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咒语的意义及其功用

2024-01-05 众善茗舍

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

         ————《华严经》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法华经》

但能离一切烦恼,若在三昧专念,即是无人能思量处。

         ————《楞伽经》

圣严法师:佛教咒语的来源与持咒的作用

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代表着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

咒语的出现,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由神灵所传授,而为民间所采用,不论东西方,都有咒语的流传、使用和信仰。在中国民间,符咒并用。符是用笔绘成的符号,也是代表特定神明的灵力,所以,遇到一些小不如意事,以现代人所称的民俗治疗法,也可以产生疗效,由所谓民间信仰的符咒力达到驱邪、避凶、趋吉的目的。

在释迦世尊时代,也有少数弟子采用类似的咒术,而为佛所不许。佛灭之后,佛教徒的分子渐渐复杂,有些本来就是外道的咒术师,皈依三宝而出家为比丘,故在《四分律》卷二十七、《十诵律》卷四十六等,有用咒治病的记载。然依根本佛法,应该是有病看医生,有灾难要忏悔、存善心、做善事,才是逢凶化吉、解冤释结,消除业障最好的办法,所以,原则上并不重视咒语的使用。

可是,以同一种特定的语句反覆地持诵,便会产生咒的力量,其中固然有代表神明的灵力,重要的还是持诵者的心念集中之力。所以,持咒者持诵越久,效验越强;如果能够专心一致,反覆持诵同一咒文,也能达成统一身心,从有念而至无念的禅定效果。所以,后期的佛教,也不反对使用持咒的法门,并且由于梵文的咒有总持的意思,就是以一咒的咒法,统摄一切法,任何一咒语,只要修之如法,持之以恒,都有相当大的效验。主要是因持咒兼带持戒、修定,产生慈悲心和智慧力,必然能够去执著而消业障,这样也必定能感通诸佛菩萨的本誓愿力。

因此,什么叫咒王?以总持的意义说,任何一咒,持之得力,都是咒王;除了邪法、邪咒,用来损人利己,或者是报复、报仇、泄愤等以害人为目的的咒术之外,都可以持诵。

早期的中国佛教,也不重视持咒,如果持咒便被称为杂修、杂行,故虽早在魏晋时代,就已译出了“孔雀王经咒”;而“大悲咒”则在唐高宗时代就已翻译成了中文,这都是密教最初传入中国的事。但直到宋朝,才被天台宗的四明知礼大师予以提倡而普及。“楞严咒”在晚唐时期,即已流传于中国,却到了宋以后,随着《楞严经》的普遍受到重视,才被各寺院所持诵。到了明末之际,所编成的《禅门日诵》课本里面,开始收有许多的咒语。

因此,在唐、宋时代传到日本的佛教,并不流行咒语,除了密宗之外,也并不重视咒语,他们的净土宗专门念佛,禅宗专门参禅,天台宗专门修止观,对我们近代的中国佛教,大家都兼修持咒法门的现象,日本佛教界会感到很奇怪。但是,在中国民间因持大悲咒而得感应的例子,相当显著,所以,我们不可反对持咒法门。

现在佛教所用的咒语之中,多半是神天的名字,和代表神力的尊号,这是因为大乘思想,将一切善法的力量和产生功德的作用,都视为佛菩萨的权现和化现,所以将一切神王、鬼王视为佛菩萨的代表。既然是佛教所用的咒语,一定有佛菩萨的名号在内,也有皈敬三宝的语句在内,不过是用梵音的直译,而不是用汉语的义译。比如说:“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便是皈敬三宝的梵语,如果持诵“南无观世音菩萨”,那就成了语意明了的咒语。

真正持咒的人也讲咒音,最好是以梵语的原音发音,而且每一个音节在印度都有它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今人有说“阿(o)弥陀”的o最好能发音为“阿(a)弥陀”不无理由。但是一切修持法门,以心为主,音声是其次的,千百年来中国人念“阿(o)弥陀佛”,并没有发生什么不良的后果或作用,也没有因此而打了折扣的记录。大悲咒也是一样,今天的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都持大悲咒,发音彼此各异,可是也能收有相同的效应。

