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转世前会忘记前世

2017-04-28 佛学入门

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

如果转世后没有神通,必然会忘记前世的事情,为什么呢?

这和投生的心路历程有关:

首先,前世的事情和前世的眼耳鼻舌身意相关。

人的死亡是以死亡心的生起为标志,死亡心生起后,下一个生起的心会在投生之处生起结生心,结生心的名色法一起生起,如果是人类就好比是受精卵受精的哪一刹那,这一刹那并没有眼耳鼻色身相关的识及其它色法生起,这些色法和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慢慢长大生成的,而后来长大生成的眼耳鼻舌身没有与前世相关,完全是后来生起,只会记得后来生起时的事情。

所以人如果没有神通,不可能记得前世的事情。

一天,佛陀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见正,心里正在琢磨一个问题:佛陀说人有前世,为什么人都不记得?若有后世,为何又不见有人回来报告呢?我要问一下佛陀。还没开口佛陀已知道,世尊就先说道:弟子们,你们看这棵树,本来只是一颗种子,现在已长成茂密的大树,起初是种子时,还没有树根、树干、树叶和果实,在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作用下,种子才发芽,芽再生茎,茎再生叶,叶再生花,花结果实,展转变易,虽然已经不是原来的种子,但又不离原来的种子。你们说,这些根茎花果还能再变回原来的种子吗?弟子们都回答:不能。

佛陀告诉弟子们:生死也是这样,无明愚痴为本,犹如树的种子,种子虽小却能长成大树。无明愚痴生行,行生识,识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触,触生受,受生贪爱,爱生执取,执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缘。有了身体,就有老死,死后心识随生前善恶之行,去往来世,遇到有缘父母,再受形体,生起新的六根,熏染新的习气,另受苦乐,加上环境的转变,都已经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身体、习气、住所,犹如大树不能恢复为种子一样。

比丘见正起座长跪,向佛陀请问:我有生以来,见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离别,或相爱或相憎,为何不见死后心识回来向活着的人当面报告呢?是什么令心识有所隔碍?愿世尊分别解说,令我等断除疑惑。

这里世尊作了种种譬喻,解答见正比丘的问题。佛陀说:心识没有形象,若身作福,则心识随着福业转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为什么呢?譬如冶炼家将矿石炼成铁,成铁后铸成铁器,铁器还能恢复为矿石吗?心识离体,住在中阴身,犹如矿石已炼成铁,从中阴身转受新的身体,则犹如将铁铸成铁器,原来的形体就消失改变了,不能再恢复为原来的心识。

今生持五戒者,来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心识便有六种隔碍:一是住在中阴身,不得复还;二是入于胞胎之内;三是出胎时受挤迫剧痛忘失以前的识相;四是呱呱坠地后痛忘失以前的识相,生起新的所见所想;五是出生后就贪着食物,忘失旧识;六是慢慢长大,受到新事物熏习,忘失旧识。譬如商人周游四方各国,如果心里只想着其中一方,就不会想到其余三方。心识因为这六种隔碍,不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犹如种子长成树,矿石炼成铁,所以不能回来向人报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将土烧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复为土了。又譬如一颗大树,工匠将它砍下,雕琢成种种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这些器具都集合起来,想让它们恢复成大树,这办得到吗?弟子们回答:办不到。佛说:心识于这一世行善行恶,临终随着业力转受新的身体,所见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体,不能回来向人报告,犹如大树已断不能把木器集合起来使大树复生。

又譬如化工师将砂石烧作红色颜料,再转为白色,再化为水状,颜料不可再变回砂石。又譬如水处于圆瓶,水体也随着变为圆形,若是方瓶,水体则现方形。生死也是如此,心识本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善恶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乐少,有的乐多苦少,皆随善恶之行,如水随器。

如果某个人一生造的业为畜生业,当然要随畜生形貌,象这样的情况,他也不能回来向人报告。譬如蝮育,生在土中,没有叫声,没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条件,便蜕变成蝉了。这蝉便飞行着树,鸣叫不休,能把它放进土里,使它还原成蝮育,能成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经过了蜕变,脱阴住阳,身形化异,不久将会死亡,或为鸟雀啄食不得回复作先前的蝮育了。佛陀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命终身死,心识迁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覆盖,见闻习惯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是以难有报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树上的蝉不可能回复到原来的蝮育一样。

