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内容中有一项是投资分析。所谓投资分析,是通过计算未来一段时间内现金流的净现值、投资回报率、回报期限等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衡量项目的投资收益,以求尽可能地保证公司能够有效运作资本。学习佛法之后,我开始思考,如果项目可以用财务参数来衡量其投资价值。那么人生呢,对于人生而言,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投资呢?
去年,我曾经看过《我是演说家》其中的一期讲演。讲演者是来自四川的一位乡村医生,卫校毕业后,她放弃了原本舒适的县城生活,自愿选择到大凉山中某一偏僻乡村医疗条件简陋的卫生站工作。在她工作第三年的一次行医过程中,由于山路颠簸,自己三个多月的孩子流产,更为不幸的是,她竟然因为这一起事故导致子宫严重受损从此不能再怀孕。在此之前,曾经有476个鲜活的小生命经她之手,平安降临人间,然而那一刻她永远丧失了一个为人母并亲身经历自己孩子出生的欣喜。为此,她埋怨老天不公,并决心离开那个伤心之地。在她打算离去的那一天早晨,当她推开门,愕然发现门前站满了自发前来送行的来自四县八乡的乡民们。因为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连夜赶来的。一个泪流满面的孩子从人群中突然跑了出来,一把抱住了她的腿,那就是476个孩子的其中之一。她被感动了,无法割舍这些重情重义的乡民们,决定留下来,又默默地背起了医药箱,在条件艰苦的偏远乡村中坚守了十二年至今。
佛教对于人生的解读是因缘因果。然而当面对这个故事时,我迷茫了。帮助别人接生的医生,却丧失了成为母亲的资格。说好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呢?当时在读书会,我把它作为一个因果规律的反证提出,虽然师兄们给了我一些解释,但并不能令我完全信服。
这期法义中又一次提到了因果规律,我想起了这个故事,于是再一次把这个讲演,重新观看了一遍。我看到的是一位光彩四溢医德高尚的乡村医生,而不是一位因丧子之痛而落魄绝望的母亲。她的讲演也并非要以诉说她悲惨的遭遇来博取同情,而是呼吁全社会关注偏远乡村村民的健康,改善医疗条件。我又一次落泪了,我的落泪并不是因为同情于她的不幸境遇,而是有感于她的高尚人格。虽然她不能孕育自己的孩子,但她的善行正使数以百计千计的孩子平安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也是这些孩子的母亲。
我终于明白,善行能使人内心善的种子,得到滋养,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即使当挫折和无常突然降临时,仍能从容面对,继续坚定行善的信念,从而不断完善自身人格,提升生命素质,这才是对善行最大的褒奖和回报。其实因果一直都在。
看完这个故事,再回到我最初思考的问题:对于人生而言,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投资?仔细分析这个问题其实又包括三个小问题:首先人生最究竟的利益是什么;其次,如何获得利益;最后,从付出到获益的时间有多久。
我们身处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社会的一切都在高速地发展,我们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拥有的家庭、身份、事业、地位、财富、健康,都有可能会遭遇某种变故而失去。因此,人生最究竟的利益必定不是附着于这些外在的无常之上的,而在于开发内心的无尽宝藏,从而提升自身生命品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性有两种主张,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而佛教认为人性中既有善亦有恶,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们的心就好比是一块土地,其中有善的种子和恶的种子,我们就是土地的园丁。我们付诸善行,勤修善业,就会使心中善的种子发芽生长,为自己的未来囤积福报和资粮;也会让恶的种子因得不到滋养,失去生存空间而衰败消亡。因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成就人生究竟利益的方法。
人生犹如一条河流,从无穷的过去延展至无尽的未来。我们现在所遭遇的劫难,正是由于我们过去无尽轮回中所造下的业,种下的因。过去逝而不返,我们无从改变,然而我们可以把握当下,当下点滴的积累便能改变和决定自己未来生命的走向。沿途我们可能会收获一些外在的福报,但对此也不必太刻意计较,因为真正受益的是我们当下心灵的净化,而因果相续的良性循环又会影响到无尽的未来。
更新于:2017-03-19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