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意义的省思

2015-03-06 汉传法师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间,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其是大年初一,中、港两地各处寺院名胜,人潮如涌,挤拥热闹。除夕晚深夜已吸引大批善信祈福,由于人数过多,步行上山的时间比平日加倍。深圳有寺院还向每名参拜善信免费派发3支香,吸引不少家长带同子女一同上香参拜,祈求佛祖保佑,羊年大吉,身体健康,四季平安,事事顺利。

另外,北京及全国各地寺庙、道场,年三十均出现大排长龙争上头炷香之现象;从岁晚至初一,逾万甚至数十万善信入庙烧香祈福,由于香炉温度过高,燃起火苗,消防员到场射水降温,以防意外发生。由此可见,「上香」祈福不单是个人行为,已连系到社会大众;既然牵涉到社会大众,其中就有许多令人深思、反省的地方。

「上香」原出于善信对诸佛菩萨之恭敬、虔诚,而在现实生活层面中,无论是求福、求寿、求富贵、求健康,乃至求婚姻、求事业、求儿女、求读书等等,都必须在祈求自身幸福的同时,顾及社会环境的维持与保护。因此,自2008年以来,国家宗教局提出了将「文明上香」作为创建和谐寺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活动开展后,寺观内昔日烟熏火燎的场面已日渐少见了,文明、安全、环保、有序的上香新风正在形成。从今年初的数宗事例可以反映,「文明上香」活动实有必要继续推广,以期取得社会各界广大信众、游客的向应与支持。以下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看一看:佛教「上香」即「香供养」的意义。

佛教的香供养

佛教「香供养」的意义为何?其最高境界并非外在有形之香,而是内在的「心香」;本来心香一瓣就够了,但我们觉得意犹未尽,需要一中间物即媒体以作表达,于是就假借了「香」,因香烟缈缈,空间无限,意境深远,正如《水陆仪文》中说:「香从心生,心由香达,不居三际,可遍十方。是故,诸佛闻之而加护,群生于此已蒙熏。」

香表达了我们的心,「炉香乍热,法界蒙熏」;通过上香,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佛都供养了,在上香的时候,我们不但与诸佛菩萨结缘了,而且还与法界一切众生都结缘了,于是我们的心就释怀了。香只是一种表达,表示我们的诚敬;佛菩萨又怎会在乎我们烧多少香?烧多高、多大的香?然今天的普罗大众多半是功利信仰,或只求人天福报,实难以理解此高深道理,所以佛巧设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唯有从有形的「事相」说起,令其一步一步地契入了。

在佛教里,「供养」又称供施,是以香花饮食等各种物品供养佛、法、僧三宝。供养、供香,既是对佛菩萨的恭敬,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修持;「香」代表清净,能净除一切污染垢秽,令行者烦恼止息,得到清净自在。

礼佛中的供香,也称「上香」、「拈香」、「烧香」,是香事中的一种。最早焚香之举,是与印度的地理气候有关,当时,夏季的印度受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侵袭,温疫疾病较多;人们为了祛病和净化空气,需要点燃一些香草木料,特别是在听经或打坐的时候蚊子较多,需要燃香驱蚊、洁净空气,以便能够保持平心静气。

之后,佛教即形成焚香的习俗,据《贤愚经》载: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侯,有一个名叫富奇那的长者,建了一所佛堂,准备礼请佛陀前往说法;他手持香炉,登楼遥望袛园,并焚香礼佛。这时,香烟袅袅,飘往袛园,落在佛陀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长者的心意,即赴其佛堂说法。后来,印度成为产香的大国,出产的香料品种极多。

(一)香的种类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到「香供养」,所谓「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1)涂香:是香料调水,佛在世时,信徒为了对佛的敬仰崇拜,把香涂在佛的身上和脚上;(2)烧香:就是我们供佛所烧的线香和盘香。(3)末香:就是檀香末,是燃点檀香的引子,在印度是洒在佛的身上。这种种香,都是表示对佛的崇敬。

我国对香料植物的利用,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传佛教香事发展的由来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当时大规模开边,产自西域的「香料」传入我国,使香事繁盛起来,檀香、沉香、龙脑香等香品以及香炉等香具应运而生。但是,当时香的使用还只限于宫廷、贵族之间,民间百姓尚未流行。直至隋唐时候,香事方慢慢得以普及,并影响到祭祀文化,形成广泛的以香作为供养的习俗。而焚香烹茶、焚香读书,成为文人墨客优雅生活的表现。对于佛教而言,焚香逐渐向仪式化发展,成为信众敬仰佛、菩萨并与之交流的一种途径。

藏香发源于西藏的寺院,由专修医学的僧人研制而成。一般可分为粉末状和柱状两种,是采用独特的工艺利用西藏的植物制成的。

(二)上香的正确认识

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香,代表「信」,代表「信仰」,同时代表「戒定」;梵呗《香赞》里面所说的「戒定真香」,就是表这个意思。