佛陀告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过很长时间不食,则臭败生蛆,现在把它还原成原来的鲜肉,做得到吗?诸弟子回答:不可能,这肉已腐败,哪能回复原来的鲜洁。佛陀言:生死也是这样,人在世间,身口意三业作恶,死则心识迁徒恶道,或堕地狱身,或畜生身,或鱼虫身,在生活意识上与人类相去万里,因它们的罪业如罗纲一样笼罩意识,也失去了人类的聪敏,它们更不认识自己了,更难以报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就象这截臭肉,不可能恢复原来的鲜洁。

佛陀告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将五种颜色不同的东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万人前来辨认,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黄、赤、白的颜色吗?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亿万,无央数的人来辨认,都难看见什么物事,何况五种颜色。佛陀说:如果有人拿了火炬来照呢?诸弟子回答:那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别五色。佛陀言:如果有一个蠢人,他背着光亮,走进幽深莫测的黑暗中,而且很远很远,想看出五种颜色的色彩,能见到吗?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进愈黑,当然永远也看不见五种颜色了。

佛陀告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样。一切百姓、空行、蜎飞软动之类,已经禀形受命,都是由颠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没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养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心识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阴阳异路的真实报告,当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别五色一样,终归是徒劳无益的。如果依教奉行,坚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摄身正念,清净梵行,就如同跟随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见到五色,如随佛听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视五道神识往来的升降善恶处,如火炬明照颜色历历分明。

人若不修身养性,违背经戒,随流入俗,邪命养身,割断正法,于法味真谛,不信不乐,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污,终究无法看清生死的真相。佛陀告诸弟子:人这一生禀受身形,肉眼所见现在之事,父母亲属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见知道前世从哪里来,当今生老死往生后世时,再受新的身形,也不能认识了知今世之事,为什么呢?一生一死,心识转迁,十二因缘,无明愚痴是其主,迷糊暗钝,一转生即不认识了。

譬如煮炼白丝,染成各色,青、黄、赤、黑,改变了本有的白色,难以还原原来的洁白,生和死的变换,也如白丝一样地改变了颜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则,一念即成,试想在这一生中,心念万端,赏善罚恶,各随业使,故身已灭,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则当然是痴妄与暗蔽来形成的。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业因苦果的由来,就必须修学高尚的品德,清净的梵行,以回归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会彻悟一切本来,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样。佛陀告诸弟子:人的心识是随了人的善恶二业而具备选择性,心识的本身受选择性的驾驭、死转往受,随善而善,随恶而恶,才幻变出万端形状来。如同火因柴的燃烧才出生火焰的相状,若然将柴弄湿或搬掉,火焰的相状也就幻灭了。未证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里沉沦,是因意识没有转过来。

比如布满了灰尘的镜子,极度昏蒙,拿起来照照自己,一无所见,意识也如这镜子一样,一经藏污纳垢,便不识自己的本来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凄惨盈蔽,祸福牵连,便是这遗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尘纳垢的镜子一样。又譬如深邃混浊的湖水,虽然虫鱼游历其中,而难以让人觉察。生死错综繁乱,忧愁与思虑闭塞了人的睿智,遂成为隔胎之迷,转世即忘,亦如这浊水的虫鱼一样不辨去来。譬如黑暗的夜晚,闭起眼睛往前走,什么都看不见,生和死的暗昧,随了灾殃与祸福,或喜或恼,即受制约,不识前世,和暗夜闭眼是同一道理。

佛陀告诸弟子:今我为佛,慧眼清净,一切生死,往来三界,佛悉知见。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丝线贯穿,青黄赤白,历历在目,佛见生死,亦如这贯穿的珍珠一样,清楚明白。譬如净水,清澄见底,其中的鱼虫、形状毕具,佛见生死,如见清水中的虫鱼一无遮蔽。譬如大桥,一切行人往来不绝,佛如旁观者一一明了。佛意高远,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样,历历可数。

佛陀告诸弟子:你们当随顺我的教导,即可具知千亿大劫的生死之事,怎么做呢?当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断除意识的垢染,消灭贪、嗔、痴三毒,疑惑结使瓦解消散,得到与佛陀一样的智慧,便知过去未来之事,如同揩净了的镜子,纤毫俱现。