所谓咒语的密付、密传,是那些被西藏佛教列为高层次的密法,即瑜珈密及无上瑜伽密,有他们一定的仪轨和修法的程式,重于心理的引导,故需要师师相传。普通运用的咒语则不需要。

今日的附佛法外道及自称上师的神鬼教,都有密法密传之说。在印度的各派外道中也有这种现象,比如现在流行的超觉静坐,就有它的字诀密咒,对正常的社会而言,这种密法的流传,是不健康的现象。


星云大师:咒语的意义及其功用

密宗主要的修行,就是持咒,现在将咒文的意义和它的功用略加说明。

咒语又名陀罗尼,翻译成中国话叫做真言,或者叫总持,所以一句咒语,包含了一切的意义,也就是总持一切的意义。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这句阿弥陀佛和咒语一样,有包含一切的意思。我们平常见到人,‘喂!阿弥陀佛!’表示说‘你好吗?’现在我们要走了,‘喂!阿弥陀佛!’表示‘再见!再见!’人很多,不小心踩了人一脚,撞到人啦,赶快回头来说:‘唉呀!阿弥陀佛!’表示‘对不起!对不起!’送东西给人,他回答你‘阿弥陀佛!’就是‘谢谢!’的意思。看到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我们过去劝架,‘唉呀!阿弥陀佛!’意思就是说:‘何苦呢?何必这样呢?’看到别人杀鸡杀鸭,父母打小孩,我们就说:‘唉呀!阿弥陀佛!’表示‘很可怜!’一句话有这么多的意思,也就是总持一切的意思。

在密宗所传授的咒语当中,最普遍的是六字真言,也就是明王咒,又叫做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佛教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宗教,对事物的真相,讲求彻底的讲明,而这个咒语是佛的真言,只要跟着持诵,不注重解释。在佛门里学什么、修什么,都不容易学、不容易修,修这一句‘唵嘛呢叭咪吽’也并不简单,但是这句话功用很大,如果我们能够把这句咒语持好,可以消灾延寿,驱邪避难,所求皆能如意。

根据《大乘庄严宝王经》上所说,持诵这句真言,功德便是不可思议,若人持此一句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之后,当得极乐上品之生,余诸所求,皆能如愿。

经上说:‘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知解脱。’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如是如意摩尼之宝(六字大明咒),汝七代种族皆当得其解脱。善男子,彼持名(六字大明咒)人,于其腹中所有诸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

‘若复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身中项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如来,又如见于一俱胝智慧者。’

‘若有善男人、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人能得无量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嗔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

‘若有戴持之人,见其男人、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如是得所见者,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病死苦,受到离苦,而得不可思议相应念诵。’

念诵六字真言,不但自己能够消除罪业,具足一切功德菩提,得到解脱,并且能够庇荫亲族,乃至一切众生,使他们也能够脱离痛苦,得到安乐。这个六字真言的殊胜奥妙,由以上列举之经文,可略见一斑。

持诵咒文时,要抱持坚定的信仰,不准怀疑,只要一心一意的诵念下去,即使念错了也不要紧,仍然有功用的。相传过去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山区中,一位老太婆想学佛法,苦无良师。有一天,来了一位在家的居士,手里拿了一串念珠,口中念念有词。这位老太婆一看,心中大喜。终于来了一位信佛的人,请他告诉她怎么样修行。这位居士,一向也没有传授佛法的经验,忽然有人请教他学佛,就说:‘喂!我传你一个咒语。’


‘什么咒语啊?’

