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对待外道的态度

2014-12-22 佛教故事

本篇文字节选自《佛陀的启示》,慧炬出版社1963年出版

佛有一次到憍萨罗国一个叫做羁舍子的小镇去访问,那镇上居民的族姓是迦摩罗。他们听说佛来了,就去拜见他,向他说:“世尊,有些梵志和出家人来到羁舍子,他们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他教义。然后又来了其他的梵志出家人,他们也同样的只解说弘扬他们自己的教义,而蔑视、非难、排斥其他教义。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一直都怀疑而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些可敬的梵志方外人中,到底谁说的是真实语,谁说的是妄语。

于是,佛给了他们如此的教诫,在宗教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是的,迦摩罗人啊!你们的怀疑、你们的迷茫是正当的;因为对于一件可疑的事,是应当生起怀疑的。迦摩罗人啊!你们要注意不可被流言、传说、及耳食之言所左右,也不可依据宗教典籍,也不可单靠论理或推测,也不可单看事物的表象,也不可溺好由揣测而得的臆见,也不可因某事物之似有可能而信以为实,也不可作如此想:‘他是我们的导师。’迦摩罗人啊!只有在你自己确知某事是不善、错误、邪恶的时候,你才可以革除他们......而当你自己确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时你再信受奉行。

佛所教的尚不只此。他告诉他的比丘们:弟子甚至须审察如来(佛)本身。这样,他才能充分地相信他所追随师尊的真正价值。

佛不但准许弟子们自由思考,他的宽大为怀,尤令人吃惊。有一次,在那烂陀城,佛接见了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优婆离。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的在家弟子。摩诃毗罗亲自选派他去迎佛,和佛辩论有关业报理论方面的某些问题,想将佛击败,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佛的观点与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讨论论的结果,优婆离却相信佛的观点是对的,他老师的看法反而错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决定,要慎重考虑一番。因为“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审慎考虑是要紧的。”当优婆离再度表示他的愿望的时后,佛就要求他继续恭敬供养他以前的宗教导师们,一如往昔。

在西元前三世纪顷,印度的佛教大帝阿输迦(阿育王),遵照佛陀宽容谅解的模范,恭敬供养他广袤幅员内所有的宗教。在他雕刻于岩石上的许多诰文中,有一则原文至今尚存,其中大帝宣称:“不可只尊敬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可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难他教的人,当然是为了忠于自教,以为‘我将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严重地伤害了他自己的宗教。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

这种宽容与了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与佛教文明最珍视的理想之一。因此,在两千五百多年漫长的佛教史中,找不到一个佛教迫害他教的例子。佛教也从来不曾因为弘法或劝人信佛而流过一滴血。它和平地传遍了整个亚洲大陆,到今天已有了五亿以上的信众。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论以什么为藉口,都是绝对与佛的教诫相违背的。

顶礼赞叹伟大的释迦牟尼佛!!!

2024-02-04 21:58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就为了一件事,佛陀穿着破损袈裟带弟子乞食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本性法师:面对迫害时,我们应当像佛陀这样做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比丘贪恋色身害相思病,佛陀对症下药使其回头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佛陀前世是兔子?烧身供养修行者助人成佛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觉真法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字概括佛陀精神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慈法法师:要作丈夫要作佛陀世尊 [药师佛十二大愿四]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佛陀弟子大迦叶在王舍城西南的鸡足山入定50亿年等待弥勒佛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宗舜法师:出家人养父母吗_对待家人会因出家而大有变化吗 宗舜法师:出家人养父母吗_对待家人会因出家而大有变化吗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圆因法师:佛陀的四个法宝之三吃素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高僧故事:佛陀净无私的大爱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三宝和一切外道的不正知见 仁清法师:什么是诽谤三宝和一切外道的不正知见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往昔前世供养过诸多佛陀,才能听闻到的两个佛号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高僧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儿子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的几句话,却包含了所有法的教导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佛陀为何拒绝回答这些问题?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学佛应有认真的态度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佛陀与波斯匿王的故事:若无常将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8 佛陀的思想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呷绒多吉上师:《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186)用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来教育,用因果法门来劝导

宣化上人:若能受持《法华经》,一切天魔外道不能给你麻烦 宣化上人:若能受持《法华经》,一切天魔外道不能给你麻烦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重生乎?重死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3)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2)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悲观乎?乐观乎?(1)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佛陀六年苦行的前世因缘

弘化的态度 弘化的态度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许智铭:谈佛陀的随宜方便教学法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一生 第五章 般涅槃

为佛陀理发 为佛陀理发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流浪者群歌 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二章 目犍连尊者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深信因果,跟随佛陀的智慧规划生命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邬金第二佛陀、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三者是同一位上师。【法王如意宝】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卢志丹:佛陀如何医治众生的嫉妒心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佛陀的“十八不共法”:其他神圣所不具的圣德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皈依能够得到多大的功德(胜过二万年供养三千大千世界佛陀千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佛陀故事:究竟什么是幸福?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第二、佛陀的修学历程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一真谛──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一章 佛教的宗教态度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这4件事是佛陀也做不到的,别再求了!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三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思想界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二节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第四节 佛陀的家谱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哪里能找到佛陀?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Z地最殊胜的七尊佛陀塑像 只看一眼便如同亲睹佛陀圣容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3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6

态度决定一切 态度决定一切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八岁童女竟向佛陀提出十大问题 震惊全座

佛陀的道场 佛陀的道场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曾经为居士讲解比丘戒吗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佛陀所教导为什么要慈悲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怡僧法师:《六祖坛经》行由品直讲4 渐修渐悟不是佛陀传承的思想宗旨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历史上第一尊佛像竟下地亲自接受佛陀授记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净土法门法语:这是佛陀教育的三个层次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佛陀讲法,是给众生开药方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佛陀教您居士应当如何持家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学佛人何不试着“向佛陀学习”?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在《善生经》讲若何教导子女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这样解释“菩萨”是什么意思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佛陀箴言:天天说无明无明到底是什么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佛陀箴言:佛经中有关职业与财富问题的开示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九章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佛陀箴言:怎样观佛像?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唐王李世民的话比佛陀的规制还大吗?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拒绝应用神通传教的佛陀--学佛网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葬花吟》引发的联想:佛陀住世渡群生,莫做黛玉收花骨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放生问答:该如何正确对待放生?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摸骨断人往生何处的婆罗门与佛陀的比试--学佛网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西行朝圣 三次拜见佛陀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无畏与鼓声:两位孩童发心,获得佛陀授记

迦叶度外道 迦叶度外道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虔心祈请佛陀加持,我救的不只是一只准备炖汤的鸡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佛陀返乡宏法 佛陀返乡宏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如何对待三种病人

佛弟子可以出于礼节而合掌礼拜外道吗 佛弟子可以出于礼节而合掌礼拜外道吗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住世,世界就能消灾免难了吗?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度化毒龙的故事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佛陀教戒不杀生——我的素生活之边素边想

大乘佛法密意被外道及盗法者所知,是破坏正法丶亏损法事 大乘佛法密意被外道及盗法者所知,是破坏正法丶亏损法事

供养时不可以像外道那样烧酥、烧大麦来供养 供养时不可以像外道那样烧酥、烧大麦来供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