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谁受苦乐

2024-01-20 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第六十二谁受苦乐

有一次,佛陀与众多比丘在前往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途中,遇见了专程前来迎接的摩揭陀国国王频婆娑罗王。

频婆娑罗王带领着众多的摩揭陀人,礼见了佛陀。国王慎重地三次自称姓名,自我介绍后,其它的摩揭陀人,也纷纷上前礼见佛陀,然后围坐在佛陀的四周。

这时,摩揭陀人所尊敬爱戴的尊者郁毘逻迦叶,也在跟随佛陀的比丘众中。摩揭陀人都认得尊者郁毘逻迦叶,知道他是一位无所执着的圣者,但对佛陀却还陌生,因而摩揭陀人都在怀疑:尊者郁毘逻迦叶是不是佛陀的老师,直到尊者郁毘逻迦叶尊称佛陀为老师之后,才不再怀疑。

佛陀知道摩揭陀人不再怀疑了,就开始为他们说法。佛陀先引发他们欢喜学习的兴趣与意愿,然后再教导有关布施、持戒、生天之法,说明五欲的堕落与危险,生死的污秽,离欲的功德,佛法修学方法的清净等这一类「端正法」,使他们具备接受佛法核心法义的欢喜、柔顺、耐性、向上、专注、无疑、明净之心境,接着才说「正法要」,教导苦、集、灭、道等四圣谛。佛陀说:

「大王!应当要知道色、受、想、行、识是生生灭灭的,就像下大雨时,雨滴落在水面上,被打起水泡的生生灭灭一样。

大王!如果能如其真实地了知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那么就能对色、受、想、行、识不执着、不计较、不染污、不恋住,不乐于以色、受、想、行、识是我,这样,就不会再有来世的色、受、想、行、识,而成就『无量、不可计数、无限、止息、寂静』的解脱境界。一旦舍离了此生的五蕴,就不会再有下一个五蕴了。」

听到这里,许多摩揭陀人心想:如果色、受、想、行、识果真都是无常变化着的话,那又是谁活着?是谁在受苦、受乐?

佛陀知道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接着就说:

「愚痴凡夫不曾听闻正法,以为有一个实在的我而执着,但事实上却是无我、无我所;是缘起空之我、缘起空之我所,一切都是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散则灭的。就是所有的苦,也是由因缘的聚集而生起的,所以,如果因缘消散了,苦也就灭除了。如来能见众生生死相续的因缘,就依此而说:有生有死。

我以天眼如实见众生随其业力,从此世之死到往生来世之种种。如果众生身、口、意作恶,会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往生地狱之类的恶处之中;如果众生身、口、意为善,会因为这样的因缘而往生天上之类的善处之中。我深知这些,但我不说其中有一个能说、能感受、能到处经历善、恶行的不变受业报主体。

大王!色、受、想、行、识是常恒不变的呢?还是无常的呢?」

「是无常,世尊!」

「如果是无常,会是苦呢?还是非苦呢?」

「是苦,世尊!」

「如果是无常,是苦,是变易的,多闻正法的圣弟子,会认为『这是我,这是我所拥有的,我就在其中』吗?」

「不会的,世尊!」

「大王!所以,你应当这样学:所有的色、受、想、行、识,这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拥有的,更没有我在其中,应当以智能如其真实地了知。

大王!如果有多闻正法的圣弟子,能够作这样的如实观,便能厌离色、受、想、行、识,能厌离就能无欲,能无欲,便得解脱,解脱后,便得解脱之智:我的生死已到了尽头,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下一生了。」

佛陀说到这里,频婆娑罗王与其它众多的闻法者,远尘离垢,得法眼清净;见法、得法、觉法而自己解决了对法的疑惑,不需要再依赖别人,不再犹豫而证得了初果,于佛陀教导的正法中,无所畏惧。于是,频婆娑罗王从座位起来,向佛陀顶礼,并说:

「世尊!从现在起,我归依佛、法、僧众,但愿世尊接受我为在家佛弟子!从今天起,终身归依,直到命终。」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六二频鞞娑逻王迎佛经》。

