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2015-01-21 大德居士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这个“与肩挑贸易”,是跟做小贩的人买东西,不要占他们的便宜。这小贩他谋生活很不容易,我们还跟他讨价还价,给他难堪,这就有失厚道,这个是第一个解释。再来,可以延伸到,比方说我们跟人家合作,做事业,决定不要有一个念头,要去占合伙人的便宜,甚至可以“予宜多,取宜少”,这是《弟子规》上的教诲。包含《感应篇》上说的,分多取少,“推多取少”。这一点在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不占人便宜,特别厚道,当时候他跟管仲做生意,一起做,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钱,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只没有计较,他还说管仲家里比较穷,体恤他的情况。

而我们学圣教,一定要从厚道开始学起,我们看“厚道”两字,“厚”,厚德才能载物,而且,这个“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是表这个大地,浑厚。而且,这个“厚”,很憨厚、很敦厚,宁肯自己吃亏,不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厚”表这个意思。而且,“厚”也是慢慢不断的积累,等于是透过自己人生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来培植自己的厚德,要“德日进,过日少”,这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就有更大的贡献。

而“厚道”,这个“道”,应该是时时存仁道、道义,设身处地的存心,这是厚道的精神。具体落实,首先第一个,我们说人要积德,首先要从嘴巴开始积起,“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个嘴巴无德就造罪业。所以第一个,不彰人短,不去彰扬别人的短处,有失自己的厚道。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好在宴请群臣,突然风太大了,把灯火给吹灭了。因为大家饮了酒,难免行为有一点不当,就有其中一个臣子,去拉了庄王的妃子的衣服。庄王这个妃子动作也很敏捷,她被拉了衣服以后,马上就把对方的帽带给扯下来,赶紧去给庄王讲,说有人非礼我,拉我的衣服,你赶快把灯点起来,那个帽带断的人,就可以抓出来。

那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妃子被人家拉衣服了,一般男人可能就不能包容,就要把这个人的错误当众羞辱他。但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很有度量,他说我既然宴请大家,应该让大家尽兴,不能全了妳的意,扫了这么多人的兴,而且因为喝酒有点失态,可能也是会发生的嘛。结果庄王就下令:今天大家尽兴的喝,然后一定要喝到把帽带都扯断,这样才痛快。结果大家听了以后就都把帽带给扯断,灯一点燃,就分不出来是谁了。

后来楚国跟晋国打仗,战局比较危急,结果有一个人驰骋沙场救了庄王。结果后来,战争胜利之后,庄王就对着这个人讲,说往日我也没有特别照顾你,怎么你不顾生死来帮助我?结果这个臣子就说到,就是当初帽带被扯断的那个人,就想着怎么来报庄王这个恩。

所以我们看到,不彰人家的短,是种下这个因,感得别人救他一命。假如庄王当时候彰他的短,那后面,可能他这一次的危难就躲不过了,甚至于当事人都会怀恨在心。所以人一个处事的态度正确了是福,偏颇了就变成祸。所以不彰人家的短,为了不让人难堪,能够掩盖人家的过失。

了凡先生的姑父,沈心松先生,他做得非常好,他还等于是帮人家掩过。因为有一次,他带着仆人一起参加酒宴,结果他底下的人反而都喝醉了,本来他们回来的时候都要划船,下人都喝醉了,变成他主人亲自划船把他们给载回来,让他们的太太赶紧把他们都带回去休息。隔天,沈先生睡得特别晚,他的太太非常好奇,也很纳闷,没看过他这辈子睡这么晚,就去叫他,说你今天怎么睡这么晚?其实他已经醒了,他就是不起床,他说我起得太早,那底下的人一看到我他会很难堪,不好意思,昨天喝醉酒了,还让主人亲自把他们送回来,那因为他喝了酒,今天一定晚起嘛,又看到他不是更难过?他说我等他们都出去工作了,我再起床。所以柔软到不让人家难堪,不让人家没面子。

那我们看到这些故事,反省自己,以前不懂事,不懂厚道的处事态度,有时候跟人家争辩什么事,讲话讲到人家都对不上嘴了,都讲不出话来了,我们还自己觉得很得意,口才很好逼到人家讲不出话来,其实那个都是伤阴德处。所以人明不明理,对自己的人生命运影响很大。

还有明朝一位读书人叫徐文贞,他请人家到家里来吃饭,结果刚好有一个客人起了贪念,把金色的金杯,想据为己有,结果就放在自己的帽子里面。然后,因为这个客人也喝醉了,走路有点颠倒,底下人都在找那杯子怎么不见了?结果这个客人自己倒在地上,杯子掉出来,徐文贞已经知道了,他下人在那里说,怎么找不到,他说我收起来了。结果看这个人倒下去,杯子又露出来,他赶紧过去把那杯子放在他的袖子里面,就不愿意让他当众出糗。所以厚道的人,重义轻利,这杯子也是身外之物,把这个客人他的面子甚至于他的操守就因为这样就毁掉了,他也不忍心。但我们想一想,这个人回到家里,醒过来的时候,咦,杯子本来在帽子上的,怎么会在袖子里面?慢慢他搞明白了,很惭愧。所以古人都是那个厚德做到什么,让对方自自然然生起惭愧,而不是用言语去压别人,去羞辱别人,读书人不干这样的事情。

