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者想”的三个常见问题的思考

2017-06-02 菩提书院

具六种想,是建立“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的重要基础。从学习《学员手册》起,到同喜班《八步骤三种禅修》,再到同修班学习闻法轨则时“依六种想”,几乎每次涉及到修学态度的讨论时,师兄们都会重点围绕着“于己作病者想”进行分享。《道次第》中也说,“于己作病人想甚为紧要,此想若具,余善可生。”认识到自己是重病患者,才有可能生起求医之心,殷重对待从医生那里求得的药方,即便饮用。

然而,要想真切对自身生起“重病患者”之想,并不是那么容易。进而将这种病者想付诸于对闻法的渴求和修行的精进之心更为不易。在带班及个人修学的过程中,发现大家经常会对病者想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些问题也存在共性,在此,结合师兄们的分享和我自己的思考,对病者想中遇到的三个常见问题稍作梳理。

“病者想”想不起来

首先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病者想”想不起来,觉得自己并没有病。在我带的班里有一位比较年轻的师兄经常提出此问题,说自己没有经历过什么生活逆境,一直都是这样平平常常,即使偶尔有小情绪,调整一下也就很快过去了,没感到有什么大问题,所以也很难生起“病者想”。

对病者想的认识,与三个方面有着密切关系。一是与我们对人生是苦的认识深入程度有关;二是与对生命健康标准的认识有关;三是与我们对自身心念的观照力有关。

若是对人生是苦的认识不足,现有的种种烦恼就都在可忍受的范围内。如果没有想要彻底解决苦,那么,佛法就会被用来作为暂时缓解痛苦的止疼药,而不是彻底解决生命之苦的长久之药。

如果按照世间的标准来看,我们每个能正常思考、工作、生活的人,虽然有时也会有情绪,但还没到心理疾病的程度,这都算是正常。但从佛法的标准看,有迷惑烦恼的生命就是病的,有贪嗔痴的生命就是有缺陷的。那我们要追求的健康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佛陀那样成就了断德、智德、悲德的生命状态。

虽然在道理上明白了,要想切身感受到病情,还须对自己的起心动念有更多的观照。因为心灵的病不像身体的病,有格外醒目的现象显现,而且给我们以极大的不舒服感,让我们很容易体会到病苦。而心灵的病,因为病得太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仿佛这就是我们生命本来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中,我们只是偶尔感觉不舒服,多数时候还是很沉醉其中的。

有位师兄就这个问题分享到,其实只要自己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自己真是病得不轻。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心早已迷失了方向,变得很麻木,很难去感受周围的快乐,也不容易生起感恩心、幸福感,生活中的太多美好都熟视无睹。同样,对于自己生命的问题,心也由于麻木而认识不到了,其实,认识不到自己的病情,这本身就是病呀!正如《道次第》中所说:“今有三毒重病,而且极其猛烈,曾无所知,岂不更为颠倒。”

对于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再重新来问自己:我为什么学佛?学佛对我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吗?在我自己修学佛法的路上,经常会问自己这个问题。有时候看似很容易做出正确的回答,但真正在行动中去检验时,又发现行动和答案不一致。这时候,就知道还是认识上没有彻底转变,会再重新思考,调整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就是时常观照自己的心念,经常看着自己的心,看看心正在干嘛呢。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这颗心无时无刻不在躁动中,如猴子般东窜西跳。

“病者想”想得很沉重

在对病者想的讨论中,还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大家说着说着,就陷入了哀叹之中,眉头紧锁,表情凝重,深感问题严重,满满的自我检讨,但又好像无力改变。有些师兄提出,通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学佛法,也确实认识到自己“有病”,而且病得不轻,但反而由此认识引发了负面的心态,就如晚期癌症患者听到诊断一样,心情沉重,非常悲观,感觉这么重的病,还有希望治好吗?原本简单快乐的生活,反倒因为病者想的认识增添了几分愁苦。

增添了几分愁苦,也未必是坏事,原来的简单快乐,可能只是由于无知而头脑简单换来的快乐。现在感受到苦,才会有动力去解决苦。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需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对生命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病者的层面。生命不仅仅有凡夫的层面,也有觉性的层面,生命的本来是清净快乐的,只是由于我们的妄想蒙蔽,现在才呈现出这样一个重病患者的状态。如果对生命的这两个层面都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就不会偏执于某一个层面而过分悲观或乐观。进一步,就是要发心从凡夫的层面回归到觉性的层面。