佛陀告诸弟子:世人所作善恶,死之后世,也都相互酬答报应,只是人没有得到清净的法眼,所以不见不知,不识其本。

由于前面所说的六种隔碍,只凭肉眼,看不见酬答报应之本,妄说没有三世因果。未得道者,常作浊秽之行,为愚痴所没,生死转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识,离开旧的身体系缚于新的身体,为生老病死四痛所扰乱,终究无法得知心识随善恶之行所受之业报。

现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怜,或相憎,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恶之行酬答报应的验证。因为没有得到清净法眼,所以不见不知。如果没有修道之意清净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认识报应的业果,就如没有手想要写字,没有眼睛想要看东西一样,当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心识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心识的来去。

佛陀告诸弟子:心识只有名字没有形体,随善恶之行,依地、水、火、风四大为体,刚出生时身体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备,识见也小,所知也不多,随着年龄的增长,六根的功能逐渐完备,心识也随着身体,熏习种种贪爱欲望,日渐炽盛,到了年老的时候,四大所成的身体逐渐朽坏,心识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渐衰退。

人在一生当中,经历种种无常变易,不能忆起过去的事情,年老时也记不起年轻时的事情,何况是记起前世的事情呢?由于隔阴之迷和胎狱的系缚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痴疑惑染污,想要见到心识的来去,当面回来报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没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犹如暗夜里穿针,水中求火,终究是见不到的。

所以,你们应当勤行经戒,深思生死从何而来,终归何处,何因往来,所缘是什么。仔细地思维空无之法,得到净眼断除结使,则所疑自解。佛陀说此经已,见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诸居士,皆得初果,诸菩萨得不倾回三昧,各起绕佛三匝,头面着地,作礼毕竟,悉随佛陀俱还精舍。

2024-02-04 21:57
The theme of this website is mainly to promote Chinese Chinese cultur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does not represent the concept of this website. If your rights are inadvertently infringed, please write to inform us. This website will be blocked immediately or modified or deleted as required. Contact the email address. amituofo7@vip.qq.com

Comment Q&A

Related Readings

青牛精是老君的坐骑,如来佛为何不敢明说?金丹砂是关键! 青牛精是老君的坐骑,如来佛为何不敢明说?金丹砂是关键!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宣化上人:小女孩是蜈蚣投胎,算命先生转世为鹦鹉 宣化上人:小女孩是蜈蚣投胎,算命先生转世为鹦鹉

宣化上人:为何要受持五戒? 宣化上人:为何要受持五戒?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大安法师:什么是直心?为何说凡夫之心大多是弯曲的?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印光大师:为何有人作恶却获福,有人作善却遇殃?

邪淫的你为何发不了财?深度解析邪淫与财富的关系! 邪淫的你为何发不了财?深度解析邪淫与财富的关系!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 邪淫的人那么多,为何戒成功的却很少?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六祖慧能大师与神秀大师为何合称南能北秀

男子转世投胎后找到前世遗物 男子转世投胎后找到前世遗物

长生鼠转世 长生鼠转世

享用酒肉女色不尽者,这并不见得与前世福报善种子有关,因为这些人不见得心中快乐无碍 享用酒肉女色不尽者,这并不见得与前世福报善种子有关,因为这些人不见得心中快乐无碍

哀伤的转世| 每当它听到吹海螺的声音时,就去撞墙,撞得全身血淋淋 哀伤的转世| 每当它听到吹海螺的声音时,就去撞墙,撞得全身血淋淋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大安法师:常念大悲咒为何未见感应?

黄柏霖:宋理宗的前世因果故事 黄柏霖:宋理宗的前世因果故事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善导大师:信愿法师:《观经》注疏者甚多,为何采用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修学?

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前世杀蛇,今生受报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为何藏式佛珠形状多为桶珠? 为何藏式佛珠形状多为桶珠?

被冤枉,原来有特殊的前世因缘 被冤枉,原来有特殊的前世因缘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净土法门法师:布施的习性为何没带来今生

蜈蚣转世为人 屠夫前生是猪 蜈蚣转世为人 屠夫前生是猪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惟贤法师:为何说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呢?

