛了,赚足了金子了,这个金子彻底纯了,对不对?我现在就想做戒指就戒指,想做耳环就耳环。这个比喻常给你们打,一下就通,这就叫以果严因。

那么以人严法,这是来显用的,什么叫做以人严法呢,就是佛从因地开始旷劫修因啊,不断地修不断地修,三大阿僧衹劫,现在才把这个法,就是我修成佛了以后,我这个法才能让众生用起来,也这么修了。比如说阿弥陀佛修净土,当然他让众生用的不一样,他让众生用的不是按他这样再修一遍,而是直接就把这个拿给他,也就是以果严因,直接把果来拿给众生,庄严众生之因。前面讲的以果严因就是净土法门,这个可以理解吧?

那么 以人严法而显用,就是为了让众生来用,都来成就佛法。这就是佛华严之大方广。能听得懂吧?前面是华严之佛,以因严果。以果严因,就是佛之华严。现在以人严法就是佛华严,就是佛的这个所有的法门,这么多的行门,已经聚集成这么一个功德海了,那怎么样,它起了大方广的用途了,就叫做以人严法。明白吧?佛华严之大方广。

以法严人以显圆,就是所有修的这些法,彻底到头儿了以后,这个法就圆满了。也就是大方广之佛华严。彻底究竟圆满了,样样都具备了,这就叫以法严人,修成就了。

大家来看,以体严用,体是什么呢?体是什么?我们发现七个字里边体是什么?对,大。就是大之方广,就是从这个体是周遍的。所以《华严经》的这个华严就是各个法门都是各处都存在的,每个众生都可以学修的,随便你挑随便你捡。这就叫以体严用以令周,就是周遍法界。如果你这个用处,不是以体起用的话,大家想想,你这个体是周遍的,对不对?你以体能起这个用,那么你这个用也是到处都有的。

也就是说这个黄金是到处都有的,各个地方都有,那么你才能够做项链耳环到处去卖,你这个黄金只有北京有上海没有,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啊?体就不周遍了,那你的用,黄金的这个用,项链耳环就到不了上海。就这么一个意思,听明白了吧,所以这就叫大之方广。

以用严体而知本,以用严体是什么呢?就是说,所有的上海的耳环、北京的戒指、广州的项链等等这些就是金子,没有第二个东西,就是金子。这就叫以用严体而知本,根本的就是金子,所以叫方广之大。只有大这个法体。根本核心法就是大。

再第七个,以体严相而知妙。就是从黄金上来,诶呦,戒指做得这么好看,项链做得这么庄严,耳环做得这么轻盈,流行度很高,大家都受欢迎,这就叫以体严相,用体来庄严他的相貌。大家就,哎呀都想去修呀,学佛这么好,各种法门,循循善诱,那么就都来了。这就叫做以体严相。谁能告诉我一下,这个法叫做什么?大之什么?对,大之方,各种各样的方法,各种各样的善巧。

以相严体就是方之大。其实就是说,只有相,就是各种法门修行了,不是就能明白本体嘛,就是从我们刚才讲的,各种金器上面,慢慢儿你就明白,见到金性了。就像我们现在修行,从着相上修行,去读诵呀礼拜呀念佛呀等等,那慢慢慢慢就入得就心开意解就得智慧,就是这个,这就叫以相严体以明本。如果没有相,就是没有现前的万事万物你也见不到这个般若正智的本体。也就是说,所有的法性都是在相上显现,一个道理,这些道理其实我们常讲。为什么说我要说把你们的心撑开呢?就是一换一种语言表达,就懵掉了。实际上这个道理很简单,这就是为什么要给你们说净土,净土就代表了佛土。可是佛土十方微尘数海佛尘刹,你够不着呀,就给你说一个,就可以了。

以义严教,以义严教超言念是什么呢?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呀,大方广佛华严之经,整个这个大的意思,方的意思,广的意思,佛的意思,华严的意思,全部都是什么,这部经典来阐述的。但是经典所阐述出来的道理,不是你道理所听明白的,而是你悟出来的。所以就叫以义严教超言念,不能在言语上说了,不在言语上论了。这个能听得懂吗?声音越来越小,能听得懂吗?我估计不能吧。

再讲一个要保证大家能听得懂,因为我们现在用得着的是这个,需要的也是这个,就叫做什么,诸因互严,看见了吗?诸因互严成华严,什么叫做诸因互严呢?就比如说我们修禅法,这是一个因吧,对吧?成佛的法门,修因,比如说我们观照智慧,这也是一个因吧,对不对?也是一个法门。相互互相庄严,互相成就。如果说禅没有智慧,大家想想,假如果说禅没有智慧会怎么样?没有狂禅,只有狂慧,狂慧才叫,也叫狂禅。

禅没有智慧就是只有事定,就是只会坐在那儿一动不动,事相上看起来就好像定,没有实质的东西,心不通透,这就叫做只有禅庄严,而没有智慧庄严。这总明白了吧?那么,如果只有智慧,关于心性,如果智没有禅,它只能算一些散善。就比如说咱们今天听法听得法喜充满,有点儿好像说智慧出来了,只是这一会儿灵光一闪,萤火虫一闪,但是你这个定力没有,你执持不住,一出门口儿就忘了。这就叫什么呀,称之为散善。就一会儿分明,一会儿暗钝。所以你看,禅跟智慧要什么呀,要相互庄严。这就叫做诸因互严,对不对。你比如说我们说布施吧,布施和持戒,对不对。如果布施没有戒,你持戒不清净,你的布施是不是真布施?不叫真布施,为什么?你肯定带有贪着心,肯定带有目的性。

你比如说有的,这一到那个情人节,那微信上就发开了嘛,真正对你好的男人不是甜言蜜语,而是随你花钱,随你花钱这也算是布施,对不对?他也布施给你钱呀,买东西呀,戒指,什么名贵的这个钻石买给你,这也是布施,可是他其中没有什么啊?没有戒,不是清净的。所以这个就叫,不叫真施,叫破戒行施。你比如说你给人家去布施毒品,对不对,这是有违戒法的。

所以光有布施,没有戒律来庄严,这个布施就不是真布施,得的不是真福德。但是,如果你只有戒律,有的人持戒那可确实严谨,可是他一持戒,他嘴跟刀子一样,虽然持戒,得理不饶人,处处都怕他,心又不柔软,这个贪得要命,什么都舍不得布施。你说他持戒很持戒,我不杀生,我不邪淫,不饮酒,守口如瓶。但是呢,他心里贪小便宜贪得特别厉害。

你说这种戒如果没有布施,也不是真戒,为什么?他没有舍心,不能舍财舍法,反而正在犯戒。所以这就说明什么,各种法都是要互相庄严。就要给大家讲一个什么呀,这就叫诸因互严以融摄。在华严华藏世界海中都是相互成就,一即多,多即一的。这是严的十义。

这就是十种,从华十义到严十义。

那我们讲完了大方广佛华严,终于讲完了,就剩什么了?就剩经了。要讲经了。经也有十种意思,第一个意思是什么?常,经常的常。所有世尊讲的法,真理有几个?真理只有一个,会变色吗?所以这个就叫做真理的常性之常。经典所诠的,就是这个真理,永不褪色。第二个,这个真理虽然不褪色,它会不会消失呢,会消失吗?对,第二个就是常住之常。不管有没有佛出世,不管佛说不说法,这个佛法就是这个法,一直在。

不管有没有《华严经》,我们讲不讲《华严经》,大家能不能够读诵到《华严经》,在我们的因缘中有没有这个《华严经》,《华严经》讲的这个法一直都在。这就叫常住之常。而且,这个法一直就在眼前,可以说是一种永不消失的智慧电波。但是呢,你能不能认出来,所以就是常在之常。常性、常住、常在,这个在是现前的意思,不是说虽然常住在世间,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在那儿,整个是周遍的现前的。这是经的常的意思。

再一个常呢,也就是说,我们要常常闻熏,大家要知道,一定要多听法,去读诵经典,去阅这些经论。在我们现在,虽然话说得好听,一句佛号,可是你不间断地念不起来呀,真的念不起来呀。不要说佛号念不起来了,讲经都不能够相续地执持起来。大家要知道,我有时候讲经写这个讲义写得都在毛躁火燎的时候,就非要转头喝一口茶,不喝这口茶这个就写不下去你知道吧。

这是为什么,他就需要一个缓冲,需要一个增上,就把喝口茶,比如说,写着写着,哎呀正觉得法喜充满,他就是一个念头起来,就要端的喝一口茶,这个端茶的这种这个业你不消掉,这个就现前不了。再坐一会儿坐一会儿,你明明平常你就没那么多上厕所的这个想法,就要上厕所,就是一定等到厕所回来了再写。所以说这个就是说要常常闻熏,多闻作意,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这才慢慢儿能够上道儿。

否则你,我们的心一直是凡圣同居心呀,知道吧,你不要说凡圣,我们的心就是凡圣同居心嘛,所以说要常常闻熏。第二个要常常思惟,否则,虽然这个法常在,但是心不能够相应,你会走偏,会误入歧途。第六个要常常依教奉行,虽然证不到,但是你要知道它在眼前,你慢慢地要认出来,要识得当下。这是从根本上,常性、常住、常在。

从缘起上,常闻熏、常思惟、常依教奉行。从流通上,要常宣讲,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大家知道了一句半句,跟你的有缘中给他告诉他一下,不可思议的功德。常宣讲,常流通,你看大觉世尊为了流通法宝,怎么样呀,用血、用骨髓、用骨头什么,整个就是为了流通法宝,一切内外之财都能够舍。再一个流通上要常护持,有损经典圣法的行为要劝诫、要阻止,自己要多去护持这个法宝。再一个叫常恭敬,早上说了下人不深,不得其真,要常恭敬。一定要真的视为法宝,要重法轻身,否则你得不到这个大利益。这是常的意思。经典,我们在讲经。

第二个,经典就是法嘛,常法嘛。我们讲到法呢,我们通常下意识就会说到说世间法,出世间法,对不对?我要告诉大家,就是像《华严经》里面提供的这种境界,我们认为的说世间法就在烦恼中行,在六根中显,好像出世间了才能够彻底无我,本来面目。可是大家要知道,这两个法其实是一个法,就看你是用智还是用识,用识就是凡夫就是世间,用智就是出世间。

再一个就是我们说的大乘法小乘法,对不对。小乘好像只能自利,船也小,大乘以运载为得名,就是大家都上道儿。可是我也要告诉,这两个法其实也是一个法,就是利益的利,自利利他,自他是不二的,也是一个法。只有利,就是学修的功德利益,功德利益,就这一个法。再一个我们常说到的权法,也就是偏法,偏,权法,权巧的法,偏法;或者说实法,圆满的法,真实的法圆满的法。

可是大家要知道,它也是一个法。为什么呢,你说怎么判别这个圆法还是偏法?大家想。因为经里边说了,法无定法呀。有的人你给他讲偏法,他能得圆满的利益,知道吗,有没有这种人?歪打正着。有的人你给他说圆法,他就解成偏法,你也毫无办法。那你说哪里有圆法哪里有偏法?有的人给他讲权巧的法,他能够入实理,真实的理;有的人你给他讲实法,他反而说,你这是方便善巧。

各种各样的,所以这个也是法无定法。再一个,你比如说我们说顿法或者渐法,好像有快慢,有远近,对吧。好像这是一定的,顿的就快,速度快,渐的就慢慢儿来,可是实际上真实法中,它也是一个法,为什么?虽然是顿法,也要经历所有的渐次,只不过是一刀切下去而已,跟你一张一张撕是一样的。所以,虽然讲到法,什么轨则呀、运用呀、成果呀、分享呀、等等诸如此类的,不过如此。或者我们说魔法和佛法,不是常讲魔法和佛法嘛,有魔法有佛法。你开了佛眼,魔法也是佛法,你没开佛眼,佛法还是魔法。所以莲池大师说魔佛空争是与非。

最后,你怎么去确定这个法是正法呢?怎么确定呀?泯去所有的知见,万法都是一个法,就是一真法界,就这个法。给大家上午讲到的,一时佛在舍卫国,就这一个时。这一时,也就是这一法,就现前一念心地,《华严经》叫一真法界,叫事事无碍,叫十玄门,叫六相总持,等等诸如此类。都是知识,但是结合起来,就这么一个法。这就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法。这是讲到的法义,经典的这个法义。

我们再讲一下经典还有一个什么呢,叫径,路径的径。这个之前好像也给大家讲过。径,就是众生的径路,看你走哪条路。经典里面提给我们,你走哪条路。他也告诉你轮回路,就是造业感果生死无限。走解脱路,就是跳出三界了生脱死。走成佛路,就是发菩提心,六度万行。这都是径。如果你说,这么多的径,虽然是路,走的太远了,我要走捷径,那就往生西方,这也是路。或者有的人说,没有路不路,当下本来就是佛,人人有座灵山塔,早已成佛,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没有路,这也算是路。路径之路,总归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哪里呢,还通到这个一真法界,华严性海。这就是经,经的意思。经的第三个意思径,路径的径。

再一个呢,经是有典义,经典的典,宝典,典籍的典。我们说法典,汉语词典的这个典。为什么叫做典呢,就是让我们能够见闻正法,经让我们能够见闻正法,典就是第一个是佛说的,如是我闻,是佛说的意思,这叫做典。第二个是结集的意思,就是当时阿难还有那么多的罗汉,形成统一的认知,最终付诸文字。这也是典的意思。再一个我们求,西天求经,大法从东来,西天求法的高僧等等这些翻译成册,所以叫求取义,去求取经典。

第四个叫受持义,我今见闻得受持。你看不管你去书写,古人不是有刺血写经嘛,或者读诵,或者讲说,或者供奉,佛法僧三宝。法也是可以供的,这几天普陀山白华庵就请了两套大经,已经供在这个藏经楼了,那就等于说法身慧命,我觉得,这个寺院也跟一步一步地完善一样。先住进来几个和尚,就僧,现在法也请到了,慢慢佛像就塑起,这叫佛法僧。无事不登三宝殿嘛,三宝殿,佛法僧。

所以法宝,也就是供奉也是一种,也是一种就是受持义。再一个,礼拜,一字一拜。当然最后究竟处,什么叫做经典的典义呢,舍。可能大家听就说了这么多,最后就来了一个舍,什么叫做舍呢?就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舍。要舍,离文字义,离语言义,要舍,这是经典的意思。

第五个有一种贯摄的意思。就是说,贯穿,把这一串都串起来,贯在一起。为什么你看我们说叫做藏经楼呢?这次因为普陀山它这个白华庵不是提倡以后让僧人来阅藏,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有一种戏称,大家知道吗,把藏经楼叫什么?叫藏经楼。束之高阁才叫藏嘛,锁到保险柜里才叫藏。我们天天念说,我今见闻得受持,百千万劫难遭遇,盯在眼前,就在旁边,你不去遭遇。

所以说,这个贯摄义,你看大藏经其实就是把这个贯摄义给体现出来了。为什么,一串串起来聚集在一起。还有经典不是叫花蔓义吗,就是一部经典一部经典就跟一个花儿一样。对吧,整个一串花穿起来才叫三藏教海。这是经典贯摄义,就是贯穿所说,摄持所化。来了什么样的人,给他说什么样的法,世出世间,从事相上讲就是讲因果,不能离因果。

从世出世间从理上来讲,就讲心性就讲空,虚云老和尚说来了好说空的人,就有给他讲有,因果不昧;来了喜欢执着着相的人就跟他讲空,万法皆空。都对,都行。只有治病没有当真,这就是经的意思。出生一切法义,显示成佛之道。涌出善根增长,楷定古今法义,等等这些都是经的意思,总而言之经就是有这么十个意思。

喝口水吧,累了。你看这个佛法难解不难解。祖师们讲法,就讲一个经题,这才一天,三四个小时而已。就智者大师讲妙字讲了九十天,他怎么说的呀。怎么拖得那么长的,没有智慧他哪能把这个法这样摄持在当下,大家不要以为说九十天,好像说一天又一天,他是一个总持,就把他摄持在这个法中,一直就这么持续了凡夫眼中的九十天,一个字能摄持得住。我们现在讲一个大字都觉得说已经兜不住了。

好,既然这七个字讲完了,我们再把它进行一个开合,就是总而从一个大开大合上来讲。开合上而言,《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这七个字,合的来讲的话,其实就是我们说一真法界,对不对。本来面目,最清净法界。最清净法界一定要开为两门,最清净的法是怎么得的,一个是菩提,一个是涅槃。对不对,涅槃是果,菩提是因。所有的佛法展开,无非就从这两门得道,得菩提,入涅槃。

对不对,一切的法都是菩提之法。成菩提,入涅槃。最清净法界,开成菩提涅槃。大家要知道,涅槃代表理,菩提代表智,对不对。这是理和智这两种法,明白这个道理真理,让你对真理生起相应的智慧。这里的大方广就是所证的法界之理,就是涅槃。明白吗?佛华严,是能证的智慧,就是菩提。大方广是涅槃,佛华严是菩提,从菩提得涅槃,从涅槃显菩提,这就叫理智并行,就是一个清净法界。

所以说,如果把这个道理,开成体和用,体就是大,用就是方广。我们说体嘛,对不对,体就是大,用就是方广。如果把智慧开成因果,因就是华严,果就是佛 。体是大,用是方广,因是华严,果是佛。大方广佛华严经,连成一体成为一个能诠的法义就叫什么,就叫经,就叫经。这是开,从开而讲。从最清净的法界,没有无明的那一个清净法上,来开出来《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现在就是要依着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再什么呀,再入到这个菩提涅槃的最清净法界上,对不对。我们再从合上而言,上面是讲开,现在怎么合呢,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的就是有无量无边的法门性海。你看,在我们说到版本里面,当时在龙宫里面有一部《华严经》,最大那个篇幅就是说,有微尘数,三千大千微尘数偈颂,就那么多的篇幅,那么大。那想想里边有无量法门海,无量行门海,开成这样的行门海,一音演说,就是如来于这一部经里边,分为七处,对吧,九会,七处九会不出第一会,第一会包的法,其实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已经把这个意思,你看我们这才讲到第二次,头一次也不算正文,就今天一天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实就把《华严经》讲完了,就含在这里边了。所以说合在一起就是这个经题,经题合在一起什么呀,就是刚才我们讲的,一个理一个智,一个菩提一个涅槃。菩提就是佛华严,涅槃就是大方广,再合在一起就是清净法界,本来清净。实际上清净法界也是不可得,强名叫做清净法界。就这样。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摄在一起,就叫一心,万法归一心。说了这么多,今天说了经题,说了这么多的。总上所说,你说我说的这么多法,大家听的这么多义,能离得开一心吗。就这现前一心,就这个心,离不开的。一心就是法界,就这一心。一心的这个体,量同广大的虚空法界一样,就叫体,一心本具的智就叫方广,一心起的行就叫华严,一心成的性相圆融相应了,就是佛。

这所有的这个大方广佛,全在一心,一心汇成这个,我们只要了了自己现前的一念华严性海一心,我们就是《华严经》了。我们起心动念就是《华严经》,就叫经。所以大家看,这儿听经,那儿讲经,读经、诵经、弘扬经,其实哪哪都是经,这就是从开合上而言的。

那好,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大方广佛华严经》七个字,那我们可以算是掰开了、揉碎了、交叉着、纵横地给大家做了一个讲解。整个华严的境界,是切实地要联系到我们现实生活中来,我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这种法义的加持下,我看看你们到底回去能够得,就是说这个法能够相续多久,你就不断地连续让它思惟起来,忆念它,思惟它,在任何情境中都用这个《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去配,去对号入座,去进行这个法和境的对接。你对接得久了,真的,我们开始讲经题讲的时候,不是跟大家说了嘛,为了辅佐我们居高临下修净土,你就觉得说原来真的是门门都是通透,真的是往生就是轻而易举之法,本来之法,所以这个内容就到此为止。

那我们下一讲开始呢,就是要求大家要读诵《世主妙严品》,世主妙严品第一,第一里面应该是有五卷,《世主妙严品》不是有第一之一,第一之二,第一之三,第一之四,第一之五。《世主妙严品》的内容在下一次,就是要一次性讲完。所以请大家读诵一下,把这个内容要清晰明了。因为我们每次讲,下次开始就不是逐字逐句地讲。那么下一次的讲法的时间呢,现在待定。我也会跟咱们林里,请大家密切关注咱们这儿的这个佛教居士林公众号每个月的法务的推广,通知。

好,我们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第五讲)

好,各位我们一起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好,各位法侣们,我们念到说华严会上佛菩萨,大家都是华严会上佛菩萨。华严会上佛菩萨,我们念《行愿品》里面,读到说,虽然有十大愿王,最后都导归往生西方,所以大家要念佛,要懂得念佛。不管我们现在结这个法缘,好像到了极乐世界了,这么多经,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我们这儿也算一个极乐世界讲堂。但是,要念佛,才是往生的正业。我想往生呀,至少就是你想投机取巧,又懒散不想修,至少要到一个什么水准,就是念到到你,哪怕说有时候会绕个弯,耍个把戏,左一下右一下的,但是一念,你就回来了。不是说这个心一退,一懈怠,精进提不起来的时候,好像再念的时候就没感觉了。

善根也没有了,福德也没有了,提不起那个往生的心,对于西方真切的这种信愿这个心提不起来。至少你说这段时间,我懈怠了一下,只要你再一回头一念,马上就念进去,马上就把这个往生的希望就念出来,马上就觉得说,假如果我这会儿到了生死之际,那么谁,有善知识把我一拽,我自己又回来了。谁是善知识呢?到那时候,一个是阿弥陀佛的外善知识,西方三圣,一个是自己的信愿,内善知识,这样一拍即合,往生还是可以的,品位我不能保证,往生应该还是可以的。

所以大家要常念佛,念一句就增进一句,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要知道他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知道他又把弥陀的愿力更显一层。要念念这样,把这个救命的绳索一定要拽紧了。这也是我现在,因为有些法务因缘中越来越多,有时候就真的是左一下右一下。但是我自己觉的这个信愿倒是没有倒。这样的话,越来越发现,确实念佛。刚刚讲完《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了,以信愿来庄严一声阿弥陀佛,真的是妙不可言。所以,大家不管来听什么经,闻什么法,一定要记得念佛。回去私底下,在二六时中要常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本命元辰,救命稻草。

那么,今天我们来听《华严经》,进入到第三个大的版块,就是要开始讲正文了,第三讲。上两讲,一次是经前玄谈,一次是经题的贯解。因为上个月,普陀山传三坛大戒,就是出家人比丘,要确立他的比丘身份,很庄严的一堂法会。所以,因为我现在不是到了这个体制里边,因缘中常住上安排有一些需要担当的角色,所以耽搁了一个月。那么这一次因缘又到了,我们今天认认真真,请大家提起来,提起神来,把今天的这个法务,能够庄严地进行。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就是:《世主妙严品第一》,就讲到这个庄严的功德。《世主妙严品第一》。大家不要忘了,一部《华严经》一共有三十九品八十卷,我们讲的这个版本,这个要心里有数。

三十九品八十卷,《世主妙严品》一共有五卷。这一品一共有五卷。也就是三十九品里面的第一品,叫世主妙严品,八十卷里边,它占了五卷。全称叫做一切世间主,就是咱们这个世间,一切世间主庄严法门威德名品,名字的名。

为什么在这部经前用五品的篇幅来,像每一部经典不是有序文嘛,来这样介绍这部经典的地点、人物、功德法门,种种诸如此类。我们要在听之前,跟大家提醒一下再次。我们一直在提醒这个,就是我们来听《华严经》他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有一个什么功德呢?就是说他能够全部的展开,尽情的能够显现这种宏观认识,他就能让我们不离开原来的境界,不是说,好像我们坐在娑婆世界,这个三界六道之中,然后听所谓的华藏世界海的大法不知道在哪里,像极乐世界在西方一样。

不离原来的境界,就是说我们现在就身处在华藏世界海中。大家要明确这个,虽然我们把它用烂了,割裂的这么陋劣,可以说是低级吧。但是它本身也是华藏世界海的一个境界,现在我们就是不离原来的境界,然后重新认识,比如说,我们下面要学习的《世主妙严品》,世主,就是世间的意思。怎么样的世间呢?咱们这儿也是属于世间。

所以为什么说给大家讲说要听华严。它有一个什么妙用啊?就是说让我们处在原来这个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我们所处的因缘中。但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处的因缘,就是整个世界和法界的一个核心点,我执嘛。你把这个死死地扣在这个烦恼上,那么就会绑定在这个坐标里,打不开,盘不活。其中打不开盘不活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视野太狭隘了,格局太小了。我们现在到处去看看,你看现在,我相信如果稍微有七十年代的人,同龄以上的。曾经的年代,我记得我们中国那会儿,火车都是绿皮火车,你要坐到哪里去,从北京到上海要几天几夜吧。那时候出门很少。

所以,你就会觉得说,哎呀,北京就是你整个世界的大依靠,大核心点。但是慢慢随着这个改革开放,大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以后,现在就开始全国跑了,对不对。诶,这样慢慢地,你觉得视野就开了。现在慢慢开始全世界跑了,那你的视野就开了。可是不要忘了,我们听《华严经》让你整个遍法界的跑,你要听到这个层面来。这样的话,才知道什么叫世间,是怎样的世间。而且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们以为自己是这个世间的核心出发点,可是大家要知道,所有的众生,他都认为自己是世间的核心出发点。这样相互各自活在各自的出发点,各自又处在共同的法界。大家想想重重无尽,那又该有多少。这个心量。

什么叫妙严呢?世主妙严品。一想到妙严,我们就噢,很殊胜,微妙,庄严。我考问一下大家,你们现在一说到庄严,下意识是什么意思?一说到庄严。刚才我们讲了用信愿来庄严这一声阿弥陀佛。我们现在一想到庄严,肯定就是说,至少就是好看,对不对。你看这里摆的供果,香花,就以为这个道场就庄严。这是我们学佛人,带着信仰,住在这种宗教情怀,然后法门功德中,所体现出来的庄严。实际上,你要打开,再打开这个格局的话,什么叫庄严呢?就是有什么因得什么果。你这样打点装扮它,它就呈现出来这样一个回报给你。

你把它编排什么样,它就呈现出来什么样,这就是庄严。也就是你给了什么作用,它来什么面貌,这就叫庄严。所以说白了,就是说真的跟一场京剧一样。你看不是有什么生旦净末丑吗?就是各种行当,各种角儿,你给他定什么位,他给你呈现出来一个什么角色,这就叫庄严。所以,大家知道,我们都庄严。你看这羽绒服庄严,围巾庄严,对不对,发型庄严,这都叫庄严。你怎么把它弄一下,它就成个什么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只不过是在所谓的,人是用什么庄严,大家知道人是用什么庄严?五戒呀。五戒庄严人身。天用什么庄严呢?十善庄严。佛用什么庄严呢?最开始用什么庄严?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要成佛的第一道,就是要念皈依。所以这其实就是庄严。还是我们因果的一个铁律,心地上的发挥。妙主庄严。

比如说,我们再讲到什么叫做功德。现在我们总是说放生,印经书,读诵大乘,礼佛拜佛等等,这都叫庄严,我们说的,这叫功德,这是佛弟子们的功德。六道轮回中,地狱里面也有功德,造的十恶业,五逆重罪,这都叫有功,功是什么?功用,就是作用。有作用,它就给你体现出来,你就成了这样,成了这样以后,你是个什么样,能干什么,这也叫功德。所以,所谓的功德海,大家读《行愿品》里面,为什么说,什么烦恼业海,烦恼无尽。烦恼就是功德,各种各样的烦恼,它就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作用。所以,所谓的功德,本质上就是业海。大家要明确。看你是以烦恼为本的去领纳呢,我们就是凡夫,就叫受,色受想行识的受。如果你以智慧为本的示现,就是圣人。一样的,我们说前五识,眼耳鼻舌,到了圣人那儿,就叫做成所作智了。就是他摆弄,都是用眼耳鼻舌给你使个法,说个法,示现一下不可思议的境界,也得体现在这个上面。

