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2023-10-01 曹洞宗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然以前者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其说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为正位,臣为偏位。正位即空界,偏位即色界。

良价(807-869),少时在家乡诸暨随师出家,青年时期到嵩山受戒, 之后遍游禅林。他先去南泉(今安徽贵池境内)参谒普愿(748-835),深领紊契,随后又往沩山(今湖南宁乡境内)参谒灵佑(771-853),再在云岩(湖南潭州境内) 从师昙晟并受心印。昙晟圆寂后,良价离开云岩又先后云游了鄂州、袁州、吉州、宣州、建昌等地。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来到宜丰洞山,当他涉趟洞水时睹影顿悟, 因是终止云游,从此驻锡洞山,宣讲他所悟是的禅宗新法,一时四方徒众纷纷前来学法。良价的弟子本寂(840-901)在洞山学法数年,后到曹山(今江西宜黄境内)统扬师法,遂使宗风大举。由于良价住洞山,本寂居曹山,所以禅林中把师徒两人创立、弘扬的新禅宗称为“曹洞宗”(不言“洞曹”而言“曹洞”,惟语顺而已)。

良价圆寂后,洞山众僧推举道全为洞山住持。道全进一步发展了曹洞宗,为洞山禅学作了了承上启下的贡献。

曹山法系四传之后便断绝。良价另一法嗣道膺(835-902)一脉绵延趋盛,传到天童正觉(1091-1157)时,曹洞宗再度广扬天下, 国内许多著名禅林都是由曹洞宗法嗣所创,正所谓“今天下举宗者,往往推少林,而少林所宗者盖曹洞也”( 赵宝俊《少林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早在良价住持洞山时, 便有位叫瓦室能光的日本僧人到洞山参师良价,并在洞山住了30年。 新罗( 今朝鲜) 僧人利严(870-936)曾嗣法于道膺,归国后在须弥山建广照增,创须弥山派。公元13 世纪初,日本僧人道元又将曹洞宗传入日本,开立日本曹洞宗。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曹洞宗信徒已发展到1000多万人。

良价的禅学思想 良价禅学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他涉足洞山时,他看到水中映着自己的倒影,顿时“大悟彻悟”,由是作偈语: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须应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良价认为无须四处去求佛,佛在性中,心即是佛,觉悟不假外求,得道靠顿悟,用不着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终年修行来渐悟。此后,良价陆续作了《玄中铭》、《五位君臣领》、《五位显诀》等偈颂,用“正”、“偏”、“兼”3 个概念配以君臣之位来对其教义加以阐述:

所谓正位,即是君位,含体、空、理,指本来无物,唯真如是本位。偏位即臣位,含用、色、事,指万物有事相。偏中正,即臣相君,指唯见真如,不见事相,舍事入理,摄用归体。正中偏,即君视臣,指唯见事相,不见真如,背理就事,从体引用。兼即君臣合道,指将体用、真俗、事理、净染统一起来,正偏兼带,事理混融,内外和合,非染非净,非正非偏。

“五位君臣”说把万法根源归于佛性,以佛必赤世界最后的精神本体,即君位,而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只不过是这个本体所显现出来的现象而已。

曹洞宗禅风以回互细密见称,其宗旨认为万物皆虚幻,万法本源为佛性,这正是良价禅学思想的体现。

良价除作了《玄中铭》、《五位君臣颂》、《五位显诀》外,还撰有《宝镜三昧》、《纲要偈》、《新丰吟》。此外还编纂过《大乘经要》一卷。良价的言语经其弟子整理成《曹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各1卷,被曹洞宗信徒视为经典。至于良价的其他诗作及玄言则散见于历代有关宗教著述中。