厚道,第一个不彰人短,再来,不占人家便宜。这不占人家便宜,实在讲,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比方我们历朝历代各国给我们中国送礼,我们一定都加倍还礼给他,这个就是不占人家便宜,而且又特别好客。我们印象当中,小时候比较穷,但是只要客人来,家里面比较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客人吃。

而了凡先生他这个姑父,有一次,他的姑姑、姑父人都很厚道,了凡先生他举了一些跟人相处的细节。其中提到他姑父生病,刚好他们底下一个农民主动的来探望他的姑父,结果来了之后他的姑姑就说到,这个农夫是坐船过来的,所以把船费给他。再来,摆了很丰盛的食物请这个农人。因为人家这么关心她丈夫的身体,这个是非常有情义的人,请他吃了丰盛的一顿。然后,衡量他拿来的礼物,再加倍送还给他。所以礼尚往来,也是一种厚道的精神。

这个让我想起我父亲,就有专门在记录给亲戚朋友这些婚丧喜庆包的礼,比方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人家包多少,都把它记下来,等人家女儿出嫁了,再厚一点包还给人家。所以我们上一辈,甚至爷爷奶奶辈,他们处事,你在很多细节当中去留心,都跟厚道有关。

比方说设身处地,小的时候都有记忆,在路旁,家里的老人、邻居,都煮一锅开水放外面,那是能为那些赶路的人着想。那都不认识的人,但是能为他们想,那赶路口渴,到时候水分补充不足,昏倒了怎么办?甚至于是吃饭时间,都很有人情味的,“来,来我家吃饭”,这都是很厚道。

而这个设身处地,我们看到孔夫子,他假如刚好参加人家的丧礼,在有丧事的人身边,他都能感同身受,自己替他们悲伤,都不会吃饱饭的,就表达那种时时都能体恤别人的心情。

包含《了凡四训》举的十个行善的例子,让我们印象很深。第一个,明朝杨少师荣,杨荣,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摆渡为生,划船的。刚好当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的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得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拿。这就是时时那种厚道,就是体恤到人家有生命的危险,就拼了命的去救。甚至于救完人,对于死去的人还赶紧把他们捞起来,因为能替去世的人的家庭着想。假如这个尸首找不到,古代的人会抱憾终身。所以其实整个《了凡四训》那些故事,我们最要学的,就是他们行善的那个设身处地。包含另外一个读书人,他就是在大雪当中,发现一个人冻到半僵,都快死了,赶紧把他救回去,感同身受。

再来,这个“厚道”第三个点,是能够知恩报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养自己的厚道,时时不忘这一生当中谁对我们有恩德,要常常能够感念,进而能够常常去报曾经教过我们老师、曾经照顾我们的长辈,在春节、重要节庆都可以去看望他们,感谢他们。念恩,还有念旧,人很念旧,不忘这些老朋友。喜新厌旧,人就不厚道,刻薄了。

再来第四,能够不计较,多承担,这样的态度。

第五,能够多包容、多宽恕别人,这也是养自己的厚道。在宋朝,宰相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时候他的同事寇准打他的小报告,常常在皇上面前批评他,他不只没计较,当皇上听了寇准的很多批评,最后可能有一点看不下去了,就给王旦讲,“你看这个寇准,实在有点不妥,常常都批评你”,结果王旦不只没有不欢喜,反而对皇帝讲,他说,“寇准是爱国,我当宰相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过失,所以皇上你应该能体会他是忠于国家。”我想这皇帝听了以后更佩服这个大臣。而且他是宰相,是整个朝廷的表率,他有度量,其它所有的文武百官不就跟着效法。所以王旦包容寇准,光是这一念心,功德无量,带动了整个朝廷宽恕不计较的风气。那我们反过来看,一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位置很高,不能包容,一听别人批评了就跟人家对立,甚至于搞一派一派,那这个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个造的罪业就大了。所以人,位置愈高,愈应该有一种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让这个团体的风气愈来愈好。所以公门好修行,当官的、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影响的面大;同样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公门好造业,他态度不对了,带坏底下的人,带坏风气,这个罪孽就深重。这第五点,包容、宽恕。

我们读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包容的心到这种程度真是令人动容。就是一个司徒,马森,司徒算教育部长,他的父亲四十岁左右才生了孩子,生了一个儿子,家里很宝贝。结果婢女有一天不小心,抱的时候失手,这个孩子跌下去,当场就撞到额头,去世了。他首先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赶紧让这个婢女离开,赶快回家去了。他一个父亲四十岁得子,当下遇到的是丧子之痛,他居然没有动怒,马上为这个婢女着想,让她赶快走。结果自己主动说,是自己的不小心,孩子撞死了。结果他的夫人看了伤心欲绝,控制不了情绪,撞他的身体撞了好几次,突然问了一句话,那个婢女去哪里了?结果她已经走远了。

这个婢女回到家,她的父母了解这个情况,每天向上天祈祷,这么好的人,你不能让他没有子嗣。每天拜天地,祈求神明保佑他还能生贵子。至诚感通,没多久他的夫人又怀孕,就生下来这个儿子就是马森,当了教育部长。而且,这个马森生下来,头这边有一个胎记。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原因?