所以实际上,所谓的华藏世界海,就是整个一大法界。那么看我们是以烦恼来看呢,还是以智慧来看。所以,所谓的世主妙严品,它就是这个意思。一切世间,世主,一切世间主,主,当然后面讲到主的话,一个是人里边的主,人王。二一个是法里边的主,法王。要有这两大。人王代表着众生世间。考一下大家,法王代表着什么?人王代表众生世间,法王代表有一个叫正觉世间。

所以第一个,我们有一个背景知识要了解一下,世间有三。我们现在承载我们的国土,外面的高楼大厦,昨天来了,我还得在宾馆里边住一晚上,睡的是床,盖的是被子。这些物资呈现出来的叫什么世间?器世间。叫器世间,机器的器。这一切都叫器,咱们盛东西的,有时候不是叫做器皿吗?这叫器世间。

那么里边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样子,每一个人都是胳膊是胳膊,腿是腿的,这就叫什么?众生世间。叫众生世间。众生世间里边,全凭有佛法在流通,佛法在流传,真的有修行可以成就,一旦最后圆满的成就了,诸佛菩萨就叫正觉世间。所谓的世主妙严品的第一个世,有这三个概念,这个大家要明确。为什么呢?因为器世间是什么呢?是佛要度化之处。

比如说,咱们这儿三千大千世界,对不对,一佛所度化之处,这就叫器世间。那么众生世间,是所度化之机,根机。我们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度化的一个机会,大家要知道,是不是。所以说根机,不要以为说,哎呀,我根机太差了。对佛菩萨来讲,他见了跟那个,咱们叫什么,香饽饽是吗。他见了舍不得掉呀,你知道吧,生怕把你给落下了,赶紧就来度你。这个就叫根机,所化之机。我们是诸佛菩萨的机会。

正觉世间就是能化之主,诸佛圣人。大家发现了这个微妙的关系了没有?那我们一听说,哎呀,讲了半天就要把心量扩大。你心量小点也没关系。我告诉大家,就我们人的一个色身来讲,也具备了这三种世间,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的胳膊腿,眼睛耳朵就是这些器官,就是什么?器世间,是不是。我们的鼻子能够闻到味道就开始分别,我们的耳朵听到声音,也开始了知,这叫什么世间?叫众生世间。我们色身上。那我们所有的见闻觉知,灵知灵觉都由第六意识来主宰,对不对。第六意识进行判断,领纳,这个就叫正觉世间。从一个凡夫的人,同步的推比喻来讲。

所以华藏世界海里边,没有大,没有小,它是一样的,它是一样的。所以大家要知道,整个这三种世间,我们以一个人为主宰的话,它就构成了人的法界。我们以整个法界主宰的话,它就构成了华藏世界海,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推此即彼,佛菩萨就是正觉世间。就比方跟我们第六意识一样,为什么叫遍一切处,对不对。那么,一切有情众生,一切有情就是众生世间。那么所承载的法界,就是器世间。你看为什么后面有一个叫做入法界品,前面又有一品叫离世间品。你们要琢磨这些,为什么先要离世间,又要入法界。因为它就这么一个地盘,就这么一个现前心地,就看你把你的烦恼的颠倒想,全部变成观照的正智慧,就在这个地盘上而已了。

我们有时候理解这个,你看,一开始给大家这么铺垫,就是我们既需要有拟人的灵动,说这个觉,觉悟的觉,要有拟人的灵动性。但是又有物化的客观,你们不要把它认为有一个主宰的东西,主宰的人类,主宰着这一切的这个角色。就是说,其实很容易,但是对于我们凡夫来讲,一了解,一开始理解,就必然会产生错觉。所以为什么一开始要大家要念佛,这些都是补,能补得上的就补,补不上的就算,念佛是根本。这是三种世间。

这里讲到的《世主妙严品》。主,我们刚才讲到了,世间主就是人王,古来叫皇帝。出世间主叫法王,就是佛。主于器世间和众生世间的是人王。大家要知道,主于正觉世间的是法王。所以古来大德为什么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我们学佛有时候会出来这样的一种偏激,就是看不惯。大家要知道一定要看得惯,看不惯就是跟自己作对。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我们自己业力招感的这样情状,而且你只不过是在人家轮回的队伍里边,萌生了一念出离心的一个人而已。但是我们现在还在人家的轮回的队伍里边。你不要好像出类拔萃,振臂一挥的这样把自己一下给提出来,不可以。

你只能借这个队伍里边,偷偷地,暗暗地,尽其所能地修行,和告诉旁边比较近的,能够得着的,在你的辐射范围内的,这叫修道。你不要否定人家正在轰轰烈烈的轮回,那轮回的这些人就要把你收拾,知道吧。所以我们有时候,我常说,你借人家的一块土来存身,对吧,借人家的一碗饭来滋养色身,修道的法器,这全凭什么呀,是在人家器世间和众生世间。不能坏这个法。所谓不坏世间法成就佛法。

我们现在,因为我们虽然处在器世间里面是一个众生,但是我们要成无上正觉,这是我们的状态。所以大家要知道,世主妙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法门深广难思,《华严经》讲的,佛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深广难说,正觉世间所得的。而且这三种世间,为什么叫世主妙严?我们刚才讲了,严是什么,庄严的意思,对吧。这三种世间,它很微妙的是互相庄严,离了一样都不行。你不要以为说,将来我成了佛了,住在正觉世间,就不管器世间和众生世间。为什么说离一样不行?

你看,首先一个,大家要知道众生世间,也就是说有情世间是来庄严正觉世间和器世间的。大家发现了没,能听明白吧。有情世间来庄严器世间和正觉世间。我说一个道理,大家明白了。器世间是怎么来的?大家都听过佛法,我也不止一次讲,阿赖耶识怎么变的?我们每个人的第八阿赖耶识里边不是有业力种子吗?业力种子内变根身,外现器界。所以说,这个器世间是什么,是有情众生的阿赖耶识的业力给变现出来的,这就叫做庄严。庄严出来的器世间。

有情世界又怎么庄严正觉世间呢?大家读《行愿品》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生死旷野,菩提树王。全凭有众生生死旷野,才能成就诸佛菩萨什么,菩提树王。就是全凭有自己是一个众生,大众是一个众生,全凭自利利他,有众生可度,他们才能成佛,叫菩萨。这就叫做有情世间庄严正觉世间。能听明白吧?我这样讲能听明白啊。

那么其次,器世间来庄严有情世间和正觉世间。为什么说器世间能够庄严有情世间呢?你说,我们离开山河大地,谁来承载你?你往哪走,往哪活去嘛。你现在坐还得坐在拜垫上,离不开这维摩讲堂的大厅,这不是就器世间来庄严有情世间。那么,有情世间在这个国土里面修行,有情众生在这个国土里面,大家要听懂我的话,在这个国土里面,这个国土就是器世间。只有在这个国土里面修行,才叫做心净则国土净,国土净则心净,这就叫器世间庄严正觉世间。必须在这个地儿来修行,你现在生活在这个地儿。

什么叫做正觉世间来庄严器世间和有情世间呢?正觉世间,诸佛菩萨来庄严我们,凭的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本来是有佛性的,本来就是佛,就已经庄严好了。但是我们因为不觉,不知道这个本觉,所以才要开始觉悟,叫始觉,最后才能入究竟觉。这就是由正觉世间其实早就把我们有情世间、器世间已经庄严好了。但是,我们慢慢在修行,回光返照,才见到本有的家乡,本始合一。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叫正觉世间来庄严器世间和有情世间。

净土法门,就是最典型的匹配这个效应。大家知道吧?净土法门,为什么,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正觉世间,名号也是觉,这尊佛也是觉嘛。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庄严我们有情世间。用正觉世间庄严我们有情世间。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就是庄严的器世间。明白了吧。所以这三种世间是相互庄严,这个品就叫世主妙严品,相互庄严。相互庄严才叫世主妙严品。所以大家对这一个我们要先有个了解。

当然,这三种世间里边,这里面的内容,你比如说,下面我们要介绍很多的人物出场。当然这些人物,不仅仅是人,还有物,还有神,还有仙,还有佛菩萨。所以像这个《世主妙严品》里面出现的角色,你比如说,无量的阿修罗王,无量的这些大龙王们,日天子,月天子等等,诸如此类的,这就叫有情世间主,有情世间主。再比如说里边还有什么,山神,树神,风神,河神,海神等等,这一些就属于器世间主。世主妙严品嘛,没离开这个概念。比如说里面讲到的普贤菩萨,宝焰妙光菩萨,大福光智生菩萨等等,诸如此类的,就叫正觉世间主。每一个世间都有他们的主。在《世主妙严品》里边介绍的很到位。所以这个是先把《世主妙严品》的品名,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下面我们开始要进入经文了。经文可能有的同修带了《华严经》了,有的没有,无妨,没有关系。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今天虽然我们是讲,叫贯讲,概论。可是这个《世主妙严品》刚开始还得精讲一下,刚开始要精讲一下,这样的话,一方面我们容易进入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说从近到远这样可以舒展开来。所以刚开始我们就围绕这一品名叫庄严,各种庄严,开始讲起。你比如说,刚才讲到了正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我们先从正觉世间讲起。因为一开始讲的是佛在哪里哪里,这不是佛就是正觉世间主嘛,这个《世主妙严品》就像序分一样,我们就从序分开始看,一切都是庄严,从哪里庄严,怎么个庄严开始。大家没带经的,听我念一下就可以了。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

就这句话,就是讲的佛刚刚成道的时候,刚刚成道的时候呀,我们后面咱们才看见,其实我们前面也讲过了,就是我们一般都以为是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当然这里这也是说在阿兰若法菩提场中。这是我们人看见的,大家知道吗。以人的肉眼凡胎看见人的世界里面,他给你显现的这样的一个情状。为什么,这个场景你能看得懂,你能够得着,你能受得了。但是《华严经》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连罗汉都是聋子哑子的一样。大家知道吗,他讲的这个法,你看比如说,依然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是同一句话,但是它的规格不一样。每一部经典里面都讲到如是我闻。大家也好像一听说,就是这么回事,当时阿难,多闻第一,迦叶尊者结集经典,所以汇到一起才把这么多的经典集结起来。

这里要告诉大家,阿难当时连罗汉都没有证到,是最后大家逼着他,你必须证到阿罗汉果了,我们才要你结伴入伙,否则你就入不了这个伙。最后逼得阿难应该是七天证到罗汉果,入到七叶窟里边结集经典。可是还有一个疑问,《华严经》纵然是罗汉还是如聋若哑啊,他怎么如是我闻的?你纵然是罗汉了也没有你听懂的份儿。所以在《涅槃经》里面就说出了实情。在《涅槃经》里,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什么呢,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就是阿难随着我,作为上首弟子听我讲法二十多年了,他有八种不可以思议之事,所以我把阿难比丘叫做多闻藏。

阿难的这种八个不思议。比如说,阿难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呢?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我们总知道阿难说佛灭度的时候,他在那儿哭呀,然后最后问了几个问题。其实阿难从他的根本功德上来讲,虽然多闻第一,他从来不去烦佛。烦佛是什么意思,就是今天我为法,有法我就去见,为任何其他的世间事,他不去见佛。佛当时有穿过的袈裟,很多比丘因为依止佛嘛,就像我们现在依止师父、上师一样的,那全身心的依止,只要佛的东西那就是无上的加持。有时候佛穿过的衣服,也展转结缘送给大家,或者分得一人一片,就像我们现在看到披过佛衣以后剪回来,一人一片就高兴得不得了。阿难也从来不去争这个东西,让其他人去要,没有问题。然后佛讲完什么话,不要第二次再跟他讲。包括听经闻法也叫做一经于耳法不再问,就可以搞定了。但是这只是从声闻乘上来所说的阿难。我们要知道阿难是法身大士示现的其实,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所以他是法身大士示现的,他有一个什么功能?就是说佛说的其中一个不可思议就是悉知佛所说法义。

佛今天讲了一个什么法,给什么样的根器讲的,他的用意在哪里,他的落脚点在哪儿,教法里面有偏,有圆,有顿,有渐,佛有显说,有密意,所有这些内部的东西,里里外外的东西,阿难全部能够明了,这是他以法身大士才有的功德。我们看上去好像示现成罗汉弟子常亲近佛,其实他佛讲的什么法他都知道,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说这个法,他也知道。他很多时候是装着不知道,示现的不知道。所以你看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这里讲到的如是我闻,一个是从阿难来讲,他只不过是应现成小乘,实际上是法身大士。二一个《华严经》是给法身大士说的,也就是有所有大菩萨都不约而同,来受持现前的华藏世界海,宇宙万法真实境界,才叫如是我闻。这不是光坐在那儿,听佛讲的啊,是大家一边看,一边听佛说。说谁谁谁来了,有多少,就这么多,谁谁谁来了,具足什么功德,修成什么法门了,就这一溜儿,就这么给大家讲。

所以这才叫如是我闻。当然这里也是跟阿难演绎的,我们都知道说如是我闻,是这样的一部经典,我曾经从佛那听来的。依照着教诲来讲,就是说阿难说如是我闻,你们应该听我现在从往昔的时间从佛那儿听来的,我是替佛传法,这是传法者。如是法是我佛所说的,大家应该谛听佛的教诲,所以这是从教诲的角度,也可以讲如是我闻。我们在这里坐着听法,也应当生起这样的心。我们此时此刻也是在释迦牟尼佛接受他的教诲,他是现前的。第二个就是说应问答而说如是我闻,就是当时所有在场的结集众,说阿难,你听佛说了那么多法,这个法、这个经,你一定听说过,所以请你在此宣讲,我们能够好好听闻。

所以大家问阿难说,你应当听说过这个法吧,那你给我们说来,我们听听,说来听听,就叫如是我闻。那么还有一个就是依佛许可,最后说了,每一部经都要加如是我闻,那么《华严经》也是在咱们国土里边流传,那自然也少不了如是我闻。这是一个。

那第二个依然如是我闻,依然一时。又讲到一时了,一时是什么时候呢?大家说说,一时是什么时候?我们都知道说,当尔之时,就在此时,就在那时,随时随地。什么叫一时?随说即是时,就是释迦牟尼佛讲《华严经》的时候,就这个时,机教一时。正觉世间主看到众生世间所度的根机的这个机出现之时,我应该宣讲这个大法之时,就叫一时。可是问题是,《华严经》的一时在一真法界中哪有个时吗?刚才有的同修说了,就没有这个时,没有这个真正的时间概念。前面讲过了不是有一个叫念劫圆融嘛,对不对。就是一刹那、一念,跟一劫的时间都是圆融的。

要多长有多长,要多短有多短,那这个一时到底是怎么个时呢?大家说要多长有多长,要多短有多短,它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什么,除了此时此刻再没有别时,这就叫一时。就是没有个一时半会儿的时间,除了这一时,此时此刻,没有第二时,能明白吧。就其实佛在讲《华严经》的时候,跟我们现在在维摩诘讲堂听《华严经》的时候,在一个时,这就叫一时。

而且我要告诉大家,当然也不是说佛成佛的时候在讲经的时候才叫做一时,佛没有成佛,过去苦修,因地发愿,乃至他曾经也在六道中轮回,甚至堕到地狱、饿鬼,畜生之时,都在这个一时,都在这个一时,就这么个法界,称之为一时。我们现在已经距佛灭度已经二千多年了,还在此时此刻,还在这一时之中。这《华严经》的一时你要这么来参悟。

那我打个小断,大家再提携一下。就前段时间在这个普陀山也讲过一次这个法,又回到《弥陀经》里边,不是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大家悟一悟这个法。既然没有第二时,会有第二心吗?有没有?哪里有第二心去,谁能找得着第二心。既然没有第二心,能有第二念吗?有没有第二念?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执持名号,执持的就是这一念、一心、一时。你什么时候,若一日若二日就是把一日第二日第三日,七日全给打通了,只有一日,连个一日的概念都没有,只有此日,只有此时,也叫一心不乱。明白吧,你真能把这个时打破了,那么就叫初发心即成正觉。《华严经》里边讲的。

你只要把这个时打破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念佛时,就是见佛时,就是往生时,就是成佛时。就说管它前后,你说先成佛了再念佛,都在这一时,这就叫一心不乱。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法是通的,我们在这里虽然讲如是我闻,一时,其实跟若一日,一心不乱,现在其前,还是一个法。因为既然没有第二时,没有第二念,没有第二心,就没有第二法,所以叫不二法门。

能明白啊。好,我看有的话不明白吧,听明白了吗。这是指的我们现在讲的《世主妙严品》里边的正觉世间庄严,先讲的正觉世间庄严。

好,那我们来看,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那这是指的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夜睹明星而悟道,说众生皆有佛性之时,这是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因为他见到了自己的法身,也见到了一切众生的法身,如如不动,遍一切处。当然他也见到了自己的报身,一切众生的报身,具足不可思议的恒河沙功德。他也启动了自己的化身,任运自如,无所不现,随行六道,去随缘度化众生。整个这个佛成正觉的时候,无非在菩提树下也罢,在这个金刚座上也罢,都是这意思。

但是后面的内容就跟其他经典不一样。大家看到了吗,佛不是在灵鹫山,也不是在祇洹精舍了,这就是法的缘起,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缘就能起什么国土。而是这个庄严国土,大家来看:

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摩尼以为严饰,然后呢说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

就是这一段整个就说的非常的超出我们常规的,因为一般的经典都是佛在舍卫国、祇洹精舍,然后说有多少人听法,或者在灵鹫山。可是这里大家要知道,一下子就给我们说的这些一一的庄严就好像极乐世界一样。所以我们要悟到,释迦牟尼佛当时在这个菩提树下成道时候所见的胜境,就是我们的本有故乡。种种的庄严也是我们本具的庄严,就我们每个众生本来的庄严,不要说这是佛说的,佛处的这些国土里面,他看的这种情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见到这个境。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是这个境啊,但是我们现在是被颠倒妄想给丑化了,净土世界本来就是自然之美。你看总归几个特点就是:众宝庄严,光明遍照,法音宣流,彻见法界。这是我们的本有家乡。

就是我们虽然现在见到娑婆世界是这个样子,实际上我们本来可以见到的是这个样子。但是因为我们现在是凡夫心见的是染,佛心见到的就是净。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染了,诶,要从染到净的去修。佛见到的是净,他从净到染,就叫示现。实际上是什么,一回事。大家要知道,实际上是一回事。你把这个整个盘活了,就是叫做见净土了。

那么现在我们有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就是说那么真正的华藏世界海,是不是都像我们所说的极乐世界里面,都得说清一色的童男子相,对不对。没有一个丑的,不好看的,缺胳膊少腿儿的,都是八功德水湛然盈满的,七宝行树。大家要知道,极乐世界只是把华藏世界海的纯粹的一面给展现出来,大家能听懂吗?极乐世界是把华藏海的纯粹一面给展现出来,但是真正这个《华严经》所说的华藏世界海,是把净土最包容的一面给展现出来。就是说染也在其中,净也在其中。

佛国净土也是不出这个范畴,六道轮回,三途八难,也不出这个范畴,就是这个样子。一切就该轮回的轮回,该解脱的解脱,该净的净,该染的染。没有轮回解脱,没有染净,整个一大法界,就是这么庄严出来的,所以叫世主妙严品。我这么讲能听明白吧,最后落脚点在这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叫始成正觉,才能真正意义上叫其地坚固,金刚所成这是从佛的这个功德上来讲。

那好,下面我们就是要说一下摩竭提国摩竭提国有时候不是我们叫摩揭陀国,听过这个国家。这个摩揭提国译为叫做无毒害,也就是说他们国家的国法呢,没有杀,我们现在讲的死刑吧。在这个摩揭陀国里面,为什么?它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没有死刑,就是没有把人给弄死的刑罚,所以他的国名叫无毒害,无毒害就是摩羯提的意思,又叫摩揭陀。

阿兰若,这个地方叫做道场。道场,大家知道为什么在娑婆世界把阿兰若叫做道场,阿兰若是什么意思?叫无诤,阿兰若叫无诤。我们现在不是叫,有的时候会听到什么兰若寺嘛,电影里面也演的。阿兰若,在无诤的情况下叫做道场,这是娑婆世界的特点。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家都是以有诤为根本的生活常态,不要说人跟人斗争,跟自己每天也过不去。每天大家发现了没有,一早上起来就是找自己的麻烦,天天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烦恼的情状,就是这样。所以很有趣,在我们这个世界的道场叫无诤才叫道,就得这么修。

阿兰若法菩提场中,法菩提场就是证得菩提之处,一个是在娑婆世界地球上,印度的王舍城外金刚树下成的菩提,这叫做法菩提场。另外一个就是他在这个下面成了菩提以后,他发现什么呢?一切处,一切时,一切因缘,皆是法菩提场。就是因为缘起中呢,在印度的这个地方成道,成道了以后他发现说,所有遍法界国土里边,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都是什么?修道之场。所以我们也要把心贴上来。

这里讲到的始成正觉,如果从小乘来讲,就是八相成道。从他,摩耶夫人生出来以后,到最后成佛说法,八相示现成道,这是叫做小乘法,断了见思烦恼成了阿罗汉了,他们认为就成道了。从大乘法来讲,发现这八相全是示现的,全部是示现的,本来早已经成道了,示现到这么个世界,有了这么一个成佛这场戏,成佛的那一刹那叫大乘法,以这个视野看到这个背景了,就叫大乘法,叫始成正觉。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后面的表法,开始要讲到正觉世间庄严,那么第一个就是地庄严。这个时候讲了,大家要心跟得上,因为这里比较细,特别是这里还有好多表法的,表这个法的,经文里边有表法的这些功德。大家一定要把心念摄住,耳根提起来。你看,其地坚固表的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地坚固呢?真的有咱们这个大地这样的,这就叫做坚固嘛?那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对不对,你拿扫把扫两下,尘土就起来了,它不坚固呀。你铺的地板,你一撬,拿那个现在的机械上的那个,噌噌噌地几下,就给你撬起来,这不叫坚固。真正的地坚固,这里表的就是我们上两讲给大家讲过的叫海印三昧。还记得吗?海印三昧,一切万法都影现在其中,这才叫做其地坚固,金刚所成。

那么上妙宝轮,及众宝华,上妙宝轮是指的什么呢?我就这一个法,我今天坐在这就成的佛,就这一个觉悟,就把所有宇宙万法都觉悟了。就跟一个轮子,我只要转起来,就是想转到哪儿就转到哪儿,对吧。一个轮子转起来的时候,就像我们的心轮,法轮一样,整个法界的这个法呢就转起来,所以叫做妙宝轮。及众宝华呢,就是我转的这个法轮,可以让一切众生得利益。就是这个妙宝轮上面长的什么呀?众宝华。

后面又讲清净摩尼,以为严饰。清净摩尼是什么意思呢?摩尼宝珠呀。我们现在没有福报见摩尼宝珠,摩尼宝珠,真正有福报的人见的时候,就是内外明彻的。这个法是通透的,而且是圆融的。因为摩尼宝珠是圆的,不管怎么转,转来转去,它好像又不动。大家要记住这两个特色,一个是摩尼宝珠不断地在转,就是让它流通起来运动起来,法要流通住持起来,对吧。但是你远远地望去呢,它又看上去跟没动一样。就像我们现在世间不是也有这么一种庄严具,好像就是下面有水,对吧,上面放了一个石头那种,什么夜明珠啊什么,这么个球,水呀气呀喷得这个球不断地在转,这个球虽然转得很快速度,在运动着,但是你远远望去呢,它就在那个点上,就跟没动一样。这就叫清净摩尼表的法,以为严饰。

那么下面就开始,诸色相海,无边显现,诸色相海是什么意思呢?色就是色法,就是整个宇宙万法呀,各显各的道儿,各呈各的形状。我们这个讲堂是方的,这个苹果是圆的,喝的杯子是这样的,上面还画的花儿是这样,这就叫诸色相海。整个华藏世界里面,各种各样的颜色,青黄赤白等等这种重重叠叠,深广如海,相互映发。所以我不是以前给大家讲过了嘛,极乐世界是光和影的效果,我们整个华藏世界海,实际就无非是光影的效应。

你看我们现在,这就叫光,这就叫影,这就叫色,你们看得见吗?你们想想这个光影色怎么来的,我们以为这叫红色,我们以为这个叫黑色,这个黑和这个红是怎么来的?吸收的。你看,我们还是会下意识的,或者通过物理的手法,或者通过这种相对的衬托,等等诸如此类。或者说吸,或者说收,你从哪儿吸到哪儿去,从哪儿收呢?没有根啊,大家知道吧,这些东西都没有根。由于它没有根,所以它能重重叠叠,不断地影现,不断地影现,整个就是这个深广如海,刚才不是说相互吸收,其实就是相互映发,波澜壮阔,这就叫做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无边显现。

你看我们现在一天已经见得够多了,如果套着这个来讲的话,说我们某某人当时在北京,这个不是在菩提法场,是在娘肚子里面,初来人间知道吧,不是始成正觉了。佛是始成正觉了,我们是初来人间了这一辈子,然后就慢慢开始其地坚固,为什么?你的色身越来越长大了,你的我执越来越坚固了,对不对。就以为这是我,这些也一样的法。金刚所成,就是你的烦恼,贪嗔痴一辈子都舍不掉,比金刚还坚固,这就叫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妙宝轮就是你这个色身,你每天要运动它,要装扮它,要洗涮,洗脸,刷牙,弄发型,穿衣服等等,穿的衣服就叫众妙宝华,知道吧。然后每天花枝招展,西装革履,穿得彩带飘飘的,这叫什么呀?这就叫清净摩尼以为严饰。

诸色相海无边显现。一样的道理,为什么说粉底是个粉的,口红是个红的,这也叫诸色相海啊。但是因为这里表法,就是表的是佛的清净海法,我们现在认知的是众生的染污之法,这是有差别的。所以为什么要听佛法听佛法,就让你听这点儿表的这点儿法。我们来看啊,这是指的地严,就是地庄严。后面还有。

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就是它非常如意的变现,摩尼珠呀,你来什么我就给你影现什么。你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它就给你出什么结果。就跟这个一样啊,摩尼宝珠,变现自在。

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大家能听得出来这些吗?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就像我们佛法一样,下雨,雨无尽宝,就是把所有的随机说的法,给你显的神通,现的自在等等这些,都是是什么呢?投放在众生的心念中,投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念中。

这里再讲的: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你看,佛的神力从哪里来的呢?大家有没有想过佛的神力从哪里来?佛的神力从佛性从法性中发挥出来的。佛的神力与一切,这里讲的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就是他现见的这个法界可以,本来我们也是在这个法界中,但是我们见的是染的陋劣的。他可以把他现见的法界,通过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觉性呢,投放到我们凡夫的染污法界来,投放到我们凡夫的染污心识中来。这就叫带质境。佛教里面有一个我们讲到的带质境,他的那个质量给你这么投放一下,让你照着他的这个质量,把自己的质量转成那个质量,这就所谓的修行。所以刚才讲这一段呢,都是指的地上庄严,地面的庄严。

第二个,我们回身一下,我们现在在讲什么?讲《世主妙严品》啊,讲《世主妙严品》的庄严,现在第一个讲的是什么?正觉世间的庄严,因为佛始成正觉了嘛。正觉世间庄严里面,刚才是讲的地上庄严。下面要讲的宝树庄严。就是菩提树庄严,每个寺几乎里面都有菩提树,大家来看:

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

这是指的树庄严,为什么菩提树能够庄严呢?大家讲到功德,树有个什么功德?树的功德是什么?对,直。你看那个白杨,白杨树,我们说高耸,那个白杨树有一个异名叫做什么?叫钻天杨。钻天呀,就直钻到天际里边,它就直直地往上啊。所以这里这个菩提树庄严呀,它是表我们修行大智慧的因地,为什么说大智慧因地?你看,第一个树是直的。直的是什么意思?诸佛菩萨的心念也是直的,直心是道场,直心是菩萨道场。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形状,花花绿绿的,来回这个非常的拐弯抹角嘛,谄曲虚伪不直嘛。所以说第一个树是直的,说明大智慧是不加分别,直心是道场,有菩提树庄严。

第二个,树里边没有什么呀?人家这儿的菩提树是绝不会像咱们现在说的,麻梨疙瘩知道吗,你们不是有一种麻梨疙瘩吗?那个木头盘根错节,有那个密集恐惧症的人,看着还浑身都瘆得慌,这儿一个疙瘩,那儿一个凸出来,就都是这样的跟瘤子一样,树瘤子嘛。这就是什么?有结就是烦恼。如果把我们凡夫的心性,如果这会儿让它显现成树,你看我们这儿都是疙瘩,知道吧。

我前段时间在普陀山,有一个叫西来禅院,就传戒的时候呀。它里面就有两棵树。叫做什么?九龙槐还是这个九龙柳,还叫什么螺旋柳,我也忘了啊。哎呀,我当时还拍了张照片,我说这个树你就长得这么纠结,就这样儿,就扭来扭去,两个人还往一起扭,真的就跟一个人一样。你看这就是我们,那当然那我也忏悔,因为它影射出来的,就是我们的心性,知道吧。就扭得厉害,从来没在普陀山见过,其他的树都是,台风来了抗台风,长得又短,短小强悍,被台风刮出来的。就那两棵树被养在这个内院,因为那个庙里面有一个内院,四合的这样的一个院,两层楼的木质结构把它给护起来一样,它在里面就尽情地扭来扭去。所以说树是无结的,为什么?因为是智慧断烦恼结叫菩提树。

第三个,比如树里面长的刚才讲到了这么多的枝叶华果,对不对,代表什么呢?菩提树长出来以后,所有的法门映现给众生,显现。你适合修禅,就是一个枝一个叶。你适合念佛,就是一个枝一个叶。他来修止观,让你诵经,你多放生,他去庙里面做义工,等等诸如此类的,都是上面的枝叶华果,菩提树。都是向这个菩提道缘,起缘。

那么最根本的是什么呢?树高千尺怎么样?树高千尺,对,忘不了根嘛。整个这个菩提树的显现,不管是干也罢,枝也罢,叶也罢,果也罢,它都是以根本智慧为根的,以佛的根本大圆满觉智慧为根,所以这里为什么每个净土里面都有其菩提树,四个功德:高显殊特。就像我们极乐世界的莲花叫什么?微、妙、香、洁一样。它都有的表的。那么这里为什么呢?

