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二课、三论宗(一)

2024-03-26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十二课 三论宗(一)

一、此宗源流

佛灭后七百年间,龙树菩萨造中观论,简称中论,及十二门论,这都是依据佛说般若经,阐扬中道的空义者。他的弟子提婆菩萨,又造百论,广破外道小乘,是为三论。

姚秦弘始三年,鸠摩罗什到中国,译此三论,并加以宣扬,遂成一宗。名三论宗。又因其发扬大乘空理,亦名大乘空宗。又因其秉承般若教义,亦名般若宗。又因其显示法性,亦名法性宗。又因其破诸法相,亦名破相宗。罗什之后,代有传人,至隋嘉祥寺吉藏大师,为之造疏 (1),一时学者景从,此宗乃大盛。与他同时的明胜法师,在三论之外,另加入大智度论,故亦名四论宗。此宗于隋末唐初,曾盛及一时,但自法相宗兴起后,学者喜其分析精密,多趋附之,研究三论者顿稀。及禅宗发达,曹溪 (2) 的教法风行,此宗遂无人过问矣。

二、二藏三*轮

此宗的教法,以无相无得为宗,然亦承认如来言教,乃应病予药,因此对于释尊所说法,以三藏三*轮统摄之。所谓二藏者:一为声闻藏,又称小乘教,如四阿含经 (3) 等属之。二为菩萨藏,又称大乘教,如华严等诸大乘经皆属之。

三*轮又称为三转*轮 (4),这是就如来说法的时期,分出来的。一为根本*轮,指佛初成道时,对菩萨说华严经,属一乘之教,为诸法根本,故称为根本*轮。二为枝末*轮,谓众生于一乘教,不易了解,由是佛乃次说阿含、般若、方等诸经,此种种经,对根本来说,是属于枝末,故称枝末*轮。三为摄末归本*轮,指佛说法华经,会三乘归一佛乘,即摄枝末归于根本,故称摄末归本*轮。

三、破邪显正

此宗以破邪显正为纲领,如三论玄义说:「破邪则下拯沉沦,显正则上弘大法,」是也,其实邪破则正自显,并无所谓显正。在当时,其所破之邪有四种:第一是外道的邪见,第二是毗昙 (5) 的执有见,第三是成实的执空见,第四是大乘行者的有所得见,所谓外道邪见者:佛教以外诸学派,在印度有九十六种之多,或执邪因邪果,或说无因无果,及无因有果,有因无果等,这皆悖于因果之理。所谓毗昙执有者:系指俱舍等论,以四谛及万法为有:不明佛法妙旨,因之见指而不见月 (6)。所谓成实执空者:成实论虽主张我法二空,然而偏于空的一边,不知空中有不空存在,所以落于偏空,为大乘诸宗所摈斥,所谓大乘有所得见者:大乘学者,虽能自利利他,进趣佛果,然而认无上正觉为有所得。若欲破除此四种执者,当知二谛及八不中道之理。

【注释】

(1)

三论玄义一卷,大乘玄论五卷,二谛义二卷,三论游意一卷,中论疏二十卷,百论疏九卷,十二门论疏六卷,大品般若经疏十卷。

(2)

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府曹溪,说法度众,后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3)

佛说阿含经,分为四部,即长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名四阿含。

(4)

佛说法名转*轮见卅课注一。

(5)

为阿毗昙的简称,义为无比法,新译为对法,是论藏的总名。但是,后来常指小乘萨婆多部的论藏,如发智、六足、婆娑、俱舍等论为毗昙。

(6)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如以指标月,学者常因指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就是说:当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文字,不见正法。

【习题】

(一) 那三种论,称为三论?它们是何人所造?后来加入何论?称作四论。

(二) 唐初何以研究三论者顿稀?后来受了什么影响?遂至无人过问?

(三) 释根本、枝末、及摄末归本、三种*轮的意义。

(四) 那四种见,为三论宗所破的对像?

(五) 一、成实论说我法二空,何以落于偏空?二、大乘行者成佛时,对于无上正觉,为有所得否?

