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四年里,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学佛,母亲一开始是反对我学佛的,她觉得年轻人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工作,还有找对象,而学佛只是生活的点缀。
什么时候母亲开始觉得我学佛真好呢?在学佛之前,母亲在我心目中跟圣母一样,她心态很好,我有烦恼都是找她倾诉,她一直是我内心的依赖。
学佛后,有一次她跟我诉苦,缘起是我奶奶因车祸住院,她特意请好多天假去照顾奶奶,而我奶奶年纪大了,有点糊涂,在别人面前只说我爸爸和我爷爷去照顾她,只字不提我妈妈也有尽孝心。我妈跟我爸说起了这件事情,本来是想得到我爸爸安慰的,没想到我爸爸回了她一句:“你要是嫌弃我父母,以后就别来了。”我妈妈当时很伤心。我很少见我母亲落泪,若是之前,我肯定会跟着伤心并替她出气,可是当时的我却非常平静。
我告诉妈妈,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您很辛苦(导师说,我们在引导别人的过程中,要先同理她,陪伴她,才能引导她)。
首先,我告诉她,父亲是个好男人,除了说话有时候很伤人之外,其实对我们母女俩都非常好,她说是的(这是导师说的观德莫观失)。
然后,我又告诉她,孩子跟父母的感情是最深的,虽然是我奶奶有错在先,但作为儿子,我父亲还是会站在他母亲这一边的。我又举个例子,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你和我先生吵架了,我也会站在你这一边的,换成今天是你,你也会这样做的。我母亲想了下,觉得也是有道理的(这就是导师说的平等心,因为众生不容易生起不平等心啊,对于自己执著的东西,往往缺点都会变成优点)。
最后,我说为什么你会这么伤心呢?因为你在照顾婆婆的时候是带有期待的心,希望别人能够称赞或者认同你的孝心,一旦别人不认可你,甚至否定你,你就会非常伤心,其实就是你的这种想要得到别人认可的心伤害了你。如果你一开始只是抱着作为媳妇,照顾婆婆是我的本分,而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的心态,今天就不会这么伤心了。
母亲听完,豁然开朗,她说失眠半个月了,今天我把她给说通了,还说以后退休了也要跟我一起学佛。
其实我说完后,自己当时也觉得震惊,之前都是我母亲引导我、陪伴我,今天怎么换成我来替她解惑了呢?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我在平常的修学、义工行中积累的。
义工偷懒迟到时我会生气,那我就去看他的优点,比如他虽然爱迟到,但是法义分享得很好。有时候同样的错误不同的义工再犯,我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我发现了自己这种不平等之心,觉得忏愧,然后慢慢调整。而且,我在做义工或者在行善的过程中也希望得到别人的随喜赞叹,而得不到的时候,我就会伤心,会有挫折感。这时,我就会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感悟,有感悟了就是自己的东西了。
其实父母到了一定年纪,物质上不缺,但是他们也有烦恼,我们如何替他们分担呢?我想如果我当初没有学佛,可能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能开导我的母亲呢?那天看到母亲放下的那一刻,我觉得我这几年修学没有白修,能够让母亲欢喜,我觉得非常值得。
这是我修学这么久的一点点个人领悟,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感恩各位的聆听,希望大家在菩提路上顺缘具足,日日增上。
更新于:2020-09-01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