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是怎么来的?

2023-04-29 情感婚姻

七情六欲,六根五欲,一般是用来泛指人的各种感情和欲望,但其实这并不是佛法中的用语。在传统的佛法里面,只有六情五欲的说法,而不是七情六欲。我们就先由佛法中的六情五欲来探讨,然后再来说明七情六欲的部分。

在佛法里面,六情其实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只是六情是比较早期的翻译用词,后来就都翻译成为六根了。例如在《大智度论》中有说:【六情、六尘和合,故生六识。】(《大智度论》卷六十八)。这里很明显的是在说六根和六尘相触而出生了六识。所以可见在这里的六情指的就是六根。那什么又是五欲呢?在佛法里面,五欲有两种说法,较为广泛而全面的说法,指的是众生的眼、耳、鼻、舌、身等五种感觉器官,所接收到的色、声、香、味、触等这五尘境界;而这一切有情众生所见到的五尘境界,其实并不是色身之外的五尘境,而是由五扶尘根摄取了外五尘的讯号,透过神经传导到五胜义根大脑中,而由如来藏把这些电化学讯号,转变成为好像身外的五尘境一般,其实都只不过是像镜子所显出的种种影像罢了。这五尘境界,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因为有情众生的如来藏心中,含藏有许许多多的贪、瞋、无明等等的烦恼种子;也因为过去曾经把这些境界不同的韵味,熏习到如来藏心中去了,所以当这些色、声、香、味、触等影像出现的时候,相应的贪、瞋心行就又重新出现了。有句谚语说色不迷人,人自迷,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一切有情众生的根本,同样都是本不生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但是因为这个本来清净心中,同时又含藏着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使得众生不明了自己有这样的本觉心,因此而不觉心动,而由本心如来藏出生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然后这个本心如来藏,又依着外尘境而变现出六尘境界相;又同时变现出能见境界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心,来了别这六尘境界;在了别了境界相之后,则又产生了贪爱或是瞋恚心,然后又以为这些虚妄变现的境界是真实的,所以对于这些觉受就相应不断,并且在心中坚固地执着这些境界而不肯舍弃;因此就产生了种种的欲念以及烦恼,然后就生起了种种的身口意行,造作诸种的善恶业;之后又因为所造作的这些业种而成就异熟果报,因此在三界六道中不断地轮转生死,遭受种种的苦果。除非到有一天,能够依止三宝修学,而且明心见性之后,才能够如实现观到这些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推究起来,就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无始无明以及一念无明的缘故。而在有情众生觉悟这个道理之前,大多不会觉得自己依因缘所生的六识心是虚妄不实的;也不会觉得自己所追求的五欲六尘境界,只是虚妄不实的影像;所以就会觉得人生在世就是要宝爱自己,能够了别境界的六根、六情以及六识心,把握短暂的人生,尽情地享受五欲之乐,这样才算是不虚此生而了无遗憾。像是最近很流行讲究美食,以及种种奢华的享受,就是这样的心态,而完全没想到像这样追求五欲之乐,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卷十七之中,就用了许多的譬喻来形容众生追求五欲的愚痴以及危害。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这真是悲哀啊!众生经常被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所苦恼,但是还是不停地去追求;而得到这五欲之后,苦恼反而更为严重,就好像用火去烧烤身上的疥疮一样痛苦。去追求五欲,对自身没有丝毫的益处,就像狗儿总爱咬着没肉的骨头一样;去追求五欲,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争执,就像是群鹰在争食一块肉,而彼此之间互相攻击;去追求五欲,就像是执持着火把逆风而行,最后一定会烧到自己的;去追求五欲,就像是用脚去踩毒蛇,一定会被它反咬伤害的。五欲本来是虚妄不实的,就像是梦中得到的东西,在醒来之后也就消失不见了;五欲是不长久的,只像是向人借用片刻,很快就要归还了。但是世间人却被虚妄不实的五欲所迷惑,因为贪爱而不断地追求五欲境界,一直到死都还不肯舍弃;还因为不断饥渴的追求,造作了无量的恶业,而使得自己在未来世,必定免不了要去受无量的苦果!

