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大师:佛学的人生道德

2023-08-01 太虚大师

佛学的人生道德,即是从佛教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略说人生道德之大概。

一、以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错误

在中国,向来有许多学者及一般的人,因为没有了解佛法,就对佛法作种种误会的批评,以为佛法是非伦理的、非人生的;尤其是近年来讲中国哲学和人生哲学的,误解得更加利害。实则佛陀之说法,其动机虽是很广大的普为一切众生,而说法的中心对象,则仍在人类众生,故佛法实是人类众生的佛法,佛所说的一切学理和道德都是未离开人间的。所以说佛法非伦理、非人生,只要是稍稍研究过佛法的人,闻即知其误。

二、众生升沉以人为枢纽

依佛典说,一切众生都是佛陀说法教化的对象。一切众生是包括了一切的动物,动物中有人类及更上等的和其他低等的动物,故佛所教化的对象是很复杂的,有知识程度比人类下几等的,亦有知识程度超越人类以上的。虽然如此,但以人类为一切众生上下升沉的总枢纽。因为在人类中不努力行善而堕落了,就成为很愚蠢的知识程度不及人类的低等动物;若在人类中更求精进修养的向上,则就成为思想和智慧等都超越人类的动物了;可知上升下沉的枢纽,完全操诸人类。那末,我们应怎样注意人类才好呢!

三、人于一切众生中最富创造力

所以要特重于人类,就如俗语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因人类在一切众生的万物中,意识上多自由活动的力量,富于创造性,多闻博学,知识深刻。对于古人遗流下来的。一切文化道德等等,不但能完全接受过来,同时还能于中有思考力,起一种是否确实的拣择真理的作用。故人类虽为许多众生中之一类,而高过其他的众生,能以知识研究一切事物,并能以多人的知识来作种种交换互助,在交换互助中完成创造的进步。佛就是观察到人类众生有如此特殊的力量。所以在人类中现身说法度人了。

四、佛法中五乘共法最重人生道德

佛说的一切教法,可总括为三类;一、大乘教法,二、三乘教法,三、五乘共法。这五乘共法的教义,是说明由人乘进到天乘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佛乘的进化论,而以人生为进化的基础。这五乘教法最注重于人生道德,为五乘人所共同修学,所以叫做五乘共法。普通人批评佛法为非人生、非伦理,是因为他们对于佛法只知出世的三乘教法,而没有了解到普遍的大乘教法和五乘共法的意义。其实佛法的根本在于五乘教法,就是重在说明人生的道德教人应该养成怎样善的思想和善的行为,方算是人生社会合于理性的道德,那末,批评佛法为非伦理、非人生的谬见,也可以不攻自破。

五、善生经之六方与儒家五伦

在许多佛经中,有一部叫做善生经。善生是佛世一个长者的名字,因佛为此人讲说此经。故就以人名为经名。善的意义即是道德,是明人类由善业为因得生为人类,是由于过去善行之因所以得到现在善行之果,人类的生命便在这善因善果中保存著、维持著。但要把这善因善果的生命继续维持到将来,使之不失,则依然需要行的道德,因这完全是善的道德的结果,若没有善的道德,便要堕落而失却人的生命了。

善生经还说明礼拜六方的意义。因印度当时有礼拜六方的风俗。佛因随机说明礼拜东南西北上下六方,各有意义;礼东方时如礼父母,应生孝敬之心;礼南方时如礼师长,应起敬重之心;礼西方时如礼夫妇,夫妇之州应当和睦与爱敬:礼北方时如礼君臣,应明君臣相资相助相济相成之理;礼下方时如礼主仆。须明主慈仆从之义:礼上方时如礼神圣,对于一切宗教所崇奉的佛和圣贤等要其有正当的崇仰和敬礼。这样东方如父子,南方如师弟,西方如夫妇,北方如君臣,下方如主仆,上方如宗教;人生在六方中,时时刻刻可以产生出敬爱之心,这敬爱心的维持和不失,人生就时时刻刻在道德中过生活了。

儒家所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故谓之伦理。他与善生经六方的意义颇为相类,如君臣、父子、夫妇都是相同;师长、主仆等的礼义,即可摄入朋友、兄弟之中了。所以善生经的六方和儒家的五伦,对于人生伦理道德的发明,实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那么、儒家的五伦既是人生伦理道德,佛的六方又何尝非人生伦理道德昵?