‘唵嘛呢叭咪牛(吽)’。这位居士把‘吽’字念成了‘牛’字。

老太婆听了,欣喜不已地说:‘唷!唷!我终于得到佛法了’。以后每天就持念‘唵嘛呢叭咪牛(吽)’,念呀念的,不知道自己究竟念了多少遍,想出一个办法,拿了一斗的豆子,每念一句‘唵嘛呢叭咪牛(吽)’就拿一个豆子摆到这边来,就这样每天念一斗豆子数量的咒语。念呀念的,过了不少的时日,念到所谓三业相应的时候,她只要一念‘唵嘛呢叭咪牛(吽)’,豆子不必用手去拿,自动就跳到这边来,每念一句,豆子就跳过来一个。

星移物换,又过了不久,有一位行脚的法师经过。老太婆看到师父来了,恭敬顶礼,供养招待。‘请师父今天就住在这里吧!山路晚上不好走。’这位法师就在那里过夜睡觉,到了晚上,老太婆例行功课开始念咒语:‘唵嘛呢叭咪牛(吽),唵嘛呢叭咪牛(吽)……’地朗朗上口。这位师父一听,奇怪?怎么念‘唵嘛呢叭咪牛(吽)?’哎呀!念错了。‘喂,老太婆,不是“唵嘛呢叭咪牛(吽)”‘哟!是什么?’‘是“唵嘛呢叭咪吽”啊!你怎么把这个“吽”念成“牛”呢?’‘喔!这样啊!好!改正过来念“唵嘛呢叭咪吽”嘿!从此这个豆子不跳了。过去老太婆虽然把咒念错了,由于至诚恳切,一心不乱的称念,连没有生命的豆子,也能够感受得到他的虔诚,俗谚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到起了怀疑的念头,心有杂念,反而失去了功用。因此我们诵持经咒,固然要讲求经文正确,而保持一颗诚心更为重要。

密咒要一心真诚的持念,才有效果,持念密咒的功德:第一、能生长智慧。第二、能提升正念。第三、能消除灾患。第四、能聚集善法。第五、能遮止众恶。

当然,念咒最重要的是三密相应,什么叫三密相应呢?第一、手要结印,叫做身密。第二、口要诵咒,叫做口密。第三、意要观想种子字,这叫做意密。三密相应,就是口中诵咒语,同时结着手印,意念中要观想种子字,身口意三业,同时运作。能够三密相应持诵咒文,功德更大。假如不能持念真言咒语,只是耳朵听到别人在诵念而引发了信心,甚至听到了也不相信,还是很好,为什么?因为你已经结下了一个佛种的因缘。纵然持念这个咒语没有成功,毫无感应效果,至少将来可以获得人天福报。最好的当然是能够听闻,听了之后,能够相信,信仰之后能够修行,受持而不把它忘失。如果我们能将咒文持好,融化于生活之中,一定能够身心愉快,智慧增长。

(四)念咒的五种方法

关于念咒,有五种念诵方法:

第一种是莲花念诵,即有声音的念诵方法。你或者念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或者念往生咒‘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或者念大悲咒‘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或者十小咒也可以,念诵时,要耳熟能详,朗朗上口。

第二种念法叫做金刚念诵,金刚念诵方法就是把嘴闭起来,不出声音,在心中默念。虽然默念无声,但是要字句分明,了然于心。

第三种念咒的念诵方法是三摩地的念诵,其方法是保持口与舌头不动,心安定下来,安住在禅定之中,然后观想真言的文字。

第四种的念法叫做深深念诵先观想眼前有一朵莲花,莲花上面有一个白螺的贝壳,从贝壳里发出梵音,然后跟随这音声来念咒。

第五种叫做光明念诵,念咒时,口中在念诵‘唵嘛呢叭咪吽’,观想口中长出一道光明,此光明和我们虔诚膜拜的本尊佛,也就是大日如来合为一体,意思即自己的本性与本尊佛的法身同体无二。以上是密宗持咒的意义和方法。

梦参长老: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问:是不是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号?