为了要防止五欲的危害,所以佛陀就会教导弟子们,应该要向内收摄自己的六根,不要随意向外攀缘五欲境界。在《法句譬喻经》当中,佛陀就说了一个偈语,来提醒大家应该要【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法句经》卷一)。关于藏六如龟,在佛世时,有这么一个典故:是说有一位比丘,他独自一人在树林中静坐修行,希望能够在道业上有所实证。不过这位比丘,心中的欲望却很浮动,总是随着色、声、香、味、触等等的境界而起伏不定,像是每天托钵所得到的饮食的好坏,还是天气的变化,都会让他的心情受到影响,有时欢喜、有时忧愁,始终没有办法安定下来。这位比丘就像这样子修行了十二年,始终都没有办法得道。他心里就开始想说:为什么我用功了这么多年,依然还是一个凡夫呢?有一天,佛陀感应到这位比丘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了,于是就变化成一位沙门,来到这位比丘所居住的树林,和他一起修道。有一天,他们一同看见有一只乌龟从河里爬上岸来,这时候又来了一只饥饿的狐狸在寻找食物。狐狸一看见乌龟张口就咬,而乌龟为了保命,立刻就把头尾以及四肢收到龟壳里去了。狐狸努力了半天还是没有办法吃到乌龟,就只好悻悻然地离开了。乌龟等到狐狸走远了,就把头尾四肢伸了出来,悠哉地爬回河里去了。佛陀这时就对比丘说:你看世间人,还比不上这只乌龟呢!当乌龟遇到危难的时候,还知道要收头尾四肢。可是大部分的世间人,却完全不知道无常鬼就在身边窥视着,随时准备要夺取自己的生命,却还不断恣情地放纵自己的六根,追逐外在的五欲六尘,造作种种恶业,而使得烦恼魔、死魔等有机可乘。因此就不断地随着业力的牵引,在六道中轮转,无止尽地遭受百千万种的苦难,而没有休止的一天。佛陀接着就说了这首偈语来劝告比丘,要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这位比丘听闻了世尊所开示的这个偈语之后,忽然间心开意解,他就断除了对世间五欲贪求的心念,而专注地用功修行,因此在不久之后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其实不仅仅是二乘解脱道,要收摄六根,防意如城。,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同样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譬如《大宝积经》中,有经文说:【是菩萨能摄护身口意业及六情根,常起善业。】(《大宝积经》卷九十四)。只是菩萨的智能较为深利,不但能够看穿六根以及五欲的虚妄不实,明了一切有为法都有如梦幻泡影一般;并且知道六根、六识以及六尘,都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与如来藏平等平等。所以并不会像二乘人那么畏惧面对五欲六尘,也不会在五欲六尘的境界上来用心,而是在犹如梦幻的境界中行菩萨行、作梦中佛事,摄受众生同向佛道。

前面说明的色、声、香、味、触等五欲,是最为广泛而完整的说法,因为函盖了五官所接触到的所有境界;但是五欲,另外还有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财、色、名、食、睡等这五种粗重的贪欲。所谓财欲,就是指贪爱世间的资财,甚至为了追求财物,杀、盗、淫、妄等等的大恶事都做得出来;或者是悭吝而不肯布施,因此而下堕到三恶道中受苦,这就是财欲。所谓色欲主要是指对男女色的年轻俊俏、美貌身材,或是娇媚韵味等等的贪爱。像是在佛世时,佛陀的小弟难陀,他虽然出家了,但是因为他心中,一直牵挂思念着家中端庄美丽的妻子孙陀利,所以他完全没办法静下心来修行,后来是靠着佛陀的方便施设,他才完全放下对美色的贪爱,专心的修行,而在短短的七天内就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从这个典故,我们就可以了解,色欲对修行解脱的障碍。第三种是名欲,是指对世间名声以及面子的贪爱,也就是喜欢自己的名声广传,或是想要名垂千古,这是一种属于喜欢沽名钓誉的欲望。第四种是食欲,就是指贪爱饮食色、香、味的欲望。像有些人希望吃到各地方名贵的食物,例如鱼翅、鲍鱼、鹅肝酱、鱼子酱等等;另外还有些人是天上地下的所有珍禽异兽无所不吃。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造作了无数的杀业。第五种是睡眠欲,睡眠应该是有正常的规律和时数,休息到精神足够了就好。但是如果是因为心性懒散,没事就贪爱睡眠而没有厌足,那就是睡眠欲了。如果是很贪爱这财、色、名、食、睡这些粗重的欲界五欲,那么可以说和修行之路是完全相背离的,别说要出三界,就连欲界都出离不了了,所以一定要想办法克制这些欲界粗重的五欲,才有可能走上修行之路的。

