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问题探讨

2023-07-06 坛城故事

药师坛城道医之家中国泥灸“法施”分享关于信仰问题探讨】

精神信仰很重要。人,若无信仰和敬畏,则没有廉耻之心。这个信仰,一方面指宗教,亦包含主张、主义,还有迷信等。

在当下,一提到宗教,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佛教与道教。而一提到迷信,人们自然也常常会把它跟佛道联系起来。而佛道究竟与迷信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宗教,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一般由信仰和观念 、道德规范、宗教仪式、戒律、经典、活动场所和组织等基本要素构成。佛教是宇宙生命哲学,道教是人天自然哲 学,二者存在着一定相通之处和紧密关联,但都不外乎慈悲为怀,劝人向善。

以佛法为例,它是以自利利他,普度众生为目的 。佛家常讲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就是对因果关系的充分肯定,善因种多了,好事做多了,自然会得到福报。而恶因种多了,恶事做多了,终究会受到惩罚。

这不是简单的,唯心的迷信问题,而是客观现实无数次验证的结果。正所谓:“行善者,福未来,祸已远去; 作恶者,祸未来,福已远去。”

经书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为有其因,所以必有其果,种下的芝麻,不可能结出西瓜。也不可能因为天天念经祈祷,而让芝麻变成西瓜。此也正像做了恶事, 不可能因天天念经祈祷,而把做恶后所要受到的惩罚改变 一样。佛家讲的“忏悔”,是对做错事后的亡羊补牢及洗心革面。

虽说宗教和迷信都相信并崇拜神灵或超自然力量。但迷信不属于宗教范畴,它是指对事物的一种痴迷信任状态 、迷惘地相信;更指盲目的相信、不懂内在的深奥道理不理解的相信。有些人,还常和神汉、巫婆“勾肩搭背”, 不懂任何教义,只搞邪门歪道。宗教与迷信,两者属于一正一邪。

作为普罗大众,到寺庙去烧香拜佛,求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在困难之中增加信心,在迷茫中寄托希望。同时寺庙的人文环境也可以涤荡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及灵魂。

而一些落马官员曾常到寺庙烧香拜佛,则另有原因, 贿受多了,徇私枉法多了,心中寝食难安,于是到寺庙来祈佑平安。更有甚者把受贿来的钱拿出来一部分捐给寺庙 ,以期得到心里上的安慰。他们愚昧地以为,自己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佛菩萨也可能收其钱财,为其消灾一样。

《汉书·外戚转》载:鸿嘉三年,赵飞燕谮告许皇后 、班婕妤挟媚道,祝诅后宫,詈及主上。许皇后坐废。汉成帝问班婕妤,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修正尚未蒙福,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上善其对, 怜悯之,赐黄金百斤。

班婕妤的经典回答,极具哲理:“若鬼神灵验,他不会接受我这种不忠的谋逆诉求,若鬼神不灵验,那么我的这种诉求又有什么用呢?”

《汉书》上这段话,深刻的揭示了迷信的本质和无知 。曾国藩亦曰:“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者多矣,纵求而得者,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自多营营耳 。”

下边摘录《暗室灯人生活地狱》部分字句,期望能有所启发:吾当为不知足三字,乃人生活地狱。盖不知足,则必贪求不止。于财也,得千想万,得万想十万、百万、千万 ,极天下之财不能满其所欲。于位也,得七品想四品、三品、二品、一品。虽位极人臣,尚不能满其所欲。于是劳 其马力牛筋,用尽机械变诈以图之。百年无一刻之乐境, 每日有无限之愁叹,岂非活地狱乎?且千罪万罪皆从此中造出,几乎天殃,一至万类皆空。良可悲已。

《暗室灯·知足歌》曰:人生尽有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累苦,闲静便是福。思量疾厄苦,健康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亡苦,活着便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便是福。思量挑担苦,步行便是福。思量孤苦苦,有妻便是福。思量奔驰苦,居家便是福。思量罪人苦,无犯便是福。思量下愚苦,明理便是福。思量露宿苦,有屋便是福。思量日晒苦,荫凉便是福。思量无被苦,有盖便是福。莫谓我身不如人,不如我者尚多极。退步思量海样宽,眼前便见许多福。

更新于:2023-07-06 12:02