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里的养生妙方

2015-06-16 汉传法师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2013年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73岁、男性68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均延长了6岁。

其中日本人平均寿命为84岁,蝉联全球第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7岁,在194个成员国中居首位;日本男性平均寿命为80岁,与挪威、新西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看齐,不过冰岛(81岁)、瑞士(81岁)、新加坡(81岁)的男性平均寿命比日本男性更长。

至于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为75岁,男性74岁,女性77岁。

全球平均寿命最低的是西非国家塞拉利昂,仅46岁;其他非洲国家平均寿命亦偏低,只有50岁左右。

虽然世卫报告并未提及香港区数字,但据统计处去年发表《1981年至2013年香港死亡趋势》报告,港人平均预期寿命与日本不遑多让,男性为81.1岁、女性86.7岁。由此可见,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普遍地增长了,而长寿必然与身心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妨来看看,我国古今的养生之道。

一、 古今养生之道

(1)养生概说

健康与长寿,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特别是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但是怎样才能健康?又如何能达到天年?重要的一条途径是努力学习和实行养生之道。关于养生之道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非常明确地写道:「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以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这里的「半百而衰」,就是由于不懂得或不实行养生之道;而「尽终其天年」,活到自己应该活到的岁数,就是由于认真实行了养生之道的结果。这段论述指出了能否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关键,乃在于人们是否懂得和实行养生之法。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养生是否又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保健呢?保健作为医学专用术语,是近代西医传入以后才有的,它是指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养生与保健,就个体保健角度而言,两词的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

所以说,追求健康长寿的理想,古今皆然,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升斗市民,人人都希望生活得快乐健康,家庭幸福,眷属和解,共享天年。其中有不少的真实事例值得我们参考、借镜。

(2)内养治心.外练形体

综合地说,「养生」其实不外是「内养治心,外练形体」,以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养生必须从饮食起居、情志涵养各个方面锻炼,以达到身体强健,益寿延年的目的。由于各人的爱好情趣、环境条件的不同,故其侧重点亦各异。如清代名将左宗棠就是以读书养性来调整情志,以达到养生之效。

左宗棠青年时代屡试不中,就只好去做幕僚,相当于现代的秘书工作。因读书而做幕僚,做幕僚又需要再读书;这样不但知道读书的重要,又能体味到读书的乐趣与内在的奥妙。不但把读书与情趣涵养、心智的康健、体格的强弱联系在一起,进而把读书当作养生健体的一种途径。这样的情况,若细想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中医认为心脑相通,读书必用脑,用脑则思考,大脑就不断生出新的脑细胞,以保持良好的记忆力,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出现。心理健康,情志坚强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好书可陶冶情志,开启智慧,保持心旷神怡,欢愉乐观,自然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因此左宗棠在谈及其读书养生的心得时说到,他非常重视「寡言,养静」,尊重「涵养须用敬」的古训;他时常以读书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说自己年轻时也曾犯过「举止轻脱,疏放自喜」的「名士气」(相当于现在的名人脾气),后来就是在读书的实践中将之克服。

我们可以看到,他说的确实是真话。自古以来,许多哲人圣贤,都是通过读书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理想;试看孔子、孟子时代,所谓「人生70古来稀」,一般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而这位圣人和亚圣,一个活到73岁,一个活到84岁。还有,科举时代100岁的考生也有的是,谁能说清是读书使人健康长寿?还是健康长寿才使他们仍有精力去读书应考?应该是两者兼有、相辅相成的结果。

可见《黄帝内经》上说「聚精会神乃养生大法」,实在不无道理。

晋朝时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文学家陶渊明,如何能做到「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身处闹市而心静如水的境界?这正是左宗棠所说的「寡言、养静」的境界;左宗棠身居高位,权高势重,朝庭重臣,封疆大吏,确实很难做到「而无车马喧」,可是他到了古稀之年还帅军出关,冒风沙、顶寒暑,唯有健康强壮的体格才能应付自如。这也是和平时重视读书养生分不开的,读书才能「养静」,才生「养生」,才能长寿。他每每对人讲起自己读书养生的经验时,就会说:「读书能令人心旷神怡,聪明强固。盖义理悦心之效也。」