高就是说,佛法的智慧要超出世间,是驾驭世间之上的。我们世间的这种小聪明、人情世故、你来我往等等,根本没办法跟诸佛菩萨的观照的智慧相比较。大家要知道,这个不在一个层面呀。所以你看为什么佛度众生的时候,就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佛度他的那个兄弟,那是同父异母还是堂弟来着?就是难陀嘛。还记得吧?到难陀,度他的时候,就是把他给摆弄得,给他收拾得服服帖帖的。他离不开他的媳妇,他就拽着给他说,你必须把这个饭给我带到我精舍去。回去他想走,他又想方设法把他拽住。他想他老婆了,说他老婆太漂亮了,他就带他上去看那个天女。

最后他为了说跟天女一块儿娱乐,结为夫妻,开始修行出家的时候呢,他又带他去见油锅,说你享完福了就在这儿。最后彻底把他吓死了,才开始修的道。哎呀,我跟大家讲一下,我现在就是在这种遭遇之中。我现在我这,哎呀也没办法,反正这儿一说嘛,观音菩萨什么都知道。但是说就说吧,反正我起心动念他也知道。我这个回去呀,就被观音菩萨就堵得呀,就无处藏身。每次你就侥幸地说,哎呀这个法我又修过去了,好,下个路口就在那儿等着。就跟冷不防就拿个斧子,就开始又劈头盖脸,又开始去你的这个边边角角、心心念念。

就是你只要为自己私心有一点点,就是你只要为自己设身处地想一点,一点儿法都不让你成就。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就是我们在世间生活中叫观照,只有观照的时候,为什么修道人不能一念离开般若,只有观照的时候你可以不被它骗,你能守得住啊。所以叫做智超数表为高,我们在讲菩提树的功德,我们叫高显殊特啊,这就叫高。人家世间人说:高,高,实在是高。

什么叫显呢?本性不昧为显。本性不昧就是说,一切法都是在法性上发挥的,你会的时候都要往这个法性心地上会。所以呢前两天跟法师们一起在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就说到,我说哎呀,我说我现在就感觉到我福报不够,福报不够我还住在白华庵,还住在个主位里,我说常住上给配的这家具呀,这个同修弟子们供养的庄严具呀,我说我也做不到说完全觉得这儿不好,我觉得这儿挺好的呀,住在这儿,这一念好生起来,你说这福报损得我受不了呀。

我说怎么才能惜福,怎么才能不损福呢?那好,那我们通常啊,都不是说那你要用水要少用点儿呀,这个穿衣服要节省点儿呀,吃饭不要那么讲究,不要浪费粮食。善知识说了一句什么话?心向内求就会惜福,心向外求就是损福。所以大家,你看这就叫本性不昧才能做这样的开示。一般我们都是,虽然说惜福,这个法也还是在心向外求上去惜嘛,对不对?所以大家要记住这句啊,我转供养大家。这就叫本性不昧,才叫做显。菩提树高显嘛,大家一望就便知嘛。

然后什么呢?成物具德曰殊,殊妙的殊,殊胜的殊。就是你高高地立在那儿你有啥用嘛,对不对?就跟我坐在这儿讲法,你嘚啵嘚地说,嘚啵嘚地说,你也起到什么作用吗?要让人家成物,就是成就众生、心向佛道,要上道,要成就功德。成就这个功德了,那么才显现出来你立在这儿的一个格外殊胜,树法幢一样,这就叫殊。

更无二真为特,就是再没有第二个法,有别于佛法的这个根本法性,你不要再,那就成了外道,所以这个叫特,就是特别的特。就是无上无等等,是无上咒,怎么说来着,是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更无二真,就是再没有法比这个更厉害,跟它相提并论的没有,只有一真没有二真,所以华藏世界海又叫一真法界。从因地来讲,你能把心地修到这样的一种功德,那么将来我们国土里面的菩提树就具足了高显殊特四种功用,高显殊特四种功用。

那我们再往下看,这个讲到这个菩提树呀,这么的厉害,然后第一个是金刚为身,为什么说菩提树金刚为身呢?为什么后边有好多叫执金刚神?就是护法就叫金刚。为什么《金刚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用金刚作意他有什么密意在里面?用金刚作意。就是说金刚三昧的这个根本智慧,所有菩提树的功德,都是依照着这个根本智慧才立的行,成的法。所以这个菩提树是以金刚为根本,树身,就是最粗的这个树,树身。第二个叫琉璃为干,你看以金刚树是坚固不动的根本智慧,琉璃为干就是说,琉璃是什么呢?有了智慧你才能开殊胜的胜解嘛,对吧。就跟咱们刚才讲到的说,你的心在这个智慧上,在这个智慧之道上,别人讲的法,能够触发你的胜解,你说的话能够触发别人的胜解,就是我们说的心在道上。

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琉璃为干就是说因根本的智,发的殊胜解,开始发挥了,是圆融的,明澈透明的。大家要知道透明是什么意思?明白的明嘛。我们一说透明,哦,玻璃是透明的,就是越来越通透,越来越明白。大家觉得学佛法是学来的吗,是学来的吗?就我这么讲,你学的哦哦哦,是这样,是吗?不是的。是一定要创造这个因缘,参入这个法会,具足这个加持以后,你自己那个本来就明,本来就透的那个东西呀,越来越多,越来越显了。

所以为什么说根本树的这个金刚树身上,长出来琉璃干,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你的学佛心到了哪儿,只有你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而且这个知道也不是说,从外面拽着一块给你补的在这儿,你才多了一块知道,是他自己慢慢儿显现了现前的意思,就叫做透明。能明白吗?

我们现在在讲表法。我们这么讲,大家一定要,为什么我说要先看,你要明白什么叫做,常说到表法表法,表法,不是说由这个现象产生一种喻意,让你进行什么理解说,啊原来是做个比喻的时候这表的这么个法,这个错了。知道吧,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讲的佛的这个境界啊,佛的这个招感这个功德法,呈现出来的这种功德境,它本身就是这个法,不是由这个说了这么多,什么琉璃呀,菩提呀,什么摩尼宝呀,由这个来作为一种喻意表达这个无上甚深微妙法的,而是说它当下这个现实的这个情景就是这个法。这个现象就是这个法,这个现象就是这个法表现出来的。这个法就是由这个现象来体现的,这才叫表法,能明白吗?就这个法就是由当下我们描绘的这个境界,体现的就是这个法,这叫表法,表现出来之法。

大家不要以为说表法表法就是,听了这个道理,表达了这么一种思想,不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就是把它分开了,不在一个。现在我们说人家实实在在就修到这个根本智慧了,所以他真的他的菩提树就是以金刚为树身的。人家确确实实心透明了,通透了,了然了,那么确实它的枝干啊就是琉璃,真的就是这样的。就像极乐世界什么,这个什么琉璃为干呀,珊瑚为枝呀,这个水晶为果呀,等等,就是这样的,不是想象的,不是夸张的描绘,就真的就是这样。那说起来我们也要表法,我们现在这苹果,说什么啊?以这个可能在地狱里面的众生,饿鬼道的他听都没听过这样的,知道吗?在他们那儿也许也有经书里面描绘说,在人道里面有苹果,呈圆润叠叠重重之势,那么拿过来吃一口可以解无量的饥渴,美妙不可言。他只能听一听,也许他一理解说,哪儿真的有什么苹果呀,就是表法而已了。那就错,知道吧。在佛的境界里面真的就是摩尼树,就是这样的,就是这个法。大家要知道,这才叫表法。

然后什么呢?下面是众杂妙宝以为枝条,这就是说什么呢?你对这个法的理解,为什么叫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呢?就是各种各样的条条枝枝,说明各种各样的根器。大家,一样的,我今天讲这个法,你们理解的也不一样。你不要以为说大家都在点头,步调一致的,其实每个人理解的都不一样,有差别,随着你的心,外面的境,此时的因缘,你的念头,都不一样。所以叫做什么呀?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就是说,以这个枝条共成为,虽然叶子跟枝是两回事,但是共成为一个树荫。这个树荫就等于说是定力一样,树荫不是一大块嘛,就像我们禅坐坐的这个定功,禅定功夫一样,有了这个定功就会有智慧,散发出来智慧又可以利益别人,那么自己常处禅定,这就叫树荫,自利利他之荫。是这么个意思啊。

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就是说这个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分枝是什么呢?每一个树枝对吧,太阳一照它会投成什么?影子到处这样哗哗哗哗地,这个最容易什么,你想想一棵金刚的这个摩尼宝树,在被风一吹,阳光这个光明一照,它会散发出来很炫的这种色彩,对不对。你能联想到什么?什么最炫呀?在佛法里边什么最炫?什么最炫?就是你最容易被什么给吸引眼球?不是禅定,不是智慧,是什么?对,就是你们最好的那一口儿,就叫神通。这里讲到的分枝布影,就是指的显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最炫。一说,诶呦,马上心就被吸走了。所以这里都是在表这个法。

复以摩尼而为其果,这个摩尼就是说,虽然开的花不一样,结的枝不一样,但是最后结的果,都是以摩尼为果。你自己也成了摩尼珠了。为什么?因为你修成就了,无边的各种各样的行门海汇到一起,都是成就的菩提果。都是成就的菩提果。

含晖发焰,与华间列。你看含晖就是什么呢?自利,因为自己心地光明嘛,对吧。发焰,就是利他嘛。向外散发出,发焰就是火,火的光明一样,火不是可以照亮别人,对吧,温暖别人,这就是利他。

含晖发焰,与华间列。其树周圆,咸放光明,于光明中雨摩尼宝这就是妙用自在了,辗转成益了,就是等于说可以成就一切众生。所以说摩尼宝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俱时出现大家看,我再说一遍,这都是表的法,但是这个表法,就是人家当下的境界就是这样子的。你看这里讲到的说雨摩尼宝,就是雨这个摩尼,摩尼就是圆明之法呀,圆明之法。那么后来呢,圆明智慧有了以后,那你一定会起什么呢,起慈悲心嘛。起慈悲心的时候,所以说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就是表的慈悲心。把他开始起了这个觉悟性,灵动性,要把他拟人化,化现成一个有情的机体去度化众生的时候,就表成内有诸菩萨,其众如云。

你要这么认可,要这么起信,千万不要说,摩尼宝珠里面有诸菩萨,怎么活生生的一个人怎么会在一个玻璃球里面呢?不是这样子的。但是这个境界又是真的,就是在这个摩尼宝珠里面,就化现出来这些其众如云的诸菩萨。为什么,因为他们开始要成就悲智了。悲智由什么,由我们本有的心行,心地成就的,所以叫做其众如云。这个云就是我们的心地,心地可以幻化,你现前一念就是一团如云一样。这是什么呢,叫做什么严呢,叫做树严。再提醒一下,我们在讲《世主妙严品》,正觉世间庄严,讲了一个什么严,地严,树严。

第三个,来看,叫做宫殿严,佛住的宫殿。大家来看,又以如来威神力故,其菩提树恒出妙音,说种种法,无有尽极这是指的这个菩提树能够畅演法音。下面开始就是讲到宫殿了。

如来所处宫殿楼阁,广博严丽,充遍十方,众色摩尼之所集成,种种宝华以为庄校。诸庄严具,流光如云,从宫殿间萃影成幢。无边菩萨,道场众会,咸集其所,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

这是指的佛成就了以后他的宫殿庄严。那为什么这里要用宫殿来表这个法呢?所以大家心地真的入到佛法中的时候呢,你才能从这种微细相上来断掉自己的疑情。你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就是说佛菩萨这种观照智,这种遍法界智,无所不知智,他确实如此的。就好比说他要给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讲法,是怎样的一套体系,他早就设计好了,一念间设计好。一念间设计好这个法要怎么慢慢地说给大家来听,要参照这个世界的什么一些东西,这个世界里面最习以为常,最约定俗成的一些种种的这种套路,法式,他得尽在掌握之中。

所以为什么菩萨有一个尘沙惑,不是以前给大家讲过了,就是练这个本事,就是条条框框,每一个套路,每一行,我们说隔行如隔山嘛。那菩萨修成就的时候,他也是有一行修成就了,他其他的行,行行都要入。所以你看在《楞严经》里面也讲到,等觉菩萨,登地的菩萨,等觉菩萨修的时候呢,他就等于说从这条路上上去,然后上到最高制高点的时候,看道上每一条路,他又要一条一条地这么像演习一样走一遍,这才最后再成就。就他得懂这个套路,否则他怎么来娑婆世界说法呢。你说我们娑婆世界就这些众生的心海、业海、烦恼海得有多少念相呀,他都得对机对接,都得应对。所以这里我们就要提到,为什么这里用宫殿楼阁来表法。你看,放焰口里边,我也说过这个,就是讲到说我们这个世界,比如说人王吧,人王说,为什么说他反正人生无常会讲到说,哎呀,说万里山河独据,他富有四海,对吧,天下国土都属于王嘛。

九重殿阁高居,皇帝又叫九五至尊,对吧。然后我们古代的,你看故宫里面,一入宫门深似海,又叫深宫大院,对不对。所以说这里讲到的如来所处的宫殿楼阁,这里它有个表法,宫殿有一种什么功德呢?孕育功德,对不对。就是宫殿它里边是,为什么叫深似海嘛,它其实是有一种孕育的功德,孕育什么,就是慈悲。他讲到这个正觉庄严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宫殿严来作为其中一个项目,跟菩提树严、地严放在一起呢?我们这个法界里边,宫殿它有这种法,把它包起来,藏起来,生起来,就是内心孕育的慈悲。那这个慈悲怎么用呢,就像皇帝一样,发号施令,告诉大家,昭告天下。

但是一定要深深地孕育,就是运筹帷幄,指点江山一样的,在你的深宫墙内把它做好。这个叫什么,项目,企划,都可以这么说。所以这里才叫做所处宫殿,宫有这个功德。那么殿是什么呢,殿堂呀。为什么叫无事不登三宝殿,对不对。咱们这个维摩讲堂只要你一进来,看见佛像供在这里如此的庄严,下意识地就会肃然起敬,就会生起朝拜之心,所以说殿可以让我们生起朝拜朝宗的心态,这就叫做智慧。为什么,因为他的智慧摄受你。所以所谓的宫和殿,其实就是悲智双运。还有一种,我们到殿堂里面,它还要代表一种祭奠的意思,对不对。

你看居士林那边过来那个叫什么,历代帝王庙,那历代帝王庙里面立的那么多的牌位,有一种什么呀,我们通常俗称叫死了嘛,对不对。可是得道之人呢,他实际上叫圆寂了。我们去礼拜的时候,拜的就是这个圆寂,寂灭,不生不灭之法,所以这就叫智慧。宫可以孕育慈悲,殿可以朝宗智慧,悲智双运,用的就是宫殿楼阁法。不过他要明白这个法,他才能参照这个比例来照着这个说,隐藏这个法,表显这个法。

所以这里讲到了说广博严丽,充遍十方,这个表法表得是非常的干练严谨。你看他讲到这个楼阁相,什么叫广呢,广就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表的什么法,表的佛法是其大无外,就是再没有一法能够超出佛法之外而独立存在,那就叫心外之法,这就叫广的功德,对吧。博是什么呢,虽然其大无外,其内来讲,从内来讲,也不是真的说实心实足的,心里面是这么真真的有这么一个东西,内也是空的。表法内也空,这叫做博,内外都,外也无外,其大无外,其内无实嘛,就不是真的是存在着一个执着的一个法,它是空性的。

严者庄饰,就是用来庄饰,就是具足众相。各种各样的相,各种各样的我们说的这个,就是各有各的讲究吧,具足众相。丽者华美,就叫法仪齐备。就是各种各样的仪式呀,典礼呀,宗教的这种。你比如说我进来,大家迎请,这就叫法仪,仪式的仪,威仪的仪,法仪齐备,这叫做广博严丽。

充十方者,就是称法性。能不能听得懂?声音很少,能听得懂吗?确实能啊?这样吧,我打个比喻,大家都知道什么叫做广博严丽,其实每一法都是广博严丽,充遍十方的。你比如我说一个,就我们这次普陀山传戒,大家参加过出家人,护持过戒场没有,可能一般这个机会比较少。大家总是在道场,都市里面平常有一些佛七呀,诵经七呀这样的。真正的传三坛大戒,那是最庄严的。大家知道,就每天除了忏悔,学修,听法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演佛事,就是演法。很多的演习,怎么迎请三师,怎么迎请十师,怎么陈白羯磨。

就是说我祈请我要受这个戒,上面的三师给你说了,大家同不同意,大家说成,然后他说,好。这个戒三次说了,就算受到,得了戒体了。这里边非常严谨,整个这一个月天天就是密集型的修行,就干这个事。所以它其实这种法里面也具足了广博严丽。你比如说,普陀山传戒了,把这个通知发出去,对不对,整个出家的沙弥,没有受戒的,大家都可以来求受比丘大戒,这就叫广者无边,对不对。法无外故嘛,你任何是一个沙弥,你都可来受比丘戒,是一个沙弥,只要你符合条件,那么就不会把你给毫无缘故地,无缘无故地就给你屏蔽出去,对吧,不让你受,可以。这就叫广大无边,法无外故。

那么大家来受这个比丘戒,我们常说做水月道场,做梦幻佛事,每天有这个条条框框,行来仪去,但是你要知道,这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叫做博者,法内空故,这就叫博。如果你不博的话,你就把这一个月的事情,每天如此之类的当了真了,你的智慧,根本智慧没有在这个观照上,这是来讲的话,就是心不在道上。心不在道上,所有的功德都成了世间福报了,会有,但是就变成世间福报了。所以这就叫法内空故。

第三个叫具众相故,就是广博严丽的严,庄严的意思。既然是做佛事,有很多讲究大家知道吗?先开始受沙弥戒,沙弥以后要给他讲说《沙弥律仪》。你们可能没听过,你们也不能去看,特别是比丘戒你们是不可以看的。但是我要可以给你们透露,就是《沙弥律仪》里边,光侍师,侍师是什么意思知道吗?就是侍奉自己的师父,就有这么厚,我就讲了好几天,就光侍师这一法。你看所以这里讲到的说严者庄饰,就是你要任何一个法都有讲究的,都有条条框框,学沙弥受沙弥戒要《沙弥律仪》,学比丘戒有比丘戒律,学菩萨戒有菩萨发心。条条框框,怎样怎样,你必须都明了,一点都不能差,这就叫具众相故,各种相貌。

最后一个叫法仪备故,就是丽者华美。是什么呢?忏悔的时候,大家唱念,至诚一心,礼请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做得戒和尚。大家要知道,那个气场你们没有感受过,你们可能受菩萨戒,有过这么一点。但是菩萨戒因为它时间比较短,有可能那种劲儿,我们说俗话,不能说从法上较高低,那很罪过。法上较高低,那还是菩萨戒更究竟。但是从那个仪轨劲儿上来讲,就是比丘戒这三十天是太庄严了。所以在忏摩的时候,在包括审罪呀,还有问答呀,能持呀等等这全部都在其中,各有各的法,不管你是请师,祈戒,羯磨,这些这就叫做法仪备故,华美。

等于说,你比如说,他们从受戒的这个息耒小庄这边排班出列,然后到普济寺去过堂。诶呦,路上那个游客呀,去普陀山去的游客,很多他是游客,他哪里见过这种阵势的。都惊叹得叹为观止,都觉得自己今天运气好得不得了,说这是干什么呢这山上今天,怎么衣服也庄严?然后三师出来了,打着宝盖,等等这一切,他们就受不了了,这个相机就抖得都拿不住了,兴奋得,激动得。为什么?这就叫华美,这种华美不是俗气的华美,就是说这个仪式太摄人。这就是讲到这里宫殿里面讲到广博庄严,但是从根本上,它又是充遍十方的,它是称法性的,全在真如实相一念心性中就周遍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你比如说我们再讲到说,我们讲《华严经》吧,大家来听《华严经》,那么通知一发出去了,全都可以来,是不是,这就叫做法无外故,就是广,都可以来听。那么听了,你无非也是缘来缘去,缘聚缘散,对不对,一个月一次,听完了回家,下次有机缘再来。那么这也无非也是水月道场,所以又叫法内空故,叫博。那么既然来听,大家有心求法,就要有这个法相,你把手机关掉,不要讲话,要端坐,要入耳,要庄严,这就叫做严,具足众相。你不是说出去逛街呀,看个衣服呀,聊个天呀,唠个嗑呀等等,那就不能跟这些,不在这个相上了,叫具足众相。那么我们从那边迎请,到礼拜,登堂,拈香等等,一样都不能少,这就叫丽,严丽,法仪备故。它一样的道理,对不对。

所以大家要知道,虽然如来所处宫殿楼阁,我们刚才讲到的受三坛大戒也是所处的宫殿楼阁,我们在此听法也是所处的宫殿楼阁,所有这一切还是充遍十方,为什么,还是在真如自性中,当体是周遍的,就这么个意思。所以这个就是指的宫殿严,宫殿庄严。

当然他这里还讲到了最后一句说:以能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这是指的声音,在宫殿庄严里面的声音庄严。为什么叫不思议音呢?佛的音,大家要知道,有四种不思议功德。一个是音声繁广,繁琐的繁,复杂的那个意思。你不要一听说繁广,这是啥意思,繁就是喋喋不休吗,说了这么多,一部又一部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尔时佛告怎么怎么。这个繁是指的什么呀,内用的气场。你看看我,那我今天说,很多人都跟我说过,说宏海法师呀,你一上座就跟下边不一样了。他们有的不会用语,叫附体。我说你说错了,这叫加持。

就是什么呢,佛的内用的这种气场力量,狮子吼呀,狮子吼,他是借我们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借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借这个力量。就是因为他是佛的光明不思议音所加持。真的是如此,我自己也不知道。这就叫不思议音,叫繁,就是内用的气场,这个力量很大,不可阻挡。这就叫繁广,你不要错成就是说个没完。第二个叫所说难量,这也是一种不思议音。所说难量就是重重无尽的殊胜的法义,一重又一重,不断地提升你的见地,不断地策发你的精进,不断地就是让你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就叫做所说难量。最不可思议的是什么?声而无声。就是说了这么多,都是无说之说。

大家要好好体会这个声而无声,为什么说寂静,为什么说寂灭,你看说寂灭的时候,还得用我这个嘴说出来,寂灭,两个字。可是你一听,寂灭,不一样了呀,跟我们唱东方红太阳升不一样呀。一样的话,你看为什么都是话,都是字,不一样。所以说这个上面就是声而无声。第四个就是一具一切,出生果用,就是一个声音说一切声音之法。比如说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一句,就一切声音之法都在其中,这就叫做出现诸佛光明不思议音。不思议音,这是宫殿庄严。

好,我们今天上午,因为这第一讲就是算是个精讲,给大家讲到《世主妙严品》的正觉世间的庄严。大家要记住了,我们了解到正觉世间的庄严,一个是佛的地庄严,还有一个宝树庄严,菩提树庄严,第三个就是宫殿庄严。后面还要开始,下午我们讲到坐在狮子座上庄严,怎么个成就狮子座,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好,上午我们就讲到这里。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第六讲)

好,诸位,请大家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

好,各位同修,我们第三讲下半场。早上我们一直在讲庄严。讲到庄严说,通常法中,我们所说的庄严,就像装饰一样。在佛法的修行功德海中,我们庄严,好像慢慢地积功累德一样。如果要放开来看,整个的这个庄严海呢,实际上就是各行各的道,各走各的路,各行各的法,反正就是一片华藏海,所谓的毗卢性海。我们讲到说,念的时候说,愿与四生九有,怎么说,同登华藏玄门,三途八难,共入毗卢性海。入的这个毗卢性海就是这个海。所以说来说去,掰开了揉碎了,最后无非就是一个现前一念,一个当体法界。你的所谓的遍觉,所谓的正遍知,所谓的明行足,都离不开这个现前一真法界。

这一方面体现了佛法的宏博广大,为什么当时那么多罗汉听不懂?他没有成佛的体验,他没有破无明见法性。怎么才能入这个一真法界、毗卢性海?那你必须离开你我他,就是两个丁点的对立,分别心。那我们今天讲的这些庄严呀,只不过是赞佛,赞在佛功德中呢,他呈现出来的正觉世间的庄严。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在讲正觉世间。正觉世间也就是以智慧为根本。

你看,大地也是以智慧为根本,坚固的海印三昧。菩提树也是以智慧为根本,金刚为干,树干。音声也是以智慧为根本,宫殿还是以智慧为根本。就是在这个智慧所支撑的这个认知的角度中呢,自然而然就打开了这个法界,也就是打开了我们的心地。所以你说要佛法再要微细地来说修,真的得苦修,可是你说最后说证,是由修而证来的吗?没有修,证不了。可是一旦证的时候,根本不是修证来的,是本来就具足的,就是这样的,终于现在见到了,明白了。

