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总持咒(附百法明门表解)

2025-01-15 唯识略说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

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萧平实导师 谨颂 2000/9/28

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

一 切 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

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识心王。因为一切世、出世间法都由八识心王 直接或间接出生和显现,是三界及出三界最殊胜的法。

与此相应故:第二位是心所有法,51个心相应的所有法和此八识心王相应。

二所现影故:第三位是色法,由八识心王和51个心所有法,二位法合起来共同显示出11种色法。但所接触的身根六尘,都如影像出现。

三位差别故:第四位是心不相应行法,是由心王、心所、色法总合依这三个分位差别法,来说有这24个心不相应行法。

四所显示故:第五位是无为法,由前四法心王、心所、色法及心不相应行法而显示六种无为法。

如是次第现:佛法不离三界,由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以上五位法有次第的显现。

论曰

【一切最胜故】;云何故作是说?谓八识心王乃三界一切法之根本;若无八识心王,则无十方三世之三界万法。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天境界现前,方有无色界有情;然意识于此四天已极微细,名为意识细心,乃至非非想天意识名为极细心,要皆不离第七识意根。若离第七识意根,意识不得现起,意识要依意根触无色界天境界法尘、而后能起故,以意根为根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业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藏》此略不述),是故无色界天不能离于六七八识而有;要依六七八识之现行运为,方能有无色界天有情及境界故。

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法会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

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脑)。随于五色根之渐渐圆满,故令意根能触法尘,生起意识;意识起已,则令前五识或俱起、或渐起,具足八识。若不具足八识心王,则不能具足领受人间六尘,名为残障者。

如是,若无八识心王,则不能成立五趣有情(阿修罗遍处于五道有情),傍生及饿鬼道有情莫不如是,故说眼等八识乃三界万法之王,三界万法以八识心故展转而起,故名八识为心王,故名一切最胜故。

有漏法如是,无漏法亦如是。如四圣法界之佛界,最后身菩萨成佛于人间时,其身口意行已皆纯是无漏,而是有为法;此无漏有为法,亦须八识具足现行运为,方能于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

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即是七八二识,仍不能离八识心王之二识。

有漏法之无想定亦如是,凡夫位之佛弟子入四禅中,不解三乘菩提故不断身见,而断意识心我见,恐堕断灭故不舍色界天身,以断灭觉知心我为涅槃,遂于四禅位中灭除觉知心我,定中息脉俱断,以为无余涅槃,实是无想定。人间证得无想定之外道亦如是,以此为入涅槃,然实所入为无想定:定中无息无脉,无见闻觉知,状若人死。佛说此位中仍有七八二识,故说无想定中有不离身识,识不离身,故身不烂坏。然此非涅槃,三月五月后仍将因忽生一念,欲觉知色身坏抑不坏,而复起意识等六,又堕人间六尘境界。

综合上述三界一切身、觉境界,皆不得离于八识心王而有;若离八识心王,尚不能有六根,何况有命根?何况有万法?故说八识心王乃一切法之最胜者,一切法之所依故。

【与此相应故】;此谓五十一种心所有法,与此八识心王相应,故立此五十一法。

五十一法为:遍行法五(触、作意、受、想、思),别境法五(欲、胜解、念、定、慧),善法十一(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根本烦恼六(贪、瞋、痴、慢、疑、恶见),随烦恼二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散乱、昏沉、掉举),不定法四(悔、眠、寻、伺)。

如是五十一法中,遍行五法者,遍行于三界六道,遍行于四圣六凡,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中,故名遍行法。唯有出世定(灭尽定)中灭意根之受想二法,余一切定中俱有七八二识具足五遍行法。(五遍行之受为刹那刹那之境界受,非为受阴之苦乐忧喜舍受;五遍行之想为境界受之刹那刹那了知,非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惟了别。)此五法乃是八识心王之体性,由八识心王生,非离八识心王容有此五法单独现行运为,故云五遍行法与此(八识心王)相应。

别境五法不与阿赖耶识相应,故不名遍行,不遍八识故。不遍一切时现行运为,故不名遍行;眠熟、闷绝、二无心定、正死位等五位中,断而不现故。此别境五法,遍三界九地(欲界地、初禅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地),与前七识或多分或少分或全部相应,故说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此别境五法乃是七识心之体性,七识心生已,必具此五法之多少分,非离识七心王而有别境五法,故说别境五法与此(七识心王)相应故。

