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梦 梦见佛菩萨就好吗?

2017-01-01 汉传法师

梦境(资料图)

有人问我,如果梦见佛菩萨,这是正知正见,还是迷信呢?

梦见佛菩萨是一种现象,这个现象跟正知正见还是迷信没有关系;你如何看待它,才跟正见还是迷信有关系。

梦见佛菩萨,总体上来讲的话,如果你不执著,那就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是一种感应;但是如果你执著这种现象,想要去追求,执以为真,那么就可能反而变成不太好的事情。

《楞严经》里有一句话:“不做圣解,即善境界。”什么意思呢?如果不把它当作殊胜的见解,换句话说就是不去执着它,那就是一种好的境界。但是如果你执着它,“若做圣解,即受群邪”,那么就容易走偏,容易被邪魔外道所引诱,所以说不要执着。

不执著(资料图 图源网络)

见到这些好事,千万不要骄傲,也不要沾沾自喜。见光见佛都是平常事儿,要以平常心来看待,不要动不动跟别人讲自己又见到这了、又见到那个了,然后认为自己有多么多么了不起,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是为了令大家生起信心,稍微讲一讲还可以。但如果成天沉浸在对这种现象的执着当中,那就偏离了佛法,所以我们大家要注意,要平常心视之。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管是什么境界——善的境界,也是平常心看待;恶的境界,也是平常心看待。做了好的梦,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做了不好的梦,也不要恐惧、害怕,要相信因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面对一切、接受一切、坦然处之——这就是一个修行者的心态。

至于梦见什么——梦见佛菩萨还是梦见鬼,这个本身跟正知正见还是迷信没有关系。但是,你怎么看待它,这就跟知见或者是迷信有关系。如果你对它产生了执着、骄傲、恐惧、自卑……那都是不正确的心态。

如果你用平常心视之,仍然记住佛菩萨的教诲,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么不管做了什么梦,又有什么要紧呢?进一步讲,如果不管什么样的梦,你都能用正确的智慧来抉择,使它成为自己断恶修善的动力和增上缘,那么不管什么梦都会成为好梦。

何事最快乐

有四位新出家的比丘,相偕到一棵柰树下坐禅修定,这棵柰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花香扑鼻,因此引起这四位比丘的兴趣,彼此谈论着世间万物何者最可爱,最能使人感到快乐?

第一位说:“正当春天百花怒放,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时最快乐了。”

第二位说:“参加亲友的喜庆宴会,杯酒交欢,唱歌跳舞,这种场合最快乐了。”

第三位说:“财物丰厚,车马衣饰与众不同,出入光彩,人人注目,这种心情最快乐了。”

第四位说:“妻妾美艳,华服鲜丽,幽香沁人,男女欢爱,这才是最快乐的事。”

佛陀听到了四个人的热烈讨论,便向前问道:“你们坐在树下讨论什么事呀?”

大家一看到佛陀到来,慌忙起立向佛陀顶礼,并且和盘托出他们正在讨论世间何事最快乐。

佛陀告诉他们:“你们所谈的,尽是些人间忧怖危亡的事,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快乐之道。你们看,万物春夏繁荣,秋冬凋落;亲族欢聚,终要别离;财富车马,最后也逃不了水、火、盗、官及败家子的劫运;娇妻美眷,是爱恨的祸水。凡夫生于世间,动辄闯祸招怨,弄得丧家亡命,所以世间忧怖重重,三涂八难,苦痛万端,没有一样是人力所能够支配的。因此,比丘们!要心存清净无为,不要贪慕名利,只有专心修道,如此才能走向涅槃解脱之道,这才是人生最快乐的事。”

经过佛陀的一番开导,比丘们惭愧地悔过,从此息灭妄念,专心修道。

我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世间的享受虽然也有一时的快乐,但是却会转变成痛苦。因此世间的快乐带有染污性,是短暂的,是变异无常的,贪取不当,甚至会使我们丧身失命,岂可不慎!

点赞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在佛教中,佛、人、妖、神、仙、鬼、怪、精、道、灵、魔这几个概念的差别?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佛教的三种懊悔方法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如何对治学佛后的另一种烦恼?

佛菩萨大愿:菩提心 佛菩萨大愿:菩提心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佛教医方明的饮食疗法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三个故事的启示:菩萨不能乱称

如何跳出家庭矛盾的漩涡?莫让内心惹雾霾 如何跳出家庭矛盾的漩涡?莫让内心惹雾霾

闭关修药师法成就的老菩萨 闭关修药师法成就的老菩萨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佛教处世观:正视平常心,得意也别忘形,高兴也不狂喜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道场】什么是佛教道场?文殊菩萨道场在哪?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佛教人生观 九、戒除烟酒修众善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妙莲法师:如何念佛_妙莲老和尚开示念佛

本焕法师答:怎么看待生死? 本焕法师答:怎么看待生死?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如何协调婆媳矛盾?从“不讲理”开始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佛教“五戒”是约束人还是保护人?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大安法师:如何修福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面临丈夫背叛夫妻情尽,她如何走出我执挂碍,放下烦恼?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星云大师:五个很简单的方法,教你如何孝顺父母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铅华褪尽成农妇,昔日女强人如何一步步接受落差人生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佛教五戒指的是哪五种戒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如何让家人避开抑郁症魔爪 现代人心灵的第一杀手!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星云大师:那么多尊佛菩萨为什么观音菩萨知名度最高?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到寺院拜佛该如何烧香?如何防骗?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九种日常修持法门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一、空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佛法导思:一家三代的悲惨业报如何才能改写?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菩萨的修行方法(六度)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达真堪布:发个清净的大愿,让佛菩萨与阎罗无事可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业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皈依修学手册:五戒是什么_佛教五戒指的是什么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性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当代世界佛教的中心在中国 -智悲佛网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佛菩萨用清净心,六道凡夫用散乱心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皈依修学手册:信佛的开始:皈依佛教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二篇 大乘不共法的净土─极乐、琉璃净土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佛教丛书·教理:第一篇 惭愧忏悔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农民不用农药会如何?

唐太宗与佛教 唐太宗与佛教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三章、了解您的烦恼 第三节、烦恼的种类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您认识佛教吗:第四章、如何去除烦恼 第二节、如何去除违犯性烦恼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索达吉堪布:请不要给亡者增苦,清明如何为亡者超度?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二十课、药师佛七法会发愿文(戴季陶)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八课、赞僧诗(清·顺治)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作品选录:第十五课、劝世咏(明·憨山德清)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十七课、民俗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四课、宗派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佛教问题:第十九课、神异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 实用佛教:第十五课、佛教徒的一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