梦参老和尚答:一样的,看你念哪一个相应,你念哪一个得到的利益大,你就念哪个。不过念咒、念经、念佛号,这三个都得到加持。

念佛是仗着你念哪尊佛,得到哪尊佛加持你,这是仗他力。

念经呢,经是佛所教导我们的,念大乘经典你能开悟;并且念经的本身,你经常念,就渐渐入进去了,你念哪部经就能入到哪部经里头去。念咒就是总持。

但是比较起来,我们在家庭里头,要是为着方便,念佛还是好,或者念药师佛,或者念阿弥陀佛,都好。如果念念久了,念纯熟了,再加点观想力。

我感觉年纪大一点的,还是念佛好,念佛号得到佛的加持。而且念佛号也具足经了、也具足咒了。

“阿弥陀佛”没有翻,它就是咒啊。“阿弥陀佛”不是咒吗?也是咒啊。只要“阿弥陀佛”完了就具足一部经,“无量寿佛”又是一部经,“观无量寿佛”又是观想的,总摄起来不就是咒吗?也是咒啦。

看你念的哪个相应,有的念《金刚经》特别相应,它可以断烦恼,用它来延年益寿。《金刚经》又称“延命真经”,好多过去的大德,经过算命的批过八字而生了恐怖感,说要死得早,他又不想死,就念《金刚经》,念了《金刚经》他就寿命延长了。

佛法是三藏十二部,众经平等,是持咒还是念佛都没什么关系。

持咒也好,念佛也罢,都是一种方便法门,是用来练众生心的。就像之前讲的老太婆持咒的故事一样,为什么念对了却没有了之前的异象了呢?难道对的是错的、错的是对的?不是的。这是因为之前那位老太太虽然念错了,但是她的心是虔诚的,所以能够念出异象来。后来念错的六字真言被纠正过来,但是心却乱了,有分别心了,于是异象就消失了。  

所以说,不管持咒也好、念佛也好,都是佛陀因众生根机不同、因缘不同而说法,不要太执著。  

佛法是三藏十二部,众经平等,是持咒还是念佛都没什么关系。净土宗念佛也是持咒,阿弥陀佛,在汉语意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它和咒语也没有太大区别。中国有一句老话:心诚则灵。心灵则法灵,心不灵则法灭,关键在于用心。

梦参长老:为什么持咒不能间断

      不论你修哪一门功夫,一定要做到不间断。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一千遍,每天念一千遍,能念到一千天,三年,三年一天不断,这个就难了。

  念一千圣号很容易,那你一个小时都不到,但是,你每天能够不断念三年,得靠你坚持力量了,经常一打闲岔就把你岔过去了,你有时候就断了。

  不要说一千声,十声都有时候还断,忘了,这叫业障。咱们经常说业障业障,当你发一个愿,修行的功力做做给忘了,谁让你忘的?不是你自己想忘,业障。

  这有默念的金刚念法,不出声,能够做到三年,一千天大概是三年吧!

  你发愿一天诵一部地藏经,三年不断,十年不断,二十年不断,那利益更大了。

  一般的说,我们出家人,乃至于四众弟子,这个愿力我们是能做得到的,特别是我们出家二众,你一天吃完饭干什么?一定要了生死,这个就了生死的。

  第一个信力不够,没有这个信心,第二个愿力不够,做做就断了。

  假使你发愿一个功力,哪管先念一部心经,一千日不断,一天不断;或者你一天念十声阿弥陀佛,十声不多吧?

  一千天,一天没断过,每天必须念十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恐怕有的人念不了十声吧?但是他中间断。

  这在西藏讲密宗时候,中断魔障最厉害。你念个咒,或者修一个法门,那魔鬼就使你断,不让你相续。一断就完了,断了得重新再起。断了之后,你再起,得从你再起那天算,重新另算,以前的都没有了。

  修道的时候,最难的不中断。

  我经常跟我们道友说功课不要定太多,太多你做不到,也容易中断。

  说我一天念一千声,就念一千声阿弥陀佛,时间很短。

  一千声好长时间?但是我天天不断,可就长了,日久才见功力,愈久功力愈大。说一劫两劫,为什么修那么长?他断了,修修断了,断了得重新再开始。

  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希望我们的道友,不论你修哪一门功夫,一定要做到。做到什么呢?不间断。

南怀瑾先生:密宗念咒子是什么道理?