善十一法,唯遍行三界九地,不遍行于三性,不遍行于一切时,不遍行于八识(唯除究竟佛地),故非遍行法。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故,离别境五法故,不与此十一法相应。第七识意根不与欲胜解念定相应故,虽触法尘而与慧心法相应,然慧极劣故,不与善十一心法相应。前五识为无记性,依意识而通善恶,时善时恶,非一切时与善十一法相应。唯意识与此善十一法相应,然非一切时相应;虽遍三界九地,要须三乘有学之证定者方得有于欲界,于诸凡夫不能遍也。然此善十一法,须依意识,与意识所俱五识乃至一识方有,而非离于心王得有善十一法现行,故名与此心王相应。

根本烦恼、随烦恼、不定四,悉亦如是,依于八识心王而有,或多或少或全相应,要非离于八识心王而有,故说与此八识心王相应。恐文长厌烦,不一一详叙;读者思惟即知,此处从略。

【二所现影故】;此谓色法十一: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此十一种色法,乃八识心王及其相应之五十一心法共生而显示之影像;幻有幻灭,故名为影。

眼等五色根,各有扶尘根及胜义根;扶尘根即是可见可对之五色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五胜义根则不可见而可对,能以意识觉知其性用之存在,聚集于头部,即是大脑。此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为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依之缘外五尘,变现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五尘上之法尘),为欲觉知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此六识现行已,便有色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例如观想所见色及意识所见无表色...等)亦得现起,具足十一种色法。

如是十一种色法,要依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和合运作方得现起;若离此二,即无十一种色法可以现前。而此十一色法,于三界中现前,非可谓无,然无实有不坏自性,念念变易,终归坏灭;如影似有,而无实质,故名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之所现影,若离此二,尚无一法可得,何况十一?故云万法唯识。

【三位差别故】;此谓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法: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住、老、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此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乃因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法、十一种色法之分位假立,而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

譬如得,乃依七八二识,及所变生之色身,说名为得;实无得法,乃因心与色二位法而有;变生以来,乃至未坏之前,假名为得。得法非与八识心王相应,唯五色根与八识心王相应,故名心不相应行法。

譬如命根,乃依业因(往世有支)及无明种,所起第八识上异熟果种执持色身七识不断,令色心不坏,假立命根一法;乃依第八识自身及其流注之异熟果种一位建立之法;亦如异生性,乃依第八识相续执持之凡夫异生种子现行而建立。此等法不与前七识心相应,唯是假名建立,故名心不相应行法。

譬如众同分,以人同分而言,乃由一位建立之命根,及二位建立之得,合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法、色十一法等三位,而有人同分;天同分及傍生同分等亦复如是。而此众同分五种(趣),悉不与七识心相应,故名心不相应行法。

心不相应行法,依于心王、心法、色法上,分为一位显现,或二位三位合显,故总名三位差别法。此二十四法悉堕行阴,若无行阴即无此二十四法,故名行法。

【四所显示故】;此谓无为法略有六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悉依四法之所显示。四法谓前述之八识心王、五十一心相应法、色十一法、心不相应行二十四法,由如是四类法和合,方显六种无为法,缺一不可。

譬如虚空无为,此谓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是一切有情之自心藏识所显体性--双具有性空性。本来已有,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具有能展转出生三界万法之有性,亦具犹如虚空之空性,名为自性;随业及无明种轮转生死无量劫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故名清净;于无量劫之生死轮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始终住于如性:不生不死、不断不常、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故名涅槃。此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名虚空无为,性如虚空,恒住无为性中。

而此虚空无为,若离八识心王之和合运为,则不能显示--譬如入无余涅槃位,尚不能现见第八识,何况能见其无为性孤(此唯别教证悟菩萨所知,不共通教菩萨及二乘无学;此中密意不得明言,佛不许故。)

此虚空无为,若离五十一心相应法,亦不能显;以人间而言,要须八识以五十一心相应法,或多或少现行运作之中,方能显示。若离五十一心法,则不能显示--譬如三乘无学入灭尽定,尚无能知者,何况有虚空无为?唯能显示想受灭无为。

