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
大安法师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
佛教因果定律
宣化上人全集
汉传法师
【2024-04-14】发愿要具有持戒、智慧、布施这三种功德。第一,持戒。护持三门,让身口意三门变得清净。身口意清净了,才会有能量和加持,才能真正地度化众生。所以身口意清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说是弘法利生,
【2024-04-13】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谓心不正,心不净,人身就多病。什么叫净心呢?平常无妄想、无杂念,绝对清净,才是净心。有妄想,有杂念、有烦恼,是因喜怒哀乐、人我是非
【2024-04-13】阿罗汉传讲佛法的时候,以三种清净传讲佛法。其一,法器清净。阿罗汉传法的时候,先通过自己的智慧、觉悟去衡量众生的相续,观察这个众生是否是法器,是否是这个根基。知道了众生的相续后,再给
【2024-04-12】学生于初学佛时,将《金刚经》为定课,读诵叁年期间,有一同修介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说明此经之殊胜。后因一位远房亲戚往生因缘,往生时状况不太好,家人并无为他做任何超荐
【2024-04-12】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一个年轻的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出去吃饭,小孩很调皮,不小心把桌子上滚烫的水全部洒在母亲的身上,年轻的母亲瞬间想到的是赶紧照护小孩。怀里的孩子在哭,她一动不
【2024-04-11】一个居士问清净:我儿子上高三了,很不听话,不爱学习,我批评他一句,他就恶狠狠地顶我十句,不管当着什么人的面,让我很下不了台,搞得我现在都怕看到儿子。师父,你说我念哪个咒儿子就听话了
【2024-04-10】我从小生活在佛教家庭,自幼就开始走修行之路,用现代话来说,是听佛菩萨的心咒出生成长的“佛二代”,享受着被信众高高供奉的感觉。当我离开藏区出国的时候,以前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信徒消失了,
【2024-04-10】确实也是,因果甚深难测,我们世间人谁都判定不了,谁也不敢说“你不会堕地狱”。通过这个颂词,我们一方面知道了这个罪恶的轻重,今后自己会注意,就像有智慧的人知道了偷黄金会在监狱里受多少
【2024-04-09】一位朋友谈他学佛的感受时,说他本以为学佛就是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后来才明白学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懂得忏悔自己过往的恶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朋友说起他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历的一件
【2024-04-09】「彼人能於八十七日勤忏悔已,若不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无是处。」如果经过八十七天的勤求忏悔,戒律清净了,戒体完美了,那么你的菩提心,志求佛道的心也肯定坚固起来了,如果得不到坚固
【2024-02-26】“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
【2024-02-25】还宗教场所一个清静!国家宗教局有关领导在上海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将对一些寺庙道观存在的被承包、乱收费、烧天价香及假僧假道等问题进行清理,还宗教场所一个清静。如何
【2024-02-25】【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第三十一愿 国土清净愿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颂曰彼国现是实报土 互见十方如天珠
【2024-02-24】一般我们拜佛,都是有求于佛菩萨,首先佛菩萨有修行的表法。比如观音表的是慈悲的法,地藏表的是愿力的法。这里会让我们跟修行挂钩。但是鬼神不一样,鬼神没有表法。鬼有很多种,有些是孤魂野鬼
【2024-02-24】这个时代,在六根中,因为眼根造业非常严重。眼睛、耳朵、鼻子、舌、身体、意念。这个是六根。先说眼根,首先现在人讲好看,太多的是中看不中用。比如女的,化妆的看起来确实好看,衣服也打扮时
【2024-02-23】鱼求报应汉人能在孩童时代信仰佛教是极为少数,藏人却从小信佛。我很羡慕小时候学佛的人,长大以后对佛法有正知正见。比如父母是佛教徒,孩子长大也会信仰佛教。童真的心中有佛,有一个因果观念
【2024-02-23】《佛子行》讲记著作:无著菩萨讲述:呷绒多吉上师时间:2013年11月12号(藏历九月初十,天降月的莲师荟供日开讲)再讲下一个颂词:唯求自利小乘士,见勤如救头燃故,为利众生功德源,发精进是佛子
【2024-02-22】那怎么做到清心寡欲呢?我们都会讲清心寡欲,可是遇到境缘来的时候,心都清净不起来,欲望就是高涨。那怎么办呢?怎么清心寡欲呢?今天我们研讨这个「逸乐过节」,我们就是好好地能够希望学到一点
【2024-02-22】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情,大慈平等。尔时世尊而说偈言:以深意乐摄
【2024-02-21】若是身心能依止寂静,身远离愦闹,心远离妄想,这样一切当下就是圆满的。若是自己如理如法地去依止寂静处,就没有外界的诤论,也没有内心的烦恼。一个修行人在寂静的山林,除了一些基本的生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