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书院
其他文章
佛教故事
净界法师
素食情怀
更多文章
【2023-10-15】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菩萨像雕塑后,会邀请诸山长老莅临主持佛像开光典礼;很多佛教徒亦参加过圣像开光仪式;也有信众家里要供奉佛菩萨像,先将圣像请到寺院里,
【2023-09-30】寺院每日早晚都有敲钟,早上先敲钟后敲鼓,晚上先敲鼓才敲钟,有称为「晨钟暮鼓」。「钟」用于召集大众,晨钟声响,代表佛门一天的修行开始,卧者须起,大家用功办道,勤修戒定慧。钟声又代表警
【2023-09-30】你看过「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吗?此书带给人们智慧的启示。略说有如下几点:营商之道有三个原则,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问题:(一)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赚钱。(二)我们应该
【2023-09-16】善知识这三个字,闻名为知,见面为识。善是好的意思,恶的反面。但自古至今,僧团内往往是龙蛇混杂,圣凡交差,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认识明辨何谓是善知识。今引用省庵大师所说的八个字,邪、正、
【2023-06-14】俗语说:小事做不来,大事难成就。此是从小事上可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以及办事的态度。因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基础,无论是世间法或佛法都要从基础做起,既能培福又能磨练意志,日积月累的功夫便能圆
【2023-06-02】现实世界的人,对于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有独享的心态,譬如财富是我的,我不拿出来与人分享,幸福是我的,我也不拿出来跟你分享,这件东西是我的,我也吝惜,不愿意给别人用。其实要懂得施比受更
【2023-06-01】「我错了」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用嘴巴说出来。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总有犯错误的时候。一个人成功与否,不是看他有没有犯错误,而是去看他犯错後之态度,和有没有从犯错中吸取教训。许多人
【2023-02-13】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得干不干净呀!
【2023-01-22】一切法都是依因缘和合而生,缘散而灭,相对的,彼此相互依存,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并无我的恒常不变的实体及自我主宰的能力。从无常观及因缘观,一切有为及无
【2023-01-19】一粒米在现代人眼中,谈不上有什么价值,但要知道需多少因缘才能成就这一粒米呢?农夫播种、耕耘、施肥等等,辛劳的付出,还要有阳光、水份等各种助缘,及不遇上天灾,才可享用这粒米。社会上无
【2023-01-09】何谓戒律?戒是有所不为,用来防非止恶:律是有所当为,是我们行为之法则。今期要讨论的是二千多年前,佛教从印度萌芽,经中土所传承之戒律,时至今日是否适用。五戒是佛教的基础教义,包括不杀
【2023-01-09】孝道在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中,是极为重视的一种德行,所谓:百行孝为先。但现今社会,儿女长大后,有能力的都离家自创天地,弥漫着嫌弃父母老人之风气,甚至把上辈作为斗争的对象,这实是值得关注
【2023-01-07】光阴似箭,城市人生活忙碌,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匆匆又一个寒暑,匆匆又一个春秋,周而复始,能否叫时间停下来,好让自己关心一下身心,策划一下未来。如是一年复一年,转眼又白头,着实令人感
【2023-01-07】「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事实,说明宇宙万法都从心而生,并且随时随地在变迁,每秒钟都有变化,没有不变的事。经中告诉我们,世事都是相对而立,所
【2023-01-07】佛陀成道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五比丘,说四圣谛法,即苦集灭道。这四个真实之道理,以世间法来说,我们烦恼生起时,一定有它的原因,烦恼是苦,原因是集;要消除烦恼,必须用正确之方法
【2023-01-03】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正坐,翻开碗。(图五、图六)首先将桌上的碗靠近桌子的外沿摆放,筷子横放在碗前。然后念《供养偈》,开始行堂。(图七、图八)过堂(用斋)
【2022-12-26】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到。所谓随,不是随便或跟随,
【2022-10-04】
【2021-10-28】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