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佛、菩萨、祖师等诞、忌和成道日,寺庙里都会举办各种法会。法会,顾名思义,乃讲说佛法之集会。可是现在一般只看到一些仪式了。
弥勒菩萨圣诞 正月初一日
释迦牟尼佛出家 二月初八日
释迦牟尼佛涅槃 二月十五日
观世音菩萨圣诞 二月十九日
普贤菩萨圣诞 二月二十一日
文殊菩萨圣诞 四月初四日
释迦牟尼佛圣诞 四月初八日
药王菩萨圣诞 四月二十八日
伽蓝菩萨圣诞 五月十三日
韦驮菩萨圣诞 六月初三日
观世音菩萨成道 六月十九日
大势至菩萨圣诞 七月十三日
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日
龙树菩萨圣诞 七月二十四日
地藏王菩萨圣诞 七月三十日
月光菩萨圣诞 八月十五日
燃灯佛圣诞 八月二十二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 九月十九日
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九月三十日
阿弥陀佛圣诞 十一月十七日
日光菩萨圣诞 十一月十九日
释迦牟尼佛成道 十二月初八日
监斋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三日
华严菩萨圣诞 十二月二十九日
1.浴佛节
浴佛的起源,是因悉达多太子在兰毗尼园无忧树下(亦称婆罗树或波罗叉树)降生时,九龙(也有说二龙)吐水洗浴圣身的传说而来。在古代,它已成为佛教故事中一个重要的题材。据《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的记载,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兰毗尼园,行至无忧树下,诞生了悉达多太子。难陀和伏波难陀龙王吐清净水,灌太子身。
这就是应身佛,在兜率天内院中讲经说法度众,到因缘成熟时,示现降神入母胎,出生后,自行七步,指天指地,告一切人天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然后示现学习各种世间学问,娶妻生子,见人间有生、老、病、死,而于二月初八降魔,明星出时,见道成佛。二月初八日转法轮,说法四十九年,于二月初八明星出时入涅槃---等(菩萨处胎经卷七),称为八相成道,因为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在世间示现,而后入灭。
因此,后世纪念佛陀诞生的仪式,都在佛堂中或露天下净地设灌佛盘,在盘中的莲台上安置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释迦太子金像,然后灌以香水,以表示庆祝和供养,就叫做浴佛或灌佛。这一天是佛教四众信徒的欢喜节日。
我国丛林的浴佛,多依元代《敕修百丈清规》所定的仪式:至四月八日,库司严设花亭,中置佛降生像,于香汤盆内,安二小杓。佛前敷陈供养毕,住持上堂祝香竟,领众同到殿上。住持上香三拜然后跪炉。维那白佛云:一月在天,影涵众水;一佛出世,各坐一华。白毫舒而三界明,甘露洒而四生润。宣疏毕,唱浴佛偈(偈见《浴像功德经》),一面反覆地唱偈言,一面让僧众进行浴佛。最后并以浴佛的功德回向于无上的佛果菩提。
2.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
水陆法会自宋代流行以后,很快地普及于全国,特别成为战争以后朝野常行的一种超度法会。
水陆供养的物件分上中下,上则供养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次则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则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六道中有四圣六凡,普通供养。未发菩提心者,因此水陆胜会,发菩提心。未脱苦轮者,因此得不退转。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陆胜会,得成佛道。
其法事内容,在七昼夜之间,主要为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上堂三宝十位圣贤,奉请于午前;下堂圣凡十位神灵,召请于初夜(《水陆仪轨》卷二)。其上堂十位是:十方常住一切诸佛、十方常住一切尊法、十方常住诸菩萨僧等。下堂十位是:十方法界四空四禅六欲诸天天曹圣众、五岳四渎福德诸神等。
至于现行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念诵经典及其人数,牌轴的规定和进行的程式等,依《鸡园水陆通论》等所说,法会坛场分为内坛和外坛。法事以内坛为主,像设布置香花供养,力求庄严。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烛供物。其前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置铜磐、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围绕以布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挂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列插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皆画宝盖,下画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大坛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花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监坛一人,共计四十八人。
内外坛法事一般为七日。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顶点。
3. 忏法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自那时以来,采用大乘经典中忏悔和礼赞内容而成的忏法,以种种形式流行,从而产生许多礼赞文和忏悔文。此外,《药师忏法》、《金光明忏》以及《方广忏悔灭罪经》等,在宋、梁之间也开始流行。
