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养生调心情,
谨防旧病再发萌,
开窗通风花粉飞,
春捂养阳防温疫,
宜甜少酸忌冷腻,
调达肝气防郁痹。
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雨生百谷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说“春雨贵如油”。
谷雨节气在文化的传承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在民间,它的来历与仓颉造字紧密相连。
文字关乎着千年文化的传承,今日,许多地方仍然有着祭祀仓颉的盛大习俗,而你我无论身在何处,始终都沐浴在天地、先人的恩典之中。
不知道要经历多少次季节的交替,谷雨,一个散发着稻香的湿润名字,才能落于春末夏初,长在土地上,写在诗词中。
细雨微风的日子,万物生长,满城花开。农人撒谷插秧,种瓜点豆,文人吟诗敲句,观雨品茶。
人们在这个季节播种,怀着对丰收、对未来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将希望植入土中,等待抽芽、开花、结果。
西厢养蚕,家燕归巢,杏花疏落,牡丹初好。
这世间的事物,总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沿着节气的脉络,顺理成章地走下去。
养生要点
饮食养生
服用“谷雨养生汤”
“谷雨养生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创。具体做法是:
鸭梨半个,荸荠5个,藕30g(或用甘蔗50g),麦冬15g,鲜芦根15g,一起用锅煎水1000ml,于谷雨当天上午9~11 点和下午5~7 点之间各取汁500ml 饮用,可加冰糖调味。
上午9~11 点服用此汤,可提升阳气;下午5~7 点服用此汤,可以滋阴生津。
莫忘省酸增甘以养脾
谷雨虽属暮春,但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同时,宜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如山药、赤小豆、薏苡仁、扁豆等。可用薏苡仁30g,木瓜20g,大米100g 一起熬粥喝,经常食用可健脾祛湿、散寒止痛,尤其适用于风湿患者。
忌过早食冷饮
民间有谚语说:
“谷雨夏未到,冷饮莫先行”。
由于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有些人迫不及待地吃起冷饮来。谷雨时气温虽已较高,但仍未到炎热的夏季,食用冷饮后,人体受到冷刺激会导致肠胃不适。另外,还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食物,以保护脾胃。
运动养生
谷雨时可选择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运动方式,但谨记应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因谷雨正值春夏之交,此时人体气机发散,较易出汗,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时的气血健康。因汗液所化,谷雨时节万物靠雨水生长、成形、壮大,人体也是一样,只有春季津液充足,到夏季时才能气血旺盛,因此谷雨时运动勿大汗。也可练“谷雨三月中坐功”以养生,具体做法是:
每天清晨,自然盘坐,右手上举托天,指尖朝左,左臂弯曲呈直角,前臂平举在胸前,五指自然弯曲,手心朝胸,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左前方。然后左右交换,动作相同,左右各做35 次。然后上下牙齿相叩,即叩齿36 次,漱津几次,待津液满口分3 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 次,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36 息而止。
常练此功法可改善脾胃结块瘀血、目黄、鼻出血、颌肿、臂外痛、掌中发热等。
经络养生
谷雨节气养生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经络养生。浴足温经是谷雨时经络养生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
在谷雨节气当令及前后各一天,酉至戌时,也就是18:00~21:00 点时,将木盆中倒入开水,待水温合适时,放双足于水中,温经通络5~10min。同时,做深呼吸5~10 次,然后用食指或拇指点或按两侧三阴交穴、阴陵泉穴和血海穴各6 次。
本法可开穴通络,通过脏腑传感,调整脾、肾、肝三经经络及脏腑气血阴阳平衡。
情志养生
谷雨正值春夏之交,春季为肝气当令,肝与情志密切相关。事实也证明,四五月份人容易出现精神异常情况。因此在谷雨时应格外重视保持情绪乐观,遇到烦恼时多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或多到大自然中走走,尽量把不良情绪调节好,切忌遇事急躁,妄动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