然想受灭无为,须依七八二识现行及五十一心法之五遍行、及与色法五根及法处所摄色、再加心不相应行法之得、命根、众同分、灭尽定、住等,方能显示。

此虚空无为,若离色法之五根五尘及法处所摄色,亦不能显示;离此十一法,一切禅宗祖师悉不能悟入自心,以无色阴行阴故,无有入处。

此虚空无为,若离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亦不能显示;身且不得,命根不存,无有人同分,无有名句文身,无有生住老流转无常,无有相应势速...等,云何能显虚空无为?一切证悟者,皆多分少分知悉此理,无有不知者(唯除未悟错悟者)。由具此不相应行法之多分少分故,学人得于其中觅得所显虚空无为。

然虚空无为由心不相应行法等四位所显,故名四所显示;心不相应行法由色等三位所显,故名三位差别;色法由心及心所有法等二位所现,故名二所现影;心所有法由八识心王所有,是八识心王之性,故名与此相应;由八识心王及展转所生诸法,方能显示虚空无为等五位百法,故名一切最胜。五位百法之生起,有如是展转因果关系,故说【如是次第】

五位百法如是次第展转生已,世间出世间法生焉显焉,佛菩提道及三乘解脱道,悉摄其中。然此百法一一法中,各有三三昧,唯初地菩萨满心者所知,不许明言。由斯五位百法之次第,归结于八识心王;若无八识心王,万法悉不能生,譬如七转识灭已--入无余涅槃位中;即是《般若心经》所述之是诸法空相,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识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智亦无得。何以故?谓七转识若灭,尚无觉知者,何况有智有得?何况有无明尽?万法俱泯故,阿赖耶识亦不复受生,不再出现于三界。而想受灭无为,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等,俱依八识心王等四位九十四法方得显示,若离此四位法,即如《心经》所言,尚无一法可得,何况有六无为?是故世出世间万法,皆唯八识心王所生,故说万法唯识。然若归结八识心王,则唯一心--阿赖耶识;七转识皆由阿赖耶现行,七转识种皆由阿赖耶心所持故,三界境界皆由阿赖耶相分所显示故,故说三界唯心--唯阿赖耶识之所现故。

(此论曰部分摘自平实导师著的《宗通与说通》一书)

正觉总持咒详释

扩展解释请阅读影音栏目下的《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的第64-68集。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4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一)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5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二)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6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三)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7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四)

《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8集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

更详细解说请阅读正觉电子报正在连载的张正圜老师写的《正觉总持咒略释》

正觉总持咒略释(自序)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1)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2)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4)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第18集 正觉陀罗尼的根本手印 陈正源老师主讲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持咒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成峰法师: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普贤行愿品》的启示 成峰法师: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普贤行愿品》的启示

文珠法师:持咒可治众病 得灭苦益 文珠法师:持咒可治众病 得灭苦益

持咒最初有的感应 持咒最初有的感应

仁达法师:2010年2月5日正觉沙龙开示 仁达法师:2010年2月5日正觉沙龙开示

达真堪布:如何念佛持咒 达真堪布:如何念佛持咒

年少寻访《西游记》“花果山”,中年时观音菩萨到梦中教我持咒 年少寻访《西游记》“花果山”,中年时观音菩萨到梦中教我持咒

放生仪轨:夏日放生宜速行 以志诚念佛持咒为本 放生仪轨:夏日放生宜速行 以志诚念佛持咒为本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40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第39集 正觉所颂的开经偈是出自哪一部经,为何与一般的不一样?(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

持咒时观想是一心两用吗? 持咒时观想是一心两用吗?

一念净心成正觉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持咒必须有正知正见,若为求神通便是魔见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而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达真堪布:为什么我们要花费那么多时间来持咒,而不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持咒,注意这六点 持咒,注意这六点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正觉正法公奠文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正觉正法公奠文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修行人必须持咒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修行人必须持咒

星云大师:第二十一节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星云大师:第二十一节 成就无上正觉的佛陀

观修轮回无常,终将成就正觉

地藏菩萨感应录:牛皮癣症实恼人,诵经持咒终得解 地藏菩萨感应录:牛皮癣症实恼人,诵经持咒终得解

黄念祖居士:闭关的时念佛的诀窍(持咒亦是同理) 黄念祖居士:闭关的时念佛的诀窍(持咒亦是同理)