下面我们开始就讲到这个师子座的庄严,师子座庄严。我们来看,尔时,世尊处于此座。大家没有经书也没关系,大家听我说就可以,就是你要把神凝聚起来听我说。尔时,世尊处于此座,就是指的师子座。为什么说,你看我们常在庙里边有一个地方叫狮子窟,狮子窟这个地方表法的,就是说,为什么方丈住的叫狮子窟?因为他有这个法,有这个心地法。我们叫做代佛宣说。所以一个是人中狮子方才能坐,人中的丈夫,大雄大力大慈悲,才能处于此座。另外一个就是说法,所说的什么法呀?无畏之法。狮子无所畏惧呀。大家看那个雄狮,蹲在那里那个范儿,对吧。而且它永远都是孤独的,没有伴儿。

为什么?一声吼出来,百兽就都心惊胆战。佛为法王,亦复如是。为什么?因为得法空嘛。大家知道开悟的祖师爷呀,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就是入千军万马里边犹如入无人之境。这就是指的师子座。你想我们现在有人呀,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前思后想,总是想着怎么好点儿,怎么落个好处,怎么得个于己有利,那当然你就是有恐怖,有颠倒梦想。所以说世尊处于此座,坐这个座,一个是高而无上,师子座再没有比它高的,二一个是广而无外,就早上我们讲的,再没有别它之外之法。而且这个师子座呢,也不是说空中悬浮的,还是放在大地上,承载在这个我们的器世界中,那说明什么呢?即俗而真。就在这个世俗法中,能够见这个狮子吼,出的这个效果。

那么这里边讲到说这个,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满一切世间。这是我们下午大家要听明白这三句话,是我们下午要攻克的重点和难点的法义。大家听明白,第一个是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是指的什么庄严?我们这现在正在讲正觉世间庄严,在讲到教主难思庄严,在讲到教主成道以后,他的地,他的树,他的宫殿,他的师子座,这里说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是指的什么庄严呢?意业庄严。佛也有身口意。意业庄严就叫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这是指的意业庄严。其身充满一切世间是什么庄严呢?对,身业庄严。这是第二句。第三句其音普顺十方国土是什么庄严?口业庄严。你看佛也有身口意,也正在讲庄严。

那么我们就来先看一下,这叫说于一切法始成正觉。佛在这个师子座上,于一切法始成正觉。那么说明这个成的这个正觉呀,开悟了叫做觉,开悟以后才能叫做觉,离开颠倒了就叫做正。所以他虽然是处在这个师子座上所成的正觉,可是一切世间法,也就是十方三世万法之中,没有一法,他不正不觉的。由于这样,才能叫做智入三世悉皆平等。那我们该了解一下。下面我们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到底佛的这个智,怎么入三世,什么叫做入三世?怎么叫做悉皆平等?这里倒是有几个概念,今天希望大家能够听闻得能透得过去,在黑板上写一下。

好,我们来从这几方面,大家也要提升一下这个理解力。说什么叫做智入三世悉皆平等?这个可以让我们从文字上来理解一下,到底说成佛了以后,成无上正觉,这个到无上正觉的那个点上,是怎么样的一个感受。你比如说,说智入三世的这个智,我们可能这些也大概都听过,我们从几个点上稍微了解一下。你比如第一个叫做能入之智,就是能入三世悉皆平等这个智慧,比如说如理智、如量智。

如理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能够证真。就像我们现在不是学佛,不是要追求真理吗,对吧。终有一天,我们的心性会跟这个真理完全吻合的。就是证到这个根本智慧,实智,这就叫如理智,跟这个真理是一样的。现在我们的心性是跟妄想同步的,可以入这个理性。

那么还有一个叫做如量智,就是光有真理这个一味的,就是说一味的这个道理,对不对?倒是没错。一味的道理,你放之四海皆准,整个法界就这么一个理,对不对。但是问题是,整个法界的理是这么一个理,它的事很多呀。就跟我们度化众生一样,你遇到这个男众怎么度化?遇到女众怎么度化?男众性格刚,女众情见重,对不对。遇到老人怎么度化?遇到小孩怎么度化?你光说这一个理,他有的买你这个理,有的他不买这个理,怎么办?所以真正的理虽然是入到平等,悉皆平等,这个平等的理入不了三世,就是入不了千差万别的这个法,十方三世法。由什么来入呢?如量智。能入诸智,你必须以根本的真理的这个,真理就唯一的标准,就我们所说的证入真如实相。但是真如实相你要入三世你怎么入?你得应机示现,随机逗教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个就叫如量智。

只有如理智、如量智具足了,才能叫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如理智代表悉皆平等,如量智叫做智入三世。这样大家能听明白么?也就是说,你比如说,这个如理智就跟我们说的钱一样,钱。大家都需要钱,这个钱本质上,它就是钱,这就叫如理智。但是这个钱怎么花?往哪儿花?花多少适合?一样不一样?这个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会用这个,才叫如量智,如量智。能听明白吗?大家要听法,要听成法,要受用这个法,不要听成知识,那就只能知道知识。我讲这个虽然是这个很深的教理,但是大家一定要把,跟自己的心的线索,这样联系起来,对接,起观照。

你比如说能入三世,再从这个三智的角度来讲,俗智、真智、中道智。我们首先看一下,你比如说,我们说俗智,就是咱们说的烦恼妄想,对吧,我们所谓的聪明,倒是人人都有。但是这个俗智如果没有真智,也就是这个根本,刚才讲的真如实相,前面讲的如理智,没有如理智作为背景,你的俗智就是烦恼业障,不能叫俗智,只能叫俗,没有智。

但是说如果你带着这个真智,来体现这个俗智的时候,那么这就成了如量智。问题是再进一步我们推敲,不管我们理解上有一个真智,在理解上有一个俗智,有理解真智,有理解俗智,凭理解智能入智吗?能不能?能不能入智慧啊?凭理解能吗?不能呀,你起心动念都不是智慧。

所以你只能破掉对这两个智慧的执着,你把所有的烦恼妄想先收在这两个理解点上,然后最后把这个腾地一破,才能入中道智。什么叫做中道智?你比如说,真的有一个俗吗?如果你说真的有一个俗,我们说俗就是真呀,常听这句话吧?其实我们现在说的真如实相,就在我们万法的这个俗法上,就在现象上。那现象本来就是真理,那哪儿有个真正的现象呢?因为现象就是真理,俗就是真,那么有没有俗呢?没有俗。俗是我们的一种理解。

好,我们理解俗,觉得没有俗以后说,那这都是俗,不能要了,屏蔽掉,我们来投向于真。但是大家不要忘了,真就是俗。真就在俗上体现的,哪里有个真嘛,有没有真?没有真嘛。俗就是真,所以没有俗,真就是俗,所以没有真。既没有真也没有俗,什么都这样的,啪地一下子,智慧开了。这个就叫中道实相。说俗,就是把你世间的烦恼给你引到这个,纠在一起,结合在这儿,集中营了,来处理。说真,就是把你出世间的这种法欲,给你纠在一起,也放在这儿摆平。但是最后你要知道,这是两个烦恼最粗的线条,他给你噌地一刀子砍了,为什么?也没有俗,也没有真,空空如也。这就叫中道实相。

只有入到中道才叫真正的平等,为什么?只要你有俗的对象,就有真的分别,对不对?只要你有真的追求,那么一定会立俗的本来面目。只有这两个一下子摆平了,就叫做三世平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所以为什么大家要听成法呢,这个法你要听的,哦,原来我们的一切追求都是错误的。真的是有求就是苦。你要知道,现在实在没办法了,才劝说求生西方净土。你到了净土继续求,你就麻烦。又是什么?头上安头。所以在这个法上,其实你不要忘了,不要以为说,那一念放下,就是不让求生了。那么一旦求生成功了以后,依然还要一念放下。

所以大家听这些智慧的时候,哦,俗智真智,不要把它教条化了,文字化了,教理化了。你要对照自己的心性上往下放,你就一念放下,真的一念放下,一个一个,全体见解就现全身。大家设想,要一念放下,腾地把自己放下,就一切法都起来了。一切法都起来了,没不了的。所以这里讲到的说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它摇来摆去,说的再怎么谈玄说妙,它不离当下,一念放下。这是三智。

那么如果我们再从四智上来说,这个其实很有意思,这个很有操作性,现实感,我们再听闻一下,理解一下,更有助于我们深度地提升。你看,大家知道,我们说,为什么这里还是依照着说智入三世悉皆平等?我们都知道佛成佛了以后,从凡夫到佛,转八识成什么?成四智。那大家对应一下啊,阿赖耶识就是转的大圆镜智,对吧。这我们都知道。

第七末那识转的平等性智,第六意识转的妙观察智,前五识就是你的这个身业、口业等等诸如此类的,转成成所作智。一旦凡心转成这个圣智以后,大家来看,为什么说这里讲到说,只有普入三世了才真的达到平等,只有你真的平等了,才真的能普入三世。你比如说,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我们摸都摸不着边儿,那我们现在知道佛说了有这么个东西,其实我们自己感觉到也有。

为什么?因为有我的时候,就有第八识,第七识。虽然第八识我们不知道它在作用。可是,第七识就是贪恋它,才有的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已经在这个窠臼里边了。那为什么在这个窠臼里边,我告诉大家,不是没有听过这个概念说大圆镜智,而是没有依着这个概念,随顺着佛语,入这个大圆镜智。

为什么?你比如说,我们一说有个大圆镜智,哇,大圆镜智,我要证得大圆镜智,对不对。可是你不要忘了,当我们要证得大圆镜智,好像我光芒万丈的时候,会有什么,智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不是,噌的,观照什么,观照什么?观照境嘛,外境,境界嘛。有智就有境,对不对。大圆镜智普照十方尘刹中,你就会觉得,啊,十方尘刹,到处都是国土,都是山河大地,都是这个物质世界,这不就成境了嘛。

所以永远智是智,境是境。对不对。有智对于境,有境对于智。一相对,是不是大圆镜智?还是烦恼。因为还是相对的,我的智对你的境,我起观照了,把你看破了,这不是这样。什么呢,境和智,离分别的时候。没有智,也没有境。境就是智,智就是境。智一下子照着境,境本身就体现的是智。境智合一的时候,这才能叫做平等,没有对立。

所以真正的大圆镜智,什么情况下才能够智入三世,就是普入三世十方尘刹中呢,境智合一的时候。明白吗?一旦没有外境对我们影响的时候,我们的智慧就已经全体显现了。所以,看上去二智三智四智,或者四智里面的这个智那个智,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离开境智分别了,才叫做悉皆平等,才叫做依持平等。大圆镜智,我们以为所依的,是我有大圆镜般的智慧,对不对,直至这会把你的境界给你照开,看破,放下的时候,这不叫依持平等。这叫依就是依,持就是持,对立。所以真正入到大圆镜智的时候,就叫依持平等。能明白啊。

第二个,那么这个就好说了,第七识本来是有我执的,那么有我就是以我为核心,那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现在他证得平等性以后,证性平等,就是证这个平等性以后,才能叫做平等性智。在这个智慧里边,观察一切法,自己他人,一切有情,悉皆平等。这就是为什么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才叫大慈悲。为什么,就是流淌在平等性智中,才能够同体大悲。同体才叫平等嘛。

同体大悲以后,你才能智入三世,就是能入到十方三世中。否则我明明生活在此时此刻,这一世,这辈子,我哪能入到三世里边,为什么?因为不平等。那我们第六意识,每天起心动念,分别,自私自利,了然算计,起心动念等等,它本来是这个作用,现在转识成智,成了妙观察智。大家知道嘛。本来是算计的,花花肠子,诡计多端的,本来他是这么用的,用的倒是,劲就是这个劲,他用成这样,把这个劲用成这样,用成祸害别人,祸害自己。那么他把这个劲,还是这个劲,用成观察平等。

就是说,观察诸法的自己,每一个法的相状。他的相,我的相,我们共同的相,然后无碍地来回这样,不断地观察,总持。才发现所有发生的这个功德珍宝,我们所做的行行道道,原来都是修行法门。不是说都平等了就没差别了,还有一切无边的差别,他都观察得透透的。发现说,自他共相,这个既是在平等性上,而且又不失差别。一人一个样。虽然都是一个心性,一个法界。但是一人一个样,一道一个样,一个众生一个样。这就叫做妙观察智,叫观察平等。以平等心来见这个差别。你看多难呀。你有这本事吗?没有嘛。

现在只能听嘛。这本事怎么来的?就是先开始听,慢慢琢磨,最后摆弄,最后我非要成不可,才成了。每尊佛都是这么来的。所以说这个叫观察平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智入三世悉皆平等,还是离不开平等。

那最难就是说,呀,成所作智的话,普利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他需要这么度,我就变成这样,他需要那样度,我就变成那样。这怎么能平等呢,这是最典型的差别嘛。但是大家知道,他这个平等体现在哪里呀,就是谁需要我,我都变成他,变到他跟前。在这个心上,你也行,他也行,他们都行。这才叫做普利平等。

发现了没有,他这个平等,不是在说,你离我近,他离我远,我不去,你这儿我来,他那儿我不去。或者说,你对我好,他对我差,我只度你,我不去度他。这就不平等。所以说成所作智,就是我们正在造业,喝水,拿苹果,咔地一口,我待会儿这个完了,要坐车,先去一下法源寺,晚上再见一下师兄弟,明天要去美国,弘法,等等诸如此类的,一会儿一个样,你怎么平等呢?就是在这一切中,我都是为了弘法,为了结法缘。

除了这个,我不是为了买泡泡糖,或者弄个苹果手机,不是为这个。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叫做普利平等。他的平等是在这个上面显现的。从普利平等,到观察平等,证性平等,依持平等,那么就发现了,原来真的是叫做智入三世悉皆平等。一成佛就处于这种状态。不用怀疑,一定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给大家讲到的:智入三世普利平等。这是佛的意业庄严。人家一旦证到佛境界以后,人家都这样了,人家都这样了。这是意业庄严。

我们再来看一下,身业庄严。非常好,非常微妙。好,大家来看,这三句话真的是非常的,很精练,也很重要。这是我们讲到佛的身口意三业,刚才是指的他的意业庄严。那么意业呢,当然这意业证到的内证境界和显现出来这种功德。那么从身业上来讲,这里有一句话其身充满一切世间,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为什么说最难理解。大家知道,比如说,我们说的这个遍,就是到处都是的意思,对不对。到处都是,就跟天女散花一样,篮子里噌地撒出去,到处去撒呢,还是本来就在,这有差别的。到处去撒,到处去遍布,这个叫分遍,一份一份去遍,去种种子一样。

那么我们这里,大家要明确,其身普入一切世间,不是这个分遍,一份一份去周遍,而是叫做圆遍,圆满的圆。就是一遍,无边无际,现前充满。不是你刻意一点一点把他撒开,拨散出去的这种遍,这是不一样的。那么这里讲到的说,其身普入一切世间,从法身来讲,法身不是叫做遍一切处嘛,是不是。既然遍一切处,他就有一个现象,我们任何一法能离得开佛的法身吗?离不开佛的法身,所以叫世所同依。整个法界里边,什么你三千大千世界,什么六道轮回,什么这个善业,恶业,引业,满业,定业,不定业,等等诸如此类的万法,都是佛的法身,他是周遍的。

可是问题是什么呢,法身他既然是周遍的,还用你说嘛。为什么这里说,始成正觉,成最正觉以后,才说其身充满一切世间,是他已经见到他的法身充满一切世间。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个,他还要智身证理。就是他怎么知道的,他智慧显现了。这个很难很难理解,因为智身,这两个本身就好像有冲突。

智慧是我们的一种觉性,灵性,对吧。身体好像是我们的一种色身。这就是凡夫理解胜境最难透脱的一关,要么拟人,要么物化。要么就是他有一个主体,主宰的一个人,拟人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认才能理解。要么就是彻底把他客观了,就是一件物体,他没有灵性,没有主观能动。你一定要把这个合在一起,为什么,真的有一种叫做智身。什么叫智身?就是觉悟觉到哪里,这个智慧就显现到哪里,这就叫智身。

所以你看说,智身证理,如理徧故。他智慧之身呢,就是证到这个理,那么这个真理呢,就像法身一样是到处周遍的。那么智身证到这个理呢,如理一样,他也是周遍的,所以叫做充满一切世间。

那既然这样的话,法身也罢,智身也罢,说这个太抽象了,我们理解不了,说色身怎么也能够周遍呢?明明活灵活现,他在这就到不了那呀。色身怎么能呀,色身的周遍是体现在他无碍的这个功德之上,就想怎么化现就怎么化现。我们现在是尽情地,愿意怎么轮回就怎么轮回,其实是一个道理,知道吧。

但是佛呢,他就是想怎么化现怎么化现。我们现在愿意这样轮回,就必须这样轮回。因为你造的因,就感那果。所以从这点来讲,普入一切世间的身业庄严,应该这样理解。如果打个比喻,你看,法身,看到了吗,如虚空遍。这个遍的遍法不一样啊,侧重点不一样,法身既然是遍一切处,就像虚空一样。

那我们大家了解一下,虚空,谁能躲得开虚空呢,能吗?不能。谁能够不在虚空中吗?也不能。虚空能包不住什么法吗?都能。你下意识又说不能。虚空什么法都能包得住,是不是吗。所以这个叫法身如虚空。那么智身遍呢,就像整个虚空,但是有的地方是黑暗的,对不对,黑暗的这个地方,它是可以光明的,但是现在光没到,是吧。

所以说智身就如同日光遍,太阳照到哪里,智慧光明显现了,这就叫智身。色身好像什么,如日影遍。这个比喻我们了解了,就好容易理解了。我们的色身就像太阳的影子一样。虚空,虚空中,可以容纳整个太阳和太阳光,对吧。那么这个太阳光照出来以后,任何这个地方,只要有个地方,太阳光就能够投放到这,太阳的影子,就能影现在这个水里边也罢,这个碗里边也罢,镜子里边也罢,哪儿都有。对吧,只要你能投影出来的,他都能影,只要你需要,你一承载,他就给你照亮,就影现出来,这就叫做色身遍,就是我们讲到的变化身。

那我们这里,大家一定要,刚才讲了,了解说什么叫做圆遍,什么叫做偏遍,分遍。就是我们要理解到,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不要把他单纯地认为,那一定是很大。你看我这么一说,你们肯定会下意识就认为说,那一定是很大,对不对。告诉诸位,哪怕就是这一丢丢小,或者这里面的一个分子,他也是周遍的。

同样也是周遍的。大也是周遍的,小也是周遍的,整个佛身都是周遍的。不是说,慢慢地把他散布的这样的遍的。也就是遍法界内,就是总是一个佛身。遍法界。所以我们常念到:佛身充满于法界,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这《华严经》里后面有这句话,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我们每天念八十八佛说,忏悔文里面说,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也是这个道理。一切的世间,一切的意识,就是根,或者尘,或者识,一一国土,全部都能够现全身。为什么,因为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遍呀,不是说总的来讲才叫遍,分开一半呢就不叫遍,四分之一呢更不叫遍。不管总也是遍,分也是遍,总之他都是遍。没有一份一份去遍。你在哪他就到哪,这个叫做充满一切世间。总是这样遍的,分也有遍的。

大家说佛的支分是什么,分遍是什么,分遍是什么,一份一份地周遍。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佛也有。他的眼,佛眼圆明也是周遍的。我们现在眼睛遍不了,后脑勺看不见呀,对吧。佛的耳也是周遍的,整个大千国土里边,一个小声音,噌地就收到信息了。那我们现在普陀山这会他们在喊什么,我根本不知道呀,因为飞来北京了。

所以说,鼻子也是这样,舌头也是这样。但是佛就不是,佛他就是眼耳鼻舌身,各个都是遍法界的,所以这个就叫做遍。而且如果是再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刚才不是给大家拔高了,能遍的身,我们现在说到遍,你往哪儿遍去吗,周遍,往哪里周遍,不是要往国土里边周遍,对吧。什么时候能周遍的身和所周遍的国土又合二为一了,能所互融了,这才叫做普入一切世间,才叫真正的遍。所以不管意业智慧,身业周遍都是这个道理。

下面,再后一句就是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还是这个道理。其音普顺十方国土,就是佛的一音呀,有无边无际的功德音声海。咱们读行愿品里边,你看说,不是出来了多少声音海,音声海,念得我,那会儿老念错。这就是说,佛的语业庄严,口业庄严。口业庄严里边有几个功德。你比如说普顺十方国土,普顺他有很多意义,一个顺异类言音,普顺就是随顺呀。

异类就是,你比如说,咱们都以为,我们都是人,好像大家都应该讲人话,佛跟我们弘扬,他也得讲人话,观音菩萨示现了,他必须讲人话,文殊菩萨跟我透露个什么消息,点化,他也得说人话,对吧,说其他的话,我们听不懂呀。可是,大家要知道呀,他要是度化猪该怎么办呢,他要是度化狗可怎么办呢?其声普入什么,一切世间。

就他可以示现成个狗,你要知道,文殊菩萨就变成猪的。智入三世悉皆平等,他不在这个差别上,说人就是高级的,畜生就是低级的,饿鬼就是不值得度的,都有,到处都去,照着他们的话说。所以说叫做顺异类言音。一切众生的语言法,只要他说一言,就能够说尽无余,一切众生的语言。你们听过宇宙语吗,那你们见过邪呼呼的那种人,说他会说宇宙语。但是,大家也不要说,还真有宇宙语。我有一个同修呀,突然间就发狂发癫,发狂发癫了一下子,就那段时间呢,就是非常的这个,如果从世俗人的眼见,就是神经了。可是,他一神经了以后,他怪得很,他说的话呀,嘚啵嘚啵的,就这样,真的是一种话,绝不是说在那瞎在这儿就是说,因为你听起来肯定是一种话,但是不知道是哪儿的话,没有听过。

你说他是念楞严咒吗,也不是,不是念楞严咒,就不知道他说的哪儿的话,我可以确定,这是我亲耳听的。就在某一个道场的天王殿前,他就在讲,讲的特别溜,就不知道什么东西在说,说是宇宙语。不知道,真的,那个舌头卷的非常的溜,特别顺,但是在地球上没听过,这是真的,这是真的,不是说笑呀,真是这样的。那你说各种各样的语言,音声海,谁知道他们说些啥呀。这就叫做顺异类言音。

第二个,我们在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还有一个比如说,顺所宣说,所宜说法,就是你适合说的这个法,你顺着这个话把儿往下接,他这会儿适合听什么法,他正在兴头上说个什么话题,你顺着他这个话题把这个法给嵌进去就好。诶,那我不知道,有没有给大家讲过说,我们和尚,我师父就是给人家说不要吃荤,有没有?哦,他很巧妙。怎么说不要吃荤呢,来了一个,至少算是一个,就是说不能算特大老板吧,也许是大老板,或者中老板,他的夫人,夫人吧,总归算还有点这种贵气吧,感觉到。

她又有善根,要信佛。但是大概过去起缘的时候,她的这个慈悲心可能发的不够,慈悲心发的不够,大概又养尊处优惯了,她好讲卫生,知道吧。所以她虽然对佛法也只能算有好感吧,到普陀山去拜观音菩萨,说有好感可以嘛,坐下来就说到这个吃素。一说吃素,我在旁边当时听的,我也很相应,能吃素,戒杀吃素,很好嘛。但是听了半天,我听出来意思了。

她这个吃素,她是为了干净,为了健康,而是个素食主义者。她不是为了说生慈悲心说,不吃一切众生肉。她觉得它们死就死吧,我吃点没关系,但是我碍于我自己,我要保护自己,要健康,要饮食怎么说,生物钟要调整,反正搞不清楚,养生之道,吃素食好。但是她又说,哎呀,我控制不住,有时候我还是想吃肉,怎么才能让我多吃蔬菜,我就喜欢吃蔬菜,应该多吃,可是又控制不住贪心,我又想吃肉。诶,大和尚就给她讲。

他不说你应该发慈悲心,这肉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她不信这个呀,你给她说这个没用呀。他说,你不知道呀,这个荤的太脏。说为什么?说你看夏天,你摆上一桌子菜,苍蝇先去叮的一定是荤菜而不是素菜。他给她这么讲。那个女众呢,心里这么一琢磨。我当时就盯着她的表情看。她这个一琢磨,诶,真的对。

因为确实是夏天好像苍蝇多了,它先到肉上去叮嘛,对吧,那个尸体味,比较吸引它,素菜它不去叮,人人都知道是这么回事。我就马上看她眼噌地一亮,哎呀,原来这个素菜太卫生了。当机立断就说,从此我给观音菩萨发愿,我再也不吃肉啦。一句话就搞定了。但是你一定要给她说什么慈悲什么过去父母呀,她不买这个帐。她才不信什么过去呢,有没有过去都不知道。所以,你看,这就叫做随所宜而说法。

再一个,叫做别颂偏佛,以一妙音,周闻十方故。这个就是独赞。典型的一则公案就是释迦牟尼佛偏赞阿弥陀佛。这就是什么呀,因为净土法门能够周闻十方嘛,极乐世界一直在讲,讲弥陀的愿力,我们也一直在发愿,一直在兑现愿力,在念佛号。娑婆世界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才让阿弥陀佛名号周遍得闻的,这就叫做其音普顺十方国土。你看,还有这种法。这是佛的语业庄严,佛的语业庄严,大家了解一下。

那后面就开始说了,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又如虚空普遍一切,于诸国土平等随入。身恒遍坐一切道场。等等诸如此类的,就不断地用这个,讲到这个,作比喻。这里用比喻什么,把佛的身口意业,大家发现没有,用一个什么东西来做比喻?刚才听到了吗?譬如虚空具含众像,把佛的身口意用虚空来比喻。

这个我们给大家,今天会通一个常识。虚空,我们刚才讲,虚空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说虚空哪里来的?有没有虚空?所言虚空,即非虚空,是名虚空。有这个虚空法,是有的,实际上大家知道没这个虚空相,没有这个虚空相。但是这个虚空也很有意思,为什么在佛经里面,在论典里面讲过说,如契经,就是佛说的法呀,很多法里面,都来施设用作打比喻说,比喻佛的功德、如来的功德,对吧。什么涅槃呀,什么寂灭呀,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

论典里面就说了,说你用其他的来做比喻,都属于诽谤诸佛如来,谤佛,就太低级的把语言文字你来比喻这么高的境界,你属于谤佛。只有一个例外就是说,唯除一个比喻,就是所谓虚空,可以比喻如来无量功德同虚空故,这是三藏里面特许的。为什么可以用虚空来比喻,说佛的,这里我们就开始讲到庄严,这也庄严,那也庄严,整个就如虚空纳象一样。

因为一切法都依止虚空。刚才我们讲到,对吧,一切法所依的就是虚空,因为虚空不可破坏。虚空可以破坏吗?你怎么坏?所以说,不生,不没,不生不灭,一切是这样的。所以你看,在百法里面不是有一个虚空无为,就打比喻。但是,反过来说,一切世间,虽然都依止虚空。

可是,真的有个虚空可依吗?没有,而无所依呀,都依止虚空,但是实际上虚空啥也没有。这个法很微妙的啊,大家要作意,你说怪不怪,我们平常以为说,空嘛空嘛,虚空中,一切法,一切世间所依止的就是虚空,但是实际上虚空啥都没有,你怎么依呢,没依到,那你说怪不怪。

然后这个虚空也没有角也没有落,也没有角也没有度,即没有角度也没有方位,对吧,没有方隅嘛。但是,在虚空中能够现一切方位一切角度。你说这个法怪不怪,你看不我们这么提示一下,大家讲我们从来没有思惟过,这个虚空怎么这么不可思议。虚空既不是走的,也不是坐的,也不是躺着的,但是,它能够在其中示现行住坐卧,你说怪不怪。