一般世间所说的六欲,则是把前面所说的色、声、香、味、触等五欲,再加上意识相应的意境法尘的欲望,来合称为六欲。这也是因为后代的众生,随着时代的演变,不再像佛世正法时期那么专注于内摄修定;反而是心性浮动,很喜爱思考,想象各种法尘境界的差别相。在修行的时候,同样也经常贪着于定境法尘等意识境界,但是这样却离本心越来越远,烦恼反而越来越多。所以在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外,再加上对法尘的欲望,这也是有道理的。

那什么又是七情呢?一般性的说法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这七种情感或者情绪。这些都是由于外在境界的刺激,或者是内在的身心状况,所引起的一些情绪。另外在中医医学上,则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这七种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常会和身内的五脏六腑的伤病互为因果,譬如说如果经常发怒的话,那么就会伤到肝脏;反过来说如果肝脏生病了,也同样会让一个人经常发怒。而这七情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主要就是从色、声、香、味、触、法等这五欲六欲而来的。因为面对种种境界的时候,心中生起了对于境界的苦乐受,或者是违逆得失的想法,因此就连带产生了七情等种种情绪。

儒家四书中的《中庸》一书当中就有提到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像这些话语都是在提醒大家,发起这些情绪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要发起这七情的话,也应该要克制在一个合理的节度当中。那么无论是对自己,或者是对天地万物来说,都是比较好的。

另外所谓戒,本来就是有自我克制防备,或是禁止的意思。因为超越常态的七情六欲,只会让自己的身心状态变得杂乱无序,甚至于产生病苦,或者是因此得罪了他人,而遭受到很多不好的后果,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即使是从世间法来看这七情六欲,也还是应当要戒止的。而如果是真的想要走上福德与智慧都具足的解脱道路,那么更是得要从克制、戒止这些欲界粗重的七情六欲开始。当我们自己的身心能够逐渐安止下来之后,才能够逐渐体会佛法当中比较微细而全面的六情五欲之理;进而证实六情六根以及五欲六欲的境界,都是空无不实的,这样才能够真正走向解脱自在、究竟安乐的境界。

2024-02-04 21:54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嘎玛仁波切: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有前世今生,我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呢? 嘎玛仁波切: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有前世今生,我应该怎么给他们解释呢?

石榴石手串怎么消磁 石榴石手串怎么消磁

真圆法师答:家人不信佛怎么办? 真圆法师答:家人不信佛怎么办?

沉香没香味儿了怎么办 沉香没香味儿了怎么办

沉香手串不香了怎么办?教你几招 沉香手串不香了怎么办?教你几招

大安法师:梦见千奇百怪恐怖形状的众生怎么办? 大安法师:梦见千奇百怪恐怖形状的众生怎么办?

大安法师: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大安法师: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绿松石变色该怎么保养 绿松石变色该怎么保养

怎么吃姜最益肾? 怎么吃姜最益肾?

遇见捡便宜又卖乖的人怎么办 遇见捡便宜又卖乖的人怎么办

绿松石手镯怎么保养 绿松石手镯怎么保养

遇到小人怎么办- 遇到小人怎么办-

惟传法师:一些禅相不断的出现,不能再深入深定,怎么办? 惟传法师:一些禅相不断的出现,不能再深入深定,怎么办?