“夫咒者,或为呼名,或为请求所要,或为赞叹功德者也。”一切密咒都不能要求解释,解释了就不灵。我发现许多人,都是妄作聪明,他们也知道经典好,道理好,因为是看文字注解,自以为懂了,不肯再去读,这类的人太多了。如果叫他念咒他会干的,以为念咒这个生意好,本钱投得少,利益回报大。

实际上每个咒都可以翻译出来,他说有些咒语是称呼名字,像念阿弥陀佛,是叫他的名字,等于孩子叫妈。当然佛菩萨是不会生气的,如果你跟在我后面叫老师、老师,我不回过头来给你一拳头才怪呢!有些咒语是请求,有些咒语是赞叹功德。

“如《金刚帐本续》云:如来与菩萨,空行及佛妃,如令现前故,譬如大士夫,巨声速呼之,仅听闻即至,佛刹那降此。”经典上说,念咒的时候,你就要观想,就如孔子所说的“敬神如神在”,你要觉得佛、观音菩萨就在我的前面,喊一声,好像他听到就来,要有这个意境。不然你嘴里头念,心里在打妄想,念死了也没有用。有至诚至敬之心,佛在刹那之间就到你这里来,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到你这里。

“又念咒极应清净,此乃诸本续集咒所宣之义。”念咒要绝对清净心去念,你们给人念经念咒,以绝对的清净心去念就得感应。有位朋友说,他到一个庙子,看到和尚给人家念经(当然不是我们这里),一边念经,一边手在捏香港脚,他说看了简直气死了。这位朋友给我讲起来还在气,所以这个威仪多重要啊。当然,如果他是济公和尚,那是不同的,他分别而不分别。但是老实讲,你不是济公,也不能学济公和尚,该庄严时就要庄严起来,所谓威仪庄严,自然清净。此所以戒律之重要,戒相庄严,身心自然严肃清净了,要以绝对的极清净心,念咒念经,这是一切密宗经本最重要的。

“譬如清净念一遍,较不净千遍为大,缘念未得,或缘念散乱,虽诵十万不如不散乱之一遍为大。”你要注意,尤其你们出家的同学们,给人家念经,或者自己念,如果一边念,一边在妄想,虽然念千遍、万遍,不如没有散乱心念一遍,这是说明定力之重要,清净定心之重要。

所以许多人,家属过世就问我,老师念经有没有用啊?我说有用。什么用呢?是做给活人看的嘛!你真要念经就自己念,请人家念,人家哪有心情帮你念经?你自己为父母念,一念专精,立刻得感应。现在密法本上也告诉你了,你自己都懒得念,可见你这一念已经不净了,况且别人来念,别人有这个定力吗?

当然如果是得道、悟道的这些大师,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已经成功了,你的父母,你的眷属已经超然了。所以古代有许多帝王,很懂这个理,就像这个马皇后死的时候,朱元璋一定托那个宗泐禅师来说法,结果下葬当天,大风大雨大雷,朱元璋气死了,怎么这么倒霉,撞到这个情况!他的老婆死了,等于他自己死了一半一样的痛苦。不过他到底是当过和尚,内行,一看到师父,心中已经有个依靠,这位得道的禅师一说偈子:

雨降天垂泪

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

恭送马如来

嘿嘿,这一下,朱元璋就哈哈,好好!师父你讲得好。天地良心,马皇后也曾在梦中得到传授咒语,这是很奇怪的事。所以大师才说“西方诸佛子,恭送马如来”。

这里所讲的,你们大家都要注意,修密咒念经,在定中清净,一念专精,十句、百句,那还得了!那你功德无量。如果是散乱心去念就没得用,读经也是一样。

“如《殊胜秘密》云:净不净千倍,及三昧有者,与无十万同。”心的清净或不清净,这个距离差别千倍,如果有人得定,得三昧证果的人,他随便骂一句,那个亡人就得功德了,岂只十万功德而已。所以小说家写那个济颠和尚,有时候人死了,他随便骂两句,人就得超生了。这就是说修定三昧的重要。

“又如《菩提行论》云:念诵诸难行,长时而行持,若能了真谛,心散知无义。”又如《菩提行》这本经典上讲修持、念诵,你看老太婆敲木鱼念经,或者念咒,这也是一个修持的法门,你不要认为容易,很难的。要长时去念,要恒心去念,若能了了而念,那是要得定见性又证果的人才行。