但是,佛教原本并没有烧高香、烧大香的教义。归究起来,这只是一些上香者心理因素的外在阐发,认为只有烧头柱香、烧体积巨大的香,或多烧香才能引起佛菩萨的重视,才能表示对佛菩萨的虔诚,才能带来福气或好运。这种观念其实都是不正确的,并且带来安全隐患,大量高香的燃点,极易引发火灾;还有那些名目繁多的高香,多是劣质的、以胶或染料等合成的化学制品,一经燃烧,必然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更重要的是,实与佛教注重环境保护的理念背道而驰。

依照佛教的说法,佛前供香,一支或三支即可,代表礼敬佛、法、僧,或代表去除贪、瞋、痴。不过,我们要知道,敬三宝,戒三毒,均在心上,并在平时的修行之中,而法无定法,法无执着,心诚为要;佛教讲随缘、随顺,礼佛、敬佛方法众多,献花、供果、合掌、顶礼、诵经、坐禅、转经、绕塔均可,不必过于执着,以虔诚的心意、平和的心态焚香礼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若能以清净虔诚的心供养诸佛菩萨,自然如《药师经》中所说:「随所乐愿,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一切愿望悉得成就。

「六供养」与「六波罗蜜」

佛教有所谓「六供养」以喻「六波罗蜜」;涂香比喻持戒、花鬘比喻布施、香水或净水比喻忍辱、烧香比喻精进、饮食比喻禅定、燃灯比喻智慧等。

香,又代表「五分法身」,也就是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及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着。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四解脱香,即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自在无碍,名解脱香。

五解脱知见香,即自心无所攀缘善恶,亦不可沉空守寂,且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名解脱知见香。

「五分法身」的观念来自原始佛教。当时舍利弗尊者涅盘后,他的弟子非常伤心,便前去请问佛陀:舍利弗灭度之后,大众将何所依恃?

佛陀慈悲地告诉他们:舍利弗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还存在着。这就是五分法身的由来。虽然舍利弗经己灭度,乃至一切诸佛、一切圣者均已灭度,但是他们的五分法身仍永远存续着,永远令人崇仰。而从五分法身所散发出来的香,非世间的香,而是心香。所以说,心香一瓣,遍满十方,一切诸佛悉能闻此。

香光庄严.戒香芬芳

除了被用作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用来比喻修行者的持戒之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又如《戒德香经》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有顺风时得闻其香。当时佛弟子阿难欲知是否有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何者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于是请示佛陀。佛陀告诉他,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无势、顺势的影响,且能逆风而走,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的。这说明了严守戒律、广修善行是如何的重要。

此外,经典中还记载有香的净土,如《维摩诘经》中所说的「香积国土」,不但以香构成衣、食、住、行一切,也以香来说法。在《华严经》中也说,华藏世界被重重无数的香水海所围绕。密教的种种修法中,更是经常看到供香的记载,而依供养佛部、莲花部、金刚部,乃至天龙八部等一切护世圣众,则用种种不同的香来供养,与其相应。

除此之外,经典中也记载着有关香的修持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沉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入本心。

香除了作为供佛之外,供养种种经典也应当以种种妙香庄严。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五中,也记载行者以善根回向,供养诸佛,以无量香盖、无量香幢、无量香幡、无量香宫殿、无量香网、无量香像、无量香光、无量香焰、无量香云、无量香座、无量香轮、无量香住处、无量香佛世界、无量香须弥山王、无量香海、无量香河、无量香树、无量香衣、无量香莲花,以如是等无量无数众香庄严,以为供养。

焚香礼佛的意义

由此可见,焚香礼佛的意义在于:一、表示上香者虔诚供养三宝之意;二、表示传递诚恳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三、表示燃烧自身,无私奉献,普香十方。而其根本意义在于表达对佛菩萨的尊敬、感激与怀念──有形的敬香是摄心的表法,而内心的清净虔诚,比形式上的敬香更为重要,故称「心香」。因此,经中亦常以心香供佛来比喻精诚的供养;所谓「回熏反闻」就是要将有相的供香,递升到无相的境界;只有心香永不耗灭,芳馨不退,才是真正的供养。

是故古德有云:「愿我身清净如香炉,愿我心如智慧火,念念戒定真香,恭奉十方三世诸。」所以,在供香之时,我们不妨将身心沉静下来,让香成为我们与佛菩萨之间,最真诚寂静的交流方式──我心如烟,心香一瓣,虔奉至诚,如此敬佛,自然福慧具足,善根增长,法喜充满,如意吉祥!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一)认识大悲菩萨的修行意义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果煜法师:法云灌顶 确认死亡的正面意义?