其次,病者想的目的是什么?病者想,是为了让我们本着疗病的心态修学,进一步将我们导向精进闻法、修行。如果因为病者想而心灰意冷起来,就真是南辕北辙了。而在六种想里,于己作病者想不是与其他五种想分开的,病者想之后,还有紧接着后面的五种想。就如拿着手术刀剖开患处之后,还要紧接着用药,手术,否则就会失血过多而亡。

用什么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对三宝有信心吗?对于从凡夫的层面,走向觉性的层面,我深信可以依靠修学佛法实现吗?有师兄比喻道:“不要灰心,还有矫正器可以带上呢,于如来作正士想就像特效药一样。”我们对三宝的信心,决定了病者想之后,是停留在哀叹中,还是励力勇悍,精进起修。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还有师兄提出,自己也能认识到是轮回中的重病患者,也确实有迫切的治疗之心。但真正付诸行动时,还是时常懈怠,要怎么对治呢?

因为固有习惯的力量特别强大,改变,总是不容易的。想想容易做到难,不是说观念支配我们的行为吗?为什么好像观念已经改变了,但行动还是没能跟着观念改变?原因是,固有的观念其实还在暗中操纵着我们的行为,表面看好像已经换了一个想法,其实老的观念还在稳坐泰山地进行着幕后操纵。要想让他让位,必须要反复无数次地轮番修才行。

背诵法义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一个观修的过程。特别是《道次第》里的很多偈颂都非常形象,一边背一边就能观想得起来。背过之后,还可以随时忆念,每次忆念,都是一次心行上的强化。背着忆念着,就感受到心也在慢慢跟着转动了,最后必然会带来行动的改变。此外,还要提起持戒之心,以持戒之心做好每天的定课、自修、共修,让心安住在这些善的所缘中,长期熏习,新的观念才能慢慢取代旧有观念的地位,成为生命中稳定的力量。

在我自己的修学中,也经历了从认为自己没什么问题,到认为自己确实很有问题,再到认识到虽然很有问题,但是通过修学佛法一定有办法解决的信心生起。伴随着这一变化的是对皈依的不断修习。若是没有认识到三宝的殊胜功德并生起希求之心,生命的健康发展就找不到方向;若是没有认识到本自具足的自性三宝,就会对整治如此混乱的生命状态心生畏难;若是对三宝的信心不足,就难以在修行路上坚持不懈地一往直前。越来越能体会到导师所说的,皈依贯穿着整个佛法的修行。有了三宝这个强大的后盾,修学路上的很多困顿,都可以在皈依的修习中消融和化解。

点赞 4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关于算命的三个真实小故事 关于算命的三个真实小故事

追问及思考:在无量光明与风中残烛之间选择 追问及思考:在无量光明与风中残烛之间选择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寂静法师:世界最后一个问题!!!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快乐学佛却学成了抑郁,问题出在哪?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从“网红”“网黑”中引发的学佛思考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千与千寻》之思考:一颗未被世俗污染的初心

贪之源——超市小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贪之源——超市小塑料袋引发的思考

年轻妈妈必学:这三个重要期的早教方法,直接关系你宝宝的一生 年轻妈妈必学:这三个重要期的早教方法,直接关系你宝宝的一生

别怨家人阻碍你学佛,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别怨家人阻碍你学佛,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佛教故事:三个上海男人的创富故事 佛教故事:三个上海男人的创富故事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住寺院应注意哪些问题

达真堪布:观音心咒,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达真堪布:观音心咒,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角度不一样,看问题也不同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人死了不是烧点纸就能解决问题

星云大师:每天面对很多问题八条原则如法处理 星云大师:每天面对很多问题八条原则如法处理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成为一名素食主义者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问题就像打毛衣的结 问题就像打毛衣的结

非常全面的佛咒总结!足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 非常全面的佛咒总结!足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

5个常见咒语,让你能和诸佛菩萨“打电话” 5个常见咒语,让你能和诸佛菩萨“打电话”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平时念诵佛经时,一定要注意这十个问题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问题不过如此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问题不过如此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送别公公——我所亲见的死亡过程及思考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三个过路人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三个过路人

天底下最难的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天底下最难的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请自问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如果你做事常常半途而废,请自问三个问题找到病根

素食者最常碰到的问题 素食者最常碰到的问题

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内心不平静,问题出在哪里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地藏经》最能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汉地寺院常见的佛事与疑问 汉地寺院常见的佛事与疑问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来藏而建立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来藏而建立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老人家念佛号念不准的问题

寂静法师:影响人生命运的三个关键因素 寂静法师:影响人生命运的三个关键因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十六节 青年病者 街前求医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十六节 青年病者 街前求医

佛弟子们都会问的27个问题

达真堪布:依佛法能解决所有问题,那怎样才能依佛法? 达真堪布:依佛法能解决所有问题,那怎样才能依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