本站主题以弘扬中华国学文化为主,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会立即屏蔽或根据要求修改或删除处理,联系邮箱 amituofo7@vip.qq.com

评论问答

相关阅读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十二大愿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记之第十二大愿

高级佛学院为第十二届高级学衔暨第四届中级学衔授予活动举办祈祷法会 高级佛学院为第十二届高级学衔暨第四届中级学衔授予活动举办祈祷法会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高级佛学院领导班子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交流关于加强“拓然巴”培养和作用发挥情况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寓佛学于医学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倓虚法师:何谓佛法_何谓佛教_何谓佛学_何谓学佛

高级佛学院开展结对互学互助 党内外共同深入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 高级佛学院开展结对互学互助 党内外共同深入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慈航法师: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二)人生篇 四、佛学与人生之关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伦居士: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四章 三论、唯识和密诸宗的心性论 第一节 三论宗的中道佛性论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潘桂明:天台佛学评议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一章 李商隐诗歌中的佛学意趣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杨维中:中国佛学 六、宗派鼎立(三)三论宗

高级佛学院组织专题党课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 高级佛学院组织专题党课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交流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18:什么是“五毒心”?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22:什么才叫“去执著”?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佛学禅说:窗户和镜子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妙量法师:佛学问答(吉林榆树永慈念佛堂开示)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界诠法师:佛学基础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三节 心所法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净元法师:佛学基础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十二讲 崇慈法师:《六祖坛经》第十二讲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龙华古寺2014年(上半年)周日佛学讲座通知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黑龙江省大庆市正洁寺设立国际佛学研究基金

智谕法师:《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智谕法师:《中论要解》第二卷--观苦品第十二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巨赞法师:佛学与人生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宗密大师: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十二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达摩祖师:达摩佛学思想的基本涵义——文城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庆祝卫塞节(二)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一、佛学与学佛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四上 十二、太子成道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五上 三、六道轮回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二下 五、乌鸦和喜鹊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三下 七、好坏不是名字定的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与什么区别?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四) 太子修行的经过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五课、如来十号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第八课、弥勒菩萨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中级佛学教本:第五课、三苦八苦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9:什么是“咒语”?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的真面目:38:念佛的心要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节 人天行果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八章 各宗要略 绪论 第一节 三论宗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基础: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节 三乘共学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佛学书籍:基本佛法:皈依三宝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宗教概说:第十二课、新兴宗教介绍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教与世学:第十二课、佛教与环保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七课、宏法利生的事业(二)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佛学启蒙:第八课、佛陀进入涅槃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合群的修养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佛学启蒙:第二十五课、阿育王提倡佛教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下 十一、修福与修慧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密宗常识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无著、世亲的瑜伽行派(上)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大乘的般若思想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四大名山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一课、读经录要(二)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阿弥陀经》选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六课、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初级佛学教本:第二十三课、六道轮回 (一)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廿八、廿九、三十课、综合指要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二课、净土宗(三)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十一课、天台宗(四)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高级佛学教本:第卅一课、净土宗(二)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八) 十善业道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入门简要:初级课题(十六) 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的真面目:33:佛弟子应该博学多闻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书籍:佛学入门须知:认识佛在世时,佛涅槃后,佛陀及佛弟子如何接受信众皈依佛教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佛学的真面目:25:佛弟子对现实生活的态度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荐读:为什么现代人学佛学得如此艰辛?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017集 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各宗要略——三论宗 各宗要略——三论宗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知识】百句佛教经典名句,总有一句能渡你!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四劫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观无量寿佛经》第十二观:普观

第096集 三论宗(二) 第096集 三论宗(二)

第095集 三论宗(一) 第095集 三论宗(一)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佛教常识:佛学宇;宙观 四劫 佛教常识:佛学宇;宙观 四劫

郭富城:看佛学书籍获益良多 郭富城:看佛学书籍获益良多

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佛学院为什么不招收在家居士?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十二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卷第十二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十二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卷第十二

《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妙法莲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 星云大师与青年人接心 2011年佛光山大专佛学夏令营 星云大师与青年人接心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二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二讲)

《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西游记》暗藏佛学妙理:孙悟空能大闹天宫为何却跳不出五行山?

禅宗小故事:张商英与佛学:末后一句 禅宗小故事:张商英与佛学:末后一句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坚教授:黄绾的“艮止”心学兼谈黄绾心学的天台佛学性格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谭嗣同与佛学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陈坚教授: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学解读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