念佛持咒,坐化往生 念佛持咒,坐化往生

佛教名词:【持咒】-如何持咒 佛教名词:【持咒】-如何持咒

佛教名词:正觉_正觉是什么意思_佛教正觉解释 佛教名词:正觉_正觉是什么意思_佛教正觉解释

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敬香供花供水供果供灯诵经念佛持咒隆重恭迎日光菩萨圣诞 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敬香供花供水供果供灯诵经念佛持咒隆重恭迎日光菩萨圣诞

全身如缚 持咒化解 全身如缚 持咒化解

在家持咒应该要注意的几个点 在家持咒应该要注意的几个点

七种最上供养仪轨(正觉版) 七种最上供养仪轨(正觉版)

正觉发愿文  正觉发愿文 

神奇的“正觉总持咒” 神奇的“正觉总持咒”

诚心持咒遇难呈祥 诚心持咒遇难呈祥

心乱就不要念佛持咒了吗

法王如意宝:一心一意持咒,再大的违缘也能消除! 法王如意宝:一心一意持咒,再大的违缘也能消除!

29、迈向正觉〈六〉—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9、迈向正觉〈六〉—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8、迈向正觉〈五〉—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8、迈向正觉〈五〉—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7、迈向正觉〈四〉—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7、迈向正觉〈四〉—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

26、迈向正觉〈三〉—追寻真理的动人故事 26、迈向正觉〈三〉—追寻真理的动人故事

25、迈向正觉〈二〉—追寻真理的动人故事 25、迈向正觉〈二〉—追寻真理的动人故事

23、迈向正觉〈一〉 23、迈向正觉〈一〉

正觉介绍 甘愿做菩萨 正觉介绍 甘愿做菩萨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学正法,来正觉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学正法,来正觉

20家媒体宣传台湾佛教正觉同修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实现伟大 20家媒体宣传台湾佛教正觉同修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实现伟大

【中国网对正觉的採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分享学禅智慧 开释 【中国网对正觉的採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分享学禅智慧 开释

【中国网】正觉介绍 【中国网】正觉介绍

正觉讲堂举办菩萨戒记实 正觉讲堂举办菩萨戒记实

抉择与回归——从一贯道到正觉 抉择与回归——从一贯道到正觉

正觉学佛感言 正觉学佛感言

保持正觉,自净其意 保持正觉,自净其意

持咒好,还是念佛好?哪个更灵? 持咒好,还是念佛好?哪个更灵?

《梵网经菩萨戒本》(正觉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正觉版)

《浴佛功德经》(正觉版) 《浴佛功德经》(正觉版)

要在正觉的状态里去看待问题 要在正觉的状态里去看待问题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持咒的四种功德利益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在公门修行,不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8、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一、净土宗要义汇编 8、成就正觉的时间问题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七愿、得不退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一愿、诸根具足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一愿、诸根具足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八愿、得三法忍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四十八愿之总结:三重誓偈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四十八愿之总结:三重誓偈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三愿、生尊贵家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愿、见诸佛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愿、见诸佛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六愿、随意闻法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六愿、随意闻法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十五愿、住定见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九愿、受乐无染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九愿、受乐无染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八愿、衣服随念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九愿、神足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九愿、神足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四愿、供具如意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四愿、供具如意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愿、辩才无穷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愿、辩才无穷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四愿、闻名得忍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一愿、国土清净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一愿、国土清净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六愿、无诸不善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六愿、无诸不善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九愿、修诸功德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九愿、修诸功德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七愿、天耳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七愿、天耳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六愿、得那罗延身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六愿、得那罗延身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五愿、说一切智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五愿、说一切智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五愿、眷属长寿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五愿、眷属长寿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八愿、他心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八愿、他心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二愿、国土严饰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二愿、国土严饰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七愿、所须严净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七愿、所须严净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二愿、还相回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八愿、见道场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八愿、见道场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九愿、得辩才智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九愿、得辩才智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四愿、声闻无数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四愿、声闻无数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愿、无有好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四愿、无有好丑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一愿、具三十二相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六愿、天眼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六愿、天眼智通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三愿、供养诸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二十三愿、供养诸佛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一愿、无三恶趣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一愿、无三恶趣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十七愿、诸佛称扬愿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