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常识
其他文章
运动系统
【2023-07-13】★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别、县官之恼,转相哭恋,
【2023-07-13】世间三宝的这个僧宝,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这个戒法,如果他不持守这个戒法,乃至他破坏了三归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样不成为僧宝。所以说一切的戒,譬如说这个僧宝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
【2023-07-13】论文:〖云何修戒门?所谓在家菩萨当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瞋、嫉、谄、诳、邪见。若出家者,为欲折伏诸烦恼故,应离悄闹常依寂静,修习止足头陀等行;乃至小罪
【2023-07-13】【智者当观戒有二种:一者、世戒,二、第一义戒。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我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若终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谓优婆塞戒、八戒斋法。夫世戒者不
【2023-07-13】问:正觉同修各位大德:你们好!在此,致以新年最美好的问候!我与我的同修们有若干困扰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1) 吃素的人可以吃鸡蛋吗?(2) 修习萧老师这个法门是否不
【2023-07-13】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
【2023-07-13】一、大众依序站立(礼佛三拜)二、发露忏悔所犯重戒主法菩萨法师询问大众:今此大众,是否有故犯菩萨十重戒,杀人、 偷盗、邪淫、大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故悭、故嗔、谤三宝者?(
【2023-07-13】为什么叫作戒戒?因为戒相能帮学佛人断除身、口、意恶,所以叫作戒戒;是以所持的戒相来断除身口意恶,以戒的戒相来持戒,所以是戒戒。还有定戒,是见道以后获得根本四禅,以及四种未到禅,都是
【2023-07-13】这个戒体不要误会了,有的戒师传戒时解说戒相、威仪等等,到最后一天戒法正受时,他会叫你观想头上有戒体出生,然后观想它灌入你的头顶中,说这样是得到戒体,请问:这样的戒体是从外而来,还是
【2023-07-13】问、(1)请问正觉同修会对不邪淫戒的看法及定义为何?若犯了邪淫戒其果报又为何?以现今的观点来看,婚前性行为是否算犯戒呢?又受菩萨戒和五戒者,可否在婚前有性行为呢?(2)受菩萨戒和五戒
【2023-07-12】《优婆塞戒经》(受戒品)第十四云:〖人有五事现在,不能增长财命;何等为五?一者乐杀,二者乐盗,三者邪淫,四者妄语,五者饮酒。一切众生因杀生故,现在获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
【2023-07-12】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
【2023-07-12】问:1、在《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淫戒第三中有这样的经文:【若优婆塞共淫女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这段经文让弟子产生极大的困惑:受戒后同卖身小姐行淫,若给钱就不算犯
【2023-07-12】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来之前,我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我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我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
【2023-07-12】善戒不容易得,因为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才能得到善戒的戒体:如果没有五种善根,就无法具足得到善戒: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
【2023-07-12】优婆塞戒的受持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讲记》《受戒品》第十四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二、如何受优婆塞戒?三、优婆塞戒之六重二十八轻一、受优婆塞戒的条件和资格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
【2023-07-12】目 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
【2023-07-12】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
【2023-07-12】1殺戒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返恣心快
【2023-07-12】【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梵網經》卷2【何因緣故得名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