像他这样军务匆匆,政事缠身的人要在读书里求静,就得把住一个「恒」字,「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生命才会得以滋养,才能益寿延年。所以左宗棠的读书,不是体力的消耗,而是通过读书达到老子所说的「万物将自化」的意境,其实也是一种自我的超越。现代医学证明:不好的情绪,心理失衡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健康、加快衰老、易生疾病。是故「节欲之道,万物不害」,左宗棠的读书养生法,实在值得现代人参考。

二、佛教养生妙方

(1)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

在佛教界中,从古至今自然不乏高寿的高僧大德,在此就不列举了。不过,现在代的妙智和尚以116岁高龄成就肉身,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尊「肉身和尚」,确实是全省乃至全国佛教界的盛事。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老寿星,于二零零零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世纪健康老人」,并名列榜首。

妙智和尚于二零零三年农历正月廿八在香光念佛堂圆寂,弟子遵照其生前保护真身的嘱咐,请来九华山法师,将其跏趺坐缸。缸中配以木炭、檀香木、石灰等原料,再密封缸体及砌砖封护。二零零六年农历正月廿八开缸,其肉身完好,颜面如生。令人称奇的是肉身竟新长出了指甲和头发。省佛教协会知情后非常重视,要求市佛教协会及香光念佛堂保护好妙智老和尚的不坏之身,供海峡两岸信众瞻礼。

据悉,妙智和尚长年食素,注重修炼,持久坐禅,必然气脉贯通,筋骨相连,体内脂肪极少,这为圆寂后坐缸形成肉身菩萨打下了基础。而且,他深谙医术,一旦感觉不适,就自己调养。妙智和尚一生修持「药师法门」,提倡佛教养生之道——「三勤」,即脑勤、手勤、脚勤;「三静」,即静心、静气、静行;「三淡」,即看淡权力、看淡金钱、看淡年龄;「三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其中不仅内涵养生要道,更富有佛教慈悲济世的真理,堪称最佳的养生之法,值得当今世人借鉴。

(2)学佛人应如何养生?

一般来说,对于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若多加注意,身体生病的问题自然会减少。但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无论用什么药物、补品、饮食,可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个道理,学佛之人必须懂得,并且深信不疑。

将个人的欲望舍弃,对世间种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舍弃得干干净净,内心就会清净自在;心地清净自在,身体就不不容易生病。经上说:「依报随着正报转。」心是正报,身是依报。身体健康与否,往往都是随心而转,所以心理健康,身体一定就健康。迷惑、颠倒、妄想、烦恼等等,都是心理的毛病,能将这些毛病统统放下、舍弃,身体无需任何刻意的保养,自然就能健康。也就是说,顺乎自然,身体就健康。这些道理与事实,都摆在我们眼前,因此,如果我们想要身心健康、自在幸福,就要听从佛陀的教诲,断烦恼、转换念头,也就是转换观念。

佛家讲的「修行」,就是修正错误的行为;而「修观」就是修正错误的观念、思想,这才是真修行;研究教理是修观,参禅还是修观,念佛亦不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其实都是修正错误思想与观念的方法门径。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净宗法门,此法门包含念佛与研教,研教是解门,念佛是行门,解行相应,才可能成就。所以,修行学佛不能偏在一边,偏在一边就无法成就;偏在教理,废弃修行,固然不能成就;偏在修行,不研学教理,也会遇到许多障碍与困难。

学佛首先要明白道理,然后了解事实真相,懂得如何调心、调身,让自己身心轻安自在,功夫才能得力,才能真正得到无限法喜。世出世间一切法,其实都在目前,若能真的完全放下。三餐温饱,衣可保暖,局可安身,就已经足够了。多余的都是累赘。

至于饮食方面,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早晨要吃得好,中午要吃得饱,晚上要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晚上少吃的原因,是睡眠时,所有器官的运动都缓慢下来,消化系统缓慢了,吸收能力也缓慢,所以晚上少吃,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所以佛家「日中一食」,非常之有道理。