这个虚空也没有长,也没有短,也没有古代,也没有现代,但是,整个三世法都在虚空中,能让一个法长久住在这儿。这个桌子就一直在这个虚空里边体现着它作为桌子的作用,你说怪不怪。所以,虚空法是不可思议法。佛在经典里面特设说,让虚空来作喻,可以比喻佛的功德,其他的不可,用其他的就太等于说太降级了,视为谤佛。因为虚空没有分别,那么佛的身口意也都没有分别,一切的禅定也没有分别,所以这样才叫做三际平等,前面讲到的,能够智入三世,这是虚空。

声恒遍坐一切道场,这还是他的这个身口意的总结。你看他的智身,佛的智慧身,就遍坐在法性道场。佛的法身就没有一个坐不坐的道场,本身就是道场。他的这个法门身,佛还有法门身,什么叫法门身?修六度万行,八万四千法门而所成就的这个各个之道,就坐在这个道场。

佛一次又来示现,又一次示现,所有这个幻化身,就坐在水月道场。这就是佛的功德,你怎么理解,我就怎么安立。你怎么信顺,我就怎么施设。你怎么能够接受,我就这么来引导。这就叫佛的身口意三业。大家记住啊,到此处,我们给大家讲的就是什么世间呢,正觉世间的庄严,正觉世间的庄严。当然,这里讲到的正觉世间的庄严是指的主,正觉世间主。

下面还有正觉世间伴,伙伴的伴。这里开始,有十佛世界,十佛,就是一个佛不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化土嘛,那么就是十个世界,十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国土,把它磨成粉末微尘,就有这么多的菩萨,当时在毗卢遮那如来旁边,所共围绕。吓死人了呀,你要是不把这个多和少的这个局限分别心打破,你怎么去承载这个法吗?这要把多也不叫真的多,少也不叫真的少,才能说,啊,十佛世界微尘数菩萨摩诃萨所共围绕。微尘呀,其数难量,其名曰:普贤菩萨摩诃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普光狮子幢菩萨摩诃萨等等诸如此类的,我们就不细讲了,开始贯讲了。这就叫主伴庄严,都属于正觉世间。大家不要讲忘了,我们现在在讲《世主妙严品》。

下面要开始讲什么呢,讲这个众生世间的庄严了,众生世间哦。在下面这一品里面所出现的这个参与法会的大众中,一共出来三十九众。所以大家耳朵竖起来,你不要待会儿听得烦了,说就觉得佛好。就跟我们现在,今天参加与会的领导呀,主席来了,***来了,大家都盯着他,完了后面介绍说与会的领导还有某某这个,某某那个开始了,你们就开始犯困,不行的啊。

这个今天要主席台上都要给说遍了,一共有三十九众里边,从相上来讲,一共有三大类:一个是杂类的诸神,各种各样的神,还有一个就是说阿修罗开始有这个天龙八部,各种各样的护法菩萨,还有一类就是三十三天下面开始欲界色界的诸天子,都来海众围绕,这菩萨就算少数了,后面这些神呀天子呀什么多得不得了,就这么一大场超级法会。

所以大家来看,我们第一段,只能一段用一句话来代表,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这是第一众呀,执金刚神。我们来看一下金刚,一说到执金刚神,前面的这些道理难理解,下面的就好听了哦。大家说到金刚神的时候,你想到谁?是谁?执金刚,金刚叫什么,金刚宝杵呀,韦驮菩萨,守护佛故嘛。韦驮天将,然后呢,赞子不会唱吗?菩萨化身,怎么说来着,拥护佛法誓弘。

护法,就是发现这个护法藏菩萨摩诃萨,执金刚神最多见的就是韦驮天将。当然还有一种叫密迹金刚,金刚力士。你们看过龙门石窟吗?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两边毗卢遮那佛两边为什么有金刚力士,就是这个意思。执金刚神本来都是,金刚神都是天主的护卫,就是各天子的这种旁边的这种侍卫。后来呢他依止了佛以后,就成为佛教的护法了。

因为这个执金刚神,特别是像这个密迹金刚这一类的,他的三业的速度很快,他三业速度很快,你根本就是迅雷不及掩耳,你根本眼一转一换,你眨个眼你还没明白过来,他就把一件事办了。所以叫密迹金刚,密嘛。迹,就是他的事迹的迹,痕迹的迹。他发愿亲近世尊。像我们有庙里的哼哈二将做忿怒相,这些也算,就是常以勇猛之形来护持佛法,这就都这一类都叫做执金刚神。

大家想不想当这个执金刚神,我有招的。为什么在这里列这么一个金刚神呢?这首先大家要知道有表法的,表什么呢?表我们入佛境界,入成就道业的根本法门就是什么?金刚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波罗蜜。这是什么呢?能够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揭谛揭谛,就是到彼岸去吧,到彼岸去吧。所以金刚这里其实表的是般若,表这个法。

那么用这个色身的金刚力士,拿杵的这个色身,他也是宿世有护这个法的因缘,才能成就这个功德,护这个法。刚好我那天在阅藏,看到《涅槃经》里边,我就觉得真的不可思议,正在备这个课呢,《涅槃经》里面就给我出了这么一段法。他就说到说,有一个金刚身品里面就讲到,这个金刚身是怎么成就的,如来也有金刚身,只不过这金刚身是护持得化现成他的护法,是他的一个身而已。以能够护持正法因缘故,得成就是金刚身。

佛就给迦叶就说了,说我于往昔护法因缘,今得成就是金刚身,常住不坏。我们每个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全部是那罗延身,就是金刚身,那罗延。这里讲到怎么样成就的呢?善男子,护持正法者,就是你真正想护持这个正法,你可不能讲究那么多条条道道。要怎么样呢?不受五戒,就意味着什么?你可能要去打打杀杀。不修威仪,你不要在乎还得什么,哎呦,双手这样结个弥陀印,怎么慈悲合掌恭敬,不能讲究这些了。

为什么叫金刚怒目呢?让你干什么?拿着刀,腰里别着剑,身上背着弓,整个这个武器怎么办呢?守护持戒清净比丘,护他的法。你如果能守护持戒清净比丘,那么你就能够得这个金刚不坏身。这也是成佛的必要资粮哦,执金刚神。他也讲过说什么呢?就是说过去有一个佛叫做欢喜增益如来,这个欢喜增益如来的佛法,佛灭度以后,就有一个持戒比丘,这个持戒比丘应该叫做觉德,觉德比丘。

觉德比丘非常持戒严谨,很多徒众眷属围绕着他,他就每天给他讲法作狮子吼,等等诸如此类。而且他讲到什么,说身为比丘,比如说不能够蓄养妻子,不能够说还成家立业,做买卖等等,什么养牛羊啊,整个就跟个地主似的,说不能做这些事,像《遗教经》里面讲到的。那么这个比丘这么讲呢,他遇到障碍了,为什么?比如说在那乱世末法时期,很多的恶性比丘都这么干。

大家都这么干的时候,你还提倡这么不对,说当出家人比丘不能这么干,人家就要害你。而且人家就害你了,当时就破戒比丘闻他这么一说皆生了恶心了,就持着刀杖就来逼这个法师,就想把他弄死。你看看末法时期,我们现在还算好的了哦。那么当时有一个国王叫有德,有德国王他听说以后,他就跟破戒比丘,他就用他的部队跟他们去打仗,直至把这些破戒比丘当时就给战斗,就是把他们战败了以后,他自己也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觉德比丘,就是持戒的这个比丘就赞他说,哎呀,你是真正的护法者!当来你的这个身体,就是将来前生后世你的功德成就,因果成熟了,你能够成为,此身当为无量法器。这个国王听了以后非常欢喜,他果不其然命终以后就生到了阿閦佛国,做了佛的第一弟子。大家要知道,不但他生到阿閦佛国,这个持戒比丘也生到阿閦佛国,他只做了佛的第二弟子。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叫护法的功德。

我记得我那些年刚刚开始拜五台山的时候,有一次也是这样。因为大冬天的嘛,大冬天的拜一拜啊,头几天嘛虽然天气冷点拜,第四五天的时候下雪了。我就心里犯嘀咕,这拜,这么大的雪谁扫呢?因为我,还有另外一个法师叫性祥法师,还有两个居士,四个拜,我说谁扫呢?

最后呢,性祥法师就他提出来说,你们拜,我给你们扫。他就那天不拜。哎呀,我当时还生了一种心了,说我们都在拜,我们的功德这么大,他反而把他的功德给耽搁了,说我拜完了我把我今天拜的也回向给他吧,不要让他有所缺憾,还是这样发心好像。你看我现在才明白,人家那天的功德比我们大,人家舍了自己所谓的修行,成就你们,这能比吗?所以这就叫,你别说他长得还真是跟个金刚似的,云门寺的,往那儿一站,还很威严,很帅气。所以这个就是真的有时候,那么这些护法的果报是非常广大的。

不受五戒,不求威仪,只能够为了护法,这叫做真大乘人。你不要以为我们受点戒死顾着这点就好像,真正在大乘法中,好多法你根本不敢,难以置信,可是他就是真的功德。所以说有的人不能够如是护法,虽然受持五戒不得名为大乘人。所以这里经典里面说的,这不是我说的,护正法者应当执持刀剑器杖护说法者,这叫做护法,执金刚神。

所以说若诸国王大臣长者优婆塞等,为护法故虽持刀杖,我说是等名曰持戒。这叫持戒。所以有时候我们现在也是害怕呀,好像怎么样。你比如说就说到这个说僧过吧,说僧过说得他连假和尚他也不敢,他也不敢去,好像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这身衣服或者怎么的。你有时候碰到这样的,外面的骗子,你要揭露他。

香港有一个居士,他的性格也可能比较火爆,本来他做律师什么的,他现在到处去揭露这个,到处去,全球地去揭露坑蒙拐骗的这些骗子,穿着和尚的衣服到处去兜售护身符的这一类。上次就在视频上抓住一个,当场就让他背大悲咒,怎么也背不出来嘛。还有一个说,那你说说《心经》的第一句是什么?第一句是菩萨大慈大悲。他不知道啊。所以这个就是为什么佛菩萨像两边都有金刚力士,是护法,是真的护法,这叫执金刚神。他对佛陀的感情非常的纯洁忠诚。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双树林中灭度的时候,他就悲痛欲绝,说佛你为什么走了,单单就把我给抛弃下了。

还说什么,咄哉大苦,说佛舍弃于我而涅槃,从此以后我这金刚杵护持谁去啊?噌地就把金刚杵扔一边去了。所以这一类的还有一些大什么夜叉王呀等等,这些都是忠心耿耿。但是他们的情见也很浓,就像我们现在那个真的贴身保镖或者这一类的,效忠于主子一样这一类的,他情见很浓。

提婆达多害佛的时候,就是金刚力士把那块石头给撑住的,否则就把佛给砸了。所以下面就所谓:妙色那罗延执金刚神,日轮速疾幢执金刚神,等等诸如此类的,反正他们由于过去的愿力才能够参与到这个法会来。他是由于过去发护法的愿,常为亲侍佛陀,现在行满了,所以能够在这里常勤守护,这是第一种微尘数执金刚神。

第二种,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身众神。谁能知道身众神是什么?知道吗?身体的身,大众的众,身众神是什么?我一开始也说这里这么写,这个身众神是什么一个角色?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生下来,与生俱来啊,你有两个童子,就在这儿和这儿,左肩和右肩。人一生下来,我们看不见,有两个童子,你心生一念善念,右肩的童子就记下了。

你心生一念恶念,左肩的童子就记下了,这叫善恶神,就是典型的叫做身众神。就是身体嘛,身体不是一个身体,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就像孙悟空不是一根毫毛变出来好多猴子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叫身众神。这个身就是指的这个神的自身,一样的名字,一个又一个一个又一个,就这一类的叫做身众神。二一个呢,这一类神能够变化多端,一会儿一个样,还有这一种。

这会儿变成这就二郎神跟孙悟空不是斗法吗?一会儿他变成鹰他就变成兔子,他变成庙他就变成一个庙前的那个杆,旗杆。这也叫做身众神,为做佛事,这叫身众神。当然,这个也是表法的,表什么法呢?表佛可以分身示现。这叫做身众神。微尘数身众神,所谓:华髻庄严身众神,光照十方身众神等等诸如此类,皆于往昔成就大愿,供养承事一切诸佛。

第三个,复有佛世界微尘数足行神。脚,就是我们的脚,足行神,足行神表什么法呢?你不要以为说来这么一个来这么一个好像很有趣,就这么听听。足行呀,用脚走路,表什么呢?照着佛的脚步走,照着成佛的妙庄严路走,常随佛学的走,这叫做足行神。大家要理解上,也要告诉你啊,你不要以为说这是他们就这么一样一样的,在我们每个众生,就我们哦,都有这般可能性,我们也可以做执金刚神,也可以做身众神,也可以做足行神。

而且在我们的功德中也就有这样,现在我们十大愿王里面,常随佛学嘛,这就叫足行神的功德呀。当然这里的足行神也是有这一类的众生,就是依止足行众生,或者守护。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善见比丘,善见比丘他的修行很好,功德很好,这个足行之神就每天持着花,就是托着花承载他的足,就是这一类的也叫做足行神。明白吗?或者说我们所行之处,比如说这条道路,一个大马路上都有守护神,这一类的也叫足行神。今天出远门了,这一条路上一路都有这个守护的,这都叫足行神。

再往下看,复有佛世界微尘数道场神,守护道场。当然,这个道场神不仅仅是光守护佛道场。他有个什么习气呢,这个地方,比如说你看供起来建立起来坛场,任何庄严的地方,他一看见像模像样的,他就发心就守护这儿了。

这里所依的都是从他所守这个地来讲的,所以后面的开始就等于说是,虽然是从执金刚神开始,可是后面的这十几种,典型的就属于器世间了,器世间了。你看这个足行神其实是守道路的,等于道路也是器世间,对吧。这个道场神是守道场的,咱们这个维摩讲堂这也是道场,这也是器世间。

后面再来一个,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城神。城池的城,这也是器世间,对不对,主城神。主城神表什么法呢?我们常说护持正法什么?护持正法城嘛。我们的心地也是一座城,你这个心地能不能守得住呀?我们中午受的三皈五戒也是一座城呀,我们念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也是一座城呀,你能不能守得住?

所以你不要看说热热闹闹来了这么多,他都有表法的,表你自己的德行,庄严佛的宫殿,庄严佛的城池。所以防御也就是我们的戒律之城,防就是防止你犯,御就是抵御外面的引诱哦。所以这个叫主城神。

后面,复有佛世界微尘数主地神。大家知道,这个每一个众神类里都有,就三千大千世界磨成微尘这么多,就来了这么多。主地神是什么呢?主我们的心地法门,我们每个人都有心地,表用这个深重的愿行来主宰我们的心地之花,让我们将来把花开在极乐世界,开在佛国净土,所以叫主地神。

复有无量主山神,你看还是器世界。主山神表什么呢?表佛的智德最高,无逾其上,再不能有比他高胜的了。所以说这里的主山神,来了这么多,所谓:宝峰开华主山神,华林妙髻主山神。我问一下大家,你比如说我们说的三山五岳,你认为比如说华山有没有神?有神啊。香山有没有?都有。对,每个山每个河每个海都有神,后面无非就是这一些。

如果你不能相信这个法,或者不能相应这个法,你仔细将自己看一看,主自己的这个神哪来的?你不能相信说山有山神、树有树神,人也有人神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啊,他也有主这个神。很可能我们是我们这个人我们觉得我们的众生世间,对不对?在其他的众生看来他就是器世间。我说这个话能明白吗?就我们身上这个血呀,肉呀等等,在人家国土里面,就是它的国土,就是它的山河大地,在它看来,这上面怎么会动,会有一个主宰的一个这样的个人呢?就是宏观微观,所以我们为什么我们现在就是佛的法身,一样的道理。所以大家对这些不必认为说,怎么经书里边还出来这么多神,就跟那台湾的李敖先生以为这就是,就是说佛教是无神论者,怎么我看到这么多的神。这是众生,芸芸众生相。

后面开始复有,不可思议啊,这就更多了,不可思议数主林神,主林神,森林的林。这就说明什么呢,不可思议主林神就等于说,我们刚才讲的树的功德,是直的嘛。就是他每一个法每一法修了不可思议的法门最终成就,叫主林神。

复有无量主药神。什么是主药神呢?我们现在来讲的时候好像中药,这都属于物药。大家知道佛法也是药,是指的法药。物药是疗我们的身体,法药是疗我们的心地,这叫做药。如果放开来看,就像《药师经》里边的话,你需要什么,他来把你的这个需要满足了,你的需要都是病,有求皆苦。他满足都是药,寻声救苦。

所以大家都听说觉得观音菩萨好像说,为什么大家这么多的求他还满足,救苦的最大的效果就是满愿。为什么?有求皆苦嘛,他把你求的给你满了,你不是就没苦了嘛。很多人其实最简单的法是最高深的,大家了解不到这一点。主药神也是这样,其实跟大家讲,这个药,比如说佛经的法药,佛法的法药,就代表我们修学成佛之道,信解行证,对不对。

因为大家想想,药有什么作用。药一个是增补,你四大不调了,缺了什么了,对不对,它给你增补。第二个是它要扭转,慢慢地再让你坚固,最后让你康复,是不是。康复实际上就是我们信解行证,康复了以后就是证道了嘛,成佛了嘛,对不对。康复就是证,坚固了就是信。途中的增补也罢,扭转也罢,都是解和行,解行要并进。这你看佛法是一大药。这叫主药神。

复有无量主稼神,就是庄稼的稼。主稼神,这个主稼神就等于说,怎么讲呢,能够增长,种了因,能够怎么呀,能够得果,修了行能够成佛,所以叫主稼神,也是表这个法。

再一个,复有无量主河神,江河湖海就开始了。这里开始,这个河神在佛教里面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公案,大家听过吗。就是原来他(毕陵伽婆蹉)是大户人家,她是他们家的丫鬟,丫鬟呢他使唤呼唤她的时候,叫这个小婢小婢。就是意思说你这个卑鄙的低级的人嘛,对吧,小婢小婢。结果这两个人这个主人也修行了,这个小婢也修行了。

那么这个主人修到佛跟前了,出了家了,成了罗汉了。这个小婢也修成什么啊,修成河神。这个罗汉每次要渡河的时候就说,小婢小婢!我要渡河了。他们俩过去世的因缘关系就是这样,他一见她就看不起她,就叫她就使唤她,丫鬟一样。那人家,你说人家也有个面子呀,都修成河神了,她受不了,就去给佛去告状。结果佛就说了,说那你以后不能叫她,你们过去世的因缘,你现在得了罗汉了,她已经成了主宰这个一河之长了,你以后不能叫她了。

他说你要向她忏悔道歉。他又跑过去小婢小婢,莫嗔莫嗔,还是说的丫鬟丫鬟,你不要嫌弃我,对不起,我错了。就这样,这个习气。所以这就叫主河神,实际上真的每一个都有。大家要知道,你看《西游记》里边,那个井里不是还有龙王嘛,他还想做皇帝,还把那皇帝给沉到井里,他还变了在那天天登座当皇帝去了。

我告诉大家,我们白华庵也有两口井,两个泉,到现在也很难得了,我们抽了三次,把它洗刷的很干净了,那么泉水自然又涌出来了,那这里边必定有众神有主宰。包括普陀山普济寺的这个海印池前面的放生池,你不要看它小,都有主宰。我的话我告诉你啊,我现在没有这个神通,也没有这个道力,要不我到龙宫里面,他会非常抬举我。我有史以来放生几乎就是放鱼、鳗、龙虾,到现在天天放什么石斑,黑鲷,什么芝麻斑,就他们南方的这些海鱼我全部记住了。

这个真的是一时一个因缘,原来在这儿就知道鲫鱼就行,知道泥鳅就可以了。在那儿我说众生的福报也不一样,海鱼大家知道它真的长得很漂亮,那个石斑鱼又大又贵,它们一斤都好几十块。又大又贵确实是赏心悦目,看起来,所以你看它的身价也高,说明它福报大,比河鱼就福报大。

所以说这些放得多了呀,龙王老爷肯定就买账,你护他的子孙嘛,所以这个也是沾观音菩萨的这个光。所以说江河湖海呀等等都有神来主宰。当然这里的主河神也有表法,如果河比喻说我们是法水长流,对吧,那就饮河的这些人都能够知道能得到法的滋润,这是一个。二一个,我们的生死呀也像一条河一样,瀑流一样生死不息,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轮回不断,那么漂溺在其中就是我们的现状。所以我们要什么啊,现在就是要力争上游,要出这个轮回之河流。这叫主河神。

再往下,复有无量主海神。那海的比河更加的深广嘛,就表这个佛具含万德庄严。

下面,复有无量主水神,主水。当然这个水通上面的河海,乃至它什么雨露呀,霜雪呀,等等。表什么呢,表我们佛法的这个法义可以滋润一切法,可以滋润一切。大家看到了没,非常微妙,如果真的我们从表法上来看,先是主河神,又是主海神,最后来了一个主水神。这么什么意思呢?非常巧妙,河就其实是我们众生,代表我们的因地。

但是河不管你怎么曲折,回肠荡气,你最后要到哪里去,要到海里去。海就是代表我们的果地,成佛的功德海。不管我们现在轮回了,我们已经现在已经佛种种下了呀,从我们那一念,一念一称南无佛,就开始已经一定要成佛了。现在我们就在这河里边就等着往海里流呢,知道吧。那如果你想快点直通一点的话,来个南水北调横空出世,就往生到西方。你不想这样那慢慢地随着里边,就在黄河里面翻滚去吧,反正继续还是泥沙伴着你走,但是去,最后肯定会到,必定东流到海。

所以这个你看真的是佛经有无量义,我们这么一会就会到法上了。河就是众生烦恼河,海就是诸佛功德海。河一定会入海,但是不论海也罢河也罢,河也罢海也罢,都是什么,都是水,就表喻佛性。凡夫本来也是佛,在河的时候也是水,入了海还是水,没有成了一个土或者金。所以这就等于说我们说,前面讲到的病人治好了就是好人,不是把病人弄死了重弄一个好人。

病人把病治了就是好人,原来是一个人。凡夫烦恼断了就是佛,不是凡夫死了,然后再变出来一尊,成就一尊佛。是止了轮回那么就是佛,佛一旦成了,一切的凡夫生生世世里都是佛了,所有的因地里都成了佛了,就这个意思。

那你既然要成就这样的功德海,你要有什么呀,要有智慧火来烧这个烦恼心。所以下面就是,复有无数主火神,主火神又出来了。当时好像我们在民间,大家听过这个,好像玉帝这个神厨是不是叫主火神,灶王爷,是吗?你们知道吗?灶王爷叫什么,叫宋无忌。不是叫灶神,你们这不知道还挺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你半夜说黑谁不知道。

宋无忌,传说,这是民间传说,道教里面说的多。实际上主火神就是灶王爷的一种,但是民间说他叫宋无忌。要知道灶王奶奶叫百花仙子,他们是有来由的,这些上界天庭是真的有天道这回事的,他们真的有那的众生,他们有的也不会宿命通,或者来了也迷失了,他有那个灵气。你像灶王爷,他曾经这个百花仙子可能两个人就有点情愫,结果百花仙子就出了个题目,让他对个对联,他就对不上,没有这个才情,最后就含恨就,没有面子就把自己撞死了,不当天人了就下界来了,当了个厨师。那么这百花仙子,这个丁香仙子,百花里面的丁香仙子就为难他呢,把这个玉帝给触怒了,龙颜大怒,天主颜大怒,就把她也贬到下界了。

两个人就因缘所在又成亲了,这就是我们民间的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这个宋无忌原来是玉帝的御用厨师。最后这个宋无忌听说他还喜新厌旧,又纳了个妾,跟这个妾又热火朝天的,最后把他的钱都弄光了。这个丁香仙子她自己开了个饭馆,独立赚了钱了,他去要饭要到她门上,她还不计前嫌给了他口饭。

所以灶王爷觉得,哎呀,太丢人了,自己的这个前夫人,原配夫人现在人家这么火,他羞死了,就拿了个灶火的那个炭把自己的脸一抹,所以说灶王爷是黑的。这叫主火神,当然这给大家说个逗趣儿,因为听到打哈欠声。所以说这里指的是什么呢,主火神就是用智慧火破无明暗,用智慧火破无明暗。

第十六,复有无量主风神。主风神就是表示我们,风是有一个什么特色呢,无住嘛,不断地刮,哪也不停。大家知道佛度化众生也是这样的,不断地度,从来不停,就表这个法。

复有无量主空神。主空我们就可以这个,因为佛法里面讲了性空,离染着,周遍十方。

第十七,复有无数主方神。主方神,大家知道主方神是代表哪一类吗?你们听过有什么五帝没有?什么黄帝、赤帝、白帝、青帝、黑帝。这个主方神,复有无量主方神里边,其实最表显的是什么,显这个邪正,辨别邪正的。就是让你立起来一个正气,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等等。这里一般我们说的就是青帝,五帝里边的青帝,居在东方,我们常说青龙白虎,他摄青龙的,有时候又把他叫做春神。

在这个,应该《封神榜》里边有叫司春的,司就是司机的司,就主宰控制这个春百花,百花齐放不是到春天了嘛,他就主管这个的。所以叫主方神,东方是这个青帝所居的。有时候又叫苍帝,叫木帝。像道教里面这样的供的比较多,或者民间信仰。大家有去过陕西的华山的话,它那有一个,应该是当时这个皇家造的一个道观,里面规模也很大,供的也是这个道家的一些三山五岳,就这一类的,这一类的神。

好,我们再来看,下面还有复有无量主夜神。就主夜,黑,晚上呀,表这个无明黑暗、生死长夜。复有无量主昼神,昼就是表度化众生赐予光明,心性光明。

到此处,从夜神到昼神,大家看到了吗?什么水呀、海呀、火呀、庄稼呀、药呀、森林呀等等,这都属于器世间。大家听对了啊,刚才讲的所有的这一些都属于器世间。虽然说什么这个风神呀、夜神呀、昼夜呀等等,都属于自然现象。我们刚才也讲了,你不要以为自然现象说怎么能在它们这个上面还进行拟人化呢?我可以把我们已经成人的这个也可以反观一下,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无非是一种自然现象,大家知道啊。

我们的身体地水火风组成的,每天的走路和这个坐下来,然后这个血液的运行呀,整个这个骨头的,骨骼的这种走起来的这种它的运作的这种折叠呀等等这些,这都属于自然现象。在一类的众生眼里边,它依然就是地水火风,但是现在我们觉得有一个我们的存在,也是神,由于有神。这里用的神这个来表达,就是我们感觉存在,存在我们,所以一样的道理。虽然我们分了这个器世间,这个正觉世间和国土世间,刚才这十几类,十九类,主要是除了这个执金刚神之外,因为他表的般若为根本,都属于器世间,所以只能称神。

而且这里边呢,除了像执金刚神之外,这后面的这十几种,在里边都是女神居多。诸位女菩萨你要知道啊,你们同类居多,表为什么,慈悲孕育故,因为水也可以孕育众生,地也可以孕育众生,山林也可以孕育众生,等等诸类的,这里边都是,他们神都以女性为多,女众为多。真的,那个你们,咱们读《地藏经》你们知道坚牢地神吗?坚牢地神男众女众?对,坚牢地神也是女众。一般的一听说坚牢地神,那肯定是老爷子土地爷一样的。坚牢地神也是很庄严的女众,也是女众。所以上面这一些都属于什么呢,女众居多。