刚好我当初在澳洲净宗学院学习,有一起参与科学家研究这个轮回转世,是科学家研究的,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个人生出来有胎记,他前世是什么原因?比方说他被人家打,这个地方打得很严重,打死了。那身体坏了,人有灵性。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身体是工具,坏了,再换一个工具。但是他的意念很强,所以意念很强,“啊啊”,这里很不舒服,相由心生,生出来就有胎记。有些人,天生就怕水,你一让他到游泳池练游泳,吓得一身冷汗。奇怪了,别人不怕,为什么他怕得要死?了解到前世溺水死的,所以就很恐惧水。所以人的灵魂不会死,但是,他会产生一个很深的印象,心理的作用,就会影响。谈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什么事情很恐惧的?放下吧,那都是过去了,不要再折磨自己,是吧?还是你这一生想到什么事就都气得发抖,那就是自己讨苦吃,都已经过去了,厚道、包容了,宽恕了。宽恕了别人,也是解救了自己。

那第六,是设身处地,刚刚跟大家提到。其中有一个例子我的印象也很深,有一个读书人,杨诚斋的夫人,她七十几岁了家里有一些仆人,结果冬天很冷,她都一大早起来煮热粥。孩子很不忍心,“您年龄那么大了,还起了大早在那里煮粥”,怕她太劳累。她给她的孩子讲,天气这么冷,佣人起来劳动,肚子里没有点热气,特别伤身体。等于是所有的佣人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伤了身,父母难过,所以这个态度是所有来到他们家的人,跟她有缘的人,她都应该用亲人的心来照顾他们。我想,她这样的领导者一定很得她底下人的爱戴。我们看以前,很多富贵之人,把底下的婢女都教导得非常好,为她一生着想,因为把她教懂事了,以后她出嫁,她的人生会幸福,她用心调教底下的人。

第七,不指责,不给人难堪。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在那边又大骂他一顿,伤了自己厚道,同时也让对方更难受。

韩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一下有点不专注,分了神,把他的胡须稍微烧了一下。当下,他头也没转,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过了一会儿,他可能发觉有点情况,他转头一看,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他说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呢?他底下的人就说,他把将军都烧伤了,已经把他换掉了。结果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家,不要把他换了。

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假如真的被调走了,铁定先处罚,铁定被打,那以后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他不忍心,一点小错误,不愿意责罚人家,要把他叫回来。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一辈子我想都死心塌地跟着韩琦。而不只这个士兵,我想这个故事,这个士兵一定到处讲,所有听到自己的将军这样的包容底下的人,那一定无不感佩将军的度量,这么爱护自己的士兵,那不是整个军队士气都大增。所以我们在想象,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为什么会统领大军?一定都在这些每一个跟下属相处当中,都让下属感觉到他的厚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而这个不指责、不给人难堪,在韩剧“医道”许浚许大夫身上,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他有一次要去考医官,刚好发现有一个地区的病人,他绕路去医治,把这个人治好了,突然要出门的时候,当地的很多没钱看病的病人又来了,他又耽搁自己赶路的时间,帮忙这些病人。结果已经治到约定的时间了,他又打开门,人更多。因为不只这个村落的人,其它附近村落的人听到有这么好的医生,全赶来了。他真的就不忍心离去,后来留到真的已经没办法再留的时候,正要赶路,被其中一个村民万石,把他硬押到家里面去,胁迫他到家里面去,因为他的母亲病得很重,就押到家里去。

眼看他根本就赶不上路了,然后,在让自己没办法考功名了,他还是尽力的帮他母亲医治。然后还把自己身上的银两拿出来,给这个万石,因为他知道他家里很穷,说你母亲体力很衰,要给她买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她才能再吃这些药。当下这个万石感动莫名,然后就痛哭流涕,“啊,都是我害你没办法考试的”,结果这个人在那里忏悔,许大夫很厚道,看他已经这么难过了,还反过来安慰他,他说,“你放心,我这么多天没有睡,我妈妈告诉我,人死后可以好好的睡,这几天没睡没有关系,只要我再加快脚步,还是赶得上”,其实是赶不上啦。

所以光是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很感佩他为人的厚道。厚道的行持举不胜举,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代代都出圣贤人,只要大家能从古人的行持去体会,包含从亲人、你身边亲朋好友的行为当中,你能留心,都能“见人善,即思齐”。

更新于:2015-01-21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