水胆玛瑙怎么保养 水胆玛瑙怎么保养

惟传法师:念力,意念力,就是意根,就是意念的这个力是怎么回事? 惟传法师:念力,意念力,就是意根,就是意念的这个力是怎么回事?

女人怎么吃零食 减肥还健美! 女人怎么吃零食 减肥还健美!

宣化上人:替死鬼是怎么回事? 宣化上人:替死鬼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净土宗是怎么传承的 大安法师:净土宗是怎么传承的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智海法师答:贡高我慢与自信怎么区别?

智海法师答:经常与家人说不要杀生,但是大家都很难接收,还说害虫就是要杀,怎么办才好? 智海法师答:经常与家人说不要杀生,但是大家都很难接收,还说害虫就是要杀,怎么办才好?

新手怎么用沉香小碎料熏香? 新手怎么用沉香小碎料熏香?

净因法师:什么都没有怎么布施_七种不花钱的布施 净因法师:什么都没有怎么布施_七种不花钱的布施

玛瑙是怎么形成的? 玛瑙是怎么形成的?

准提咒怎么修有感应 准提咒怎么修有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对于因果彻底明了,我们就知道怎么生活

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 宣化上人: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成的佛?

怎么保养千眼菩提子佛珠 怎么保养千眼菩提子佛珠

黑曜石同心圆是怎么回事? 黑曜石同心圆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常做恶梦、怪梦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常做恶梦、怪梦该怎么办

印光大师: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186-188) 印光大师:何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转变由心是怎么回事?(186-188)

念咒时总是杂念太多,怎么办? 念咒时总是杂念太多,怎么办?

每天第1杯水怎么喝最美容 每天第1杯水怎么喝最美容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海云继梦:修行就是让你看得清楚你现在是怎么想的

沉香手串开裂怎么办? 沉香手串开裂怎么办?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为何总是入不敷出_总是入不敷出该怎么办?

寂静法师:生命的含义_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_怎么去明确生命的意义? 寂静法师:生命的含义_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_怎么去明确生命的意义?

寂静法师:如果堕过胎该怎么办_如何化解堕胎的果报? 寂静法师:如果堕过胎该怎么办_如何化解堕胎的果报?

寂静法师:生命中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怎么办_如何面对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 寂静法师:生命中遇到无能为力的事怎么办_如何面对生命中无能为力的事?

培育出21位皇帝和30几位宰相的兰陵萧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培育出21位皇帝和30几位宰相的兰陵萧氏,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行怎么修? 净土法门法师:清净行怎么修?

惟贤法师答:怎么把教理与行持结合起来? 惟贤法师答:怎么把教理与行持结合起来?

大安法师:幸福怎么追求 大安法师:幸福怎么追求

超级推荐:富和贵是怎么来的? 超级推荐:富和贵是怎么来的?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怎么办

孕妇临产前应该怎么吃 孕妇临产前应该怎么吃

黄念祖:死后到哪去,唯独这个事,怎么不挑一挑呢? 黄念祖:死后到哪去,唯独这个事,怎么不挑一挑呢?

家人反对学佛该怎么办? 家人反对学佛该怎么办?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佛教怎么看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

净土法门法语:父母不信佛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父母不信佛怎么办?

师父啊,婆婆对我刻薄,怎么办? 师父啊,婆婆对我刻薄,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事情常有,学佛之后明白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师:这个事情常有,学佛之后明白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信愿怎么培养? 净土法门法语:信愿怎么培养?

净土法门法语:睡梦中被鬼压了,该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睡梦中被鬼压了,该怎么办?

没有钱财和时间做大功德怎么办?不需钱财时间也可积累无量功 没有钱财和时间做大功德怎么办?不需钱财时间也可积累无量功

宣化上人:十方的如来怎么成佛的呢?就因为诵〈楞严咒〉 宣化上人:十方的如来怎么成佛的呢?就因为诵〈楞严咒〉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叫老实?什么叫迷?心里头妄念纷飞,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什么叫老实?什么叫迷?心里头妄念纷飞,怎么办?