但是下面开始,你看,复有无量阿修罗王,什么不可思议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这些等等,听过没有?对呀,每次读到经典的末尾都是说,哎呀,尔时复有这个无数什么天龙八部,这是概括。细说的话就是从这开始,阿修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怎么怎么样。这开始就是接受王的称谓,都是丈夫身,不是女众了,就开始都是丈夫了。

那么今天我们时间也差不多了,大概就讲这么多吧。这个月的法务记住我们今天是讲的《世主妙严品》,那虽然我们不是说逐字逐句地,只不过是在佛的正觉世间中把它细这么贯了一下,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一下这个佛的功德之外呢,后面的什么器世间,包括下一讲开始讲到这个众生世间,还是这三世间的庄严,大概前五品都是在描绘这个。

那描绘这个我们要知道,因为整个《华严经》它先是把整个佛的功德海果报先告诉你,然后让你先生信,先生信,就是相信说一切众生就这么多,无量无边的多。一切众生所行的法、所修的法门、成就的功德也无量无边的多。你看人家有主火神,你比如说主火神,你一定要用人,我们就把刚才所有的这些众生,咱们在人道里面配一配,其实都是包含的。

你比如说天下的厨师呀,打铁匠呀,对吧,这个冶金匠,大家发现了没有,他跟什么有缘?对,他就跟火有缘。有的人他就耐火烧,为什么呢?主火神。那个什么阮小二阮小七那是什么里的人?《水浒》里边是吧,为什么他们家三弟兄就那么在水里面边能待那么久他都淹不死呢,为什么?他跟水有缘,这里有的主水神。你想想现在我,我就最怕海了,跟大家说,我也不知道哪一世是淹死的吧,我每次回头看这个海浪一浪一浪的,放完生了以后,把鱼都放完了,回头一看我都生恐怖心,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大家发现有的那航海家呀,他啥这个保障都没有,就一个帆船他能够绕不知道地球能绕一圈,那样的人你说他怎么敢去呢。我们在海里边看见真的要碰见一大鲸鱼,噌地把口张开,吓死了。他们觉得这是奇观,他跟这些有缘。所以你不要以为说,诶呦,这么多主这个神主那个神,有的我们都是从这儿来的。各种各样,虽然你投身成为人了,你的报身报到人了,这个报身不是圆满报身的身,是果报身报了人道了,但是你种种的习气你去观察,你跟什么有缘,有的人就爱种庄稼。你像我呢,屋里前几天人家给了我几盆绿萝我就种不活,为什么?就没这个缘嘛,他真的没这个缘嘛,就这个习气嘛,生生世世大概是,我也不知道生长在什么家,没种过地嘛。

所以大家要知道起信,我总结经验一定要对照现实。对照现实,有的有智慧的人他能通透得过来,没有善根的人他就是给他成了障碍,他就认为这样这样,怎么可能?我们有善根有点因缘的他就越想越对,啊,原来如此。

所以大家要知道前这个《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等等这些品目呢,从顾名思义都是让你先起信,再入解,信解行证。大家不要把这个忘了,要不然我们贯讲华严就白白就这么玄谈了一顿,大家还要把这个次第脉络不要忘了,现在我们是讲整个佛的果地的功德海,光三个世间庄严就来了这么多。后面再看,说佛的功德如来现相等等诸如此类的,再往下贯,这样的话才不乱方寸。

好,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恩大家,随喜诸位闻法功德。

(第七讲)

好,请大家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各位道友们,大家上午吉祥。

今天也算是打了个闲岔,我们因为常说到修行,用功,这个确实也是时时刻刻的。像在我们这个世间,佛法流传到了这个时代,如果不能在相续的这个法里面,有闻思的因缘来提起正念,是很难作为一个及格的道人。

所以,有时候其实一切的境缘也真的是来成就我们,是来成就的。你像刚才这个岔子打的,我现在也慢慢练的还可以,基本上常遇到这些岔子。一般在世俗间,说哪个事搞不定,或者这个事好像今天不圆满,那么下意识就会着急。就转来转去,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想方设法地去怎么办。

如果诸位心地上用的久了以后,这个时候是个好时机,为什么呢?它让你的业习,暂时停一下,然后给你喘口气,把佛法的正念提起来。你每件事,每个因缘中都能利用得好,这就能入三昧。大家要知道真的能入三昧,你只要善于操作,善于观照。

你像我们现在回去了,到寺院里边,有时候过堂,那打板,一打板,维那师父还没来,大家坐在那儿。如果这个心比较,你们讲叫猴急,就觉得说,怎么还不来,还不敲,还不到点。如果你把心一转,说这个没有根的烦恼,这个时候生起来了,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心慌呢。然后,自己的心慌的这个缘起中,为什么被这个法所转,就一点一点这样积功累德。

念佛也是在转,观心也是在转,鉴于我们现在的人,其实有时候在紧急关头里面,观心暂时得力,算是就跟前锋一样,先锋一样。那么念佛呢,全天候的打保险,就像后劲一样。就这么虽然跌跌撞撞,磕磕碰碰,才能往前走。否则你是走不动,或者你自己在退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今天跟大家讲,要讲到我们的华严法会,上一讲的时候,讲到众生世间的庄严,也就是有情世间的庄严。下面有这么多的众生世间里面,大概有三十九众,也就是三十九个部类。那么,有一些是杂类的诸神众,就各种各样的神。还有一些是,阿修罗下面开始是四天王,还有八部,所谓的天龙八部。还有一些是指的三十三天下的欲界和色界的诸天众,一共这里有三十九众。

前面的十九众,全都是神,大家来看,后面开始,复有无量阿修罗王。又讲到阿修罗了,那阿修罗,都知道他叫非天,又叫不端正,又叫无德,没有德行。那么,本来修罗的福报呀,是跟天一样大小,但是就因为他太奸诈了,他在行法的时候,修福的时候呢,用的是那种太聪明,太诡计多端的心吧,所以他呢,不如诸天生得清净。

他福报,特别是德行呢,也比不上天人。但是他所处的宫殿呀,也非常壮丽。他的衣食居住等等这些呢,跟欲界天呢,甚至有的比欲界天福报大。阿修罗只有一个见不得人的是什么呢,比如说他吃东西吧,一口一口地吃东西,都是美味,但是他的果报中,最后一口全部会化做一团泥,青泥,这是他的果报。修罗王最大的宫殿,在大海水的下面,有住持的、不动的、坚固的功德,修罗王的宫殿。

当四种风呢,持着这个大海,因为我们感觉到大海水是什么,就是好像一定要有一个容器一样啊,那大家发现了,地球都没有容器的呀,它是浮在宇宙上,这水也是执持在这里,我们看上去所谓的地球引力,其实它就是业力的执持的力量。四种风持着这个大海水,就悬在了虚空,悬在虚空就是犹如一片浮云一样。修罗的宫殿就在这个上面,在一万由旬上面,它也不会掉下来,因为它的浮力执持他就在这个里面时时刻刻地享乐。

但是呢同时他又很苦,为什么,一日一夜之间,我们叫昼夜六时。他只能享受三时的福报,另外的三时要受苦,就是过去造的恶业。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受苦的这些器具,就自动来到他宫里面。你看这个业力果报,自动就到他这个修罗宫里面,然后他就每个修罗,就开始接受这些,就像刑具一样,接受他的惩罚,来偿还这个恶业。这是修罗,身体非常高,有八万四千由旬,修罗的身体,身体高过须弥山。

你看看,大家想想,你说他的身体有多大,为什么他老跟忉利天打仗呢,他的身体能够高过须弥山,在须弥的山顶,他能够俯视忉利天,大家想想他的个头有多大。所以我们以为的日食月食,所谓的全食半食,全部都是阿修罗手把太阳给遮挡住了。但是显现在我们的业道中啊,我们用这个词,就是各有各的业道。显现在我们的业道中的时候,哎呦!今天什么日全食呀,什么这种半食呀等等,就认为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自然现象,实际上人家就在那轻轻地挥手而已,就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这是修罗。修罗特别喜欢跟帝释天,也就是小世界天主去挑战。为什么呢?常常挑他们的毛病,说你为什么生活这么好?你当天人福报还不如我大,你凭什么生活得这么好,住得这么好。然后呢就跟帝释天开始打仗。他就嫉妒说,你为什么住在我头顶。就开始打仗了。打仗的时候呀,是非常惨烈的。这个帝释天呢,他也有他的天宝,帝释天的天宝拿出来了以后,才能把修罗,比如说头砍下来,他就再也长不上去了。

如果没有这个天宝用的时候呀,这个天兵天将,把修罗的头砍下来,胳膊砍下来,到处血流,惨不忍睹。他呼地一下,又长出来,没完没了的。什么时候帝释天要把他的这个震天之宝拿出来了,那么他的头就长不了了。所以我们人间啊,大家知道,比如说我们现在,比如体现在现在,就是人民呢幸福安乐,经济比较发达,物资比较充裕的时候,就是天人和修罗,天人占上风的时候,占上风,打胜了。

如果下面是饥馑年呀,流离失所,兵荒马乱的时代出现的时候呢,就是修罗胜了,把天帝给打败了。这个时候呢,人间都是跟着受苦的。所以阿修罗最大的麻烦,就是他老生疑心,他疑心特别大。因为他福报太大,老是怀疑这个那个,这是阿修罗。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复有不可思议数迦楼罗王。迦楼罗王是什么?有知道的吗?迦楼罗王是什么?对,大鹏金翅鸟就叫迦楼罗王。这些我们不讲呢,大家还真可能不知道,大鹏金翅鸟呀,可以说是在畜生类里边,福报非常大的众生。那我们现在为什么看不见大鹏金翅鸟?有看见的吗?有的在佛的这个背光上面,看见了吗?明明就在眼前,你说看不见,那就是大鹏金翅鸟。

但是我们现在肉眼看见的,它是一个塑像啊,它长的这么一点点。大鹏金翅鸟是非常大的,翅膀展开了有几百万米宽。那么,这个金翅鸟,为什么它叫做妙翅呢,它的福报大,但是它有一个习气,就是吃龙,龙的克星。它吃龙的时候呀,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啊,因为这个大鹏金翅鸟呢,长居在金刚山顶,金刚山顶的一个铁叉树下。它到海里面取龙的时候呢,就是翅膀一扇,这海水不是就靠边了嘛,它把这个龙一口叼上,水还没有合上的时候,它就回到它栖的这个树上,速度就这么快。

所以大家想想,这个业习不可思议,你说它这么大的身形,它居然能够行这么大的速度。但是这个大鹏金翅鸟呢,它也有胎卵湿化。各种生物都有胎卵湿化四种生法,它这个大鹏金翅鸟呢,它也是,看它是依什么而生的,虽然它能吃龙,可是龙里边也有福报大,也有福报小的。你比如说化生鸟算是最高级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嘛,化生的大鹏金翅鸟是大鹏金翅鸟里边福报最大的。那么它吃龙呢,就可以把胎卵湿化生的四种龙,全部能吃得了。

如果这个大鹏金翅鸟呢,它是湿生的,那么它就吃不了化生的龙。如果它是胎生的,那它就吃不了湿生的龙,只能吃胎生和卵生的龙,就是这个意思。假如果这个大鹏金翅鸟它是卵生的,是最劣的鸟,它吃了化生的龙的话,这个鸟就被毒死,它没福报吃。

那么这个大鹏金翅鸟呀,它能吃龙能吃到什么程度?一天啊,要吃一条龙王五百条小龙,就一天就要吃这么多。所以大家看到这个业习,业力,绕四天下周而复始,就这么吃,一天要吃五百零一条龙。

这个金翅鸟呢,它将要命尽的时候呀。比如说这个大鹏金翅鸟福报到了,差不多该要死了,这辈子活得差不多了。那么呢它就到海里边取龙,吃完龙以后呢,这个龙吐的毒,它在这一条龙吃了以后,它就消化不了,自己消化不下去。消化不下去就开始肚子饿,饿了以后就是心里犯急呀,急得这个火呢,就变现成火,开始烧自己的身体,烧得受不了了,它再把翅膀扇起来呢,入到海里面。

结果下到风轮的这个地方呢,就是风持的这个风轮为风所吹的时候呢,它又待不住了,风一吹火更大了,再往上飞。飞到上面又待不住再往下走,就这样来来回回七处就这样。就跟咱们说,要死的人呀怎么都不对了,坐也不对,站也不对,躺也不对,难受得要命。每一个众生都要受这种死苦,没地方停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就到这个金刚山顶,将要命终了。

那么因为它一辈子吃龙,吃得毒气自发燃烧起来了。所以大家看这个死的苦啊,这么大福报的畜生呢,难陀龙王还害怕它把这个山给烧掉,那个时候还降雨,把它身体火给浇灭。那会儿降的雨呢,一滴雨就跟咱们这车轮这么大,才能把它火给浇灭。那么它身体上的肉呢,慢慢儿地消散,只留下一颗心脏,大鹏金翅鸟的心脏。

这个心脏呢就好比说,直径有两尺的这样的一个大舍利一样,就这么大,大鹏金翅鸟的心脏,然后呢是琉璃色的。如果被我们人世间的转轮圣王得到了,就是轮宝。如果被帝释天拿去了,就做他的头饰。我们现在有的时候看到那个国王不是或者说有王冠嘛,前面有一块玉牌。古代有的人是前面帽扣呀什么有一块白玉呀,人道里面也有这样的法。但是被天帝拿去了,那个东西就做了这个。这就是它的世界,它的因缘。

所以你想想我们在这个地球上,这么目光短浅,还不知道人家天天还在演绎这些法,所以这才是华藏世界海的格局。佛就说过,说他自己过去呢,也做过金翅鸟,释迦牟尼佛啊,也做过金翅鸟。当时入海要吃龙的时候呢,海里面有化生的龙。海里面有化生的龙呢,这个龙呢,大家要知道,龙太子啊,他有一个什么功德,在斋日的时候受什么戒?对,受了八关斋戒了。

他这个龙子受了八关斋戒的时候呢,这个金翅鸟不是把龙给,嘴给叼着出海了嘛。出海了,金翅鸟吃龙,他有一个次序,就是有一个顺序是什么呢?先从龙尾巴吃起,先从尾巴吃。最后他找呀找呀,怎么都找不着这个龙尾巴。他就问今天,说这个龙,说你今天这个尾巴上哪去了找不着。这个龙就告诉他,我今天持佛的八关斋戒。你看这就是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后来这个金翅鸟呢,一听以后呢,就生了悔过心了,这就是佛法的威神。生悔过心,就没有吃他。这是迦楼罗王。

那后面我们来看,还有复有无量紧那罗王紧那罗王呢叫做疑神。他头顶生个角,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好像那个有一种守门的兽,叫貔貅是吗?还是叫,有一种守门的兽呢也是生了一个独角。但是呢,这个紧那罗王呢他不是兽,他长得特别像人,面容长得非常端正。

但是呢,就是头上有个角。所以人见了以后呢,就怀疑他说,你到底是人还是非人。所以说从这个上面立的名称叫疑神啊,那么有时候呢把他判为畜生道,但是又判做歌神,因为他特别擅长唱歌,所以在天帝里边呢,把他叫乐神,四天王的眷属,这是紧那罗王。

复有无量摩睺罗伽王。摩睺罗伽就是大腹行,叫大蟒蛇。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就是大蟒蛇。

复有无量夜叉王。夜叉王里面排名第一的是谁,可能大家都猜不到。夜叉里面排名第一,汉语里把他称作多闻,是谁?四大天王里面有个谁?毗沙门,就是夜叉王里边的头儿。

所以我们讲到这个四大天王里面呀,其实四大天王也属于夜叉的一类,但是他是福报最大的。汉语里面为什么叫多闻呢?就是说这个北方多闻天王,就是他的福德太大了,四方都能听闻得到。所以他能够领众呢,才把他称之为天王。领天王,所领的众呢其实都是夜叉,都是夜叉。那么在这个夜叉里边呀,有飞行的,有地行的。有一些飞行的夜叉,他也会吃人。大家要知道,有时候我们的命被夺掉了,就是这个夜叉给吃掉了。当然还有一些呢是守护的,守护我们法身慧命的。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

复有无量夜叉王,所谓:毗沙门夜叉王、自在音夜叉王。这里面是以北方多闻天王为首。

复有无量诸大龙王,这是天龙八部里面的第六众,诸大龙王。诸大龙王里边第一个,所谓:毗楼博叉龙王。毗楼博叉龙王是谁?知道吗?就是西方广目天王。一般我们讲四大天王讲得多了,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天王,也没有再究查过他的真实身份。实际上他们出身呢也是,你看,前面是从夜叉来的,这个西方广目呢是龙王的头儿。

玄奘法师在翻译的时候呢,就把这个毗楼博叉呢翻译叫做丑目,就是他的眼睛很丑,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里面分了两类,一部是龙众,就是龙的族众,另外一部叫富单那,就是执病鬼。他拿着病能给人病。现在我们一些恶病猛病呢,都是他给散来的,有这样的一种鬼,也属于毗楼博叉龙王。

龙有几种形状,大家知道吗?就是龙里边呢,也各种形状不一样的。我们有的看不见,有的我们是可以看见的,有的可能也许我们都见过。你比如说最尊贵的龙呢,他并不是说这个像长条的,我们说蟒蛇这样的身形。他属于象形,就长得像大象一样,这是最高级的龙叫象形。

比如说善住龙王就属于象形。蛇形的,是我们通常以为见得多的这种,难陀龙王为主就都是长的蛇形,像蛇一样。还有一些长的马形的,鱼形的,还有一些像虾形的,就是海里那个什么虾兵蟹将一样,等等这些,就是各种各样的类型,都属于龙的形象。他们都属于龙族,长得不一样。

龙呢他是,为什么我们在佛教里面,把龙当做护法呢?他有内外德。为什么叫内外德呢?如果从外德而言,他可以行云布雨对吧,给我们消散炎热这个毒气,这是龙的功德。那么从内德来讲的话,他是,我们说佛菩萨的慈悲呀,不是叫慈云广布嘛。一般大家到,去参学呀,外面有的很多庙,就叫慈云寺。

我们那个十念法,设立十念法的不是就叫慈云忏主嘛。所以说龙的内德呢,就是他慈云广布呢,可以散业惑苦,就是把我们的烦恼,恼热给散掉。但是虽然龙的福报这么大,他也是很苦的。我们人呢有吃喝拉撒的这种苦,龙它也有苦。

比如说,很炎热的风沙吹到龙的时候呀,大家要知道,这个热能够热到他的骨血里边。因为他有鳞片,龙不是有鳞片嘛,这个风沙,吹的这个风沙,一旦嵌到他的鳞片里边出不来了,终身痛苦,这是龙的一苦。第二个就是恶风,恶风吹到龙宫里边的时候呢,它里边的宝贝都被吹走了。

到时候龙都被吹得现了原形了,就是不能像我们《西游记》里面看的,龙王还穿着官袍,坐在那宝座上。直接就把他吹成一条龙了,现原形了,黑风吹过来。再一个呢就是金翅鸟,是他的死天敌。龙族正在龙宫里面正在娱乐呀,歌舞升平的时候呢,突然间金翅鸟就来了,要吃他的太子,要吃龙子龙女们。这也算是一苦,这是龙族。

我们再来看下面,复有无量鸠槃荼王这个就是南方增长天王。这里边汉语叫做增长。为什么?就是这个王呢,能够让我们的善根增长。这是指的南方增长天王,也是这里边的头儿。

复有无量乾闼婆王。乾闼婆王就是东方持国天王。所以好像东方持国天王拿的是什么?拿的是什么?是宝伞吗?持国天王领的众呢叫啖精气鬼。他这个啖精气鬼呢,不仅是啖我们人有情的精气,五谷的精气他都能啖走。

所以说这一类的众生,你看,有时候我们在庙里面的供品,大家吃过供品吗?这个供品看给谁供的,给佛菩萨供的,你当作加持了嘛,很吉祥啊。如果你是给这个超度或者鬼类供的,吃不得。特别是那放焰口都撒出去的那些,真的就会没味儿,怪得很,变了味儿了。你不要说吃的这些东西,就是我们供的那水杯呀,很有意思,每次供的水呀,你看,我也供水,每天早上起来,洗涮完了,先给佛菩萨把水供上。但是每次放焰口供的那个水呀,你就觉得说满满的一杯子倒平了啊,就刚刚倒出去一会儿,就下去这么一块儿。就法师们在做法的时候呢,就猛地就突然下去,你也没看见有人倒,今天天气也不是很热,蒸发量也不高,它突然猛就下去这么一点儿,这是真的。

所以这些呢就是,都是被这一类的给啖,所谓的就是吸收走了,我们用一个词叫吸收。那么这里的乾闼婆王叫做寻香,也就是香神。只要我们焚香,你看为什么说常要点香供佛菩萨,供天地护法呢,他就以这个为饮食的。

我们布施鬼的时候呢,你把经咒加持的甘露水洒出去,他就能够接受饮食。但是这些天神呢,他有的是以香气为食。你一点香他就来了,所以又叫乾闼婆神。乾闼婆神是帝释天里边的乐神,所以在敦煌里面放的反弹琵琶的飞天,就属于典型的乾闼婆神,飞天,香神,乐神,这是乾闼婆王。

后面又开始:复有无量月天子。复有无量日天子。

从月天子,日天子下面开始就讲到欲界的诸天了。先这里是讲的色界。那我们常学习天人,天人。天人是什么意思呢?天的意思就是自在的意思,有光明的意思,清净的意思,这是指的天的意思。

在经论里边就讲到,人里面也有天,你比如说我们国家这个主人帝王,古代的皇帝,这就是人中天。那一般我们说的生到天道的,是指的欲界和色界的天,叫生到天道。还有一重天呢是诸佛菩萨所住的叫第一义天,这个大家要搞清楚,诸佛菩萨所住的叫第一义天。

那么这个天呢,是印度话,梵语的话有时候叫提婆。大家知道,玄奘法师在印度,名扬整个全印度的时候呢,别人就把他尊称叫做天,大乘天,解脱天。

那么像在天界呢,不要说生到色界,那就更庄严得不得了了。在欲界的天人呢,就是有十种功德我们没办法比。比如说人家飞来飞去,是随心所欲自在的,来也无障碍,去也无障碍。想怎么飞就怎么飞,飞多少次都无妨。然后人家的身体呢,没有咱们这皮肤呀,骨肉呀,筋脉呀等等,今天关节不行了,明天筋又给截住了,后天还得推拿推拿,要不然整个这个肌肉就酸痛。

他们没有这个事儿,身体非常庄严,无染。也不会天天吃喝拉撒,也就是人家那儿用不着马桶知道吧,用不着马桶。这说到马桶,给大家说个逗趣儿的事儿。说这个修行啊,就是逼着你非要修行,我在白华庵住进去了,洗手间这个马桶漏水,漏水。为什么说这个佛菩萨,观音菩萨无处不在。漏水我说不行了,给施工队说一下,给修一修。修了三回还是漏,修了三次了还漏,最后呢,我生气了,说不要修了,就这样吧,爱怎么漏怎么漏。说不行还要维修,当时这个一修,反正我就死心了嘛,说算了,漏反正能用就不麻烦了。

说死心了,他说还要修,但是他从给我修第四次的时候,我生起一念说,哎呀,那就修吧。骗了好几次这次一定会修吧,他都这么主动了对吧,肯定能给你修好。第四次给我换了个马桶又坐在那儿。那天我发现,纹丝不动,还在那个口漏。你就不能生起一点点执着,一点点希望,就是这样子。

结果过了几天,这个洗澡淋浴的那个把手又漏了。我说绝对不修了,这就是观音菩萨施的法,爱咋地咋地吧,我说不修了,你就漏就自己在那漏吧。怪得很,我们寺院里不是水电工呀,他不知道怎么说,那天来了给我说,师父我给你修好吧。自然而然就好了。你把这个事越想摆平越想把它搞完美,你就永远就这样天天就治你这个病。

如果你说爱咋地咋地吧,这就是业,这就是你的业报所感,这就是众业所致,它自己就好了。为什么,果报受完了。说明由此大家要想到这一切都是果,我们的果报中就有这种因缘不圆满。人家天道的果报中没有这回事儿,这就是修来的法。都是修来的法,看你往哪修。欲界的天人他没有疲累的,不会疲累的,从来不会的。

而且天女也不是生产出来的,眼睛不会眨。你现在我们看到人里边说要看到一个眼睛不会眨,这不就成病了嘛,得给他治好啊。但是人家天人的眼睛是不会眨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身体是随意的颜色,喜欢青色的他的身体就是青色的,喜欢黄色的身体就是黄色的,赤色白色随他自己,今天我喜欢什么颜色,他今天就变成什么颜色。

不像我们衣柜子开开在那儿挑好半天,搭配说今天穿什么鞋什么袜子,都没有。所以大家看这都是法。这是欲界。那么这里讲到的月天子呀,日天子。一般我们好像都是了知说,四大天王。好像这个太阳月亮上哪来的人呢?刚刚这不是嫦娥又上到月亮上去了嘛,拍来拍去没看见一个人呀。

那大家想,太阳月亮上有没有众生?对,有的,我们看不见。我们觉得那根本活不了人,就如同人家看地球上根本不能存在一样,是一样的。但是在我们的业道显现中,你看这个地球上密密麻麻多姿多彩,在人家的业道显现中,月亮也是如此,太阳也是如此。那么这里月亮,这不是表广寒宫嘛,就是指的能冷,冷是什么呢?清净的意思,能照是智慧的意思。

太阳能热,烧你的烦恼火、烦恼薪,那么能照亮世间,是表菩萨的智慧。所以这一个是阳德,阳,太阳的阳,一个是阳的功德,一个是阴的灵气。一个能够破暗,一个能得清凉。这是这个月天子和日天子来表的法。当然我们有时候又觉得说,这个在须弥山上一般只知道有四天王,其实呢一个太阳一个月亮绕一个须弥山,外面是四大部洲,咱们住在南瞻部洲。

外面是四大部洲,那么中间是八中部洲,八个中等的世界,在这个须弥山下的香水海中,在这个须弥山下香水海不是有海面嘛,分了上下两段,下面分了四层,第一层叫做坚手天,第二层叫做持鬘天,第三层叫做恒憍天,就是一直放逸不修行,叫做恒憍天,这个都属于四天王所统帅的夜叉所居。

就是在这个海的这个上面来的都属于鬼类。那么在这个第三层上还有什么,日月星宿的天,就是这些日天子月天子星宿所居的地方,就在这个须弥山,在这个四大部洲这个中腰,一个太阳一个月亮正好绕着须弥山这样照,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

后面再来看:复有无量三十三天王,复有无量须夜摩天王,复有不可思议数兜率陀天王,复有无量化乐天王,复有无数他化自在天王。

这是指的六欲天,六欲天我们此前在很多内容中都给大家讲过,在前面的七处九会中也讲过。三十三天就是帝释天,帝释天,这个夜摩天,还有兜率天等等这些,都里边不是一尊两尊,大家要记住,他这里讲到的都是来了什么,复有不可思议数,无量,就是来的这么多。每一个小世界里边都有这么一套体系,都有这么一套。特别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非常的剥削阶级,他就是说别人人家国土里面化现出来的,他来现前的享用。

在六欲天的整个范围内,他们享受的天乐,天的快乐就是说没有病,没有苦,衣食都是自然而然,相貌非常庄严。像这个皮肤呢,刚才讲到的,有七种肤色随便他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

当然六欲天也有统治呀,也有君臣呀,尊卑上下,坐的都是什么呢,不是龙就是象,乃至孔雀等等麒麟诸如此类的,都在天道。大家要知道我们人道的来也有来的,虽然不如天道的庄严,也有来的,但是现在的人的福报不够,都感召不来了。这些就属于六欲天。