洪洙与支生 几番转世 如影随形 洪洙与支生 几番转世 如影随形

守财奴转世的“乞儿” 守财奴转世的“乞儿”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两位老人——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两位老人——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来自前世的老管家丈夫 来自前世的老管家丈夫

说话困难是何因 前世挑拨乱骂人 说话困难是何因 前世挑拨乱骂人

宣化上人:人为何有恶梦? 宣化上人:人为何有恶梦?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宣化上人:出家人为何晚间不能吃东西

发大横财都是自己前世或今世修来的 发大横财都是自己前世或今世修来的

今生能做夫妻,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今生能做夫妻,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金刚萨埵为何能帮众生消业 金刚萨埵为何能帮众生消业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做同样的事为何果报不同

净土法门法语:为何佛教徒一见面就合掌称阿弥陀佛? 净土法门法语:为何佛教徒一见面就合掌称阿弥陀佛?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本源法师:地藏菩萨为何把不孝“父母”列为第一重罪?

佛说前世不相欠,今世不相见,万事;皆因果,命运自会安排好一切 佛说前世不相欠,今世不相见,万事;皆因果,命运自会安排好一切

轮回真实案例:婚姻为何成战争? 轮回真实案例:婚姻为何成战争?

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转世活佛 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转世活佛

夏日为何不能饮生蜂蜜? 夏日为何不能饮生蜂蜜?

体恒法师答:“童儿”转世要换童的说法,能相信吗? 体恒法师答:“童儿”转世要换童的说法,能相信吗?

成刚法师答:不知前世做啥孽,今生就寻思供佛就什么都好了? 成刚法师答:不知前世做啥孽,今生就寻思供佛就什么都好了?

含辉和尚的前世冤孽 含辉和尚的前世冤孽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史上四次灭佛,为何结局是雷同的?(图)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闻名世界的少林寺,为何人们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游客:被坑了

正如法师: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正如法师:今生人见欢喜者,前世见人欢喜故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为何打坐时心里的念头反而比日常平凡多呢?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往生品位为何有高低不同?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佛教你看前世因缘贪腐堕落官员死后会下地狱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智敏上师:为何我们修行了这么久,却一点进步都没有?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广化法师:为何说出家后再还俗容易感到剧烈的痛苦?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星云大师:佛法道理很好为何生活中却派不上用场?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印光法师:高僧们为何知道别人心里事?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圣严法师:为何说出家人也不一定六根清净?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佛陀规语:众生既然本来清净为何复生为众生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持松法师:为何说唐密超胜?

前世一个嗔恨念头的果报 前世一个嗔恨念头的果报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何为回向?为何要回向?若何回向?附各类回向偈

索达吉堪布:龙猛菩萨有关前世业力的公案 索达吉堪布:龙猛菩萨有关前世业力的公案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为何说知识未必就是力量?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他待人善良,为何会两天内突然痛失妻女?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富二代”的他,为何因钱财深陷牢笼?

那些曾来到生命中的人,或是为了延续前世的情谊,值得每一次相遇 那些曾来到生命中的人,或是为了延续前世的情谊,值得每一次相遇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梅艳芳、张学友都在学佛,为何命运迥异?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汉人对藏传佛教本就不熟悉,您为何总把人往犄角旮旯里引导?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要长期坚持放生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放生问答:为何可以杀吃植物,但杀吃动物就造业?

隋文帝原来是稠禅师投胎转世 隋文帝原来是稠禅师投胎转世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从观世音菩萨接引赵玉胜居士说起,为何我们看不到佛菩萨?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放生心得: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为何你做了这么多,却“实无功德”?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佛教徒对话风水师:“大师为何不让自己先大富大贵呢?”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他学佛多年能掐会算有“神通”为何却重病缠身?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疫情之下,雪之静思,我们为何恐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郭子仪转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郭子仪转世

僧人转世投胎,三岁时自行找回前世寺庙 僧人转世投胎,三岁时自行找回前世寺庙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第85集 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欲”?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女众到寺院,为何戒律中会有特别的戒法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8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四)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7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三)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6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二)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5集 断我见为何一定要有未到定?(一)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53集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养、托钵?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031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下)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第30集 学佛贵在精进!精进的定义为何?(上)

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身体的疾病是前世因还是今世因呢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念了一辈子的念珠,为何变成了羊粪蛋?

前世亲人转生鲫鱼,一跃两米求家人放生,杀之不得啊 前世亲人转生鲫鱼,一跃两米求家人放生,杀之不得啊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弥陀光明没有障碍,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Share on WeChat

Share QR code on WeChat

Scan the QR code to share on WeChat or Moments

Link cop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