普巴扎西上师:安住不了怎么办呢? 普巴扎西上师:安住不了怎么办呢?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怎么都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 净土法门法语: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怎么都没有遇到释迦牟尼佛?

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乞丐行骗现象,我们该怎么办?

道证法师:轮回:心念电波都是放射在六个频道,轮来轮去,怎么都出不去 道证法师:轮回:心念电波都是放射在六个频道,轮来轮去,怎么都出不去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阿姜查禅师:阿姜查尊者答:若把所有的食物都放入碗内食用是重要的事,你怎么没照着做?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

接了法没有时间修怎么办? 接了法没有时间修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钱被人骗了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钱被人骗了怎么办?

宣化上人:怎么样可以不饿?不困?不怕冷? 宣化上人:怎么样可以不饿?不困?不怕冷?

星云大师:《心经》第6课 五蕴皆空,五蕴怎么“空”法呢? 星云大师:《心经》第6课 五蕴皆空,五蕴怎么“空”法呢?

净土法门法语:怎么把冤亲债主变成我们的护法神 净土法门法语:怎么把冤亲债主变成我们的护法神

陈彩琼:怎么样有求必应呢? 陈彩琼:怎么样有求必应呢?

成刚法师答:有的境界现前了,有的是魔变现,害怕,那怎么解释呢? 成刚法师答:有的境界现前了,有的是魔变现,害怕,那怎么解释呢?

成刚法师答: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净土法门法语:别人骂我们、侮辱我们、该怎么应对? 净土法门法语:别人骂我们、侮辱我们、该怎么应对?

大安法师:被“鬼压身”了该怎么办?怎样能转换为好的事情? 大安法师:被“鬼压身”了该怎么办?怎样能转换为好的事情?

宗萨仁波切:当禅修想到美女该怎么办? 宗萨仁波切:当禅修想到美女该怎么办?

小技巧:果汁怎么喝最美容? 小技巧:果汁怎么喝最美容?

佛说神识怎么来,怎么去?与色身的关系如何? 佛说神识怎么来,怎么去?与色身的关系如何?

心里有时出现恶念,怎么办? 心里有时出现恶念,怎么办?

诵经时走神念错怎么办 诵经时走神念错怎么办

智渡法师:怎么戒除邪淫? 智渡法师:怎么戒除邪淫?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富有或贫穷,全在于你怎么看待

圆因法师答:异类千千万万,放生怎么放得完? 圆因法师答:异类千千万万,放生怎么放得完?

修行厌倦了 怎么办 修行厌倦了 怎么办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大安法师:怎么精进念佛,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法师答:什么叫“放下”?怎么才放得下?

本焕法师答: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法师答:怎么看待生死?

遇到灾难怎么办? 遇到灾难怎么办?

香炉怎么看真假? 香炉怎么看真假?

清净法师:逆子是怎么养成的? 清净法师:逆子是怎么养成的?

这么多水,我怎么喝得完呢? 这么多水,我怎么喝得完呢?

蟑螂在新家“落户”怎么办?这一招这么灵,我怎么没想到? 蟑螂在新家“落户”怎么办?这一招这么灵,我怎么没想到?

无论怎么算命都挡不住因果 无论怎么算命都挡不住因果

放生问答:想发心放生,应该怎么做? 放生问答:想发心放生,应该怎么做?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什么是婚姻?家家有本难念经,佛教怎么说?

放生因果:【涅槃】_涅槃是什么意思?_涅槃怎么读 放生因果:【涅槃】_涅槃是什么意思?_涅槃怎么读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慈悲始于小善:看到路边奄奄一息的动物,你会怎么做?

放生指南:怎么让乌龟放生能更加顺利 放生指南:怎么让乌龟放生能更加顺利

诵经中途接了电话,该怎么办? 诵经中途接了电话,该怎么办?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黄柏霖:怎么修清净心 黄柏霖:怎么修清净心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