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佛陀_释迦牟尼佛_佛祖

2023-07-12 佛教名词

佛陀(佛教创始人)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为佛教用语。梵名Buddha ,巴利名同。又作浮头、没驮、步他、馞陀、复豆、浮屠、浮图。意为觉者、知者。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华人民间也将佛称为佛祖。

含义

(一)指释迦牟尼。

(二)觉知三世一切诸法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示现于人类历史上之佛陀,唯有释迦牟尼。但依经典所载,则有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诸佛。如过去有燃灯佛等诸佛,未来则有弥勒佛等诸佛示现。十方,例如著名之东方阿閦佛、西方之阿弥陀佛等。又摄大乘论释卷十五有诸佛同一法身,三世十方诸佛亦即一大法身佛之说。又以众生皆具佛性之故,遂有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即身成佛或即心即佛等说,进而有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说。

十种德号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圆满成就的佛陀,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达到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境界,所以诸佛都有十个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有时分别作无上士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有五眼、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佛身有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等,大乘佛教称佛还具有三身、四智、十种大乐、十八大空等。

佛陀纪念馆

佛陀纪念馆位于高雄市大树区,2003年举行安基典礼,12月25日竣工。纪念馆占地约100公顷,坐西朝东,前临高屏溪,背靠山谷,是一个布局谨严、气势宏伟的建筑群。穿过礼敬大厅,正中是开阔的成佛大道,两侧相对而列各4座宝塔。大道末端,是可容纳万人的菩提广场和主体建筑正馆,正馆后方则矗立着连基座108米、目前世界最高的铜铸坐佛佛光大佛。纪念馆暨各展馆将收藏、陈列包括佛牙舍利在内的众多珍贵佛教文物,供人们参观、礼佛,并开展佛教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

在开幕典礼上,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表示,佛陀纪念馆是集合百万信徒的力量共同建成的,不是哪个人的,属于佛陀、十方大众和历史文化。星云大师在江苏出生、出家,屡经战乱,后辗转到台弘法并创立佛光山。这位高僧结合自己的经历,剀切地说,和平是珍贵的,希望两岸和平、世界和平。

率团来台祝贺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心澄法师在致辞中表示,两岸佛教界都信奉释迦牟尼佛,可谓法乳一脉;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历史告诉我们,世界需要和平,两岸需要和合。今天,两岸佛教界通过佛教特有的法会形式来祈祷世界和平、两岸和合,正是同宗、同祖、同源的一家人的同愿同行。两岸佛子共同祈愿两岸人民永远幸福、和谐。

心澄法师代表中国佛协向星云大师致赠了一尊金佛坐像。据悉,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也向佛光山发来贺词。

佛陀纪念馆落成被视为佛教界盛事。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来自海峡两岸及五大洲的各界人士、数万名信徒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典礼。佛光山方面预计,持续到明年元旦的开幕庆祝活动将吸引50万的参观人次。

释迦牟尼

佛陀,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意思是觉悟的人。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尊称。

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29岁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含有更加深密的含义,浅显的解释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

佛陀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的道成肉身。佛陀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佛陀所说的修行方法,修行六度万行,便有成为佛陀的可能,到了佛陀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神迹,但那不是佛陀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佛陀的完美德行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佛陀以人间的肉身,示现完成无上的大觉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及时以此人间的肉身,追求无上的佛果。

佛陀既然有肉身,所以他是社会上的历史人物。唯其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记录,故对释迦佛陀,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对于佛陀的年代,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根据近世学者的考证结果,已认定佛陀降生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顷,入灭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佛陀的父亲,名叫净饭王,佛陀的母亲是摩耶夫人,尊称为摩诃摩耶(伟大的摩耶),然在佛陀生后,仅仅一周之后,便去世了。因此,佛陀是在其母亲的胞妹,也是佛陀的姨母及父王的爱护之下,长大成人。不过,当他没有出家之前,大家都称他为悉达多太子。他那位姨母,是和摩耶夫人同时嫁给净饭王的,叫做摩诃波阇波提(后出家号大爱道比丘尼)。佛陀出家之前,也和常人一样,娶了他舅舅的女儿耶输陀罗(名闻)为妃子,并且生了一位小王子,名叫罗睺罗。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破僧事卷三的记载,出家之前的悉达多太子,有三位妃子,一为耶输陀罗,二为乔比迦,三为鹿王。依照一般的传说,佛子罗睺罗是由佛陀指腹怀孕的。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悉达多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及以修道的行者,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二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所派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亦在此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亦未取菩提,遂出苦行林。此时,共修的五位行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海云继梦:佛陀成道的那个境界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电影《一出好戏》起底人性,佛陀所说“凡情 20 法”贯穿全片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莲池大师: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 大雁塔上的释迦牟尼足迹碑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28 岁男子车祸死亡,两亲家竟互责“佛祖与上帝不显灵” 28 岁男子车祸死亡,两亲家竟互责“佛祖与上帝不显灵”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佛陀不止释迦牟尼,原来有这么多尊佛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这4种人,连佛陀都会偏爱,修佛也是事半功倍,你知道吗?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佛门礼仪常识:佛教寺院巡礼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人? 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同一个人?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 法苑谈丛:(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