良价于唐咸通十年(869)端坐圆寂,唐懿宗赖良价以“悟本禅师”法号。 良价身葬洞山,立以石塔,号“慧觉宝塔”,后世俗称“价祖塔”。

洞山普利禅寺 唐大中十三年(859),良价云游到洞山, 在此募邑民雷衡之地建广福禅寺,衡施以环山肥田3000余亩作寺产。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北宋咸平年间,广福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绍圣五年(1098),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特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今葛溪,洞山禅寺前)之上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单拱石桥──逢渠桥。元初, 县人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曹洞宗祖庭遭到极大破坏。明万历年间,寺基丈量入公产版籍。至崇祯年间,本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洞山,特延请匡山高僧净聪到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张扬曹洞正宗,四方僧侣自远而至者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1672),是时洞山寺宇已更名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在后法堂门楣正中立起大匾,上书“佛在性中”,对良价的禅学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洞山现存禅迹及宗教主要景观有后法堂、价祖塔、佛塔林、逢渠桥、夜合山、拐杖山、木鱼石、考功泉、聪明泉及罗汉松等。佛塔林规模甚大,仅洞山禅寺周围各山头,就有自唐至清历代佛塔大小近50座,其中“慧觉塔”(良价墓塔)被中外曹洞宗僧徒奉为祖塔。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整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

1981年4月, 日本宗教事务开发课课长滨名德永和日中友协宗教者恳谈会事务长铃木信光等一行3人到洞山考察,目睹后才确认洞山为曹洞宗发祥地。同年9 月7日,日本佛教史迹考察团松田文雄一行16人再次到洞山参谒。1985年11月,日本曹洞宗研究会申村健治一行4人来洞山参拜。通过这几次佛事访问, 中日曹洞宗学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024-02-04 21:51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从春秋至汉魏时期的发展

闻香:香道发展的关键所在 闻香:香道发展的关键所在

刘余莉: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 刘余莉:克勤克俭使事业发展壮大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教禅思想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二)

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姚卫群:佛性观念的形成和主要发展线索

魏道儒: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的对立、协调与融合发展 魏道儒:西方净土与唯心净土的对立、协调与融合发展

魏道儒:禅宗的创立与起源考辨 魏道儒:禅宗的创立与起源考辨

杨维中:第五章 唯识宗的创立 第二节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杨维中:第五章 唯识宗的创立 第二节 窥基与唯识宗的创立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创立黄羊山养道法会弘常住永明宗普照大师传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巨赞法师:般若思想在中国汉族地区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禅宗五家七宗——曹洞宗

临济宗的创立及发展 临济宗的创立及发展

临济宗的创立:黄檗希运禅师 临济宗的创立:黄檗希运禅师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四)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四)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三)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三)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二)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二)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一)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一)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风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风

日本佛教曹洞宗开山祖——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日本佛教曹洞宗开山祖——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曹洞宗法脉 曹洞宗法脉

曹洞宗五位君臣 曹洞宗五位君臣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纵观曹洞宗 纵观曹洞宗

丛话禅门五宗:曹洞宗 丛话禅门五宗:曹洞宗

禅学的黄金时代: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禅学的黄金时代: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洞山不语说曹洞——曹洞宗 洞山不语说曹洞——曹洞宗

曹洞宗禅诗 曹洞宗禅诗

曹洞宗历史 曹洞宗历史

以曹洞宗为中心 以曹洞宗为中心

曹洞宗禾山一支归宗南岳之一证 曹洞宗禾山一支归宗南岳之一证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源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源

曹洞宗创始人——本寂禅师 曹洞宗创始人——本寂禅师

曹洞宗的创立和发展 曹洞宗的创立和发展

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 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

话说曹洞宗 话说曹洞宗

曹洞宗渊源 曹洞宗渊源

禅宗五家:曹洞宗东渡 禅宗五家:曹洞宗东渡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曹洞宗法脉。 曹洞宗法脉。

曹洞宗道元法师 曹洞宗道元法师

曹洞宗祖庭 曹洞宗祖庭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曹洞宗法脉 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曹洞宗法脉