六、人生道德之十善与五常

佛教的人生道德的标准,便是十善。十善从消极的方面说:一、不残酷杀害生命,二、不偷盗他人的财物,三,不邪淫别人的妻女;这是从身体行为动作上说的。还有在口头言语上的,则有四种:一、不说谎话,二、不绮语,三、不两边搬嘴播弄是非,四、不恶口骂人。在意识上,则有三种:一、不起非分的贪求,要达到一种目的,必须择正当的手段与方法:二、对一切人和一切事不起嗔恨心,其反面即是慈悲和平;三、对于一切学问,须以广大的智慧来充分的了解,不局于一隅,自作愚痴。这是从消极边说,若从积极边说,则此十善即是仁、义、礼、信、智的五常:不残杀即仁爱;不偷盗即义利;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的四种即是信;意识上的不贪、不嗔、不痴的三种就是智。可知佛教的十善道德,就是儒家的五伦道德,而且是更加周密详尽的。

七、以自他二方现未二世均益为善

上面曾说善生、十善,此善字,便是佛教以之发挥人生道德的根据。但佛教所说的善,究竟到如何程度才算是善呢?善的定义如何?简单点说,我们平常在行坐语默出入往还之间,凡是起一念行一事,于自于他有利而无害有益而无损,不但现在如此,即未来也是如此,在现未二个时代上,都合于自他两利的原则,这便是对于善字所下的定义,也是佛教说一切道德的基础。

八、自他俱利之精义

佛经中常说:凡做一切事业,都要自利利他。这自利利他表现于行事上就是道德的行为。若说明之,是有很精微的意义,和前说的六方、十善、五伦、五常的人生道德比较起来,要更来得普遍与适宜。因为自他的范畴应用非常广大,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其他的人都是他;不但其他人类是他,即所有一切众生都属于他;此义非常广泛与普遍,无处不适用。不但他义是如此,即自之一义亦非常普遍。如以一人单位为自,则余人为他;若以一校单位为自,则此校以外为他;乃至以中华民族单位为自,则国际的其余各民族为他;再扩之以全人类单位为自,则其余众生为他。是知自他是从相对上显明,并无固定的范围,虽无固定的范围,而其中自他在相对时各有其分齐,豪不紊乱,如人和人间之自他,国和国间之自他。本此自他,凡有所作所为,皆以自他两利为前提。知道自他普遍的原则,就可以做到自利利他了。

九、以不害他及能利他为道德

从自他两利的道德的标准上。依于佛典说明道德的行为,则凡一切行为是害他的即是两害,一切行为是利他的即是两利。故佛教的道德行为,以不害他为消极的道德。以能利他为积极的道德:这就是佛教人生道德的结论。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智光大师:业务繁重,“过劳死”迫近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星云大师: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星云大师:观音菩萨十二大愿

星云大师:做人难 难做人 星云大师:做人难 难做人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从宇宙之浩瀚,看人类之渺小,人生有多苦短?

星云大师: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星云大师:来意不诚退回原处

星云大师: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星云大师: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星云大师: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序言 星云大师: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 序言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开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星云大师: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十)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二)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六)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九)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无垢性品第四)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星云大师:婆媳与母女

星云大师解读《心经》中的九个层次 星云大师解读《心经》中的九个层次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嘱累品第十三) 太虚大师: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嘱累品第十三)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印光大师:精诚感现大师相,摹写威仪仰净宗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莲池大师:杀劫由来 莲池大师:杀劫由来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莲池大师:持斋功大 莲池大师:持斋功大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莲池大师:雁痛生离 莲池大师:雁痛生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生老病死人生苦,两位长寿老人,结局却不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内心独白——学佛修行改变我的人生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这是宗喀巴大师留给我们的殊胜修法,切记! 这是宗喀巴大师留给我们的殊胜修法,切记!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