念诵念咒子念经,同样可以大彻大悟地成佛,如果心散乱,没有用,那毫无意义,念死了也没有用。这是告诉你们,修密宗,一动就是念咒子,念咒子是这个道理。

南怀瑾先生:念咒灵不灵,你自己知道答案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把心集中于一点,没有做不成功的事,想要修成佛,就会修成佛。佛说的话那么简单,可是谁都做不到,心不能专一,因此又说了很多方法,如念佛、持咒、观想......等等各种工夫,其目的在于求得专一。

中国四书中的《大学》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前我们小时候读书,老师教我们把这一段背诵下来,至于什么意思则不懂,老师说不要问,记下来,将来有一天你们自然会懂。那时候心里觉得很不服气,这是什么老师嘛!等到了中年以后,真的自然就懂了。所谓“明明德”就是指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如何明心见性呢?“知止而后有定”,止的工夫达到了之后才会有定,定下来之后才能够真正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而是思惟的意思,经过思惟修才能达到智慧的成就,才能够明明德而明心见性。这个戒定慧的程序讲得非常清楚。

我可告诉你一个非常有趣的经历故事,我在年轻的时候,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也如大家一样,好奇、好神秘,到处求师访道,想变成超人,成仙成佛最好。在三十年代的时候,湖南有一派道门,由一个姓萧的道长领导,据说有道又有法术。那多好啊!本人当然千方百计找人介绍去求道罗!真奇怪,见面了,他正替一个人念咒治病,左手拿一杯水,右手捏个剑诀,指天画地,口中念念有词,不知念些什么。念完了,叫那个病人喝下去,那个病人说:感觉好多了。我看了心想,这不是跟出家的和尚们,念《大悲咒》水叫人喝一样吗?但别人告诉我,这不是《大悲咒》的法门。好了,我当然要试探一番,先请他教我这个念咒水的法门也不错啊!

经过百般刁难,我又再三恳求,他终于说我有缘,又是上天允许了教我。到了真正传道、传口诀那一天,当然赌咒发誓,不可泄漏天机,所谓“六耳不传”也就是说,一个对一个的传授,口传心授,不能公开,真是秘中之秘。他传了,我也学了,不但使我大失所望,几乎使我笑掉大牙。你说他传个什么咒啊!告诉你,就是我刚才念的《大学》开头一段。我想,天哪!我早知道你传的是这个,我在十二岁起,背得比你还熟、还快,早可当你的祖师了!(众笑)但是你不要笑喔!他们诚心诚意念了这一段,给乡下人治病,有时候真的有效,所以人们才相信他。如果是我或你们来念,保证不灵,因为你我不信。这是精神学上一个问题,也不简单。知识分子不信,不一定对。愚民的迷信,不一定是错。这其中的道理,还有很深的学问哩!

附带讲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在西南边区碰到一个人,会“祝由科”,念咒画符能治病。我看到他替受伤的人止血。我也要学,他传授给我。等我知道了这个咒语以后,实在笑不出来。我知道我如照作,百分之百保证不灵。你说它的止血咒怎么念呢:“东方来个红孩儿,身穿大红袍,头戴红缨帽……太上老君,急急如敕令,止!”他把手一止,别人伤口的血真不流了。因为他有信心。这都是精神学上的问题,所有宗教的迷信作为,都有此来的。

过去大陆上有一派理教,规定不抽烟、不喝酒。我看过一位理教教主开堂说法,好几年才一次,所有教徒都来拜他,从早上八点开始盘腿,不下座。因为不喝酒,每位徒弟供养一杯茶,教主每一杯茶都要喝下去,有几万人来拜就喝几万杯茶。我在旁边就研究他喝的水到底哪里去了?他又不起来上厕所,能七、八个钟头憋住不尿,这是本事吧!你说有没有神通?后来他的徒弟告诉我,转到旁边看,这才看到他的裤子和袜子全都湿了,他用气功把喝下去的水全都从脚底心逼出来。你们如果有这个功夫,一定有人崇拜你。