二、一般人听到无我,总是难以接受。不是感到害怕,就是觉得善恶业报会无所着落。遇到这种情形,佛陀还是从无常的事实教起,从无常、苦而导入无我。

三、佛陀「能见众生生死相续的因缘,就依此而说:有生有死。」那么,从此生之死到来世之生,到底是如何相续的呢?一般常以具「后有爱」的「有取识」来解说。但对这样的解说,可能又会产生「有一个识」在生死中来来去去的想法,一个统一的、常恒的、固定的「识」又隐隐约约地成形,「我」之邪见又在其中了。以「识」来说明生死相续,还得把握此「识」也是缘起的,相依而无法独存的、无常的、变化的,才不致于又回到「我」的窠臼之中而不自觉。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阿含经故事:谁受苦乐

戒邪淫故事:人生有苦乐 戒邪淫故事:人生有苦乐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苦乐部 第九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苦乐部 第九章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居苦乐中而离苦乐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索达吉堪布: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

星云法师:鬼的形象、好坏、住处与苦乐揭秘 星云法师:鬼的形象、好坏、住处与苦乐揭秘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人生苦乐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人生苦乐

敦伦尽份、苦乐随缘、感念佛恩

苦能忍,乐能忍,苦乐交替也能忍 苦能忍,乐能忍,苦乐交替也能忍

达真堪布:种种苦乐因业生 达真堪布:种种苦乐因业生

苦乐都随缘

苦乐如硬币的两面,要么照单全收,要么全部放下! 苦乐如硬币的两面,要么照单全收,要么全部放下!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使我们承受苦乐果报的根源为何? 使我们承受苦乐果报的根源为何?

心态决定苦乐

认清苦乐是如何产生的 认清苦乐是如何产生的

苦乐都是心在作怪 苦乐都是心在作怪

内心的善恶是苦乐的因 内心的善恶是苦乐的因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此界西方能显苦乐报对心性颂 此界西方能显苦乐报对心性颂

慧律法师:苦乐忧喜舍通通要放下

净空法师: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有享受的想法。决定没有苦乐忧喜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阿难悟证分第六十二 乘一法师:楞严八十分义 阿难悟证分第六十二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二、培养良善的习惯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二、培养良善的习惯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五、正见破无明 五蕴成假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五、正见破无明 五蕴成假我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六、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一、融入团队 利人利己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一、融入团队 利人利己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四、走进佛法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四、走进佛法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三、生命真正的价值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七讲 从内心深处寻找苦乐源头 三、生命真正的价值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宏圆法师:苦乐贫富的背后都遵循着因果定律

《篱笆、女人和狗》片尾曲-《苦乐年华》李娜,经典歌曲百听不厌

海涛法师:什么是善恶自造苦乐自招? 海涛法师:什么是善恶自造苦乐自招?

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 如何利用尽量生活中出现的苦乐感受来修心?

遇到快乐之事便欣然希求,碰上痛苦又不堪其扰。该如何对待苦乐才好? 遇到快乐之事便欣然希求,碰上痛苦又不堪其扰。该如何对待苦乐才好?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 前世业力是如何决定每个人的苦乐?这与宿命论有何不同呢?

智慧法语:佛说一切苦乐都不能动摇这种人的心 智慧法语:佛说一切苦乐都不能动摇这种人的心

轮回中的苦乐都是因缘而生,因此轮回苦乐参半,应该有避苦求乐的机会和方法。是吗? 轮回中的苦乐都是因缘而生,因此轮回苦乐参半,应该有避苦求乐的机会和方法。是吗?

所有人都愿意得到快乐,远离痛苦,但世人的感受苦乐情况却大不相同。原因何在? 所有人都愿意得到快乐,远离痛苦,但世人的感受苦乐情况却大不相同。原因何在?

任何人的苦乐 都有前因后果 任何人的苦乐 都有前因后果

智慧法语:苦乐都得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代替 智慧法语:苦乐都得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代替

苦乐都得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代替 苦乐都得自己承担,没有人可以代替

每日一禅:人生苦乐取决于心 每日一禅:人生苦乐取决于心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苦乐是假象,价值才是真相

每日一禅: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 每日一禅: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

人生苦乐无常,如何保持平常心呢

人生境遇,苦乐无常,如何能保持平常心呢? 人生境遇,苦乐无常,如何能保持平常心呢?

每日一禅:苦乐随缘 每日一禅:苦乐随缘

苦乐参半福报有限 诸佛成道却在人间 苦乐参半福报有限 诸佛成道却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