后面我们再来看:复有不可数大梵天王。大梵天是梵众天和梵辅天的天主。大梵天他是一个小世界的主,他有一个什么呢,就是道德非常高尚,如果你这个人不能够善良,仁慈,护佑众生的话,那你这个道德达不到呢,那你就转不到大梵天。但是他也有执着我慢,他以为天地万物都是他所造,所以他就把自己当做众生的父亲一样,以这种角色自居。

在印度很多外道就是信仰这个大梵天的。你们见过在佛教里面常讲到有一个叫尸弃天王,这里讲到所谓尸弃天王。尸弃天王你们见过没有,有时候在二十四天,就是在庙里边的大雄宝殿,中间是释迦牟尼佛或者观音菩萨,两边是什么呢,二十四诸天。二十四诸天里边,你们记住他有个形象,叫做什么呢。持,就是这有一个什么,那个叫什么,螺旋的,有一个簪子这样扎进去,就是那个,叫持髻,发髻的髻,叫持髻天王,就是大梵天。

因为他顶上有一个肉髻,就像一个螺,海螺一样,那个就是这里指的尸弃天王。那么他长得非常漂亮,这种漂亮我们不能说按世俗的人的漂亮,他就像童子一样,身体是白银色的,那么衣服是纯金色的,根本就不吃饭,每天是什么呢,禅悦为食,最大的功德就是请佛转法轮。

所以我们要感恩大梵天,当时没有大梵天,这个色界啊,他去请释迦牟尼佛说法,我们现在还听不到《华严经》。开始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全凭大梵天去请的佛。

后面,复有无量光音天王。光音天是一个少光天无量光天上面的天主。他这个世界里面就离开语言了,大家要知道,在他之下都要靠说话来传达感情,但是在光音天开始,就只以放光来交流信息。光音天,这个光音天的人看上去口说话的时候呢,不是出声音,是出光明,所以叫光音天。

复有无量遍净天王。遍净天王呢,寿命有四十大劫这么长,而且他是一个中千世界这么一个范围的主人。大家要知道他的身高有多高,有六十四,不是一米六四,是六十四由旬。一由旬最少是四十里,我们说的六十里、八十里,这么高叫一由旬。他的身高有六十四由旬,叫这个遍净天王,这个已经到了三禅了。

到了四禅就是什么,复有无量广果天王。广果天王。广果天里边它有凡圣两重天,这个就跟兜率天一样,有内外两院。广果天也有凡圣两重天,一个叫做这个,它是无云天福生天上面叫广果天,第三重广果天里边呢还有一个叫无想天。无想天是谁住的,是外道人住的,就像那个兜率天的外院。

大家想兜率天的外院你们知道一般是什么人住吗?像比如说,有可能耶稣这一类的教主,人间的宗教主,他也是比较有教化福德,也有清净,所以他一般转身以后就会上生到兜率天外院,做外院的天主,是凡夫。各个宗教主乃至其他天里边退位的天王,一般都是去兜率外院住的,所以它分内外两院。

那么这个广果天呢,它也是从凡圣两天,比如说这个无想天呢,就在广果天,但是他是外道修无想定,所出的这一个功德,虽然他跟广果天一样有福,但是他还是凡夫的外道。

那么真正的广果天,这是由这个福慧圆明的上生者,就是说生这个善果所居的。真正善的果报,所有善法所遭受的果报在广果天里边表现得最为深广,就是全部都在这来受报,所以叫广果天。这里边都很有意思。

最后一个,复有无数大自在天王。所谓什么妙焰海天王,后面就开始,所谓:妙焰海天王,自在名称光天王等等,诸如此类,这是大自在天,也叫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就是属于三千大千世界之主了。那我们有必要有疑问了,说为什么说色究竟天,不是才在色界吗,上面还有无色界对不对。

但是,大家要知道,无色界的众生他没有色法,无色界虽然说上边还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但是无色界的天人,比如说他以色身存在,修成无色法了以后,他这儿一死,他所居的就是当下就在这儿。哪死就在哪,就无色了,无色法了嘛。他跟这个有色法,有色法还有高矮层次。无色界众生他就是相续执持,该在哪在哪,已经不在这个色法上论,只有心法。

所以说从色法上来讲,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色法,整个一个物质范围,所以这个摩醯首罗天就叫大自在天,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最得自在,所以叫大自在。这个长得很怪,我们如果看见的话比较害怕,长八个手,手胳膊。三只眼睛,骑着白牛,手里拿着白色的拂尘。

他的功德到什么程度呢,一念之间就能够知道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滴雨怎么回事,你看他的心清净到什么程度。那么在印度所供的神里边有一尊神其实就是他,大家有没有听过,是谁?印度有一个婆罗门教所信仰的最高神叫湿婆,就是我们这里讲的大自在天。

像我们平常讲到的什么喜面天呀,特别是有的人喜欢供一个财神叫什么,大黑天,你们听过没有,有的人喜欢供这个财神大黑天。大黑天就得听他的,都是他的眷属,这一类。

好,这是说最后一个,这是我们讲到的第一卷,《世主妙严品》,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介绍主席台上参与法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将近两个小时。大家听着不要觉得说,哎呀,听了半天,一早上,今天没有听到点儿相应的痛快淋漓的法。我告诉大家,所有的这些世界就叫业海,他们来了这么多,他们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世界。所有的这些众生就叫众生海,业海众生海,每一个人都带着一套体系来的,他怎么成这样,他是以干什么为主的,他呈现出来什么样的面貌。

我们一般以为说,哎呀,今天印点儿经书呀,或者说供点水果呀,上个香呀,拜一拜呀,叫功德无量。我告诉诸位这是我们人道里面太狭隘了,才叫功德无量。一早上给大家讲了以点带面地讲了这么多说所谓什么天王,什么天王,什么神什么神,这才叫真正的功德无量。各有各的功,他是干这个的。各有各的量,各有各的德。

你形容不尽说不完,一人一个样,一个众生一个样,各种各样,就叫功德无量。所以你看我们平常都讲到说,这么一下那么一下,就以为功德,现在才知道整个业海里边就这么多,我们只是其中的就这么一丢丢。一丢丢都看不见的一丢丢,不打眼的一丢丢。虽然这样,佛陀还慈悲不舍,还什么呢,把我们没有落下。

居然在我们这么陋劣卑劣的世界中,佛法也通过我们声音表达的载体传入到娑婆世界。而且告诉我们同步的华藏世界业海,功德无量海中就有这么多的众生。当然下面比我们差的也没有讲,都是讲的比我们强的,希望我们能够力争上游。但是这些虽然讲了一大早形形色色各种种类,他们还不算最上的。他们跟我们一样,来了还是有个念想,有个图。图什么呢,要听法,要做海众。所以说前面呢是介绍身份,后面我们下午开始要讲的呢就是显其功德。

这一切的世界海众呢,齐聚在华严海会,当然我们也要说他们是聚来的,是召集来的吗?一切都不是齐聚,而是叫入法会,缘起,所以叫云集。你看下面一句叫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都在,不叫都来了,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啊。我们讲《华严经》一定要明白它的这个格局、格调,就是一直就在,都在,而不叫都来,是这么一个法。

好,那上午就到此处,我们下午继续。现在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随喜大家,阿弥陀佛。

(第八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各称法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大家下午吉祥。你看这一天,大半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对于时间,有时候觉得说,这一块儿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好像另外一个版块的时间还很长。实际上人的一辈子就是这样迅雷不及掩耳,并没有说今天很仓促,往常很清闲,节奏是一模一样的,就看我们的念头跟它相应几分。所以为什么以前大德祖师们说,修行跟逃命一样,真是这个道理。

那么上午呢,我们费了很大的老劲儿,好像把这三千大千世界,至少一小世界给转悠了一回,讲了这么多的,这些海众云集。为什么这里不是聚集而是叫云集呢?不是召请而叫云集?就是这个意思,是他一直在,当体即是法会。那么从经文的内容上来讲呢,这是第一卷里面,《世主妙严品》里面的第一卷,然后是之一。

下午开始我们要进入到,这个《世主妙严品》一共有五卷,五卷里面呢,要进入到第二卷开始,一直到后面的这个《世主妙严品》结束,它一共有五卷的内容呢,都是讲的海众云集。大家观佛来瞻礼这个毗卢遮那如来,然后赞叹各个得解脱法门,赞叹佛的功德。

所以我们前面讲到说为什么,让大家先把人家佛的果地的这个现前境界呢,全吐露给大家,让我们生起一个,就是决定的信心,决定的信心。

所以下午的内容开始从进入第二段开始,这里呢就是讲到这个,显这些道场,参与法会的这个云集众的他们的各个功德。来的这些人呢,就好像浮云一样,我们知道浮云本来是没有心的,那么有这个龙在里边翻卷的时候呢,这个云就跟着开始动,这就叫云集。

实际上前来的这些菩萨们呀,他都是无住的,本来就像《金刚经》里边的没有住,没有执,执念。但是因为什么?佛这里一现,他们就随之而来,他有这个缘在。我们前面讲到的,性,本性,法界本性中具足这样的现前之缘。

所以大家来看这一个,第二卷开场就说:尔时,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无边品类,周匝遍满。你看这里讲的,就是说不仅仅上面说的这么多,这只是照着每一个众生界的品类呢,就是照着一个世界,轻轻地这样描绘一下而已。以点带面的,就这么多都是以点带面。

他这里讲到形色部从,各各差别;随所来方,亲近世尊,一心瞻仰。此诸众会。这样的一个法会呢整个,随所方来,参而不杂,就是秩序非常的好,来了这么多的人。你像我们早上,你看念佛也算是秩序可以,只能说可以。那么因为也有远有近,我看一下也是很多,因为每次人来了,反正乌央乌央地,讲完了就走。那么每次看一下呢,都是熟面孔,但是现在的时间关系,没有聊天的单独聊的机会了,大家就在这个法上见。

但是佛每次这样人家的法会呢,就是说,每个人见佛就像各对面前一样。就是虽然佛只有一个,就像天上的月亮,但是他们这些就像百川,山河江河湖海一样,百川各个都能影现出来这个全部月亮,各见各的佛,秩序不乱。

所以说同时也没有一点点异念。不像咱们这儿说磕一下碰一下,你挤一下,我这个站一下,好像有时候还一点儿嗔火还要烧起来,没有。同无异念,一心瞻仰。所以这里才叫说一心瞻仰佛的庄严。所以这里他们讲到的说,来的这些啊,都称之为见佛无碍,见佛没有障碍。那我们大家也都要晓得,见佛是可以的,佛呢,诸佛菩萨一直就在,为什么见不着,因为有碍,障碍。

所谓的十万亿佛土,也是我们常说的十万亿分别,十万亿烦恼,十万亿业障。那么你要见佛,一定要具足因缘,他不是乱来的,一定要具足因缘。因也要无障碍,缘也要无障碍。那为什么说所在道场的这么多参与云集众呢,都能够见佛无碍?一个,人家的因无碍。

什么叫做因无碍呢?因为曾经有见佛之因,大家知道吧?他们云集的这些法会众呢,他们曾经都,你看这里说:

如是皆以毗卢遮那如来往昔之时,于劫海中修菩萨行,以四摄事而曾摄受。一一佛所种善根时,皆已善摄种种方便,教化成熟。

这就叫因无碍。他这个忆佛念佛,后面我们就看到,实际上他们所谓的这些法呀,其实都是在忆念三宝,在忆念诸佛。那么有这个因,用因来牵动缘,这个缘就自然而然就要来,因为它的因已经足了,这就叫以因夺缘,夺取的夺。以因夺缘呢,大家就自己就能看见佛了。现在我们的因不具足。那么另外一个叫缘无碍是什么呢,以缘夺因。

就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他有大悲愿力,他有佛光摄取不舍,他要九法界众生若不听我名号,不取正觉。他有这样的愿就是,等于说这是佛的力量,令众生有缘见佛,叫做以缘夺因,就是缘来牵动因现前。只要因缘一结合,感应道交,就叫做见佛无碍。所以大家要明确,我们现在呢,就是因缘不结合。因也有碍,缘也有碍。因缘一无碍,那么自然而然这就叫做见佛无碍。所以这些呢都是上面形容的:以胜解力入于如来功德大海。能够感应道交,这些大众。

那么我们前面呀,大家看到了列了这么多的名目,这些诸天王啊,护法众啊,其实他们的所有功德都是安住于什么呢,念佛众生而来的,念佛众生而来的。回去大家看一下经典里面呢,他们虽然前面讲到说复有无量这个天王,那个修罗,什么日月天子等等,最后都会讲到说,其数无量,各住什么广大法门,然后什么于诸世间做大利益,等等诸如此类。

无非就是第一个,亲近诸佛。亲近诸佛有几种,一个是要常勤守护。我们现在的心,你说是要生西方,或者说相信佛法,笃信佛教,大家的心能守护得住佛吗?我们的心太多的时候就守护着自己嘛,生怕自己这样那样,其实守着自己,不是守护佛。那么这些呢,你比如说一开始的这个,金刚,执金刚神,他就是常勤守护。

第二个叫供养承事,恭敬心供养侍奉。

第三个叫亲近不舍。第四个叫严净佛所。这都是他们修的功德,经里面的原话呀。所以是很微妙的,其实我们现在在道场里面也是这样。为什么说有三宝殿?为什么庙里面要供佛法僧?他就是照着这个法来的。因为有大殿供的佛,你看我们有香灯师父才能常勤守护,对吧。

大家一进大殿,拜垫上现前就能顶礼膜拜,常护持道场就叫亲近不舍。每天在寺院里边,去发心把这个殿堂弄得干干净净,佛的供养具做得庄庄严严的,那么这就叫严净佛所。一样的,就是这么一个修法,亲近诸佛。

第二个修学正法,你看这里讲到的于诸法得清净眼,又讲到说散灭我慢之心,还有一些呢是以法为乐,这都是我们上午讲到的这些这个众那个众,他们最后总结他们的一个状态,修学状态。所以说修学正法是根本,那么当然还少不了什么呢,利益众生,利益众生。

所有的这些云集众呢,要么是仁慈佑物,要么是勤作意利益众生,要么是救护一切众生,要么是令一切众生恼热消除,成就一切众生,令得解脱,都是这样子的。所以这里才叫做,不是叫海众啊,我们极乐世界叫清净大海众菩萨,叫海众。这里叫众海,如来道场众海,悉已云集。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下面开始呢,我们又要开始逐个逐个地讲。那没有办法,《华严经》就这么宏大,其他的经典呢你跳跃性的,《华严经》像是什么?就是跟这排兵布阵一样,全是层层叠叠重重无尽的,都是这个法。所以下面我们再来看,四卷内容都是在讲,这些参与众得了法,得了什么法呢?得了解脱法。

第二个赞叹佛。而且在这四十众,就是下面觉得更多啊,在这四十众中啊,各个都是先用这个长行呀,说自己得了法,什么法?你看比如说讲到说,妙焰海大自在天王,得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他得了这么个法成解脱了。什么自在名称光天王,得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

一个一个这样讲。那我们这里边也要跟着来走一下,因为这四十众中还有差别相。差别相是什么?你看前面讲的是天王,后面讲的是菩萨,甚至有登地的菩萨。那这里的差别相,前面这些叫做异生众,不一样的意思。异生众是什么意思呢?相对于同生众来讲,大众的众。

我在这里讲过这个概念,大家还记得吗?什么叫同生性?什么叫异生性?有没有记得的?同生性就是开始破无明,见法性,见了这个法性跟佛性一模一样,再不会走样儿了,这就叫同生性,跟佛是同一个如来佛性,已经见到。异生性是什么呢?还没有见到中道佛性,就属于异生性。

所以这里讲到的说前半部分是异生性,就是这些诸天呀,八部呀,诸神呀,就是前面讲的。这里讲到的诸天里边先还是色界的天,后面才是欲界的天。

那我们来看一下,你看这里他讲到的说妙焰海大自在天王,他得了个什么?得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我们一一了解一下,人家已经一人一个道头,都修过来了,虽然没有像佛这样究竟广大面面俱到,但是他们每个得的这个法门,都是有无比的殊胜妙用。

你看这里讲的,他是得法界,什么是得法界?我们现在有没有得法界?那我们现在得的什么界?你掂量掂量自己得的什么界?得的娑婆世界,也得了呀,我们现在得的娑婆世界知道吗?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没错。但是我们现在娑婆世界里边没有受法界的功德,只受法界的祸害了,知道吗?等于说可以这样说啊,不太入流的表达方法。

本来娑婆世界也是法界的一分子,但是就我们就把它给,就等于把这个家给败成这样了,好好的一个家,法界家,败成娑婆世界一界了,那自然而然你就得不了法界。所以得法界的时候就是我们法身解脱的时候,就所谓的十方世界现全身,都是这样啊。要知道你开悟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什么叫十方世界现全身了。

就把自己融入到整个,你都找不着北啦,吓死了,你自己没了,然后哪儿哪儿又都是。又恐怖又害怕又舒服,就是这样子的。当然我也是瞎说啊,到时候你自己就知道了,我是这么设想大概应该差不多,依照祖师们的描绘。

得法界虚空界,虚空界是什么概念?就是可以把用,体用,把自己的作用能够遍到一切之处,不能落下一点儿,说整个法界里边你没有你的作用参与。所以才叫得法界虚空界。

寂静方便力,什么叫寂静方便力?就是你心越静越静,静到极致的时候呀,我们以为说,你不去参与,你不去折腾一下,你怎么能够知道这个事儿呢?你怎么能够把这个东西弄明白呢?实际上是越离得远,越看得清,越沉得下,越力量大。真正的作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害怕得不敢这样反作用,所以才受这个枉受轮回。

所以他能够依这个寂静之体而起一切的方便之用,也就是说这个妙用呀,它的这个作用可以遍虚空法界地充满它,随时随地地起作用,起妙用。打个比方,你比如说大家知道,还记得阿难吗?阿难当时啊,不是要结集嘛,五百罗汉要结集嘛,结集了说你还不是罗汉,不许你进来,除非你即刻证阿罗汉果了,才把你邀请到咱们这个中算数。

急得阿难呀,哎呀,在那儿想证阿罗汉果,说快点儿证快点儿证,就证不了。证不了怎么办呢?最后没辙了说,哎呀,歇一下吧,咵地一下,证了罗汉。就是说大家要知道,阿难证阿罗汉并不是在四威仪中证的,知道吧。就象我们天台宗还有一个,天台宗很有名的一个叫慧思大师,慧思大师听过吧。

他在证这个观法,一心圆顿之观。这个法华三昧。他也不是在四威仪中证的,知道吗。有时候就是,哎呀,实在说,算了吧,没办法了,或者我歇口气的时候,突然间,诶呦,明白了,原来退步是向前。几乎就是这样。所以,以前有个祖师爷也是这样,在那儿参参参,怎么也悟不了,铆足了劲会累死了,最后受不了,说算了,罢罢罢,睡了几天几夜,噌地起来,开悟了。

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这就叫做什么呀,随时随地随法,就叫做寂静方便力。不落下一点点。所以我们可能正在担心,哎呀,修法上不去,最近状态不好的时候呢,其实已经就是有点远了,有点远了。也许就是反正修不上去了,当然这个法不是乱说的,是由此情此景才衬托着给大家说的,就是实在修不上的时候,算了吧,不修了,也许你就修成了。

大家这么一听,好象说宏海法师现在背叛了净土法门,不修了,不念了。我跟大家说,净土的最佳状态有两种,这是我亲自体验过。一种是你确实你的心力足,奋起直追,那么精进不懈,执持名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穿过去了,可以。还有一种比前一种还好用,什么用呢,就是你发现我一点都修不了,任何法都修不了,除了就是这口半吊子的气断不了,就是所有的本事就勉为其难,就剩下念一句佛号,再什么都干不了。

好了,我恭喜你入到深信切愿,执持名号。就是你真的意识到我什么都干不了,真的修不了,一点儿都提不起来,没用了,那么你还有可能相应。所以一样的法,我并没有背叛净土法门。这是第一个。

我们再看一下第二个,叫做自在名称光天王。大家要听明白,这是我们给大家解这个什么叫解脱门,很重要。因为大家每个人的法,你这么听一遍他的这个法门,你在你的解脱因中,或者说将来你的解脱果上就具足了这个功德。因为你有结过这个法缘,所以你不敢小看。

你看他这里是得的什么呢,得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大家就顾名思义,你看人家,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这个法有什么呢,第一个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当然这个话是祖师爷,澄观祖师在注释里面的话,说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换成咱们俗话说是什么意思 ,就是你随时随地能用得上心,就这意思。

那大家发现了,我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很可能此时此刻,在维摩讲堂里面,你能起得了观。因为我正好跟大家分享这个法义,然后大家也能够随文入观,宿世有善根,此时有因缘,那么可能一现前,相应一下。但是换一个场景就不行,这就不叫做普观,大家明白吧。

或者说这个人身上,这是同修道友,哇,你和他聊得非常地相应。字字句句都对你的善知识,提携你的菩提道业,心到不到之处,很好。可是你再换一个人,你想给他讲佛法,他就拽着你讲世间法。这个时候你就打失掉了,也不叫普观。所以大家发现了没有,所谓的普观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变一点打成片,就叫普观。

大家都要练,什么时候你自己感觉到不是对境带动你了,就是你必须在这个闻法中,在这个端身正坐,在这个翻开经书,在这个读诵礼拜,甚至说一定要发心做种种功德的这样善法,或者说正念心性长养的时处的时候,你才觉得说我是在修行。那你还是被动的修行。

什么时候,就是说你自己积攒的心力啊,你能够起得了主动,就是随时随地,不管换任何境,你都能把你的这个正念,这观法,这佛号,提起来,任何境界,任何时处,那么就叫做以普眼于一切法无不能观,随时随地心都在道上,这个时候一切都成了道场。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再一个,就是说观一切法不坏事而全理。能听明白吧,下午的课程比上午的重要,上午是给大家介绍嘉宾,下午的话要领会精神。什么叫做观一切法不坏事而全理呢?我们现在有两种,其实大家都在听到我讲到事呀,理呀,现象呀,本质呀,法相呀,法性呀,不外乎就这些事,对不对。

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你是进退不能自如的。为什么呢?基本上我们一说你要往理体上会,就苦哈哈地找真理。一说你要事相上修必须带着宗教情感,你就不见这个心性。所以大家要晓得,我给大家讲一个例子,当然我不是说我自己修到位了,偶尔的有时候会有这样的灵光一闪。

你比如说昨天吧,因为订的机票,一个同修,一个弟子帮我订票。订的这个票呢,发给我的票务信息我忘了。忘了,在普陀山这几点出发的,下了晚课,现在这一天很累,你知道吗,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又要下了晚课才能出山。出山说能不能再待一个小时,因为还有一些皈依证的章也没有盖。章也没有盖呢,说先盖个章,今天这边不是还有一些同修要念皈依嘛,受三皈五戒。

哎呀,我一边盖章还一边高兴说,我终于有公章了。盖了一个小时的章,说六点出发也不晚,为什么,他给我发了一条票务过来说,八点十分的飞机,来得及,后来还延误。那么身为这个弟子嘛,也护持师父,他就给我发了条信息,说师父辛苦了,弟子随喜师父讲法功德,然后说什么,师父您要见缝插针地休息。

因为确实很累,说让我要见缝插针地休息。我们一般如果说从一切法,事上来讲,对吧,见缝插针地休息,就是说太辛苦了吗?到机场了也打个盹,等飞机时眯一会儿,盘起来,养会儿心,对不对。这个是一种法,叫世间法。还有一种世间法叫见缝插针地休息,就是说一念正念提起来了,念念往出来引,往出来逗,要勾逗,我们说勾机逗教,你要勾逗自己的正念,为什么叫休息呢?