郑州最“大”的免费寺院!斥资3亿打造,香火很旺,上香也免费 郑州最“大”的免费寺院!斥资3亿打造,香火很旺,上香也免费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惟传法师:礼佛的三个重要意义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这个就是修行真实​的意义所在!

玉石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 玉石收藏热背后的文化意义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达照法师: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守培法师:佛教主义及进行佛教意义

寂静法师:生命的含义_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_怎么去明确生命的意义? 寂静法师:生命的含义_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_怎么去明确生命的意义?

惟贤法师: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惟贤法师:学习唯识对净土宗念佛之人的现实指导意义

惟贤法师:三皈的广大意义 惟贤法师:三皈的广大意义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妙莲法师:我们人生在世,为谁辛苦为谁忙?忙得有意义吗?

香道的意义和作用 香道的意义和作用

慧能大师:《坛经》中慧能“不识文字”的修辞意义 慧能大师:《坛经》中慧能“不识文字”的修辞意义

诵戒的意义戒律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诵戒的意义戒律的精神、意义是什么?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 黄夏年:报恩思想的现代意义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净土法门法语:灌顶的真正意义 净土法门法语:灌顶的真正意义

骚扰陈冠希的主播想轻生?杨宗纬评论一针见血:真死了我给你上香 骚扰陈冠希的主播想轻生?杨宗纬评论一针见血:真死了我给你上香

地藏王菩萨,拜九华山的意义 地藏王菩萨,拜九华山的意义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拜佛姿势的含义与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觉醒法师:净土在人间——佛教净土思想的现代意义

供养佛像之意义与方法 供养佛像之意义与方法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如本法师答: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师父中午好,我家里供了观音,是天天早晚上香还是就初一、十五上香就可以了?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朝暮课诵的意义 朝暮课诵的意义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

佛教咒语的意义及其功用 佛教咒语的意义及其功用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一句法义的意义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一句法义的意义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净界法师:皈依的意义与方法

有关佛教上香有关的知识 有关佛教上香有关的知识

第046集 受学大乘之因缘(二)、种子的意义、三种能变(一) 第046集 受学大乘之因缘(二)、种子的意义、三种能变(一)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余秋雨:佛教生命力的最终意义在何处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及注意事项 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及注意事项

四大菩萨的坐骑及象征意义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而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而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人生的意义

世界十大素食天堂 (不知素食的意义,你就OUT啦) 世界十大素食天堂 (不知素食的意义,你就OUT啦)

索达吉堪布:网络弘法,意义重大! 索达吉堪布:网络弘法,意义重大!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引言 第一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好德 第五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好德 第五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康宁 第四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康宁 第四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长寿 第二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长寿 第二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富贵 第三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富贵 第三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善终 第六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善终 第六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佛教故事:五福的意义:结语 第七章

话说药师禅文化的创新意义与积极入世的精神 话说药师禅文化的创新意义与积极入世的精神

星云法师:七月的意义 星云法师:七月的意义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佛教故事:禅·看开:活出生命真意义 佛教故事:禅·看开:活出生命真意义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心律法师:佛珠的意义

星云法师:放光的意义 星云法师:放光的意义

星云法师:观自在的意义 星云法师:观自在的意义

初一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 初一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

进寺庙上香拜佛的规矩 进寺庙上香拜佛的规矩

素食的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素食的意义---慈诚罗珠堪布

索达吉堪布:争强好胜有意义吗? 索达吉堪布:争强好胜有意义吗?

索达吉堪布:五蕴假合的人身意义何在 索达吉堪布:五蕴假合的人身意义何在

索达吉堪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佛教解脱论意义上的“善恶”观念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来到世界的真实意义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来到世界的真实意义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生存的意义 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生存的意义

达真堪布:怎样闻法才有意义? 达真堪布:怎样闻法才有意义?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苦难的意义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苦难的意义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铃木大拙: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上香的正确方法 上香的正确方法

素食对于防癌有着重要意义 素食对于防癌有着重要意义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韩焕忠博士:中国佛教圆融观及其现代意义

40「结缘」和「了缘」的意义何在? 40「结缘」和「了缘」的意义何在?

韩焕忠博士:天台宗祖师谱系的确立及其意义 韩焕忠博士:天台宗祖师谱系的确立及其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达真堪布:既然世界无常,信佛还有什么意义?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教素食】用佛学因果来阐述吃素的意义 【佛教素食】用佛学因果来阐述吃素的意义

合十的意义

如何上香才能感应诸佛? 如何上香才能感应诸佛?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七节 僧团设立的意义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七节 僧团设立的意义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 魏德东教授:刍论佛教公益事业的当代意义

宽运法师:发菩提心的意义 宽运法师:发菩提心的意义

宽运法师《放生之意义与功德》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了解经文的意义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了解经文的意义

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耕耘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放生之善举的意义与功德有多大 放生之善举的意义与功德有多大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