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肉身不坏是佛教智慧不朽的标志

2017-01-25 汉传法师

六祖真身(资料图)

唐朝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佛教里称为法身大士,大唐盛世文化璀璨夺目,可谓人才济济,一字不识的六祖,开创顿悟法门,留下金刚不坏的肉身,肉身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恰恰是这样一位“一字不识”者,在人文鼎盛的大唐,体悟了这种大智慧! 颇令人感慨,值得我们深思。

六祖,祖籍河北,爸爸被贬广东,其家训就是:不要当官、不要读书、不要追求功名利禄,打柴就可以了。六祖从小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在这个人世间不要去羡慕别人,远离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做个实实在在的人。

其实打柴就是在修行!所以,一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一闻而百悟、千悟!把心中的垃圾全都倒掉了!

那“金刚”是谁?《金刚经》是谁的经?《金刚经》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每个人的心就是金刚!但我们的这个“金刚”被垃圾埋没太久了,我们的“金刚”上面有“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还有太多的虚妄、虚荣,这些假的负累埋葬了我们的金刚性!

识字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智慧,六祖大师说智慧跟文字没有关系;没有智慧,读经千遍、万遍是被经转;若有智慧则能转经,若能转经即同如来。是被经转还是你能理解经,这很重要。

六祖大师拨乱反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让我们了悟佛法的这种大智慧。虽是大智慧却又那么朴素,那么具有真理的普遍性。既然是真理就无处不现,所以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我们去西樵山那天正赶上观音开库日,人山人海,车都没处停,忙坏了警察叔叔;几十万人去求财,跟观音菩萨借钱,大家那么热闹,钱有得就有失,“求”来的都不是真的!我们有金刚佛性,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人! 可惜,众生不明白。

再多钱,你能把广州给买下吗?你现在一分钱没有,老天就是你的;你现在脚下踩的广州不是你的吗?

心无挂碍,什么都是你的! 若有挂碍,你认为只有“买”才是你的,反恰恰不是你的! 请问:一千万买的房子是你的吗?你以为买了是你的,但物业费不付,你试试;一口气不来马上给你抬出去。

这个世界,实实在在,不是你的你买也买不来的。

衣食住行,虽照样去生活,但我们要觉悟! 觉悟了,你就坦荡荡!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里的“君子”是指明白“道”的人,“小人”是指不明白“道”者。

不觉悟,钱再多也“长戚戚”。存在银行里怕利息少,买股票又怕被套,买期货怕跌,有钱苦、没钱更苦,实际上,这“苦”是因为有钱没钱吗?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何物? 不知“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当下“我”是谁?

在猎人堆里生活了十五六年,一天,六祖大师来到广州法性寺。法会还没开始,一阵风过,幡下的铜坠儿相互碰击,发出悦耳的叮当之声。有的说“风吹幡动”,有的说“风动”,“风动”“幡动”大家争论不休。

六祖大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心”随着这些“动”,人随境转,就落入到生灭的境界里去了。

你现在腰缠万贯,是亿万富翁、是世界首富,但你的心是漂泊的,是随境而转的,股票涨了你的心跳也高了,股票跌了你的心跳也跌了,那是很可怜的。要做生命的主人,能够如如不动。请问你做世界的主人重要还是做自己的主人重要?拥有自己才拥有世界!

当时,方丈和尚一听,这位出语不凡,就悄悄地问: 听说“法已南来”,您是否就是那个接法的人啊?印宗法师遂拜六祖为师,并为之剃度。远在唐朝时就有“法已南去”的说法,佛法南移,以六祖大师为标志,佛法从中原南移到岭南地区,历代皇帝都翘首以待。

《六祖坛经》里讲到,武则天皇帝渴盼要在皇宫里供养六祖大师,六祖大师一次次以年老体弱为由而婉辞。直到六祖大师圆寂后,历代皇帝都加封谥号,乃至对着六祖大师的肉身再传圣旨。从宋真宗、宋仁宗几代皇帝,甚至还有一次,皇帝用銮驾来接六祖大师,请到皇宫大内去供奉。

这是我们人类文明的一种,我们讲一个城市有城市的地标,文明有文明的地标,六祖大师的金刚肉身是佛教智慧不朽的标志,是佛教真理的标志,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正能量的一个标志。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佛教如何看待风水?高僧指出最好的龙穴位置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星云大师:人与人相处,佛教教你如何说话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 宗舜法师:略论禅宗与念佛--以四祖至六祖为中心(上)

业障清净了,色身清净了,才能开发智慧 业障清净了,色身清净了,才能开发智慧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王志远教授:因果是佛教对中国的最大影响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迎接国庆 千件佛教珍品首现法门寺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无神论是什么意思?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汉藏神变月佛教纪念日汇集

浅说佛教的八苦 浅说佛教的八苦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1)释疑篇 14、佛教与民国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企业 CEO 用佛法智慧巧破“360 无死角管理”中的“死角”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用好自己的智慧 用好自己的智慧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佛教与世学:第十课、佛教与会议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实用佛教:第十七课、佛教徒的生涯规划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与世学:第十六课、佛教与建筑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史:第三课、部派佛教的发展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仪轨制度:一、丛林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九课、十二因缘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的真理:第十四课、三法印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 佛教仪轨制度:十五、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