现在很多人,晚上也不吃,但身体并不好,其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烦恼、妄想未断。饮食是能量的补充,而每个人能量消耗的状况不同,有人消耗能量多,有人消耗能量少。而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五是消耗在妄想上。若妄念少,消耗就少。古代的修行人妄念少,没有欲求,心地清净,所以每天一点饮食,就足够补充能源,体力的需要就足够了。可是妄想多的人不行,若是补充得不够的话,体力就支持不了,就会生病。这些都是心理上的问题,心杂心乱,身体就需要大能量的补充;心清净、妄念少,补充的能量也就少,一天正常的三餐就足够了。

在中国禅堂里修定的方法是打坐,也有跑香运动,但以坐禅为主。因此,禅堂的饮食就比较特殊,点心很多,保持「不饥不饱」,便于用功。「不饥不饱」非常重要,也就是我常常所说的「刚刚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身体决定健康。人在饥饿时发慌,太饱时昏沈,精神不振,功夫都不会得力。所以在禅堂里饮食,不能超过五分饱,当饥饿时,再吃一些点心。所以,禅堂每天是吃八、九顿,多半是小馒头、小点心,让你始终保持不饥不饱,功夫就容易得力。尤其是晚上,吃得愈少愈好。这样的饮食原则,与现代的养生之道,实在是不谋而合。

结语

养生是一门大学问,而讲得最圆满的是佛法。要维持健康的身心,归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消除一切欲念,保持一颗清净的心;世间一切现象都是虚假的、都不是真的,正如《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要时时刻刻提起正念,在顺境中就不会起贪爱之心,处逆境时也不会生烦恼。一切境缘之中,能够保持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是道」,是菩提大道。我们更要深信因果,「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能深信不疑,自然就会放下,就肯放下。有些人不敢放下,就是因为害怕放下了之后「一无所有」,明天不知怎么办?总是想前想后,不能彻底破除烦恼。这就是因为事理不明,没有生起信心,殊不知放下愈多,获得的愈多。依佛法来说,一个人的财富从哪里而来?是从「财布施」得来的,布施是因,富贵是果;「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而「无畏布施」的果报,则是健康长寿。所以,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个因果的道理,自然会愈施愈多。

因此,为佛弟子者,必须把心调好、身调好,使人看到能生起信心,作为世俗人的榜样。饮食起居要如法,不要勉强,最重要的还是修清净心,心安住在佛号之中,念念为一切众生服务,愿将自己所学的无上的法门,与大众分享,推荐、介绍给大众。如此,就能自利利他,广结善缘,福慧双修,法喜常满。那么,喜悦人生,自在生命的境界,自然就能达到。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大寂尼师:初入佛门应该从哪一个宗派入门学习?

沉香熏香养生,靠不靠谱? 沉香熏香养生,靠不靠谱?

如何用桃花美容养生 如何用桃花美容养生

沉香的价值不止在于养生 沉香的价值不止在于养生

沉香记  ▏居家养生 沉香记 ▏居家养生

时辰养生的秘密 时辰养生的秘密

精品沉香手串刮起的沉香养生清新风 精品沉香手串刮起的沉香养生清新风

沉香养生之“泡” 沉香养生之“泡”

沉香不可忽视的养生价值 沉香不可忽视的养生价值

本焕法师: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本焕法师:105岁「佛门泰斗」谈养生与修心

饮食养生小妙方,让肌肤轻松减10岁 饮食养生小妙方,让肌肤轻松减10岁

佛门讲明心见性,心在哪里? 佛门讲明心见性,心在哪里?