休去,歇去,冷啾啾地去。有祖师常说这个话,就是让你要止,歇就是止。休就是要观,休世间的妄想,起观照的智慧。我这么说,有的同修你认过这个法的,你可能说你能认得,认不过这个法的,你也认不得。就是如果你这段时间,你比如说你比较相应,在一切的境缘中,如果你的道心,这段时间比较精进的话,那稍微你会发现自己用功的频率啊,念头的提,心力提起来,会比原来多,频率广,然后慢慢就是说一旦这个劲上起来了,马上能住一下就住一下,这种住不是咱们说的执着的住,能住到这种心性上,就住一下,这个其实就叫休去歇去。

所以就这个意思,如果说从一切法不坏这个事,为什么?因为让我休息,如果你在这个上面见这个理,实际就是让你见缝插针地起观入止,要修止观,要提名号,就是这样子 。这就叫做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就随时随地。

再一个你看,祖师们介绍:于一法中见一切而无碍。大家想什么叫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于一法中见一切法而无碍,这个翻译成俗话叫什么,就是:是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就这么个意思。

你咬定青山不放松 ,于一法中见一切法,说实在的,真的你就是清净着无碍,烦恼着也无碍,你一要在这个上面见一切法,见一法中,就是这一切都是这个法,那你就可以喜怒衰乐,可以悲欢离合,就出不了这个法。这个比较更难,如果说,化难为简的一种表达,就是不要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不是把你眼一闭,嘴一闭,耳朵一掩,脑子给你抹黑,不是这样子的。就是你就这么活着吧,什么都不可控,你就任其摆布,没有对与不对,就这么走,这就叫不见世间过。

当然除了大菩萨倒驾慈航,回过头来,他用霹雳手法,妙用手段,前面讲的,那是另当别论。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呢,有时候暂且能这么借用这个手法,这是所谓的自在名称光天王。我挑着讲几个有意思的,把这些贯下来。

再一个,清净功德眼天王,得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解脱门。大家听明白,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三个修饰词,解脱门。那我们都知道,说一切法不生嘛,如果从理论上来讲的话,那不就是自相也解脱了,共相也解脱了,我也不生,众生也不生,不生了就内证真理了嘛。无功用行了,就像佛一样,就是应缘而说法嘛,有缘了,我就应机给你说,没缘了,我就端坐在这个华藏世界海。

所以说关于我们常讲到不生不灭,我们前面也讲到,有时候也用,也讲过这个无谓的无生法。诸法不自生,自己不会生自己嘛,因为每一法生出来的时候,对他来讲,就成了他了,不是自己,所以自己不能生自己。其实就找不着个自己,你找不着个自己,你上哪儿找个他呢?所以没有法是从他生的,自也不能生,他也不能生,就跟二颗沙子搅合在一块儿,你想榨出油,一颗沙子都没有油,两颗沙子能榨出油吗?所以共生也不能生。

本质上我们从理论上对治这些的时候,都觉得,啊,这些是诸法无生。可是我们心性上,如果没有用心去观照的时候,还是会觉得说这森罗万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不都是生起来的吗,出生的嘛。接不上头,本来是一个暗号就对不上。所以说这些法确实是很难,从我们心性上去相应是很难相应的。

你看这里讲到的不生灭,其实是约境,外境。不去来,其实是约行,就是我们不是行走在这个世间的行,不去来,不来不去。但是大家要知道,实际上是一个法,一个法。我问一下大家。就是说你们对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怎么看?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的不来不去吗?是不是不来不去?不好意思说,说吧,明明我从家里来到居士林啊,待会儿我又要回去啊。你说不说吧,佛这么说,我还敢说不是吗。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们凡夫在名相上有一个概念叫遍计执,周遍的,就是在任何一个事上,一个物相上都会体现,这叫遍。计就是思量,琢磨,计度。不是我眼光的那个嫉妒,周遍计度,就是推算,在事相上。遍计执,就是说我们生起的这个妄执,一切的事物,只有这个情,我们的妄情,分别执着,其实没有这个理,没有真正的这个道理,这个事,只有我们的情。

所以一再给大家讲,烦恼是没有根的,只有妄情,没有理,那你上哪儿生去呀?都是一堆幻想妄情。大家随着我的讲的这个话走啊,我们现在一切的所谓这些妄想,没有根,现前大家正在听我法,我在听法师说法,这个妄想就没有根,你满屋子找都找不着根。所以说情有,我是在听啊,就是懂得了,在讲嘛,但是这个理没有,所以叫不生。

虽然理没有,可是这个情一直在啊,我一直在随文入观,闻思修,随着这个相续呀,这就叫不灭。所以这两个法,它是一个法,就是一个状态,你现在就是把它给挪了,来回挪。本来就是这个法,这个法就是这么饱满。所以饱满到什么程度呢?你添加一点都进不去。大家仔细看,我让大家看,像以前老僧只管看,你就看看现前的这个境,你说哪少,哪里有少,你能找到一处说这缺一点吗?满满当当现前境界就这个法,你连一点都添加不进去,这就叫不生。

但是满满的,就是这个法你连一丝毫都抽取不出来,这就叫不灭。就这样,包括我这脑袋晃来晃去,手挥来挥去,都是满满当当的,都是就这样的,你添不去,你抽不出来。所以为什么我们一旦想添进去,想抽出来的时候,就是什么,就是有为法,就有漏,就起动了分别。

所以大家你一定要了解到,一切都是刚刚好,我们粗重的这种刚刚好,也常听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跟大家讲,你真的认为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你就所作已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一个境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说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一个境界。

所以你仔细看一下现场,都是分毫不差,该在的都在,只有不该在的不在,没有一个该在的没有在,你说是不是吗?所以说哪里有增哪里有减,你上哪儿去找增减生灭法?所以说我们常为什么说现前,又叫本来,又叫当下,又叫不二,就是这个,过来过去,就说这么一点,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

再从另一个角度,就缘起性来讲,万法都是缘起的,大家想想万法都是缘起的,我也是缘起的,四大缘起的,诸位每个人也是四大缘起的。咱们所谓的听法会,这个法会两个字涵盖的这个道场,现在的场景它也是你我他缘起的,来听法散完回去,它一直是在缘起,哪里有一个法说它有自体,有自体本性?没有啊,一直都是在缘起,那就我的手都过来过去都这样,没有一个自体本性。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缘起没有自体本性,就叫不生,不生。但是你能说它,虽然没有自体本性,你说它的缘起现象没有吗?它一直在缘,没有一时一刻不在缘中。一切的缘法才把体性充满,现前的,所以又叫不灭,叫不生不灭。所以在唯识上把这个境界叫做圆成实,听过这三个字没有,跟遍计执是刚好相反的。

圆成实是什么概念?就是圆满的,不多不少的。成就是现成的,不是前面后面的,错不开的,就是现成的。实就是真实的,在上面没有加那么一点点的知见、幻想,叫圆成实,不生不灭。

所以综上,这么说了这么多,一句又一句的这些教条的话呀,各各表了这一个角度而已。大家知道各各表一个角度,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这么多的法门,一个法门是一个类别众生所成就的这一道而已了。他通过这一道入到这个法界来,但是他只是通过这一道入的,就是这意思。

所以说为什么,你看祖师爷讲到说,这是各表一角,只有圆融无碍了才叫一念心上。而且他用了一个很好很妙的词,我可以分享给大家,他说一般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呀,我们见不着,因为我们浮想联翩嘛。但是有一招叫做顿思可见,顿思,圆顿的顿,顿教的顿,顿悟的顿,顿思可见。

大家听明白了吗?什么叫做顿思,就是你不要见思,你不要一点一点地、不断地想着想着想没完,顿思就是当下直觉,不要再逻辑了,这就叫顿思。所以我跟大家讲,这个也是,你比如说这个叫做不生不灭,我们也可以把这个,着实把这个不生不灭观照顿思一番,就是刚才给大家讲到的现前法。

有时候诸位如果心清净的时候,它会现前的,可惜的是我们很难得有的时候有这样的福报,因为这个东西太需要福报了,虽然它非常直白,就在面前,你就是到不了,就是到不了。就跟我们欢迎大家以后去白华庵,普陀山现在有一个寺院,我住在那儿,以后如果我在那里,大家还可以去参访。

那么这个庙呀,说起来很有意思,它就在码头上面,连十分钟,快一点儿的连十分钟都不要走,就用不了就走到了。可是我就遇过,有的人要找白华庵,直接就找到法雨寺去了,还找不着。大家知道法雨寺在普陀山的后山。他说白华庵在哪儿,走了一路,没有嘛。就从码头上来,就是太近得已经就是不敢再相信说,这么近就到了,总以为上了山还得坐个车绕几个弯,随便走几步才能到。

它就在跟前,就在直上码头。那有的人就绕,绕到普济寺,绕到海防新村,就绕不到白华庵,怪得很,门每天都敞开的,进不来。所以我们需要顿思,就是说大家观察现前的法,自己观察自己,就现前这些法。你说哪里有,何曾有多,哪里有少?不管是一个话筒,一个柱子,一个苹果,它就是这样的缘起,就缘成显现成此时此刻这样的。你怎么敢在它上面说它有多有少,就怎么敢打这么大的妄想,它是点滴都不漏的,但是我们就一辈子充满了这种妄想。

你向何处去藏,你说比如说我们说生出来了,生出来了它一定是多出来了,你上哪儿去藏多出来的这个,你上哪儿藏,往哪儿藏呀?没地儿藏呀,满满当当的呀。那么你上哪儿去找灭掉的这个东西,上哪儿去找少的那一块儿?没有少呀。所以这个就叫现前的缘起法,所有的法都是和合显现,就一直是这样。

这个呀真的是要因缘,我这么讲你们不一定在就是此时此刻这个时候能,不要说入到那个法,能相应得了。包括我给大家讲的时候也是我当时的情境,用笔记下来,这会儿呢,已经十万八千里外的相似描述。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

再一个比如说这个不来不去,不来不去相对来讲比较更好打比方吧。说实在的,你看比如说我呀也是,前些年,十五年的时光都在北京。那北京嘛,这待着待着因缘就是说这个现成圆满,不多不少、满满当当地就因缘显现得就要把我显现到普陀山去。那你说我回去嘛,就要回去,不回去嘛就显得会有生灭,再回去吧。

回去呢显现在那儿,然后这个业习北京的业习还在,五台山的业习也在,还有十方的这些法缘的业习都在。哎呀,就会想,这才担心原来在北京,现在在普陀,这谁知道因缘往哪儿,将来在哪儿呀,会有这样的担心。

凡夫心烦恼起来的时候会有这样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原来在北京,跟普陀山就是说,对,没什么区别,这是有去来。仔细想想,都不愿意往那儿想,因为想一会儿想一会儿就发现根本没有去来,一直就在,在北京在普陀山是一个在。普陀山与我,北京与我是一个与,你上哪儿去找去来。

所以说刚才讲到说一切法中,有时候真是灵动,现前的菩萨说法。那天我们庙里的个职工在说事,我正在备这个法,他说话说得逗这个趣,很有意思。他说这里有山东人,山东地方有个莱芜你知道吗,莱芜。莱芜这个地方呢,他表达了三个,他说什么呢?生于泰安,长于莱芜,死于济南。

有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吗?它一开始属于泰安,还没有独立,这属于泰安,所以说生于泰安。后来莱芜呢,说直接划成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个区呢还是一个市,我搞不清楚,市吧,就直接就成了莱芜了,独挡一面好像就换了个地。最后又把莱芜给灭了,这片还是这个地,给划到济南境内了。

所以说其实一辈子就没动过,就在莱芜活着,称之为:生于泰安,长于莱芜,死于济南。你说这其中你有说是从泰安来到莱芜,又从莱芜去到济南吗?没有。所以大家这就叫,这些很能启迪我们的顿思,当然这些都不是法,不是境,但是能启迪。大家要善于观察掌握,掌握了以后就往这儿会。

再打个比方吧,就上次,上一讲的时候,好像上个月讲不是我是头一天来这儿,第二天去美国去讲经嘛,去纽约弘法。那按着咱们这么些年来讲的话,去到欧美,在我们国人里边还是觉得,诶呦,欧美。也许是一种受,我常想,或许啊,这是个人观点,太多的人家的经济比较领先了那么多年,所谓的科技,然后再加上这种文化,我们正好处于这种断代的时间,就文化侵略一样,好像文化殖民一样,所以我们多少都有一点崇洋媚外。

总是觉得欧美,出国,移民,这是一个令人很砰然心动的一个词。那好了,我去到纽约也是,天天要叫我去曼哈顿。他们特别会讲那个英语,叫什么Manhattan,他们一这样洋腔洋调拿起来,我就浑身痒,就起鸡皮疙瘩,每次都这样,说英语。哎呀,我也准备去曼哈顿,就是天天去准备游玩一圈,喝个咖啡,吃个甜品什么的。

结果呢去了比国内还精进,在那儿在举办华严法会,每天早上起来就诵《华严经》,中午又有回向,又有上供,上午讲法,哪儿都去不了,还去什么曼哈顿。最后把我气得我自己叫了个出租车,不会英语,手机上不是有那个翻译嘛。我印象特别深,翻译的时候,回来那个老爷子,咱中国人真的有点也是劣根性,国民里边就是自己有时候坑自己人,就是害惨了,害怕了。

回来,老爷子送我回来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怎么跟我走的时候路不对,又说不上话,我只好问他,我就记得一个印度,因为去过印度朝圣,英语就会说印度,我就说你是印度?印度是叫怎么说来着,Indian。他摇头摇头,但是他很灵光,他马上手机上查了给我看了一个照片,是什么呢,埃及金字塔。

啊,我就知道,他是埃及人。因为我怀疑他绕路,但现在忏悔,人家在那儿其实还是职业素质很高,不会干这些事,再绕个路。走着来的都不是我去的时候路,弄了我五十多美元,哎呀,我这心疼的,这啥也没干,就出来绕了一圈。来回也没啥好绕的,看了半天,雾蒙蒙的也没看出来个啥曼哈顿,就这样。

但是有一件很特奇,就是也是一件奇异吧,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正在曼哈顿看那个高楼大厦林立,这是大帝国呀,一个时代,百年时代,这种全球引领的一个金融经济的这样的一个黄金地嘛,对吧。曼哈顿高楼林立,那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一个,至少是一个名片性的情景的代表。

我正把这个高楼大厦尽收眼底的时候,还说手机拿出来拍个照片吧,拍几张照片,到那儿拍了些。诶,叮铃地一下出来个微信,这个微信是我俗家的一个侄女,她很少发微信,我也几乎跟俗家人快不打交道了,现在。结果呢,微信还是关注的,她在微信圈里嗒地出来一个,她发了一个图片,什么图片呢,一二三四五孔窑洞,就是我生下来呱呱坠地的那个地方,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就生在其中的一孔窑洞里边。

哎呀,我就当时突然想起来,我小时候在笔记本的彩页里边才看见过什么有新加坡、法兰克富、香港、纽约。哎呀,当时就看见纽约这么多楼,就是什么时候能去纽约呀,这会儿已经站在纽约了。站在纽约她又给我来这么一张照片,是我生的窑洞,在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上。

可是问题是来了,我此时站在纽约,看我曾经待过的窑洞。我曾经待在窑洞中,向往这个彩页上的纽约。到底我脚下的窑洞和我脚下的纽约是两个地方吗?如果是两个地方,我就从来没换过呀,我就是我呀,这两个地方没有离开我,就说明我没有离开这个地方,那就是一个地方。这就叫十世古今,不离当下一念。

窑洞也在现前当下,纽约也在当下,它们根本就是一个当下,既然是一个当下,你怎么说来来去去,你从哪儿到哪儿。所以大家要从这些疑情中,来起这个正观。没有来去,我们一辈子伴随的就是这样,如影随形的,伴随的只有什么,就不断的就是因缘,实际上就是业力发挥。

所以大家由此推及,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就是说伴随着这一声佛号,当下,不要十万亿的佛土了嘛,当下就转嘛。将来往生的时候,一念接,一念生,就是因缘,以因夺缘,以缘夺因,因缘和合,感应道交,就是在因、在缘、在决定,生西方时。这么多法已经证明了就是这样的,不是他从另外一个地方拈来一个法,证明这个法是这样的,而是所有的法都是这样的。

那么这个法就是这样的,我们已经现前在这个法中了,你还要说那个法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要听明白,要学会顿思,现前顿思,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你去哪里嘛,你能去到哪里?你说你这一辈子。哪儿都去不了,实际上,所以这就叫不来不去,所有的都是因缘。这是叫做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功用行。只有悟到这一点了,你才彻底心踏下来了,才放下了,狂心才歇了,无功用行。

所以这个法很重要,虽然你看上面这么多天王呀什么的,他们的常随众,他们的国土里边,未必此时此刻能够听闻到这个法,都不知道的。只是这些天王里边,有过去亲近世尊的,那么他就得了这个解脱门,这是第三个。

我们再看第四个,可爱乐大慧天王,得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那么大家想想,什么叫做现见?现见一切法的真实相。我们现在眼一睁也在眼睁睁地看呀,难道看到的这一切法都是假的吗?大家说说,我们看见的都是假的吗?我们看见的也是真的,但是我们把这个真的认真为假,认做假的。

问题出在哪里呢?不是现,现在的现,不是现见,而是推比,不断地推比。现在因为推比得久了烦恼堆得太厚,这一念染着得转得太快了,就是说下意识地就成了推比了,而不是下意识地现见,然后再推比,是下意识就在推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没法现见,没法现见。所以看祖师爷们说,为什么叫现见呢?拣比知故,就是有跟什么不同呢,跟你推比度量而知道不一样。现见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要知道,就叫不犯思维,不犯思维这叫做现见。什么叫不犯思维呢?直心是道场。

有同修在点头,直心是道场,我也感觉到我们在讲这个,多少次的误会,我们说直心是道场就是做人是直肠子。什么叫直心是道场?你都没有过直心,就是什么呢?不假思索地直面万法真境。现在我们一下子根本到不了,刚才我们也讲到老僧只管看,真正看出来的法才叫做现见。

大家现在就跟着我看,就看这苹果,我们怎么就把这么一个形状,这么一个颜色,上面有个坑,下面有个尾巴,颜色所谓的红的,这还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个摞在这里,就这么一系列的这些妄想,我们重叠在一起。如果我们定下来看,哪儿去找这些妄想?就是苹果这两个词在哪儿,你看,苹果在哪儿吗,苹果在哪儿呀?就看,就这儿,哪有苹果吗?

所以为什么叫做久坐必有禅,禅是当然不是在坐,但是为什么久坐必有禅,就是老僧只管看,就看,参,话头盯在那儿,也是在看;念佛执持,其实也是在看;持咒持的也是在看;就是在看,就一直看,你就看,看着看着你就发现真相了,而不是一眼望去苹果了。

自己也是这样,一切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你看得你会发现,看得你能把它的不但把名字相能给看没了,把自己的语言相也给看没了,把自己现前起心动念的心行相也给看没了。但是不是没有呀,就是这个,知道吗,就是这个,你就看。你不管苹果,佛像,桌子,一切大众,包括大众这两个字。

其实这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就是见一切法而能得普观功德,这就是这里讲到的说现见一切法真实相,真实相。只要你就这么一直看就能见到,你就定在这看,千万不要想,一想就错了,就这么看,这就叫真实法。所以说真实相也有几个意思,这里讲到的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海解脱门。

那么什么叫做真实相呢,刚才我们看了半天,发现它根本就没有个苹果相,它只有一个实相。实相就是我们包括形容这个实相你也不要把它参与进来,就是说这苹果其实就是实相。那么苹果看起来没有苹果相,只有实相。

再看这话筒,这话筒没有话筒相,也只有实相呀。再看这桌子,也没有桌子相,也只有实相呀。那大家看到这三个东西有差别吗?一切法皆是真如实相,就这样。一旦你入了这个法界了,你就悟了。一旦你在这个法界中盘活了,挥洒自如了,你就证了。这就叫做现见一切法真实相智慧解脱门。

后面再来看,不动光自在天王,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与众生等,就是可以说这是人家的慈解脱,他得的这个解脱法门,方便法门,你看又跟其他前面的就不一样了。好像是前面的是针对什么呀,以自己的心性解脱的,对不对,这个是以什么呢,以把心安住在众生界上来得解脱。与众生无边安乐嘛,让众生没有恐怖了,没有危险就叫安嘛,让他们身心自在就叫乐嘛。

让众生安,身心自在乐,烦恼不生,那这不就得定嘛,烦恼不生就得定嘛,所以叫大方便定解脱门。给众生安乐,让他们不要受逼迫,尽量维系让他身心自在,当然根本目的是趣向解脱。所以说,这边的无边安乐,大家看到这些词,很有修饰的真义,他不是说随便就堆砌在这里。

为什么叫做得无边安乐呢?就是他修这个法修得能够你难不倒他,他就没有边边角角的,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够恒顺众生,把这个法门修到究竟了,没有不想不愿意不能够给的障碍和烦恼,所以他得了定,就叫做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是从这儿脱的,解脱束缚了,他是走的这一道。

我们再来看,妙庄严眼天王,得令观寂静法灭诸痴暗怖解脱门。这个法门一个比一个绕口,你看,得令观寂静法,令观就是让众生,还是以利他为根本,令观就是让众生观,令观寂静法其实就是悲解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悲解脱。众生因为愚痴,所以才造业,我们是不是因为愚痴才造业嘛,就是见不到实相,所以才造业。

造的过程中的话,你得受这个果报啊,那你就有苦嘛。然后有这个苦,受了果报会堕落,你又生恐怖嘛,那么这一切都是从愚痴而来嘛。愚痴是什么,起心动念。所以这里才叫得令观寂静法,既然心寂静了,则这些贪嗔痴的起心动念就没了,本空嘛,就没有了。讲到我们说要心寂静,得观寂静才能灭痴暗怖。

道老说过一句话,是说要想净,清净的净,先要静,安静的静。所以他老人家后面挂的,就是说: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意思就是说先要静下来,所以为什么我们一进山门就得这种感觉清凉,这是相上的清净。

心性上的清净就是说完全把世间法跟佛法统一,这就叫寂静。如果从咱们,为什么说修净土的人反复来说,大家想,修净土的人你就把这一切都观成佛境,就得寂静了。一切都是佛境,一切音都是佛音,一切声都是佛声,一切因缘都是佛的妙用,一切感受都是佛的加持,你的心还能不静吗。所以你看这解脱门说一人一个样,一人一个解脱门,只多不少,无量无边。

我们再来看,善思惟光明天王,得善入无边境界不起一切诸有思惟业解脱门。这是善入什么呢,叫业障解脱,不起一切思惟业,善入无边境界。你看我们刚才讲的法,其实就是跟这个解脱门有一点类似。大家知道什么叫做无边境界呢?就是佛境界。佛我们前边不是讲了嘛,于十方世界现全身,就是佛现十方,就是无边境界,他的功德是没有边的呀,就叫无边境界。

无边境界如果说我们一定要把它物化地来看的话,它就是说,无有边就是它没有一个更大的东西比它大了,对不对。它肯定是没落儿没着没靠的,没有依附性嘛。没有依附性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依附就连佛都进不去,还要你思惟干什么,连佛的形象,连佛的这个名词都进不去,因为什么呢,已经无边境界了,当体就是佛的时候,这些都进不去,不能为其所依了,你还要去造一切的思惟业吗。

所以你看虽然讲这么多解脱门,核心紧紧围绕的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只不过是他过去每一个天王因自己的缘起中,他走的是这一峁这一道,其实是一座山。

那我们再往下看,可爱乐大智天王,得普往十方说法而不动无所依解脱门。那这个就是顾名思义,就是说普住十方嘛,无相解脱门。虽然身应十方,你看普住十方说法,但是寂然不动,就是不取一相,如如不动的意思。

普音庄严幢天王,得入佛寂静境界普现光明解脱门一个一个,得入佛寂静境界普现光明解脱门,这其实就是等于说叫名相解脱了。我们给大家讲,在这里讲了一上午一下午,其实还是在名相中转,名相中游,我们也离不开名相这种表达,但是佛的智慧他是契入到真如的。其实我给大家讲,可能我说老僧只管看,就看苹果这个招呢,其实也是我这段时间在阅藏时,看经给带出来一样。

看经我们现在阅藏,也是这种十六开的这种字,反正每天早上你必须在那儿共修,现在可把我自己把自己给管住了,立了个规矩,早上三个钟头就非要坐在那看经,你不看也得看,看也得看,那只好看。

只好看,那你看着看着有时候,为什么刚才说道老说的,要想净,清净的净,先要静。你静下来,自然而然就剩这些字了,你再静下来,就这些字字字都成了一个字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这就叫名相解脱,才能入寂静,既然寂静了就才能普应十方,所以叫做普现光明解脱门,是这个意思。

名称光善精进天王,得住自所悟处而以无边广大境界为所缘解脱门。你说这一个比一个厉害。得住自所悟处,自所悟处是什么呢,就是自悟,自利,自己得到利益。那么而以无边广大境界是什么呢,就是他嘛。所以这个就叫做所谓的自觉觉他智现前了,自所悟,广大境界就是缘这个无边境界,在这两上面能觉所觉的都是大菩提了。

所以说到此,大家看到了吗,等于说一共有十个,各个得无上解脱门。那么为什么能得这么多的诸多的解脱门呢?虽然说这里叫做解脱,对吧,那解脱如果从究竟大解脱上来,只有佛才能得这个究竟大解脱。

他们还只是众生中的一员,就比我们如果说强点儿恐怕也行,天王而已,也是六道中的一个众,他还在因地,怎么能说解脱门?可是他确实又得了这么多的解脱门,已经解开了,脱出来了,他又是还在因地。按照我们常规讲的话,你是因地你怎么具足果上的功德呢?对不对。

而且按照我们修行次第来讲的话,那你也得从因到果嘛,你每个人修自己的法,入自己的门,慢慢慢慢得的,那你才能叫解脱门,怎么就这里明明身份还都是些这个天那个王的,他怎么能够把因果给乱掉呢?因地又具足了果上的功德,那么都是果上功德,他明明身还在因地。

这就又要我们回过头来。为什么呢?因为在华藏世界海,也就是我们讲的无尽缘起,事事无碍,海印三昧中,所有的这些形容的这些,一个,我们以为的前因后果,它是有前际后际的时间相,对不对,但是在真如法中,它不包括前际后际,没有前后际,即是解脱。所以由这点来讲,他就没有因果的差别相,就是我们常说的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华严经》有一句话,初发心即成正觉,因地一念就是无边的果海,就这个法。你说是都解脱出来了,成了佛的这个境界了,但是他又在凡夫的六道法界中,那就说明什么呀,他没有十法界相,没有凡圣相,没有这个道也罢法也罢,没有高和下差别相。所以说虽然皆是凡夫,但是皆具足法门,又皆具足圆满的解脱功德,这就是为什么叫别教一乘。

后面我们下次来讲的时候大家就看到了,他们这些人到了这儿以后,整个就是说有四十众,后面我们就不一一讲了,大概有好几卷的内容都是这样。等到第六卷第二品《如来现相品》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提问了。

提问都是问些什么问题呢?什么是佛地,什么是佛境界,什么是佛加持,什么是佛行,概不在九法界论,就直接的就有一佛乘,就在佛的这个果地觉海中来说。所以为什么呢,你看,因为他就没有这个能度所度得度相,故得解脱。只不过因为佛的解脱是果地,所以佛但名是解脱,那么大众所得的法还是他因地这么过来的,所以通通称之为某某解脱门。

你就因果来讲,他确实有这个从这一门通开了,你就当真以为是前因后果,他又是因果,是该罗整个现前法界,所以说这才叫真正的解脱。最后善财童子,《普贤行愿品》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一开始就把这个果地的这种总别圆融,因果交彻,重重无碍,才叫真解脱。

这是我们今天下午,既然讲到这儿了,就讲这么多版块。那么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世主妙严品》从一开始,《世主妙严品》,《华严经》的第一卷,从卷一一直到卷五,后面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内容,然后就是说,得了解脱门了,然后尔时某某天王乘佛威力,什么叫乘佛威力呢?就是对佛有恭敬心。

然后普观一切,什么叫普观一切呢?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你看人家已经到这解脱门上了,还要上敬下平等,还是这样的,所以说乘佛威力就是等于说把自己的我慢给制止住了。那么普观十方呢,把自己的私心给摆平了。各个得的这些解脱门,人家各个成为上首。而说颂曰,就是说普观一切天众说了很多的偈颂,每一段都是这样,每一段都是这样,那我们自己下去在读诵的时候,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像我们下一次来讲从卷六讲,第二品叫《如来现相品》,不是《世主妙严品》了,是讲《如来现相品》,如来显现他的妙相,是这么一个内容。

那好,我们先把这个讲经的功德做一个回向,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证严法师:关闭贪欲之门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寂静法师:因为会得新造业,呼吁大家写戒邪YIN贴不要描写细节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证严法师:为善当及时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寂静法师:帮助高考产生奇迹的几个秘诀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庄慧法师:恭诵《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之因缘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皈依修学手册: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神射手的王子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证严法师:守空锅的老夫妇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伟法师:在禅堂里,有会用功的,也有不会用功的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道西法师:到底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印祖故事:法师病重弟子疑,问疾劝念观世音

寂静法师:你绝对不知道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寂静法师:你绝对不知道吃饭都能改善你的家庭和事业

寂静法师:生命重要还是成绩 寂静法师:生命重要还是成绩

寂静法师:让你事半功倍的改命方法 寂静法师:让你事半功倍的改命方法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寂静法师:爱,不是牺牲和委屈!爸爸妈妈,你们爱对了吗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寂静法师:父母如何有效的与孩子谈判

寂静法师: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寂静法师: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寂静法师: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寂静法师: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寂静法师:原来送礼也有这么大的学问,不会送礼,不如不送 寂静法师:原来送礼也有这么大的学问,不会送礼,不如不送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能杰法师:童蒙止观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佛像一定要请法师开光吗

寂静法师:金榜题名的秘诀 寂静法师:金榜题名的秘诀

致出家法师的一封信 致出家法师的一封信

寂静法师:别让自卑泛滥成灾,要知道缺点比黄金还值钱 寂静法师:别让自卑泛滥成灾,要知道缺点比黄金还值钱

寂静法师:吃素到底比吃肉好在哪里? 寂静法师:吃素到底比吃肉好在哪里?

寂静法师:素食可以改变你的家庭和命运 寂静法师:素食可以改变你的家庭和命运

寂静法师:生命究竟如何才能产生价值? 寂静法师:生命究竟如何才能产生价值?

寂静法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上的一堂课 寂静法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上的一堂课

寂静法师:工作和生活中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寂静法师:工作和生活中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寂静法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觉醒和解脱 寂静法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生命的美好,觉醒和解脱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四)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四)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明旸法师:禅宗史话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多谢虐待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多谢虐待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佛经故事选集序言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佛经故事选集序言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恒传法师: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恒传法师: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慧僧法师:不清净的行为,正是一种生死轮回的根本

观音菩萨摩顶授记,开示法师弘扬净土 观音菩萨摩顶授记,开示法师弘扬净土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二)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二)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一)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一)

民间佛教故事:法师随机教化迷信算命弟子,揭铁口神断之江湖套路(上) 民间佛教故事:法师随机教化迷信算命弟子,揭铁口神断之江湖套路(上)

民间佛教故事:法师教化迷信算命弟子,揭铁口神断江湖套路(下) 民间佛教故事:法师教化迷信算命弟子,揭铁口神断江湖套路(下)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上)-宽净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上)-宽净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中)-宽净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中)-宽净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下)-宽净法师 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下)-宽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