陈星桥:充分发掘佛教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双缘养老模式——从河北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谈起 陈星桥:充分发掘佛教优势资源 创新发展双缘养老模式——从河北盐山县渤海双缘安养院谈起

中国素食发展---路在何方 中国素食发展---路在何方

韩廷杰教授: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 韩廷杰教授: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

广州素食 单一到多元的多样性发展 广州素食 单一到多元的多样性发展

寂静法师:发展自己时如何不伤害他人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绿色发展 无锡越来越"节约"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 高振农教授:台湾佛教发展得益于大陆僧人的努力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高振农教授:《坛经》中人间佛教思想对中国佛教发展的影响

素食可控制前列腺癌发展 素食可控制前列腺癌发展

略论素食的起源与发展 略论素食的起源与发展

星光“义工”创立的“陀罗尼针”消五业立竿见影 星光“义工”创立的“陀罗尼针”消五业立竿见影

佛教名词:佛教_中国佛教_中国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佛教名词:佛教_中国佛教_中国佛教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中国未来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中国未来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重磅!学诚大和尚澳洲演讲 提出佛教发展新课题 重磅!学诚大和尚澳洲演讲 提出佛教发展新课题

班禅:开展健康公益项目 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 班禅:开展健康公益项目 助力西藏高质量发展

惟贤长老:佛教对素食传统形成与发展影响

佛与人生:常旸法师:科技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 佛与人生:常旸法师:科技的发展到底是好是坏?

科学的发展,心的贪欲也跟着升级

日本首相视“细胞农业”为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重要方针 日本首相视“细胞农业”为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重要方针

浅议药师坛城的起源和发展 浅议药师坛城的起源和发展

佛教发展:什么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介绍 佛教发展:什么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介绍

佛教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佛教发展: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时期

佛教发展: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佛教发展: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佛教发展:什么是汉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历史源流 佛教发展:什么是汉传佛教?汉传佛教的历史源流

佛教发展:藏传佛教五大宗派 佛教发展:藏传佛教五大宗派

佛教发展:什么是北传佛教?北传佛教是什么意思? 佛教发展:什么是北传佛教?北传佛教是什么意思?

佛教发展:什么是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介绍 佛教发展:什么是南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介绍

藏传佛教密宗的发展历程 藏传佛教密宗的发展历程

济群法师:佛教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何? 济群法师:佛教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如何?

创立台湾第一个纯素服饰品牌和纯素生活节 创立台湾第一个纯素服饰品牌和纯素生活节

放生会不会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 放生会不会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

适合职场发展的「六度」 适合职场发展的「六度」

这位徒弟从几千块钱发展到十几亿,是这样的力量支持他(梦参老和尚) 这位徒弟从几千块钱发展到十几亿,是这样的力量支持他(梦参老和尚)

在外地工作,老婆想让我回家发展该如何取舍? 在外地工作,老婆想让我回家发展该如何取舍?

自由发展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发展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发展的可怕 自由发展的可怕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我执会障碍无限智慧与悲心的发展 我执会障碍无限智慧与悲心的发展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六、禅宗的独特思惟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七、结论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七、结论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五、天台与华严的思惟特徵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五、天台与华严的思惟特徵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二、中国思想之特性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二、中国思想之特性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一、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一、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之差异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四、魏晋佛教的思惟展开 张曼涛教授: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四、魏晋佛教的思惟展开

宝莱坞明星夫妻Genelia和 Riteish Deshmukh创立纯素企业

廊坊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 推动野保事业发展

药师山·紫雲居士:回顾药师山及未来发展以学习菩萨道精神——说明推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动 药师山·紫雲居士:回顾药师山及未来发展以学习菩萨道精神——说明推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动

中国一直扶持的柬埔寨,现在发展如何?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

超越肉类创造可持续发展数字中学课程 超越肉类创造可持续发展数字中学课程

业露华:百丈怀海与中国禅宗之发展 业露华:百丈怀海与中国禅宗之发展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