伏鬼妙方 伏鬼妙方

瑜伽养生中所蕴含的健康秘密 瑜伽养生中所蕴含的健康秘密

佛门礼仪之敬僧 佛门礼仪之敬僧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佛门礼仪之讲堂规约 学佛必懂的—合十、问讯、操手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传统沉香香道养生文化再受青睐

焚香与养生 焚香与养生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对立,方入佛门 净土法门法语:没有对立,方入佛门

教你“举手之劳”的养生法 教你“举手之劳”的养生法

净土法门法语:蚂蚁迁单有妙方 净土法门法语:蚂蚁迁单有妙方

佛门因果报应的种类有哪些? 佛门因果报应的种类有哪些?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印良法师: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二节 禅的宗教观

开愿法师:佛门里面好修福 开愿法师:佛门里面好修福

佛门的教授教化艺术 佛门的教授教化艺术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佛门见面为何称念阿弥陀佛

这个寺庙根据因缘它有时显露有时隐没,云霞明灭中的佛门圣迹…… 这个寺庙根据因缘它有时显露有时隐没,云霞明灭中的佛门圣迹……

苦命女丧夫孤身“北漂”陷绝境,巧遇“命运女神”奇迹转运入佛门 苦命女丧夫孤身“北漂”陷绝境,巧遇“命运女神”奇迹转运入佛门

中国史上的五位佛门皇帝 -智悲佛网 中国史上的五位佛门皇帝 -智悲佛网

尝尽婚姻之苦家暴之痛后,我步入佛门走出阴霾 尝尽婚姻之苦家暴之痛后,我步入佛门走出阴霾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戒律与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居士入寺规矩礼仪漫谈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素食养生】初伏话养生 【素食养生】初伏话养生

佛门三皈依者有36个护法神 佛门三皈依者有36个护法神

巧喝心情果茶美颜养生(下) 巧喝心情果茶美颜养生(下)

小南瓜的五大养生功效 小南瓜的五大养生功效

素食茶禅,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素食茶禅,郑板桥的养生宝典

老人养生不妨多吃这些素食 老人养生不妨多吃这些素食

冬季素食比肉类更养生 冬季素食比肉类更养生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养生袪病法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养生袪病法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养生抗寒多吃8大坚果 养生抗寒多吃8大坚果

佛家只吃白菜豆腐?来了解一下佛门饮食 佛家只吃白菜豆腐?来了解一下佛门饮食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含泪记录父母临终往事,解密丧事中民俗迷信与佛门孝道的迥异

自外于佛门的宇宙大觉者 自外于佛门的宇宙大觉者

养生的五难与六害 养生的五难与六害

莲海真味推荐6款素食养生锅,冬日暖暖滴 莲海真味推荐6款素食养生锅,冬日暖暖滴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什么样的人不能皈依佛门

饮食养生有学问,这几种食物滋补温养益处良多 饮食养生有学问,这几种食物滋补温养益处良多

这些神奇的佛门咒语,见者获福! 这些神奇的佛门咒语,见者获福!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佛门常用咒 语大全,每句对应的功效都不一样,每个佛弟子都不容错过!

备份:佛门常用咒语大全 备份:佛门常用咒语大全

这些神奇的佛门咒语,见者获福 这些神奇的佛门咒语,见者获福

学一些佛门常用咒语,自利利他 学一些佛门常用咒语,自利利他

初入佛门,应先读哪几本佛经 初入佛门,应先读哪几本佛经

素食也养生 教你做健康素食达人 素食也养生 教你做健康素食达人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气功大师为人治病无数却治不好妻子的病,突然醒悟皈依佛门 气功大师为人治病无数却治不好妻子的病,突然醒悟皈依佛门

佛门高僧——圆拙老和尚 佛门高僧——圆拙老和尚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佛门泰斗传印长老安详示寂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 进入佛门的第一步是什么?

修了多少世的福德你才能闻佛法入佛门? 修了多少世的福德你才能闻佛法入佛门?

念佛三昧宝王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第十 念佛三昧宝王论|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门第十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少阴肾经】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少阴肾经】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太阳膀胱经】 健康养生-十二经络走向图与说明【足太阳膀胱经】

佛教的素食养生 佛教的素食养生

星云法师: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星云法师:欲作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养花“对路”利养生 养花“对路”利养生

冬季养生:男人“冷”养女人“热”养 冬季养生:男人“冷”养女人“热”养

吃对素食养生保健治病 吃对素食养生保健治病

女性的生理期保健养生饮食秘方 女性的生理期保健养生饮食秘方

调节内分泌的12大妙方 调节内分泌的12大妙方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