理教还传一个密咒叫“五字真言”。这些旁门左道外边都有,五字真言是六耳不同传,就是三个人在一起就不传你,念时在心里念,那些老前辈、长老们功夫好的,嘴巴不动,我们把耳朵靠近听,硬是能听见肚子有念咒的声音,当然在这里很少见,但不能不信。咒语到什么时候念出声呢?有灾难的时候,如被土匪抓去,准备枪决的时候,开口一念,刑具也松了,绑缚也脱了,枪也打不到就走了,据说就是有那么大的功效。

我们当年学佛也跟你们一样,有这种利益还不赶快学?别说磕头,就是磕脚也干哪!把人整个磕下去拜,结果把五字真言传给你,那五个字?“观世音菩萨”。磕了半天的头,花了那么多的钱,求到这五个字,唉呀!我的天!我早知道了,还要你传给我?但是他有个念法,在肚子里念,不出声,真到有难时才开口一念,灵光得很。有人说小事包灵,大事不见得,灵光的道理是练气的关系,气发生了作用,有点科学的道理。

我一生对愈是奇怪的事愈喜欢研究,了解以后,不值一笑,连笑都懒得笑。那么大的诚心,花了那么多时间,磕了那么多头,花了那么多的金钱,求来这五个字,真能做到吗?你不相信,假如你犯了法,判了刑,你去念念看,看看能出得来吗?绝对出不来。叫大家不要这么迷信,道理在哪里呢?佛经说谎吗?没有,大家读原经就知道,我们再念一遍药师佛第十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王法所加,绳缚鞭挞,系闭牢狱,或系闭牢狱,或当刑戮;及余无量灾难凌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闻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

他只告诉你得解脱一起忧苦,并没有告诉你绳子会断,也没有告诉你枪弹打不进来,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可见都是自己错解,以为只要佛号一念就不必开刀了,那也有,旁门左道有这个本事,身上长疮硬是不开刀,嘴一念,手一划,往身上一抓,身上长的疮就变到鼻头上,血和脓就从鼻头上流出来。这不是小说或传说,你们没有看过,我们看到的都是真事。

以佛教看,这些都是旁门左道,然而旁门左道就是有这个本事,那是什么道理?你把正道、邪道、魔道各种道理研究透了,只有一个真理,佛法的正理告诉你——心得解脱。尤其药师佛告诉你:“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脱一切忧苦。”这两句话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依仗他力,依仗药师如来的力量,心里没有忧悲苦恼而得解脱。他力是指什么呢?你必须见到药师如来的琉璃光,心里宁静到极点,放下到极点,见到他的福德威神之力而心得解脱。一个是不仗他力,以自我的力量,“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在此境界中,一念放下,心得解脱,自性光明自然起来,没有苦恼。

常见易学的佛咒



绿度母心咒

咒文:嗡 大咧 度大咧度咧苏哈。(ong, da lie, du da lie, du lie, suo ha)

意义:绿度母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度母,梵名Tara,全称圣救度佛母,修持此尊密法,能断生死轮回,消除一切魔障、业障、病苦等,并能消灾、增福、延寿、广开智慧,凡有所求,无不如愿成就,且命终往生极乐世界。


文殊菩萨心咒

咒文: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意义:持诵文殊五字咒,罪障消灭,获无尽辩才,所求世间,出世间事悉得成就,令众生智慧成就。聪明神咒,文殊菩萨智慧咒能开启我们的智慧。平时长念此咒能使您于空灵中将慢慢开启智慧大门,事事如意。


六字大明咒

咒文:唵嘛呢叭咪吽 (注音:ōng mā nī bēi mēi hòng)

意义: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咒,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具微妙不可思议功德,具无量三昧法门,一切金刚护法天龙八部,无不喜欢拥护,若此真言,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或书于门,皆得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一切所求,无不满足。


金刚萨埵心咒

咒文:嗡 班 扎 尔 萨 埵 吽(ōng bān zhā er sà duǒ hōng.)

