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的《法华经》七卷本,是姚秦鸠摩罗什三藏在406年,也就是后秦弘始八年翻译的,全称叫做《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它主要讲的是,所谓三乘都是方便之说,一佛乘才是真实的。它是中国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立教的依据。
这部经的核心思想是说三乘方便,一乘真实,一切众生皆能成佛。
“为菩萨授记”,不稀罕,大乘经典里面,授菩萨记的比比皆是,但是只有在《法华经》里面,第一个是为谁授记的呢?舍利弗。然后,大阿罗汉们授记完,接着是为谁授记?为有学无学二千人授记。还有呢?女人!大爱道比丘尼、耶输陀罗,包括龙女,这是为女人授记。
因为印度的女性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不要说成佛,完全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这里为她们授记,就具有划时代意义。所以,《法华经》为什么有这么一个顺序,为什么这么一品一品说下来?它是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
为社会地位低于男人的女性授记,然后又为提婆达多这样的恶人授记。因为他是恶人,犯五逆重罪,是堕地狱的待遇。从阿罗汉到堕地狱的恶人,佛都一一为他们授记,说他们都能成佛,这就基本上囊括了所有的人。上至修声闻乘的阿罗汉,下至堕地狱的提婆达多,都能成佛,更何况我们这些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行菩萨道的菩萨们呢?
这部经,肯定了女人能成佛,肯定了恶人能成佛,石破天惊!因为它和过去小乘经典偏重声闻乘,方等经典(像《维摩经》)破斥二乘所证非究竟都不同,它赋予了女人乃至恶人非常高的地位,这在印度说起来,极其令人震惊。所以,在会的人得到授记之后,都身毛直竖,欢喜踊跃,都被吓到。因为他们原本以为成佛这件事跟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
我们读迦叶他们授记的部分,他们怎么说的?他说,当佛在说大乘法的时候,我们都在座、都在听,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是在教导菩萨,跟我们没有关系,所谓“于己无份”。甚至,坐久以后,都感到很疲倦。他们年纪都很大了,有的甚至比佛陀还大,所以坐久了身体疲倦。这个时候他们怎么办呢?他们不听经,也不好意思走,就入空、无相、无愿三昧,就是入三解脱门,觉得这事跟我没有关系,我不用去听。
但是佛忽然给他们授记,就把他们给惊到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也能成佛。所以说,“今法王大宝,自然而至”,“无量珍宝,不求自得”。你们看到的都是《法华经》中的原话,有没有什么感受呢?有没有触动呢?有没有想到忽然从天上掉下这么多的珍宝?这叫做不求自得。你有没有欢喜踊跃?如果没有,说明这部经你还没有入心,还没有起到转化你身心的作用,还要再学。你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我也是被佛授记的,那就对了。
智者大师当年就是念到《药王菩萨本事品》,一下入了法华三昧。智者大师证得法华三昧的旋陀罗尼,发现自己就在灵山听经。所以他说,“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就好像自己穿越时空,回到了灵鹫山,听佛在讲《法华经》。所以,我们应当晓得,这部《法华经》是过去诸佛已说,现在诸佛正在说,未来诸佛当说。它在宇宙中恒常不变,在宇宙中一直宣说。这部《法华经》没有停顿过,一直在宣讲,所以智者大师能够入定契合。我们今天如果能够跟它相应,也就又回到了法华会上。所以,这不是一个小因缘,这是大家的一个大事因缘。
这部《法华经》的全经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经》的相统摄,所以它与《般若经》并不矛盾。而且它究竟的指归之处,又跟《涅槃经》相通。所以说,这部经统摄了释迦如来的一代时教,是诸佛称性极谈,一乘圆顿之教。它又指归净土。
也就是说,在这部经里,我们终极的归属,固然是成佛,但是在成佛之前,我们离开六道轮回后,还要有一个落脚之处,那就是净土。再加上本经指出,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都是十六王子之一,所以他们原本都是出于一家,并无分别。还有兼说陀罗尼咒,有菩萨药叉等护持此经等义,所以它是集大乘思想之大成。
这部经讲完之后,佛就涅槃了,最后说的就是《涅槃经》。《涅槃经》讲的内容,除了涅槃四德常乐我净等之外,最核心的还是一阐提众生有佛性,也能成佛,还是跟《法华经》一样的观点,在主导思想上一致。
更新于:2016-02-19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