近世通行的忏法有《梁皇宝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梁皇忏》十卷,相传此忏创始于梁武帝,故称《梁皇宝忏》,后世灭罪消灾济度亡灵者,常延僧虔修此忏,是中国流传最久的一部忏法。
《慈悲水忏》三卷,唐知玄述。知玄四川人,唐懿宗咸通四年(863)署为悟达国师。初知玄在长安遇一异僧,患恶疾,人皆厌之;知玄侍候无倦色。后知玄将回川,异僧感其风义,临别告以向后有难,可往彭州条陇山(亦名九陇山)相寻。中和三年(883),一珠隆起于左股,曰人面疮。知玄求医无效,忽忆往日异僧之语,遂至茶陇山相寻,果于山中见之,告以所苦。异僧命以岩泉濯之,疮愈。知玄因依宗密《圆觉经修证仪》录成名著《慈悲水忏》三卷,流行于世。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略称《大悲忏》,是根据大悲咒而作的一种忏法。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卷1若诸众生侵损常住饮食财物,千佛出世不通忏悔,纵忏亦不除灭,今诵大悲神呪即得除灭。若侵损食用常住饮食财物,要对十方师忏谢然始除灭,今诵大悲陀罗尼时,十方师即来为作证明,一切罪障悉皆消灭。一切十恶五逆、谤人谤法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祇物污净梵行,如是等一切恶业重罪悉皆灭尽。唯除一事于呪生疑者,乃至小罪轻业亦不得灭,何况重罪,虽不即灭重罪,犹能远作菩提之因。
此大悲神咒是观世音菩萨因为悲悯众生,别愿作忏,若诵持此咒而不能够藉此咒功德而灭尽重罪,即不愿成佛,然而今日观世音菩萨早已经成佛,此愿当然成就!唯除对于此咒功德不能真正信受者,即使是不能信受,但因为诵念大悲神咒,还是可以作未来佛菩提证悟的因缘,所以当信受,可以灭除众罪。这个忏法仪式简略庄严,为今日全国流行最广的一种忏法。
《药师三昧行法》一卷,略称《药师忏》,是根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的一种忏法。凡消灾延寿之法事,多礼此忏。
《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略称《净土忏》,宋遵式撰,是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诸大乘经而立的一种忏法。净土信仰流行民间以后,此忏法通行很广。
《慈悲地藏忏法》三卷,略称《地藏忏》,是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和《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制此仪法的。其仪式与《药师忏》、《净土忏》略同,是较晚出的忏法之一。凡报亲恩祈父母冥福之法事,多礼此忏。
4.盂兰盆会
盂兰盆会是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相沿不改。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义减少而代之以荐亡的行事。
自后盂兰盆会便成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主要内容在于讽经施食了。这种仪式一直流行到明代。明云栖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恶可得混?但是各寺院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
5 焰口
焰口,系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式。经中说:佛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为诸比丘并诸菩萨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闲静处习定。至夜三更,有一饿鬼,名曰焰口。于阿难前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生饿鬼中。阿难心大惶怖,疾至佛所,陈说此事,并启示教。时佛为说无量威德自在光明殊胜妙力陀罗尼,谓诵之即能免饿鬼苦,福寿增长。修此法时,于一切时,取一净器,盛以净水,置少饭□及诸饼食等,右手按器,诵陀罗尼七遍,然后称多宝、妙色身、广博身、离怖畏四如来名号,取于食器,泻净地上,以作布施。若施婆罗门仙,即诵此陀罗尼二七遍,投于净流水中。若诵三七遍,奉献三宝,则成上味奉献供养。
结束语
寺庙是僧人修行的地方,更是表相佛法的场所,我们对佛教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寺庙开始的。如果到寺庙只是烧香磕头,请福求财,是对佛法的矮化和世俗化。
那么寺庙的富丽堂皇,香火旺盛,是不是就是代表这个寺庙有世尊正法呢?达摩祖师评价梁武帝的话其实就是最好的回答。不能以建庙的数量作为积累功德的标准,同样,也不能以寺庙的坚固来评判说法的正确。
佛法内容不只是一般人了解的:打坐、参禅、念佛、法会诵经、布施佛法有两大部分:一、解脱道,二、佛菩提道。除此二道,别无佛法。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话没有错!但是万千法门,到最后都只有归入大乘佛法殿堂,回归到如来藏──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是真正的佛法,离开了第八识如来藏,则无一切法可言。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世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
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在参访寺庙的同时不能忘记我们要找的是真正的佛法。
更新于:3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