意义:金刚萨埵为消业灭罪之唯一主尊,行者为忏罪解冤,修本尊法,功效最快最大,且为成就无上菩提必经阶程。常持本尊真言,能破除烦恼,止诸恶念,生诸功德。凡修法诵经持咒,课将毕时,加诵百字明三遍或七遍,然后回向,则一切功德圆满,偶有错漏,金刚护法,不将为咎 。此咒功德利益是能降魔除障,免除危险!


莲花生大士心咒

咒文:嗡 阿 吽 班渣 咕噜 贝玛 悉地 吽(ōng ā hōng,bān zhā er(轻声) gǔ lǔ,bēi mǎ xī dì hōng)

意义:莲花生大士心咒,西藏最有名的咒两种之一,称为金刚上师咒。像大多数的咒一样,此咒是印度古老神圣的语文。莲花生大士咒是梵文写的。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你就是在净化环境、净化你自己和其他一切众生。念诵此神有助于修行和觉悟。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取的圆满证悟境界的话,就能有利益自己和一切众生。


报父母恩咒

咒文: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nā mó mì lì duō,duō pó yì,suō hē)

意义:报父母恩咒的经典出处一般认为出自《佛说盂兰盆经》,然而报父母恩咒实则出自北宋遇荣《佛说盂兰盆经疏孝衡钞》。多生累劫之父母恩重难报,却无以为报,则是佛教报父母恩咒。佛教报父母恩咒乃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报恩咒四十九遍,现存父母延寿,去世父母超拔。报父母恩咒如一日未诵,次日可补诵。持诵报父母恩咒,心要诚、意要真,无时无刻持诵都可报父母恩重。


大白伞盖佛母心咒

咒文:吽 玛 玛 吽 尼 梭 哈(hong ma ma hong ni so ha)

意义:持诵此咒的人,能退避一切人鬼怨敌,摧毁一切邪巫诅咒,避免一切灾难横祸,降伏一切阴魔鬼魅,消除一切奇难杂症恶疾,心身得安泰。一切所求,无论求财、求寿、求子、求婚姻、求智慧、求事业成就、求受人敬爱、求医治恶疾、求化解冤仇怨恨、求化解官非、求避免意外横祸,等等,无不如愿,无不成就。持诵此咒的人,常得日月星斗欢喜拥护,大降吉祥,逢凶化吉。功德无量无边。如发愿往生西方者,命终不堕六道,直生净土。天魔外道,悉皆降服。并摧毁一切巫蛊咀咒禁语。

准提神咒

加持文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咒文:南无飒哆喃。nā mó sà duō nán

三藐三菩陀。sān miǎo sān pú tuó

俱胝喃。jù zhī nán

怛侄他。dá zhí tuō

唵。折戾主戾。ōng, zhé lì zhǔ lì

准提。娑婆诃。zhǔn tí suō pó hē

意义:若诵此咒能灭五逆十恶一切罪业,能除一切种种病苦灾障恶梦,邪魅鬼神诸不祥事。而能成办一切胜事,令一切所愿皆得圆满。此咒是诸佛心,若有无福、无相、求官不遂、贫苦所逼者,常诵此咒,能令现世得轮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称遂。若求智慧得大智慧,求男女者便得男女。凡有所求,无不称遂,似如意珠,一切随心。《大教王经》云:“七俱胝如来,三身赞说准提菩萨真言,能度一切贤圣,若人持诵,一切所求悉得成就,不久证得大菩提果,是知准提真言,密藏之中最为第一,是真言之母,神咒之王。”

咒语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胜迹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法苑谈丛:(二)寺院制度 第二章、佛教的制度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放生问答:动物逃不掉死亡宿命,放生意义何在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这四种花卉在“佛教”中有很大的意义,不知道你见过其中的哪些呢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佛教中的“忏悔”真的有用吗?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菩提】_佛教中的菩提是什么意思_菩提代表什么意思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六度】_什么是六度_佛教六度是什么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放生因果:供养_供养的意思是什么_佛教对供养的解释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唯有佛教能解答千古难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